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的善知识具有八种德相

《 华严经 》云 :
「 若能远离恶知识,
则得亲近善知识;

若得亲近善知识,
则修无量诸功德。」

所以抉择善知识非常重要。

在《 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五.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 》

( 大正藏第三十册 )
说出善知识应当具足八个条件。

善知识在
《 瑜伽师地论 》 的名称是
「 善友 」。

《 瑜伽师地论 》
卷第二十五

云何名善友性?

谓八因缘故,
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

何等为八?

谓如有一,
安住禁戒,
具足多闻,
能有所证,
性多哀愍,
心无厌倦,
善能堪忍,
无有怖畏,
语具圆满。

若具足了八个条件,
善友的性相都圆满的具足了。

一 、安住禁戒

云何名为安住禁戒?

谓安住具戒,
善能守护别解律仪,
如前广说。

乐沙门性,
乐婆罗门性,
为自调伏,
为自寂静,
为自涅槃,
修行正行。

如是名为安住禁戒。

善知识能
「 安住 」
在他所受的戒法,

又能够善巧方便地守护他所秉受的别解脱律仪。

「 乐沙门性 」,
修学圣道,

「 乐婆罗门性 」,
断除一切生死的根本。

要调伏烦恼,
令心寂静。

把烦恼的种子也消灭了,
见到诸法寂灭相了,
就是涅槃。

「 乐沙门性,
乐婆罗门性,
为自调伏,
为自寂静,
为自涅槃 」,

都是愿。

「 修行正行 」
这是行,
修八正道。

在禁戒的基础上修八正道。

二 、具足多闻

云何名为具足多闻?

谓若有法宣说开示,
初中后善,
文义巧妙,
独一圆满,
清白梵行。

于如是类众多妙法,
能善受持,
言善通利,
意善寻思,
见善通达。

如是名为具足多闻。

「 初善 」,
初开始听佛法的时候能生欢喜心。

「 中善 」
是开始修行了。

「 后善 」,
就能够究竟地解脱一切烦恼。

佛宣说法门的文义美妙,
能善巧令众生得利益安乐。

佛所说的这个妙法不共于一切外道、
世间法,

所以叫
「 独一 」。

佛法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
所以是最圆满的。

佛说妙法是清净的,
不会错误的。

善知识能够受持佛所说的妙法。

「 言善通利、
意善寻思、
见善通达 」,

这是受持的相貌。

「 言善通利 」是
「 闻慧 」,

「 意思寻思 」 是
「 思慧 」,

「 见善通达 」 是
「 修慧 」。

对于佛所说的妙法,
能够纯熟叫
「 言善通利 」。

「 意善寻思 」,
思惟观察妙法的道理;

「 见善通达 」,
能真实通达如实的觉悟妙法。

三 、能有所证

云何名为能有所证?

谓能证得胜无常想、
无常苦想、
苦无我想、
厌逆食想、
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有过患想、
断想、
离想、
灭想、
死想、
不净想、
青瘀想、
脓烂想、
破坏想、
四胀想、
噉食想、
血涂想、
离散想、
骨锁想、
观察空想。

这是
「 二十种想。」

「 能证得胜无常想 」,
「 胜 」
就是有力量。

成就
「 无常想 」
能转变爱着心,

能转变一切的烦恼,
叫做
「 胜无常想 」。

「 无常苦想 」,
「 无常 」 就是
「 苦 」。

「 由无而有、
由有而无 」是
「 无常 」 义。

「 由无而有 」
是苦苦,

「 由有而无 」
是坏苦。

「 苦想 」
认为颠倒妄想是快乐的,

若修无常观就知道快乐是
「 坏苦 」,
苦没有来就知道。

作如是观,
就有力量能转变自己的颠倒妄想。

「 苦无我想 」,
「 我 」 是
「 自在 」 的意思,
就是想要怎么的就怎么的。

若有苦恼,

「 不要苦 」,

就不苦吗?

