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水至弱,达于天津。得龙而运,功化斯神。
不愁火土,不论庚辛。合戊见火,化象斯真。

癸水乃至阴至弱之物。乙木虽弱,丁火柔中,己土卑湿,辛金软弱,癸水至弱。简言之:癸水至弱。

短短32字,丝毫不敢提木,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癸水是五行中作为印星最悲催的存在。由于至弱,他不怕克和耗,却最怕泄,最怕木泄,癸水日主的大限一般都和木盛的大运流年甚至流月流日有关。如果有一天,我行将嗝屁,请把我留在,留在那春天里。。。这就是大部分癸水日主的宿命。

天津,天(干)之津液。癸水之气能到达天的口腔中,成为津液。在天则为润湿的空气,天的口水,在地则为固附在甲乙木上调节空气,其长生在卯,也就是春天的活木是癸水天地的津液。

斯,读音为 sī,有“这”、“尽”、“乃”等含义,常用于作动词(通撕,如撕开、分开)、代词(代指这里,如此处、此人、此时)。

功化斯神,意思是癸水想要转化成这个或那个五行的神(比如戊癸合火或者癸水有强大的发动机),就必须有辰龙这个大水库来转换变化才行。得龙而运,功化斯神,指的是一个癸人日主取得大成就的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离不开辰土水库的运化转化。

无论癸水被土(官杀)克,还是癸水克火(财才),由于癸水至弱的特性,都没太大鸟事。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癸水无论身强还是身弱,都那样。因为癸水讲究一个顺。水曰润下。躺平就好,所以叫:不论火土。如果对方强,那就化成对方,癸水不太计较表面虚浮的东西,比较现实。

其他日元的八字如果碰到印多的,经常会碰到所谓生多为克的情况。而癸水不同。因为癸水的印星庚辛金大小眼,不怎么能生他。庚辛金主要生壬水,生癸水的能量没多少,癸水是庚辛金最不上心的小孩。也不怎么帮母亲。因为申酉金是壬水的长生和沐浴之地,却是癸水的病地和死地。所以所谓的金清水白,更多的是庚辛申酉金和壬亥水的组合。

癸水是一个对官杀财才和印星无感的存在,你们给我饭吃我就吃,要我反哺你们那要看心情。因为癸水主智。对仁义礼信那块虚的东西,随便。所以叫:不愁火土,不论庚辛。

又是一个化象斯真。我可怜的小癸水不是变形金刚的存在却是黑客风云中打不死的变形小强。好吧,你要我当尿壶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吧。想让我不能做自己的主人,那就让我见到戊土吧。

戊土代表可靠的肩膀,戊癸合火,合的是我癸水的财。我特么的全部是看在钱钱的份上,才和你这个老男人在一起,我们的结合是没有感情的基础,无情之合在所难免。想要我的身,那就让我看到我想要的财,不是我无情,那是我的生存法则。我可不是正官格的那种得不到我的心就得不到我的身。

癸水半夜辗转反侧,和官杀偏印是相爱相杀,为了钱钱牺牲自己老少配。碰到子女,又有子卯相刑的问题。我是谁,我需要谁,唯有知己不可求。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每次你在想着谁,就解下了头发任风吹,沉默脸上淌着泪,连哭了都没感觉,我想知道他是谁,可是我问到嘴边就后悔,在这温柔的长夜,何必让你流泪。。。

伍思凯的这首《你爱谁》,他是谁?还是我的比劫壬癸水吧。癸水自言自语到,回到我的兄弟姐妹当中,回到水库辰龙的怀抱,,这或许才是我此生命格能够牛逼PLUS 的存在吧。

所以癸水日主的八字原局碰到壬癸子亥水和辰土,或者大运流年碰到这些。他的人生命局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例如:诸葛亮癸水八字,即完美诠释滴天髓癸水论述

