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中国改革报|峥嵘十载 戈壁滩上绘就一幅新时代画卷】#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 兰州新区成立1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60倍,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针”。

“10年来,新区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戈壁荒滩上,初步建立起了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综合性新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全面增进,新区群众实实在在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日前,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相关负责人对兰州新区这10年的发展成果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设立兰州新区,赋予其“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大战略定位。兰州新区是我国广袤西北大地上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肩负着探索西北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新模式,增强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向西开放,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责任。

如今,#奋进十年路启航新征程# 10年过去了,悠然回望,岁月峥嵘。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5亿元到快速突破300亿元关口,增长近60倍,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进出口贸易额倍数增长,常住人口从不足10万人增长至50万人。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初见雏形,成为甘肃全省乃至整个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有效发挥了经济增长新引擎、改革创新新典范、高质量发展新样板的作用。

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成绩

要想实现突破,必须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成绩。决策者们坚持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深入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行政审批、国资国企等“九大改革”,构建全方位改革体系,有效激活发展动能。

兰州新区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兰州新区产业园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空间大、政策优等特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科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要素供给、政策兑现、人才引进等科创生态,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高能级平台加速集聚。

“目前,兰州新区建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168个。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连续4年保持在4%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翟建军告诉记者。

兰州新区深谙“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道理,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引进培育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如今的兰州新区藏龙卧虎,科技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达3万人。

兰州新区还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的关键举措和引领高质量赶超跨越的“先导工程”,先后获评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2020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

推动产业发展,重振“兰州制造”

兰州的历史曾因“兰州制造”四个字而熠熠生辉。元代有铁冶,明代开发煤矿,洋务运动中,兰州机器局、兰州机器织呢局开西北工业之先河。抗战时,兰州成为大后方,形成纺织、皮革、机械制造、汽车修理、冶金、制药、化工、玻璃、面粉、卷烟等工业企业。新中国成立后,兰州迅速成为新兴工业城,创造了新中国无数个“第一”,为新中国的起步作出巨大贡献。

“如今,兰州新区面临崭新的发展机遇,以国家级新区平台建设为引擎,紧扣‘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积极主动作为,聚集配置高端发展要素,着力铸链强链延链补链,加快构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呈现出生态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形成‘大中小共存、高优特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翟建军说。

据悉,兰州新区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十四五”末产值将达到200亿元。

绿色化工产业“十四五”末产值将达到500亿元,打造千亿级国家重要的高端化工产业基地和世界一流的现代精细化工产业园。

新材料产业“十四五”末产值将超过65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性能铜箔研发生产基地、新能源“储能之谷”。

还有生物医药产业、绿色能源产业、大数据产业、现代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也都生根开花,以日益蓬勃的姿态助推着兰州新区的发展,重振着“兰州制造”的辉煌。

立足丝路优势,打造开放前沿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兰州新区立足“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定位,先后建成运营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构建起“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

2016年~2021年,兰州新区进出口总额达276亿元、年均增长9.2%。其中2021年实现贸易额82.4亿元,同比增长103%,占甘肃省贸易额超过16%,对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凸显。

2014年7月15日,作为甘肃省唯一的综合保税区,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并于2015年12月24日正式封关运营。封关运营以来,新区综合保税区复制推广“分类监管”“委托加工”“两段准入”“四自一简”等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创新“废物出区”“申报前检验”“全过程品质监测”等制度,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德国、中国香港等地设立多个海外仓。

2017年11月,兰州新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获交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并列入全国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2022年8月2日,由兰州新区商投集团路港公司、捷时特物流有限公司共同承运的“万象南—磨憨—中川北”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顺利到达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此趟班列是中老铁路贯通后,甘肃省首趟中国—老挝回程班列,为甘肃省开辟了连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快捷国际贸易通道。

兰州新区还大力构建“通道+物流+产业”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大通道同向发力,持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据翟建军介绍,目前,依托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及航空口岸,已开通240余条国内国际地区城市运输航线和16条国际货运航线,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飞机起降架次30万架次。

