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云端见,“线上”过大年 叮咚~古城新春“文化大礼包”送到了】欢乐过大年,温暖在长安。在2022年新春来临之际,为让身处西安的广大市民朋友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节,全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之新春文化活动,于日前正式开展。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市有关方面精心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新春文化惠民活动,将以互联网和数字文化资源为载体陆续上线。这些活动在丰富市民群众假日生活的同时,用老传统与新风尚共同带来满满过年仪式感,让云端共聚幸福不减、欢乐不少。

海量大片“宅家”就能免费看

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各类“免费看”“公益看”活动丰盈市民群众的“宅家”享受。

陕西广电网络于疫情期间提供免费服务,陕西广电网络在“秦岭云”和高清互动电视平台上开放总量达15万小时的点播内容供用户免费点播观看;优酷视频开设“西安人民免费看”公益展播专区,于2022年1月1日至2月6日对西安地区用户实行限免服务,公益展播200部优秀影视节目;爱奇艺开设“西安人民免费看”公益展播专区,于2022年1月7日至2月6日,对西安地区用户公益展播200余部精品网络视听节目。

除此之外,西影集团西影视频也精选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等优质影视作品共1000余部,供市民在线免费点播观看。西安广播电视台推出“精品剧场”,1月13日起在各频道播出《红旗漫卷西风》《平凡的世界》《长安十二时辰》《大秦帝国》《那年花开月正圆》及《从长安到罗马》《手中的“一带一路”》等经典影视剧节目。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也分别开通惠民服务,用众多影视佳作,奉献给西安地区观众。

云端好戏你方唱罢我登场

新春期间,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演出大餐”“晚会大餐”,将奉献给在西安过年的所有人。生旦净丑粉墨登场,唱念做打轮番上演,为中国年增添浓浓的文化氛围。

全新丝路城市“云”春晚,将在春节期间于西安广播电视台及多个新媒体平台播出。晚会采用“线上演出+名人和观众互动+全媒体传播”的方式,以展现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和城市风貌、体现丝路文化和对外开放成果、弘扬抗疫精神、展示西安人风采为主题,汇集歌曲、舞蹈、音乐、相声、戏曲、杂技等节目,并与韩国晋州、意大利罗马,以及吉林、泉州、乌鲁木齐、广州、成都、南京、青岛、连云港、洛阳等国内外广电和网络媒体进行线上互动,呈现欢乐、祥和的氛围。

《丝路戏苑》特别节目、《西安大玩法》特别综艺节目、“童心迎春”特别节目等,于1月15日至2月7日,通过西安广播电视台广播各频道、新媒体客户端与观众见面,其中不仅有秦腔、豫剧、黄梅戏、川剧等剧种的经典剧目和名家唱段,也有响应号召留守在西安的建设者、农民工、坚守抗疫一线的工作者和广大市民的春节生活分享,更少不了广大少年儿童带来的《虎年少儿春晚》《童言贺新春》童真童趣。

2月5日,“欢乐过大年 温暖在长安” 2022年西安云上村晚将通过新浪直播、陕西公共文化云等平台和观众、网友见面。2月3日至14日,2022年新春系列交响乐音乐会将登陆西安交响乐团、西安音乐厅及相关微信公众号平台,《追光者—交响合唱音乐会》《XSO情迷往事——弦乐五重奏》《XSO十亿个掌声——弦乐钢琴五重奏》《华夏风情——新春交响音乐会》《交响之春——新春交响音乐会》等专场音乐会,以音乐带来力量,为广大市民群众送上节日文化享受。

“耳朵剧场”让欢乐氛围在耳畔

让新春喜乐全方位萦绕身边,“耳朵剧场”新春联播板块同样精彩不断。据悉,这一板块由喜马拉雅“我要和你在一起”新春播客演说会、新春音乐汇--“好歌一起听”特别节目、迎新春精品广播剧大联播、e路诗语“我为爷爷奶奶读本书”等多项内容组成,满满欢乐“听”出来 。

其中,喜马拉雅“我要和你在一起”新春播客演说会于1月27日-2月15日在喜马拉雅APP开启,为西安市民呈现一场盛大的“线上西安中国年”活动之外,还将组织“暖冬曲艺文化大赏”系列文艺展播,综合展现陕西优秀文化、文艺成果。

