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小建议:
1. 直男铁T拍照可以不要再歪嘴笑了吗?陈冠希世界上就那一个!
2. 拍照不要比心。
3. 聊天加狗头一点也不幽默。
4. 含糖的零食饮料就大大方方加白砂糖,果糖,蔗糖,不要悄咪咪放甜味剂攻击我!
5. 能不能规划一下无糖零食饮料名字?!真不含糖的像三得利无糖乌龙茶那样可以拥有无糖饮料的名字!加了一堆甜味剂的能不能乖乖叫代糖饮料!吃不了调味剂的我真的不想背单词认真研究成分表了。
谢谢(鞠躬

#轻素快团团#
走过路过 不要错过
会过日子的姑娘 昨天统统跟上没

毛巾 浴巾 特价特卖专场
毛巾 一组5条 5条不一样 原价135 现79
浴巾一组2条 2条一样 原价118到202 现79

浴巾 还有44组结束
毛巾还有一点
购买任意2组 再赠送 同品质毛巾 2条
送的不是便宜的哈 送的是也是一组毛巾里
同品质的 放心购买 都是全棉低捻吸水
都是我们以前卖过的毛巾浴巾

可剪浴巾是什么概念 这是无印良品当时的一款
看图3 毛巾中间有这个条纹 可以沿着这个条纹
剪下来 当作好几条来用 就叫 可剪[鼓掌]

完全不影响使用的
从来没有遇到过 这么便宜的毛巾浴巾
在2022年 2015年刚卖的时候
毛巾进价都要29左右 浴巾更贵

毛巾浴巾都要勤换洗 有的一条毛巾用一两年
千万不要这样哈 细菌是真实存在的
今天开始发货

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再议住房、消费和生育的关系

早上一起来,就看到一个朋友发来的公众号文章《专家建议:想要拉动消费,就要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我一看这标题,没等打开链接看文章,就回复说,“如果发房子能有用,早就没有住房问题了”。对方回了我一个诡异的表情包。

我好奇地打开公号链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个专家居然是“厦大教授赵燕菁”!虽然标题写的是我,但整篇文章都是作者在发表宏论,只是在中间有一句话提到“一名叫赵燕菁的教授提出,如果真的想要拉动消费,那么就要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既没说来龙,也没说去脉,然后就煞有介事地发挥起来。我赶紧上网一查,嚯!讨论还真不少,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但就是没有人问一句这个“厦大教授”在哪里说的。

其实这句话的来源是观视频“2020年中国政治经济40人论坛”年会中间的一个采访。现在B站还有这个视频,22.8万人观看过。标题是“解决住房的根本不靠政府分房,而是如何让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买得起房”。

和现在网上那个“厦大教授”说的完全相反!一个学术观点,居然能被互联网世界改造成这样,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当然,有人会疑问你为什么还写文章和作者商榷?我大体浏览了一下,这些公号的作者不是假名、笔名,就是不知背景的小作者,你的那句话就是被用来博取流量抓取眼球,是否真假根本不重要。你想和他们商榷都无从商榷起,因为那句话根本不是你说的!

其实,住房和消费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别说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在原视频里也不能完全说清楚。原视频里,我只是强调住房不能“免费”发,而是要创造让年轻人买得起的住房制度,也就是我一贯主张的“先租后售”。但是和消费的关系并没有“发一套房子”这么简单。一直以来,学界的一个主流观点,就是商品住房榨干了“六个钱包”,家庭债务将其他消费需求“挤出”了市场,如果要想扩大内需,就要把房价压下来。

这一套说法看似符合常识,但却不符合事实。从去年开始房地产就一路下滑,房价一跌再跌,但是你看到内需扩大了吗?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各国房地产不景气的同时都伴随着消费下滑。

如果放到更长的经济周期,你甚至可以看到相反的住房消费效应——房价上涨的房地产繁荣的周期,大多也是消费扩张的周期。尽管我非常不想得出房地产拉动消费的结论,但事实却是如此。

当事实和常识发生冲突时,我们应当放弃的是常识而不是事实。我之所以一直不认为“房价下跌利好消费”,就是从现代货币角度看,消费和市场上货币的总量是正相关的。现代货币,特别是M2,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贷款创造的。如果社融下降,消费大概率会萎缩。

房地产相关贷款是银行社融的大头,其他贷款很多也是以不动产做抵押,这意味着现在市场上的货币,很多都是由房地产创造的。如果房价下跌,社融会下降还是上升呢?如果市场上货币总量收缩,消费会上升还是下降呢?答案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

