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金刚前心一至五地菩萨
(第一百八十一段)#初地至五地名金刚前心菩萨#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净极明生:名发光地。明极觉满:名焰慧地。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一、金刚前心初地菩萨:住欢喜地
初地菩萨是金刚前心五菩萨位中的第一位,金刚前心五菩萨位与金刚后心五菩萨位,只有级别的不同,而其所证之金刚心都是一样的,也就是从初地到十地的菩萨都证得了不生不灭,永远坚固的无上道心,这个无上道心就是金刚心。所以,不论金刚前心五位或金刚后心五位,都统称名金刚心菩萨。大乘四加行圆满了,就证入金刚心菩萨初位。
佛说:阿难!四加行成就后的善男子,于大菩提(大乘觉智)善于通达,本觉与如来法身相通,尽入佛的常寂光境界,此即菩萨初地:名“欢喜地”。
《华严经》说:”菩萨住欢喜地,成就多欢喜、多净信、多爱乐、多适悦、多欣庆、多踊跃、多勇猛、多无斗诤、多无恼害、多无瞋恨。“菩萨得此十多而生大欢喜,是因为菩萨在此地已见无生法忍,永远断除了异生性,也就是永远脱离了六道中时而三善道、时而三恶道的异相轮回性,即便是再来世间度众生,可以化身示现,并无生死之苦,有缘则来、缘尽则去;生死自由、来去随缘,非常自在。所以菩萨生大欢喜,所住之处为实报庄严土:名欢喜地。
菩萨在此地将得到诸多的真实利益,能于一念之间,得上百种三昧、亲眼见到一百位佛、并能了知一百位佛的大神通力、能震动一百位佛的国土世界、能顺利通过一百位佛的世界、能以自身光明遍照一百位佛的世界、能教化一百个佛国世界中的所有众生、能在这些世界里随意延长生命一百劫、能知前后际各一百劫中的一切事、能入一百种微妙法门、能示现一百个化身,于一一身能示现一百个菩萨作为自己的眷属。
若是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则远远超过这些数,如果用一百劫、一千劫、一百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的时间都不能数知。“那由他”是无量数的意思。以上即是初地菩萨所修所证,所得功德妙用之略说。菩萨于此位:断第三十一品根本无明。
二、金刚前心二地菩萨:住离垢地
佛说:一切菩萨、缘觉、声闻、天人、人类、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此九法界众生,同性同生:意思是人死后还是变人。同性异生:意思是人死后变为其它六道中众生。异性同生:是从其它道转变为人。异性异生:是在其它道死后还是变为其它道众生。这九法界众生,种性虽异,皆入同一心性,同一心性即是佛性,离此同一心性,同性亦灭,菩萨通达此理,即入第二地菩萨位:名“离垢地”。
《华严经》说:菩萨摩诃萨已修初地,欲入第二地,当起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正直心、柔软心、堪能心、调伏心、寂静心、纯善心、不杂心、无顾恋心、广心、大心。菩萨以此十心,得入第二离垢地。
菩萨住离垢地,以持戒修十善业道,得戒波罗蜜而成就,将得到诸多的真实利益,能亲眼见到很多很多的佛,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亿佛、多百亿佛、多千亿佛、多百千亿佛,如是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
能于一念之间,得到一千种三昧、见到一千位佛、知道一千位佛的大神通力、能震动一千个佛国世界、能自在示现一千个化身,于一一身能示现一千位菩萨作为自己的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则远远超过这些数,如果用数百劫、一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都不能数知。以上即二地菩萨所修所证,所得功德妙用之略说。菩萨于此位:断第三十二品根本无明。
三、金刚前心三地菩萨:住发光地
佛说:菩萨入三摩地,清净至极,常生大光明,映彻三千大千世界,此即第三菩萨位:名“发光地”。怎样才能进入发光地呢?《华严经》说:菩萨摩诃萨已净第二地、欲入第三地,当起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清净心、安住心、厌舍心、离贪心、不退心、坚固心、明盛心、勇猛心、广心、大心。菩萨以此十心,得入第三地。
此地菩萨得无量神通力,能震动大地,以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或隐或显,石壁山障,所往无碍;犹如虚空,于虚空中跏趺而去,同于飞鸟;入地如水、履水如地;身出烟焰、如大火聚;复雨于水、犹如大云;日月在空,有大威力。其身自在,“天耳”清净,能听到人间、诸天,若近若远的所有音声,乃至蚊蚋、虻蝇、蚂蚁等微生物类发出的声音都能全部听清,并知其意。
菩萨住此发光地,将得到诸多的真实利益,能亲眼见到很多很多的佛,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于一念之间,得百千种三昧,见到百千位佛,知道百千位佛的大神通力,能震动百千位佛的世界,能示现百千个化身,一一身示现百千位菩萨作为自己的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则远远超过此数,如果用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的时间都不能数知。以上即三地菩萨所修所证,所得功德妙用之略说。菩萨于此位:断第三十三品根本无明。
四、金刚前心四地菩萨:住焰慧地
佛说:菩萨住三摩地,光明至极,自觉觉他,觉性圆满,此即第四菩萨位:名“焰慧地”。怎样才能进入焰慧地呢?《华严经》说:菩萨摩诃萨第三地善清净已,欲入第四焰慧地,当修行十法明门,何等为十?
1、所谓观察众生界(观察十二类众生生来灭去之相状);2、观察法界(观察四圣六凡共十法界);3、观察世界(观察三千大千世界);4、观察虚空界(观察天人世界);5、观察识界(观察阿赖耶识所生种种意识界);6、观察欲界(观察人间和六欲诸天);7、观察色界(观察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8、观察无色界(观察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9、观察广心信解界(观察广大觉心,信解相应);10、观察大心信解界(观察如来大菩提心,信解相应。)菩萨以此十法明门,得入第四焰慧地。
菩萨住此焰慧地,将得到诸多的真实利益,能亲眼见到很多很多的佛,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于一念之间,得入亿数多的三昧、见亿数多的佛,知亿数多佛的大神力,能震动亿数多的佛国世界,能示现亿数多的化身,一一身示现亿数多的菩萨作为自己的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则远远超过此数,用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的时间都不能数知。以上即四地菩萨所修所证和所得功德妙用之略说。菩萨于此位:断第三十四品根本无明。
五、金刚前心五地菩萨:住难胜地
佛说:一切法的共性为同、不共性为异,这同与异都不能到达诸法实相处。同名涅槃、异名生死;若认涅槃为同、涅槃即是生死;若认生死为异、生死即是涅槃。故说同异都不能到达处,这同异都不能到达处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一乘任运,诸行自在,此即第五菩萨位:名“难胜地”。
《华严经》说:菩萨摩诃萨第四地所行道善圆满已,欲入第五难胜地,当以十种平等清净心趣(进)入。何等为十?所谓:于过去佛法平等清净心;未来佛法平等清净心;现在佛法平等清净心;戒平等清净心;心平等清净心;除见疑悔平等清净心;道非道智平等清净心;修行智见平等清净心;于一切菩提分法上观察平等清净心;教化一切众生平等清净心。菩萨摩诃萨以此十种平等清净心,得入菩萨第五地。
菩萨住此难胜地,将得到诸多的真实利益,能亲眼见到很多很多的佛,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于一念之间,得千亿三昧,见千亿佛,知千亿佛神力,能动千亿佛世界,乃至示现千亿化身,一一身示现千亿多的菩萨作为自己的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则远远超过此数,用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的时间,都不能数知。以上即五地菩萨所修所证,所得功德妙用之略说。菩萨于此位:断第三十五品根本无明。