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
「 苦 」 就是
「 无我 」 啊!

能做如是观就能灭除一切颠倒想。

「 厌逆食想 」,
吃好东西生贪心,
不好就生瞋心了,

为了饮食还会去追求、
守护。

所以做
「 厌逆食想 」 的时候,

就是观
「 食 」
有很多过患,

所以
「 厌逆 」 食,
使令减少这些因饮食所产生的问题。

「 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

「 世间乐想 」 就是
「 于诸世间种种戏论,
非一众多别别品类。

所思念中,
发欲贪爱。」

佛法告诉我们对于世间种种戏论,
不要发出来好乐心。

「 有过患想 」,
想要生到色界天上去,
要思惟欲界的一切都是有过患的。

「 断想、
离想、
灭想 」。

「 断想 」
是解脱了三恶道的因缘,

「 离想 」
是解脱了人天的果报。

「 灭想 」
把生死的果报都解脱了,
就得涅槃了。


「 断想、
离想、
灭想 」,
就是灭除去三界烦恼的因果。

「 死想 」,
是生命存在的时候有种种的变化,


「 无常想 」。

「 死想 」
是生命最后结束了。


「 不净想 」,
是对治对自己的生命体的爱着心。

「 青瘀想、
脓烂想、
破坏想、
四胀想、
噉食想、
血涂想、
离散想、
骨锁想、
观察空想 」,

这是九想。

修九想是对治对他人的身体的爱着心。

「 不净想 」 和
「 九想 」 的
详细解释可以参考 :

《 大智度论 》
卷第十九、
卷第二十一,

还有《 瑜伽师地论 》卷第三十。

復能证得最初静虑,
第二静虑,
第三静虑,
第四静虑,
空无边处,
识无边处,
无所有处,
最后非想非非想处。

又能证得慈悲喜捨,
或预流果,
或一来果,
或不还果,
或神境通,
或宿住通,
或天耳通,
或死生通,
或心差别通,
或阿罗汉。

具八解脱静虑等定,
有大堪能,
具大势力,
能善为他现三神变教授教诫。

三神变者 :
一神力神变,
二记说神变,
三教导神变。

如是名为能有所证。

善友能够证得
「 八种等至 」。

「 等至 」
就是禅定。

「 八种等至 」,
就是色界的四禅,
和无色界的四空定,
加起来就是八种。

又能证得
「 慈悲喜捨 」
四无量四种三昧。

「 预流果、
一来果、
不还果 」
这是圣人。

「 神境通、
宿住通、
天耳通、
死生通、
心差别通 」,

这是前五通。

成就漏尽通的就是阿罗汉了。

「 具八解脱 」,
成就了色界四禅,
成就了无色界的四空定,

八解脱最后一个解脱,
是灭尽定解脱。

圣人非常强的能力,
能善巧方便的为他的弟子表现出
「 三种神变 」。

神通变化,
能够
「 教授教诫 」
他的弟子。

「 神力神变 」
是神足通。

「 记说神变 」
是他心通。

「 教导神通 」,
就是为众生说法来教导众生得神通、
圣道。


「 二十种想 」 一直到
「 教导神通 」,

这位善友
「 能有所证 」。

这样来说,
善友在禅定和智慧也要有证量,
才能真实引导众生。

四 、为性哀愍

云何名为为性哀愍?

谓于他所常起悲怜,
乐与其义乐与其利,
乐与其乐乐与猗触,
乐与安隐。

如是名为为性哀愍。

善友于众生常起悲怜。

欢喜帮助众生远离种种的苦恼,
给众生所需要的,

利益、
安乐的事情,

令众生欢喜,
远离恐怖,
心情自在。

五 、心无厌倦

云何名为心无厌倦?

