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善住寺(龍王廟)文殊讲堂;壬寅年七月十三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祝圣仪轨
一、香 赞
戒定真香   焚起冲天上   
弟子虔诚   热在金炉上   顷刻纷云   即遍满十方  昔日耶输   免难消灾障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二、称圣号南无大势至菩萨(三称)
三、佛说阿弥陀经(一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少/兔】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瑠璃、玻瓈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瑠璃、玻瓈、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
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於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当知我於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佛说阿弥陀经
四、往生咒(三遍)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诃。
五、大势至菩萨赞
大势至利生深   专注念佛法门   如子忆母忆世尊   直下即蒙恩   因心果觉两相契    立刻返本还源   都摄六根妙难论   愿遍界流存 
都摄六根妙难论   愿遍界流存 
六、大势至菩萨偈势至菩萨德无疆   辅弼弥陀作慈航 
救苦直同观自在   导西不异普贤王 
修因遍用根尘识   证果俱获圆通常 
摄念佛人归净土   此恩永劫莫能忘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  无边光炽身  大势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绕佛约数百声然后各归原位)
七、拜愿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 南无阿弥陀佛(三拜)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十二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拜)
八、三皈依
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

《法华经》学无学人得佛授记
(第一百二十四段)
【尔时世尊见学无学二千人,其意柔软,寂然清净,一心观佛。佛告阿难:汝见是学无学二千人否?唯、然!已见。阿难!是诸人等,当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恭敬、尊重、护持法藏。末后、同时于十方国,各得成佛,皆同一号,名曰宝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寿命一劫、国土庄严,声闻、菩萨、正法、像法、皆悉同等。尔时世尊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二千声闻,今于我前住,悉皆与授记,未来当成佛。所供养诸佛,如上说尘数,护持其法藏,后当成正觉。各于十方国,系同一名号,俱时坐道场,以证无上慧,皆名为宝相,国土及弟子、正法与像法,悉等无有异。咸以诸神通,度十方众生,名闻普周遍,渐入于涅槃。尔时学无学二千人、闻佛授记,欢喜踊跃、而说偈言:世尊慧灯明,我闻授记音,心欢喜充满,如甘露见灌。】
这时世尊见“学无学”声闻众共二千人,这些人心意柔软,寂然清净,都一心观望着佛。于是佛告诉阿难说:你看见这“学无学”的二千人了吗?阿难说:是的、我看见了。
这里说的“学无学”之“学”:称为“有学”、“有学”与“无学”相对。无学又称无学位、无学果、无学道、无学地。指断尽一切烦恼、已证得阿罗汉果位的人。如果已知佛的教法,但未断惑,还在修学中,则称为“有学”;反之,已深究佛的教法,无惑可断,也无可学者,则称为“无学”。
声闻四向四果中,唯阿罗汉果为无学,余四向三果为有学。《俱舍论》卷二十四说:“如是尽智,至已生时,便成无学,阿罗汉果,已得无学,应果法故,为得别果,所应修学,此无有故,得无学名。”
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修行至“尽智”生起的时候,就成就了无学位,得到了阿罗汉果。那么什么是“尽智”呢?“尽”是指一切烦恼灭尽,同时将引生烦恼之业“因”也全部灭尽,由“因”尽所得一切智、“缘”尽所得无生灭境,此时已永断集谛,更无有余,所得之智名“尽智”。
“尽智”在修证上,用的是“金刚喻定”,此定又名“断惑中最后无间道”。是说此“金刚喻定”能断有顶地第九品思惑,是断惑中最后解脱道。由此解脱道,断尽一切生死烦恼,证得尽智、无生智,成就无法可学的阿罗汉果,此时称为得尽智、得无学位。
阿罗汉依根之利钝分为“退法、思法、护法、安住法、堪达法、不动法、不退法”等七种。又依所离之障而分:慧解脱、俱解脱二种。总共合称“九无学”。此外,也有人将前者加上缘觉及佛,而合称九无学。因为缘觉及佛已断尽一切烦恼、无法可学:故也称无学。
这里说的二千“学无学”人,指的是还在修学“无学法”的人,他们还没证到无学阿罗汉果位,是四向三果中人,称为“学无学”人。前面佛为无学阿罗汉们授了记,现在该轮到给这些“学无学”人授记了。
佛说:阿难!这二千“学无学”人来世当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那么多的诸佛如来。“五十世界”可能是五十个大千世界,也可能是五十个小世界,我们姑且按五十个小世界来理解。每一个小世界的构成,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水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
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即在山腰,四天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上则为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
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每一重海,间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碱海,碱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在碱海四方有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东方持国天王守护;南赡部洲即地球、南方增长天王守护;西牛贺洲、西方广目天王守护;北俱芦洲、北方多闻天王守护。此四大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两中洲,数百小洲而为眷属。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大部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
佛说:像这样的小世界共五十个,都碾成微尘。“微尘”是色体的极小者,称为极尘、七倍极尘称为“微尘”。微尘是漂浮在虚空中极微小的粉尘,肉眼很难看清,常用以指极细小的物质。如此五十个世界的微尘数,是多得无法数清的。