房价高影响消费,房价低也应消费,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那就是只有少数同时熟悉房地产和货币创造的专业学者才知道的现象,那就是创造资本和提供消费的其实并不是同一伙人,对应地,房地产市场也应该有两种住房,创造资本的住房价格要高,同样的住房能抵押更多贷款;而创造消费的住房价格要低,同样的收入能剩余更多的收入用于其他消费,能有更大的面积容纳耐用消费品。这才是我在这个视频里提到的重点——住房双轨制以及与此对应的“先租后售”模式。而不是被自媒体演绎出来段子——“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

至此可以看出,住房和消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即使我提出的“双轨制”也还是一种建议性的方案而已,因为在标准经济学里有一个没有经过检验的共识,那就是“单一市场里任何双轨制都是低效率的”,因为理论上这样的制度一定会出现套利(尽管新加坡的住房制度已经验证了双轨制的可行性)。自媒体把这样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降低为“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然后自作聪明地大发议论,表面上看有助于将住房和消费变为一个公共话题,但对解决问题几乎毫无助益。

关于“发房子拉动消费”话题使我联想到一年前我在2021年第十八届蓝筹年会上的一个发言。这个发言被自媒体自行剪辑为“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雷人的观点也是一脸懵逼,“这真的是我说的?”我那次演讲实际提出的问题是“计划生育时人口约6、7亿,为什么现在14亿反而人口不足?”。文字稿首发于经济观察网,道亦有道传媒经转载,网上都可以查到。其实,我那次发言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而是“建议给多生孩子的家庭奖励”。

当然,自媒体硬把“奖励多生”解读为“惩罚少生”也没问题。因为这实际上就是一回事。但问题是这根本不是我那次讨论的重点。我的观点是,各国人口下降是由于现代金融制度导致的。

由于养老金制度替代了家庭代际互保功能,所以家庭生育的效用没了,而家庭人口的减少,反过来又导致养老金制度沦为庞氏骗局。一个合理的推论就是,只要集体养老的制度不变,奖励还是惩罚都不会改变生育率下降的总趋势。为了避免养老金崩溃,就要延长缴纳养老金的就业年龄,缩短领取养老金的被抚养年龄。这和网上传的“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完全是两回事。但对于网上铺天盖地的批评和误解,你根本无从反驳,因为没有人能为一个他没有说过的观点进行辩护。

相信遭遇到此类网络无妄之灾的人不少,但我原先以为都会是一些有影响的大V,捏造一些抓人眼球的段子也轮不到我这样的普通教师。我不仅因为“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被捧上热搜,并能够在一年之后还可以荣登“专家教授‘金句名言’”。我看了下,这里面有黄有光、张曙光、管清友……估计他们入选的“金句”也是被网络改造过的。在网络上被骂几句其实无所谓,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把捏造、扭曲过的观点强加在大V名下赚取网络流量的现象。

一种观点是舆情操控。网络上大量带有政治、经济、宗教目的“网络水军”被有目的操控操作某一个话题,俗称“带节奏”。比如大家常听到的“行走的50万”“五毛”“美分”“1450”,不同政治观点的网络群体也会给对方舆论领袖集体画像,不论观点正确与否,只要是某一群体代表性大V说的,都会遭到力捧或谩骂。不过在我看来,这类网络“阴谋论”存在,但对操作中性的学术话题兴趣不大。

另一种观点是网民整体受教育水平的下降。一个2002年到2015年的统计表明,中国互联网网民所受教育的水平不断下降,初中及以下的网民比重超过一半。随后几年的这一比重还在增加。这些网民对专业程度较深的讨论很少参与,而一旦有自媒体把专业话题“简化”为这类群体自以为能够听懂的“人话”,就会很容易掀起网络风暴。这就像当年为了便于大众理解,把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工作简化为“1+1”导致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热是一样。

不过我自己更相信是互联网“点击率”和财富挂钩这一机制导致。由于点击率意味着流量,而流量又与财富收入相连,网络上就会有一种内在的动力自动将长逻辑链学术讨论降维。加上网络匿名的特点,进一步导致网络话题的低俗化。

正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使得断章取义重塑敏感话题成为有利可图的网络行为。观点被扭曲的受害者只不过是市场为了迎合低水平读者的牺牲品。你要想利用市场机制的便利传播学术思想,就要做好为各机制付出“代价”的准备。