谓善能示现,
善能教导,
善能赞励,
善能庆慰,

处于四众宣说正法,
不辞劳倦翘勤无惰,

起发圆满,
为性好乐发勤精进。

如是名为心无厌倦。

善知识能善巧方便开示佛法,
善能教导安住在佛所制定的戒律仪。

常常赞叹、
勉励令众生不退心。

当弟子有了成就,
来祝贺他。

在大众之中
「 宣说正法 」 的时候,

善知识不怕辛苦,
精进不懈怠。

事情对学生有利益,
就一定圆满这个事情。

善友有很好的体力,
所以精进的时候,
身体也能支持。

六 、善能堪忍

云何名为善能堪忍?

谓骂不报骂,
瞋不报瞋,
打不报打,
弄不报弄。

堪耐椎杵,
于诸逼迫,
缚录禁闭,
捶打毁辱,
迫愶斫截,
众苦事中,
自推己过,
以业异熟为所依趣。

终不于他发生愤恚,
亦不怀恨随眠不捨。

如是虽遭轻陵毁辱,
而其本性都无变改,
唯常于彼思为义利。

又能堪忍寒热、
飢渴、
蚊虻,

风日、
蛇蝎恶触,

他所干犯、
碜毒语言,

身内所生勐利坚劲,

辛楚、
切心、
夺命苦受,

为性堪忍,
能有容纳。

如是名为
「 善能堪忍 」。

众生用骂、瞋、打、等种种苦恼事情触恼善友,

善友不怨恨对方,
观察可能这是自己过去生中造了甚么甚么罪,
所以现在要受到这样的果报。

对方怎么样对他的苦恼,
都能忍耐,

不会去愤怒,
也不会怀恨在心。

善知识虽然遇见了这么多的毁辱,
他原来平和的心性,
还是不改变。

不但不恨对方,
还时常的想办法,
用佛法来利益他。

善友能堪忍外在环境的不理想,

如天气寒、
热,

蚊虫,
或者他人特别毒辣的语言。

又能忍受身体里面生出来如刀来割其心这样子的苦恼。

甚么事情他都能够受得了。

七 、无有怖畏

云何名为无有怖畏?

谓处大众说正法时,
心无怯劣,
声无战掉,
辩无误失。

终不由彼怯惧因缘,
为诸怖畏之所逼切。

腋不流汗,
身不毛竖。

如是名为无有怖畏。

善友在大众宣说佛法的时候,
心无恐怖,
声音流利,
辩才没有误失。

「 腋不流汗 」、
「 身毛不竖 」,

内心始终不会恐惧。

八 、语具圆满

云何名为语具圆满?

谓彼成就最上首语,
极美妙语,
甚显了语,
易悟解语,
乐欲闻语,
无违逆语,
无所依语,
无边际语。

如是名为语具圆满,
言词巧妙。

如是名为语具圆满,
言词巧妙。

「 最上首语 」
是劝一切众生得大涅槃。

「 极美妙语 」
发出来的声音,
清净美好。

「 甚显了语 」,
用的字句非常好。

「 易悟解语 」,
容易明白。

「 乐欲闻语 」,
能引出来种种的功德,
所以众生欢喜听。

「 无违逆语 」,
如其量说法。

「 无所依语 」,
为人说法没有私心,

并不是
「 因为听我的话,
对我有信心 」
才说法。

「 无边际语 」,
有广大善巧的智慧。

《 华严经 》云 :
「 善男子!
其有修行善知识教,
诸佛世尊悉皆欢喜;

其有随顺善知识语,
则得近于一切智地;

其有能于善知识语无疑惑者,
则常值遇一切善友;

其有发心愿常不离善知识者,
则得具足一切义利。」

所以佛弟子应当常常亲近善知识。

#文化尊黄:中国文化复兴纲领#
六 术与逻辑
对不同性质的两个类相異与互补的阴阳原理刻画得最为鲜明的,就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纹饰阴阳纹。


