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 ·忆诗经之 · 《秦风 · 蒹葭》】

作品原文
秦风·蒹葭⑴
蒹葭苍苍⑵,白露为霜。所谓伊人⑶,在水一方⑷。溯洄从之⑸,道阻且长。溯游从之⑹,宛在水中央⑹。
蒹葭萋萋⑺,白露未晞⑻。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⑼。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⑽。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⑾。
蒹葭采采⑿,白露未已⒀。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⒁。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⒂。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⒃。[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秦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篇。蒹(jiān)葭(jiā):芦苇。蒹,没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苍苍:青苍,老青色。
⑵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⑶一方:另一边。
⑷溯洄(huí):逆流而上。洄,弯曲的水道。从:追寻。
⑸溯游:顺流而下。游,一说指直流的水道。
⑹宛:宛然,好像。
⑺萋萋:茂盛的样子。一作“凄凄”。
⑻晞(xī):干,晒干。
⑼湄(méi):水泮,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⑽跻(jī):登,升高。
⑾坻(chí):水中的小高地。
⑿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⒀已:止,干。
⒁涘(sì):水涯,水边。
⒂右:弯曲,迂回,形容道路曲折迂回。
⒃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2][3][4][5]

白话译文
逐句全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5]

创作背景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毛诗序》《郑笺》),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但跟《诗经》中多数诗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实在不同,此诗并没有具体的事件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上述两种理解也许当初是有根据的,但这些根据或者没有留存下来,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们的结论也就让人怀疑了。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诗,当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这一个人是谁呢?他是知周礼的故都遗老呢,还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旧臣呢?是秦国的贤人隐士呢,还是诗人的一个朋友呢?或者诗人自己是贤人隐士一流、作诗明志呢?抑或是我们把它简单化、庸俗化,硬指是爱情诗,说成诗人思念自己的爱人呢?解说纷歧,难以判定。”[4][5]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秦风》中的一些篇章往往激荡着一种西北边鄙的慷慨悲壮的声音,“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成为它的典型音调。而《秦风·蒹葭》这首表现男女恋情的诗歌,却脱尽黄土高原的粗犷沉雄气息,将人们带到充满水乡泽国情调的渺远空灵、柔婉缠绵境界之中。它是《秦风》中引人注目的别调,也是古代爱情诗的绝唱。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消殒马嵬坡后,玄宗孤灯独守,寒衾难眠,通过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终究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杨贵妃,相约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周南·汉广》中诗人也因为汉水太宽无法横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陈启源说:“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毛诗稽古编·附录》)“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以下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到此诗,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首章“苍、霜、方、长、央”属阳部韵,次章“萋、晞、湄、跻、坻”属脂微合韵,三章“采、已、涘、右、浊”属之部韵——如此而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涵了稳定。同时,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如“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表明了时间的延续。

跟《诗经》中多数情诗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实在者不同,这首诗的意蕴特别空灵虚泛。它不但没有具体的事件、场景甚至连主人公是男性抑或女性都难以确指。全篇着意渲染一种渺远虚惘的境界气氛,一种执着缠绵而又略带感伤的情调,一种向往追寻而渺茫难即的意绪。它表现的不是具体的爱情故事和场景情节,而是抒情主人公心灵的追求与叹息。由于它脱略了爱情生活的具体形迹,只表现一种渺茫中的追寻,因此比起《诗经》中另外一些情诗,显然要纯粹得多,是一种感情的提纯与升华。从这点说,它似乎比较接近后世某些纯然抒情的文人爱情诗,而与热烈坦率而有时不免涉于粗鄙的民间情歌有别。

由于它表现的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意绪,又不是采取直抒的方式,而是借助秋水蒹葭、伫立凝望、反复追寻、渺茫难即的情境来表现,因此诗中的境界就带有象征意味。如果坐实为解,则明明“在水一方”的伊人,何以逆流、顺流而寻都杳远难即,就相当费解;而作象征看,则所谓“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等等不过是反复追寻及追寻之艰难、渺远的一种象征,理解起来毫无滞碍。王国维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最得风人情致”,可能也跟它们共同具有的象征色彩有关。钱锺书《管锥编》则更博举中外作品,认为此篇所赋,即企慕之象征。写爱情而越过写实,进入象征领域,这在多缘事而发的古代抒情诗中并不多见。这首诗境界之高远,即与象征色彩有关。

