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清净心与本觉5:印度经论说心性本觉】

●印度经论说心性本觉
  
自性清净心除了无自性如虚空、清净如清水(无烦恼垢染)等性质外,还有“本明”、“本觉”的性质或功能。
心性本觉,有多种印度经论为据,

○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十:
称自性清净心为“本觉心”,亦为“诸佛法性身,本觉自然智”。

○《曼殊师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六:
谓“本来清净故,是名本觉”。

○《无上依经》卷上云:
一切众生有阴界入胜相种类,内外所现,无始时节相续流来,法尔所得,至明妙善。
又说“是性明净”。

○《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法门经》:
谓“心之自性本来明澈”。

○《胜天王般若经》卷二:
谓如如“自性明净”。

○《华严经》卷三十说:
真如“照明为体”、“能大照明”,真如涵盖万法,心之真如(心性)当然也应本明。

○《思益梵天所问经》:
谓心“性常明净”。

○《陀罗尼自在王菩萨经》:
谓“烦恼本无体,真性本明净”。

○龙树《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谓“此心性明洁,与法界同体”。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一:
偈谓“如虚空净心,常明无转变”;

○卷四:
谓自性清净心“光明明了,以离客尘诸烦恼故”。
  
“至明妙善”、“明澈”、“明净”、“明洁”、“光明明了”等描述,当皆为梵语prabhāsvara(巴pabhasvara)的意译,此语多译“清净”,今译“极光净”,原意是“白净”、“遍净”,有光明、明净、光净之义,近世汉译藏文佛典常译为“光明”、“净光”、“明光”。

光明、明净,用以描述心时,本有“能照”或“觉”的含义。
将心识“能照”(直觉)的功能比喻为光明,可溯源于汉译《长阿含·坚固经》佛答比丘偈“应答识无形,无量自有光”(今译“心识无形,光明无量”)。

光、光明,喻心本具的觉知之性,从此可以引申出“心性本觉”——本来具有觉悟之功能。

○《华严经》卷三十:
即说真如“性常觉悟”。
  
心性本觉义最权威的经典依据,是

○晋译《华严经·如来出现品》的一段话:
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
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即得现前。
  
本来具有佛的智慧——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当然是本来觉悟——本觉了。
这段佛言,被作为中国禅宗等法门的经典依据,影响极大。

○经中还有几段话,明确说众生本来成佛,即心是佛:
如来成正觉时,于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乃至普见一切众生入涅槃,皆同一性:所谓无性。
设一切众生于一念中悉成正觉,与不成正觉等无有异,何以故?菩提无相故。
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何以故?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如自心,一切众生心亦复如是。
(如来智慧)无量无碍,普能利益一切众生,具足在于众生身中,但以诸凡愚妄想执着,不知不觉,不得利益。

○《楞严经》更详说心性本觉,如卷三:
谓“性觉妙明,本觉明妙”,意谓心性本来具有奇妙的明觉作用,这种明觉能自明奇妙的心性本身,名为本觉。

本觉是无明、不觉生起之所依,由觉生不觉,从明生无明,不觉、无明,是因不觉“法界一相”,误将本具绝对的觉性二元化而设立一个觉性之外的觉知对象(所觉)。
本觉真心或“如来藏本圆妙心”超越因缘、时空,不在内外中间诸处,不在过去现在未来,非因非缘,非自然非不自然,非心,非地水火风空,非眼耳鼻舌身意,非色声香味触法,非一切世间有为法,亦非四谛、十二因缘、六度、涅槃、无上菩提等出世间法;
而又即心、即地水火风空、即眼耳鼻舌身意、即色声香味触法等世间法,即四谛十二因缘乃至无上菩提等出世间法,“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总之,本觉真心既非世间、出世间的一切,又即世间、出世间的一切,是包罗万有、超越时空和二元对立的唯一绝对、终极真实,乃万有的本体,超越色也超越心,假名曰“一心”,
《起信论》称为“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总摄万有的本体),
华严宗名为“一真法界”(唯一绝对真实)。

如来藏、佛性、法身、涅槃、阿摩罗识等,其实皆为此心的异称,菩提、般若、一切智等,皆就此心的作用立名。
此心绝对不二,乃与世间一切现象性质相反的无为法,具有不生不灭、无障无碍、平等普遍、遍一切一味、圆满十方、不变不易、不增不减等性质,喻如虚空。
这种描述终为不得已而说的“假名”,真心实际上不可言说、不可表示,只能离言说、妄念去“自内证”(自己以智慧去体验)。
  
总之,说真心本觉,具有常了知真如的自然智等,虽然不一定是印度大乘主体空宗、相宗的一般观点,乃如来藏系一家了义之谈,却可以在许多大乘经包括学界认为最原始的大乘经般若经中找到依据,尤其在空宗、相宗皆宗依的《华严》等经中说得很是明确,决非“中土伪说”。
  
