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湖北一农民正在沟渠旁取土,突然挖出一个糊满泥的“铁疙瘩”,于是拉回家作系猪的石头,谁知,这竟是一块重100斤的特大银锭!

这位汉川民乐乡丁岗村的农民叫蒋少雄。3月28日,他正在修猪圈,为了将猪圈地面垫高,蒋少雄请来两位邻居帮忙,一起到村头的沟渠旁取些土回来。三人各自分工,蒋少雄和一位邻居负责挖土,另一位邻居则负责用两轮推车运土。

蒋少雄两人正挖得起劲时,突然“哐当”一声,铁锹似乎砸到了石头。两人对望一眼,均感到有些莫名其妙,按理说此时已经挖了接近1米深(实际0.8米),早不应该有石头了。

蒋少雄蹲下扒了扒土,只见一个东西露出半个角,呈灰褐色,也看不出什么材质。邻居见状笑道:“这不就是块石头嘛!”蒋少雄又仔细瞧了瞧、摸了摸,这灰不溜秋的东西还有一层“铁锈”。

蒋少雄抬头对邻居说道:“看像个铁块,也不晓得多大,刚好挖回去拴猪!”于是两人围着这块“铁疙瘩”挖了起来。哪知道,挖出来之后才发现,“铁疙瘩”还不小,看上去像一顶古代的帽子,上面大下面小。

这“铁疙瘩”挖出来满身糊着泥,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于是三人用推车将它运到了蒋少雄家。但蒋少雄觉得这“废铁块”满身泥,怕它弄脏家里,竟直接将其扔在了门口,准备等猪圈修好后,再把它埋进土里作系猪的石头。

就这样,“铁疙瘩”放在蒋少雄家门口风吹日晒,来来往往的人对这个糊着泥的大家伙,连看都懒得看一眼。时间一长,蒋少雄都快忘记它的存在了。

直到有一天,一位老者路过,恰好看到了这“铁疙瘩”。此时它上面的泥已全部被晒掉,老者围着它看了半天,随后找到蒋少雄,竟提出要将它买回去!蒋少雄半信半疑,这东西放在门口几个月没人要,为何这老者突然要买呢?

可老者笑而不答,让蒋少雄更加疑惑!但不管他如何旁敲侧击,老者就是不说缘由,还把价钱又加了一点!虽然价钱依旧给的不高,但蒋少雄有些心动,本来这“铁疙瘩”留着也没什么用。

但蒋少雄又觉得哪里不对头,思量半晌,他心一横,一口回绝了老者!老者目的没达到,只得悻悻离开,临走时还留下地址,嘱咐蒋少雄想通了可以去找他。

蒋少雄回屋后,将这奇怪的事情告诉了妻子,蒋妻心思机敏,顿时明白这不起眼的“铁疙瘩”或许有些玄机,于是连忙让蒋少雄将它搬进了屋。两人围着它看了很久,才发现上面还有三行字。

遗憾的是,两人都不识字,蒋妻颇识大体,她对蒋少雄说道:“我看这铁疙瘩写着字,搞不好是个文物,我听大喇叭广播,买卖这东西要坐牢...”顿了顿,她又说道:“反正这铁疙瘩也不值钱,你明天去县文物站问问,让他们来看看,到底是个啥东西。”

第二天一大早,蒋少雄赶到文物站,文物站工作人员听后,立即随蒋少雄一同来到他家。经工作者鉴定,这竟是一块重达50公斤的特大银锭!令蒋少雄夫妇万万没想到的是,昨天家里的一块废铁,今天摇身一变成了国宝!

这块银锭通高15.5厘米,面长40厘米,面宽16厘米,两端为折边,下部上长29厘米,底面长26厘米,宽13厘米,下部厚11.9厘米。银锭正面相对来比较光滑,其他各面则比较粗糙。

银锭中间有个1.9厘米的缺损,是铸造冷却时自然留下来的,底部有两个字,但因磨损已无法看清。在银锭面部,刻了整齐排列的三行铭文,从右至左分别为“洪顺合记”,“上上洋点”,“六十七号”共计12个字。

银锭重达49.28公斤,而且成色非常好,如此大的银锭,在全国来说都非常罕见,因此被称为"银锭王"。这块银锭刚发现时,因没有留下任何断代或记年的痕迹,被推测时代为明代。但从字面或铸锭形制上来看,却有很明显的元代风格。

银锭上的“洪顺合记”表示银锭银铺字号;“上上洋点”(洋:古代指银,如:大洋,光洋等)中,“上上洋”是指银锭的成色较好,而“点”表示块的意思,这种标记是南宋及元代的典型风格;“六十七号”则为银锭编号。由此推断,应是元代之物。

银锭上没有官署名称和税银款识,说明它既不是官银,也不是税银,而是民间铸造的私银。从“六十七号”的编号看,洪顺合至少有银六十七件,充分证实了铸银人的富有,同时也反映了元代国家储银量相当丰富。这么大块头的银锭无法在市场流通,应属于银号的固定资产。

那么,这么大块银锭为什么会出现在丁岗村的河边呢?