这会儿坐在成都大冰的小屋里面看着【好吗,好的】

看完了大冰的三本书,《阿弥陀佛么么哒》《乖,摸摸头》《好吗好的》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些话:

“ 书中的主人公们,依旧各自修行在自己的江湖里,各安天命,从容生长。
他们的故事,永远不应翻刻成你的故事。
知道吗,有时你需要亲自去撞南墙,别人的经验与你的人生无关。
同理,我笔下的故事桥段,与你脚下的人生也无关。
自己去尝试,自己去选择吧,先尝试,再选择,认准方向后,作死地撑住,边撑边掌握平衡。
不要怕,大胆迈出第一步就好,没必要按着别人的脚印走,也没必要跑给别人看,走给自己看就好。
会摔吗?会的,而且不止摔一次。会走错吗?当然会,一定会,而且不止走错一次。
那为什么还要走呢?
因为生命应该用来体验和发现,到死之前,我们都是需要发育的孩子。
因为尝试和选择这四个字,是年轻的你理所应当的权利。
因为疼痛总比苍白好,总比遗憾好,总比无病呻吟的平淡是真要好得多的多。
因为对年轻人而言,没有比认认真真地去"犯错"更酷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别怕痛和错,不去经历这一切,你如何能获得那份内心丰盈而强大的力量?
喂,若你还算年轻,若身旁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要的,你敢不敢沸腾一下血液,可不可以绑紧鞋带重新上路,敢不敢勇敢一点儿面对自己,去寻觅那些能让自己内心强大的力量?
这个问题留给你自己吧。
愿你知行合一,愿你能心安。”
阿弥陀佛么么哒,乖,摸摸头,好吗好的。
平行世界,多元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
行万里路,才能走到内心深处。真正能找到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我觉得是幸福的人生。#微信读书[超话]# https://t.cn/AigyPpXo