坚持生态优先,守护绿水青山

2011年,总长16.7公里、面积967公顷的新区东一干防护林带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兰州新区生态防护林带建设正式拉开序幕。10年过去,往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已变得郁郁葱葱。

据翟建军介绍,近年来,兰州新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等重大机遇,以生态修复治理为切入点,规划将大量的生态功能差、未利用荒坡土丘进行整治,30%整治为高质量、永久性生态用地,打造兰州北部生态安全屏障。

“引大入秦”丰沛的水源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激活了生机。如今,一座满目滴翠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在古老的秦王川大地上拔地而起。

10年间,兰州新区总共建成水库6座,生态调蓄工程9个,生态输水管线5条,产业园区供水工程6处,年供水能力由原来不足0.3亿立方米提升至1.46亿立方米,逐步构建起一张生态供水兼顾防洪节水的水利体系网。

“自建设以来,兰州新区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区、构筑兰州北部生态屏障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在全省率先创新黄土山丘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新路子。”翟建军表示。

2010年~2022年6月,兰州新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20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6%。建成高效节水、生态兼顾的高标准农田7万亩,实施生态修复12万亩,系统性解决了干旱、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等问题。

如今,新区四周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得以平整,一道道绿色的生态屏障蔚然成荫。一批雨水有效收集利用、洪水有序排放,湿地、湖体东西相连、南北贯通,形成了城市绿肺。人与自然关系得到极大改善,为黄河上游地区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区样板、作出了新区示范。

聚焦城市与民生,打造宜居幸福地

“春季见花、夏季见绿、秋季见果、冬季见景”,这是兰州新区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立下的愿景。

10年来,兰州新区坚持把提升城市服务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贯穿建设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全过程全方位,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兰州新区印发了《魅力新区城市品质提升六大行动方案》,未来将从市容环卫、市政设施、空间秩序、园林绿化、城市治理、道路交通六个方面完善治理措施。”翟建军说。

新区建设绕不开民生话题。只有民生问题搞好了,人民才能安稳踏实地生活在这片土地。

10年来,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超过280亿元,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同时,面向全国引进教育人才超过1200人,教育成效全面开花,教育水平显著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新区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已达到国家平均水平,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同步健全,逐渐形成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

近年来,兰州新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大力推进“15分钟健身圈”建设,先后建成各类体育场地987个,全域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7平方米,位居甘肃省前列。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兰州新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扎实开展“3+1”冲刺清零行动,历史性地解决了整体绝对贫困问题。同时,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

一项项举措结出丰硕果实。翟建军告诉记者,从2010年到2021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近5年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作为从一张白纸起步的国家级新区,10年来,这里从一片黄土荒滩成长为一座现代化新城,从农耕之乡转变为生态产业集聚区,从无人问津的僻壤蝶变为科技创新高地。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兰州新区要牢牢把握国家赋予的发展改革创新重大任务,坚守初心,坚定信心,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以过硬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为甘肃省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新区力量。”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兰州新区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期望。(中国改革报)

#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喜迎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媒体聚焦##兰州新区##奋进十年路##解码十年# 【十年砺剑绘宏图 勇立潮头再扬帆——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年成就回眸】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国家赋予兰州新区重大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使命: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极、地、台、区”)。

勇当标杆,敢为闯将!

十年来,兰州新区从秦王川的一片荒滩崛起为现代化城市新中心,敢为人先,系统改革破坚冰;激发动能,产业集聚壮实体;先行先试,创新开放建高地……

在困难障碍和风险挑战面前,兰州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精准把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不断深化营商环境等各领域改革,一跃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当年一笔一画勾勒的发展蓝图,已化作春潮涌动、千帆竞发的壮美画卷。

十年来,兰州新区从秦王川的一片荒滩崛起为现代化城市新中心

改革势如破竹 发展蓄力腾飞

工地塔吊林立,建设如火如荼;车间全速生产,马不停蹄;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中川北站物流园,货运班列和各类货车车水马龙,一派繁忙……

这是兰州新区普通的一天,也是新区开放发展十年来的生动截图。

回首建设之初,荒滩之地,百业待兴,发展何处落笔?改革如何“破题”?