原来,丁岗村所属的刘家隔镇,在元明时期交通发达,经济十分繁华。据《湖广图经志书》记载,刘家隔处于长江、汉水和襄水等交通要地,一片车水马龙、舟辑云集的繁忙景象。丁岗村距离刘家隔古镇不到4公里,在元代是汉水故道,这块特大银锭可能是银号在运输途中,不慎落入水中所致。

8月26日,文物部门在刘家隔举行了盛大的献交银锭授奖大会,对献宝有功的蒋少雄等人给予了奖励。1987年10月,这块大银锭参加了“中国钱币展览”,成为展览里最大的明星。

如此罕见的大银锭,为研究元代的货币、银材铸造和运输等提供了实物,堪称“国之瑰宝”,目前藏于汉川市博物馆。

1986年,湖北一农民正在沟渠旁取土,突然挖出一个糊满泥的“铁疙瘩”,于是拉回家作系猪的石头,谁知,这竟是一块重100斤的特大银锭!

这位汉川民乐乡丁岗村的农民叫蒋少雄。3月28日,他正在修猪圈,为了将猪圈地面垫高,蒋少雄请来两位邻居帮忙,一起到村头的沟渠旁取些土回来。三人各自分工,蒋少雄和一位邻居负责挖土,另一位邻居则负责用两轮推车运土。

蒋少雄两人正挖得起劲时,突然“哐当”一声,铁锹似乎砸到了石头。两人对望一眼,均感到有些莫名其妙,按理说此时已经挖了接近1米深(实际0.8米),早不应该有石头了。

蒋少雄蹲下扒了扒土,只见一个东西露出半个角,呈灰褐色,也看不出什么材质。邻居见状笑道:“这不就是块石头嘛!”蒋少雄又仔细瞧了瞧、摸了摸,这灰不溜秋的东西还有一层“铁锈”。

蒋少雄抬头对邻居说道:“看像个铁块,也不晓得多大,刚好挖回去拴猪!”于是两人围着这块“铁疙瘩”挖了起来。哪知道,挖出来之后才发现,“铁疙瘩”还不小,看上去像一顶古代的帽子,上面大下面小。

这“铁疙瘩”挖出来满身糊着泥,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于是三人用推车将它运到了蒋少雄家。但蒋少雄觉得这“废铁块”满身泥,怕它弄脏家里,竟直接将其扔在了门口,准备等猪圈修好后,再把它埋进土里作系猪的石头。

就这样,“铁疙瘩”放在蒋少雄家门口风吹日晒,来来往往的人对这个糊着泥的大家伙,连看都懒得看一眼。时间一长,蒋少雄都快忘记它的存在了。

直到有一天,一位老者路过,恰好看到了这“铁疙瘩”。此时它上面的泥已全部被晒掉,老者围着它看了半天,随后找到蒋少雄,竟提出要将它买回去!蒋少雄半信半疑,这东西放在门口几个月没人要,为何这老者突然要买呢?

可老者笑而不答,让蒋少雄更加疑惑!但不管他如何旁敲侧击,老者就是不说缘由,还把价钱又加了一点!虽然价钱依旧给的不高,但蒋少雄有些心动,本来这“铁疙瘩”留着也没什么用。

但蒋少雄又觉得哪里不对头,思量半晌,他心一横,一口回绝了老者!老者目的没达到,只得悻悻离开,临走时还留下地址,嘱咐蒋少雄想通了可以去找他。

蒋少雄回屋后,将这奇怪的事情告诉了妻子,蒋妻心思机敏,顿时明白这不起眼的“铁疙瘩”或许有些玄机,于是连忙让蒋少雄将它搬进了屋。两人围着它看了很久,才发现上面还有三行字。

遗憾的是,两人都不识字,蒋妻颇识大体,她对蒋少雄说道:“我看这铁疙瘩写着字,搞不好是个文物,我听大喇叭广播,买卖这东西要坐牢...”顿了顿,她又说道:“反正这铁疙瘩也不值钱,你明天去县文物站问问,让他们来看看,到底是个啥东西。”

第二天一大早,蒋少雄赶到文物站,文物站工作人员听后,立即随蒋少雄一同来到他家。经工作者鉴定,这竟是一块重达50公斤的特大银锭!令蒋少雄夫妇万万没想到的是,昨天家里的一块废铁,今天摇身一变成了国宝!

