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经典从哪来,与仓颉造字有关吗?#传统文化#

道教经典是怎样问世的?这个问题在道门之中有各种有趣的说法。其中一种是推源于“气”。宋代张君房编《云笈七籤》卷七《道教所起》一节概括了道门关于经诰出处的代表性观点:

“寻道家经诰,起自三元,从本降迹,成于五德,以三就五,乃成八会,其八会之字,妙气所成,八角垂芒,凝空云篆,太真按笔,玉妃拂筵,黄金为书,白玉为简,秘于诸天之上,藏于七宝玄台。有道即见,无道即隐。盖是自然天书,非关仓颉所作。今传《灵宝经》者,是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予轩辕黄帝。又天真皇人授帝喾于牧德之台,夏禹感降于钟山,阖闾窃窥于句曲,其后有葛孝先之类、郑思远之徒,师资相承,蝉联不绝。”

这段话陈述了两层意思:

第一,说明“道家经诰”的发端。这里所谓“道家”实际上就是道教;而“经诰”就是神明降授的经典。在编者看来,“经诰”乃出自“三元”。在道教中,“三元”是一种十分遥远的时空表达方式。《云笈七籤》卷三《道教三洞宗元》说:“其三元者,第一混洞太无元,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从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从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从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大洞之迹,别出为化,主治在三清境。”

照这种描述,“三元”乃是时空混融的存在状态,“经诰”的发生应该追溯到“三元”的状态。编者告诉我们,发端于“三元”的“八会”经诰,是自然奥秘之气凝结而成的,它们凝聚了木、火、土、金、水五德的品质,从八面散发出光芒来。

这种经诰的书写也很不寻常,其书写材料有黄金和白银,“太真”在写的时候有玉妃在一旁“拂筵”,写好了并没有马上发布,而是秘密地收藏于诸天“七宝玄台”之内,所以平常人是看不的。

第二,编者为了显示道教经诰“有道即见”的情况,以《灵宝经》为例加以说明。这部经典是由于“天真皇人”的传授才流传于人间的。天真皇人不只传授一次,而是分别传授给轩辕黄帝与帝喾,而夏禹因为至诚的缘故也感动了天真皇人降授经诰。《云笈七籤》这段文字虽然没有注明出处,实际上是综合了道门的观点,因此可以说代表了道教关于经诰发端的基本看法。

初读《云笈七籤》关于“经诰”起源的看法,我们不免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而那些充满想象力的字眼无疑给现代的人们带来了诸多神秘感;不过,如果我们从宗教符号学的角度来加以品味,又会有另外一番感受。因为符号本身并不代表它自己,而是以特有的意象“运载”精神理念。

透过那些神奇语词符号,我们可以发现先民们对现象宇宙的探索精神。道门把经诰看做“自然天书”,这在深层次上否定了“人为”造作经典的取向,体现了从对象界寻求真谛的思想。

在道教中,除了从气化流行的立场追溯经籍的来历之外,还往往把经籍隶属于天神名下。关于这一点,在《云笈七籤》之中便有叙录。该书卷三《道教三洞宗元》说:

“天宝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也,其气始青;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其气元黄;神宝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其气玄白。故《九天生神章经》云:此三号虽殊,本同一也。此三君各为教主,即是三洞之尊神也。其三洞者,谓洞真、洞玄、洞神是也。天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玄主;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故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

《云笈七籤》编者首先概述了道教关于天上三清胜境的分治情形,紧接着引用了《九天生神章经》的观点。按照《九天生章经》的看法,居处于三天胜境之中的“三宝君”各自都是教主。所谓“三宝君”就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此三大尊神为了教化天下,各自说了“十二部经”。这里所谓“十二部”不是十二本,而是十二个门类。

