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年轻人返乡创业记:打工那么苦 不如回家卖“苞谷”】1月的广东汕尾,最高气温依然超过20度。但凌晨两点,凉意渐浓。在一片黑暗的苞谷地里,几缕亮光与重重树影一起随风摇曳,伴随着“嗖嗖”的响声。别怕,那是戴着头灯的农户正在抢收即将通过拼多多发往全国各地的“年货”——甜玉米。
  这片玉米地的承包者,27岁的黄轩,来自“中国甜玉米之乡”广西横州。作为“农二代”,他毕业就到深圳打工,做了几年流水线工人,觉得离“当老板”的梦想越来越远,于是回老家,种甜玉米。与父辈不同,他不仅把甜玉米卖到线上,还把它“发扬”到了广东。
  与之类似,11年前,当横州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 “逆行者”秦宗暖辞去广东的工作,返乡务农,种起了甜玉米。其间,他牵头成立鑫源果蔬,以“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包括基地、深加工、青贮饲料加工等在内的全链条产业。不仅生产玉米,他还通过拼多多等平台销售,订单量达到近10万单/月。
  临近年关,香甜脆嫩的玉米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热销年货之一。但在横州,甜玉米通常一年三造。为承接春节等销售旺季,横州人近年纷纷到毗邻的广东汕尾、惠州、徐闻等地承包土地,种植“第四造”甜玉米。
  甜玉米的故事是横州青年返乡创业的缩影之一。依托甜玉米等支柱产业及电商,越来越多横州年轻人选择结束与亲人分离的生活,踏上回家之路。他们的回归,既带回了在外历练的经验与技术,也唤醒了小城发展的活力与激情。

  再见,打工人。你好,新农人。
  两年前,何婷还是北京一家广告公司的Amy时,她每天妆容精致、蹬着细高跟“哒哒哒”地走。这个80后湘妹子的“前半生”是一部小镇青年的奋斗史:考学、北漂、买房、结婚、生子,成为一名家住朝阳区的“朝阳群众”。
  两年后,“Amy”变成了穿梭于玉米地的农妇们时常谈起的“小何”,与秦宗暖一起把甜玉米卖到线上。
  没有很多人离开北上广时的纠结,何婷利索地卖掉北京的房子,欢天喜地回到丈夫家乡、全国的“果篮”广西南宁。她的心情可以用一副药材来形容——当归,应当归来。在这里,老人回归舒适的生活环境,孩子们承欢膝下,一家人整整齐齐;更重要的是,何婷找到了她创业的灵感——广西那些闪闪发光的农产品。
  去年,当决定做一番农产品上行的事业时,何婷的团队一拍脑门,做了款小程序,搜罗各种广西土货在线售卖,被横州人称作“玉米大王”的秦宗暖是她试图发展的第一个客户。
  最终,何婷没说服秦宗南,反而被他“策反”。近几年,鑫源果蔬一直是华盛绿能等拼多多头部商家的甜玉米供应商,深入了解“拼购+产地直发”模式后,秦宗暖萌生直接触网之心。“直接下场卖玉米不香吗?”就这样,拼多多让两位新农人重新达成共识。
  “以前,好男儿志在四方;如今,好男儿志在家乡。”横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彭楷如此比喻。
  “打工与回家种玉米,各有各的苦,但种玉米赚得多一些。”黄轩称,目前日供玉米超过1万斤,线上线下各占一半,“近两年都得了钱”。
  在彭楷看来,人才回流的迹象正越发明显。“以前,年轻人挤破头要到广东打工,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工资四千五。而今,家乡的农产品越来越‘得钱’后,大家纷纷返乡,有的做电商、有的搞种植,各展所长。”
  去年5月横州发布的《国家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方案(2021-2023年)》显示,该县累计投入创业创新支持资金约5.15亿元,吸纳带动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6万人,累计孵化企业114家。