#每日一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

“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说文》解释“僊”时又说:“僊,长生僊去,从人僊。”僊,本意用作动词,表示“轻舞飞升”之意。如《诗经•宾之初道》中有:“屡舞僊僊”。“仙”字,早期都写作“僊”。神仙的概念,最早追溯到《山海经》、《列仙传》等中的神话故事。

道家道教经典中也有对于神仙的描述。例如,《庄子》书中有很多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描述。《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后来道教的有关仙的思想可以说最早是继承于这些观念。例如,葛洪说:“列仙主人,盈乎竹素矣。”(《论仙》),“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对俗》)

“成仙”的追求自古有之,只不过道教将神仙之说理论化、宗教化并且实践化了。悬置道教“得道成仙”之现实是否可行不论,事实上道教的神仙观念和“得道成仙”的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的意蕴。这种美学意蕴体现在“逍遥”二字之上。体现在道得仙成的精神境界之逍遥、生死观念上的逍遥、追求成仙路径之逍遥。如此“逍遥”的美学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中,异化、物化的个人来说,无疑具有着纯净心灵的作用。

一、 得道:精神之逍遥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有对自由自在境界追求的“逸”、“游”的性格。在飘逸、游弋、逃逸、出游的同时,也具有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归”、“返”的性格。道家道教所提倡的“道”正满足了人们“出离”与“回归”二争力的融合。

老子所述的“无形大象”之道,“先天地生”而孕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着“弱”、“柔”、“虚”、“静”、“冲”、“朴”等特点。道“惟恍惟惚”,无法用逻辑语言来形容,故在老庄那里“运用了大量的形而上下混然不分的‘大象’来投射出、引发出至道的意境。像‘冲’、‘虚’、‘谷’、‘水’、‘婴孩’、‘风’、‘山木’、‘解牛之刃’等等。”

而一旦把握了道、体道之后,便可以逍遥而无待。“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而“道”不是一个高高悬起的神秘之物,道可以体现在任何人、事、物之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庄子•知北游》)

正因为“道”是周遍咸的,所以体道的“逍遥”不是厌世的或者是形而上的。也没有人能够在实在的意义上离世独立。如此体道的精神样态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人生的境域,无论悲苦喜乐,就是道的境域。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终极,世间就是终极。如此之体道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这种周遍咸的道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道教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观念。例如,葛洪说:“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抱朴子内篇•对俗》再如,杜光庭曾说:“老君垂教,以清静为用,无为为宗,清静则国泰身安,无为则道成人化。”

二、 成仙:生死观念之逍遥

道教重视“生”,重“人”,重“肉体”。如:《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无上秘要》卷五说:“天地万物,人为最贵也”、“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说:“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 道教注重对人体生命的保养、“保精爱气啬神”。

《太平经》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卷一三七~一五三《太平经钞》壬部一九上) 追求肉体不死、羽化升仙,表现出道教企图达到对于生命的自主自控,即身成仙的逍遥自在。

一方面,道教非常重视肉体;另一方面,道教亦表现出在境界上对生死问题超越的“逍遥”。一般观点认为道教和道家的生死观是矛盾的。例如认为葛洪重肉体长生,而庄子就是对死置之度外。其实,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葛洪说:“天之大德曰生。生者,好物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勤求》)而庄子讲的是一种“亦可……亦可……”的境界。拥有一种“无待”、“无累”的境界,便亦可接受生,亦可接受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齐物论》)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陶弘景也有“亦离亦合”的观点。陶弘景说:“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简单地说,佛教生死观的思维方式是“非……非……”的双遣方式,从缘起入手,让人体悟“空”,从而破我执、法执。道教的生死观讲究形神亦离亦合,亦可离亦可合。思维方式是“亦可……亦可……”、“方……方……”。讲究一种对肉体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肉体生命并不执着,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天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对“生”执着的“机心”,就会存在着羁绊和束缚。“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当“生”成为一种束缚心灵的追求目标,人就“有累”、“有待”,心灵的世界就会背遮蔽。“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这样就达不到体道的逍遥自在,就一定不会“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撄宁”之逍遥境界,才能成就最终的“得道成仙”。

三、 以何得道成仙:方法之逍遥

道教是一个非常重实践的宗教。要达到“得道成仙”,有许多的方法,如符箓、咒语、服食、房中、存神等等。然而只有到达方法上的超越与逍遥,从依技成仙转化为依艺成仙,才能真正得道成仙。

实践证明,存有机心的外丹服食等技术方法,不能解决得道成仙的问题。故道教非常重视内丹术,强调性命双修,重视内在精神涵养与外在炼形体和服食的结合。

在精神内养的方法上,《庄子》重视心斋、坐忘。“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道教修炼中也重视这种“忘”、“斋”、“化”的内在精神涵养方式,如谭峭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化书》)

