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无得无说分第七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释:佛言:须菩提,你如何认为呢,如来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吗?如来说了什么法吗?须菩提言:如我对于佛所説的法义的理解是,没有一种固定的法,可以称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没有固定的、决定不变的法,如来可以去宣说。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法,都不可以执著取着为实有的法,所以不可说。如来所说的法,非本来的那个无为法,也并非不是本来的无为法。为什么呢?一切的贤人圣人,都是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的。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得到无上的正真的觉受觉悟,破尽无明,不含一丝杂染无明,心中都是明都是觉,也就证得了究竟菩提,成就了佛道,圆满了佛果。既然没有什么固定的法叫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就没有真正固定不变的成佛者,一切法都是因缘所成。佛所说的法也是因缘所成,随顺众生的缘,有众生想成佛的因,就讲出能让众生成佛的法;缘不同,世尊所讲的法就不同。因此佛陀所讲的法,到最后也不要再执取了,因为不是固定永远不灭不转换的法,能说出来的法,都不是本有的固定不变的真如之法,但也离不开真如自性而能生成这些法。

那么是谁成就了佛道,得了佛果?妙觉菩萨是成佛前的最后身菩萨,为了成佛,来到人间八相成道。在入母胎时,菩萨的色身灭了,意根与异熟识即第八识入胎,出胎时六根具足,六识具足(人类七天之内没有眼识),五蕴具足,外相上与众生无异。这个新的五蕴已经不是妙觉菩萨的五蕴了,色身和六识都换了,只有意根和异熟识还是原来那个,是连续下来的。然后出家修道,在夜睹明星大悟见性时,七个识的无明断尽,第六识转成妙观察智,意根转成平等性智,然后前五识转成成所作智。七个识都转完了,第八识异熟识中所含藏的七个识的染污种子灭尽,就变为大圆镜智,也叫无垢识。八个识都转完了,圆满佛道,得佛果,称作佛。

那我们就分析这个佛是谁作,佛果是谁得。首先佛的无垢识是个无所得的心,本身不想得什么,即使得,也没有地方放,什么也得不到。祂没有思想,没有心行,从不自认自己是真实的,自己就是佛,自己如何如何。所有的名称都是人加给祂的,是什么不是什么,祂没有这些概念。祂又不执取任何一个法,包括善的恶的,染污的不染污的。因为不执取,祂从来不受熏染,没有无明;因为不执取,祂也就不做什么,不成为什么。所以祂不取佛的果位,不做佛,如果说祂就是佛,那也是人为加封给祂的,不是祂自己自认的自封的。

其次看佛的五蕴,众生的五蕴称作五阴,阴是遮盖遮挡的意思,遮挡众生认识真实正理,从而产生邪见。而佛的五蕴,不能遮挡佛,佛已经是究竟觉悟了,就称作五蕴。成了佛的五蕴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非常殊胜,但是涅槃时也要灭去,生灭之法不是佛,不能取佛果,不能做佛。佛的受藴想藴行藴识藴虽然能取,也是生灭法,涅槃时都要灭去,四个蕴不是佛,不能做佛。意根虽然能永远到未来世,永远保留不灭去,但也是生灭性的,是能够灭的,只是故意不灭掉,为了能永远生起佛的色身五蕴,而且单独一个意根平等性智也不能做佛。那么菩提就是无所得的,所以也没有定法可以称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什么如来没有定法可说呢?佛到世间说法,都是根据因缘而说的,佛观察众生的缘,是什么缘,就要对机讲相应的法。佛成道的最初,先在各层天上讲华严经,度历劫跟随自己修行的大菩萨弟子。而娑婆世界的声闻弟子却如聋如哑,佛就回到人间为求解脱的声闻弟子讲小乘阿含经,让他们修行有了成果,再回转到大乘法来修学。因为娑婆世界众生根基浅,都想求解脱,想离苦得乐,所以佛在娑婆世界讲了三乘法。

而在其它的佛国土,佛只讲一乘法,就是一佛乘法,度菩萨根性众生成就佛道。佛讲法时总是依据一个缘,出现一个事相,于是佛就讲一个法,有时是弟子请问,都是有一个前提,一个缘,才讲一个法,无缘由而讲的法极少,那是特别重要的法,但也是对众生的机。所以佛说法是没有一定的,法是由因缘所形成的,不是固定的。所有的法,不管在哪个佛国土讲的,都是用来对治众生的无明病愚痴病的,有那种无明佛就讲那种法,无明灭尽了,法也没有用,不用法了。

所以佛法就如过河用的船筏,到岸就弃,用过就抛掉。这就说明法是依据因缘而有的,就是虚妄的空的,修到一定时候是不可以执著的。因为众生无明不同,佛讲的法也就不同,那就没有一个定法来让如来宣说。所以如来所宣说的法是不可以执取的,因为也是空的,因缘形成的,只是用一段时间修行,用完就弃,不可总执取,还有无明存在的时候就得抓着它,把它当作工具来用它。

比如四圣諦法,证了果得解脱以后,这个法对阿罗汉就没有用了,再修缘觉是十二因缘法,证得了辟支佛果以后,因缘法也没有用了,需要再修菩萨六度,明心见性以后,外门的六度法就没有用了,再修内门的六度,入初地。入地以后,内门的六度没有用了,再修十度波罗蜜,成为十地菩萨后,十度波罗蜜舍弃。修等觉妙觉的法,圆满佛道以后,一切法都用不着了,全部舍弃,心中空空无法。