  丰产从“计划生育”开始
  作为农业大县,横州拥有两张名片,茉莉花与甜玉米。在黄轩的记忆中,读书时,家家户户种玉米。丰收时节,到处都是采收者,空气中都是玉米的清香。
  横州种植玉米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彼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率先培育出全新的玉米品种——“超甜20号”。在选择试种地时,一位老教授背着70斤玉米种子来到了横州市校椅镇。“甜玉米最宜生长的温度是24度,而横州当时的历年平均气温是21.6度。”彭楷说。
  “超甜20号”后来成了我国大陆甜玉米的当家品种。参与试种的校椅农民也成为横州甜玉米产业的拓荒者。
  “初来乍到”的甜玉米1984年仅有50亩,去年达到25.06万亩,在西南地区位居首位,年产鲜苞26.88万吨,鲜苞产值7.08亿元。
  这一飞跃,源于当地对甜玉米实行了“计划生育”——玉米秆只留下最优秀的苞。与北方玉米一年一熟的种植周期不同,横州甜玉米一年三造,每造生长周期最长78天,故“集中资源,一秆精养一苞”。
  为更好地“优生优育”,当地农技人员还提倡变“直接播种”为“育苗移栽”。彭楷解释,“以前,农户只管扔种子,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无法统一采摘。改良后的做法是,首先统一育苗,再挑选壮苗进行移栽,采收时一步到位,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目前,横州甜玉米已形成“营养杯育苗+免耕+定向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的种植技术体系,平均每造亩产也从600斤大幅攀升至2300斤。
  比起“好不好种”,劳动者更关心“得不得钱”。2007年后,甜玉米的赚钱效应凸显,价格从每斤几毛钱上涨至2元多,2017年甚至卖出2.8元/斤的高价。市场对脆甜爆浆的甜玉米的偏爱,反映了当地政府对错峰竞争的精准把控。广西甜玉米的竞争产区包括海南、云南等省,集中在3月上市,横州的第一造玉米五月中下旬才开卖。
  与此同时,电商也成为当地甜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玉米不耐储存,从保温袋、泡沫箱到冰袋、发泡膜,能想的办法都试过了,最后发现还是保鲜膜效果好。”秦宗暖说,近两年,伴随物流设施及保鲜技术的改进,越来越多的年轻种植大户开始为线上平台供货。
  更大的市场需要更多玉米,但横州土地有限。于是,掌握种植技艺的年轻人开始外出流转土地,供应元旦及春节的全国市场。广东的汕尾、徐闻等地也因而出现了横州新农人与甜玉米的身影。

  家门口的奋斗,才是生活
  当一座小城同时拥有支柱产业与新鲜血液,它开始变得既时髦又活力十足。“你知道小红书上的‘乡村超模’陆仙人吗?他就是我们横州人。”“你知道某某明星吗?她就给我们的‘网红玉米’带过货。”
  当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当地的新农人不再满足于只做隐藏在供应链里的“玉米大王”。去年以来,在拼多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加速上行的过程中,他们顺势而上,通过产地直发,让家乡的鲜玉米直连千家万户。
  除了鲜食玉米,当地新农人们还“挖空心思”,将玉米“吃干榨尽”,甚至发展出了生态农业——先卖玉米笋,再卖玉米苞,玉米花做凉拌菜,玉米秆喂牛,牛粪种蘑菇,菌糠还田种植甜玉米。
  “我们工厂主要负责收购社员及其他种植户的玉米秆,经过加工后,销售到贵州、海南、云南等地的奶牛场、养羊场。”鑫源果蔬合作社社员老谢说,这门不起眼的小生意一年可以做到近百万的利润,让他彻底断了去广东打工的念头。
  围绕玉米产业,横州目前正形成一种全新的产业分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做电商;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搞种植、加工等;六七十岁的老人则发挥余热,是分拣、打包的能手。他们日薪最低150元,最高300元,旺季甚至可以月薪过万。
  在黄轩看来,种玉米虽然苦,奔波于两广及云南等地的他“两天就要跑掉一箱600元的油”,但这7年,“玉米让我买房买车”,过上了农村人向往的生活。
  横州市电商办副主任黄振武告诉记者,目前,横州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可为全市企业提供冷链仓储、农产品集中分拣配送等公共服务,解决了小宗农产品运输问题。目前物流服务已辐射233个村点,快递服务费用处于全区县域较低水平。“我们的快递可以每天上门服务,哪怕店铺拼单量只有几件,快递小哥也会准时取件。”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1-8月,横州市网商数量5257家,带动就业创业1.68万人,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5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96亿元,同比增长34.54%。
  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也正带动当地甜玉米产业提质升级。此前,当普通应季甜糯玉米线下批发价每公斤4元时,横州生产的“白甜289”和“中国红”两款精品水果玉米在线上就卖出了单个8-10元的售价。
  “强农必须走品牌之路。”彭楷认为,横州的甜玉米要抓住拼多多年货节等机遇,推动产业从“成吨卖、称斤卖”的粗放模式向“论个卖、精深加工后再卖”的精品模式转变。

