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第二十八参 正趣菩萨
善财承教已,尔时东方有一菩萨,名曰正趣,从空中来,放身光明,映蔽一切日月星电。观自在菩萨遂令善财参礼,时正趣菩萨,为说菩萨普疾行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普于十方无所不至,智慧境界等无差别,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大天神。

善财童子第二十九参 大天神
善财承教,至墯罗钵底城,参大天神,为说菩萨云网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犹如帝释,已能摧伏一切烦恼、阿修罗军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安住地神。(梵语墯罗钵底,华言有门。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

善财童子第三十参   安住地神
善财承教,至摩竭提国,菩提场中,参安住地神。为说不可坏智慧藏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常随诸佛,能持一切诸佛所说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婆珊婆演底主夜神。(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梵语婆珊婆演底,华言春主)

善财童子第三十一参 婆珊婆演底主夜神
善财承教,至摩竭提国,迦毗罗城,参婆珊婆演底主夜神。为说菩萨破一切众生暗法光明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成就普贤无边行愿等,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说其功德。复令参普德净光主夜神。(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

善财童子第三十二参   普德净光主夜神
善财承教,至摩竭提国,菩提场内,参普德净光主夜神。为说菩萨寂静禅定乐普游步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具足菩萨所有行愿,了达一切无边法界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

善财童子第三十三参 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
善财承教,即于菩提场右边,参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为说大势力普喜幢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于念念中,普诣一切诸如来所,疾能趣入一切智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普救众生妙德夜神。

善财童子第三十四参   普救众生妙德主夜神
善财承教,即于会中,参普救众生妙德夜神。为说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集无边行,生种种解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寂静音海主夜神。

善财童子第三十五参   寂静音海主夜神
善财承教,参寂静音海主夜神。为说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深入一切法界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守护一切众生主夜神。

善财童子第三十六参   守护一切城主夜神
善财承教,即于菩提场如来会中,参守护一切众生主夜神。为说甚深自在妙音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能知能说一切语言自性,于念念中自在开悟一切众生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开敷一切树花主夜神。

善财童子第三十七参   开敷一切树华主夜神
善财承教,即于此佛会中,参开敷一切树花主夜神。为说出生广大光明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亲近供养一切诸佛,入一切智大愿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

善财童子第三十八参   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主夜神
善财承教,即于会中,参大愿精进力救护众生夜神。为说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超诸世间,现诸趣身等,我今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妙德圆满神。(诸趣身,即六道等趣之身也)

善财童子第三十九参 妙德圆满神
善财承教,至岚毗尼园,参妙德圆满神。为说菩萨于无量劫,遍一切处,示现受生自在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能以一念为诸劫藏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释迦瞿波女。(梵语岚毗尼,华言乐胜圆光。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释迦,华言能仁。梵语瞿波,华言女)

善财童子第四十参 释女瞿波
善财承教,至迦毗罗城,参释迦瞿波女。为说观察菩萨三昧海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究竟无量诸方便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摩耶夫人。(摩耶,梵语具云摩诃摩耶,华言大术)

善财童子第四十一参 摩耶夫人
善财承教,一心欲诣摩耶夫人所,作如是念,此善知识,远离世间,住无所住,如是之人,我今云何而得亲近。时有宝眼神及莲华法德等神,住虚空中,种种赞叹摩耶夫人。复有罗刹鬼王语善财言:汝应普礼十方求善知识。时善财受行其教。即时现见大宝莲华从地涌出,摩耶夫人在于座上,于一切众生前,现净色身。遂为善财说菩萨大愿智幻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具大悲藏,教化众生等,我今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王女天主光。(梵语罗刹,华言速疾鬼)

善财童子第四十二参   天主光天女
善财承教,遂往天宫,参王女天主光。为说无碍念清净庄严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出生死夜,朗然明彻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遍友童子师。

