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上师如意宝曾一再讲解,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疾病众多,寿命短暂,欲在短短的时间内成办解脱,必须寻找最殊胜的法调伏自己的内心。我们现前修学的无上窍诀大圆满,就是我们今生必修的一个法。

如今关于这个问题也有各式各样的传讲方式。比如因法相乘净土法门的很多导师们都在传讲,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无上窍诀大圆满虽然殊胜,但众生根机不够,所以今生成办解脱最安全、最圆满的法,是念佛法门,因此告诫弟子们一心念佛。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些导师的讲解是对的,因为他针对的是适合这种法门的弟子。但这并非适合所有根机的信众。要记住,法永久没有特定的。如果法形成特定的法,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就没有必要针对不同的根机传讲八万四千法门。

末法时代,由于众生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疾病众多是有目共睹的。往昔一些从来没听说过的疾病,现前越来越多,众生的寿命也越来越短。像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家,在他们小的时候,村里有百岁以上的老人,可能很普遍。但如今百岁的老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都越来越稀少,逐渐变成新闻了。这就是末法时代的象征。所以,我们没有更长的时间去修法证悟,只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成办解脱。在这样的时代中,一切乘法之果法无上窍诀大圆满当然是最相应的法。

当然,讲解无上窍诀大圆满是最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法,也并非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做得到。如今我们在座的弟子们,对宣讲密法的导师和密法都生起了坚定之信心,所以具备修学密法的根机,这时就应该把身心投入到修法中。要知道,无常随时都会降临到我们身边,我们能够修法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这些法义在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教言中比比皆是。

现今很多弟子认为,只要追随一位密宗导师,或者按照手中的密宗法本修行,就是密宗修行者。实际上,如果不知道修行过程中上下不同的特点,仅仅依靠导师和法认定自己是密宗弟子,是远远不够的。当然很多人认为,实修的弟子不需要了解很多道理,只要按照密宗的修法修行即可。但有时候还是需要反观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你怎么确定自己所修的法一定是密宗呢?”

可能我们的理由多半是上师是密宗的上师,导师如何讲解我即如是造行,所以我应该是密宗的弟子。但要记住,阿底峡尊者初次进藏的一个早上,侍者洛钦仁青荣波给阿底峡尊者送早餐的时候,看到阿底峡尊者非常伤心,并不停叹气。洛钦仁青荣波很奇怪,因为那天早上没人去求见过阿底峡尊者,为什么尊者的心情这么差呢?阿底峡尊者说,他早上在光明境界中,观察到他在印度有一位修无上瑜伽部的弟子,那天早上的一切见修行果都已变成小乘教法。洛钦仁青荣波很不理解,因为这位弟子所依止的导师是印度八十大成就者之一阿底峡尊者,所修之法是深奥殊胜的无上瑜伽部,为什么在修行过程中会堕入小乘教法呢?当时阿底峡尊者说,一切都取决于弟子如何修法之上。

历代传承祖师曰:“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作为修行密宗的弟子,仅仅追随一位密宗导师,手里拿着几本密宗法本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懂得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传讲的显密之差异。如是了解显密之差异并非轻视显宗教法,因为我们不是利根者,在平常的修行过程中,必须遵照显宗而成办密宗。若像麦彭贡波老人和禅宗历代高僧大德般,仅仅听闻一句教言或仅依靠心印传承就能当下成办解脱,不需要经过这些过程,也不需要通达很多理论,在悟证见解当下两种智慧同时圆满。但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当下成办解脱恐怕很难,这时必须通达修行的一系列过程,否则仅仅指着自己的心,说自己现前修行的法一定是密宗,恐怕有些不圆满。

无垢光尊者在讲解显密差异时,将密宗的殊胜安立于四个要点之上——见解不迷惑,修行方便多,行为无辛劳,根机为上等之根机。那反观自己,如今在修学密宗的过程中,四者是否都做得很圆满?若做得圆满,当然是密宗修行者;若不圆满,我们也不排斥你所做的一切善行没有功德,但能否达到像密宗所讲解的预期效果,恐怕就很难了。当然,在修学次第过程中,下乘派必须作为我们的一个台阶,如同讲解般若品时,中观讲解道中观和果中观,或差别胜义和无差别胜义,无论如何树立,我们都没有排斥一边,在修的过程中,都必须作为自己修行之辅助。