新区向“新”,兰州新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突破条条框框,打破桎梏藩篱,坚持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在行政审批、干部人事、商事制度、国资国企、绿色金融等领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有效激活了发展动能。

2014年11月,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工作开启。兰州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科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要素供给、政策兑现、人才引进科创生态,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高能级平台加速集聚。目前,兰州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61%,获批“国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兰州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电子证照跨区域核验等。
2017年3月23日兰州新区全面启动国资国企改革,将原国有控股、参股的61户企业整合重组为市政投资、城市发展、金融投资、农业发展、商贸物流、科技文旅6家集团公司,新组建石化、水务2家集团公司。2022年新成立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临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两家国有集团公司,引导十家企业发挥国企投资牵引、筑巢引凤、优化生态功能,商投集团入列中国“500强”,开发建设主力军作用充分彰显。

2017年6月,全面启动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薪酬,彻底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扫除干部身份障碍,面向全国各条战线精准选招干部,不拘一格选贤任能。

兰州新区在全国率先推行“蓝图管控+容缺受理+区域评估+代办服务”审批综合服务模式,有效实施“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改革举措,项目投资、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审批时限全国最短。市场环境不断优化,营业执照办理从改革前的7到9个工作日到现今即时即办、立等可取,市场主体年均增长30%以上。在全国率先打造365天24小时不打烊的商事登记模式。

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普惠金融示范区落地新区,绿色金融改革成绩全省领先。

十年过去,播撒下的改革“良种”,结出了丰硕的发展成果,兰州新区不断创造着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奇迹。

十年来,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关口,增长近60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倍,常住人口增长5倍、城镇化率超过70%,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初见雏形,成为全省乃至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2022年上半年,兰州新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全力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稳岗拓岗等重点工作,实现GDP增长13%,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聚力集群强链 产业全面“开花”

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动力。

快速落地的项目、不断增长的数字、率先实现的突破……在兰州新区,产业集聚发展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兰州新区始终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育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数据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商贸物流、航空产业和临空经济、现代农业、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集群。十年来,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080个、总投资5280亿元,产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50%、40%以上,实体经济主战场地位凸显。

走进位于兰州新区的兰石集团,一排排生产装备高效运转,“机械手臂”工业机器人正在生产线上“忙活”,工人们在各自岗位认真装配、调试、喷漆……全力以赴确保加氢反应器、脱硫反应器、核电机组等一批重点产品按时完工。

2012年,通过“出城入园”,兰石集团实现了由单一石化装备向高端能源装备、高端通用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迅速实现营业收入由40亿向60亿的大幅跨越。

兰州新区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推动形成石化重型装备、高端医疗装备、核能配套、新能源装备及电工电器等产业体系,一路不懈接力,重振“兰州制造”辉煌。

2022年6月14日,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一期首条生产线试产成功,标志着项目建设不到半年时间实现投产出箔,创造了新的“新区速度”。

近年来,兰州新区快速布局发展新材料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新材料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能源、光电、建筑等新材料产业,引进落地宝武、海亮、道氏、宏宇、德福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世界最大的高性能铜箔产业园将在这里诞生,“十四五”末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储能之谷”。

围绕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定位,兰州新区先后建成运营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构建起“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额实现倍数增长,对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凸显。

与此同时,兰州新区各项产业展现蓬勃发展之势。
绿色化工园区内,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试研究与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液态阳光”等一批科技前沿项目先后落地,近百种产品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入驻孵化航天特种材料、新型抗肿瘤药、抗艾滋病药、新冠防治药等“专精特新”项目145个,一批“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实现自主研发生产。

兰州新区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名单,标志着西北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落户兰州新区。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临空经济产业园等加快建设。佛慈、和盛堂等生物医药产业高质快速增长,“西部药谷”建设加速推进。全域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种养加、产供销、游购娱产业链全面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推动智治善治 新城宜居宜业

今年7月3日,第三届“集聚英才·汇智新区”人才智力交流大会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双选会在兰州新区举办,吸引3.5万余名求职者到场参加。
城市的核心是人。兰州新区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目前,兰州新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4.7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9.5%,现有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领军人才等国家级、省级人才100余人,博士300余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超过5万人。

