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会·新观察# | 贵阳白云区奋力推进工业扩量提质 打造实体经济核心引擎】人勤春来早,复工复产忙。春节过后,贵阳市白云区各项目建设现场、企业生产线上处处涌动着建设生产热潮。联东U谷科技创新产业综合体、钜成未来5G通讯技术产业园等新型工业产业园项目有序推进;贵阳永青仪电、康师傅饮品等“一主一特”产业企业生产线运行忙碌有序……这是白云区全力以赴推进“强省会”行动,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动注脚。

“强省会”首先强产业,强产业重点强工业。近年来,白云区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发展工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紧盯做强都市工业,聚焦工业倍增目标,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电子信息制造业、生态食品产业“一主一特”产业为重点,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提质提速发展。2021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7.3亿元,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为94.8%,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为10.6%,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看到成绩的同时,白云区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短板,如工业总量较小、主导产业不优、产业集聚度不高等工业发展突出问题。为此,白云区将以补齐短板为突破口,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方向,聚焦电子信息制造业主导产业、生态食品特色产业,并持续关注铝及铝加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以赴扩总量、优结构、提质量,把工业规模做大、把经济实力做强,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在“强省会”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

产业链条不完善 工业总量较小

近日,位于白云经开区的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贵阳永青仪电)智能化生产车间里安静有序,SMT无铅生产线正在加紧制造电路板。这里生产出来的工程机械智能显示仪表及控制器等部件产品,将销售供给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沃尔沃主机厂做配套。

2021年,贵阳永青仪电工业生产总值完成4.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000余万元;营业收入近4亿元,同比增长约10%。

永青仪电近年来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但在贵阳永青仪电常务副总经理鲁亚洲看来,背后却有着“单打独斗”的艰辛和不易。“我们主营自控工程设备、道路机械仪表仪器,属于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的中端,生产控制器产品等所需的元器件、零配件,都需要从省外购进来,而像高低压开关柜所需要的上游端半成品也需要我们自己加工制造,如果像沿海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有完善的产业链条,我们只用专注于控制器制造,成本可以再降低。总体规模小、产业链条没有形成、上下游缺失,这也是我们白云区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的短板问题。”鲁亚洲说。

不仅是贵阳永青仪电,企业“单打独斗”、产业链条不完善的情况还一定程度出现在该区生态食品产业行业。白云区工信局局长陈鹏介绍,白云区生态食品产业基础较好,目前已聚集了娃哈哈、康师傅、燕京啤酒、贵州泉等企业,也引进了瓶胚生产企业等,但各家企业并未畅通连接,且产业链条较为单一,这也是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路上的瓶颈。

白云区因铝而建、缘铝而兴,1958年贵州铝厂在白云建厂以来,赋予了白云区良好的传统工业基础,“一铝独大”曾成为白云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标签。直到2008年,以铝及铝加工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在全区工业产业结构中占比仍高达70%左右。

陈鹏介绍,近年来,白云区抢抓贵州铝厂“退城进园”机遇,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思路,聚焦电子信息制造业、生态食品产业、铝及铝精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业,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过去五年,工业转型明显加快,新兴产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20%。但在推进转型升级历程中,还存在工业总量较小、产业链条不完善或较单一、产业集聚度不高等突出短板问题。

除此之外,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承载能力不足也是一个短板。“白云区作为中心城区,工业产业用地资源紧张,园区建设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受政策、资金等影响,进展较缓,如何持续推进‘腾笼换鸟’,盘活闲置资源、加强要素支撑,也是白云将要着力解决的问题。”陈鹏说。

特色产业增效 园区建设提速

经历过单一性产业转型发展阵痛,白云区深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去年以来,白云区紧扣“强省会”行动这一主线,始终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任务、第一推动力、第一工程,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结合辖区产业发展实际,直面问题,在补短板中寻找突破口,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探索调整产业发展思路,明确了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生态食品产业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一特”产业布局,并持续关注铝及铝精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还较小,2021年年产值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近两成;

以娃哈哈、康师傅、燕京啤酒、贵州泉等企业为重点的生态食品产业基础较好,去年来积极引进食品产业龙头企业及相关上下游产业,不断完善生态食品特色产业链,全年产值约31亿元;

聚焦中车、吉利发动机、黎阳航空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去年产值约25亿元;

鼓励中铝铝业、贵州华科等企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推进铝板带等铝合金产品向高端铝箔、电子铝合金等就地转化,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全年产值约80亿元。