新春音乐汇--“好歌一起听”特别节目在1月15日至2月底,于西安广播电视台广播各频道、新媒体客户端播出:迎新春“经典音乐 经典歌曲赏析”展播、《以艺抗疫、温暖前行》原创公益歌曲展播、专场空中音乐会、“一起读好书,居家不孤独”线上听书公益活动、小说连播等下设活动,充分体现城市温度。

从1月17日至2月底,西安广播电视台广播还推出优秀广播剧展播,包括茅盾文学奖作品《白鹿原》同名广播剧、首部军工题材广播剧《红箭 红箭》,以及《祖国知道我》《赵氏孤儿》《二十四个奶奶》《唱支山歌给党听》《春桃满园》《可爱的中国》《一个人的考场》《天黑得很慢》等30余部优秀广播剧精品,送上满满的“耳畔大礼”。

新春年俗文化云端陪您过大年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系列活动,以网络视频为媒介,用文博、非遗为元素讲好西安故事,营造安全、欢乐、祥和、喜庆的中国年文化氛围。

其中,1月25日-2月6日,“网络中国节”系列主题活动将在我市多个媒体平台同步用主题图文、微视频、动漫、MV、小程序等“网络中国节”融媒体产品,营造“线上团圆”的浓郁年味。“云”赏非遗·匠心传艺——新春文化进万家活动,将于1月25日—2月6日,以云“尚”非遗直播或录播形式,展示非遗技艺。

想要足不出户体验博物馆里的文化年味?同样没有问题,本月至2月,我市各相关博物馆数字平台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等云端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看展、5G及VR全景看展、微课堂等方式,讲述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让市民群众云端参观博物馆文物展览的同时,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除此以外,“我们的节日”--新春博物馆惠民活动也将在1月-2月于各相关博物馆数字平台推出。包含“我们的节日”——快乐中华节春节活动、十二生肖奇遇记——“虎虎生威”、“绘本里的博物馆——吃吃兽”、“牛归虎跃春意浓”——剪纸艺术等30多项民俗文化展示、公益讲座、微课堂、传统文化教育以及非遗民俗展等活动,突出虎年传统文化氛围,为节日增添浓郁的喜庆气氛,让就地过年的市民群众充分感受西安的年味。

艺术迎新,春和景明。“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作品展示活动、2022“长安诗会”云上展播以及2022迎新春系列书法美术精品云端展、如虎添“艺” 福到万家——新春美术云端联展等,以书画艺术形式温暖人、鼓舞人,邀市民群众在云端书写文明新风提升艺术鉴赏,各具特色的数字文化资源,丰富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团圆、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

线上线下拉满新春氛围值

就地过年,年味不减。多项“新春送欢乐”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把关的前提下,把关心、温暖送到市民群众身边,将年节祝福,通过网络紧紧与亲人联系在一起。

1月-2月,“我们的节日•春节——别样的春节、一样的温暖”云话文明过节活动和“我们的节日•元宵—文明家庭’云’话家风”活动将先后在“文明西安”等网络媒体平台开启,展现我市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志愿者及市民群众在复工复产时期,喜迎新春、文明过节的鲜活生活,分享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家庭、最美志愿者家庭等家庭的春节暖心故事。

1月20日起,“送欢乐下基层”写春联送春联活动启动。围绕“送欢乐下基层”主题,邀请省市知名书画家书写春联、福字进行定制印刷,作为新春“文化礼包”赠送社区群众,送上新春祝福。

春节期间,如虎添“艺” 画中迎春——美术创作鉴赏直播也将从1月23日—2月15日在西安文旅之声等平台展开。活动计划通过5期直播,腊月二十八(云游终南山水画鉴赏篇)、除夕(虎年画虎——福虎创作鉴赏篇)、初一(虎娃贺岁——人物画鉴赏篇)、立春(云赏春花花鸟画鉴赏篇)、正月十五(画出团圆满长安——中国画创作鉴赏篇),邀市民群众在直播中提升艺术鉴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也为在西安就地过年的所有人奉献文化盛宴和新春祝福。