【同济班学员优秀论述案例】题目:围绕《毛诗序》的理论述评

《毛诗序》这段话共三层含义。首先,从表面含义来看,它生动的阐释了艺术的发生。一切艺术皆源于情感,内心中有了情感,随即产生创作的需要,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其次,从艺术门类上看,艺术的情感表现力也有所区分:从文学到音乐再到舞蹈,艺术的情感表现力呈现出一步步递进的特征;最后,从美学史的角度来看,这段话继承了先秦“诗言志”的理论,并进一步提出“情志并举”,由理性的“言志”过渡到感性的“言情”,是中国古代“表现说”的一种代表性说法。
一、百家争鸣——中外表现说的理论溯源
艾布拉姆斯这样概括表现说:“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中国表现说的发展大致可以概括为:由先秦时期“诗言志”到汉代《毛诗序》“情志统一”,再到南北朝时期的“诗缘情”,最后发展为明清“至情论”的过程。最早, “诗言志”观念的萌芽最早出现在《诗经》,之后在《左传》中作为一个理论术语提出来,一直被儒家所推崇。汉代的《毛诗序》发展继承了这一观点,并进一步发展,将情与志统一起来——这里的“志”既包括了社会政治抱负,又包括了人的情感表现。晋代文学家陆机正式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的说法,强调诗的抒情特质与艺术特性。最后,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词》中表现了对情的极致推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这些思想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进一步影响了当时的艺术创作。
把视线转移到西方。从近代到现代,西方美学经历了从“再现说”到“表现说”的发展历程。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 “模仿说”,指出艺术要模仿自然。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提出“镜子说”,“艺术如一面镜子,艺术家用这面镜子照射自然”。直到18世纪,艺术家地位提高——被称之为“天才”,这也使艺术家个人的情感表现得到重视。在《序言》中,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阐释了自己的诗歌理想——诗歌的本质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浪漫主义之后,表现论仍有许多理论发展。首先,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提出“艺术是幻想或直觉。直觉只能来自情感,基于情感;艺术的直觉总是抒情的直觉”。其次,英国主观唯心主义美学家科林伍德在《美学原理》中,说明表现是一种无意识的主体的情感表现。他所谓的艺术就是自我表现。再次,著名哲学家、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最后,法国反理性哲学家,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理论鼻祖格伯森认为,直觉即是创造,即是艺术。
二、气韵生动——东汉壁画中的舞蹈动态
汉代《毛诗序》从“诗言志”过渡到感性的“诗缘情”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点是楚汉浪漫传统和先秦理性精神的南北融合;第二点是汉朝大一统国家的繁荣,激发了对世俗生活的赞扬;第三点是汉代独特的美学传统——现实和想象交融。而这也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具有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