怎样避免网络“低智化”带来的无妄之灾?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集体养老机制与个体生育选择”(公众号《存量规划前沿》),当我写道“按照现在的统筹模式,退休时获得的养老金和你有没有子女是无关的,这就意味着不生小孩的人退休后是靠别人家的小孩‘供养’”的时候,我特意强调“这一点是大多数人最难理解的部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果正在阅读本文的你暂时不能理解这一点,说明已经触碰到你的专业盲区,那么本文后面的讨论也不必往下继续阅读了”。有没有用,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个真的是清仓价 【39】Dr艾琳 特干皮身体乳150ml 3款香味都有的选的,【果木茶香】据说有点惊艳,选择恐惧症的姐妹可以试试,这款滋润度很够,沙漠大
  • #水玲瓏#* Hihi, vui quá đi hà! Món quà dễ thương hôm T5-5/8 Chiao Nguyên tặng mình,
  • 很多时候,父母都会把孩子顶嘴,当作是一种不听话的表现。父母要擦亮眼睛看清他的优点,并学会与这样的孩子智慧相处。
  • 家猫传染弓形虫的途径通常是食用死老鼠、鼹鼠、松鼠或其它被感染的小动物,故住在室内、从未与老鼠接触过的猫被传染的机会极少。如果TORCH检验显示已经感染过弓形虫,
  • #执业药师##报名山寨网站#【1】执业药师考试报名还没开始,很多小伙伴焦急跟这天气一样,热窝上的蚂蚁一般,不过彭彭老师温馨提示,执业药师考试报名的正规网站只有
  • ——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人间草木》汪曾祺她以为那是她一生中最亮的月光,然而月光再亮,终究冰凉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辛夷坞在人世间没有找到天堂的人
  • “在申诉中,您只能写入一些对全局有影响的时刻,比如进球或未计算的进球,您也可以挑战红黄牌的判罚,但他漏判了一些犯规的事实并不包含在这其中。我再次重申,我们的更多
  • ”她以为两人从此会相敬如冰,却不料,“再丑也是我的女人。”她以为两人从此会相敬如冰,却不料,“再丑也是我的女人。
  • 若彼此能和睦相处,自然是最理想,但最怕是一言不合,在门外挂三叉、八卦、门神等,相对的一方便会受到不良的影响,轻则家宅不宁,家人不睦,重则疾病丛生,屡医无效。此说
  • 【《Dota2》TI9总奖池超2000万刀 比去年同期高22%】《Dota2》Ti9总奖池已经超过了2000万美元,截止发稿时数据为2045.7万美元。声明:古
  • 想将榜单缩小到10首最佳歌曲是非常难的,但是在这里我们还是列出了2021年10首精美的音乐作品,排名不分先后。十二个异乡故事有的波谲云诡、有的优美至极,主人公奇
  • 以下内容 是个人浅见 自行取舍出道佡起初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出道佡因为初期自己的修为是远远不够的很多人出道出马容易分不清觉得都要打窍都是佡家看事办事这些都是因为出
  • 顾青裴推了推眼镜哦了声,然后笑,“就是,王晋啊他……”“什么?啪的一声,爱心碎了一地。
  • 除了上一篇提到的车以外,发现新增了好几款有意思又有设计的新车展出,颜值方面依然很能打。嘿嘿 今年七夕又是一个没有和男朋友一起过的七夕 想想去年七夕还是和高
  • 这三个问题简直就像灵魂三连问。该怎么说呢应该和大家说个对不起真的觉得他太好了也不想藏了无论在我多emo多情绪不好的时候他都会一直安慰我 他好像从来不觉得我这些情
  • ‍因为我弟早上要去上体能课,他就先洗澡了我等了会才洗,所以时间耽搁了一些,八点十五做了两篇阅读,然后做了OG DS 因为是medium而且只有40道题,所以上午
  • 尝试站在两个人的角度找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到底是谁的不对,最终走向了分手,但其实都没办法怪任何一方,可能这就是生活吧!很多真钙,说话其实很正常,就是0⃣️可能会
  • 山雨初停的时候,天地间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样的品格呢?    享 受 生 命               我在天地间行走大地如毡高楼
  • #哪一首诗让你觉得李白是神仙# 李白一生桀骜、浪漫,不随波逐流。他喜欢出入名山大川,诸多作品都是随心之作,大多形容山之宏伟,川之壮观。他的诗雄奇飘逸,充满着无
  • 【嵩山内养功法讲座在广州能仁寺举行】4月14日,河南省嵩山禅武医研究院、嵩山禅院、广州市能仁寺联合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禅武医——嵩山内养功法公益活动。及长,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