华县泉护村遗址一期文化Ⅰ段H5:192之1C盆

华县泉护村遗址一期文化Ⅱ段H205:01之1A盆

庙底沟类型彩陶所使用的绘画语言可以分解为阳纹弧线三角、阴纹弧线三角等基本语素,其中阳纹弧线三角和阴纹弧线三角均自成花纹,对阳纹或阴纹单独进行观察,都给人以完整的花纹图案的感觉。如果把阴纹视成图案,阳纹就成了有意涂成的底色;如果把阳纹视成图案,那阴纹就成为烘托阳纹的底色;亦可把这类图案视为由阴纹、阳纹合成的纹饰。这种有意识的绘画手法,反映的正是阴阳互补与相異的阴阳原理。

我们给予阴阳原理一个纯粹的逻辑定义:“如果我们从论域的全类中取出某类的所有分子,则剩余的分子就构成类的补,记为,读为非。”阴阳原理是类和类的补原理,也即分类原理。根据阴阳原理,逻辑分类对多于两项的析取,我们均可以归约为两项的析取来进行分类,由此得出逻辑第一定律区分律:“逻辑的第一性质是类的区分,每个类是通过把所有事物的总体分成具有某种性质和没有某种性质的两个范畴而取得的,也就是分类的不相容析取,我们称之为区分律。”(引自段振坤《类关系逻辑》,以下均引自该书)。

区分律使我们明白远古初民类本位逻辑思维的建立机制,《國语·鲁语上》“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所谓成命百物,就是对百物进行区分,并给予正式名称,这个过程肯定是漫长的,但这说明了区分律与黄帝时代的关系。
从区分律我们可以得出阴阳概念:“至少有两个类,使得。”并得出阴阳公理:“任意两个类之间必存在一种关系。”由区分律我们可以得出关系律:“逻辑的第二性质是研究类与类之间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关系律。”由阴阳公理我们可以得出五行公理:“任意两个类之间所组成的关系,或者属于相同关系,或者属于相異关系,或者属于相交关系,或者属于相含关系,或者属于相离关系,且仅仅只有这5种关系,且任意两个类同时只能具有其中一种关系”。由关系律我们可以得出逻辑第三定律运算律:“关系与关系之间的关系是运算关系。”由五行公理我们可以得出四时公理:“在类关系与类关系之间,存在加、减、乘、除4种关系运算,且仅仅只有这4种关系运算。”
我们用更形直观的图论來表示五行,我们设阳气为,阴气为,将阴阳两个类之间的相同关系用图论表示为,相異关系用图论表示为,相交关系用图论表示为,相含关系用图论表示为,相离关系用图论表示为,这样我们对阴阳之间的五种关系就有更直观的理解。
金字甲骨文是金属块的象形,金属块的特性就是各分子聚合得密不可分,这和相同关系高度相似,因此古人用金來作为相同关系的符号;木字甲骨文象树干和树枝相互交叉之形,这和相交关系高度相似,因此古人用木來作为相交关系的符号;水字甲骨文象河流之形,河流使两岸相分离,这和相离关系高度相似,因此古人用水來作为相离关系的符号;火字甲骨文象火焰之形,火焰具有排斥性,这和相異关系高度相似,因此古人用火來作为相異关系的符号;土字甲骨文象土堆之形,土地含藏万物,这和相含关系高度相似,因此古人用土來作为相含关系的符号。
《黄帝内经》完全是从交異含同离的角度来论述五行的,《素問卷九·脉解篇第七十》云“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这说明春气的阴气和阳气是一种相交关系,用图论直观地表示为;五月“阳气与阴气相薄,水火相恶”,这说明夏气的阴气和阳气是一种相異关系,用图论直观地表示为;七月“阴气少,阳气入”,这说明土气的阴气和阳气是一种相含关系,用图论直观地表示为;“九月阳气尽而阴气盛”,这说明秋气的阴气和阳气是一种相同关系,用图论直观地表示为;“十一月阴气下衰,而阳气且出”,这说明冬气的阴气和阳气是一种相离关系,用图论直观地表示为。《素問》所论五行,处处离不开阴气和阳气这两个不同性质的类,四时阴阳消长产生五行,表明《黄帝内经》是类关系逻辑的展开。
图论—→—→—→—→,这个图式很直观地表现了四时阴阳消长所带来的阴气类与阳气类之间的关系和关系之间的演变,《灵枢卷六·五乱第三十四》云“四时者,春秋冬夏,其气各異”,所谓異,即阴气和阳气之间的关系不同。
四时公理图(实线为加法和减法,虚线为乘法与除法)很直观地表示了逻辑加减乘除四种关系运算,这种关系运算具有封闭性和穷尽性。