癸水生申月,自坐丑土羊刃,丑为冻土,虽有月干丙火和时柱丁巳暖局,但癸水无库限制才华施展。

甲午运辛巳年,天干丙辛合水助身,刘备三顾茅庐,出山。

癸巳运,天干比肩助身,地支巳申合水,初出茅庐,赤壁斗智,益州之战,辅助刘备。

壬辰运,天干壬水劫财帮身,地支辰土水库。得龙而运,功化斯神。取益州定三国。

辛卯运,寅卯空亡填实,食伤木泄日支丑,不顺。

辛卯运甲寅年,癸丑坐下丑土空亡,能量极弱,又同时碰到八字原局中空亡的寅卯木同时出现空亡填实。癸水被迫耗干自己生食伤。同时癸水日主天干又被丙丁火克泄,能量耗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话外延伸:刘备比诸葛亮大十几岁,虽然刘备八字不详,但我猜想刘备和诸葛亮见面的那年,他们两人的八字天干应该会满足戊癸合。

                     仙乐记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上下共相弥纶,燮和万邦。闻古乐之声,雅颂啴烨,玉润含珠。虽未足观,联藻于经史子集,环接蟠书。故礼乐争辉,辞藻竞骛于茂俗。鸣条之声,存心养性,遂交彩于风云。逸民之乐,众口留音,至世远所重,蜚然道存也。

古所谓形而在上者为道,此万象神明之智。音律之形,悠悠然乘气而生,以目而视不得物。布衣之人未尝有言乐者,然彼行乎江海,疾徐次第均舍存乎人也。此言若何?余久居陋巷,偏安一隅,然每至未时,有韶音徐徐至,初识如立栋宇,威而仁,气混溟。承洪律演其广,怀刚柔度远古,德洋洋兮,维大教毕出。厥蒸蒸兮,洒嶽誓不崩。貌庄其言,柔惠似直,吾不知鼎为何,然类此也。

未几,悠扬如起凤之姿,环环而欲附焉。翱翔似弥近弥淡,缥缈而隐中待发,若吉祥复来,情志已开,无语广寓此极状。天地广柔,固无端也。于是乎,斜欹榻侧,昏昏然尽味深,凭情以会通,角羽声下,和韵相从,宫商弦外,易辞而逐。玲玲如振玉聩耳,余声悠扬,殊为此兴,续作合体之态。

昔穆公之女,凤凰台上,吹笙引龙。清霜紫盈,独留遗芳,弄玉之声,若长风之过籁。吾以为比,往蹇来硕,啸嗷乎向天。抟扶摇于九霄兮,行华露之滋;逐九章以随身兮,奋百代而来追;寻誉以待雕龙兮,笔握而驰响;载灵均之余影兮,鼎尧德之芬芳;吐经纬润五常兮,变难而得体让;请王命于辨序兮,勇而振其气纲;噫夫,颂论丽文,纵横无体态也,以音律文,执琴瑟之美哉。如是耶,恟而退,泱泱乎,身忘形。或曰,嵇康肆心,阮籍使气,两者殊而不同,心气异翮而同飞也。

至末,但识此音处乃庠序,难辨笙箫。笃信天籁之音施于太清之门,教乐同源,此乃天理,胡不为同乐哉!遂书此章,以致斯文。

译:过去,舜帝做出了五根弦的琴,于是作了诗歌南风一篇词,乐官夔就开始谱乐曲,用它们来赏赐诸侯。帝臣上下共同贯通经纬以此来调协和治理万邦,听说古乐的声音既雅致且赞扬的婉转和缓又明亮,像珠玉含在嘴里。我虽没能够顿足观看过,看到美丽的文辞写进了经史子集中,环环套进了古书里。所以礼和乐争相辉映着,那美丽的文辞也驰聘在了广大的世俗大地上。那风吹过树条的声音存在人的心里养在了人的性情之中。于是广大的民风里有了人民的快乐,众人口口相传,至现在已经重重很多代了,也飞进了明亮的道里存在着。