这块银锭通高15.5厘米,面长40厘米,面宽16厘米,两端为折边,下部上长29厘米,底面长26厘米,宽13厘米,下部厚11.9厘米。银锭正面相对来比较光滑,其他各面则比较粗糙。

银锭中间有个1.9厘米的缺损,是铸造冷却时自然留下来的,底部有两个字,但因磨损已无法看清。在银锭面部,刻了整齐排列的三行铭文,从右至左分别为“洪顺合记”,“上上洋点”,“六十七号”共计12个字。

银锭重达49.28公斤,而且成色非常好,如此大的银锭,在全国来说都非常罕见,因此被称为"银锭王"。这块银锭刚发现时,因没有留下任何断代或记年的痕迹,被推测时代为明代。但从字面或铸锭形制上来看,却有很明显的元代风格。

银锭上的“洪顺合记”表示银锭银铺字号;“上上洋点”(洋:古代指银,如:大洋,光洋等)中,“上上洋”是指银锭的成色较好,而“点”表示块的意思,这种标记是南宋及元代的典型风格;“六十七号”则为银锭编号。由此推断,应是元代之物。

银锭上没有官署名称和税银款识,说明它既不是官银,也不是税银,而是民间铸造的私银。从“六十七号”的编号看,洪顺合至少有银六十七件,充分证实了铸银人的富有,同时也反映了元代国家储银量相当丰富。这么大块头的银锭无法在市场流通,应属于银号的固定资产。

那么,这么大块银锭为什么会出现在丁岗村的河边呢?

原来,丁岗村所属的刘家隔镇,在元明时期交通发达,经济十分繁华。据《湖广图经志书》记载,刘家隔处于长江、汉水和襄水等交通要地,一片车水马龙、舟辑云集的繁忙景象。丁岗村距离刘家隔古镇不到4公里,在元代是汉水故道,这块特大银锭可能是银号在运输途中,不慎落入水中所致。

8月26日,文物部门在刘家隔举行了盛大的献交银锭授奖大会,对献宝有功的蒋少雄等人给予了奖励。1987年10月,这块大银锭参加了“中国钱币展览”,成为展览里最大的明星。

如此罕见的大银锭,为研究元代的货币、银材铸造和运输等提供了实物,堪称“国之瑰宝”,目前藏于汉川市博物馆。

【红色天津:从胜利走向幸福】“近代中国看天津”,在中国近代史上,天津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天津有两条线路入选,分别是“平津战役·走向胜利”和“生态蓟州·田园如诗”精品线路。走进其中,革命年代隐蔽战线的惊心动魄、解放战争前沿阵地的硝烟烽火、改革开放后乡村面貌的天翻地覆浮现眼前,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图景。

新天津从这里走来

“平津战役·走向胜利”线路包含天津市和平区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中共天津历史纪念馆、河北区金汤桥会师公园(平津战役胜利会师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等。这条线路囊括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场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天津人民开展艰苦卓绝斗争,取得胜利的光辉历程。

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黑龙江路隆泰里19号,为里巷式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中的一个院落。它曾是中共中央北方局1936年3月至1937年2月在天津的办公驻地,也是刘少奇同志任北方局书记期间居住过的地方。纪念馆展览内容主要包括图片展、实物陈列和复原两部分。

中共天津历史纪念馆是中国共产党在天津建立的第一个领导机关——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的诞生地。纪念馆共3层6个展室,400余件历史照片和文物生动翔实地展示了天津地方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成立并逐渐发展壮大的革命成长史,真实记录了五四运动前到改革开放后,天津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天津富强所做的牺牲、努力及所取得的成绩。该馆也是天津市唯一的地方党史展馆。

在解放天津会师地金汤桥两岸建成的会师公园,是市民深入了解革命历史的另一去处。放射状的绿地以金汤桥为中心,从四面八方向中心汇聚。草坪上安放着“会师”题材的解放军雕塑以及坦克、野战炮实物,让人联想到战火硝烟的前线。