善财童子第四十三参 童子师遍友
善财承教,从天宫下,至迦毗罗城,参遍友童子师。别无指示,但言可问善知众艺童子,当为汝说。

善财童子第四十四参   善知众艺童子
善财承教,即于会中,参善知众艺童子,为说四十二字母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能于一切世、出世间善巧之法,以智通达到于彼岸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贤胜优婆夷。(四十二字母者,一阿字、二多字、三波字、四左字、五那字、六逻字、七柁字、八婆字、九荼字、十沙字、十一嚩字、十二哆字、十三也字、十四瑟吒字、十五迦字、十六娑字、十七么字、十八伽字、十九他字、二十社字、二十一锁字、二十二驮字、二十三奢字、二十四佉字、二十五叉字、二十六婆多字、二十七壤字、二十八曷攞多字、二十九婆字、三十车字、三十一娑么字、三十二诃婆字、三十三縒字、三十四伽字、三十五吒字、三十六拏字、三十七娑颇字、三十八娑迦字、三十九也娑字、四十室左字、四十一侘字、四十二陀字也)

善财童子第四十五参   贤胜优婆夷
善财承教,至摩竭提国,婆怛那城,参贤胜优婆夷。为说无依处道场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一切无著功德行,而我云何尽能知说。复令参坚固解脱长者。

善财童子第四十六参   坚固解脱长者
善财承教,至沃田城,参坚固解脱长者,为说无著念清净庄严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获无畏大师子吼,安住广大福智之聚,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妙月长者。

善财童子第四十七参   妙月长者
善财承教,即于本城参妙月长者,为说净智光明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证得无量解脱法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无胜军长者。

善财童子第四十八参   无胜军长者
善财承教,至出生城,参无胜军长者。为说菩萨无尽相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得无限智,无碍辩才,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最寂静婆罗门。

善财童子第四十九参 最寂静婆罗门
善财承教,至城南法聚落,参最寂静婆罗门。为说菩萨诚愿语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与诚愿语,行止无违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德生童子及有德童女。

善财童子第五十参 德生童子、有德童女
善财承教,至妙意华门城,参德生童子及有德童女二人,为说菩萨幻住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善入无边诸事幻网,彼功德行,我等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弥勒菩萨。(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善财童子第五十一参   弥勒菩萨
善财承教,至海岸国,大庄严园,其中有一广大楼阁,名毗卢遮那庄严藏。善财于楼阁前,恭敬顶礼,赞叹称扬,一心愿见弥勒菩萨。时弥勒菩萨从别处来,为说种种法要。善财白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弥勒弹指出声,其门即开,命善财入,见其楼阁,广博无量,同于虚空,闻不可思议微妙法音,善财即得无量诸总持门,住菩萨不可思议自在解脱。复令参文殊师利菩萨。(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善财童子第五十二参   文殊师利菩萨
善财承教,到普门国,苏摩那城,思惟观察,希欲奉觐文殊师利。是时文殊师利遥伸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财顶,为说妙法,令得成就阿僧祇法门,具足无量大光明,乃至令入普贤行道场,及置善财自所住处。文殊师利还摄不现。于是善财渴仰欲见普贤菩萨。(梵语苏摩那,华言悦意。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梵语阿僧祇,华言无数)

善财童子第五十三参 普贤菩萨
善财于文殊师利所,得三昧已,普摄诸根,一心求见普贤菩萨,起大精进,心无退转。即见普贤菩萨在如来前众会之中,坐宝莲华师子之座,身诸毛孔,出光明云,令诸众生,生大欢喜。善财见已,踊跃无量。普贤菩萨即伸右手,摩触其顶,为说诸法。善财即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

善财见到普贤菩萨的瑞相与光明遍照法界与虚空,灭却一切众生的苦难,使他长养菩萨的善根,得十种智波罗蜜。最后,善财获得普贤菩萨的摩顶赞叹,并在观察普贤菩萨的清净法身中,自觉已经和菩萨融为一体,一同在十方一切世界中教化众生。善财童子终于完全证得普贤菩萨的广大行愿,不久将与诸佛平等,得到一切不可思议的解脱自在。普贤菩萨为其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令其发十大愿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每日一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