古人所说的形状在天上的就谓道,此是万物万象的神明之智啊,音律的形状悠悠然像乘着气往上升的样子,以眼睛看是看不见东西的。我这个穷光蛋从来没有人给我说过音律这个事,然而它行走在江海之上,不紧不慢依次的大方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这话像怎么说呢?我长期居住在简陋巷子里偏安一隅。然而每到下午近二时左右就有古代的乐音徐徐而来了。初听的时候像看见一栋大房子,威严而肃穆,昏暗的气混沌的模样。支撑着洪大的音律演其广阔,怀着刚柔相济的态度飘过远古。美德洋洋洒洒啊,维系着大教化一同出现了。其蒸蒸往上啊,向洒向山顶的誓言屹立不倒。外貌显得庄重,性格柔惠而直,我不知道鼎是什么样子,然而它就像鼎了。

过一会儿悠扬的声音像凤凰开始起舞了,那姿势一环环的像要附在你的身上,翱翔时一会远一会近。缥缈之中若隐若现正时刻准备着,此时人也觉得吉祥重新回到了身边,心中的情志也已打开,无法用语言去比喻这种极限的状态,像天地般广大柔顺,所以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于是呢,我斜倚靠着床的一侧,头昏昏的尽情去体会这种感觉,凭着情感和它勾通,听着角羽的音质和着韵跟它走,闻着宫商的弦外音,换着文辞去追逐它。玲珑的声音像珠玉在振动馈赠到耳朵里,徐徐的乐曲悠扬特别让人感到兴奋,于是和它成为了一体。

过去秦穆公的女儿,在凤凰台上吹笙引来了龙,泛着清霜的月光紫气萦绕,在那里留下了传说。弄玉吹笙像长风抚过大地的乐器声。我以这事作为比喻,往坚难处来取硕果,呼啸冲上天空。旋转着直上九霄啊,用光辉的雨露来滋润大地。追逐着楚辞里的九章以备身啊,奋起百代的时光来追赶。寻找美好的声誉在内心刻着龙啊,握着笔而急驰的响。载着屈原的身影啊,顶着尧帝的德辉光芒万丈。吐着经纬洒向五常去啊(仁义礼智信),把困难变成得体顺当。请王命来分辨这个顺序啊,勇敢的振起那些常纲。唉呀,赞扬议论这些美丽的文章,我的身体都失去正常的体态了,以音律去写文章像琴瑟和谐般美好啊。如此了,嘈杂纷乱开始退下去,多么广大的气势让人都忘了形。可能是嵇康释放了他的心,阮籍使用了他的气,两样很特别又不同味,心气虽异但翅膀却是一起飞了起来。

到最后意识到这个声音是从学校里飘出来的,很难分的清是笙还是箫。坚定的相信这天籁之音也会飞到道的门槛里,音乐和教书是同源的,这是天理,为什么不一起高兴呢?于是写下这篇文章,送给那些斯文的人吧。

