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美食# “不是所有的面加上海鲜就能叫海鲜面。”在浙江,所有面馆老板都会和我强调这句话,至于什么才是海鲜面的精髓,每个地方的摊主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海鲜,有人说是汤,还有人说是碗的大小,总之没有人提起面或者粉。

在我这个北方人看来,这样的说法让面很没有面子。直到吃上一口海鲜面的时候,所有为了面的那些惋惜情绪仿佛一笔勾销了,农作物与海产品的所有恩怨在这碗面里和解,这是海产与陆产的完美结合,条状的主食和鱼虾蟹贝共同沐浴在充满海水味道的白色浓汤里,飘出诱人的香味。

浙江人好闯荡,温州人领先一步,其中乐清人走得最远,所以在各地都能看到乐清海鲜面馆。北京的小海鲜面、上海的黄鱼面大多是这种面的分支。如果问浙江人哪里的海鲜面最好吃,就会引来争执,似乎只有尝遍了浙江各地的海鲜面,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细微差别。

海鲜面大致可分为两个派系:渔港派和城市派。城市派菜单固定,碗里的海鲜标准化,且汤大多是提前熬制好的鱼高汤,在浙江之外的地方,售卖的大多是这类海鲜面。

这种面强调的是面、海鲜与汤的平衡感,吃饱是刚需,海鲜是佐料。在象山、舟山、岱山、松门这些典型的海港区,渔港派的海鲜面则显得有些“失衡”,但,这是一种极富美感的失衡,因为碗里的海鲜很强势,占了主导,面在碗中像个小配菜,分量不大,吃不吃两可。

两个派别没有明显的分界,各自安好,倾向“私人定制”。渔港派似乎吃起来更随心所欲,我个人是倾向渔港派的,因为那里总有更多选择。

抵达舟山的当晚,我和渔民出了海,回到酒店睡醒时已是第二天晚上10点半,舟山市区的大多数餐厅在9点多就关门了,只有海莲路上还有几家尚未熄灯的餐厅,其中三家面馆并排开着,两家生意冷清,唯有那家“飞珠面馆”,人影绰绰。

走进去的时候,端着炒锅的女老板正向客人推销着最后一只红膏蟹,那客人和我一样来自北方,他从未吃过蟹面,女老板笑了笑,“你就听我飞珠的吧,舟山人从小就这么吃”。毫无疑问,这句话打消了客人的疑虑。

这家面馆的清汤面售价不过10元上下,海鲜任由搭配,稍不克制,就会点出一碗百元的面。安康鱼肝、大头红虾、梅童鱼和带鱼,我给面加码的时候,飞珠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太晚了不要吃太多!”她清点着塑料筐里的海鲜,心里算着价格,嘴上还关切地问着:“刚下班吗?这么晚才来吃饭?”还没等我回答,她就已经算好了钱,“85块”,说着就转身做起面来。

厨房空间不大,设计得很合理,墙边是一排炉灶,每个灶上放着一口炒锅,每只锅只烧一碗面;二十几样海鲜摆在靠门的一边,鱿鱼、望潮、黄鱼、梅童鱼、蛏子、红虾、青虾、白蟹、鱼杂、带鱼、马鲛鱼、虾潺……码放整齐,方便进来的客人选择,炉灶和海鲜台的一侧码放着酱油、耗油、糖、盐、味精等调味瓶,飞珠的操作台被她擦拭得格外干净,墙上几乎没什么油污,这种格局和舟山的大多面馆相差无几。

不同的是这里的烟火气,它不是一种具象的炊烟袅袅,而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似乎一走进这里,就会从飞珠身上得到一种安全感。

她做菜的样子很利落,清油炒虾,油烟刚冒起来,顷刻加入一大碗水,待开锅了,再放安康鱼肝和梅童。“鱼肝要煮久一点,梅童煮的汤是最好的鱼汤。”我不知道这样的介绍飞珠每天会重复多少次。她说话慢条斯理,显得很有耐心,她又问道:“是不是喜欢嫩一点的带鱼?”她的判断很准确。