“云端健身”健康时尚迎接新年新气象

运动不打烊,时尚健康年。“云端健身”线上文化活动引领健康新时尚,邀广大市民群众以运动健康的新生活新方式喜迎新春。

其中,1月24 日-2月7日,市体育局举办的“云端健身燃起来”居家健身挑战赛将在西安体育大管家等平台开启,不仅有线上挑战,更有专业线上科普指导、网络直播指导,让汗水挥洒出朝气蓬勃。依托“西安体育大管家”平台,西安市体育局还与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等单位,在春节期间共同举办“西安贺岁祈福线上跑”活动,活动设线5公里项目,采取线上报名组织,线下自行参赛的形式进行。

1月15日至2月底,西安广播电视台也推出了“喜乐迎新春 健康过大年”特别节目,结合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市民春节居家生活,每天早、中、晚不同时段播出广播体操、健身操、室内健身、室内舞蹈等运动健身类音视频,鼓励引导广大市民健康生活。

“云享西安”畅游文化旅游新场景

就地过年欢乐多,精彩西安“云上”见。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丰富线上优质文旅产品供给——“云享西安”文化旅游新场景线上活动,邀请市民大众在家就能云祈福、云逛景区,跟随达人主播看尽东西南北的文旅新场景,感受城市年味不缺席。

其中,“云赏中国年·灯火话长安”线上活动,在小年、初一、初二、初五、元宵节等五个重要节点,通过我市多各景区联动,洋溢起新春气息。活动以大唐不夜城为主会场,与大唐芙蓉园、海洋极地公园、西安城墙等分会场,共同通过线上平台,开展“居家礼包”、“趣讲年俗”、“有奖互动”、“古今大PK”、“网红天团大拜年”等30场系列活动,让市民居家也能体验到浓浓的年味。

此外,“盛世阊阖 宫禧千贺”--“大厨在民间”宫廷创意美食大比拼也将在新春期间热闹开启,于2月1日至15日通过抖音、微博等平台,发起诸多年味话题,开设“宫里来人啦”互动平台,打通西安美食的线上线下互动。

新春期间,还有“秦小易”带您线上云游易俗文化街区”、兴庆宫新春送祝福系列活动、渼陂线上过新年、新春云游--乐享美好翠华山、“金虎送福迎新年”秦岭野生动物园云上活动 、朱雀国家森林公园新春线上文化活动、“云端送福·祥和太平”新春乐翻天、福虎迎春 共祈康宁—南五台新春云游纳福活动等大量“云游”活动,在本土各大景区公众号、小程序及我市多个文旅新媒体平台同步开启。

满城灯火璀璨夜,新春将至味渐浓。“年”在西安”,温暖长安,丰富的文化大餐,以一场场传统与时尚辉映的年味活动,与所有身处古都的人们共迎盛世中国年。(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欢)

【西安航天基地竞速科创赛道:打开“从1到N”的未来】 一大批代表领域内高水平的高科技企业在此布局核心研发与生产力;全球知名太阳能单晶硅棒和硅片制造商正以其强大实力带动产业链释放聚合效应;加速构建“1+10+13+N”创新体系,重点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航空与无人机、轨道交通等13条重点产业链;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国218家国家级经开区第八......这是中国航天动力之乡、北斗创新发源地——西安航天基地。

西安航天基地竞速科创赛道:打开“从1到N”的未来

  一个开始

  2021年11月30日,西安航天基地进入第16个发展年头。回望城市的过去,眺望城市的未来,究竟是什么塑造一个城市进位争先的核心竞争力?答案日趋清晰——唯有科技创新。打开从“1到N”的想象空间,西安航天基地在科创竞速的赛道上,火力全开。

  11月27日0时40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随后将中星1D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基地再次贡献硬核力量。

  12月10日8时11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实践六号05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将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刷新至400次。

  从1到400,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性能可靠稳定、动力强劲的各型号发动机,从未缺席;作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绝对主动力,每一次的发射任务都离不开背后航天液体动力人奋斗的身影,他们见证着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也见证着中国航天的跨越发展。