【哲学禅语】如何理解仁与孝的关系这一问题,在汉、宋儒学史上都被

明确提出过。相关的经文首先是《论语·学而》第二章所载孔子弟子有若的话:“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后汉书·延笃传》记载“时人或疑仁孝前后之证”,而延笃“乃论之曰”:
  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笃论矣。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非复铢两轻重,必定前后之数也。而如欲分其大较,体而名之,则孝在事亲,仁施品物。施物则功济于时,事亲则德归于己。于己则事寡,济时则功多。推此以言,仁则远矣。然物有出微而著,事有由隐而章。近取诸身,则耳有听受之用,目有察见之明,足有致远之劳,手有饰卫之功,功虽显外,本之者心也。远取诸物,则草木之生,始于萌牙,终于弥蔓,枝叶扶疏,荣华纷缛,末虽繁蔚,致之者根也。夫仁人之有孝,犹四体之有心腹,枝叶之有本根也。圣人知之,故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然体大难备,物性好偏,故所施不同,事少两兼者也。如必对其优劣,则仁以枝叶扶疏为大,孝以心体本根为先,可无讼也。或谓先孝后仁,非仲尼序回、参之意。盖以为仁孝同质而生,纯体之者,则互以为称,虞舜、颜回是也。若偏而体之,则各有其目,公刘、曾参是也。夫曾、闵以孝悌为至德,管仲以九合为仁功,未有论德不先回、参,考功不大夷吾。以此而言,各从其称者也。1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发现,汉代的仁孝之辨主要集中在仁与孝哪个更为优先的问题上。这里的优先性问题主要是指仁与孝孰轻孰重、孰优孰劣的德目排序问题,也可能涉及仁与孝孰先孰后的施为次序问题。基于延笃的论述,我们大概可以勾勒出汉代仁孝之辨中可能存在的两种对立看法:一种认为仁优先于孝,主要是就其功而言,如《论语》中所说“博施济众”,以爱而言则呈现了爱的普遍性;另一种认为孝优先于仁,主要是就其心而言,如《孝经》中所说孝为“德之本”,以爱而言则凸显了爱的差等性。延笃试图提出一个调和的观点,即仁与孝“二致同源,总率百行”,两者并没有轻重、优劣之别。
  在具体论述其观点时,延笃首先从命名的角度说明仁与孝的分别,即“孝在事亲,仁施品物”。这大概能代表汉人较普遍的观点,即以爱论仁与孝的共性,而从施为之所及说仁与孝的分别,这与后来宋儒明确以性论仁形成鲜明对照。不过,既然后面延笃说仁与孝“同质而生”,再结合前面所说的“二致同源”,大概可以断言,延笃仍然承认仁与孝有共同的来源,两者只是因所施之不同而有分别。其次,延笃以四体与心之关系、枝叶与根之关系说仁与孝之关系,且正是在此处引用了《孝经》“三才章”的话和上引有子所说的话。这就是说,延笃认可孝为仁之本的观点,并引经、譬喻以说明之。再次,延笃指出,孝为仁之本的观点只是表明仁与孝各有所重,即“仁以枝叶扶疏为大,孝以心体本根为先”,并不能由此推导出仁与孝有必定的轻重、优劣之别,如有些人错误认为的“先孝后仁”,正与孔子“序回、参之意”不合。2最后,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延笃基于体性之分别区分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性纯而体之者,如虞舜与颜回,前者以孝见称,后者以仁见称,在孔子那里两者只是“互以为称”,并未因施为路径之别而有轻重、优劣之别;另一种是性偏而体之者,如公刘与曾参,前者以仁见称,后者以孝见称,在孔子那里亦并未因施为之“各有其目”而有轻重、优劣之别,只是“各从其称”而已,如孔子论德必“先回、参”而考功必“大夷吾”一样。
  对于上引《论语·学而》第二章,朱子在《论语集注》中以“爱之理、心之德”释仁,并继承程子的理解将“为仁”释为“行仁”,即以“孝悌为行仁之本”理解有子所说的“孝悌为仁之本”:
  程子曰:“孝悌,顺德也,故不好犯上,岂复有逆理乱常之事?德有本,本立则其道充大。孝悌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仁以孝悌为本。论性,则以仁为孝悌之本。”或问:“孝悌为仁之本,此是由孝悌可以至仁否?”曰:“非也。谓行仁自孝悌始,孝悌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盖仁是性也,孝悌是用也,性中只有个仁义礼智四者而已,何尝有孝悌来?然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故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既然有子在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之前说“本立而道生”,那么,由此文脉而提出的合理的诠释要求就是:应当从本与道的关系去理解孝与仁的关系。如皇侃的疏解就直接将这两种关系对应起来:“此更以孝悌解本,以仁释道也。”程子的新解也不可能不满足这个合理的诠释要求,其新意则在对仁的论说。程子阐发子思、孟子等人的思想为以性论仁,此即“仁是性”。以性论仁仍可以说“仁之道”或“仁道”,由此而有“率性之谓道”之说。在“仁是性”与“率性之谓道”的意义关联中呈现出来的性与道之关系,也可以说是本与道的关系,在其中,作为天命之性的仁就是道之本,或者说仁之性是仁之道之本。于是就出现了两个“道之本”:一个是以仁为“道之本”,隐含的是以道为仁之行;另一个是以孝悌为“道之本”,隐含的是以道为仁之功。要基于前一个“道之本”而恰当地安置后一个“道之本”,就只有将后一个“道之本”中的“本”完全限定在行为领域,即将孝悌理解为作为天命之性的仁的发用,而这一点又与经典中常常以行论孝的实际情况相合。此即程子提出孝悌为“行仁之本”的大体脉络。
  可见,从“仁是性”与“率性之谓道”的意义关联中呈现出来的是性与道的关系,也就是体用关系,因此我们看到,朱子明确以体用论仁与孝悌,即认为“仁是体,孝悌是用”:“论性,则仁是孝悌之本。惟其有这仁,所以能孝悌。仁是根,孝悌是发出来底;仁是体,孝悌是用;仁是性,孝悌是仁里面事。”6创于程子而为朱子所继承的“仁体孝用论”,实际上成了理学的一个定见。从经典诠释的历史脉络来看,只要承认孟子以性论仁思想在儒门教理中的重要性,就应当承认程子的辨析和新解是符合经义的。相比于汉儒如延笃的看法,程朱的“仁体孝用论”显然更为精当。简言之,“仁体孝用论”以体用方式将仁与孝统一起来,即将爱的普遍性与爱的差等性这看似不可兼得的二义统一起来,从而也就将在汉儒那里发生过的仁孝之辨彻底消解了。
  既然爱的普遍性与爱的差等性并非仅仅出于主观情感,而是由存在之本然秩序(天理)而来的客观要求,那么,要深入理解“仁体孝用论”就不能不引出其背后的支撑性观念,即“理一分殊”。以张载《西铭》中的思想来说,“理一分殊”表现于人伦,即天(地)人之伦与父(母)子之伦的关系。具体来说,天地是所有人的大父母,这是理一;而每个人各自有各自的父母,这是分殊。这里隐含的意思是,统一的理呈现为特殊的分,特殊的分收拢于统一的理,理一与分殊在关联中相互成立。“理一分殊”表现于成就人伦的情感,就是爱能博施与爱有差等的关系。质言之,爱能博施正是基于理的普遍性与统一性,爱有差等正是基于分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在“理一分殊”的观念下,博施与差等二义不仅相即无碍,而且相得圆融。反过来说,没有“理一分殊”说,“仁体孝用论”难以成立。“仁体孝用论”是以仁为性、以性为体,但仁体在发用时为何首先指向父母,这一点仅仅以体用观念是无法说明的,而只有基于“理一分殊”说才能说明。
  在本文中,我选取了一个特别的视角来探讨仁与孝的关系。在《仁说》中,朱子以“爱之理、心之德”释仁,其前提是仁为天地之心,且又在论“仁之为道”时特别提到“‘事亲孝,事兄弟,及物恕’,则亦所以行此心也”,这自然与《论语集注》中“孝悌为行仁之本”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仁说》中又以仁为“众善之源、百行之本”,这乍一看似与孝为百行之本的传统看法不一致,反倒与前引延笃论仁与孝“二致同源,总率百行”的说法可相互发明。但其实只要澄清此处的“本”正与上引程子的话中的“论性之本”相同,可能的误解就会被消除。将《仁说》中“仁为天地之心”的思想与《论语集注》中“孝为行仁之本”的思想关联起来而能够提出的问题是:既然仁为天地之心,而孝为行仁之本,那么,孝与天地之心有何关系?
