一、原文

重喜禅师(生卒年不详)
《绝句》

地炉无火一囊空,
雪似杨花落岁穷。
乞得苎麻缝破衲,
不知身在寂寥中。

二、注释

1、炉中无火:喻诗人身心中无欲望之“火”旺炽,身心清静如洗。
2、一囊(náng)空:囊,喻口袋,袋中无钱。这里也比喻这身体,就如一个臭皮囊。
3、杨花(yáng huā):即杨柳树之花,或柳絮。
4、乞:即乞讨。
5、苎麻(zhù má):是一种荨麻科苎麻属亚灌木植物。古人用其皮造成麻衣。
6、破衲:衲,指出家人的衣服,即破烂的衣服。

三、赏析

《五灯会元》记载这样一个著名故事:法常禅师隐居大梅山中,时有一位出家法师在山中采杖迷路而至其草庵。那位出家人见庵主端坐默念,似浑然超脱于身外世界,奇而问之:“和尚在此多少时?”法常禅师答道:“只见四山青又黄。”僧人无心契,急于离山归去,又问:“出山路向什么处去?”
禅师淡然答:“随流去。”那僧人无悟而返……这段对话看似平常,其实寓意是颇深的。僧人的问话与禅师的回答所包蕴的丰富内涵正是对“禅”的生活追求的朴素昭示。“随流去”,实在是深含玄理的禅悟妙语。从实际角度看,人烟聚集之地总是与水相连相近的,那“随山间流水而去”
自然便踏上了归途。而若从“禅”的角度看,则暗示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生活本应像无争自流的流水那样自然而然,无所欲亦无所忧,不为任何的外在所困扰,如此才能把握于人生长河中航行的正确方向。
只有在这自然而然的生活流程中,才能超度真正的人生彼岸,获得真实与绝对自由的人生体验。这就是禅的追求,禅的境界,禅的生命的展现。于是,任何的外在都于这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中失去了其世俗意义,山居而不孤寂,草庵亦非清苦; 神交天地,优游万象,佛我归一,自在自适; 一切“业障”自然泯除,一切苦谛自然消释,唯余涅槃后的再生,拈花时的微笑了,生命由此而大放异彩!
九百多年前的重喜长老便深深悟入了如此美妙的人生境界。
那是一个岁余清寒的夜晚,窗外雪花飘飞,室内地炉无火,一件衲衣也已破敝不堪,甚至要用苎麻补缀。然而,正如豪奢的物质生活未必带来生之真乐一样,贫困的物质生活也未必会抹杀生之真乐,它带给重喜长老的并非寂灭寥落的伤悲与凄苦,相反,于此无忧无碍、净心涤虑的生活境况中,长老早已超然物外,把自己融于那种“随流去”的生命体验之中了,就像“山中无日历,寒尽不知年”的法常禅师一样 “不知身在寂寥”中。
重喜这一“七绝”,其实倒是一则偈颂,诗味不足而禅理颇深。以诗观之,唯“雪似杨花落岁穷”一句耳。然以杨花喻雪实不稀奇,如约比重喜稍前或与之同时的诗人梅尧臣有诗句:“杨花扑扑白漫地”、词家苏东坡有词句: “飞雪似杨花”等。若以禅观之,则悟性即见、满篇玄机。
“雪似杨花落岁穷。”同样,如果从禅的角度看,那么这里的“杨花”与“雪”也不能简单地视作因二者形象上的相似而作的文学化比喻。“禅”讲“无分别心”,否定相对的价值观念,所以马祖道一见到刚刚飞过的野鸭却说明明还在,所以善慧菩萨说“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那说重喜长老于那清寒的雪花中看到的是盎然春意,亦或说是把那岁余飘飞的雪花看作了春日飞舞的杨花,就不足为怪了。其实,“雪似杨花落岁穷”,不也正是“雪与春归落岁前”之意吗? 只是在“禅”的眼里,雪花与杨花、冬与春,同在一道,已根本无分别在了。这才是绝对的永恒的真实,就像法常禅师以“只见四山青又黄”否定岁律推移变迁的相对时间观念一样。由“空”而“明”,由不执着外在而洞见大道,此可谓禅的第二境界。
寒冷的冬雪与温煦的春日同在,同样,贫乏的物质生活也无碍真实尊贵的生命体悟。禅,并不看重任何的外在、世俗价值,禅师们往往安于清贫朴素的生活。前面提到的那位山中问路的僧人依其师意又去招请法常禅师时,法常禅师作了这样一偈:“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哪得苦追寻。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他拒绝了他人的邀请。重喜长老也一样,无视物质生活的窘况而安贫自适。
但不能不明确这样认识: 神所追求的是更为深沉内在的精神光明,而并非清贫生活本身。禅,世俗生活的“所有欲”最易诱使生活走向不幸的岐途,也是悟入禅境的极大限制与障碍。可知,禅师们自甘清贫生活只是为了把这种限制与障碍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而已。
无论身处何境,都不失禅的无限意蕴,都可感悟禅的非凡魅力,所谓劈柴担水无非妙道,行住坐卧,皆在道场,把那种“随流去”的生活原则发挥得更自然朴实,更彻底明确,也使“参禅”更具生活的积极意义。在领悟重喜禅师的这则偈颂时,应有这样的认识。