人才住房、职称晋升、子女入学、就医、“零门槛”落户等优惠政策同步落实,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拴心留才”一流环境加速形成。

2021年8月起,兰州新区累计承接安置舟曲避险搬迁群众达到11批次1700户6851人,完成了搬迁群众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生产生活保障工作,推动灾后易地安置和生态移民安置工作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虹吸效应不断增强,背后是“智治+善治”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有温度、更会思考,让居民生活更便捷、更舒适。

2022年3月18日,兰州新区“数字政府”系统成功上线,实现与全省数字政府系统同步运行,5500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率达98.74%;重点打造“一云、二网、三平台+N个应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格局,加快构建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

十年来,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超过280亿元,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职教园区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建设发展提供科技创新型、技能应用型人才保障;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新区”。累计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千余场次,“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加速释放西北旅游集散地、都市休闲游乐新城的品牌效应。兰州新区完成约16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使城区绿化达到“春季见花、夏季见绿、秋季见果、冬季见景”。

如今,兰州新区核心区3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青山碧水蓝天交相呼应,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十载奋进,九万里风鹏正举;昂首阔步,再迎下一个十年。

兰州新区锚定了新的目标:202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2035年建成经济繁荣、生态秀美、和谐宜居、具有强大引领示范效应的现代化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正全力践行国家“极、地、台、区”战略定位,在全省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实施“四强”行动中先发力、带好头,全力打造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新甘肃·甘肃日报)
https://t.cn/A6SGT5j0

#开封民生跟着民声走# 【撑“遮阳伞”战高温 守“为民心”保运转】#豫见开封城事#

高温炙烤,挡不住城管人奋斗的脚步。

6月22日一早,温度还未达到最高值,但户外依然让人汗流浃背。魏都路上,绿化工人拿着水枪对着绿化带浇水,汗水“遮”了眼睛,拿起脖子上挂的手巾,擦一把汗,累了活动下手臂,抢时间保绿化。

错峰作业,将作业时间放在早晨、晚上,避开高温时段,这是市城管局守护夏季高温环境下,城管一线人员的暖心之举。在该局的部署下,局属各单位多举措、多方式为城管人撑起“遮阳伞”。

防暑降温 环卫清凉

高温下,街头巷尾总能看到环卫工身影,他们是城市最美坚守者。入夏以来,市环卫局印发《关于加强夏季环卫作业防暑降温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作业单位加强机械作业频率,减轻人工作业强度,增加一线作业人员轮休次数,发放高温补贴,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防暑降温用品,防暑降温。

环卫驿站全开放。驿站内设置饮水点,并提供必需的、充足的防暑用品和药品,做好室内通风换气、定期消毒,确保内部空调或风扇功能完好,使用正常。并发动社会单位和沿街门店为环卫工人提供消暑纳凉场所和供应饮水。

宣传教育筑防线。加强一线作业及管理人员的防暑降温知识宣传教育。开封京环公司积极为环卫工人发放防暑降温物品,目前已为2500余名一线环卫工人发放人丹等防暑五件套。另外,按班组配发速效救心丸,各路段负责人加大巡查,确保工人人身安全。

慰问一线送清凉。各区环卫部门持续联合爱心单位和人士开展“送清凉”活动,深入到班组、车队、作业场所等,关心和慰问一线环卫工,对损害环卫工人安全健康的问题,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解决。各区环卫运维公司为一线环卫工人提供充足饮用水,有的还熬制绿豆汤,送到一线。

轮休作业保安全。各区统筹优化安排垃圾清运时间,缩短人连续工作业时长,采取换班、轮休作业模式,在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的同时,保障职工权益。

无惧炙烤 温情执法

“城管蓝” 热情执法不降温。高温下,市城管执法支队在多举措防暑的基础上,确保执法力度不减,市容环境长效整洁。

整治游商出实招。针对夏季各类瓜果集中成熟上市的特点,该支队在加大市容巡查力度的同时,采取疏堵结合方式,向瓜农发放“瓜果地图”,引导流动商贩前往附近的瓜果直销点内规范经营,最大程度维护瓜农利益,做好服务型执法。