  这个问题完全是在朱子的思想脉络中提出来的,所以我们有 理由在朱子的思想脉络中展开分析与推论,以求得出恰当的结论。既然“天地之大德曰生”,而“天地之心为仁”,那么,生生就是天地之仁心的具体表现。既然天地与万物之间的生与被生的关系类同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那么,天地之心所包含的那种爱也类同于父母对子女的那种爱,也即我们一般所理解的慈爱。9换言之,“天地之大德”从事上说是生生,从心上说是慈爱,这正是“仁为天地之心”的确切含义。既然以爱而言天地之心乃是慈爱,而孝与慈是彼此关联但方向相反的两种爱,那么,我们就应当从孝与慈的关联中去理解孝与天地之心的关系。
  从我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说,基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应去理解孝与慈的关联最为恰当。为人子女者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慈爱于是油然而生孝敬之心,因此子女的孝乃是对父母之慈的回应。既然天地是所有人的大父母,那么,当一个人感受到出自天地的慈爱时,会有何种自然的回应呢?这是我们能够顺着这个思路所提出的一个正当问题。从儒教以往的历史来看,这个问题似乎难以被提出 ,因为天地作为人的大父母并不像人的亲生父母那样具有一个直观的身体性维度,从而难以出现在日常经验中。在“仁为天地之心”且“仁为人所禀赋于天地之性”的双重观念下,仁直接关乎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孝则关乎人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基于天地之仁与父母之慈的对应关系,既然仁的经验是一种指向天(地)人之伦的经验,那么,这种经验与指向父(母)子之伦的慈、孝经验就可能存在一种理解上的平行。这一点也是不难想到的。既然儒教传统中并没有关于天人直接相感的灵性经验描述,再结合前述理一分殊的观念,那么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理解。
  天地以生物之仁感人,人在此感念中思及己身,明父母生我之慈即天地生我之仁,故对天地生物之心有所回应而对父母生爱敬之孝心。人被天地生我之仁爱所感通才有孝,故孝以爱为主;对于天地生我之大恩大德,人怀着感恩之心领受之,故孝以敬为要。10这样,我们对本文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回答:孝就是人对天地之心的切身感应。理解这一回答的要点首先在于:天地之心乃是孝的终极根源。天地之心流向人心,即人心体会到天地生生之仁;“感而遂通”,天地之心再从人心流回父母,此即孝。人心之所以具有感应天地之心的能力,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人之性禀于天地。11人心对天地之心的感应之所以是孝,关键在于这种感应是切身的。概言之,孝并非一般人所认为的自然情感或仅仅基于血缘的情感,而是人直接“对越天地”产生的一种超越的觉情。天地以仁感人,而人以孝应之,这个在朱子思想脉络中对孝与天地之心之关系的回答,我们称之为“仁感孝应论”。
  从经典儒学和历史儒学的眼光看,感应思想有明确的经典依据,且无论在汉代还是宋代都颇受重视。《周易·咸》卦之“彖辞”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礼记·乐记》云:“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这都是从气上言感应。汉儒如董仲舒最重视天人感应,这为我们所熟知; 即使作为反动者的王充,也承认天能感人。12北宋五子皆言感应,而以程颢说得最为彻底: “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感与应而已。更有甚事!”13相比于前人多从气上说感应,朱子则从心上、理上说感应,如他说: “感固是心,然所以感者,亦是此心中有此理,方能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寶のびいどろ##铃丸みんた# 买了前3话,等更新中~铃丸太太好像很喜欢天然弱气受,之前那本#恋をするつもりはなかった# 也是同款,相比起来玻璃球这本的受还要更