四、作者简介

重喜禅师(生卒年不详):北宋时代人。会稽人,熙宁(1068—1077)中有史载。少事捕鱼,喜诵经文,不识字,却能书,善诗偈。

  
可下一步又走错了。

当时又有一个想法,
想学密法,

想到密法可以得到上师的加持,
有个靠山;

另外又想到密法可以发神通,
想学点神通。

当然这种动机都是非常错误的。

当时,
也有这个机缘,
皈依了上普下钦上师,

他老人家是很了不起的人物,
早年参禅就开悟了,
后来学密法,

得到了宁玛派、
噶举派的传承,

那是很了不起的。

他也给我传了几着法,
这一修,
才晓得并不容易;

当然,
我是得到他老人家很大加持的,
帮我消灾免难,
这个得到了;

但是,
学法方面就没有学到东西。

这一晃,
浪费了很多时间。

后来,
自己才逐步地醒悟,
才认识到自己不是大根器,
承认自己学那些东西不行,

这才读净土的经典,
读印光大师的 “ 文钞 ”,
我觉得找到门路了。

我谈这一段自己走的转路,
希望同修们引以为鉴戒。
  
第三点,
净土法门难信,
举不甚举,
这里谈几个。

我出家十年来,
接触到的同修中,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这几种怀疑。

一种,
好多知识分子,
乃至高级知识分子都怀疑,

他们说莲池大师说 :

“ 一句佛号、
一部经,

一生成就 ”,

这跟佛提出的
“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

不是有矛盾吗?

这个问题应咋个理解?

首先要把解门跟行门搞清楚,
佛法是解跟行都并重,

但是有区别,
又有侧重,

莲池大师讲
“ 一门深入 ”,

这是讲的行门,
指导修行必须一门;

“ 深入经藏 ”,
是讲的解门。

行门与解门各有侧重
不能抓到那个话来反对这个,
那是错误的 。

还有一层,
“ 深入经藏 ”
这四个字,
不能理解成博览群经,

“ 深入经藏 ”
是深解义趣,

也就是经常念
“ 开经偈 ” 里的
“ 愿解如来真实义 ”。

也就是悟入佛的知见,
不然,

为什么
“ 深入经藏 ” 能够
“ 智慧如海 ” 呢!

解了如来真实义,
才会有智慧嘛!

这智慧是本有的。

所以,
这跟博览群书研究佛学是两码事,
那个叫世智辩聪,

你把佛经读得再多,
写的论文再漂亮,

头头是道,
引经据典,
莫得用处。

佛法要解行并重,
必须落实到行动上。

你说得天花乱坠莫得用,
了不了生死,
出不了轮回,
学佛的目的是这个,

这跟攻读博士、
写论文是两码事。

还有一层道理,
佛法跟世间的学问完全不同,
世间的学问,
学理工的不懂文史哲;

佛法叫做心地法门,
千经万论,
横说竖说,

深说浅说都说的一个问题,
就是要让众生明心见性。

净土经典提出的
“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

“ 唯心净土,
自性弥陀 ”,

这个跟其他宗派讲的原理莫得区别,
是一致的,

都是讲解这个问题,
就是要让我们明悟自心,
彻见本性。

所以古大德这样讲 :

一经通,
一切经都通了。

世间学问就不可能。

莲池大师提出
“ 一句佛号,
一部经,
一生成就 ”,

未必莲池大师还未深入经藏,

还没有智慧如海吗?

这个道理,
大家认真地想一下!

知识分子往往容易犯这个毛病。

印光大师的弟子,

有相当一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
留学生,

他们请他谈一点很玄妙的哲理,
印光大师说,
那个了不到生死,

“ 老实念佛,
莫换题目 ”!