“在园区建设方面,我们抢抓新型产业用地政策红利,扎实推进白云工业创投孵化产业园建设,相比传统用地,新型产业用地项目入驻政策更灵活、容积率更高、产业用房可分割出售,配套综合类服务更完善,能够吸引更多新兴产业及各类企业,提高亩均产值。”陈鹏说。

去年以来,白云区还着力推进联东U谷科技创新产业综合体、钜成未来5G通讯技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园、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园、数字内容产业园、贵阳软件基地等产业园区建设也有序推进,实施了景宏工业园提质升级工程,启动了沙文工业园提质升级工程。截至去年底,白云经开区麦架片区景宏工业园提升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95%;沙文片区改造工程方案制定完成;工业创投孵化产业园引进5家企业入驻。

同时,白云区不断强化要素支撑,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加大园区闲置厂房的清理、收储和利用力度,有效盘活闲置、低效使用厂房。去年以来,共梳理闲置厂房约31万平方米,成功引进柳州冠灵等企业入驻,盘活闲置厂房1.53万平方米;新型标准厂房建设和工业用地收储也有序推进,去年预计新增标准厂房23.65万平方米,完成工业用地收储(出让)642.26亩,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比重从8.5%提升到13.3%……

直面问题短板,主动迎难而上,白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举措愈发明晰,做大做强工业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

扩总量优结构 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

工业强则省会强,工业兴则省会兴。聚焦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如何破除新型工业化发展中的“瓶颈”?白云区将全面落实“强省会”行动决策部署,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工程,紧盯工业产业、项目服务、平台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攻坚突破,全力以赴提升整体经济规模体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效,着力打造实体经济核心引擎,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为实现“强省会”目标作出白云贡献。

在狠抓工业产业,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方面,白云区紧盯产业集聚发展,将聚焦电子信息制造业、生态食品产业“一主一特”产业和在筑制造业央企,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在工业产业发展上建链、补链、强链。

聚焦主导产业迅速建链。针对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小、链条缺失问题,白云区初步明确了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主攻方向,即主攻通用设备制造、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机制造、电池制造等6个方面的22项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行业),以此建立白云区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链条。力争到“十四五”期末,招引一批企业落地投产,实现新增产值110亿元。

聚焦特色产业迅速补链。白云生态食品产业基础较好,娃哈哈、康师傅、燕京啤酒、贵州泉等饮品龙头企业产业链基本建立,休闲食品、调味品两个产业链较为薄弱,白云区将围绕产业链薄弱环节重点攻坚,围绕食用菌精深加工发展食用菌休闲食品,积极引进休闲食品、调味品等相关项目落地,力争在“十四五”期末生态食品产业实现新增产值110亿元。

聚焦央企迅速强链条。白云区将全力做好在筑制造业央企服务,积极协助企业争取获得总部的新建项目、新增订单、技改提能等支持,迅速在先进装备制造、铝及铝加工产业方面强链。目前,白云已建立在筑制造业央企服务专班,制定企业发展台账、服务台账、问题台账,力争到2025年在辖区制造业央企产值实现翻番。

在狠抓项目服务,力促项目落地生根方面,白云区将紧盯项目建设攻坚突破,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编制全区现状图、全景图、项目库,制定了“五个一”行动计划,即形成“一张作战总图、一张闭环机制网、一本企业库、一个项目库、一套要素库”,建立《白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项目“招商、安商”服务工作机制》,招商项目坚持专员服务、专班调度、专项推进、专题到账的调度机制,全力保障新型工业化工作推动有力有序。

同时,白云区紧盯目标结果,全力做好在建项目服务,推动拟建项目进度,聚焦联东U谷、工投孵化产业园项目、白云区新型城市更新(产城融合)项目等在库项目,紧盯白云区新型产业城市更新项目——新型工业化新兴产业园区项目、贵阳市白云区猫山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项目、恒信汽车等在建未入库及拟开工项目,加快推动项目入库、建设,力争今年完成工业投资50亿元。

在狠抓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方面,白云区将充分发挥开放平台作用,加强与高新区、综保区的协调协同联动,强化区域产业发展联动,围绕高新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延伸拓幅,推动吉利发动机、大东风机械、贵州嘉盈、钜成5G等项目形成产业集聚,进一步推动上下游有机衔接。