“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说文》解释“僊”时又说:“僊,长生僊去,从人僊。”僊,本意用作动词,表示“轻舞飞升”之意。如《诗经•宾之初道》中有:“屡舞僊僊”。“仙”字,早期都写作“僊”。神仙的概念,最早追溯到《山海经》、《列仙传》等中的神话故事。

道家道教经典中也有对于神仙的描述。例如,《庄子》书中有很多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描述。《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后来道教的有关仙的思想可以说最早是继承于这些观念。例如,葛洪说:“列仙主人,盈乎竹素矣。”(《论仙》),“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对俗》)

“成仙”的追求自古有之,只不过道教将神仙之说理论化、宗教化并且实践化了。悬置道教“得道成仙”之现实是否可行不论,事实上道教的神仙观念和“得道成仙”的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的意蕴。这种美学意蕴体现在“逍遥”二字之上。体现在道得仙成的精神境界之逍遥、生死观念上的逍遥、追求成仙路径之逍遥。如此“逍遥”的美学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中,异化、物化的个人来说,无疑具有着纯净心灵的作用。

一、 得道:精神之逍遥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有对自由自在境界追求的“逸”、“游”的性格。在飘逸、游弋、逃逸、出游的同时,也具有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归”、“返”的性格。道家道教所提倡的“道”正满足了人们“出离”与“回归”二争力的融合。

老子所述的“无形大象”之道,“先天地生”而孕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着“弱”、“柔”、“虚”、“静”、“冲”、“朴”等特点。道“惟恍惟惚”,无法用逻辑语言来形容,故在老庄那里“运用了大量的形而上下混然不分的‘大象’来投射出、引发出至道的意境。像‘冲’、‘虚’、‘谷’、‘水’、‘婴孩’、‘风’、‘山木’、‘解牛之刃’等等。”

而一旦把握了道、体道之后,便可以逍遥而无待。“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而“道”不是一个高高悬起的神秘之物,道可以体现在任何人、事、物之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庄子•知北游》)

正因为“道”是周遍咸的,所以体道的“逍遥”不是厌世的或者是形而上的。也没有人能够在实在的意义上离世独立。如此体道的精神样态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人生的境域,无论悲苦喜乐,就是道的境域。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终极,世间就是终极。如此之体道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这种周遍咸的道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道教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观念。例如,葛洪说:“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抱朴子内篇•对俗》再如,杜光庭曾说:“老君垂教,以清静为用,无为为宗,清静则国泰身安,无为则道成人化。”

二、 成仙:生死观念之逍遥

道教重视“生”,重“人”,重“肉体”。如:《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无上秘要》卷五说:“天地万物,人为最贵也”、“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说:“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 道教注重对人体生命的保养、“保精爱气啬神”。

《太平经》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卷一三七~一五三《太平经钞》壬部一九上) 追求肉体不死、羽化升仙,表现出道教企图达到对于生命的自主自控,即身成仙的逍遥自在。

一方面,道教非常重视肉体;另一方面,道教亦表现出在境界上对生死问题超越的“逍遥”。一般观点认为道教和道家的生死观是矛盾的。例如认为葛洪重肉体长生,而庄子就是对死置之度外。其实,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葛洪说:“天之大德曰生。生者,好物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勤求》)而庄子讲的是一种“亦可……亦可……”的境界。拥有一种“无待”、“无累”的境界,便亦可接受生,亦可接受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齐物论》)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陶弘景也有“亦离亦合”的观点。陶弘景说:“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简单地说,佛教生死观的思维方式是“非……非……”的双遣方式,从缘起入手,让人体悟“空”,从而破我执、法执。道教的生死观讲究形神亦离亦合,亦可离亦可合。思维方式是“亦可……亦可……”、“方……方……”。讲究一种对肉体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肉体生命并不执着,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天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对“生”执着的“机心”,就会存在着羁绊和束缚。“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当“生”成为一种束缚心灵的追求目标,人就“有累”、“有待”,心灵的世界就会背遮蔽。“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这样就达不到体道的逍遥自在,就一定不会“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撄宁”之逍遥境界,才能成就最终的“得道成仙”。