佛说:将五十个这样的小世界都研成微尘,一微尘一佛,二千位“学无学”人,对如此多的每一位佛都要恭敬、尊重,护持诸佛法藏。最后同时在十方国土,各自成佛,用同一个名号,名“宝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住世寿命一劫,国土庄严。声闻、菩萨的数量于各国土如一劫数那样同等的多。正法、像法住世的时间,各为一劫。
这时世尊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你们这二千“学无学”的声闻弟子,现住于我佛法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当为你们全部授记,授记你们将于未来世成佛。你们在成佛之前,将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那么多的诸佛如来,护持诸佛法藏,最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你们将在十方国土同时成佛,都是一个名号,同时在各自的道场里,证得诸佛如来的智慧德相,名称都叫“宝相如来”。
国土和菩萨,声闻弟子,正法和像法,其状况和数量,如以上所说,都是相同的。你们将用自己的智慧神通力,度化十方世界无量多的众生,你们的名号也将传满十方世界,然后在寿命住世一劫后,才渐渐地入于涅槃。
这时二千“学无学”的声闻众,听了佛给自己的授记后,欢喜得跳了起来,非常高兴地作偈言:世尊的智慧如灯一样的光明,照亮了千年暗室,除去了我们心中的无明,又听了佛亲自为我们授记的法音,更使我们心中充满了欢喜,如“甘露”灌顶般的痛快淋漓。
什么是“甘露”呢?甘露异名天酒、美露;味甘如蜜、天人所食。是诸天不死之药,食者命长身安,力大体光。”《注维摩经》说、“什曰:诸天以种种名药,著海中,以宝山摩之,令成甘露,食之得仙,名不死药。甘露多用作涅槃的比喻。
《法华经》第九品<授学无学人记品>到这里就介绍完了。本品是佛为还未证得无漏阿罗汉的声闻学者授记,这些小乘声闻众在佛的教化下,在因地已开始发菩提心,转修大乘了,所以得到了佛的授记。从这些事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凡是修学大乘佛法的人,就一定会见佛、就一定会得到佛的授记、就一定能够成佛。

【桑兵:大众时代的小众读书法】
治学首要在于读书,不要以找材料的态度读书,而应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种类型的材料。

所谓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类材料,首先,治学必须经过放眼读书的阶段,不预设藩篱,尽量不受现在分科的局限以及后人成见的制约,不以分科的眼光看待所谓专门史的界域,不以后出的观念生出专题的问题意识,努力把握学问的基本和大体及其渊源流变。