带鱼、米面、菜依次下锅,最后飞珠转身从桌子下面的大锅里盛了一勺汤,神秘地倒了进去,我问她这是什么汤,她笑着回答:“秘密。”不多时,面煮好了,飞珠转身拿过一个碗放在桌上,那碗大得像个小洗脸盆似的。

她端起锅,一股脑倒了进去。这面量不小,比着碗口冒出一个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所有的面都把料放在了上面,有一种披金戴银的努力,飞珠没有刻意摆盘,倒出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吃面时仍旧能听到有人喊号:“黄鱼、蛏子米线。”“谁加的熏鱼?”声音此起彼伏,大家都井然有序,一碗碗面端上来。

看着客人不多了,飞珠给自己煮了一碗蔬菜素面。她吃得很专注,那碗素面就像是她的安慰剂。我本以为像飞珠这样的人是喜欢热闹的,看到这一幕突然想到了厨师安东尼·伯尔顿说的“大厨的那种孤独感”。

我率先打破了安静,和飞珠聊了起来。飞珠姓杨,父亲和哥哥都是舟山的渔民,她从小帮家里照顾生意,做久了也熟悉了各种鱼。上世纪90年代初,她决定用自己的名字开家面摊,用青春对赌明天。

周围的人也支持她这么做,认为飞珠天生性格好,爱说笑,好干净,适合做生意。从那时开始,飞珠的生意确实总比同类的铺子好一些。

从街头面摊慢慢变成面馆,孩子转眼间上了大学,日子一天天地过,飞珠的性格好像一点都没变。这几年喜欢拍美食的人多了起来,这碗出色的舟山海鲜面也开始被更多的人知道了。有一天,飞珠的面馆上了《早餐中国》,自此生意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每天清早7点多,舟山大街上还是空荡荡的时候,飞珠便会完成当天的采买,提着装海鲜的黑袋子往店里赶。生意从上午10点开始火爆,很多人站在店里等着空位,一时间小小的面店挤得像沙丁鱼罐头,飞珠说“要一直忙活到晚饭后”,并且经常喊来老公和家里的亲戚帮忙烧菜、斩蟹。

聊着聊着,飞珠给我展示了她的秘方,那是杂鱼、鸡脚、猪骨、猪皮和老汤一起熬制而成的汤,用于面出锅前的点睛。

旁边一对从上海来的夫妇正在分吃一碗面,有个北方客人听出了他们的口音,问道:“上海的黄鱼面不够好吃吗?”男人回答,总吃也会腻,城里的海鲜面永远是固定的搭配,虾、螃蟹,秋天搞个大闸蟹,无非这些,“好多小海鲜在上海是吃不到的”。

仿佛正宗的海鲜面必出自“老太婆”之手。在餐饮的江湖上,“老太婆”是个封号,也是名头,是藏匿在普通人中的烹饪高手。总之在浙江,名叫老太婆的面店比比皆是。象山古城旁边,就有一家名叫老太婆的面馆。从古城出来的时候,我们赶上了寒潮,于是一头钻进去取暖。

面馆老太婆是洪阿姨,她说“今天是象山气温最低的一天”。海面上的风很大,大小渔船纷纷回港,抛锚、停泊,长居海上的渔民大多上了岸。

每当坏天气来临的时候,便能换来数日的假期,渔民们换上陆地上穿的冬装,在市巷中穿行,除了到小店买买海货之余,还能逛逛小店,给远方家里的小孩邮寄些玩具、衣服或海产品。

象山紧邻宁海和三门,饮食上自然会受些影响,当地的海域相对开阔,鱼的种群也有些不同。象山渔民说,在杭州,翻过一座山,口音就变了,口味也变了,话听不懂,饭吃不惯,除了这碗海鲜面。

洪阿姨推荐了跳跳鱼。10厘米长的乌黑小鱼,在塑料池里张着嘴,匍匐、跳跃,看起来很是可爱。老太婆抓起几条,用菜刀“哐哐”拍了几下鱼头,案板上一片血迹。她娴熟地用刀从尾鳍处往鱼嘴划开,掏出内脏,攥着鱼身,用温水冲了几下,随即用小刀斜向鱼头开始刮鳞,试图不对鱼肉造成损伤。

