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行善也是一种治病方法#
1.治神是治形之本
老子《道德经》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从生命的精神层面人手的,关心的不 是身体的生理现象,而是法乎自然的运行规律,以精神内守的方式解消外在物欲的追求,不是采用物质的医疗的方式,是透过精神对形体的积极作用,达到除疾康复的医 疗目的。

《道德经》第十三章:“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又有何患?”认为造成众多疾病和苦难的根源乃是来自于身体的存在。《道德经》第三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先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则更进一步指出:身体之外形的保养,需要实腹,需要强骨,而精神的保养,却要使心灵虚静,使心志柔弱。放弃名利的竞争与追逐的同时,是生命能量的强大和提升。

《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 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的诊疗方法,就是形与灵合、魂与魄合,精神与肉体要调和一致,使人体的魂魄能契合天地的阴阳,在符合天理与阴阳的运作法则下,达到与道“无离”的“抱一”境界,从“有欲”提升到“无欲”的身体状态,追求的是人合乎于道的生命状态,以人内在的主体性与实践性,回复原本清净圆满的心性,破除后天种种心知与欲望的病因,展现出法天贵真的归根本质。

2.“善”是人体最佳的医疗方法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善”是人体最佳的医疗方法。老子以“水”来比喻“善”的作用,如谓“上善若水”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即人生命的保存之道在于善用水德,效法水灌溉万物而无取于万物的德性。水德的“善”最大的特征在于“不争”,就是不自以为主,随着自然的作用来滋润万物。人对身体也该如此,有如水般的自生自长,不沽名 钓誉也不炫耀己功,更不会执著于外在善恶的形式,所谓“处众人之所恶”,即要求人不要自命清高,在众人所讨厌的低下与污臭之地也能忍辱负重,以相应于道的造化 之功。

3.老子还提出七种以至善治身的水德工夫
1.“居,善地”
让身体随时都能成为至善的所在;

2.“心,善渊”
让心灵都能保持有如深渊的玄默沉静,如水与百川的兼容相合,展现无比的包容能量;

3.“与,善仁”
让生命都能保有着仁德的至善心境,如水利万物的无私雅量;

4.“言,善信”
让身体的言行都能符合诚信的至善作用,似水如实地呈现所照之物,无虚伪造作的私情;

5.“政,善治”
让身体有自我整治的至善功绩,如水的涤除尘埃,清新宇宙的生命;

6.“事,善能”
让身体有着应对万物的至善功能,如水的柔弱胜刚强,能顺应自然的法则,无心而自化;

7.“动,善时”
让身体有着运动自在的至善变化,如大海不违天时的涨落顺序,合乎自然时势的运动法则。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医疗的目的在于关怀人的生命,这种关怀不能只偏重在物质性的身体,还要重视其社会性与心灵性的种种生命活动。老子的医疗观与医疗手段从表面来看与现代医学是格格不人的,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可是,这种认知正是重科学的医疗体系所不足之处。老子的诊疗法是将身体纳人到心灵的精神活动中,以“无欲”来化解掉“有欲”,进人到至善的生命境界中去,使身体在战胜情欲的基础上获得无疾无患的生存利益,使有形、易损的身体成为无形、长存的道体,从而达到“形神兼治”的至高境界。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下一步,县文旅局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把“送戏到家,共建搬出文化”文化慰问演出陆续送到各移民安置点,同时,还将派出专业骨干力量帮助搬出群众组建文艺队伍,为群众
  • 上起皇室贵胄,《红楼梦》中,出身贵族的贾宝玉挨了父亲一顿毒打后,“只嚷干渴,要吃酸梅汤”;下至普通百姓,炎炎夏日,街道边、大树下,装着酸梅汤的大铁壶湃在井水里,
  • 他说:是啊,老师您仔细看,头上都没有紧箍咒了呢[笑cry]我心欣慰啊,课上讲解的细节都记在了心里孙悟空,孙行者,猴子,石猴,齐天大圣,弼马温,斗战胜佛……自小神
  • #阴阳师手游[超话]# 记录下历史性的一刻!再次感谢这次抽卡给我抽了一个叉姬的三花花[泪][泪][泪]也感谢一直没放弃拼碎片的自己[泪][泪][泪][泪]安阳修
  • 还未正式开工,交工日就从7月底提至6月底,工期瞬间缩减近半;为配合湖区创建需求,已定的各路段施工顺序全面调整;随后,因为环保要求,摊铺作业时间受限,施工作业时间
  • 회원제 알찬도시락 문의는 02-333-1400 #요기요 #배달의민족 #배민 #쿠망이츠 #카톡주문 #홍대도시락 3월 6일 토요일 #알찬밥집 3
  • 其次,标配的安全门卡,小孩、老人使用起来更加的便利,只需要贴近键盘区,刷卡就可以快速开门,采用的CPU卡片安全级别也非常的高,达到了金融级别,就算丢失了也
  • 在人遇见危难时,哪怕只是一句真诚的问候,哪怕只是一元钱的救助,都会使我们在百转人生中获得绵长的感动与温情的停留。人性的善良,在你平平淡淡的时候没有感觉,当你遇难
  • 最简单的说明就是,一你学校的吸引力不够;二专业也够冷门;三你所处的地区也够偏;四学校自己做的宣传也不够……如今,很有意思也很值得让人深思的就是,不单高考选择学校
  • 等孩子平静以后,她微笑着鼓励孩子,给孩子及时的安慰回应,那么孩子就会觉得很安全,在这个过程中,宝宝逐渐建立自我价值和自信心。 这个阶段,你会觉得有点麻烦很棘手
  • 2016年底,鹿平公路改建段通车,双向6车道,方便了沿线鹿阜街道、板桥街道和大可乡约7万人出行,带动沿线群众驶上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在农村公路养护上,石
  • 情深缘浅,冷暖自知 爱上一个人很难,忘记一个人更难。 你不是最优秀的那个,却是我最深爱的那个,也是我还来不及炫耀你就已不再属于我的那个,更是我从此无法触及的
  • 令李健没想到的是,天后竟然也翻唱了他的歌。虽然他的工作很好,但他并不开心,因为他的梦想是音乐。
  • 不说实力如何,但从每一次拍照都可以看到“德味儿”将徕卡一直贯彻的“真实性”理解透彻,这就是小米12S这一次真正想要传达的…比如夜景,友商的夜景是“晚上变白天”而
  • #黄金海岸[超话]##澳洲[超话]# 在黄金海岸星亿 Cucina Vivo 意式餐厅,有这样一位明星厨师,她不到两岁就开始在厨房帮妈妈烘焙,妈妈的厨房造就了她
  • 当然了,有好的就有不好的,还有那些心疼她过去被“欺负”的,网友似乎比她本人更激动。总而言之,《你好,李焕英》的确是火了,张小斐也是真的有了热度,眼红的人应该不少
  • 【 #济宁# 定车7个多月未交车,一直说没车,官方回应】在广民几何去年10月18号在几何汽车定了一辆功夫牛电动汽车,现在快8个月了4s店未交车,他们总说厂家不发
  •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 眼看着日子越来越好,小媳妇在秦晁的心里越走越深,他忽然就被长安城找来的人按着脑袋和离了半年后,长安城惊爆出一位才貌双绝的状元爷,原以为是越过龙门的草根,没想到来
  • 河北省荷兰招商代理蒿晓飞在观看了大会开幕式后表示,大会的开幕让人倍感振奋,大会主题“项目建设年——投资河北正当时”让荷兰客商迫切地想要了解关于河北省投资环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