维护市容强巡查。加强市容巡查频次,狠抓长效管理,持续规范市容秩序。特别是对主次干道出店、占道经营、流动摊贩进行清理整治,督促沿街商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强化户外广告治理,坚持高频次巡查,及时劝阻违法停车,对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及时恢复秩序,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社区帮扶送温暖。组织志愿者冒着高温酷暑,到汴东社区开展创文帮扶活动。清除社区楼道内的小广告,摆放共享单车,清除小区垃圾……他们挥起铁锹、扫把,不怕脏、不怕累、干劲十足,不放过任何一处卫生死角。

智慧赋能 采集不松

面对连日高温,市智慧城管服务中心周密做好降温工作,加大车巡和视频监控,以及发挥12319热线作用,在减少一线作业时长的同时,保障处理市容乱象力度不减。

信息采集避高温。该中心200余名信息采集员从7时至21时轮班开展信息采集上报工作,特别加大对积存垃圾、占道经营等季节性“城市病”的采集力度,避开高温时段,防止一线信息采集员中暑。

6月21日7时,该中心信息采集员杨丽亚一如往常到达负责网格区域,骑着电瓶车,穿好工作服,车把上挂上一条毛巾,腰包里备好公司分发的解暑药品。她告诉记者今天的行程范围是汉兴路、晋安路、金明大道、宋城路四条主干道所围区域。区域人流、车流量比较大,问题相对来说也比较多,所以巡查采集密度都必须到位。一圈转下来,基本要花费一个半至两个小时。

边骑边看,杨丽亚的眼睛时刻注意着马路两边的状况,发现市容乱象问题会停下来拍照,道路破损、垃圾乱堆、单车乱停、绿地脏乱……这些都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

“每到夏天,中心就会推出一系列举措,缩短一线采集时长,这让我们很受用,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但该干的事,一点也不会偷懒。”信息采集员杨丽亚说。

常态保障 供水安全

6月21日上午,市城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勇带队到供水施工一线开展“夏季送清凉”慰问活动。这是该公司夏季保障供水人员安全的常态化举措。

据了解,夏季以来,该公司提前做好高温保供工作,对各班段实施统调联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巡视频次、加大维修力度、加快施工进度,保供水,保民生,保运行。

强巡查,稳运转。该公司三个制水厂对设备进行全方位安全检查,对电气设备全面测温巡检,对发热配件全部更换,保证供水设备用电安全;维修班对虹吸滤池控制管路进行更换,保证供水设施高效运行等。

强维修,解故障。维修部门随时待命,强化管网维护,加大了对城区主要干道供水管网的巡视与排查力度,提高抢修及时率和数字化案件的结案率;调度指挥中心深入推行现代信息化模式,智慧赋能故障调度解决,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筑牢高温供水安全防线。

高温奋战 消除隐患

高温酷暑,金盛热力人不停歇,为今年冬季提前开启各项准备工作。6月22日,在复兴大道管网维修现场,开封市金盛热力有限公司维修人员对管网老化部位进行重点整治,消除冬季管网运行安全隐患;同时积极推进管网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已新建优化5.3公里管网,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3%。

不只在工地上,小区内也闪耀着热力的身影。该公司组织人员对供热小区内的高架管网支吊架进行除锈、刷漆,对前期排查出来的具有安全隐患的支吊架进行更换维修,保障居民安全出行。

清洗保养保质量。换热站里,该公司运维人员全身湿透,汗如雨下,按照夏季检修计划对管网、阀门进行保养,并加强控制柜、水泵、水箱、除污器等机房设备的检查维修,目前正在重点对板换机组进行仔细清洗,提高冬季机组换热效率,提升供暖质量。