四时公理图
我们的古人,是从气候变化直观地得出阴阳五行四时类关系逻辑体系的。逻辑阴阳学说,可谓是黄帝时代最伟大的创造。现代数理逻辑,始于数理逻辑的奠基人Leibniz(莱布尼兹)对阴阳学说的破解,Boole(布尔)立足于Leibniz(莱布尼兹)的思想,正式建立起我们称之为布尔代数的数理逻辑。数理逻辑学家K.Gödel(哥德尔)认为,数理逻辑的本质是“处理类、关系、符号组合等等”,这正是阴阳五行四时类关系逻辑的精髓所在。
西方古典逻辑三段论可以化归为类关系逻辑的相同关系,命题逻辑可以化归为类关系逻辑的相含关系,现代谓词逻辑可以化归为类关系逻辑的性质论,用波兰数理逻辑学家A.Tarski(塔尔斯基)的话來说,三段论、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只是类逻辑的一个片断,并且是完全不重要的。三段论、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均属内涵分析型逻辑,而内涵分析与认识论的界限十分模糊,对内涵分析型逻辑來说,认识论悖论就成为不可解决的逻辑悖论,据此K.Gödel(哥德尔)认为,内涵分析型逻辑就它的原理而言,由于内涵悖论而宣告破产。类关系逻辑属于外延分析型逻辑,这里没有认识论掺杂其中,因而不存在任何逻辑悖论可言,这意味着类关系逻辑为整个人类知识奠定了统一的牢固的严密的逻辑基础,这就是李约瑟所认为的先秦道家拥有“内在而未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

第九章 无得无说分第七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释:佛言:须菩提,你如何认为呢,如来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吗?如来说了什么法吗?须菩提言:如我对于佛所説的法义的理解是,没有一种固定的法,可以称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没有固定的、决定不变的法,如来可以去宣说。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法,都不可以执著取着为实有的法,所以不可说。如来所说的法,非本来的那个无为法,也并非不是本来的无为法。为什么呢?一切的贤人圣人,都是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的。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得到无上的正真的觉受觉悟,破尽无明,不含一丝杂染无明,心中都是明都是觉,也就证得了究竟菩提,成就了佛道,圆满了佛果。既然没有什么固定的法叫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就没有真正固定不变的成佛者,一切法都是因缘所成。佛所说的法也是因缘所成,随顺众生的缘,有众生想成佛的因,就讲出能让众生成佛的法;缘不同,世尊所讲的法就不同。因此佛陀所讲的法,到最后也不要再执取了,因为不是固定永远不灭不转换的法,能说出来的法,都不是本有的固定不变的真如之法,但也离不开真如自性而能生成这些法。

那么是谁成就了佛道,得了佛果?妙觉菩萨是成佛前的最后身菩萨,为了成佛,来到人间八相成道。在入母胎时,菩萨的色身灭了,意根与异熟识即第八识入胎,出胎时六根具足,六识具足(人类七天之内没有眼识),五蕴具足,外相上与众生无异。这个新的五蕴已经不是妙觉菩萨的五蕴了,色身和六识都换了,只有意根和异熟识还是原来那个,是连续下来的。然后出家修道,在夜睹明星大悟见性时,七个识的无明断尽,第六识转成妙观察智,意根转成平等性智,然后前五识转成成所作智。七个识都转完了,第八识异熟识中所含藏的七个识的染污种子灭尽,就变为大圆镜智,也叫无垢识。八个识都转完了,圆满佛道,得佛果,称作佛。