  图1:甜玉米“喘气快”,农户要赶在日出前赶紧采摘,避开高温,锁住鲜甜。刘威|
  图2:玉米本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甜玉米实验成功,其身份又多了蔬菜和水果两个标签。松仁玉米、玉米烙、玉米排骨汤等都是时常出现在年夜饭上的传统菜肴。刘威|摄
  图3:甜玉米产业从校椅镇扩展到两广地区,成为养育一方百姓的富民产业,仅横州石塘镇就有3万人从事甜玉米相关工作。刘威|摄
  图4:过去,农民要处理废弃秸秆,秸秆收割粉碎机创造了新商机。老谢的玉米秆饲料厂目前年产饲料3万吨。钟天一|摄
  图5:这一望无垠的苞谷地让横州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希望与未来。秦宗暖|摄

【袁清茂出席2021竹叶青产业战略发展大会】
  中宏网山西12月21日电 12月19日,以“健康潮起 竹梦飞扬”为主题的2021竹叶青产业战略发展大会在太原召开。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出席大会并讲话,汾酒总经理谭忠豹致辞。公司领导高志武、杨波、杨建峰、常建伟、刘卫华、高明、张春生,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大会,全国竹叶青经销商、跨界合作伙伴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聆听了大会。
  大会上,袁清茂作题为《健康潮起 乘势而上 奋力打造山西特色竹叶青健康产业集群》的讲话,首先他代表汾酒集团向全国各地经销商、合作伙伴们以及市场一线的竹叶青员工一年来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并用“站得高、做得新、找得准、聚得拢”四个词肯定了竹叶青产业公司一年来取得的优异业绩。
  第一个词是“站得高”。在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林武书记把大健康产业作为山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目标是要实现千亿规模的集群发展。从顶层设计上把竹叶青摆到大健康产业的高站位上,高度地契合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高度地符合山西对未来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高质量发展布局,这是竹叶青深刻把握发展机遇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个词是“做得新”。一方面,新在从科技创新的底层逻辑出发,不断对提取、配制等技术创新,对产品更新换代。另一方面,新在不断推进产供销研一体化工作,逐步构建以酒产业链为基础,酒产业链和健康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供应链,更快获得健康相关产业的赋能。
  第三个词是“找得准”。竹叶青找准了市场中的独特定位。从名扬1500多年的历史中,从汾酒酿造技艺和竹叶青泡制技艺的两大非遗技艺中,从八项国家专利中,凝结出了“健康国酒”的品牌定位。一个品牌有着上乘的品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独一无二的健康价值,可以说想象空间无限。
  第四个词是“聚得拢”。竹叶青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正是因为把“共赢”的理念摆在突出的位置,把经销商的困难当成是自己的困难,才得到了全国经销商、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我相信,有开放的胸怀,有顽强的拼劲,没有什么困难战胜不了,也没有什么事业不能开拓。
  袁清茂指出,下一步竹叶青大健康产业要在五个方面做到“更上层楼”。
  更高站位,打造山西特色健康产业集群
  山西是国内最适合发展大健康产业的省份之一,主要有三点:一是山西省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药材资源富足,有坚实的健康产业基础。二是山西省狠抓产业转型,深入实施千亿产业培育工程,其中之一便是打造千亿级大健康产业,这是有良好的政策支持。三是随着省内大规划、大建设,培育了一大批文旅康养项目,并正在提档升级,有集群发展需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站位,以更高的视野去谋划未来,把竹叶青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摆在国家和山西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中,积极融入全省发展大局,紧紧抓住机遇,加快推进竹叶青产供销研一体化进程。同时,在上下游积极寻求健康产业链的合作机遇,吸引健康相关领域的优质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竹叶青健康产业集群。
  更深改革,争做国企深化改革“排头兵”
  12月16日到17日,山西省委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国有企业要苦练内功。当前,竹叶青的体量还不够大,但这恰恰给深化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空间。竹叶青产业公司组建了一支以年轻化、高学历人才为主力军的营销队伍,在组织和机制创新上,大踏步迈出了市场化的步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是竹叶青深化改革的优势所在。竹叶青的改革创新,要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重点在管理、用人、激励等方面深化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在引领人、激励人、支撑人的机制上进行持续创新,让竹叶青的年轻人们充分释放自己的激情与梦想,让青春活力成为竹叶青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
  更准定位,紧抓消费需求抢占心智