深入一线严防护。连日来,该公司总工程师王继成、副总经理赵鑫、工会主席靳民一行为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藿香正气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防暑降温物品,将煮好的绿豆汤、采买的雪糕分发给运维人员,将关心和关爱带给每一位工作人员。全媒体记者 刘延超#上下同心共筑美好开封##能力作风建设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u1s1,夹馍还得看北京悠航的,yyds,味道口感都让人惊艳不说,个头也恰到好处的,很就口,除了贵一些没毛病心心念的严老幺啊 终于吃到了周末去的 大概九点半去
  • 。同时,在产业发展方面,这些城市做了哪些调整和努力后,从而换来不一样的数字和成绩呢?
  • 问卷创建者可以根据问卷的“提交时间”、“IP来源”、“答题时长”、“渠道来源”这四种方式来设置筛选条件进行数据分析,具体步骤可参考上文中“统计图表增加筛选方式”
  • ——富兰克林​远死近生远死而近生有名而无形上句见《移精变气论》: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
  • 一个是我的丈夫,脾气不定时暴躁,我生病手术也没有一个丈夫该有的体贴,对我也充满了算计,尤其在金钱上。这样可以减轻家长饲养的压力和控制流浪猫的数量,猫咪欲求不满的
  • 不会是因为觉得他们是最强的最完美的,一直能够打动我的是她们每个人对于「团队」的热爱与赤诚的那份精神,每个人都不只是为了自己,都想拼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一起创造我们能
  • 俊俊,小哲,你们都已经携手走过了温周的一生了,现在去开始俊哲新的人生吧。这三百六十五天里,我快乐灿笑过,认真深究过,崩溃绝望过,但是幸好有两位先生,成了我的光,
  • 感谢过去一年,有你相伴,感谢每一个欢乐时刻,都有你在身边。今朝有酒今朝醉,tomorrow is another day举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饭里话团圆,祝大家除
  • 属狗人总能未雨绸缪,他们对生活很用心,对自己的事业也有所深入,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更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所以往往不会出错,又不会错过机会,2
  • 最新一期的《女儿们的恋爱3》相信不少人已经看过了,在这一期节目中,三位女儿都要面临劫难的抉择时刻,三位女儿就有两位都选择了拒绝与男嘉宾继续约会,而最让人意难平的
  • 如今想来,我是多么的幸运生在爸爸的家里。瞒着所有人又冲了一次…刚刚在收拾笔记…我好累…也很害怕那些东西…在我这儿 考研这件事听起来真的很简单 不管人数800万还
  • 主要原因是太懒了不想整理,其次是因为重要的事都单独发过(由此可见根本没什么重要的事,不然早发完了,呵呵2021,在我眼里无趣的一年。刘宇@INTO1-刘宇“她公
  • #黑河疫情##心系天下疫情##深圳疫情# 【#深圳新增3例本土确诊# 集中隔离观察人员1例和主动核酸检测中发现2例】深圳卫健委:2022-2月18日,深圳新增3
  • ​大概心理类的书籍核心都是这样的,​去理解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和行为,进而走出困惑,变成更好的自己。人会回避痛苦,同样的人也会一遍遍重复痛苦,这本书真的很妙,
  • “东数西算”的本质是围绕数据中心重构网络格局,促进东西部优势资源互补,特别是西部地区资源充裕,可再生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但缺点也
  • 更多#双语#报道:#天文酷图##天文科普#NGC 3628,或者称为汉堡星系(Hamburger Galaxy)、萨拉星系(Sarah's Galaxy)是一个
  • OPPO Pad:已上架,将在2 月24 日晚7 点召开全球发布会,官方预热海报显示,四面边框等宽,且均非常窄,疑似采用金属机身,拥有耀夜黑、极光紫两款配色。核
  • 社交网站“脸书”的粉丝团账号“VOICE音伉网”发文称:“台湾最优秀的配音员之一,蒋笃慧女士今早离开了我们,我们会永远怀念您,愿您安息,家人亲友们得平安。蒋笃慧
  • 新股发行一览表新股基本面一览科创板迈威生物:一家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主营业务是治疗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德石股份: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石油钻井设备生产商,螺
  • #影视公司视频平台关于保护影视版权的联合声明# 真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脸@新浪电视 用脑子想一想,没有剪刀手的二创剪辑,有几个人会想看你家的肥皂剧,有多少剧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