编者将道教的经书都隶属于三天尊神的名下,体现了道门崇尚天神的基本宗教态度,这当然是一种信仰的说法,具有明显的神话色彩;不过,这种说法并非是偶然出现的。只要我们深入到具体的经典行文之中,就会看出,大多早期的道教经典往往以“元始天尊曰”或者“灵宝天尊曰”、“道德天尊曰”之类的语气来展开。即使那些没有使用这种格式的经籍在道门中人看来也是由于神启而形成的,可见《云笈七籤》的概括是符合道教本身的立场的。

对于道教经籍来历的神话性说法,我们没有必要去稽考其历史的真实与否,因为神话本身就允许想象力的发挥;但哲学与文献学的角度来审度“三天尊神”说经一事,却也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内容。

首先,《云笈七籤》在概述“三天尊神”说经时追溯了天上胜境的气化流行状态,这体现了气本论的特色。其次,“三天尊神”说十二部经的神话蕴涵着道门独特的图书分类法,这就是“三洞”模式。与儒家所奠定的经史子集分类法很不相同,道教的“三洞”分类模式不是从图书体裁结构来考虑问题,而是基于古老的道家哲学理念。

根据《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化生链条而有“三洞”之体制,至于叙说“三洞”经书的三天尊神又应于于“玄”、“元”、“始”三气,这就使“三洞”经书的发端具有了特殊的物质基础。

最近,身边总会有不同的人,说着相同的话:好可惜啊。
每一次听,心脏都会咯噔一下。
而我什么都不能做,或者说,那一刻,我什么都做不了了,只能面带微笑,然后任由心脏跳动开始变得艰难,身体慢慢冰冷,直到连血液也不再沸腾。
“可能…真的很可惜吧,我真的应该拥有他们说的更好的一切。”
于是带着这样自责与幻想的我,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与内耗。但是,那“美好未来”,真的本该属于我吗?
从未得到,又何谈失去呢?
一段擦肩而过的缘分,成为了我的梦魇。是谁在给我造梦?我又为何甘愿入梦?过去的已然过去,被春夏之交的风,吹的分毫不剩,飘到了远方的远方。而我,仍然要追随着升起的朝阳,去探寻每一个崭新的今天。没有人可以一直停留在过去,也没有人可以用幻想抚慰现实,更没有人需要一个从未发生过的梦境去否定未来。
可是在我想通这些,鼓足勇气去说:我不觉得可惜时,得到的不是赞同和对未来的畅想,而是自顾自的:我明白你很痛苦,不用说我都懂,你不用假装豁达。
……………………………
毫无疑问,这样无厘头的“感同身受”让本来瞬间的针刺般的疼痛在别人的声声慨叹中,变成了变成无尽又漫长的窒息般的阵阵钝痛。我喘不过气,我逃脱不了,我被迫痛苦,即使我已经开始计划真实的美好未来。我不能快乐,理由是,他们觉得我“不该如此”,他们觉得我“假装豁达”。
事实上,我不觉得可惜,也不需要别人替我可惜。人总会对从未走过的路念念不忘,不断幻想那条路上的美好风景,在叠加的滤镜之下,没有开启的副本人生反而比真实人间更有吸引力,于是那条路上的坎坷艰辛便自动隐身,只剩执念与叹息。
但其实,每一次的相遇,都是生命的馈赠。
我不曾错过,而是一直在遇见。

道教经典从哪来,与仓颉造字有关吗?

道教经典是怎样问世的?这个问题在道门之中有各种有趣的说法。其中一种是推源于“气”。宋代张君房编《云笈七籤》卷七《道教所起》一节概括了道门关于经诰出处的代表性观点:
“寻道家经诰,起自三元,从本降迹,成于五德,以三就五,乃成八会,其八会之字,妙气所成,八角垂芒,凝空云篆,太真按笔,玉妃拂筵,黄金为书,白玉为简,秘于诸天之上,藏于七宝玄台。有道即见,无道即隐。盖是自然天书,非关仓颉所作。今传《灵宝经》者,是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予轩辕黄帝。又天真皇人授帝喾于牧德之台,夏禹感降于钟山,阖闾窃窥于句曲,其后有葛孝先之类、郑思远之徒,师资相承,蝉联不绝。”