  竹叶青要抓好政策和改革势能,更要抓看得见的需求与看不见的“心智”。不管处于任何周期、任何阶段,需求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当前,新消费崛起,根本就在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向往所致。谁能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满足消费者的心智诉求,提供更高品质服务,谁就能掌握发展的密码。当前,消费趋势新旧交替,市场处于“良币驱逐劣币”的关键节点,要继续紧盯市场的需求,坚持中高档酒发展定位,做精产品和服务,持续响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心智诉求,关注供给侧与需求侧在双向互动过程中激发出的机会,与广大经销商朋友一起,提供更高品质、更符合需求、更好体验的产品、服务。
  更活文化,厚植自然健康文化根基
  竹叶青与汾酒都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无价资产。但是,深厚的文化一定要转化为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才能不辜负大家对竹叶青的巨大期望。要坚持文化引领,深挖文化内涵,让竹叶青的文化活起来,讲好竹叶青的故事,去思考“天人合一”的健康文化内核如何展示出来,如何传播开来,如何深入人心。要从产品销售思维进一步上升到文化营销思维,发展具有丰富体验感的健康文化传播体系,通过鲜活体验感的打造,让消费者爱上自然健康的竹叶青产品和服务,从而厚植竹叶青大健康的文化根基和消费根基。
  更强党建,坚持党建引领转型升级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目前,竹叶青正在从酒产业向大健康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是践行“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的政治担当和具体行动。竹叶青产业公司党委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深化党建工作与生产、营销工作的融合发展,在市场一线、生产一线、科研一线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同时,要特别强化干部队伍的建设,面向广大年轻员工,构建好健康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竹叶青大健康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
  袁清茂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汾酒集团将紧紧抓住山西打造千亿级大健康产业的重大机遇,以更高站位、更深改革、更准定位、更活文化、更强党建,创新开拓竹叶青健康消费升级的大市场。竹叶青大健康产业也将与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合作伙伴一道,做强竹叶青品牌价值,拓宽竹叶青产业新路,共创竹叶青健康集群,为开启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再展新作为,再显新担当。
  谭忠豹向大会致辞,他表示2021年是汾酒集团“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竹叶青品牌发展最关键、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过去的一年,竹叶青产业公司勇于尝试、敢于探索,践行“健康国酒”的战略规划,充分依托“民族品牌”和“草本健康”两大优势基因,助力竹叶青品牌高端定位以及品牌年轻化形象打造。拓宽了新的推广渠道,拔高了竹叶青品牌价值,扩大了露酒品类的消费边界,创造了优秀的销售业绩,蹚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路径。回顾过去,既有成绩,也有遗憾;立足当前,既有压力,也有机遇;展望未来,既有动力,也有信心。
  竹叶青酒的发展,前景广阔、任重道远。无论何时,我们将竹叶青酒打造成为“健康国酒”的目标不会动摇,我们为消费者精酿美酒,使之成为“美好生活必需品”的目标不会动摇,我们与合作伙伴和衷共济、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不会动摇,让我们一起拿出干劲,鼓足力气,用大格局、大手笔、大胸怀、努力实现竹叶青酒品牌价值的强势回归。面向未来,竹叶青将与各经销商一起共同携手,凝聚产业发展大势之底气、创新强国浪潮之底气,活态文化传承之底气,共同开启“健康常在、竹叶长青”的美好图景。
  在本次大会上,高志武宣读了对2021年竹叶青全国优秀经销商、合作伙伴的表彰决定,集团公司领导为获奖代表进行颁奖,获奖经销商代表、优秀省区经理代表作发言。
  杨波作竹叶青发展报告。在报告中对竹叶青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了“三个公开”:一是公开竹叶青的商业模式,即“一个纲领为使命、四大本质做文化、三大法宝蹚新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以“竹叶青”品牌为龙头的山西特色大健康产业集群;二是公开竹叶青明年的布局,深化“传统盘+创新盘”的创新与协同,并全面拓展华南、华东等南方市场;三是公开竹叶青定制化服务,竹叶青设立“青享创新中心”,为中高端合作伙伴,提供营销模式、人力资源、会员系统、文化产品等“五大定制”服务。
  会议由汾酒副总经理杨建峰主持。
  行知探索文化发展集团董事长、玄奘之路品牌创始人曲向东作为大会特邀嘉宾发言,并为“竹叶青戈17战队”授旗,竹叶青将继续邀请全国消费者、经销商、合作伙伴,共同踏上戈壁大漠重塑自我的旅程,去追寻为生命赋能的高贵追求。
  平安集团平安健康与竹叶青产业公司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平安健康主打“保险+服务”的模式,与竹叶青一样,正在由产品销售逐渐向“产品+服务”的模式转型升级。双方将共同探索针对中高端圈层的嵌入式会员服务,创新拓展服务美好健康生活需要的跨界新模式。
  通过竹叶青“健康国酒”品牌定位和中高端产品的打造,加上健康服务资源的跨界整合,激发了全国各领域合作伙伴的加入。碧桂园服务集团、北京中科信商业、盛世大唐投资集团、深圳百大健康等企业,在大会现场与竹叶青产业公司进行了签约。
  会议结束后,袁清茂、谭忠豹等公司领导与经销商一同合影留念。(图/文 汾酒融媒体中心)
(编辑:白帆