换题目就是改变法门。

这些人都深信不疑。
  
还有一些同修怀疑这一句佛号太简单了,
怕不保险,

所以自己诵这样经、
那样咒,

甚至有些还要兼修其他法门,
认为多加些东西,
才能增强保险系数。

这个看法是错误的,
那叫杂修。

杂修,
要想今生成就,
绝不可能,
必须一门深入。

这个问题,
我想不详细去阐发了,

我们印有
《 念佛现世十种功德利益 》
那篇文章,

其最后我引了莲池大师
《 竹窗随笔 》里头的一篇
《 念佛不专一 》,

上面说得很清楚了。

我们好多同修都犯这个毛病,
表面上是在修净土,

其实,
遇到啥子灾难来了,

他不念佛号,
要念
《 大悲咒 》
才消得到灾难;

超度亡魂了,
要去放焰口,
念佛不顶事;

忏悔罪业了,
要拜梁皇忏,
认为念佛不顶事。

这个,
他都举了很多,
这个都叫念佛不专一,
实际上也就是并未懂得净土法门的原理。

我们要承认我们是凡夫,
连大阿罗汉都不懂,

我们懂啦?
  
还有一些同修怀疑,
说这个法门好是好,
要求做到一心不乱,
但我们这些人一天到晚都很乱的,

往生怕没有希望?!

这个怀疑,
也是不必要的。

妙莲长老是当代的净宗大德,
他是很有成就的人,

他说 :
“ 至诚恳切 ”就是
“ 一心 ”,

你至诚恳切地念佛,
做到身口意三业都清净了,

到了临命终时,
肯定佛来接引,
这个就叫带业往生。

并不要求你做到一心不乱,
能做到一心不乱当然好,
做不到也没关系,

但是必须按按照这个做 ──
至诚恳切,
这是念佛的秘诀。

所以我们在危险关头,
紧急关头,

你念几声都有感应,
因为那个时候至诚恳切。

五逆十恶的人,
他看到地狱相现了

( 平常认为这个是骗人的嘛,
哪有什么地狱!

那个时候亲自看到了,
梦中看到了 )

那阵吓慌了,
那个时候念佛至诚恳切到了极点,
一下就感应道交。

所以这个并不难。

当然必须持戒,
这也是妙莲长老讲的。

我们出家师父
( 比丘、
比丘尼 ),

我们不要说
“ 具足戒 ”,

最少
“ 沙弥十戒 ”
必须守好,

守不好
“ 沙弥十戒 ”,

决定堕落,
绝对堕落。

“ 沙弥十戒 ”
就是四条根本戒嘛,

淫、杀、盗、妄,

另外加上不著香花、
不过午餐食,

不坐卧高广大床,
这个是解决我们对物质欲望的要求。

我们既然想了生死出轮回,
你还去贪着五欲,
贪着物质享受,
那就成问题了。

所以,
要乐道安贫。

什么是道?

持戒修行就是道。

你精神生活充实才能安贫,
精神生活空虚,
当然只有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

那是生烦恼,
造罪业,
不但往生不了,
恐怕下一世人身都保不到。

我们在家的居士同修必须守好
“ 五戒 ”,

守不好五戒,
下一次人身都保不到,
你还能往生吗!

但是,
光守五戒还不行,
五戒守好了,

你也只能是人天道的善人,
你下一世在人天道亨福报;

守好
“ 居士菩萨戒 ”
也不行,

还出不到轮回,
必须守
“ 八关斋戒 ”。

“八关斋戒 ”
是佛陀为了在家弟子制定的出家人的戒,

也是考虑了在家人不可能按出家人那样天天守这个戒,

佛法是非常近人情的。

一个月只有六天,
守六斋日,
这个并不难作到。

佛经上说明了把这个守好了,
你修净土法门,

可以中品中生,
还不是下品。

在这里我奉劝在座的居士同修,
一定要守好这两个戒,

守好
“ 五戒 ”
保人身,

守好
“ 八关斋戒 ”,
是往生的保证。
  
还有人怀疑,
说念佛人死了以后,
是不是往生这个问题说不清楚,
还是个怀疑,

这个说法毫无根据,
我们看祖师大德咋个说的,

彻悟禅师
( 净土宗的祖师 )
他这样说,

临终的瑞相,
就是往生的验证,

那是客观标准,
不是凭哪个说。

妙莲长老说得更具体,
“ 死了有瑞相,
一定生西 ”。

他这一篇开示在
《 往生有份 》
第二集上,
他谈得很清楚。

种瑞相,
并不是好难,

譬如说,
死了过后象睡着了一样,
面部的颜色很好,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
肢体柔软,
这都是瑞相,

只要这样,
这都是往生了。

这里我不详细解释,
请看我那一篇
《 临终念佛往生 》,

我引证妙莲长老那篇开示,
这可消除我们的怀疑。
  
往生净土是最容易,
了生死最容易。

当然,
如果下品往生,
只能说到那里去修行,
就是说只要录取了,

不会开除你,
成绩再差吗,
多读一些时间,
多留几级,
还是要毕业嘛!
  