煮面的过程十分简单,不一会儿洪阿姨端着碗走了出来。跳跳鱼和大排的组合很是奇妙,肉香和鱼香滋润了寡淡的碱水面。洪阿姨说,南方人喜欢米面,北方人喜欢麦面,碱水面南北通吃,就像大排和跳跳鱼,海陆双汇。

汤里漂着碎肉颗粒,定睛一看,不是肉,也不是火腿,而是鱼干。“象山冬天的面汤是要喝完的,出海的人不能喝酒,喝碗热汤也可以御寒。”洪阿姨拿了些鱼虾干货,继续说:“小鱼、小虾米、干鱼骨,这些便宜的干海货都可以熬汤,汤烧得越白越好。”

吃着这碗粗犷的海鲜面,我突然想到,在浙江,海鲜面的精髓大概就是“煮海”吧。随后,我常常用一碗“海水汤”的味道去形容海鲜面,有些面馆老板听不太懂普通话,微笑着点头,说,“N撅的浩béi浩”(你觉得好就好)。

《一碗海鲜面,体会大海的韵味》文 |黑麦

#三联美食# 螺蛳粉,这种在柳州人日常生活里司空见惯的食物,在疫情初期突然变得“一粉难求”,各大购物网站上的店铺纷纷挂出“预售”两个字眼。火遍全网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

作为嗦粉大省的广西,各类米粉不胜枚举,螺蛳粉更像是大当家,在家族中呼声最高。

别看呼声最高,其实螺蛳粉是个年轻翘楚。“发家史”并不长,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候的谷埠菜市不仅是全柳州最大的生螺交易市场,还活跃着很多米粉店,柳州人天生爱吃米粉,但很多粉店提供的高汤都是清汤,寡淡无味。

想留住食客的胃,需要花大价钱买新鲜的猪筒骨还有整鸡来熬汤,从成本上来说并不划算,而螺蛳的价格实惠,垂手可得,有人发现螺蛳熬出来的汤鲜美浓郁,搭配米粉味道更甚,不失为一种平替,于是小食材有了大用途,螺蛳粉的雏形由此而来。

这世间的美食大抵都是食物之间的因缘际会,无巧不成书。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螺蛳粉也不断演进,爱吃酸辣的柳州人,不断往螺蛳粉里加入各式各样的配菜,于是奠定了一碗螺蛳粉“鲜、辣、酸、香”的基调。

柳州的空气都是螺蛳粉味儿的。这一点不假,嗦粉大军不分昼夜,从连锁字号到深巷小店,都是他们的战场。

螺蛳粉注定是属于市井的,它常常让人觉得难登大雅之堂。性格乖张,脾气古怪,一出场便是喧宾夺主的气势,它虽不够体面却足够深刻。

我也买过包装的螺蛳粉,纯粹是想试一下味道如何。煮完发现总觉得缺点什么,味道和店里的差一大截,父亲说我厨房搞得“庞臭”,为此还被罚洗锅三天,罢了罢了,还是堂食最佳。

我常去的那家店就在电动车直达的巷子里头,老远便闻到香味。二两米粉是刚好能吃完的量,老板熟练地把酸笋、酸豆角、炸腐竹、黄花菜、萝卜干、木耳、花生这些配菜放到我的碗里,他头也不抬,掂着勺子问要什么辣度。

我咽了一下口水说中辣。微辣是对这碗粉的尊重,中辣最适合我这样无辣不欢的人了,特辣是勇者的天堂,一般不敢轻易尝试。若说想吃无辣的螺蛳粉,那会被同伴投以嫌弃的眼神。

老板用锅勺拨开汤面上的红油,往碗里淋上一勺浓郁到发白的螺蛳汤,再浇上些许红油在米粉上,一切就绪,我便以犒劳自己为名,让老板加一个炸鸭掌,最后成交10元。

红油在漂浮在上面,筷子在碗里搅动,让酥脆的炸腐竹充分浸泡螺汤,最底下的青菜已经熟透,再晚一分钟吃都会变黄,空心菜的叶与茎都裹着辣椒油,吃起来脆嫩多汁,炸腐竹干吃酥脆,而吸饱汤汁后的炸腐竹姿态就温柔舒展许多,带着豆香和螺香。

