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天津“地震大装置”】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踏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教师刘铭劼像往常一样,朝着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举起手机,手指轻点后,画面定格。照片中,一幢约10层楼高、红灰相间的巨型钢结构建筑十分显眼,与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仿真中心遥相呼应。

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亲眼看着地震大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内心非常激动。”刘铭劼是该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他告诉记者,随着人防、规划、节能、竣工等验收工作陆续完成,地震大装置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地下“利器”

走进建设现场,只见起重机正将一些大型设备稳稳吊起,运至相应位置供工人们安装。

地上的繁忙是为了“地下工作”。

“地震大装置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刘铭劼踩了踩脚下,笑着说,“在整个设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于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埋深达18米,20米长、16米宽的台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1/3的大小,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350吨。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精雕细琢

“地基不稳,实验不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为实现“造地震”的设想,“打地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两个大型设备要在地下10多米的深基坑内安全、有效运转,光工艺设备埋件就多达7000余个,最大预埋件的单件重量超过10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预埋件设计精度达到±1毫米,获得的地震模拟试验数据才精确有效。”刘铭劼说,这好比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器物“震起来”,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为实现地下施工的精之又精,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近300人明确分工,项目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影响。不仅如此,每寸施工材料都被“精雕细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承重和牢固等方式,确保地震大装置在高频抗震试验过程实现功能。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事务部成员杨政龙告诉本刊记者,该团队已连续攻克重大技术难题40余项,设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装置领先行列。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从2017年着手研究,到2021年设计定型,项目团队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进行了多轮论证,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6岁。

29岁的何金明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以工地为家,到现在已住了近3年,工地的每个角落都能如数家珍。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项目的进展,像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张简易床、一个办公桌,是他屋内仅有的大件家具。“一到冬天,活动板房里的室温和屋外一样冷,电暖气是唯一的取暖依靠,偶尔遇上停电,只有蜷缩成一团再盖上好几层棉被才能睡着。到了夏天,屋里又像桑拿房,酷热难耐,大伙儿经常‘抢’唯一的淋浴喷头。”何金明说。

“但我们都十分幸运,能够参与‘国之重器’的建设,内心无比自豪、干劲十足。”何金明说,“地震大装置是一本土木工程的‘百科全书’。世界范围内可遵循的建设经验不多,很多难题是第一次面对。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新问题,面对一个个新挑战。”

“为了将停留在纸面的科学设想落在实处,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将建设中的各个细节反复演练,预判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并做出有效化解。”何金明说。

十年磨一剑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刘铭劼的思绪回到2008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跨海超长桥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能源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对抗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为了让项目建设精准完成,我们专人专岗,各司其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每个阶段的规划都与上一个阶段的规划环环相扣,我们力图完善每一处细节,按时完成每一项节点任务。”杨政龙说,各个部门都建立了清单和工作台账,将节点、任务、负责人、监督人、协调人等事项逐一精细化,“大大小小的清单、台账摞起来有半个人高”。

2022年8月,地震大装置即将迎来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用好是关键

2022年以来,四川雅安“6·1”芦山地震和四川阿坝州“6·10”马尔康地震牵动着项目团队的心。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地不少房屋建筑和桥梁隧道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良好,这显示出我国工程领域近年来抗震水平不断提升。”刘铭劼认为,如果建筑物不会在地震中被损毁,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要做出前人做不出的成果。地震大装置建成后,用得好才是关键。”他说,项目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不仅如此,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我们设计了对外开放端口,希望通过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研究,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杨政龙说。

据介绍,现在已有上百家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关注着地震大装置的建设进展,前来调研并提出合作设想。项目组为此专门成立了用户库,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和沟通交流,了解现实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准备。

“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刘铭劼说。
https://t.cn/A6SwCsyo

【探访天津“地震大装置”】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宋瑞 编辑陈融雪

踏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教师刘铭劼像往常一样,朝着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举起手机,手指轻点后,画面定格。照片中,一幢约10层楼高、红灰相间的巨型钢结构建筑十分显眼,与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仿真中心遥相呼应。

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亲眼看着地震大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内心非常激动。”刘铭劼是该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他告诉记者,随着人防、规划、节能、竣工等验收工作陆续完成,地震大装置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地下“利器”

走进建设现场,只见起重机正将一些大型设备稳稳吊起,运至相应位置供工人们安装。

地上的繁忙是为了“地下工作”。

“地震大装置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刘铭劼踩了踩脚下,笑着说,“在整个设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于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埋深达18米,20米长、16米宽的台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1/3的大小,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350吨。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精雕细琢