总起来说,
上面对于
“ 净土易行难信 ”
这个问题,
只能说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我们大家不幸生到末法时代,
但是,
也很幸运地能闻到末法众生对症良药这个法门。

昌臻自己也是很辜负佛恩,
辜负师恩,
走了很多的转路,
才算是把信心坚定了。

自己也在佛前发愿,

也在师父面前发愿 :

有生之年,
一定专修专弘净土法门,
决不动摇,
决不改变。

最后,
我引用圆瑛法师三句话 :

“ 求福、
求慧、
求生净土。”

跟在座的同修们共同勉励!
  
谢谢各位!

对于命运,要知命不认命。人生是好是坏,自己有一定的主导权,遭遇虽因人而异,但有人怨天尤人、不知长进,落得前途黯淡;有人则安贫守节、乐天知命,所以能不忧不惧。观念、想法与处事态度,决定每个人的祸福荣辱与是非成败,只要我们常持正念、热爱生命,就能拓展出迥然不同的生命。

人生的前途,得失苦乐,一切操之在我,不由他人,要有这样的器识,为自己的生命活出片片自信!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p4这位姐的调价 p5大多数人参考的 大家分辨一下浙江省宁海县前童镇大郑村村长葛建东违纪违法:一,为谋私利,随意破坏生态环境:大郑村西南面有一座山名叫“仰天饭蒸
  • 也是我骑行生涯中,除了我以外,饭做得最好的[强]。味道“俩个哑巴睡一头”报我的名号,不是吹牛B,绝对多骰几片肉给你你不说停,他绝对不会停。
  • 我们常常抱怨生活对我们不公平,其实生活根本不知道我们是谁…8、不要去讨论谁的修行好与不好,修行在个人,别人是你的一面镜子,反射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不足中修炼自己。
  • #吴磊[超话]#期待九月九日《不虚此行》上映[举车][举车][举车]期待#吴磊小尹# [心]@吴磊LEO#阳光信用##每日一善# 在千千万万个选择里,我永远选择
  • 点击活动详情链接:【添乐卡通王】小猪佩奇岩烧海苔[鲜花] 原:39.6 后:29.6[心] 找其他商品戳:[心] [心] 拍:[心] > > &g
  • 这就是作死,这就是自取其辱!这些财经人士、公知们再这么作下去,是要把国外相关企业工人的饭碗,全部都打烂啊!接下来,我们倒要看看,我国的这些财经人士、公知们,会把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我检查了0.30左右的数据,看起来天空中可能有一些东西。现在楼市的节奏,有可能,才只走到了,2014年的时候。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白敬亭你就宠魏大勋吧# 大概是红了以后身边都是好人吧[失望][失望] 现在想起来温柔善良了,以前嘴多脏啊可是没有顾忌放过勋子吧,大家都专注自家,独美不好吗?韩
  • 他刚才看见索隆在折纸了,只是不知道这家伙折了什么,虽然对索隆的动手能力心里有数,但山治还是在抻平纸团时没忍住笑了一声。索隆于是拿起了手边黄色的彩纸,他记性很好,
  • 另外,克莱尔·德尼的另一部作品《正午之星》因为疫情被迫推迟了拍摄。该片经过数次选角变动,罗伯特·帕丁森和塔伦·艾格顿曾一度加盟担任男主,后因档期冲突/个人原因退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枣庄两人行P1早餐必备100分P2喜欢冰箱门上塞满小饮料[哇]P3高铁和周黑鸭最配啦P5又吃煲子啦~好吃好吃P678回到家桌子上摆满了婆婆准备好的菜和水果[馋嘴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徐云笙穆昭》全章节无弹窗(徐云笙穆昭)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65u7J 书名:《徐云笙穆昭》 主角:徐云笙穆昭 非原文:“有,我找过他,但是这个人很蛮横,听说自己
  • 通过“某一天”与杨庆元再次相遇的金秀贤,通过镜头内外完全不同的"on&off"为拍摄现场增添了活力。金秀贤在拍摄开始之前和杨庆元
  • ——无相斋主邹相 【无相报道】2019年8月26日,由中国嵩山少林寺、中国文化信息协会联合主办的“2019盛世心经文化艺术展”在禅宗祖庭、功夫圣地少林寺隆重举行
  • 周六和朋友们开车去宁波,看看时隔8年后宁波地区新购入的申沃客车#申沃客车#第一站来到了浙江宁波·慈溪市,2022年慈溪公交购入10台SWB6868EV09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