建成于1906年的金汤桥是天津现存最早的大型铁桥之一,桥名金汤取“固若金汤”之意。1949年1月14日,天津战役正式打响,东北野战军对天津守敌发起总攻。面对号称“固若金汤”的天津城防系统,解放军前线指挥部制定了“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组建东西两个突击集团,同时向金汤桥挺进。天津市委党校地方党史研究处赵风俊介绍说,这金汤桥就是“拦腰斩断”中的“腰”。

1949年1月15日凌晨2时左右,解放军东线部队突破到金汤桥附近。凌晨5时30分,解放军西线部队全面攻占金汤桥西侧,并与东线部队在金汤桥上胜利会师。从此,金汤桥成为天津解放的标志性建筑。

位于天津市红桥区子牙河畔平津道的平津战役纪念馆,详细介绍了这段历史。今年,平津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全面提升改造工程完成,并在7月1日重新对外开放。改陈后的平津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由序厅、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英烈业绩和伟大胜利6部分组成。展陈面积、展线长度和文物陈列数量较之前都有大幅度增加。“此次改陈,平津战役纪念馆馆藏珍贵文物几乎倾囊展出,展厅内文物陈列数量多达3500件,比之前增加近千件。”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王培军介绍,“文物展示也由原来的平铺摆设改为立体展示,便于观众多方位、多角度参观展品。”开馆20多年来,该馆共接待中外游客2500多万人次,成为人们了解平津战役历史的重要窗口。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位于天津水上公园风景区,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和国家一级博物馆。主展厅内有周恩来生平展“人民总理周恩来”、邓颖超专题展“邓颖超——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西花厅专题陈列厅设有复原陈列和主题文物展“伟大的情怀”;专机陈列厅陈列着苏联政府赠送给周恩来总理的伊尔—14型678号专机,为国家二级文物。

“两山理论”的基层实践

“生态蓟州·田园如诗”线路完整展示了蓟州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沿线常州村、毛家峪村、小穿芳峪村等一村一景,乡野情趣浓厚。位于线路终点的芳峪镇东水厂村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冀东军区的后方根据地,红色资源丰富,革命烈士包森和冀东抗日军队伤员曾在此养伤。游客沿此路线游览,不仅可欣赏到蓟州原汁原味的乡野美景,还能在红色遗迹间感悟历史,厚植爱国情怀。

“搞乡村旅游,既是为了保护环境,也是因为咱老百姓‘穷则思变’。”蓟州区下营镇常州村村支书王宝义回忆。下营镇是抗战时期冀热辽军区所在地,位于天津最北端的常州村,村名就来源于抗战时期八路军电台的呼号。20多年前,有几位老八路想回来看看,没想到这个乡镇竟然连住宿都安排不了。“没办法,乡亲们都太穷了。”万般无奈,镇里安排了七床新棉被,打扫干净一间旧庙,请老人们将就了一宿。“那时候就想着有没有可能让村民自己干个歇脚的地方。”王宝义说。1994年,王宝义请来专家对常州村能否发展旅游业进行调研,村民高翠莲二话没说,背上100多斤重的水和干粮就跟着上山了。“专家们夸咱这九山顶风景好,我就琢磨着自己能干点儿啥。现在回过头看,真应了那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当年“五一”,九山顶风景区正式开业。看到景区附近没有住宿的地方,高翠莲萌生了创办农家院的想法。顶着压力,高翠莲东家西家借来3000元钱,改造了家里的五间瓦房,买桌椅、做被褥、改厕所,整整忙活了一个月。“当时穷成那样,也没想着多豪华,就想着别太寒碜,添置点东西能接待客人吧。”1994年6月1日,高翠莲的农家院开张了,这也是天津的第一家农家院,大灶台、土炕,最多住12人,连吃带住一天25元钱。这一年,高翠莲家收入1万多元,“这可是过去家里六七年的收入。”

如今的常州村九山顶景区,村里建有冀东“抗日边区食堂”,向广大游客免费提供“山野八宝粥”,还经常组织“九山顶抗日根据地故事会”“抗日歌咏比赛”“推碾子、轧公粮比赛”“推车担担、牵羊送公粮比赛”等红色旅游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

自1994年首个农家院开业以来,蓟州区乡村旅游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已发展到15个重点旅游乡镇,拥有2008户农家院、上百家民宿,接待床位近6万张,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万人,旅游市场火爆。2019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公布了两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蓟州区郭家沟、西井峪、小穿芳峪等12个村入选。近年来,蓟州区的农家院和民宿每到双休日或节假日都一房难求,很多都需要提前一个月预定。