三、 以何得道成仙:方法之逍遥

道教是一个非常重实践的宗教。要达到“得道成仙”,有许多的方法,如符箓、咒语、服食、房中、存神等等。然而只有到达方法上的超越与逍遥,从依技成仙转化为依艺成仙,才能真正得道成仙。

实践证明,存有机心的外丹服食等技术方法,不能解决得道成仙的问题。故道教非常重视内丹术,强调性命双修,重视内在精神涵养与外在炼形体和服食的结合。

在精神内养的方法上,《庄子》重视心斋、坐忘。“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道教修炼中也重视这种“忘”、“斋”、“化”的内在精神涵养方式,如谭峭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化书》)

“技”,只是纯粹的方法;忘掉“技”之后的“艺”,是融合了“道”的出神入化的“逍遥”。在《庄子•达生》中讲的“削木为鐻”的巧匠梓庆的故事,《庄子•田子方》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以及《庄子•养神主》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都是在如此心斋、坐忘、体道工夫之下,使得无论是雕刻、绘画甚或是解牛,都成为鬼斧神工的“艺”而非仅仅是“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

道教“得道成仙”正是在此多重“逍遥”的美学意蕴下,才真正具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气魄。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作者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他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似乎和对方身份不大相称的敬词,这是让吴郎易于接受。

译文
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无食无儿的老妇人。
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
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
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

注释
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吴郎:系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杜甫为此写诗劝阻。
妇人:成年女子的通称,多指已婚者。
扑枣:击落枣子。汉王吉妇以扑东家枣实被遣。扑:打。任:放任,不拘束。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
不为:要不是因为。困穷:艰难窘迫。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难道。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
只缘:正因为。恐惧:害怕。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亲:亲善。
即:就。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防:提防,心存戒备。一作“知”。远客:指吴郎。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
使:一作“便”。插疏篱: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稀疏的篱笆。甚:太。
征求:指赋税征敛。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
戎(róng)马:兵马,指战争。杜甫《登岳阳楼》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盈:满。

赏析

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扑枣”就是打枣。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上声字“打”,而用这个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任”就是放任。之所以要放任,第二句说:“无食无儿一妇人。”原来这位西邻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诗人等于是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

  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困穷”,承上第二句;“此”,指扑枣一事。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陕西民歌中唱道:“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说的正是杜甫。以上四句,一气贯串,是杜甫自叙以前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

  五六两句才落到吴郎身上。“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这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要联系起来看。“防”的主语是寡妇。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却不该还要插上篱笆。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

  最后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是全诗结穴,也是全诗的顶点。表面上是对偶句,其实并非平列的句子,因为上下句之间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使她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即所谓“戎马”。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开导吴郎的应有的文章。让他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苦难的人还有的是,决不止寡妇一个;战乱的局面不改变,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不见得有保障,我们现在不正是因为战乱而同在远方作客,而你不是还住着我的草堂吗?”最后一句诗,好像扯得太远,好像和劝阻吴郎插篱笆的主题无关,其实是大有关系,大有作用的。希望他由此能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开一点,他自然就不会在几颗枣子上斤斤计较了。读者正是要从这种地方看出诗人的“苦用心”和他对待人民的态度。