○《大方等如来藏经》:
佛甚至说一切众生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跏趺坐,俨然不动”。
不仅佛智本具,心性本觉,而且佛身庄严相也是本具,只是未能开发而已。密教的“即身即佛”——凡夫肉身中本具五佛庄严色身,也可以在这里找到依据。
(待续)

#牛盟# “小舞,小心。”一【柚子联盟】丝心悸的感觉突然从心底升起,唐三几乎是下意识的向小舞发出了提醒。因为他突然想到一件事,两名玄武龟魂师从始至终都还没【棋趣】用出过他们的第三魂技。作为拥有强力防御武魂的他们,又怎么会在抛出龟甲后就不考虑自己的防御了呢?正像唐三预料的那样,两名脸色沉凝的玄武龟魂师,身上同时亮起了紫色光芒,千年魂环之技发动。

如何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
自古以来,儒、佛教育不外乎两桩事:第一是教我们认识自己与大宇宙的关系,这就是「诸法实相」。正确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教育的主要宗旨,这是体。第二是教我们如何对人、对事、对物,也就是在生活中,如何处事待人接物,这是用。这个体、用包括了全部的教学,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一切众生都不例外。
在作用上,我们为何不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就是不明事实真相。诸佛菩萨、大圣大贤明白真相,所以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佛教导我们,要把一切众生看作「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梵网经菩萨戒本》也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些都是事实,不是比喻。凡夫的见解、心思、常识,多半局限在一世,不知道过去世,也不知道未来世,所以产生了许多错觉。佛菩萨以甚深定功,突破时空界限,对于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统统明了,所以知道一切众生生生世世互为眷属。
诸佛菩萨用什么心来对待一切人事物?「孝敬」,就是《观经》三福的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用「孝顺、尊敬」对待一切人事物,就是佛菩萨,就是大圣人;而凡夫的心思观念、所作所为,与此恰恰相反。相应就是随顺自性、性德,随顺诸法实相;能做到圆满的随顺,就是一真法界。若不能随顺,与此相违背,就是六道凡夫;完全相违背,就是三恶道。所以,作圣、作凡,天堂、地狱,就在自己一念之间。这一念与法性相应,就是佛菩萨;这一念与性德相违背,就是众生、恶道。
由此可知,外面境界正如佛所说的「梦幻泡影」,是随着我们的念头起变化,这正是《华严经》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又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是能生,法是所生。你所生的这些法不如意,是能生的心与法性不相应。所以一切境界不是别人变现给你享受的,而是自己变现给自己受用,这是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之后,我们若想生活在一个适意的环境里,一定要遵从佛的教诲。实在讲,遵从佛的教诲,即是遵从自性的性德、自性的法则。诸佛菩萨所讲的是我们自性的法则,不是他自己的;所以佛说他从未说过一句话,他所讲的都是我们自性性德的开发。唯有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对于佛法才真正五体投地,全部接纳。
所以,学佛是随顺自性,佛就是代表我们的自性,菩萨、大圣大贤们是性德的示现,是性德的流露,是自不是他,这就是「自他不二」。我们要把这个意思领会过来,从此地建立信心。果真能契入,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诸佛菩萨是自己性德所流露,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是自性所流露。然后才真正体会到,尽虚空、遍法界只是一个自己而已,除自己之外,确实没有一法。「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自然就展现了,慈悲是性德,性德就圆满的展现、流露了。我们对佛菩萨、大圣大贤孝敬,对父母、师长孝敬,然后逐渐能对一切众生孝敬,甚至于对自己的冤家对头、毒蛇猛兽、地狱饿鬼,也同样的孝敬,决定是以清净心、平等心待之。
果然入这个境界,你就成佛了。即使没成佛,也是法身大士,智慧开了。对于虚空法界一切万法,你觉悟、明白了,懂得如何去做;对于尚未觉悟的众生,也懂得如何去帮助,这就是存菩萨心、行菩萨道。所以,任何身分,任何行业,男女老少,都可以修圆满的菩萨道,菩萨绝不局限于某一法界,一切法界皆是菩萨法界。《华严经》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生生世世与一切众生相处,有善缘,也有恶缘。有些人跟我们相处很投缘、很欢喜,这是过去生的善缘;有些人跟我们是冤家对头,给我们带来种种不如意,这是过去世的冤业。过去迷惑颠倒,种下这些冤业,现在觉悟明白了,要化解冤结,还是佛的这句话「孝敬」。真诚心的孝顺、尊重,冤结自然就能化解。