  星河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在一次次迈向太空的“航程”中,航天基地秉持国家使命,肩负地方发展,为中国航天事业输出源源不断的科研与生产力量。

  在这些“硬核”科技团队的带领下,星际荣耀、银河航天等40家商业航天企业向阳而生,呈现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千帆竞发,带来大批创新性极强的新兴产业,形成了箭体设计、火箭发射、卫星应用、推进系统、遥感应用、测控等方面的产业链布局,已成为我国商业航天领域中重要一极。

  航天国家队和商业航天企业在这里相融共生,航天基地正以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创新实力迈步新高。

  15年砥砺耕耘,西安航天基地已经聚集航天四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航天六院、航天九院等8个单位,军民两用火箭发射、卫星通导遥应用、航天器测运控等9个较为完整的航天相关产业链条已经形成。

  随着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显现,一批战略新兴产业也势如破竹,充沛中国创新力,“自主研发”“首创”“填补空白”……这些关键词在西安航天基地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破题开路

  近年来,西安航天基地以优良的营商环境、优质的政府服务,助推产业加速发展。通过“政府搭台、服务融通”,着力破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各环节障碍,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向“硬核”科创破题开路。

  特别是2021年以来,依托区域得天独厚的航天科技优势,西安航天基地全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各项工作,加快构建“1+10+13+N”创新体系,积极发挥“链长制”作用,打造13条重点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增材制造产业链、航空与无人机产业链、传感器产业链、轨道交通产业链、软件产业链、人工智能产业链、大数据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智能终端产业链、航天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物联网产业链,以昂扬斗志向着“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新城”的目标聚力前行。

  如今,一股巨力正在拓宽西安航天基地科技创新的边界,以新的内涵链接起政府、企业、资本、科研机构、人力资源等种种力量。

西安航天基地竞速科创赛道:打开“从1到N”的未来

  通过探索“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新途径、新模式,西安航天基地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根据企业真实技术需求,围绕重点产业链,积极为辖区企业提供人才资源、实验资源、交流平台。目前,西安航天基地已联合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西安交通大学等规划建设了“两院两中心”;举办产学研金活动11场;参与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3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330家……继“1区1园4平台”获批西安市首批市级数字经济示范区(园、平台项目)后,西安航天基地近期又获批陕西省首批数字经济示范区。

  为鼓励科技创新,航天基地为孵化平台提供了大量政策及资金支持,仅通过华为云创平台为企业发放的政府补贴已达数千万元。同时,各孵化平台也借助政府扶持,将服务范围、服务深度不断加强,从项目、技术、产品、服务、人才等方面为在孵企业提供更好的支持,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上,西安航天基地11家在孵企业斩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西安航天华阳机电装备有限公司联合申报项目“高端包装印刷装备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1年陕西省瞪羚企业以及陕西省潜在瞪羚企业名单里,西安航天基地14家科技企业在列……一项项荣誉,一个个突破,是西安航天基地锚定产业发展靶向、厚植科技创新沃土结出的硕果。

  茁长中的西安航天基地,正在用越来越多的硬核指标,助力西安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N个期待

  比起这些看得见的指标,还有一种细微之处的改变更让人期待。

  有硬核技术,也有柔性关怀。城市管理建设方面,西安航天基地以“绣花功夫”健全城市基础设施,让人才“引得进”,更能“留得住”。

西安航天基地竞速科创赛道:打开“从1到N”的未来
  新建80万平米高品质写字楼23栋、商业基础设施35万平方米、1个城市级综合体、2个区域级商业中心、2家高品质酒店……通过交融专属元素,“时尚航天”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道路倍增”计划提升了西安航天基地的路网建设、停车设施供给和公交体系,“科技赋能”打造高智慧航天“新基建”,“畅行航天”正在“解锁”出行新体验。

  在西安航天基地的“民生清单”上,医疗、教育作为重头,也将在“十四五”时期兑现更多“幸福账单”。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构建出的三级医疗体系,打造 “15分钟医疗圈”,为辖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体育场馆、运动公园、绿色运动廊道则构成 “15分钟运动健身圈”,为健康生活注入运动活力。

  聚焦供水扩容、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三大工程,“水兴航天”成为西安航天基地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城市发展原则的重要举措。计划到2025 年,实现日供水40万方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30%,基本建成大西安新型水循环经济示范区。