审核:卫华锋)

【面向市场 成都释放数百个“人城产”重大发展机遇】经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城镇化进入到了下半场的“存量时代”。面临新形势与新机遇,如何转变营城模式,促进“人城产”深度融合,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各大城市关注的焦点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场景营城”理念在全市产业功能区落地,促进更高质量发展,12月10日,以“融合发展 美好典范”为主题的2021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打造产业功能区“人城产”融合新范式专场在蓉拉开帷幕,邀请到专家学者、行业代表深入聚焦成都城市更新与TOD的最新发展成果与未来趋势。

活动现场,《成都市打造产业功能区“人城产”融合新范式新场景新产品清单》正式发布,面向市场释放500余个成都的重大发展机遇。

此次活动由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主办。

跨入“存量时代”

成都以城市更新促进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目前,北京、上海等已经将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发展转型战略的重点之一,进入“减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阶段。深圳也于2020年底率先为城市更新立法,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

记者观察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在新的发展阶段,持续以城市更新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及品质提升,迅速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转向了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发展阶段。

“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继续“加码”,围绕天府锦城、一环路、锦江公园子街巷等重要城市节点开展城市品质提升重大工程,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功能品质……

当前,成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注重文脉保护与传承、推动产业转型和旧城复兴的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包括华兴街街区综合提升、八里庄工业遗址片区更新、抚琴街道西南街更新等。

以猛追湾为例,在经历了产业更新、人口纳新、消费上新和城市肌理焕新后,猛追湾片区成功实现了老旧城区多元价值的转化和城市形态的持续进化。

在住建部总经济师杨保军看来:“成都猛追湾是一个成功的以城市更新实现扩大内需的案例,从滨河老街区变成了成都著名、全国闻名的活力休闲区。在城市更新中注重完善城市功能、植入现代产业、培育新型业态、营造消费场景、创造美好生活,这是成都的经验。”

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了解到,目前成都已启动50个成片有机更新项目、认定公布历史建筑361处,已逐步建成开放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街巷游线体系等多个历史城区更新示范工程项目。

围绕“场景营城”

成都TOD发展迈入全国前列

纵览全球的城市发展史,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优化城市空间形态与人居环境,重塑经济地理成为了东京、新加坡、上海等国际城市的重要选择。

2017年,成都就瞄准了TOD发展方向,围绕“场景营城”,推动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自TOD战略实施以来,成都已然成为全国TOD发展最为迅猛的城市之一。

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了解到,成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和工作体系,先后出台了TOD综合开发一体化城市设计导则、战略规划等重要文件,形成了20余项顶层设计文件和配套政策,明确了政府统筹、企业主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开发模式。截止目前,全市启动了市级统筹TOD项目17个,区(市)县统筹TOD项目8个,共完成投资超过300亿元。计划至“十四五”末期,还将启动实施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商圈和新型、交通枢纽型、综合中心型、产业社区型、生活服务型项目,将引领城市格局进一步优化、营造更加丰富的生活消费场景、带来更多的市场发展机遇。