《东汉佚名乐舞百戏图》可以鲜明地体现出这一点。《东汉佚名乐舞百戏图》是由东汉时期画家所作的一副画作,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此图描绘了墓主人从举孝廉,为郎官到任职西河长史、行上郡属国都尉、繁阳令,直到仕途的巅峰任使持节护乌桓校尉的仕宦经历。画中的百戏内容有掷剑、弄丸、舞轮、安息五案等活动。画面笔触比较简单,线条流畅,颜色较为单一、鲜艳,以红为主,间以黑、棕色,透露出天真质朴的气质。人物形象近似速写,寥寥几笔,可以看出在造型能力和表现手法上仍显幼稚。其构图处理为罗列式,反映出中国早期绘画的观念。但是就其自身所处时代而言,作者已经凭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借有限的手段,充分表现出舞耍者各自的动态特征,生动地表现出处于激烈动作中的种种神态和热闹的气氛,展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动人场面。总的来说,这幅画再现了东汉生活场景,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歌颂。而画面中透出的力量、运动和速度,也可以看出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风貌。
此外,画面中突出的是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是手舞足蹈的大动作,而这也正是舞蹈题材的绘画作品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从艺术创作来看,能够表现作者的愉悦心情;从艺术接受来看,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同型同构理论,这种夸张姿态的情感表达更容易达到“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的结果;从艺术接受的体验性来看,在这种形式下,鉴赏者可以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情感的交流、意义的对话,从而洞察作品的深层意蕴,最终达到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产生审美共鸣,获得高峰体验。
三、形而上学——反思下的表现说缺陷
《东汉佚名乐舞百戏图》的创作背后离不开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和庄园经济繁荣的社会背景,由此可见,仅仅强调感情的冲动和宣泄还不能完全说明艺术产生的真谛。
但“表现说”的出现是一定历史时期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艺术家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和身份,在历史上经历了若干次分化。史前时期的巫师,就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家。到了文明社会,由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分离,从事制作图像、艺术表演的艺术家逐渐与巫师角色产生区分,成为技艺制作的普通人,这也是最早的艺术职业化。之后,艺术家的社会地位依据他们所从事的艺术性质而被确定,脑力劳动的成分越多,其地位就越高。所以,要把以前的工匠艺术和从事文学语言艺术创造的艺术家分开,就必须强调艺术家主观创造的重要性,此为“表现说”得以萌芽的重要背景。
到了近现代,除了“表现说”所代表的艺术家主体理论外,陆续又出现了艺术社会学及结构主义等理论。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艺术创造受到气候、时代精神和种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南欧和北欧艺术的区别就根源于气候、时代精神和种族的差异,强调了艺术被外在社会条件制约的属性。罗兰·巴特则直接把作者从艺术创作中完全排除出去,宣告了“作者之死”。他指出“作者”是一位近现代才出现的人物,是资本主义艺术形态的产物。该理论颠覆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将后者的地位从边缘提升至中心。
综上所述,表现说无疑是关于艺术本质问题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但局限性也十分明显。首先,仅仅局限于表现说,很难将再现性艺术、创造性艺术的起源解释得十分清楚。其次,表现说的研究视角仅限于艺术家,较为单一,忽视了艺术创作背后的社会性维度,也未考虑到欣赏者的因素,很难对纷繁复杂的当代艺术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图2⃣️:对《毛诗序》的知识点解析
图3⃣️:枫远学姐点评
图4⃣️:《东汉佚名乐舞百戏图》
更多同济大学艺术学理论考研的报考择校信息、高分经验贴与真题解析,一次能发的太少,移步公主号:枫远考研#枫远艺术考研[超话]##艺术学理论考研##同济艺术学#

会稽大禹陵庙历史悠久,地位崇高,除受到历代朝廷的祭祀与修缮之外,其位于稽山鉴水的地理环境,旖旎的自然风光,也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竞相来此拜谒、雅游、赋诗作词,从而成为禹陵乃至越地历史上一道璀璨而悠远的人文风景线。宋代作为一个文化鼎盛、文人辈出的时代,在禹陵的悠久历史上自然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然而毕竟时隔近千年,宋代留下的遗迹已寥寥可数,因此尽可能从禹陵至今仍存的实物、或者可身临其境的环境出发,去真切体验和感悟宋韵文化,还原一场“千回大宋”的禹陵雅游。
一、千年雅游图