螺蛳粉用的粉是干切粉冷泡出来的,尽管放开水里烫过一轮,口感还是有点韧劲儿,爽滑中带些不服软的个性,需要每一颗牙齿都参与咀嚼,米香和螺汤的鲜香在口腔里融合,酸笋和萝卜干轮番加入,不禁感叹怎么会有这么复杂的口感,谁说螺蛳粉是臭的?当然不能肤浅的归纳为臭的味道,是酸辣鲜咸脆交织的浓香。

吃螺蛳粉需要速战速决,趁热吃才能最大限度把味道留住。眼前这碗螺蛳粉色泽红亮,端起碗在嘴边吹一口,辣椒油便似湖面涟漪一样飘向碗的那头,露出原本的汤色,三两口热汤下肚,忍不住叹出声,筒骨和青螺搭配,店家秘制香料加持,这碗汤鲜辣刺激得我毛孔张开,大汗淋漓,像是跑完五公里般酸爽畅快,再坏的心情都烟消云散。

扶霞在《鱼翅与花椒》里面写道:生活是苦的,食物却能带来一丝暂时的甜,食物是很安全的享受,你可以毫无恐惧地在其中放松自己。

螺蛳粉应该是这样的食物,能让人在滚烫中释放自我,得到一丝慰藉,每次吃完都有种“大不了重头再来”的豁然。

我对自制螺蛳粉可是一点自信都没有,光是看那制作流程就被吓退。通过米浆压制而成的圆条干粉需要放冷水里一直浸泡着,直至发白有弹性,等需要食用的时候从冷水里掏出一把放开水里烫半分钟,这样才能保证米粉爽滑有嚼劲。这只是制作螺蛳粉的第一步。
图片

如果说辣椒红油是螺蛳粉江湖的封喉武器,那高汤就是内功心法。每一家螺蛳粉店的老板都对此都是秘而不宣的。

俗话说“一颗田螺三碗汤”,可见田螺的鲜美。一锅好的高汤离不开本地产的青螺(俗称田螺),新鲜的田螺吐泥干净后放锅里炒至螺口张开,放一边备用,八角、沙姜、香叶、桂皮等十余种配料也下锅炒香,把事先炒香的田螺放进去,再加上猪筒骨和鸡骨架提味,小火熬制3小时,一锅浓汤才算完成。

酸笋是这碗粉最富有争议的部分,它独特的味道让人垂涎,也让好些人“退避三舍”。好吃的酸笋必定是要选个头如手臂般的甜笋腌制而成,闻起来酸而不呛,臭而不腐,发酵后变得酸脆爽口,出坛的酸笋切丝,起锅走油放适量调料和辣椒红油翻炒到干爽。这仅仅是完成一道配菜的工作。

酸豆角、木耳、炸腐竹、黄花菜、萝卜干缺一不可。值得一提的是炸腐竹,片状的腐竹放进油锅后瞬间膨胀,炸至每张腐竹上面气泡密布,轻盈如叶片,才算大功告成。炸好的腐竹脆弱得不堪一击,吃的便是这酥脆。毫不夸张的说,如果老板把碎成渣的炸腐竹分到我碗里,这将影响我嗦粉的心情。