这段话陈述了两层意思:
第一,说明“道家经诰”的发端。这里所谓“道家”实际上就是道教;而“经诰”就是神明降授的经典。在编者看来,“经诰”乃出自“三元”。在道教中,“三元”是一种十分遥远的时空表达方式。《云笈七籤》卷三《道教三洞宗元》说:“其三元者,第一混洞太无元,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从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从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从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大洞之迹,别出为化,主治在三清境。”

照这种描述,“三元”乃是时空混融的存在状态,“经诰”的发生应该追溯到“三元”的状态。编者告诉我们,发端于“三元”的“八会”经诰,是自然奥秘之气凝结而成的,它们凝聚了木、火、土、金、水五德的品质,从八面散发出光芒来。

这种经诰的书写也很不寻常,其书写材料有黄金和白银,“太真”在写的时候有玉妃在一旁“拂筵”,写好了并没有马上发布,而是秘密地收藏于诸天“七宝玄台”之内,所以平常人是看不的。


第二,编者为了显示道教经诰“有道即见”的情况,以《灵宝经》为例加以说明。这部经典是由于“天真皇人”的传授才流传于人间的。天真皇人不只传授一次,而是分别传授给轩辕黄帝与帝喾,而夏禹因为至诚的缘故也感动了天真皇人降授经诰。《云笈七籤》这段文字虽然没有注明出处,实际上是综合了道门的观点,因此可以说代表了道教关于经诰发端的基本看法。

初读《云笈七籤》关于“经诰”起源的看法,我们不免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而那些充满想象力的字眼无疑给现代的人们带来了诸多神秘感;不过,如果我们从宗教符号学的角度来加以品味,又会有另外一番感受。因为符号本身并不代表它自己,而是以特有的意象“运载”精神理念。

透过那些神奇语词符号,我们可以发现先民们对现象宇宙的探索精神。道门把经诰看做“自然天书”,这在深层次上否定了“人为”造作经典的取向,体现了从对象界寻求真谛的思想。


在道教中,除了从气化流行的立场追溯经籍的来历之外,还往往把经籍隶属于天神名下。关于这一点,在《云笈七籤》之中便有叙录。该书卷三《道教三洞宗元》说:
“天宝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也,其气始青;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其气元黄;神宝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其气玄白。故《九天生神章经》云:此三号虽殊,本同一也。此三君各为教主,即是三洞之尊神也。其三洞者,谓洞真、洞玄、洞神是也。天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玄主;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故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

《云笈七籤》编者首先概述了道教关于天上三清胜境的分治情形,紧接着引用了《九天生神章经》的观点。按照《九天生章经》的看法,居处于三天胜境之中的“三宝君”各自都是教主。所谓“三宝君”就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此三大尊神为了教化天下,各自说了“十二部经”。这里所谓“十二部”不是十二本,而是十二个门类。

编者将道教的经书都隶属于三天尊神的名下,体现了道门崇尚天神的基本宗教态度,这当然是一种信仰的说法,具有明显的神话色彩;不过,这种说法并非是偶然出现的。只要我们深入到具体的经典行文之中,就会看出,大多早期的道教经典往往以“元始天尊曰”或者“灵宝天尊曰”、“道德天尊曰”之类的语气来展开。即使那些没有使用这种格式的经籍在道门中人看来也是由于神启而形成的,可见《云笈七籤》的概括是符合道教本身的立场的。


对于道教经籍来历的神话性说法,我们没有必要去稽考其历史的真实与否,因为神话本身就允许想象力的发挥;但哲学与文献学的角度来审度“三天尊神”说经一事,却也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内容。

首先,《云笈七籤》在概述“三天尊神”说经时追溯了天上胜境的气化流行状态,这体现了气本论的特色。其次,“三天尊神”说十二部经的神话蕴涵着道门独特的图书分类法,这就是“三洞”模式。与儒家所奠定的经史子集分类法很不相同,道教的“三洞”分类模式不是从图书体裁结构来考虑问题,而是基于古老的道家哲学理念。