北宋时期,鉴湖面积广阔,水域种植十分普遍,莲藕与菱角的种植量尤其大。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游览鉴湖时题诗,“天风吹到芰荷乡。”①关于芰荷究竟是菱与荷两种植物,还是专指荷的一种类别,当时就有人专门就此物进行辨别,陆游便是其一,“芰,菱也。今人谓卷荷为伎荷。伎,立也。卷荷出水面,亭亭植立,故谓之伎荷。或作芰,非是。”②芰,指的是菱;荷,指的是莲。因有一种卷荷长出水面之后十分笔直,便被称作伎荷。但有时被误作芰荷,以致混淆视听了。秦观称越州(今浙江绍兴)为菱与荷的故乡,足见鉴湖等水域种植了大量的菱角与莲藕。南宋绍熙元年(1190),洪迈出知绍兴府(今浙江绍兴),称“会稽镜湖,在唐日广袤三百里。后来贫民盗占为田,今之视昔,不及十分之一也”。③南宋中期的鉴湖已被侵盗得支离破碎,然而荷花的种植面积仍旧很大,“大率越多陂湖,莲最富”。④以鉴湖为代表的越州湖泊大都种有荷花,莲藕的产量极高。当然也不排除一种可能性,盗湖除了种植水稻外,也用于种植莲藕等经济作物。禹陵所处的会稽山脚正是鉴湖南端的湖岸线,禹池也属于鉴湖水域,其中特产一种罗文藕,“它皆不逮,其梢纤细者,可和芥为菹,甚美。”⑤挑选比较细长的罗文藕,可以和芥菜一起制成腌菜,味道鲜美、爽口,是别的藕无法相比的。

同年,秦观游历会稽禹庙,留下了经典诗句,“碧云暮合稽山暗,红芰秋开鉴水香。”⑥时值夏秋之交,禹庙下的鉴湖禹池中正是菱花盛开的季节,傍晚时分太阳渐渐下山,会稽山也变得黯淡,湖面上盛开的菱花,阵阵清香向坐在船上的秦观扑面而来。

这已是诗中有画,这幅千年前的宋韵雅游图,试问谁人不向往呢?机缘巧合的是,千年后的大禹陵景区仍然保留了这一画面。夏季,湖面上开满了“莲叶何田田”的荷花,还有那青黄不一的莲蓬,拗一个下来,不免有辛弃疾笔下“溪头卧剥莲蓬”的悠闲自得。秋天,湖面上早已铺满了碧绿的菱叶,间或点缀着红白相间的菱花。两者竞相生长,俨然仅留下容一条乌篷船穿梭其间的水路。如果坐在乌篷船上,在会稽山的掩映之下,此情此景已然回到了千年前。
二、摩崖、石刻

“窆石”和“梅梁”分别是会稽大禹陵、庙的代名词,秦观在《谒禹庙》一诗中以“一代衣冠埋石窆,千年风雨锁梅梁。”之句将二者作为兴象,凸出了会稽大禹陵庙的悠久历史,用典也十分贴切。
窆石上曾有一处北宋晚期的题刻。“宣和中,杨时有题名。”⑦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世称龟山先生,北宋理学家。杨时四十多岁时,仍励志求学,专程跑到洛阳去拜理学家程颐为师。一天,他便与朋友游酢一起去拜见程颐,但恰巧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当时外面开始下雪,但二人求师心切,便恭敬地站在门外,不言不动。等了大半天之后,程颐才醒过来。这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而二人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成语“程门立雪”就源于此,表示求学者尊师重教和虔诚求学的品质。只可惜在后代不断地翻拓与摩挲间,这处题刻已无法辨识。

窆石上还保留着一处高四十四公分,宽八公分的隶书阴刻,“会稽令赵与陞来游,男孟握侍。”赵与陞,嘉兴府(今浙江嘉兴)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赵孟握,绍定二年(1229)进士。赵与陞是宋太祖的第十世孙,与宋理宗同一辈;其子赵孟握是宋太祖的第十一世孙,与书法大家赵孟頫同一辈。南宋中后期,当时在会稽县任职的赵与陞带着儿子游览会稽禹庙,在窆石亭驻足良久,最终写下此句刻于窆石上。

位于禹庙宰牲房旁的山脚下,有一处隶书阳刻“菲饮泉”三字的摩崖石刻,高二十六公分,宽六十二公分。“大禹寺在县南一十二里……西偏有泉名菲饮,有亭覆之。绍兴中,王编修钰题名大字刻泉上。”⑧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由负责文史修撰工作的编修官王钰题写,至今保存完好。