“地基不稳,实验不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为实现“造地震”的设想,“打地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两个大型设备要在地下10多米的深基坑内安全、有效运转,光工艺设备埋件就多达7000余个,最大预埋件的单件重量超过10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预埋件设计精度达到±1毫米,获得的地震模拟试验数据才精确有效。”刘铭劼说,这好比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器物“震起来”,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为实现地下施工的精之又精,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近300人明确分工,项目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影响。不仅如此,每寸施工材料都被“精雕细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承重和牢固等方式,确保地震大装置在高频抗震试验过程实现功能。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事务部成员杨政龙告诉本刊记者,该团队已连续攻克重大技术难题40余项,设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装置领先行列。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从2017年着手研究,到2021年设计定型,项目团队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进行了多轮论证,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6岁。

29岁的何金明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以工地为家,到现在已住了近3年,工地的每个角落都能如数家珍。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项目的进展,像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张简易床、一个办公桌,是他屋内仅有的大件家具。“一到冬天,活动板房里的室温和屋外一样冷,电暖气是唯一的取暖依靠,偶尔遇上停电,只有蜷缩成一团再盖上好几层棉被才能睡着。到了夏天,屋里又像桑拿房,酷热难耐,大伙儿经常‘抢’唯一的淋浴喷头。”何金明说。

“但我们都十分幸运,能够参与‘国之重器’的建设,内心无比自豪、干劲十足。”何金明说,“地震大装置是一本土木工程的‘百科全书’。世界范围内可遵循的建设经验不多,很多难题是第一次面对。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新问题,面对一个个新挑战。”

“为了将停留在纸面的科学设想落在实处,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将建设中的各个细节反复演练,预判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并做出有效化解。”何金明说。

十年磨一剑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刘铭劼的思绪回到2008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跨海超长桥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能源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对抗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为了让项目建设精准完成,我们专人专岗,各司其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每个阶段的规划都与上一个阶段的规划环环相扣,我们力图完善每一处细节,按时完成每一项节点任务。”杨政龙说,各个部门都建立了清单和工作台账,将节点、任务、负责人、监督人、协调人等事项逐一精细化,“大大小小的清单、台账摞起来有半个人高”。

2022年8月,地震大装置即将迎来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用好是关键

2022年以来,四川雅安“6·1”芦山地震和四川阿坝州“6·10”马尔康地震牵动着项目团队的心。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地不少房屋建筑和桥梁隧道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良好,这显示出我国工程领域近年来抗震水平不断提升。”刘铭劼认为,如果建筑物不会在地震中被损毁,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要做出前人做不出的成果。地震大装置建成后,用得好才是关键。”他说,项目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不仅如此,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我们设计了对外开放端口,希望通过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研究,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杨政龙说。

据介绍,现在已有上百家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关注着地震大装置的建设进展,前来调研并提出合作设想。项目组为此专门成立了用户库,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和沟通交流,了解现实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准备。

“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刘铭劼说。

#应急科普##北方入汛来最强降雨来袭# 【主汛期暴雨易突然造访,沈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温馨提示[话筒]】目前 ,我市已进入主汛期,这期间气候多变、突变、常会出现雷电、暴雨等极端天气,沈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温馨提示:

一,暴雨来临时,如何采取防范措施?

1.暴雨时不要在马路两侧行走,在积水中不易辨别情况,因为马路两侧埋有下水管线及其他管道,当窖井的盖子丢失或排水时,一旦贸然踏入,就会伤及自身。
2.驾车时如遭遇洪水,要注意观察道路情况,如果在洪水中出现熄火现象,应立即弃车。不要穿越被洪水淹没的公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被上涨的洪水困住。
3.一旦洪水来袭时,要向高处转移,身处危房时,要迅速撤离,寻找安全坚固处所,避免落入水中,利用通讯设施联系救援,可利用眼镜片、镜子在阳光照射下的反光发出求救信号,夜晚利用手电筒及火光发出求救信号,当发现救援人员时,应及时挥动鲜艳的衣物、红领巾等物品,发出求救信号。
4.一旦被洪水围困在建筑物上,要注意房屋是否有经过洪水浸泡而坍塌的可能。利用燃火、放烟、呼喊及挥动鲜艳衣物等求救方法,以便让搜救人员发现,得到援助。
5.暴雨若持续不停,就应该提前做好防洪心理准备,要树立生存观念,坚持就一定能够获救,原地不动等待水退是最有效的安全措施。
6.暴雨洪水发生前:(1)要避免在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威胁区域活动。每年夏初要对房前屋后进行检查,留心附近地质变化,看是否有危险迹象。(2)要熟悉周围环境,自备必要的防水、排水设施,如帆布、编织袋、沙石、木板、抽水泵等。注意收听当地气象防汛部门的预报,特别是人群密集区要及时做好人员疏导转移等工作。
7.暴雨洪水发生后:(1)发现重大征兆或已经发生灾害时,尽快将消息传递出去,争取控制灾害发展和救援。(2)在紧急情况下,头脑冷静,行动快速,果断放弃。暴雨洪水突发性强,陡涨陡落,持续时间短。当发现河道涨水,要迅速撤离,不可麻痹迟疑。汛期河道涨洪时,千万不要强行过河,要耐心等河水退了以后再过河,或长距离绕行安全地方过河。(3)在发生暴雨洪水时,行人避雨要远离高压线路、电器设备等危险区域,雷雨时要关闭手机。(4)及时对溺水者采取紧急救护措施等待救援。