  天蓝、地绿、水净,西安航天基地城市底色更清新,截至12月14日,航天基地优良天数为263天,位居全市开发区第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助力“西安蓝”,4.3公里绿化带移步易景,供水、净水、回水、亲水4个分项守护生命之源……生态之城日新月异。

  开局“十四五”,西安航天基地高点起步,立足科创航天、产业航天、品质航天、时尚航天、健康航天、教育航天、文旅航天、畅行航天、水兴航天、绿满航天,建设步履铿锵。未来,西安航天基地将紧抓发展机遇,趁势奋发作为,锚定“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新城”的奋斗目标,不断释放发展活力。https://t.cn/A6xm9pUI(来源:光明网)

#太原身边事# 【构筑强基固本的坚实载体——来自太原“为民创城不停步”第一线的报道之二】居住在快速路附近,要是有一座过街天桥就方便了;小区住了有些年头了,要是能修补修补、绿化绿化就好了;疫情期间不方便远行,家门口要有个好玩的地方就美了;小巷子上空的“蜘蛛网”要是能清理清理,看蓝天就更像一幅风景画……广大市民的所思、所想、所盼,就是市委、市政府城市建设工作的着力点。太原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人民群众创造宜居宜业的美好环境,使老城回归城市生活家园的本源;不断拉大城市发展框架,在城市道桥、公共配套、园林绿化、名城保护等方面,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拉开框架

  迎接未来

  迎泽大街是太原最知名的道路,承载了几代太原人的记忆。今年,我市启动了迎泽大街东延工程,下穿通过火车站,向东山延伸。工程一启动,就引来无数人欢呼雀跃。工程完工后,迎泽大街将成为一条连接东西两山,全长达16公里的通衢大道,完成了城市主轴线的东西贯通,东山地区一下子伸手可及了。

  第七次人口普查,太原人口总数达到530万,比上一次普查,增加了100万人,太原的城市吸引力由此可见。目前,太原正向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目标迈进,未来人口有望达到千万。拉大城市发展框架,让更多人享受城市生活的便捷,太原义不容辞。

  为了构建大开放格局,突破东山、西山局限,南进北拓、畅通东西,形成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城市空间格局,我市按照“完善城市路网体系、拓展发展空间、配套重大项目、服务重点区域、健全基础功能、改善出行条件”的总体思路,启动实施了一大批城建重点工程。城市南部直达清徐的滨河东路南延、城市北部可至阳曲泥屯的泥向线,为清徐阳曲未来城市一体化创造了条件。在城市西部,实施了千峰路南延工程直通晋阳湖,进一步完善河西地区城市主干路网。在东部,除了迎泽大街东延外,还实施了南内环街东延、西太堡东延、东山大道建设、坞城东街打通等工程,把广阔的东山地区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轨道。在城市南部,高标准改造太太路,实施机场东路、龙盛街与晋中市连接工程;实施坞城南路改造工程、化章街西延工程,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山西综改示范区的能力。

  在推动空铁建设,构建立体交通方面,我市启动了机场扩建周边整村拆除工作,谋划机场配套3条配套路以及安置区19条配套道路建设工作。轨道交通建设在2号线投运的基础上,加快推动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线24座车站除武宿机场站外已全部开工,五一广场站主体已封顶。推进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上报工作,包括1号线二期工程、2号线二期工程、3号线一期工程、R1号线一期工程,力争年内获批。随着1号线一期工程、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的逐步实施,将实现1号线、3号线两条轨道交通线路与武宿机场的连接,与太原站、太原南站、太榆站综合交通枢纽的联动。远期通过R1号线二期工程,综改区潇河片区可直达武宿机场。

  老房子住

  出新感觉

  “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改造,现在我回到家,又找到了当初乔迁新居的感觉。”东安路41号楼一单元顶层住户段续红今年特别开心。他住的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分配的,天长日久,新房子变成了旧房子,冬天不保温、夏天不隔热。更要命的是,由于长期没有物业管理,小区环境很差。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市今年大规模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东安路片区属于首批启动工程。经过40天的紧张施工,38号、41号、48号、58号院率先完成改造,小区居住环境里里外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段续红这样感受的市民不在少数。太原市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约3259个,涉及居民约62.5万户,计划在“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改造。2020年,市住建部门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同时,投资30.5亿元,完成了559个小区的改造。今年,太原市又计划改造711个小区,目前已有424个小区开工。