红油辣而不燥,米粉韧而不僵,高汤鲜而不腻,酸笋酸而不呛,炸腐竹酥而不油,再配上几根青菜作为点缀,红绿相应,口感丰富,层次分明,味道深刻。

有人说,人分两种:一种是吃螺蛳粉的,一种是不吃螺蛳粉的。也有人说吃螺蛳粉只有第一次和无数次。由此可见,备受争议是螺蛳粉的宿命。

尽管我吃得满身都是酸笋味,开口说话便让对面的人后退三步,回家还要换洗衣服,但那又怎么样?如果工作生活都无法让人满意,起码眼前这碗螺蛳粉是能让人满意的。

市井小吃也好,山珍海味也罢,人对食物本就是自带成见的,但并不影响各取所爱。

《酸辣鲜咸脆,是我心心念念的螺蛳粉》文 | 在山

#每日一道##祖师故事# 【农历四月初十,何祖诞辰[蛋糕]|祖师故事:何仙姑卖药】

在胜似天堂的杭州西湖边上,一条桃红柳绿的林荫道旁,屹立着一间老字号生药铺,刻有“济世堂”三个金灿灿大字的黑漆匾额钉在店门上方。这问宝号“济世堂”的药铺,经营南北川广生熟药材。莫看它门面不大,药材品种却十分齐全。所有三千药料,八百丹方,都能在这里配齐。因而,这个药铺不但在杭州,就是在江浙一带,也是出了名的。整日顾客盈门,门庭若市。把一条踏青赏景的林荫道,变成了市肆一般。

有一天,天气晴朗,清风徐徐。店门尚未打开,门口已经站满了等候买药的人。少顷,有一名头戴紫阳巾,身穿八卦衣的道士,在徐徐清风中飘然而来。只见他鹤顶龟背,凤目疏眉,面色红润,神态飘逸。他一来到人群中,立觉其气质非凡,似鹤立鸡群。

这位道士,穿过人群,直奔药铺门口。见店门未开,也不等候,径直上前敲门。不一刻,就有一小伙计应声将店门打开,众人便随着道士蜂拥而进。道士向店主打揖问道: “贫道要买几味药,不知宝号可有?”

店主回答道:“敝小店是祖传老字号药铺,三千药料一应俱全。不知道长需要那几味药?欲配什么方?”

道士嗤声笑道:“店主莫夸海口,我跑遍这杭州城内大小药铺,都未能配齐。你这么一间小小的药店,就能一应俱全?”

店主听道士出言不逊,心中自有几分不悦;但仍然和颜悦色地介绍道:“不是老汉夸海口,敝店药品确实齐全。受风寒,小店有金盏银盆、板兰根、大青叶、山芝麻和穿心莲;止咳嗽,有桔梗、半夏、川贝母、薄荷脑和枇杷叶:治耳鸣,有黄芪、党参、川牛夕、还有沉香和麦冬。单说‘龙'药就有好多种:龙骨、龙胞、龙胎样样全。龙脑香、龙诞香、伏龙肝、龙胆草,龙的五脏六腑都备齐,不知仙长要哪一味?”

道士言道:“你说的这些药我都不要。”

店主惊讶地问:“那到底要的什么药?但请仙长道出无妨!”

道士答道:“我要配一付家和散,又要一剂顺气汤。再要一盒消毒丸,还要长生不老丹。”

一听道士要这么些怪药,众人面面相视,不解其意。店主应付不了道士,便附耳小伙计,让他快上楼去把小姐叫来。

为什么要去请小姐出来呢?这里有一点缘由:

原来店主姓何,名叫何泰。祖居广州增城县云母溪,老两口身边只有一女。女儿十三岁时,随女伴进山采药,走失迷路,独自在山间寻道行走。忽见东峰下站立一人,鹤顶龟背,凤目疏眉,修髯飘拂,神态飘逸。何姑娘感到非常奇异,便上前参拜,请老公公指路。老人慈祥地说道:“小姑娘,你怎么一个人跑到这深山里来了,饿了吧?我这里有一鲜桃,你先吃了充充饥,我再告诉你怎么出山。”

何姑娘接过桃子,立觉有一股清香扑鼻。正好腹中饥饿,恨不得一口吞了下去;但她是一个非常孝顺父母的姑娘,只把鲜桃吃了一半,就舍不得吃了;想把那一半带回家去,让父母也尝尝鲜。不料,一失手,桃子掉到地上竟找不见了。她只得背上草药,按照老公公指引的道路,回到家中。

说也奇怪,打从吃过那半个桃子之后,她肚里再不感到饥饿了,而且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身体也觉得轻松了许多。走起路来,像飞一般快。每天早晨上山,天还不黑,就采了满满的一蓝子草药回来。还时常采了很多山果给父母吃。且变得更加聪明伶俐,通晓世事。店中遇到什么难解之事,只要找她来,都能迎刃而解。如今何泰碰见这个怪道士,要一些从未听说过的怪药,自己应付不了,只好命人再去把姑娘叫来。