那我们就分析这个佛是谁作,佛果是谁得。首先佛的无垢识是个无所得的心,本身不想得什么,即使得,也没有地方放,什么也得不到。祂没有思想,没有心行,从不自认自己是真实的,自己就是佛,自己如何如何。所有的名称都是人加给祂的,是什么不是什么,祂没有这些概念。祂又不执取任何一个法,包括善的恶的,染污的不染污的。因为不执取,祂从来不受熏染,没有无明;因为不执取,祂也就不做什么,不成为什么。所以祂不取佛的果位,不做佛,如果说祂就是佛,那也是人为加封给祂的,不是祂自己自认的自封的。

其次看佛的五蕴,众生的五蕴称作五阴,阴是遮盖遮挡的意思,遮挡众生认识真实正理,从而产生邪见。而佛的五蕴,不能遮挡佛,佛已经是究竟觉悟了,就称作五蕴。成了佛的五蕴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非常殊胜,但是涅槃时也要灭去,生灭之法不是佛,不能取佛果,不能做佛。佛的受藴想藴行藴识藴虽然能取,也是生灭法,涅槃时都要灭去,四个蕴不是佛,不能做佛。意根虽然能永远到未来世,永远保留不灭去,但也是生灭性的,是能够灭的,只是故意不灭掉,为了能永远生起佛的色身五蕴,而且单独一个意根平等性智也不能做佛。那么菩提就是无所得的,所以也没有定法可以称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什么如来没有定法可说呢?佛到世间说法,都是根据因缘而说的,佛观察众生的缘,是什么缘,就要对机讲相应的法。佛成道的最初,先在各层天上讲华严经,度历劫跟随自己修行的大菩萨弟子。而娑婆世界的声闻弟子却如聋如哑,佛就回到人间为求解脱的声闻弟子讲小乘阿含经,让他们修行有了成果,再回转到大乘法来修学。因为娑婆世界众生根基浅,都想求解脱,想离苦得乐,所以佛在娑婆世界讲了三乘法。

而在其它的佛国土,佛只讲一乘法,就是一佛乘法,度菩萨根性众生成就佛道。佛讲法时总是依据一个缘,出现一个事相,于是佛就讲一个法,有时是弟子请问,都是有一个前提,一个缘,才讲一个法,无缘由而讲的法极少,那是特别重要的法,但也是对众生的机。所以佛说法是没有一定的,法是由因缘所形成的,不是固定的。所有的法,不管在哪个佛国土讲的,都是用来对治众生的无明病愚痴病的,有那种无明佛就讲那种法,无明灭尽了,法也没有用,不用法了。

所以佛法就如过河用的船筏,到岸就弃,用过就抛掉。这就说明法是依据因缘而有的,就是虚妄的空的,修到一定时候是不可以执著的。因为众生无明不同,佛讲的法也就不同,那就没有一个定法来让如来宣说。所以如来所宣说的法是不可以执取的,因为也是空的,因缘形成的,只是用一段时间修行,用完就弃,不可总执取,还有无明存在的时候就得抓着它,把它当作工具来用它。

比如四圣諦法,证了果得解脱以后,这个法对阿罗汉就没有用了,再修缘觉是十二因缘法,证得了辟支佛果以后,因缘法也没有用了,需要再修菩萨六度,明心见性以后,外门的六度法就没有用了,再修内门的六度,入初地。入地以后,内门的六度没有用了,再修十度波罗蜜,成为十地菩萨后,十度波罗蜜舍弃。修等觉妙觉的法,圆满佛道以后,一切法都用不着了,全部舍弃,心中空空无法。