  结合各类老旧小区基础条件,太原市按照“一小区一策”制定改造方案。线缆入地、雨污分流、老旧管网等基础类改造,应改尽改;加装电梯、绿化停车等完善类改造,配套养老、托育等提升类改造,能改则改;鼓励突破小区围墙、相邻小区集中连片实施改造,统筹使用资源、设施和空间,整体提升社区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和城市景观形象。

  最近,菜园小区的居民也很开心,今年实施的“三供一业”供热维修改造为他们解决了大问题。“三供一业”指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2021年是太原市“三供一业”改造的收官之年,供热改造计划完成296个小区、43390户的改造任务。截至目前,已经开工122个小区,完成1.6万户的改造工作。由于是老楼房,这些小区改造之前共用一组供热管道,常常是顶层室温高,一层住户室温低。改造完成后,实现了分户独立采暖系统,无论哪个楼层,都是从公共管道接来的热源,供热效果显著提升,用户室温趋于均衡。

  老旧小区改造,得益的首先是住户,社会也同样是受益者。经过测算,老房子经过节能改造后,冬季室温提高3至5摄氏度,夏季降低2至4摄氏度。以改造1000万平方米计算,年可节约标煤21.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万吨,年节能效益约8676.69万元。

  家门口的

  幸福生活

  9月初,涧河路上的人行天桥竣工,矿机宿舍和享堂社区的居民乐开了花。这下过马路再也不用绕行了。

  太原近年来城市道路建设速度非常快,成为最不拥堵的省会城市之一。在大力建设道路的同时,也产生了新问题——行人安全过街设施不足。今年,我市实施了让市民安全过街工程,在公园、医院、学校、大型住宅小区等处新建人行天桥10座。截至目前,已有2座投入使用,其余的正在吊装桥面,预计国庆节前完工。

  新学期来临前,奶生堂巷投入使用,这是全市今年实施的百街小巷改造工程其中一条。这些街巷主要位于老城区内,巷子窄、临建多、基础设施薄弱,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体验。通过改造,不仅拓宽了街道,重新铺设了路面,而且对地下管网全部进行升级改造,实现雨污分流、线缆入地,大大提高了承载力。配合改造工程,还新增公厕100座。

  停车难是当前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老城区。我市今年依靠科技成果,从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中心城区拿出宝贵土地,建设9座立体停车楼,着力解决老城停车难问题。目前,这些立体停车楼基本投入使用,可提供停车位3000多个。同时,在医院、学校、商业区、旅游景点大力开展公共停车场建设,预计全年可增加停车位2万个。

  疫情限制了许多人出门旅游,但在太原却是不离家门口,便可饱览美景风情,亲近大自然。

  7月1日,具有浓郁太原地域特色、北方园林风格的双塔寺公园,以崭新面貌喜迎八方来客,仿古建筑、环湖水系、绿树……“双塔凌霄”景色重现。建设面积为89.6公顷的双塔公园一期,把双塔寺、白云寺、王家峰北齐墓群等景点连成一片,与西南部的晋祠风景名胜区遥相呼应,成为太原市具有历史文化韵味的风景区。

  在此之前的5月1日,太原古县城开城。太原古县城沿袭了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古老建筑格局,如一只头北尾南的凤凰,被誉为“凤凰城”。古县城内,十字街交叉点延伸出格局清晰的东、西、南、北四条主街,融汇了生活配套、非遗文创、餐饮美食、特色零售、酒店民宿等功能。县衙、文庙、关帝庙、城隍庙、王琼府等文物建筑,成为最让游客们流连忘返的景点。

  “五一”期间,全长75公里的滨河自行车道开通。车道连接城市主城区、贯通城市主干道,与跨汾河桥梁、滨河东西路人行天桥互联互通,与公共交通便捷接驳,为广大群众交通出行提供了新选择,更好地满足了市民观光、休憩、健身需求,让广大群众在路随景移中亲近自然,引导全民低碳出行、健康出行、绿色出行。