何姑娘来至店堂前,彬彬有礼地作一揖,问道:“仙长来小店,需买甚么药?请讲!小女子这里伺候了。”

道士又重复叙说了一遍,何姑娘洗耳恭听。待道士把话说完,何姑娘眉毛一扬,竟爽朗地答道:“有!有!仙长所言药汤丸散,全都齐备。”

一句话,把老何泰说愣了神。心想,小小女孩家,说话不知深浅。分明店中无有这般药,她却跟人说全部齐备。这开的什么玩笑?若这位道长较起真来,非买此药不可.如何是好?他正想上前答话,把道士支走;不料,何姑娘又开了口:“父慈子孝是家和散,兄友弟恭是顺气汤。妯娌和睦乃消毒丸,少欲无烦不老丹”。

几句话说得众人恍然大悟,连连称是。这个说:“姑娘这话一点不假。我那老母亲,就是让我那忤逆不孝的兄弟气病的。他若能孝顺父母,不惹老母生气,她老人家的病早就好了。”那个说: “俺同胞亲兄弟,本来相亲相爱。自从娶了家室,两个妇人家整日饶舌弄嘴,你非我是,争家财要田产,弄得俺兄弟之间动了拳脚,损了筋骨,伤了兄弟情分。细想起来,妯娌不和是毒根也。”一老者颇有感概地说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少欲多施,不贪非份之财。少烦多眠,方能长生不老。何姑娘说得在理呀!”

众人明白了这些道理,都感到回去后只有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妯娌和睦,夫妻相敬,方能心情愉快,免除许多病痛。刹时间,来买药的人竞走了许多。

道士见此情景,频频点头。笑吟吟地夸赞道:“小姑娘,你可真会卖药啊!你这药铺不愧为‘济世堂'这一称号!”说毕,升空而去。

何姑娘心中一亮,忽然明白过来。此道士鹤顶龟背,凤目疏眉,不正是那年山中遇见的那位老公公吗 ?原来他是一位神仙啊!

这位道士正是吕洞宾仙师。他这次变成道士来买药,是欲点化于她。

何姑娘经过吕洞宾的点化,更加静心修炼,后遂辟谷,语言异常。天后遣使召她赴阙中,行至途中失踪了。传说至唐玄宗天宝年间,有五色云起于麻姑坛,众人都见了,有一位仙子从五色云中缥缈而出。有一个叫蔡天一的道士认识,那位仙子就是何仙姑也。(原载《中国道教》 1989年第1期)

何祖宝诰
至心皈命礼,增城钟异,楚水流芳。守十年不字之贞,葆七世童真之体。仙桃授而辟谷,岁未及笄;云母餐而飞行,步如有鹤。拒伪周之宣召,注念贞观;显天宝之神奇,香生石室。月姊爱与缝裳,麻姑进而酌酒。三醉瑶池,不失容于王母;六毫顶放,本应瑞于何家。丈夫之气概伟然,巾帼之铅华全易。白璧无瑕,金华膺宠,大悲大愿,至孝至慈。青霞洞天仙姥,宏慈妙法元君。