感情的性状既如此纯粹虚泛,感情的表达又接近象征,这表现渺茫追寻的情诗遂具有引发不同联想的多重意蕴。一般读者固然可以从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唤起相似的爱情体验,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读者则可从诗中所描绘的象征性境界产生更丰富深远的联想,唤起某种更广泛的人生体验。不妨说,它的表层意与深层意蕴都是耐人反复涵咏的。[5][6][7]

名家点评

南宋·朱熹《诗集传》: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皆不可得。然不知其所指也。[1]

明·锺惺《评点诗经》:异人异境,使人欲仙。[3]

清·牛运震《诗志》:只二句(指首二句),写得秋光满目,抵一篇悲秋赋。[3]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在”字上加一“宛”字,遂觉点睛欲飞,入神之笔。……“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洄”“溯游”两番摹拟,所以写其深企愿见之状。[3]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此诗在《秦风》中,气味绝不相类。以好战乐斗之邦,忽遇高超远举之作,可谓鹤立鸡群,翛然自异者矣。[4]

清·陈继揆《读风臆补》:意境空旷,寄托元淡。秦川咫尺,宛然有三山云气,竹影仙风。故此诗在《国风》为第一篇缥缈文字,宜以恍惚迷离读之。[3]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7][8]

对于眼睛而言,事物若太远太近太大太小,眼睛都会看不见,所以眼睛的能力是很微弱的,必须与所观察的事物配合好后,才能看得见。
所以说,眼睛所见非常有限。我们的肉眼连这些都看不清楚,又如何能看清“空性”呢?所以,只相信眼耳鼻舌这些感官所谓眼见为实,是十分荒唐可笑的事情。
  随着修道层次,依次往上类推,修行层次越高,所能观察的程度也越深。可是,我们的眼睛根本就看不见那么多的众生。
  与有些修行人的眼睛相比,显微镜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修行人所见的境界,可以远远超越显微镜为人类所提供的视觉范围。而且,这些所见的境界并非幻觉,而是确凿不移、颠扑不破的事实,但我们凡夫却看不出来。
  所以,企图用我们的肉眼去观察宇宙、人生、真理等等的真相,简直是痴人说梦,即使加上显微镜镜片的帮助,其能力也是有限的。平时我们眼耳鼻舌之所见、所闻、所感都是幻觉,这些器官看不到多少东西。

  人体潜能,“如来藏”是存在的,但我们却没有办法如实地讲出来。我们的语言仅能传达眼耳鼻舌所感受的东西,我们的概念也仅能表达这些东西,而对于没有看到、没有听到、没有领略到的东西,心里就没有概念,所以就无法言表。

  “如来藏”不属于眼耳鼻舌的范围,我们没有见过,没有听过,连它的概念都无从产生,想如实地表达更是无计奈何。
  
  我们通过语言的指引,逐步去证悟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这是佛的唯一方法,佛最伟大之处即在于此。因为,平常让我们去了解、感受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这并不难。世间的学科皆是如此。而要让薄地凡夫去了解并证悟从未见过、难以言传的境界,这就很难。但是佛有办法。办法就是首先把我们原有的观点推翻掉。很多人认为非常了不起的所谓“文明”、“正确的观点”等等都要全部推翻。推翻以后,就没有观点、没有概念了。这个“没有观点”就是“观点”。

我们的思维其实是很简单的,“有”、“无”、“非有”、“非无”这四点,可以涵盖所有的思维。将这四点完全打破以后,我们还能说出什么呢?再没有别的观点了,这就叫“证悟空性”。