如今,陆肖、双凤桥、梓潼宫、二江寺、三岔等项目先后精彩呈现,年内还有多个项目即将亮相。纵观成都的TOD项目,虽然站点等级、总体定位、规划目标不尽相同,但“场景赋能”与“产城融合”是其共同的核心追求。

记者观察到,成都始终坚持轨道交通服务产业功能区,以TOD的综合开发促进营城模式和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

比如,武侯区的双凤桥TOD项目就是一个产业社区。结合自身发展区位优势,该项目围绕“全时体验型TOD城市活力门户”定位,不断培育壮大电子商务、文体创意、商业服务等功能业态,赋能武侯电商产业功能区整体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成都的TOD建设还聚焦智慧城市发展,不断突破圈层,拓展版图。以新津站TOD为例,该项目作为成都14个市级TOD综合开发示范站之一,涵盖了城市地标、购物中心、产业办公等业态,聚焦智慧城市建设,汇聚起一大批数字建造、数字内容、智慧大脑等领域的企业。

“在策划之初,我们就确定了一站一特色的实践路径,聚焦以TOD项目推动场景赋能,吸引了沃尔玛山姆会员商店、新加坡雅诗阁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及品牌相继入驻,打造出丰富的出行场景、生活场景、消费场景。”成都轨道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到。

如今,从双凤桥TOD绿色出行场景,到行政学院TOD都市商务场景,再到幸福桥TOD生活服务场景,成都的TOD项目打造出多个创新场景,因地制宜地串联起了成都多个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促进了“人城产”深度融合。

聚焦TOD重大项目

近500个新场景新产品新鲜“出炉”

本次专场发布活动专家云集,邀请到了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规划师柴铁锋;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中国内地地产业务总经理、成都蓉港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何家华等为成都的城市更新及TOD项目建言献策。

作为此次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成都市打造产业功能区“人城产”融合新范式新场景新产品清单》正式“出炉”,向全球释放出500余个“人城产”领域的新场景新产品。

具体来看,成都此次以TOD重大项目为代表,集中发布了全市各产业功能区在公共交通、公共服务、人才公寓、教育医疗等相关配套建设方面的265个新场景和满足产业功能区人城产融合发展需求的256个新产品,涉及到成都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奥体产业功能区、成都科学城、天府总部商务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等多个产业功能区。

与此同时,新城区TOD场景推介与旧城区TOD场景推介也精彩上演,包括陆肖站TOD综合开发项目、三岔站TOD综合开发项目、青岛路站TOD综合开发项目、骡马市站TOD综合开发项目等,充分展现了成都TOD的最新发展成果与未来趋势。

像是近日亮相的成都首个城市级TOD项目——三岔TOD,位于成都空港新城核心区域,是轨道交通18号线与S2号线(远期规划)换乘站点,依托绿色出行体系串联起了商务服务、公共设施、生活空间等多元场景,营造一站式未来生活。

“三岔TOD一体化规划设计研究范围2000余亩,将充分依托天府国际机场临空优势,围绕‘未来城市新范本’发展定位,主导发展总部经济、高校经济以及跨境贸易为核心的临空服务产业,打造空港新城产学研创新示范区。”在谈到未来三岔TOD的重点发展方向时,成都轨道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以高新区陆肖TOD为例,作为成都首个入市亮相的TOD“旗舰型”示范项目,陆肖TOD紧邻成都高新体育中心,6号线和22号线(规划)在此换乘,融合了零售商业、写字楼、医疗、公寓等多种业态。未来,陆肖TOD将聚焦办公产业、商业零售、医疗康养等领域,释放更多的市场机遇。

活动现场,高新区还围绕产业功能区的最新投资机会进行了重点推介,AI创新中心二期、5G互联科创园、新川之心西区一一上台路演。以AI创新中心二期为例,该新场景来自成都新经济活力区产业功能区,未来将陆续释放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合作需求与机遇。

最后,全市产业功能区“人城产”融合新范式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签约总额达26.05亿元。