至心称念宏慈妙法元君,不可思议功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加图立大学首尔圣母医院 大肠肛门外科李仁圭教授, 交换Pellow(高级研究员)阿卜杜拉·萨瓦特。 2021获首尔国际外科肿瘤学研讨会(SISSO) 最佳宣传画
  • 北京全聚德新店开在了亮马桥附近 店内大红色的内饰古典又传统 明档开放,可以看到烤鸭的烤制过程。 #种草心动宝藏地##视听里的中国# 还有超萌的周边,主题IP萌宝
  • #胡夏恐龙乐园大片# #胡夏[超话]# 在恐龙乐园里,@胡夏 走入一片阳光中,镜头定格下巨大的恐龙和他的身影,像是在讲这个大男孩的探险故事。而胡夏的故事也正是
  • 鬆墨初上 筆落紙簽若雪我寫滿了一襲香 小篆字兩行 “成雙花前影月下恰正逢西廂” 你笑說我落筆匆忙 雙字如人對望 分立兩廂 卻話夜涼 書翻到下一章 題“花搖印月影
  • 自知愚痴的人,其实是聪明的人。愚痴却自以为聪明的人,真正是愚痴的人。 有一次,两位小偷与一群信徒,前往揭达林给孤独园听闻佛陀说法。其中一位专心闻法,所以
  • 笑不活了[允悲][允悲]有网友扒出《还珠格格之天上人间》中尔康在某国的遭遇。 画面中尔康衣衫褴褛,落魄街头,遭人追打,如乞丐一般。 来比喻其凶险,称就连尔康
  • 翻耳环盒子,翻到之前室友送的,喜欢~ 已经好久没带耳环了,一个是因为上班不能带耳环这种饰品,二是因为自己带上了透明耳棒跟那种茶叶枝,也懒得换了,觉得这种简约让别
  • 想要挽回前男友,就要把自己变得更漂亮很多女人分手后就会掉入低谷期,对生活没有希望,试想当你们再次见面时候,看到一蹶不振,面容憔悴的你往往他会更加合理化自己和你分
  • 肖战赤诚善良,肖战谦逊有礼,肖战勤奋努力,肖战诚恳待人,肖战行胜于言,肖战茂林修竹,肖战万事顺遂,肖战热心公益,肖战清醒自律,肖战未来可期。肖战善良,肖战坚毅,
  • ¥9.5 现货儿童口罩一次性熔喷口罩大中小学生宝宝口罩透气三层幼儿面罩 50只-袋装 蓝色成人口罩 满27减20,到手价7.5!袋装更卫生,三层防护更
  • #爱很美味# 真的很好看 20集 每次看完一部好剧就很舍不得,导演编剧真的太会了,我是能理解且接受电视剧为主角人设剧情做成巧合浮夸等等的,但是又真的偏爱这种真实
  • #9月新世界# 秋天登山最佳(小新认为~^^) 秋高气爽~到处五颜六色的枫叶纷飞着~你是喜欢等高山呢?还是矮山呢?韩国这里有一个矮山推荐大家哦!经常出现在韩剧
  • #苏醒[超话]##酥黎组合##说唱[超话]##读书[超话]#[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黎美何# [鲜花][鲜花][鲜花][鲜花][
  • #母婴消费宝典 ##家有二宝# 连续几天的倒春寒,又是下雨又是降温,气温急剧下降,冷的直哆嗦,把已经放在柜里的厚衣服又拿出来穿上了,今天天气终于放晴,孩子在家
  • #香港吃喝玩乐##漫遊香港#【歐美風女生必看!3個小麥膚色女生必學美妝小撇步】 所謂「一白遮三醜」,這個守舊觀念是不少亞洲地區的審美觀,女生不斷追求亮白的皮膚
  • #当你和朋友处于人生不同阶段#你会觉得朋友也是有阶段性的么?有人觉得朋友是一辈子的,有人觉得朋友是有阶段性的,还有…… 1觉得朋友之间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遇到
  • #创业项目[超话]#[益观] 签‮设名‬计在直‮间播‬迎来了第二春,少‮主数‬播由此获‮百得‬万粉丝,如“三‮书立‬法”,或‮入月‬过万,如“之‮手南‬写”。
  • #keitaeiji[超话]# ‍♂️2022.2.25 马 1⃣️东京时间15:29ig点赞藤原季节2条贴 2⃣️东京时间17:50到18:10 ig T
  • #F1# 昨天法拉利两位车手的最快成绩分列二三,测试里程也是所有车队中最多的。勒克莱尔认为所有车队都在第一轮冬测中隐藏实力,他表示在测试初期的圈速成绩几乎说明不
  • p1 好兄弟就是要一起看公演 lhq嘲笑了我整场说我call不行[哼]没有买荧光棒大意了 p2 两个人坐了趟山路十八弯的车差点吐了 结果通了下气美美冲了火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