因为所有的法都圆满修持过,成佛后才能为众生宣说。所以如来所说的一切法都不是本来而有的固定不变的法,都是空的,不是真实的法。但是也并非不是真实的法,因为众生依据这些法能够证得真实法无为法,而且佛在宣说这些法时也没有离开过真实的真如法,正是真如法在这里起了作用,佛才能宣说。这些法都来自佛的自心真如,从真如当中流露出来的,是真如的一部分,与真如是不一不异的关系。

为什么一切的贤圣人都证得了真实法,证得了无为法,还有差别呢?贤圣人包括初果到四果的声闻罗汉、证得因缘法各个品位的缘觉人、从明心的第七住位到妙觉的菩萨。声闻初果二果是贤人,三四果以及缘觉是圣人,菩萨初地以前是贤人,初地开始以后都是圣人。他们所证的都是无为法,然而这些无为法的内容和层次大不相同。初果人证得五阴空、无我,断三缚结,从此不入三恶道,对于三恶道行无所为,这是初步五阴无为。

二果人因为证了人我空,心行减少,烦恼淡薄,心清净了一些,无为了一些;三果人进一步证得五阴虚妄,色界禅定境界现前,证初禅灭掉贪欲,断嗔恚,断烦恼心清净,恶业不再造作,七识开始真正的无为;四果进一步无为,灭我慢,断除对色界无色界的贪爱,烦恼断尽,得慧解脱,对三界无为,能够以解脱的智慧出离三界;而定解脱的阿罗汉能入四禅定,息脉俱断,证不动无为,入无想定,证识阴灭,心得无为;俱解脱阿罗汉能随时随地入灭尽定,灭掉意根的受和想两个心所法,证想受灭无为,随时可以取证涅槃,出三界。声闻人因为证五阴无我,心行越来越无为,越来越清净,他们之间的无为有很大的差别。

辟支佛人包括独觉和缘觉,独觉人因为生生世世所修的善根,在没有佛也没有法住世的时候,看见世间一个生灭的现象,就引起了深深的思索,一个人到寂静处修道,探讨这些生灭现象的根源,推究十二因缘法和十因缘法,找到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是无明,源头是第八识心,证得辟支佛果。而缘觉人是随着佛修行,闻佛说法而悟十二因缘和十因缘法证果。他们无为法的智慧比声闻罗汉要高深,而辟支佛果的果位、智慧、神通也有浅深不同层次的差别,就是说他们心行的无为程度有差别。

菩萨们是明心证第八识,证真如无为,同时证人我空,知道第八识从无始劫以来从来没有生灭过,在三界世俗法中也不起心行,无为无我,五阴是第八识所生,本质是空。在随后的修行中,心渐转清净,修到第十住位,证得五阴如幻、一切法如幻观;十行位证得阳焰观,一切法都像海市蜃楼一样不实。到十回向位,证得如梦观,生生世世的五阴身活动就像在梦中一样,生生世世的修行、行菩萨道也像在梦中一样;初地菩萨证得万法如镜中的像一样不真实,直至十地等觉妙觉对无为法的证量越来越大,智慧越来越深,神通道行也越来越广大。那么佛地的究竟无为更不用说了,殊胜于一切声闻缘觉菩萨。