(云上深夜快递记者:余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可爱修勾的快乐老家[超话]# 2022.10.151. 周末睡懒觉太爽了吧,赶紧考完我要天天睡大觉!!
  • ”4、“我这几天都没睡好你知道吗?”5、“你都不知道心疼人的。
  • 吃起来也没有薯片那么油腻,很清爽吃起来的感觉不会长胖哈哈哈乐事香芋片真的无限推‼️这次的新品,香芋片胜出 「 3•5/7」 5.22 Fri. ✔️墨
  • 10月29日今天是周六本来是休息日因为昨天周五没有谈到客户于是今天自己给自己加了一个班出去跑了一下客户遇到一个很好的客户很健谈,很随和,人很好喝茶聊天了近一个小
  • 太阳又转到了和我妈妈初遇的这一天纪念一下疫情下平平无奇的生日,和闺蜜提前寄来的生日礼物不敢想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国庆节,第一次自己一个人过生日假装我在
  • 希望一次解决,所以想多对比一下,麻烦给点建议吧~ [心]有同样疑惑或其他问题的可以↓评里问或自己查姐姐好想你 屋子里全是你的回忆 你什么时候回来看姐姐 早点回来
  • 也不必遮遮掩掩 开心的时候可以一起分享 沮丧和失意也能一起熬过去我们朝夕相处对你不仅有爱 还要有很多很多很多的信任总觉得这样才值得去爱一爱人这一生要凑合和将就的
  • 这两天终于降温了,对温暖的被窝有种眷恋感和舒适感~填了一天的表,还是没填完,明天继续~我希望我是走狗屎运的那个!不能接受失败,也意味太想去成功了,从心理学上解释
  • 【“英雄少年”赖宁为了扑灭山火而牺牲】1988年3月13日,四川省石棉县中学初中学生赖宁,在石棉县海子山发生山林火灾时,为了扑灭山火,挽救山林,保护电视地面卫星
  •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崔峰)#任嘉伦[超话]##任嘉伦[超话]#rjl#任嘉伦请君# rjl#任嘉伦陆炎# rjl#任嘉伦etro品牌代言人# 或许追星真的看似
  • #频繁聊天可以理解为喜欢吗# 如果有一天,你走进我的心里,你会哭,因为里面全是你。[泪][泪]爱你的人不会想要把你困在一个地方给足了我选择,支持我的选择,尊重我
  • 今天又是爱巍澜爱白居的一天@剧版镇魂 #剧版镇魂三周年# 我爱团建!今天又是爱巍澜爱白居的一天@剧版镇魂 #剧版镇魂三周年# 我爱团建!
  • 感谢关老师,感谢胡英健,感谢黄瀚源,感谢施湛翔,表演的曲目跨度巨大,给大音琴行的学员和家长们全新的古典吉他感受!#KAWAI钢琴#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KA
  • 最近最感动的事:昨天课前老师给我们每人一个巧克力,说她想用这个来表示歉意,原因是她觉得自己上周的课因为亲人去世不在状态,有些对不起我们。#清清wjx[超话]##
  • 呸呸呸,发出来就消散出去吧...果断不等单位五小时的大巴,打了动车滴回家.归心似箭只因为娃~爸妈抢着来接,被老妈抢先,老爸屁颠跑来温岭,就为了看我一下,再回大溪
  • 10/12 (水) 夜8時放送 TBS「ワールド極限ミステリー」に8LOOMを代表して、啓永 @tsuna_keito と愁斗 @shoot_mori_offi
  • 每年二十億澳元 (十五億四千萬美元) 肉類被虛假標示成澳洲牛肉》 :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及 BCG 數位創投提供澳洲政府區塊鏈平台及 RFID 電子標籤
  • 独处的时候,心灵便会穿越时空海洋,翱翔在辽阔的天空,行走在蓝天白云间,途经的每一个地方,遇到的每一个生命,你都会珍惜,都会热爱。她回来看到这残根败柳时居然也没怪
  • #阅读分享[超话]# #宝妈咨询# 宝妈私信:童爸,在医院抽血做了肺炎四项,然后显示支原体弱阳性。童爸回复: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有很多误区,一般要先看诊断结论是什么
  • 特に中心にいる「降谷零」と「松田陣平」は左右の瞳の大きさに差をつけつつも、それぞれの正面から見ても不自然にならないよう上手くバランスをとっています。——最後に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