“菲饮”二字出自《论语·泰伯篇第八》。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孔子认为,禹是无可挑剔的:吃得很节俭,祭祀祖先却很丰盛;穿得很朴素,礼服的衣帽却很华美;住得很简陋,农田水利却尽力修好。孔子以夏禹为榜样,为后世帝王树立了标杆。
三、咸若亭

现在“大禹陵”碑一侧的咸若亭,年岁由来已久。置身青松翠柏之间,同时在蓝天绿竹的映衬之下,此处意境之高雅,实在是别处无法媲美的。

古代设立放生池的做法十分普遍,咸若亭则是其配套建筑,宋代也不例外。在越州设立放生池的历史,现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天宝二年(743)贺知章乞求设立。随着岁月的变迁,鉴湖被不断蚕食,以致宋代重大节日期间放生没有固定场所。隆兴二年(1164),朝廷允许在绍兴府东南一十里划出二百七十顷作为放生池,并在池边修建咸若亭一座,并由陆游的老师曾几写文章记录这件事情。⑨绍兴末年,曾几迁居到绍兴府城内的大中禹迹寺,过着十分清雅朴素的生活,平时就在寺内种些竹子,看书赋诗,作诗曰:“手自栽培千箇竹,身常枕藉一床书。”此外,亭楣上还有两处题刻:一处“咸若古亭”,另一处“好生遗化”。大意是万物都能够尽享生命;牢记前人教化,爱惜生命,不杀生,转而放生。

无独有偶,淳祐八年(1248),肇庆府(今广东肇庆)也在放生池处修建了一座亭子,并撰写文章记录了这件事。“其后役起,重阳而落之,腊题曰咸若,谓万物无不蒙被帝泽,非止斯亭岁所放者也。”⑩九月初九日亭子落成,十二月题名“咸若亭”,寓意天地万物都处在皇帝的恩泽之下,不仅限于在咸若亭放生的动物。

禹陵内的这座咸若亭,从石工及保存的程度看,上层屋檐部分为清代中后期风格,宋元时期风格的六根六边形石柱以及基座部分的年代暂时无法确定。虽有一部分为后代修缮,但从历史源流的角度讲仍属于宋代建筑。这与今位于绍兴城内的八字桥、广宁桥如出一辙,虽然经过后代多次修缮,但仍将它们视作宋代桥梁。
四、禹陵宋韵传千年

宋代距今已千年,多少宋代遗迹已堙没在过往的岁月中,因此仍保留在大禹陵庙内为数不多的南宋遗迹,便显得更加弥足珍贵。既可以坐在乌篷船中,观赏禹池内的荷花与菱花,也可以到咸若亭处抚松听竹,或者观摩窆石宋刻、“菲饮泉”摩崖。禹陵宋韵的故事在古籍经典中更是俯拾皆是。大到朝廷、官府对大禹陵庙的告祭、修缮,小到乡野百姓拜禹王、逛庙会等等,不胜枚举。亲身感受之余,静静聆听那一段史实往事,不经意间使这段穿越之旅的意境得到了升华,犹如置身于那高贵典雅,又不失人间烟火气的岁月当中。正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俨然是一场集可观、可玩、可品、可悟于一体的穿越千年的“禹陵宋韵游”。

[参考文献]
①(宋)秦观撰,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卷8《游鉴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38页。
②(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北京:中华书局,第126页。
③(宋)洪迈:《夷坚志》己卷8《镜湖大镜》,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364页。
④(宋)张淏:《宝庆会稽续志》卷4《果》,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7139页。
⑤(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17《草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7030页。
⑥(宋)秦观撰,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卷8《谒禹庙》,第340页。
⑦(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11《石》,第6909页。
⑧(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7《寺院》,第6830页。
⑨(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10《池》,第6899页。
⑩曾枣庄、刘琳等编:《全宋文》卷7943《肇庆府放生咸若亭记》,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90页。