从以上内容来说,修行人因为修行的内容不同,所证的无为法就不同,无为的程度本质就不同,那么他们的心行心量就不同,福德不同,道行也不同,神通三昧境界也不同,智慧更有差别。如果不停止修行,追求佛道,修到佛地,到达终点时,一切都圆满,所有人的神通智慧福德都没有差别,可以称作佛佛道同了。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
  • 「小津概念书房」五星推荐不卖励志书,不放商业片|店里的书几乎都是电影类,一眼望去老塔阿巴斯李沧东|点一杯饮品就可以在店内看电影,人均消费五十左右|店长还紧跟新片
  • 为切实解决全县足球场地欠缺现状2020年9月会宁县在会师镇南咀村规划建设了一块占地面积1200平米的五人制笼式足球场切实满足广大足球爱好者的运动需求现在每到节假
  • #偶像梦幻祭[超话]# 日七扑克开100,10起排,均2.6+,走bt定尾。日日树涉 姬宫桃李 伏见弓弦 冰鹰北斗 明星昴流 衣更真绪 深海奏汰 puka高峯
  • 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想起曾经的某个人(^人^) 拜託啦^^~ 不是忘不了[太阳]而是放不下 ⊙0⊙那些不愿再向任何人提起的牵挂在黑暗的角落里潜滋暗长 总是在不懂爱的
  • #HB时装# (Credit: Gap)YZY GAP ENGINEERED BY BALENCIAGA重磅三方联名 活动现场装在建筑袋里自助销售理念的店内设计
  • 上次听罗老师的一段话时,我还心里反驳了一下,我就是因为爱不了具体的人所以来追星,来爱一个抽象化的人,但今天看完峻霖嘴上说着“是流水账”实际认真跟我们分享日常,讲
  • 做社工的第五天,天气真的太冷啦[哈哈]这是真的,能做社工的人,都是能吃苦的好孩子[赞]这几天,姐姐的感受,请听我娓娓道来[太开心]首先,社工需要与政府部门打交道
  • 一切都在悄然变化着....我的小手真厉害成为了哥哥姐姐的我们,除了身体越来越高、越来越重,我们的小手还学会了许多的新本领。我可以自己整理衣裤我可以清洗自己用过的
  • 中间小A同学也有感受到过有时候B同学的冷淡,但是还是会继续分享生活,毕竟为了续火花嘛,而且A同学那时候只是单纯的把B同学当做朋友,后来的后来,A同学的恋爱一段又
  • ”世间万物瞬息万变,回首过往,每一场相遇,每一段故事,都是命中注定的缘分,都有它独特而美好的意义。电影讲述婆媳矛盾在困境中激发后又相互理解;恋人面对疫情和异地是
  • 消费观不一样吧,就好比我舍不得花一千块去洗车,他舍得一样[摊手](憋屈呀!怼不回去,我憋屈[苦涩]脑子怎么就这么迟钝呢?
  • 因为镇子中心位置有一个云湖,过去岸边木棉成林,每逢晚春时节,木棉花红如火、景色美不胜收,道江镇也随之改称“棉湖镇”。  据悉,广东石化原油码头地处揭阳市惠来县沿
  • 奉献您的爱心,延续爱的希望。让我们记下我们的善行,一起携起手来,投入到知善、行善、扬善和乐善的行!
  • 杭州星宝贝儿童声乐发展中心的小歌手卢处楚唱的《花开楚楚》歌词:谁家花儿开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赤橙黄粉蓝和绿 姹紫嫣红好绚丽谁家蝴蝶翩翩飞 飞来花间采花蜜蝶恋花儿
  • 多年后的相遇,你看到的,有我的微笑,也有你看不见的温柔!爱情的世界里,失落往往是自己一厢情愿,其实她并没你想像的那么在乎你。
  • 了解关于抑郁的种种,别让“心理感冒”变成“心理癌症”转给你关心的身边人~ ​​​​【贼喊捉贼者坐牢后还被判赔6万】 南京某电子集团员工赖梧得偷了同事手机后贼喊
  • 身居其中,我可以无拘无束的释演自己,因为,现实中我们走的好累好疲惫;穿梭其中,它可以给我疲倦的心灵以休息的港湾;沉醉在其中,它更可以让我以文字的方式,慰之寂寞的
  • 如果手掌带血红色,这是辛苦命,要自己捱;如果是现暗黄色,代表嫁有钱人机会甚微。就是直接你的手掌,不要特别地去弯曲就自然的放下去,完全是平的没有肉的,中间没有陷下
  • 鲁豫这是公然吐槽“明星的律师函”公信力太低;谢楠更狠,每一句吐槽都扎在某些明星的心巴上:我对网络的套路略知一二,比如说热搜“难听”那就是流量明星又发新歌了;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