  这首诗的人民性是强烈而鲜明的,在通常用来歌功颂德以“高华典雅”为特征的七言律诗中,尤其值得重视。诗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很有特点。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诗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诗人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像“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如此章,极煦育邻妇,又出脱邻妇;欲开导吴郎,又回护吴郎。八句中,百种千层,莫非仁音,所谓仁义之人其音蔼如也”(《读杜私言》)。全诗正是在这种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品质的。诗作表达了杜甫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样的欧洲会堕入黑暗吗?#中国短道速滑尽力了##武大靖尽力了# 北京冬奥会的大靖真的尽力了[泪]从1000米单项的意外场地原因重新开场而体力不支;到五百米半决赛
  • 抓住浪漫精髓的神仙婚戒#好物推荐##完美新年计划# ▫️之前就非常喜欢I DO尤其是I Do TOWER系列她的灵感源自埃菲尔铁塔,极致精雕的CNC工艺打造立体
  • ”她瞠目看他:“你、你不是不能……”男人剥下她脸上层层的伪装,看着她本来漂亮的面容,邪笑道:“看来我们对彼此都有误解。”她瞠目看他:“你、你不是不能……”男人剥
  • 择偶要求:年龄区间:20-28,身高区间:160-170,年收入不少于:10w,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美丽贤惠。福利待遇:正常班、双休日、有年假、交纳社保、管中餐
  • 惟垂大悲,开示未悟……”阿弥陀佛;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今闻法我等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阿弥陀佛祈愿三世诸佛菩萨摩诃
  • 08现有的项目参与人也适用于新政策图片按照ExpatGo的说法,“政府计划现有签证持有人也要符合新政策,我们也知道,大部分人是无法满足新政策的。还是这家媒体列出
  • [加油] 剪了头发迎接新生命(紧张)20年前的我报小孩还有模有样~开学第三天就手腕骨膜发炎~只能热敷~愿快点能实现中山下雪的愿望想吃钵仔糕,朋友立马给我叫跑腿,
  • 人均GDP突破1万美金后,如何有效破解乡村用地不足、资源约束等矛盾,形成先富帮后富、建立有效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的长效机制,成为浙江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迫
  • 宁可做个善良的人,坦荡一辈子,也不做个虚伪的人,感恩所有的相遇、相知。宁可做个善良的人,坦荡一辈子,也不做个虚伪的人,感恩所有的相遇、相知。
  • !所有的烦恼、不幸,或者悲伤,都在春天开始回收。
  • 吸收很快,过一会摸脸就是很_保_湿清爽的感觉[大笑R]第二天睡醒皮肤都是细_腻光滑的,上妆都变得服帖了很多~持续用了一个礼拜我能明_显的感觉到我的皮肤状态在慢慢
  • 你是否也曾很喜欢一个人,喜欢到眼里没有别人了?不想你的人,你又何必去打扰。
  • #音速资讯# Teyana Taylor举行告别巡演,将退出乐坛Teyana Taylor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多次提出过想“退休”的想法,她觉得自己被音乐产业低估了
  • 今日大无语: ① 700 包邮的裙子卖家不舍得发顺丰发韵达,预计2.13到达(好家伙,我懂了,即使市场如此低迷,卖家也不急着出,更不急着收); ② 以为清关完成
  • 无自用不分享! 许愿骨的三朵小花花 当然都是我用过,并且一直在用 如果你是鸡皮肤,后背长痘 首选第一组,就是第一排的抹茶fafa 如果你是皮肤暗黄,皮肤还
  • #原神[超话]#神里绫华再见我要去须弥 神里小姐在你的面前一改端庄形象,吐露着木屐足袋挤磨的痛楚,并拜托你为她因祭典跋涉而受伤的脚涂抹护肤精油,这份依赖令你心
  • 希望2022年能认识更多的姐妹嗷呜[心]~在除夕夜扩一扩兔球蒙wwwvx:chenly_yixian:2845768880爱你蒙www~~~[污]#我的空瓶记录
  • 谢谢我的闺蜜们每年都会记得我的生日然后偷偷给我准备惊喜谢谢我的小组员明铭和惠子送我的我最爱的小鹦鹉bebe的盲盒和小花束!真希望在我18岁以前就认识你 不需要早
  • #羽生结弦[超话]##羽生结弦# 来看看央妈的那些精彩点评吧:“羽生结弦,一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选手”“容颜如玉 身姿如松 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幸得识卿桃花面
  • [喵喵]妈妈会担心你生病啊,妈妈没关系的,你戴上帽子。[兔子]可是你会淋雨呀,我想和你一起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