同时,推动白云经开区、工业园区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加快推进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全力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精准定位发展重点和方向,加快建设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工投公司孵化产业园、联东U谷科技创新产业园、5G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配套功能,提高产业承载力,推动配套企业向园区集聚;加快推进“腾笼换鸟”,加大“僵尸企业”清理力度,确保2020年以前建成的标准厂房在今年6月份前全部装满产业,2021年新增的23.6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年底前企业入驻率达到80%。

在狠抓要素保障,全力提升承载能力方面,白云区将紧盯资金、用能、用地、用人等要素保障,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积极争取和用好新型工业化产业基金、“强省会”行动配套措施、新型产业(M0)用地等政策,通过清理改造闲置厂房、新建工业项目等方式,全力推进新型标准厂房建设,力争全年收储工业用地800亩,新增标准厂房70万平方米以上,开工建设110万平方米;持续强化资金保障服务,加强与省金控、市产控、市创投等企业的合作,加强“企——政——银”金融服务对接,撬动社会资源更多投入到主导产业发展中,为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健全完善领导包保帮扶机制,围绕辖区制造业央企、停减产重点企业等加强服务工作,“一企一策”纾困解难,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益。

同时,白云区还将在优化人才工作机制体制方面着力,分类建立人才池,主动帮助企业到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招引所需人才,用好《白云区“匠天下”人才小镇促进聚集优惠措施(试行)》政策,从安居保障、贡献奖励等十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让人才聚集服务工业产业发展。#强省会贵阳贵安在行动#

以创新赋能千亿级食品产业生态 夯实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漯河支撑

日前,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漯河市人民政府市长刘尚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创新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李克强总理在惜字如金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较大篇幅阐述创新工作,强调“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省委省政府在十四五时期“两个高质量、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的总体谋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中西部创新高地。漯河作为中国食品名城、全国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市,近年来着眼提升食品产业能级、放大食品产业竞争优势,持续打造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强化创新服务、构建创新生态、营造创新氛围,以创新赋能千亿级食品产业生态。漯河市坚持“三链同构”,着力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的典型经验在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中受到通报表扬。

打造创新平台。一是打造企业创新平台,完善和提升双汇企业技术中心等229家各类市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功能,推动每个规上企业至少与一家高校、科研机构或其团队开展合作。二是打造公共创新平台,依托本市3所大专院校,采取市校共建共购共享科研装备模式,建立了食品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休闲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和河南省休闲食品工程技术中心等3个公共研发平台,建立人才资源库、企业技术难题库、成熟技术库,服务中小微企业。目前仅食品产业共性研发平台已入驻骨干食品企业32家,转化成果68项。三是打造政企合作的新型创新平台,在支持微康生物形成300吨益生菌粉产能基础上,与其合作建设食品微生物研究院,通过实施“益生菌+”服务全市食品企业,实现产品品质和价值提升。四是打造产学研融合平台,深化与知名高校院所合作,与江南大学签署“1+N”战略合作协议进行全方位合作,共建江南大学科技园漯河园区;与河南工业大学共建食品机械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基地;建立漯河市食品产业技术市场,促进各类技术成果与企业、资本的对接。
培育创新主体。一是强化企业创新支持。去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支出比例2.82%,撬动146家企业研发投入14.8亿元。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35家,其中国家级100家。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42.2%。二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2020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93件,同比增长10.3%;30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23亿元。在2019年营商环境评价中,漯河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居全省第2。三是强化头部企业引领。谋划实施了29家重点企业五年倍增工程,在创新的加持下,双汇营收在2019年净增100亿元基础上、去年又净增140亿元,卫龙食品突破80亿元,金大地公司已接近60亿元。四是强化创新型企业招引。抢抓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战略机遇,引进了微康生物、冠联新材料等科创策源地在外、产业化应用在漯河,原始创新在外、应用创新在漯河的创新型企业。五是强化经营模式创新。豪峰食品实施“电商突破战略”,成为国内烘焙食品电商前三强企业,疫情期间线上销售额逆势增长25%。