不读书而治专题研究的流弊之一,就是专而偏,误以当时的系统为历来的系统。所谓研究历史学术文化,实际上是按照后来的架构重新条理解读。抗战结束后,有学人针对当时学界的流弊指出:“晚近治史者,喜称专家。凡治某朝者,即只知某朝之一二事物,而不识某朝一代制度所以损益及其演变之故,其著述论证,多所附会穿凿”。后来钱穆进一步批评道:“民国以来,中国学术界分门别类,务为专家,与中国传统通人通儒之学大相违异。循至返读古籍,格不相入。此其影响将来学术之发展实大。”主张以既有的分科门类,参融旧籍,求其会通。时过境迁,风气流转,专家先是成为学界的尊称,继而畸变为坊间的调侃,影响学术事业何止是大而已。分科教育之下,未经放眼读书,则起步阶段已经偏于一端。不要说放不进学科体系的经学无从解读(望文生义的门外文谈不在考虑之列),即使近代经过对应重新条理的文史哲等科,若是按照今日通行的分界观念,不仅所读之书大为局限,解读之法更是格义附会,越有条理,去古人真相越远。

“学问必先通晓前人之大体,必当知前人所已知,必先对此门类之知识有宽博成系统之认识。然后可以进而为窄而深之研讨,可以继续发现前人所未知”。而要做到这一层,必须放眼读书。这虽然与现时的教育体制及知识系统不无矛盾,很难在上学阶段实现,至少应在毕业之后努力设法弥补。否则终身参野狐禅,很难踏上正轨,登堂入室。治学不读书而一味找材料,只由教科书接受一些常识套话,就进入细小的专题研究,不知前人大体和已知,守成尚且力有不逮,又迫于环境,急于创新超越,凭借翻译介绍的域外义理或讲座讲坛等耳学零碎,追逐新奇,道听途说,横逸斜出。所谓创新,难免无知者无畏。如果只是为了写书而翻书,等于不读书一味找材料。而做什么只看什么,所写不出所读范围,著书不是所知的冰山一角,而将内囊尽了上来,犹如日暮时分盲人骑瞎马行险道,实在是万分危险的事。

其次,应读书以发现问题,不要悬问题以觅材料。否则先入为主,难免偏蔽。不读书而做学问,所研究的问题只能依靠后来预设,治学的顺序前后颠倒,先有论点,再找论据。不仅问题本身或非前人所有,或为自己生造,挑选、取舍和使用材料往往演变成为预设的观念填充作注,而不会从文献中读出历史本相,用事实说话,顺时序地重现史事的发生、联系及其演化。由于读不懂前人著述的意思,便以为前人无意思,总是要将各种文本史事原有的时空联系割裂,打乱成为任意取舍的材料,以便纳入后设的框架,曲解附会。如果遵循固有联系,则反而无法连缀,不能通解。就所撰写的文字看,似乎前后照应,自圆其说,实则断章取义,削足适履。即使稍高明者,能够言出有据,面对材料史事的繁杂,也很难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容易误入前人所设陷阱而不自知。如此这般被构建出来的历史,自然不可能呈现历史的本相,只能流于作者自己的思想史。所以王国维说:“宜由细心苦读以发现问题,不宜悬问题以觅材料”。

读书以发现问题,所要发现的主要不是书的问题,而是研究对象的事实问题。不要仅仅限于读书得间,一味找漏洞钻空子,而应关注历史发展变化的枢纽大节和线索脉络。最好同时关注多个问题,不要终生固守一个方面甚至孤立的一点。

不读书而只是找材料,必然有材料范围难以捉摸的问题,细分化并不能解决史料边际无从把握的困惑,再小的题目,也很难穷尽史料。以索引找资料,则会遗漏大量从题目、关键词不可见的重要史料。况且关键与否,也要出自泛读博览,而不能单凭后设。因为不知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就难以把握所治专题的史料边际及其关联度究竟何在。由此出现相反相同的两种情形,或是动手动脚找不到材料(实则往往视而不见),或材料太多而不能驾驭。犹如秉烛夜行,灯下黑与不远见均不可免。于是研究一个题目究竟要掌握材料到何种程度方可出手,而且能够保证大体不错,将来材料进一步发掘披露,可以补充,可以局部调整,甚至可以个别细节正误,但基本的判断和用力的方向大致正确,后续研究只是加强,而不至于颠覆已有结论,而且所论不仅仅是发表见仁见智的议论,便成为难以拿捏捉摸的普遍难题,也是史学艺术一面的奥妙所在。不能掌握书的规模条理脉络而专题治学,无异于学术上的冒险赌博,成败只能听天由命。