  无论“有”、“无”、“善”、“恶”都不想,“非善”“非恶”也不要想,一切都放下,放下以后就解脱了。若不能放下而去行善造业,就会在轮回中流转。因为取舍善恶是下等根基人的修法,而上等根基的人则应全部放下,什么都不想。
但是,说放下就放下是不可能的,没有那么轻而易举的事。
  所说的“放下”、“不要想”,如果真是仅仅不思而没有悟性的话,那其实还是在想,想的什么呢?想的就是“不要想”。心里想着“不能思维”,其实内心还是在思维。如果修的是不思的观点,那就十分危险。
  前面所讲的打破、推翻原有观点从而证悟空性是《中观》的见解,而仅仅不思的观点不是《中观》的见解。这二者从词语语气上不易鉴别。《中观》的观点,是察“有”“无”“生”“住”“灭”等等,当观察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深深体会到原来“有”“无”等都是我们自己的一种佛经上称之为“增上安立”的东西。
  “增上安立”就是指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当作“有”而不当作“无”等等。然而现在事实却根本不是我们以前所想象的那样,我们原来所想是一回事,但是现在证悟之所见又是另外一回事,此二者之间有天地之别!概念都不一样。这种“深深的体会”叫“初前期证悟”,可以称之为“证悟了”“开悟了”。但开悟是分层次的,并非指成佛。证悟就是开悟,但开悟不一定指成佛。
  大小乘的四禅八定,可以修到鼻孔没有呼吸。还可以修到很长时间心里都没有念头,坐着非常舒服,但是,这样的修行也与解脱没有任何关系!解脱是指用智慧去拔除轮回的根,这才叫解脱。当所有的“有”“无”念头都真正地消失后,剩下的就是“如来藏”。禅宗里这叫“本来面目”,也可以称之为“大光明”、“大平等”、“大圆满”、“自然智慧”等等。这才是真实的“不思”和“不想”,辨别这二者之间的差别极为重要。

  “光明”就是无垢、纯净的意思。污垢即指我们的执着。修行时,“恶”“善”的念头都要断掉。要进入这种状态,需要一定的方法。

  当我们生而为人,有了躯体和心相续以后,就会建立很多诸如“上”、“下”等概念,而“如来藏”的状态就像当我们进入太空后,大脑里原有的、在地球上建立的“上”“下”概念就消失了一样,进入这种状态,就进入了“如来藏”、“大光明”。
密宗里讲的“自然的智慧”也是如此,心的本性也就是它。从无始以来,它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而且距我们非常非常近,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发现,如果我们发现了,就是“初步证悟”。

因为心的能力比物质的能力要大得多,心可以控制物质,反之,物质却很难完全驾御心。
  同样,所有的物质都是因缘产生的,所以物质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而“如来藏”则永远不变,这是我们的本性。只要我们进入那种状态,就能解脱,就能“当下成佛”。如果不能进入,则永陷轮回。
  
  在达摩祖师的悟性论中说:“众生与菩提,亦如冰与水。”水冻结为冰,冰融化为水。它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心的本性就是佛,我们与佛并没有距离。只要进入那种状态,佛与众生当下融为一体。达摩祖师的血脉论中也提到此理论,他说:“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当然,如果因为修行程度不够,没有足够的定力,这种境界还会失去。但通过修行,必将达到佛与众生无二无别,永不分离的境界,这就叫成佛。
  
  虽然这种境界只有修行人才能体会,但我们不能因为没有体会过,就不予承认。佛经中讲,每个生命都具有“如来藏”,哪怕蚯蚓、蟑螂这样微小的生物也具有“如来藏”。佛经中不认为人性本恶,可以说是“善”。但这种“善”不是我们现在概念中的“善”,它是非常清净,没有任何烦恼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可称之为“善”。如果蚯蚓、蟑螂可以观察自己的内心,就会发现自己是“善”的。虽然其内心的显现比人简单,但也有“我执”,如果它们能放下执着,其心的本性也是空性的,也是无有垢染的。没有任何执着就可称之为空性。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所有众生的心都是一体的。
  
  总之,首先不要相信眼耳鼻舌,因为他们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只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其次,以眼耳鼻舌为根据,而产生的各种念头都要否定,让这些妄念的大厦彻底坍塌、崩溃。如同遮蔽天空的云,只有被风吹散后,才能看见真正的蓝天。彻底放下后,就能见到心的本性,就能成佛。
 