岁月荏苒,转瞬百年,两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串联起天津的过去与现在,向八方来客讲述着动人的天津故事。https://t.cn/A6Ilc4Da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说明:1.标准序号后带字母M的为米制单位标准,不带字母M的为英制单位标准;2.制定年限后面括号内的年代为标准重新审定的年代;3. a.b.c......表示修订
  • 《#喜欢是深深的爱#》选摘 书籍提要: 余家睿从没想过还能再遇见米芷姗,也没想到她的人生已被当年的自己所毁,只能过着见不得光的生活,罪恶感令他誓言成为她的浮木─
  • 八字命理学是一门易理哲学,从古至今没有任何格言在不同的八字命理中拘抳不变的,易则变,变则通,只有灵活准确掌握运用产生准确的结果才是硬道理 ​​​【八字算命,八字
  • #Star//sailor# Tue. Apr.28 Scoreboard:30 倒计时 考研2⃣3⃣5⃣ 【反思】 {英语}07 2( 翻译)✔️每日一句
  • 走进生态展厅,认识黑脸琵鹭,了解深圳第二市树“红树”的故事 ,小朋友们沉浸在探索自然中。【医美常问问题】深圳阳光面吸哪位医生技术好口碑好,手臂吸脂第二个月塑身衣
  •   作为三亚市旅游推广局在2021“国庆小长假·三亚浪一下”的系列城市营销活动的重要宣传内容,三亚红色旅游在上海、杭州等主要客源市场高频露出,市场知名度进一步大
  • #张艺兴[超话]##张艺兴2021全新EP东# ️ #张艺兴飞天公益计划# #原创音乐制作人张艺兴#"偶像”我觉得是可以有超出娱乐之外意义的,也是可以
  • 道歉并非良策,真正的好办法,就是暂时接受他的分手要求,让你们换一种身份相处,即使做不成情侣,但还能当朋友,保持足够的交流,总比成为陌生人要好的多吧?#八字##占
  • 往后的岁月,我会为你们点点滴滴的成功而欢呼,为你们的飞速发展而狂喜,为你们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振奋。因为在潭江旁边的这块热土上我们曾留下了艰苦跋涉的痕迹,洒下忘我奋
  • 好家伙下班回到家发现自己多了十几个微博信息以为是有人给我分享大瓜了呢结果是我多年前的微博被翻出来了还说我是预言家[喵喵]有一说一我之前说文章是好男人看了黄海波演
  • 我跟他那时候感情是真的很好,食堂里的饭菜都能买一份一人一个勺子吃的那种,也不掺杂一点点的爱情相关,全班同学都知道。我晋级赛!
  • 重生以后,宝剑却成为唯一知道及信任时光经历的人,二人因此成为好友。四人分道扬镳,只有执着的筱筱一直没有忘记当初的约定,希望实现开咖啡馆的梦想,并以此为契机,集合
  • 起床就感受今天的阳光明媚早餐苹果西红柿鸡蛋面暖暖出发双廊咯大理真的不会腻每次来就算只是看看云朵儿放空发呆晒黑黑还是会想来南诏风情岛让我想去鼓浪屿回去就安排在生活
  • 好友、情侣、三家之口、四家之口……大家都在尽力地生活着,虽然情侣的亲昵让我尴尬,围绕孩子转的大人让我觉得无语,但这就是人类生活的浓缩,兴许他们就是我的日后,实在
  • 又诸有欲者,受用欲尘,从不可知本际以来,以无常故;舍余欲尘,得余欲尘。又受欲者,及诸世间已离欲者,所有欲乐,及离欲乐,皆非真实,皆为魔怨之所随逐;如幻、如响、如
  •     你在49岁之前就找地方上班,你是食伤官杀为用的,你比较适合以自身的特长或是手艺技术来挣钱,今年是己亥年,是食伤旺的年,也是喜用年,是有机会找到工作的。还
  • 人老了總是愛嘮叨,但話多了總歸是不討人喜歡的,因此,我們要學會嘴寬一點,遇上急事,慢慢說;別人的事,謹慎地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平時的事,都笑著說。耳寬容話
  • 但是为什么一帮人靠着微电商起家了 因为勤奋和努力和用脑和去思考还有最重要的坚持 任何东西都不是容易的 不管是什么行业 都需要我们去坚持 现在很多微商朋友月入1w
  • 魔道祖师就不能看 一看就刀死个人但是我真的很喜欢这种故事很真实 很动人 是悲剧的美让人看完忍不住感慨 人生若只如初见可惜没有那么多如果也没有那么多对就是对 错就
  • 江阴市城南中心小学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带领学生开展融合科学、美术、数学等学科知识的科技活动,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