其三,熟读基本书,熟悉旧材料,才能有效运用新材料。近代以来,提倡扩张史料而不读书的流弊之一,是人所共知的书都不看,一心只找前人未见书。殊不知不熟悉旧材料,则不可能恰当地利用新材料。结果往往问题和材料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就算找到前人未见的材料,因为不知大体全局,也无法认识得当,只能望文生义、穿凿附会,导致研究流于凿空蹈隙。虽然看似有扩张领域之利,其实不过是图立说容易之便。

片面强调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不读书而一味扩张材料,造成对资料的迷信和垄断,产生两种看似相反而实相同的偏颇,一是不看身边易见书,专找人所不见的材料,不知历史的大体已在一般书中,熟悉旧材料,才能恰当解读新材料;二是过度依赖材料的独占,只看自己拥有的秘笈,不与其他资料比勘互证。如果研究某人某事只看直接资料,以其人的所见所知为全部事实,等于以其是非为是非。或以某一类资料为直接可信,以为材料即事实,于是只看这类材料,甚至排斥其他资料,不能相互参证,非但事倍功半,也容易错解误判。而在打洞式的专题研究之下,学术成果很难被重新验证,使得不读书但找材料,用看得到来掩饰读不懂的偏向不断加剧。今人能够看到的文献远过于前人,而读懂文献的能力则远不及前人。于是价值越高的史料,因为愈是难读,利用者反而愈少,即使查阅,也只是从中挑选自以为“看懂”的东西。正因为找不到看不全弄不懂,研究者干脆不顾史料的全体、异例及反证,敢于断章取义,强材料以就我,以举例为归纳,凿空逞臆,轻率立论。不读书而只是动手动脚找材料,“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结果,自然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其四,应如严耕望所说,治学要读人人常见之书,说人人不常说的话。此意与黄侃所说发现与发明有异曲同工之妙。1930年,留学北京大学的吉川幸次郎专程到金陵拜访黄侃,后者针对学界的时趋,“诰以治学之法曰:‘所贵乎学者,在乎发明,不在乎发见。今发见之学行,而发明之学替矣。”此说可以吉川本人的亲身经历为证。吉川在北京期间,对于《经典释文》中“释旧作某”的含义百思不得其解,先后请教过包括章门弟子在内的诸多先生,均不得要领。而与黄侃见面时,一提及此,黄侃便立即指示此处是夹入了宋人的校语。闻言之下豁然开朗的吉川觉得第一次遇到真正的学者。对于一味追求发现新材料的学术趋向,哪怕是各方一致赞誉有加的王国维,黄侃也予以尖锐批评。1928年6月18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国维少不好读注疏,中年乃治经,仓皇立说,挟其辩给,以眩耀后生,非独一事之误而已。始西域出汉晋简纸,鸣沙石室发得臧书,洹上掊获龟甲有文字,清亡而内阁档案散落于外,诸言小学、校勘、地理、近世史事者,以为忽得异境,可陵傲前人,辐辏于斯,而国维幸得先见。……要之经史正文忽略不讲,而希冀发见新知以掩前古儒先,自矜曰:我不为古人奴,六经注我。此近日风气所趋,世或以整理国故之名予之,悬牛头,卖马脯,举秀才,不知书,信在于今矣。”并进而评判道:“近世之学,沟沈优而释滞拙,翻案出奇更拙。”发明是接着说,发现则容易流于对着干,温故知新与不破不立,虽然在近代学术发展史上都有所贡献,毕竟高下有别。

将重心由找材料转向读书,由看得到转向读得懂,改变以外国义理为准则的趋向,由借助外力条理材料转向理解文本史事的本意本相,通过比较而近真并得其头绪,透过表象探究史事背后的内在联系,以免进一步误读错解前人言行。如此,解读文本,重现史事,才能领会本意,查知本相,得其所哉,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改善提升近代中国研究的格局与水准。