根据《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化生链条而有“三洞”之体制,至于叙说“三洞”经书的三天尊神又应于于“玄”、“元”、“始”三气,这就使“三洞”经书的发端具有了特殊的物质基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他低下头轻咳两下,尝试集中起注意力,他开始祈祷,“Hey Cass,我想你可能知道,我已经倒霉地到了天堂,这里的景色不错,如果你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能听到这条讯
  • 等待电台周更哇#新年快乐-陈粒_;秦昊Jeff;张小厚Terry;焦迈奇[音乐]##30天安利潘粤明# day13(最喜欢的优点)善良就是那种 哪哪都透着正气感
  • 。。
  • #ohmnanon[超话]# [收到] #ohmnanon#《还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也还没有写完》02奶奶:乖宝,我不能带你走,你跟陈炳林走吧[抱一抱]●普通人类但
  • 当它如愿以偿时,就把自己娇小的身体扎进一株最长、最尖的荆棘上,流着血泪放声歌唱——那凄美动人、婉转如霞的歌声使人间所有的声音刹那间黯然失色!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
  • 不是每个人,在蓦然回首时,都有机会看见灯火阑珊处等候的那个人,而这一生该有多勇敢,才能抵抗这世间的风风雨雨……”时间是前进的车轮碾平所有的疼痛和刻骨铭心人生 一
  • 看完台风蜕变之战这场笑话,真的满脑子都是我的小逸同学没有跟团真的太好太好了,还可以乐呵呵的切西瓜卖钱,真的,以后我绝对绝对不会再对你没有进团这件事觉得意难平了,
  •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
  • 下午说什么要拍两张照评最美连队,刚说完就有学长学姐来拍照,然后帮我们拍了点,虽然但是,成品根本看不着我[可爱][怒][黑线][裂开]服了,地瓜蛋还骗我们,说什么
  • 恶业受罪的时间,要等所有的受罪的人从地狱出来之后,自己最后一个才能出来,所以,一定要忏悔,远离这些恶业,希望有缘的福友明白这些事情,种恶因,必有恶果,种善因,果
  • ”演子拖着身体,费力爬到杏花身边,没有半点血色的嘴唇颤动着,“求求你……撑下去……没有你的世界,我宁愿下地狱”就在刚才,Er/ic被突然冲出来的杏花吓了一跳,但
  • 今天周末,我哥好不容易没有工作休息一天,我拉着他一起出门陪我逛街,但是还没想好去哪,漫无目的的走到一家宠物店,我哥死活拉着我进去撸狗,我拗不过他,被他拉着进去一
  • [微风][微风]▲整个客厅非常简约,却丝毫不会觉得乏味,想来是因为设计师虽然以白色乳胶漆和木料做基底,但是也融入了一些令人欣喜的物件,例如将窗外高度正好的树木,
  • 公允地讲,在车间工作时的卢平,曾经也很勤快能干,不但干事利索,而且人也活泼会来事儿,处理起工作井井有条,慢慢就成了众多职工中的“秀儿”她缺少的只是一个平台。自2
  • 作为娱乐圈的顶流,肖战也经历了一些低谷,让他明白了在成长的道路上,始终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能始终被观众喜欢和认可,往事对肖战的打击虽然很致命,对肖战来说,未尝
  • 之前看过韩剧改过迁善,精英律师开拍的时候其实期待的是一个金锡胄一样的律师,曾经利益至上,后来经过一系列转变为正义而战。但当听到精英律师的创作理念的时候,
  • 山田孝之监制电影《日与夜》和山田孝之纪录片NPNG联合上映座谈会cinefil连载(4)-2 10月18日《No Pain, No Gain》 嘉宾: 牧有太
  •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
  • 【#专家谈#丨加快生态空间绿色进程,助力陕西林业高质量发展】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在维护国土安全和统筹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中
  • 还是害怕别人会说什么或者因为自我批评而卡在了创造过程中?在生活中,我们会不会经常为了追求完美担心结果不好,而给自己和他人制造更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