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经 》 的
两大宗旨 ──
观佛三昧和念佛三昧

依教立宗的
《 观经四帖疏 》

《 观经 》
是一部十分奇特的经书。

此经内容涉及释尊的教化,
尤其是定善
( 观行 )
方面,

很多祖师大德以其本宗思想註解,
看似头头是道,
不乖大义。

但是,
此经是净土宗的正依经典,

显彰弥陀的教化,
尤其是念佛方面。

两者关系十分微妙,
令人容易混淆。

唐朝诸师对
《 观经 》的法义
多有曲解、
误解、
异解、
别解者,

众说纷纭,
善导大师决意写出此
《 观经 》 要义,
楷定古今。

他在佛前结愿引证,
最后完成这部净土宗依教立宗的巨着 ──
《 观经四帖疏 》。

善导大师在此疏序的
「 劝众发愿归三宝偈 」言 :

「 今乘二尊教,
广开净土门。」

一般大乘教派以一尊教开宗,
即释尊而已,

但净土宗则乘二尊教开宗,
非常特别。

善导大师在此疏
〈 玄义分 〉
指出 :

「 然娑婆化主 
( 释迦牟尼佛 ) 
因其请故,

即广开净土之
『 要门 』。

安乐能人
( 阿弥陀佛 ),
显彰别意之
『 弘愿 』。」

善导大师细判净土法门为
「 要门 」 和
「 弘愿门 」。

此教判十分重要,

涉及净土思想的正杂之行、
实权之教、
隐显之义,

极为精妙!

此根本义能释各种疑难,
令净土行者的信愿坚固,
得生净土。

善导大师又在
〈 玄义分 〉
指出 :

「 今此观经,
即以观佛三昧为宗,
亦以念佛三昧为宗。

一心迴愿往生净土为体。」

既然善导大师依二尊二教开宗,
又判净土宗有两门 ──

「 要门 」 和
「 弘愿门 」,

此经有两个宗旨亦不足为奇。

所谓
「 三昧 」 者,
即正定也。

本来是禅修工夫的名相,
但以得
「 见 」 佛真身
( 法身 )
为最高境界,

名为
「 见佛三昧 」,

不管是以自力观佛得见佛,
还是以他力念佛
( 称名 )
得见佛,

皆是
「 三昧 」。

因此,
释尊在
《 观经 》
「 真身观 」云 :

「 以见诸佛故,
名念佛三昧。」

整部
《 观经 》
环绕一个主体,

就是
「 一心迴愿,
往生净土 」。

「 一心 」 者,

即一心一意、
专一、
专心,

无二心,
无后心,
至心,
真心,
真实信心,


《 观经 》
所说
「 三心 」的

至诚心、
深心也。

「 迴愿 」 者,

即 「 三心 」 的
迴向发愿心,

又如善导大师定义净土法门
「 要门 」 时说 :

「 迴斯二行,
求愿往生也。」

韦提希夫人并非自力修观而见佛

善导大师掌握
《 观经 》 基调,

当知
《 观经 》
以佛灭后的未来世生死凡夫为当机,

释尊就韦提希夫人启请,
顺势从
「 自修持力 」 的
观行求生净土,

成就的观佛三昧
( 即释尊的教化 )
说起,

带入以信方便,
一心专念,

仗 「 佛本愿力 」
见佛,
证得往生,

成就的念佛三昧 ( 即 ) ,
作为弥陀教化的归结。

善导大师多次引用
《 观经 》,

说明韦提希夫人是凡夫,
不堪受定善观行,
求生净土,
成就的观佛三昧,

如 :
一 、 《 观经 》序分曰 :
「 佛告韦提希 :

汝是凡夫,
心想羸劣,
未得天眼,
不能远观。

诸佛如来,
有异方便,
令汝得见。」

二 、 韦提希夫人随即回应释尊,

云 :
「 世尊!
如我今者,
以佛力故,
见彼国土。」

确认自己连最基本的天眼都未开,
不懂
「 自修持力 」 的
观想行法,

不能成就的
「 观佛三昧 」。

可是,
凡夫可以念佛,
一心专念,


「 佛本愿力 」,
得见阿弥陀佛。

三 、 《 观经 》第七
「华座观」
韦提希夫人曰 :

「 世尊!
我今因佛力故,
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

她再一次确认自己得见阿弥陀佛,
是仗佛力故,
与观想行法无关。

从观佛三昧带入念佛三昧

何以得知释尊在
《 观经 》 从
「 观佛三昧 」 带入
「 念佛三昧 」,

显彰弥陀教化 ──
净土法门的
「 本愿称名 」、
「 就行立信 」?

现试举三处经文而述之 :

一 、《 观经 》
「 华座观 」云 :

「 如此妙华,
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 」。

华座,
名号,
乃至佛身及其心光,
皆是弥陀愿力所成就。

众生念佛,
佛能入众生心想中。

弥陀今已愿成,
是酬因之身,
其心光摄取念佛众生,
念念不捨,

岂还摄取观行迴向的众生,
因果不相应故,

因此善导大师云 :
「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
彼佛心光,
常照是人,
摄护不捨;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念佛众生以
「 本愿称名 」,

光摄三绿,
因乘弥陀本愿力,
故得见佛。

「 以见诸佛故,
名念佛三昧。」

二 、《 观经 》
「 真身观 」云 :