#每日一善[超话]# [伤心]#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喜]#阳光信用#
在大自然的规律面前,大树底下是长不出大树来的。而在人生之中,如果只知道循规蹈矩地跟在别人的身后行走,也是永远无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来的。飞越千山万水,要靠自己的力量,走过漫长人生,也要靠自己的力量。凡是依靠别人力量取得的成功,注定不会长久。面对强大的对手,能够认识到对手的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祛除有害铅,迅速提高儿童体内钙、铁、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吸收能力。 专利活性益生菌,洗净铅华,未来可期。 来自德国的专利活性益生菌,帮助儿童安全摆脱血铅超标的
  • [韩国设计师品牌 | 2021秋季系列] 交叉打结侧钮扣衬衫—— 经典衬衫配以侧扣及领口小围巾设计。衬衫迷人的蓬松袖、剪裁和褶皱均由专注于高品质的裁缝师手工制
  • 【#女子长期吃蛋白粉查出慢性肾病# #长期高蛋白饮食会致病#】  年轻的女白领李小姐(化名)在最近的单位体检中查出了蛋白尿,进一步检查显示为慢性肾病。这让注重养
  • #赵啦啦营销咨询[超话]#十年互联网“黑话”: 1. 2010-2012:电子商务、爆发性增长、平台布局、病毒式营销、连续创业、孵化、商业模式、内部创新、媒体矩
  • 九月最后一周小记。本月跟某人吃了华莱士、还有马什么面,爬了个娘娘山,看了《我和我的父辈》,收到某人的茶颜悦色;十一那天和我高中同宿舍小姐妹聚会;收到6⭕️的手工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你好新同学# 来自金融工程专业逸夫书院的刘子宁同学说,一个月前,我带着一些期许和一些胆怯,踏进了港中大(深圳)的校园。一个月后,这所学
  • 【未来五年,北海将这样发力!】编前语:天道酬勤,春华秋实。过去五年,我们勠力同心,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交出了一份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异答卷。当前
  • 八字看财运,什么样的命局有机会大行财运?(财格取运) 财用食印,就是以月令财星为用,四柱又见天干透出食神、印绶。要区别于财星佩印,此为佩中还兼带食神,食神能
  •     窗外浓绿沉郁清寂,天色灰蒙。这个秋季,雨水密集,一连几天阴雨,气温骤降像是入了初冬。         背着哭闹的葫芦妹到阳台观望,蓝雪花一丛一丛开得正
  • 由衷地感谢两位领导[鲜花][鲜花][鲜花]当年的知遇之恩和爱护之情[作揖][作揖][作揖]多年未联系,不是我已忘记过往,而是不努力做出成绩,我实在无颜面对!大学
  • 结婚买什么珠宝?周宝福珠宝缘诺超级单品心中有爱钻石系列 洁白的婚纱,璀璨的灯光 这一刻,你是他执手相约余生的新娘 浪漫如你,高贵如你,温柔如你 无论山高水
  • 【生态环境更美,营商环境更优:美好环境建设托起滨城高质量发展】践行环境优区,打造优质生态环境,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新区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探索。无
  • 男人在追求女人的3个“小伎俩” 1、 抬高自身价值 男人在追求女人的时候,就像工作在面试,为了“竞争上岗”,可能会夸大自己的能力、家庭背景 2、 过多承诺 “我
  • 我 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微单[悲伤]根本熬不住 有了它我一定疯狂东拍拍西拍拍! 什么时候才能回工作室跳舞[悲伤]给他一顿大跳!根本忍不住! 什么时候才能吹着海边的风
  • lyrics memo 太陽が遠い 太陽が遠い 風の“色”彩も変わり 人の心も遠い 街の色彩も不思議 けれど 未来を諦めたくはないよ けれど 愛とか云ってた
  • 最近一夜入冬,又天色阴沉,湿冷的季节确实容易影响心情。这里有一些比较简单粗暴的操作: 1.降温后,在入睡前加入「泡脚」这个睡前仪式 2.穿软糯的毛衣和抗风外套,
  • 总觉得五周年是个大日子,所以想了一整天,该跟你说些什么呢。想对你说的话很多很多,点开输入法才发觉唯恐打出的每个字词不达意。 翻了好久以前用的微博,找到了有关你
  • 在刚过去的2021中国快消品大会上,江小白创始人陶石泉创业十年,最近的一个深刻思考。分享给大家 1、保持小白 要想成长进步,第一就是要敢于承认自己不够好、起
  • 图一是三年前,我把我对职业最美好憧憬的这几年都贡献给了这里,不敢回忆,回忆多了想哭,对得起工作,对得起自己。很想离开这里也是真的,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是时候走了,工
  • 碎碎念日记30 1.看电影吃烧烤逛超市睡大觉 2.亲爱的蜡笔小新杯杯打碎了,碎碎平安碎碎平安。 3.在阳台可以看到新生军训,站的好整齐哦。 4.网球课,又名捡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