本文原载于《学术研究》2013年第11期,转引自“墨香学术”公众号,旨在知识分享,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转引自:墨香学术 春雨经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要这样说,因为人活着必须要有一个最美的梦想——《我与地坛》 ​史铁生#每日一善# #正能量# 不要沉底不要沉底不要沉底叮咚,六月它来了,希望好心情每天照常营业
  • 路自己走,事自己扛,除了坚强,就是勇敢,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人生的路,要自己走,自己的事,要自己扛,即使再苦再难,除了坚强,就是勇敢。人生的路,该你走的,一步都不会
  • 她认为,茶产业依然是雅安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员、区人大代表,她不能辜负一起奋斗22年的团队,不能辜负中国首家茶文化主题酒店的光荣称号,也不能辜负一直支
  • 值得一提的是,汪海林评价完后,再次语出惊人,说粉丝们开始变怂,说是好玩而已,这纯粹是“背锅”粉丝们可没有这样。”汪海林所说的就是有一些博主称粉丝们只是觉得好玩,
  • 如来以舍识用根,为修楞严要旨,所以三番破识,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既心离心,既相离相,离一切相的心,无意识,识心死法身活,空性,离凡所有相的梦幻泡影,既灭,既佛无意
  • 金卡戴珊为了穿上这条裙子,在三周内减重了16磅,无奈身材曲线实在太夸张,等到了会场的时候,不得不让几个工作人员把自己“塞”进这裙子里去,而且后面的拉链还拉不上,
  • 而50-70岁之间的大都是跟随子女进城,主要工作是带孙子或者养老。【 #农村人口流失原因# 】来自农村的人大都清楚,现在的农村人口流失相对比较严重。
  • 曾经大人眼里的“小吃货”如今已经成为了「 汉堡鉴定师」听说@歐陽娜娜Nana 的“热爱体”火了? #和欧阳娜娜一起简单热爱#我也来跟个⻛吧~⻨当劳+=♡#00后
  • 到今天已经做了2年了,每个月都有5W多入账,以前不敢买的现在都有了,以前不敢去的地方现在都可以去了,我觉得金钱上的自由比不上时间上的自由,无论我在家,在外面,还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每日一善# 以善修心,以善洗心,以善造心,以善治心,人就会快乐和幸福。以善修心,以善洗心,以善造心,以善治心,人就会快乐和
  • 规格:57*53*14mm,重量:53g,喜欢加微信yuxiang7810年后各种聚会来袭,然鹅钱包告急,咋办?廊坊静德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联系人:田永强:137
  • #Harper’s BAZAAR ART 建筑##今日分享# #艺术家# Endre Penovác(塞尔维亚艺术家)这并不是中国的水墨画,虽说看起来像书法墨汁
  • #读书,我们是认真的[超话]# 《青铜时代》王小波他将现实与理想杂糅。外婆老家村里,原来是贫困村,在我读大学那段时间内,我见证了全村脱贫的成就,招商引资、投资建
  • 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 脑海总是不知道怎么计算,看见一个人,有好感,问问自己的内心,能等什么,相信什么,失去了什么,那是一份不属于自己... 全文1评论3中国禁毒在线 06-
  • 朋友圈分享·六一儿童节文案1. ₆̆̈.₁̆̈ |' 人生的小路上 一路蹦蹦跳跳2. 请成为更厉害的大人和更可爱的小孩3. ᵀᴴᴱ ᴮᴱˢᵀᴵˢ ᶠᴼᴿ ᵞᴼ
  • !!
  • 同时,欧战6轮小组赛与英格兰联赛杯的前三轮比赛都将在11月8日前进行,因此10月也将有一轮英超在周中进行。同时,欧战6轮小组赛与英格兰联赛杯的前三轮比赛都将在1
  • 杨生曰:众生都想超升极乐世界,是否为颠倒之想法呢?佛尊曰:众生拜祷皈依念佛,以解脱俗念忧心,不起妄念,露现佛心,此时我心可与念我者相通,三世业主,闻佛名号,恭敬
  • 因为这个世界上总要允许普通人的存在,没有人可以永远站在顶峰,也没人可以永远年轻,即便是你可以做到居安思危和未雨绸缪,终将都会有老去的一天,当你发现你这些年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