所以对于一切怨怼,我们要能随顺,真正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喜当中成就自己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戒定慧,这是功德。随顺如何能真正成就功德?清净心重要,智慧心重要。你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就是随顺,这就有功。能够成就、增上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是德。
所以,有一念怨天尤人,就是大错特错。遇到一切不如意的境界、逆缘,都要回过头来反省自己,决定是自己不善业累积造成的,过失不在别人。回过头来,自己真正忏悔,改过自新,这是真修行。是我没有将他当作父母、师长看待,没有孝顺、尊重他,是我自己的错,不是他的错。诸佛如来就是以这种方法成就的,我们想作佛、作菩萨,也没有例外,还是这个方法。我们要将敬人、敬事、敬物,落实在自己生活之中,念念都不能离开;一念离开是一念迷,一念相应是一念觉,所以要在念念之间用功夫。大乘经不可不读,不可不深解义趣,我们才能保持觉悟而不迷,才能得到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
(981201早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大部分是这样的,由大师亲自挑选好圣料,对圣料进行加持,然后督造,徒弟压膜,最后再由大师亲自诵经开光,这个过程至少要经过3个月的时间关于佛牌与阴牌现在很多网上流传
  • 留学中介避坑,留学机构求推荐这些都可以来问我~可以说是实际年龄和心理年龄完全不符了[二哈]从说唱到二次元到古风歌就没有我不听的[哆啦A梦害怕]一秒切换风格,hh
  • 学校创新创业学院的老师们始终关注着他的创业之路,组建团队跟踪指导,提出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首创“大集市+小庄园”的全新模式,做乡村振兴的综合服务提供商。朋友们可
  • 自从做了过山车和跳楼机,我就知道我是可以吼出来的[微笑]也可能是前天连吃了四个三明治的原因。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择一人深爱,伴一
  • 像小时候看过的动画品《魔方大厦》、《马丁的早晨》就是典型的“无限流”题材,还有电影《恐怖游轮》、《忌日快乐》、《一天》以及前段时间因为《鱿鱼游戏》大火而被大家重
  • 其中主演之一的夏雨,他是威尼斯电影展史上最年轻的影帝,也是中国现阶段唯一的威尼斯影帝,所以电影还是很值得期待的。#孟美岐##我心飞扬##电影种草官#《我心飞扬》
  • 此外,韶关移动还为旅客提供免费的饮用水、休息座椅、5Gwifi上网等服务,并有志愿者为大众科普反诈知识,提升他们的防诈意识,以实际行动温暖返乡人员的回家路[鼓掌
  • 马拉松专业赛事评判机构“42旅赛评团”给首届举办马拉松的“郑马”高达9.8分(满分10分)为该机构2018年来国内赛评最高分!跑完后,国内很多跑友称:“郑马是可
  • ✦∘⋆⋄ ︎ ✦ ⋆∘❀ᶫᵒᵛᵉᵧₒᵤ我‖ 对你一爱如故想‖ 做你的忠实观众你‖ 是我的专属蓝天@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 摩登兄弟刘宇宁 lyn 宁哥
  • 曾经的男孩是那么天真,他脑子里写满了对英雄梦的总总幻想,丹尼尔几乎满足了他所有的想象,他也想要在生活里做一个孔武有力的人。看着那个男人走向他的归宿,泪水曾溢满我
  • 人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自己的日常生活了,才算是真正生出了人生智慧。 趁弟弟放假的几天,买个虎哥课堂的月卡,优先选了karen解读的文章《Why we make
  • 冲着颜值买了一个,放办公室使用,每天都能及时喝上热水,还可以随意设置温度,真的是一种很好的享受。7、淋浴置物架卫生间和厨房都需要置物架,来收纳洗漱用品和清洁杂物
  • 坚持了这么多年 他们要的不多 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或者是有人摸摸他们也好 图二是爱之家官方淘宝店链接每个月将近30吨的狗粮还有场地的租金和人工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 今天手依旧没有好转 写10分钟手就开始握不住笔 两天考三科 往死里嗑就vans了 晓惠这个小傻子今天给我打电话一边哭哼哼一边说boss感冒了不想学想回家真是又心
  • .M22光子‮肤嫩‬功效嫩‮肌白‬肤、去红血丝、痘‮问印‬题、收‮毛缩‬孔、淡化‮纹细‬色斑等新晋M22第七代,比上一代加了2个‮光滤‬片.-‼️光子‮肤嫩‬实
  • 这大概是我最爱她的一点,因为每晚我都能有波妞的陪伴。因为有了波妞,我才知道她是我最好的礼物。
  • 兴趣爱好:喜欢科研领域,游戏,逛b站视频,日剧美剧都有看一点~喜欢骑单车,经常参加比赛交友要求:最看重的还是陪伴感,会尊重对方私人空间,但这基础上希望找到能分享
  • 女嘉宾推荐出生年:1992身高:172职业:学生收入:10w学历:博士星座:处女座现居:四川省 成都市 车房:无房无车婚史:未婚自我介绍:性格:温柔善解人意,自
  • #studyaccount[超话]# 2022/1/17“那就祝我们被鲜花簇拥,看大海漫漫,热烈且自由,赤诚且勇敢”——————✔️背单词✔️背法理✔️民法法考
  • 这个‎冬‎天​我来​宠​爱​你‎♥️橙黄绿​色​又​叫​彩‎虹‎色​,个人觉‎得‎这​个彩虹​色‎最‎好看‎不‎会​很‎浮​夸​,有‎点‎小复‎古‎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