  • 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自古口張元神散,人間舌動是非多。 勸君出話須誠信,口舌從來是禍基。 平生最愛魚無舌,游遍江湖無是非。 事不三思終有悔,人能百忍
  • 厦门市湖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编号2021028 关于协助为谭忠魁烈士寻亲、立传的函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为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
  • 姜晓莲: 平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中华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 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平度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平度市剪纸研
  • 昨天晚上下班后一边吃着饭一边给室友唠嗑,说的当然是你还有粉丝的事情,闺蜜突然发消息问我在干嘛,我说给室友唠嗑,他问我唠啥,我说粉主播的事,他说天天唠还不够吗?哈
  • #上海租房合租#【非中介,找合租室友】2号线淞虹路协和小区 朝北次卧出租 房型:三室一厅一厨一卫(房子是新装修的,第一次出租),你的房间是朝北次卧(面积14平)
  • 房天下与存房达成战略合作 数据、技术赋能让交易更高效 4月28日,房天下与战略合作伙伴存房召开加盟商交流会,全国政协委员、房天下董事长莫天全、房天下CEO刘坚
  • 关于这支视频的一些碎碎念 - 声玩公布巡演名单之后我就非常开心 这是我时隔5年之后去看他们 脑海里想象了很多画面 去之前就和朋友分享想要拍一支关于声玩的碎片一
  • 今晚终于去影院看了日思夜想的电影~和我亲爱的舍友们,讲真电影是因为流量热度从众心理去看的,看完后也没多大波澜哇。。。hhhh大概没有过这种感情,我的舍友却被爷爷
  • 21岁啦!和佟澎澎久违的约会![羞嗒嗒] 跷跷板,滑滑梯,荡秋千,吹海风 在佟教练的指导下学会骑自行车了 回来的路上被今天的夕阳惊艳到了 去超市购物凑满减凑了三
  • 一个有故事的大男孩,带着他的梦想,他的一切,踏进了歌迷的心里,从此住在里面,任由外界风吹雨打,他就是那束最亮的光。我在星光里为你呐喊,最美好的岁月都与你有关!你
  • 再次感慨上了不到一年班我本人的改变简直不要太大 以前好喜欢热闹,没想到现在都快不适应人多的场合了[裂开]初步有一丢丢社恐的征兆[二哈] 越来越喜欢自己呆着 啥也
  • 种草记!宿舍使用也不掉闸的神仙好物! 诺为的迷你口红夹板 没见过这么可爱的小东西 小小滴一只,好便携~ 可以打理很多种发型(空气刘海 八字刘海) 旋转式的独立开
  • #微博故事会##微博故事##故事会##睡前故事##女朋友睡前小故事#三只小猪的故事: 在一个遥远的山村里,住着一位猪妈妈和她的三可爱的小猪。妈妈每天很辛苦,小
  • #安利# #种草# #周五优选日# 恋爱了恋爱了~[抱一抱]来梦穿着的这条BABY兔熊的口袋真是让人恋爱了!现在【免代购费❤预约中】[打call][打call]
  • 随和需要与人为善的品质。“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为恶小而为之”。品味随和的人会成为智者;享受随和的人会成为慧者;拥有随和的人就拥有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随和,是一种
  • #仝卓TZ[超话]##仝卓 2012民族歌曲演唱集# #仝卓 可爱# 民歌小王子的可爱瞬间(一): 1. 喜欢动物。曾经夸一只蛤蟆可爱 2. 听歌涉猎非常广
  • 【午间丨#学长小百科# :金手铐】是股权激励制度的一个形象化比喻,指公司利用股票期权、奖金红利等预期收入手段留住企业高层管理者等人才的手段,一般都有时间等限制,
  • 病房趣闻:听到几位阿姨在聊天,聊到了潮汕人要生儿子的话题。有一位阿姨奋起反对举了一个鲜明的例子:“在我们村有两家人,一家人生了7个儿子,一家人生了7个女儿,生了
  • #每日一善[超话]#[月亮]#阳光信用# 【不吞必hui】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