二,暴雨来临时,居民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1.暴雨来临,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
2.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
3.不要走地下通道或高架桥下面的通道。
4.不要在流水中行走,15公分深度的流水就能使人跌倒。
5.在山地如发现水流湍急、混浊及夹杂泥沙时,可能是山洪爆发的前兆,应迅速离开溪涧或河道。
6.暴雨中开车应打开雨雾灯,减速慢行,注意预防山洪,避开积水和塌方路段。
7.注意街上电力设施,如有电线滑落,即刻远离并马上报告电力部门。
8.如住所可能出现严重水淹,应撤离居所,到安全地方暂避。
9.遇到危险时,请拨打110求救。

三、洪水发生了,如何自救?

1.洪水来了,按照预定路线转移、避难,注意扶老携幼,相互帮助。如果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无法步行转移了,要使用事先备好的船只或门板、木床等漂浮物,做水上转移的工具。
 
2.当洪水来得很快,大水已经进屋了,要急速爬上屋顶、墙头或就近的大树上,暂时避难,等待救护人员转移。不能单身游水转移。
 
3.土墙、干打垒住房或泥缝砖墙住房,只能做暂时避难场所,因为经水一泡,它们随时会有坍塌的危险。
4.假如没有大树、院墙,屋顶又一时爬不上去,此刻应抓住固定物不放,并呼救他人搭救脱险。

四、洪水过后,怎样预防疾病流行?

1.清除积水、秽物,通风晾晒,喷洒消毒药剂,预防传染病及蚊蝇滋生。
2.服用预防药物,避免发生传染疾病。如果发生传染病例,必须进行隔离治疗。
3.家用生活器具要清洗、消毒,湿、霉的物件要通风、晾晒。

五、山区学生遇到山洪暴发怎么办?

如果山区普降大雨,在半小时之内就会暴发山洪。山洪来势快、流速大、冲刷能力强,具有很大的破坏力,会给山区造成严重灾害。
1.暴发山洪,过河要有老师护送。当水深超过膝盖,单人不能过河;当水流已达齐腰深度时,众人也绝不能过河。如果发生被河水冲倒的意外现象,头脑要清醒,想办法抓住河中漂浮物或岸边树根、树杈才有可能脱险。
2.当山洪涨水很快,老师又不能护送过河,同学们应全部回学校留宿。
3.暑假在山上割草、锄地,遇倾盆大雨,进山洞等处避雨时,要预防滑坡、滚石和坍塌现象的发生。
4.在雷雨天气里,河谷涨水很快,同学们应向高处转移,但不能停留在大树下,也不能跑到山岗的顶部,以避免雷击伤害。
5.如果发生电线低垂,不能用手、身体接触;低垂电线已被河水冲打时,不能在河边停留,更不能在此过河。这些情况都会发生触电事故,危及生命安全。
6.当水深小于一米,水势涨落不太明显,小学生必须急着过河时,可由老师组织并采取如下措施:用长绳或书包带、水壶带系住每人腰部,呈一字排开,手与手之间要拉紧,同水流方向斜叉过河,减小水流阻力。

六、上学或放学路上发生道路受阻怎么办?

1.洪水冲刷,道路坍塌,或者道路被拦腰切断并有急流通过,此时,只能在安全的地方“暂时避难”,绝对不能强行通过。
2.当山区道路由于山体滑坡堆积阻塞时,应绕道上山,由滑坡面的上部通过是比较安全的。
3.当洪水冲断桥涵,河流水急、桥面还在坍塌时,千万不能冒险强行通过,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4.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横垂路面时,一是要远离,防止触电;二是要报告有关部门,及时抢修。此刻,绝不能侥幸通过。

七、山区发生泥石流,怎样确保安全?