强化创新服务。强化工业互联网服务,建设了全国首家中国食品云平台,全国首家食品行业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和全国第二家“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在漯河正式上线,成立食品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创新中心,与腾讯合作共建“腾讯云(漯河)工业云基地”,打造全国食品工业互联网基地。强化检验检测服务,与武汉大学合作共建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有效整合市域内国家级、省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涉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资源。强化质量标准服务,强化食品质量提升、安全监管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在全国较早设立市长标准奖,在食品领域制定了88项生产加工标准,参与了近百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在农产品生产领域制定了20项省级标准、309个地方标准。平平食品在全国率先发布《调味面制品》《魔芋即食食品》等四项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中大生物、亲亲食品填补了全省植物提取、运动保健食品行业监管标准空白。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构建创新生态。更大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关键是要构建企业链、政策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为一体的良好创新生态。一是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创新企业链。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小升高”培育行动,发挥头部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帮助更多企业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二是构建系统完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创新政策。每年拿出不低于1亿元支持工业企业“三大改造”,累计实施“三大改造”项目超700个,涉及企业400余家,累计完成投资800亿元。出台了促进冷链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三是培育引进敢为人先、富有工匠精神的创新人才和团队。创优环境引进人才,价值激励留住人才,建立以贡献为导向、以服务实体经济成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与团队激励机制。推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实用技术人才;支持在漯高校增设农产品加工、食品科学、营养健康相关专业和课程。四是拓宽科技金融多元供给的创新资金投入渠道。用足用好用活各级政策性资金,整合金融创新资源,深化“科技贷”、创新券等制度,与云锋基金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形成更多资金支撑。五是培育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创新服务机构。围绕技术交易、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中试基地等,培育一批新型服务机构,支持双汇、卫龙等龙头企业发展工业设计,大力培育“工业精品”“单项冠军”产品。

营造创新氛围。既注重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也注重实体工作创新,完善鼓励实干、勇于创新、宽容失误的容错纠错机制,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保障机制。探索抓落实机制创新,实施重点项目、服务企业、城建交通、招商引资四个周例会制度,三年累计召开周例会329次,解决问题2280余个。探索食品安全监管创新,建设“漯河智慧食安区块链云平台”,目前已上线餐饮单位和供应商7960户。探索供应链创新,成立粮食产业联合体,推动面制品生产企业、面粉加工企业、粮食仓储企业、小麦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农科院和小麦育种专家等五个层面的订单化合作,探索面制品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目前已建立7家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和1家玉米产业化联合体。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围绕提高农产品对食品工业的适配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农业增效的重点放在三次产业融合上,将融合的关键放在“三链同构”上,将“三链同构”在农业领域的载体放在五级订单化的产业联合体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上,推动农业加快从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
刘尚进建议,将更多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在河南,充分发挥河南省在服务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中的腹地支撑优势,推动形成更多科技资源聚集、成果转化和新型产业培育的创新氛围,打通产业链堵点、提升价值链层级、优化供应链体系,实现更多关键领域“0到1”“1到N”的突破。同时,加大对河南生物育种、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将更多的创新资源、政策、资金等向河南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际玉米小麦研究中心等平台倾斜,着力解决种质资源“卡脖子”问题突出、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知名品牌等问题,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三链同构”等方面给予更多试点支持,探索积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https://t.cn/RxkVsiB

#提灯看刺刀[超话]# (后知后觉的炫书?其实是承诺送书啦哈哈哈哈)

当时刺刀出实体,阿淮在微博写实体番外,发了一条微博写到“五年,好久不见了楚工。”

我16年看了刺刀,我真的是太喜欢韩楚了,太喜欢刺刀了[悲伤],直到现在21年一月份了,我依然每晚都会看几页,几段哪怕几行。实体书在就翻实体书,不在就看文档(←是我自己手打的!为了方便自己随时随地吸慈爱韩越![二哈])。

当时买刺刀,一黑一白不知道该买哪个,于是干脆买了四本……两黑两白,其中一黑一白带亲签。我在宿舍只带了一本白的,这本白的已经被我翻太旧了,有一本带亲签的黑肯定没有丢,但是真的不知道放去哪里了[允悲]所以现在手上有一黑一白全新未拆封,好像是白的带亲签明信片。逛了一圈发现现在的刺刀好贵?当时是199和两百多两个价格我记得,一本七八百是认真的吗??突然发现我拥有财富……!

算算日子,今年年底我考研,要是顺利,明年上岸的时候我和韩楚,和刺刀,和阿淮,和原耽——相遇也有五年了。和开头写到的阿淮的微博巧妙重合的年份。

既然如此,等我明年成功上岸[并不简单],我就拿出一本全新的刺刀随机送给超话里某位姐妹吧!(不存在例外!我一定上岸!每天学十八个小时!十八!![并不简单])

一研为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