此文原创:柳哲霖 转发至绍兴市大禹文化研究会微信公众号#寻美绍兴# #寻美浙江# #寻美中国# #绍兴风景看不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观点中国#纪念全民族抗战85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日中国再不是1937的中国#中国全民族抗战,已经以不可征服的力量、不屈的意志以及辉煌的战绩,一扫百年
  • 生活已经很累了,麻烦上帝眷顾一下我…本科时候,一直想跨出暖通想学地理想学大气,如今做的课题也和大气相关了;没有跨出暖通,我爱上了建筑环境学这门课,兜兜转转我现在
  • 抵达二连浩特市后医疗队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们与各地医护人员携手合作、共抗疫情,用实际行动践行医务人员的责任,诠释医者仁心的担当,展示科右中旗医务工作者
  • 这种方式叫“间接性强化”意思是说,对于他的要求,你每次都有求必应,时间久了,他就会觉得毫无挑战性;但是如果你随机的答应,也就是说,你拒绝三次,同意一次,就会让他
  • 可却一句都不想和你讲。如果爱不能相等,让我成为那爱得更多的一个能享福也能受罪,能人前也能人后,能站起也能圪蹴得下,才活得坦然,要不就只有碰死到墙上一条路可行了。
  • ‧正了知:就是「佛的認知」這裡的「般若」是指當中的最後一種,前面兩種並不算是究竟的般若。因此,這裡我們使用了唐朝的三藏法師義淨的翻譯,他將「般若」兩個字翻譯成
  • “大家清楚郑州现在的情况,上月下旬是防汛救灾,这月上旬是灾后重建加疫情防控,到处需要人手,我们这些社工又是郑州基层社会治理的组成部分,自然责无旁贷要忙起来。李沛
  • 我挺瘦的,所以想要你的呵护和滋养,我是一名项目工程师,从事汽车行业,大学毕业五年,一直呆在重庆的一个小镇上,我爱好唱歌和旅行,还喜欢创作,每年发表一首属于自己的
  • #朴炡禹艺能sense精# #朴炡禹肩宽富人#宝宝我会爱你爱到天荒地老 看见你我的灵魂都得到了升华 我的人生不能没有你 一分钟没看你我就茶不思饭不想 宝宝 怎
  • 用好这个窍门!读经持咒,一遍顶别人十遍! 读经念咒念佛,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修行方法。“闻思修”中,“闻法”是排在最前面的,是一切修行(消灾获福)的前提。
  • To:@许凯soso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成为你的Alaso已经一年了是你最好的年纪 也是我最好的年纪很高兴能认识这样美好的你[抱一抱]不想说我来迟了这样的话就像你
  • 你也可以在Susannenstraße附近的Beyond Beer Hamburg(Weidenallee 55)享受来自世界各地的啤酒。图片来源:图一Beyo
  • 暂时忙完了 俺来跟大家分享个好东西(靠听起来好像广[允悲][允悲]现在bts island可以免费领79方法:➡️先点开设置,复制自己的UID码➡️打开:➡️粘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10、所谓的花季,就是所有生命没有高低之分,偶然
  •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
  • #郑州暴雨#去年的7.20单位楼下、科学大道瑞达路口 这些每天上下班必经过的路 积水近大腿根深,太吓人了,以为这样的教训会让市政有所改善,但是我们可能高估了天天
  • 怎么样度过一个无悔的青春青春是人生最宝贵的阶段,应该去做哪些事情让青春不再迷茫,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哪里趁青春年华,练好基本功,掌握成功技能青春的时候修炼好自己,未
  • 展演在饱含真挚情感的《我和我的祖国》舞蹈中拉开帷幕。坚强、向上,靠近阳光,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奋斗,才能让自己拥有精彩的人生。
  • 于是,定居在东京的我,一有时间就会去地方城市转转,并美其名曰“重新发掘日本的魅力所在”。与上海不同,大阪完全是在大阪人对欧美列强的“观察和模仿”之下发展起来的。
  • 今日早报内容23条阅读时长预计11分钟【社会热点】医生陶勇建议医院尽快安装安检设备瑞金医院持刀伤人事件发生后,曾经历伤医事件的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