当山区发生暴雨洪水时,有时会同时产生泥石流。如果暴发了泥石流,山谷中所有石、砂、土、果树及建筑物、居民点等,会全部被推出山谷以外,在沟口堆积起来,整个山谷成了“光板青石”,破坏力极大。
1.泥石流与暴雨洪水结伴儿而生。当暴雨到来之前,居住的山沟有可能暴发泥石流,应搬迁到安全地点暂时避难。
2.暴发泥石流是由沟顶开始的,发出的响声好像“轰……轰……”的打炮声。白天或者黑夜,在屋里避雨时,只要听到这种声音,要迅速跑到室外向山顶转移。
3.暴发泥石流时间很短,只能扶老携幼轻装转移,来不及寻找和携带食品、饮料。
4.转移路线应事前选定,清除沿途的障碍物,避免急速上山时,浮石、滑坡伤人。同时要防雷击、电线伤人。

指尖沈阳、沈报融媒讯记者 刘宏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济州岛真的是没有污染的净土,#金正文芦荟#CURE芦荟#修复面霜#就含有在济州岛生长的#芦荟#。这个玻璃瓶子装的CURE+面霜真的没有刻意的人工香味,因为芦荟本
  • 三,做事情的态度不同,刘芸对这件事情非常上心,虽然从来没有做过PPT,但是为了让妈妈高兴,她还是做了充分的准备,最后的结果还算不错。刘芸的哽咽让妈妈都很意外,因
  • 广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第二大队 2021年8月4日【关于G318 线消河超限检测站启用电子警察规范治超秩序的通告】 为保障公路安全畅通,规范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执
  • 今天第四天算是平稳些了,心脏瓣膜只剩一片可以运转,未来的日子希望我们彼此守护 我知道你的不舍很多是不舍我的不舍,让自己这次渡过难关。不是最好的时光里有你在,而是
  • 第四,简单易上手即使你是手残党还是新手,使用起来完全不会有负担。——维持挺久,一天出去回来也还是卷的,感觉比手动缠绕的卷发棒好~❗️❗️#诺为负离子蛋卷棒#⚫️
  •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 其《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一诗是《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唯一一首皇帝诗。《全唐诗》载录此诗并有诗序,唐代计有功《唐诗纪事》说得更加详尽:“天授二年(691年)腊,卿
  • 等你长大,你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忘了自己的珍贵。滚滚红尘人海如云,
  • 考古了一些他俩的视频,其中最经典的名古屋的海和口糊现场,还是看他俩双向视频比较多后来某一天很突然的一个瞬间我就对多多偏心了就很平常的一天,我也没看他俩物料就心里
  • 1.fnp,风年至上1≥2(主要开始是由偏马转的,对1类似于天菜狙击,对2更多是非常喜欢和欣赏的弟弟,本身已是一代七年老粉)2.一代老粉,小凯女友粉,源儿的妈妈
  • 对此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阳作出了最新回应据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阳介绍,目前,官方已经公布了所有病例的省内行程轨迹,与病历行程轨迹有交集的人员
  • 道家《丹经》又称土为‘土斧’、‘媒聘’、‘黄婆’意思是用人的心意来招摄人身内的水火,使之归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元神、元精)。道家的养生炼丹有两种:采外药(草
  • 五菱征途的官方指导价为5.88万-6.28万,我选择的是6.28万的车型,这便是为什么选择它的又一个原因,亲民的售价,作为创业中的,大部分的资金都投资在了我的事
  •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娱乐圈里的兄弟档真不少:姜文姜武,胡兵胡东,秦沛姜大卫和尔冬升,汤镇宗汤镇业,钱小豪钱嘉乐……易烊千玺今年才21岁,主演的电影
  • #胡歌电视剧#✘#胡歌电影# 蒲公英 · 程灏 仙剑奇侠传一 · 李逍遥 新聊斋志异 · 宁采臣 天外飞仙 · 董永 别爱我 · 徐风 少年杨家将 · 杨延昭
  • #任嘉伦[超话]##任嘉伦不说再见# #任嘉伦周生辰# 真正爱一个偶像,不仅仅是追行程追动态,而是我有我的事情我把它做的很好,他也把他的事情做得很好,[打cal
  • 更多商品資訊,請上我們公司 facebook 粉絲頁tel:886-6-2217541 fax:886-6-2280492e-mai:wei.sen@msa.h
  • 好在它很喜欢我,所以我每次征得主人同意后都会摸摸它的大脑袋,它也摇头摆尾的特别喜欢我摸它。而相对的,我朋友拿着比我高多的学历和工作年限,拿着6000的工资,靠着
  • 中方坚定支持东盟中心地位,坚定支持东盟在国际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理解东盟就地区架构提出自身展望和设想的初衷,愿同东盟探讨在共识领域推进具体合作。中方愿与东盟
  • 可当你有时候觉得活着的勇气都没有了,是不是真的就要崩溃了,每天的强颜欢笑,每天的不甘示弱,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承认我现在可能有些抑郁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