  把市民的需求放在首位,让人与城市和谐共生,太原一直在努力。记者 陈剑

米国伟 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到最后你看无非是多走一些弯路,它实际上又是一个圆,这是一个更大的圆,这就是因果,这就是天意。如果在画的过程中,我用横笔或竖笔,一定就破坏了这个圆的一个力量的规
  • 女人戴沉香有什么好处  沉香的香味可以凝神静气,缓解个人紧张的情绪,有效舒缓疲惫,也有助于改善女性的睡眠;  同时气血失调是引起妇科疾病的成因,在中医的妇科气血
  • #吉星和尼克#之#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甲种本# 车窗外 我常常喜欢把火车和江轮对比。坐火车自然远不如坐江轮舒服。江轮好像在水上散步,态度非常潇洒闲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他们中有人参军入伍,有人投身消防事业,战斗在灭火救援一线…… 2008.5.12—2021.5.12,穿越13年时光,今天,我们缅怀同胞,
  • 不后悔就是最大的收获,感谢自己。我们对于人生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要相信我们明天会生活得更好、更美、更幸福,要有希望,有梦想。
  • 回头看看偶然到达的面店突然觉得饿了转身就进去,进去转转悠悠也要等到窗边的位子,两个强壮的女生原来都吃不完自己的面。醒来就去吃早餐准备把耳朵伸到正在讲这条路历史的
  • 今天的明星是奚美娟。他们声名远扬,演技过硬,也有着超敬业的表演精神。
  • k教有你真好!继续加油,拿下属于我们estar更多的冠军,各家粉丝不要在撕了,别急慢慢来,到时每人一个fmvp,每人一个奖项!
  • 导入液质地非常的清爽好吸收,并且还可以增强肌肤的活力,帮助打开肌肤通道,这样还能帮助肌肤提升吸收力,增加其它产品的吸收力。以“逆龄生长,抗衰大作战”为主题,邀请
  • 桃花源诗 陶渊明 〔魏晋〕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 谈及返乡置业的原因,报告显示,今年选择回老家发展的人群主要是受到人才、落户等优惠政策的吸引,占比从去年的27.0%上涨至56.3%;排在第二的原因是方便照顾父母
  • 大人になるたびに言えるようになったわけではなく、もっともっと周りの人の目やいろんなことを考えてしまうようになり本当の気持ちを伝えるのが怖くなってしまいました。そ
  • 生命就像魔法书,涂涂改改又是一年遗憾的人和事,明年记得就不要想起了。不要在12:59分上厕所,因为你出来就是新的一年了微博的朋友们Happy,New,Year#
  • 昨天下午小胖来借行李箱说是去巴厘岛小胖是不爱旅游居家型男人既然胖嫂不想管也就不多问小胖走后胖哥自言自语说七搭八搭钞票才作光胖嫂嘱咐胖哥成年人的生活由他自己选择不
  • 放逸的业用是“障不放逸”。世出世間所有的現象,全是一場空,人家要的給他,歡歡喜喜,我們不要這些東西。
  • p1.When I look at the sunset, I think of you. 음...여보 여보~~ 이것도 내 마음속에서 가장 진실한 느낌이
  • 医生:想要吗我:当然医生:那去检查一下吧,两个月了,再做b超我:啊,都两个月了[泪](老公吓得扶着我去抽血)等了两个小时,都下班了,只好跑到住院部给医生看医生:
  • ”有时候,我们所担心的事,大部分都是不会发生的,我们的焦虑不过就是没有沉得住气,自己在吓唬自己罢了。是心的愉悦,是心的满足,不和别人比较,不和自己计较,人生不是
  • 根据2021年10月1日美国监测到新冠疫苗加强免疫的安全性数据,在12591例完成第3针新冠疫苗接种的人群中,第2针接种后报告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发生率为77.6%
  • 但我更惊讶于许哲珮的词感,“Female总是这么容易相信很遥远的誓言”用的“Female”而不是“女人、女生、女孩”是为了服务于咬字,“Female”和“遥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