「 以观佛身故,
亦见佛心。

佛心者,
大慈悲是,
以无缘慈,
摄诸众生。」

先说众生观行念佛,
随即说佛以无缘慈,
摄诸众生,
当知此是佛力 ──

「 见佛增上缘 」,
非观行念佛的工夫所致,

故 《 观经 》 不说
「 以见诸佛故,
名观佛三昧 」,

而说
「 以见诸佛故,
名念佛三昧 」,

由此可知称名念佛者亦是念佛,
亦乘佛力得见佛,

可知释尊引导观行念佛者,
最终归入称名念佛。

三 、《 观经 》
流通结劝文云 :

「 佛告阿难,
汝好持是语。

( 告阿难,
持正宗定散。) 

持是语者,
( 牒前起下 ) 
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持名念佛是此经的肝要,
顺彼佛愿
( 第十八愿 ) 故。

此则释迦最后作结时,
劝以
「 本愿称名 」 的
念佛方法,

故释
「 念佛 」 以为
「 称名 」,

而非观行,
而且是顺应阿弥陀佛的本愿而念佛,

是以建立对阿弥陀佛的信心而念佛,
是全仗佛本愿力而念佛。

这是净土宗的念佛特色,
有别于一般佛教宗派的念佛。

很多人说念佛,
多指观佛,
或认为心念比口念更
「 好 」!

但是,
纯粹的净土宗特别强调称名,
以弥陀本愿行故。

净土宗是佛力救度的法门。

阿弥陀佛发愿以名号广度众生,
众生以信方便,
一向专称,
弥陀名号,

建立对阿弥陀佛弘愿的信心,
如善导大师言是
「 就行立信 」,

信心决定,
往生决定!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周末刷了一部电影《观音山》从电影画面来看,很美,带给人自然清新又又治愈的弹幕中大家都在说这很像一部记录片片中从三个年轻人和一位痛失爱人的阿姨的角度出发,表达了每
  • 这种面相的人只考虑自己,凡事会精打细算,尤其在钱财方面,有利害关系的时候,会使用阴险狡诈的一面来对付你。这种上唇短缩的人,性情上就比较自我主义,对自己很没信心,
  • 【星象宫 薇妮恩尼】直播资讯直播时间:11.10晚19:00直播平台:直播账号:TinyFox品牌店中行5点关门,谁知4:55收到通知话有美金要入,搞得D提单同
  • 那我们写海报文案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抓住用户的这种求快心理呢?比如:“3节短视频剪辑速成课,普通小白也能剪出好莱坞大片的效果”。
  • ——聂鲁达《二十首情诗与绝望的歌》4.答案很长,我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你准备要听了吗?你父亲去世,我依旧好好对你,在网上陪你,还穿了七天黑衣服,安慰你,尽管
  • 恢复高考第一年,1977年的河南省高考数学题,想靠蒙,真的门都没有,不少人可能得零蛋!恢复高考第一年,1977年的河南省高考数学题,想靠蒙,真的门都没有,不少人
  • 只有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减少心中的杂念,才能让心灵真正意义上沉静下来,让自己在欲海中脱身,做些有价值的事情。只有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减少心中的杂念,才能
  • 画家、作家、摄影家等成长营:1、强烈成名成家的欲望。成为留名史册的摄影家相比画家要容易一些,核心是能抓住切中时代的选题,其余就交给光线、时间和好运。
  • 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和顶梁柱,经开区始终坚持以强工业、兴产业为己任,先后引进聚集了陕汽、吉利、隆基、华天科技等一批领军企业,初步形成了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
  • ”我楞了一下,感觉这个号码很熟悉啊,我又打开纸条,真的是我!阿林今天上班很开心t窝哈哈哈旁边有个小0,我的灵感侠,还有老吴真的一点都看不出来和我姐快一样大了虽然
  • 开心到想吃点甜的,就拿出了Ube ice cream和荔枝果冻爽,窝在沙发上吸。每一样东西都好好吃,今天的快乐是一些平凡又美好的食物给的‍♀️
  • #迪丽热巴# dlrb#迪丽热巴实力# 你知道2018在金鹰奖上得大满贯的女人吗 你知道商业价值女星top的女人吗 你知道被官方认证90后流量小是谁吗 你知道星
  • #海外华媒海南行# 【意大利侨网| 探访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里的标本世界】云豹、水鹿、野猪、白鹇、兰花、海南长臂猿……10月31日,参加2022年“行走中国·海
  • 一天,正在做晚饭,忽然一个西装革履的人敲门自我介绍是保险公司的,并推荐了“少儿一生幸福”。一天,树上出现了一个信封✉️,信中说:“我们首长到无锡部队视察,想吃新
  • 现场很多 PICO 用户表示,通过本次 PICO GO 燃脂运动日活动,结识了很多 VR 爱好者,使他们在 VR 体验的道路上多了一些可爱的伙伴。10月30日,
  • 而且我不买 不是因为他说的经济紧张是我觉得买回来有甲醛 对曼余不好[笑cry]就因为这个 我不想换了我要时刻敲打他 哈哈哈哈哈哈哈和大学同学贫嘴闲聊之际,内心猛
  • #兰姐护肤小课堂[超话]# 身材越差越不想开始 ‍♀️‍♀️身材越好越不想停止 ‍♀️‍♀️这就是为什么优秀的人会一直优秀 生而为人,别毁在身材上 ‼
  • 祝您早日获得健康[愉快][愉快]【ab漫展】请原谅我这个强迫症[二哈]图12 coser们真的都很赞诶 可惜拍的有点少[捂脸]俩老年人为见双笙站的腿酸腰疼 听到
  • !!
  • 在UPCom上,外国投资者连续第8个净买入交易日,交易额达101.8亿盾。#越南股市##越南股票# 【6月15日越南股市行情马后炮】外资交易是一大亮点,全场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