“技”,只是纯粹的方法;忘掉“技”之后的“艺”,是融合了“道”的出神入化的“逍遥”。在《庄子•达生》中讲的“削木为鐻”的巧匠梓庆的故事,《庄子•田子方》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以及《庄子•养神主》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都是在如此心斋、坐忘、体道工夫之下,使得无论是雕刻、绘画甚或是解牛,都成为鬼斧神工的“艺”而非仅仅是“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

道教“得道成仙”正是在此多重“逍遥”的美学意蕴下,才真正具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气魄。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虎爪比心][虎爪比心][虎爪比心][微风]无论什么关系,情份被消耗殆尽,缘分便走到了终点,把错归咎于自己,并且礼貌退场,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让花成
  • 0元免费开店代理,给你做精选速购的理由在【淘宝】购物——赚钱的是店主在【天猫】购物——赚钱的是厂家在【京东】购物——赚钱的是平台在【精选速购】购物——省钱的是你
  • 6️⃣没控制住浅喝一杯7️⃣突然想吃螺狮粉 速点一碗8️⃣爱上了9️⃣菠萝包好好吃啊~~~爱吃黄油 买了浓缩酸梅汁 加好好喝1️⃣0️⃣大胃王‍1️⃣1️⃣好美
  • 众人平庸,你是人间星光。 人海冷漠,你是人间炽热。
  • Moto X一代通刷 FlymeOS5.1.8.22R Beta个人适配 附加高级设置 稳定 禁止任何团队(个人、二改党)抄袭或搬运或发到智友、安极和gfan
  • 招来稚子迎风舞,手捉琼花不肯归。吾心本是菩提树,不与仁兄比雪花。
  • ”由于在税费缴纳、员工薪资发放、产品品质等方面表现优异,Here咖啡花店于2021年成为仙营街道4家“讲信用商户”之一。公司行政经理陈营告诉记者,仙营街道在走访
  • ​你八字是身弱的状态,虽然有寅木帮身,但是没有办法彻底扭转颓势,你的健康是不太好,也是会有一些缺陷的,同时会有疑心,占有欲也是比较强的,你上面说和婆婆的关系不好
  • 诚信是一轮圆月,唯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诚信是一轮圆月,唯有与高处的
  • 今天momo亲妈外出,偶这个代理麻麻又上岗了....[憧憬][憧憬]momo今天状态好了很多..p3-p6是医院的猫咪大黑,超软的一枚!撸两下就翻肚皮的那种[阴
  • 这首诗的作者高骈是一个戎马倥偬的将军,见多了燕山大如席的雪花,看惯了边塞大如斗的碎石,战场归来休养的片刻时光里,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水晶帘动、满架蔷薇的景象,一
  • 暮商季节的变化总是在不经意间转换,在微凉的记忆里感受秋的到来,眼前的荷花依然娇艳,但也许只是最后的怒放,秋日荷花香更浓,但已初觉夜微凉,珍惜每个季节里的美好和过
  • 这里有见证“东方第一大港”繁荣的古海关,这里有海丝祭海保航的千年遗迹,这里有世界仅此一尊的摩尼光佛造像,这里有见证泉州航海历史的重要航标塔…这里是泉州,宋元中国
  • 搬家搬到哪 哪必修路 修桥修市容 都神了 小区外全是老房区 搬来一个月 大面积修外墙 附近的老桥也开始修 而且先修我经常走的地方 过道都不修 朋友想请儿子吃饭
  • 走过那么多的路,看过那么多的风景,经过那么多的事,终于明白,活着,就要活到风霜刀剑劈将而来,犹能自带温暖,曲折生韵,温婉可人。他们怀抱着一腔善意,玫瑰园里的百花
  • ”关于这句话我只赞同后半部分,生活负压给我们的束缚不就是围城么,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不是完全的自由之身,只不过每个人的围城半径不同罢了;说人人都是方鸿渐我感觉从某种
  • 白唇鹿是我们在昂赛看到的第一种目标兽类(如果不算天际线上到处都是的岩羊)虽然离得非常远,但还是给了我们第一次小惊喜。夏季的白唇鹿呆在海拔非常高的区域,即使我们的
  • (senior manager对得起title)悄咪咪背下来,现学现用[举手]对比自己写的邮件简直是七拐八拐,什么时候才能一语中的,毕竟歪果仁的思维是直线[裂开
  • 为了我的要求费了这么多心思和精力[求关注]小美用的三线插座跟我说找不到纯白色,我说没事,反正我可以用小美挡住的[挤眼]#huan‘s home#我怎么会爱上这种
  • 一个世纪过去了,不会再有人,把我们,和我们生活的家园故土称为“弱国”。但是更令他无助的是,在联合国会议上,没有人愿意听他一个弱者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