因为所有的法都圆满修持过,成佛后才能为众生宣说。所以如来所说的一切法都不是本来而有的固定不变的法,都是空的,不是真实的法。但是也并非不是真实的法,因为众生依据这些法能够证得真实法无为法,而且佛在宣说这些法时也没有离开过真实的真如法,正是真如法在这里起了作用,佛才能宣说。这些法都来自佛的自心真如,从真如当中流露出来的,是真如的一部分,与真如是不一不异的关系。

为什么一切的贤圣人都证得了真实法,证得了无为法,还有差别呢?贤圣人包括初果到四果的声闻罗汉、证得因缘法各个品位的缘觉人、从明心的第七住位到妙觉的菩萨。声闻初果二果是贤人,三四果以及缘觉是圣人,菩萨初地以前是贤人,初地开始以后都是圣人。他们所证的都是无为法,然而这些无为法的内容和层次大不相同。初果人证得五阴空、无我,断三缚结,从此不入三恶道,对于三恶道行无所为,这是初步五阴无为。

二果人因为证了人我空,心行减少,烦恼淡薄,心清净了一些,无为了一些;三果人进一步证得五阴虚妄,色界禅定境界现前,证初禅灭掉贪欲,断嗔恚,断烦恼心清净,恶业不再造作,七识开始真正的无为;四果进一步无为,灭我慢,断除对色界无色界的贪爱,烦恼断尽,得慧解脱,对三界无为,能够以解脱的智慧出离三界;而定解脱的阿罗汉能入四禅定,息脉俱断,证不动无为,入无想定,证识阴灭,心得无为;俱解脱阿罗汉能随时随地入灭尽定,灭掉意根的受和想两个心所法,证想受灭无为,随时可以取证涅槃,出三界。声闻人因为证五阴无我,心行越来越无为,越来越清净,他们之间的无为有很大的差别。

辟支佛人包括独觉和缘觉,独觉人因为生生世世所修的善根,在没有佛也没有法住世的时候,看见世间一个生灭的现象,就引起了深深的思索,一个人到寂静处修道,探讨这些生灭现象的根源,推究十二因缘法和十因缘法,找到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是无明,源头是第八识心,证得辟支佛果。而缘觉人是随着佛修行,闻佛说法而悟十二因缘和十因缘法证果。他们无为法的智慧比声闻罗汉要高深,而辟支佛果的果位、智慧、神通也有浅深不同层次的差别,就是说他们心行的无为程度有差别。

菩萨们是明心证第八识,证真如无为,同时证人我空,知道第八识从无始劫以来从来没有生灭过,在三界世俗法中也不起心行,无为无我,五阴是第八识所生,本质是空。在随后的修行中,心渐转清净,修到第十住位,证得五阴如幻、一切法如幻观;十行位证得阳焰观,一切法都像海市蜃楼一样不实。到十回向位,证得如梦观,生生世世的五阴身活动就像在梦中一样,生生世世的修行、行菩萨道也像在梦中一样;初地菩萨证得万法如镜中的像一样不真实,直至十地等觉妙觉对无为法的证量越来越大,智慧越来越深,神通道行也越来越广大。那么佛地的究竟无为更不用说了,殊胜于一切声闻缘觉菩萨。

从以上内容来说,修行人因为修行的内容不同,所证的无为法就不同,无为的程度本质就不同,那么他们的心行心量就不同,福德不同,道行也不同,神通三昧境界也不同,智慧更有差别。如果不停止修行,追求佛道,修到佛地,到达终点时,一切都圆满,所有人的神通智慧福德都没有差别,可以称作佛佛道同了。


【经文连载】贫女以两钱布施即获报缘 第六十三

白话

过去在耆阇山里,有很多的贤者、圣人,也隐居了众多的僧人。四面八方国家的人们,听闻到这座山的名声,来供养的很多。有一位长者,带领许多亲属,去送供养。有一位贫穷乞讨的女人生起这样的心念:“现在这位长者,送供养到耆阇山,一定是要办法会,我应当前去乞讨。”于是便前往耆阇山中。她到了山上后,见到先前那位长者施设了种种的美味佳肴,供养僧众,私下心想:“那个人过去世修了福德,现在才这样富贵,现在又再进行布施,功德必定更加殊胜;我过去世没有作福德,今生才这样贫穷困苦,如果现在不作,来世变得更加厉害,更加贫苦。”想到这里,哭哭啼啼不快乐,自己又心想:“我曾经在粪便中捡到两枚钱,一直像宝贝一样珍惜,以待乞讨不如意没有东西的时候,买些饭菜用来活命。现在应该拿来布施给僧众,料想一两天吃不到东西,终究不会死掉。”

她等到僧人饭食打好后,把这两枚钱,立即做了布施。那座山里僧团有规定:有人布施,维那师会站在施主面前为他祝愿祈福。可当在那个时候,上座师父没有让维那师祈愿,自己亲自为她祝愿祈福。那些坐在下座的师父们,心中很是看不起,就这样想到:“得到这个女乞丐的两枚小钱,上座师父自己降低身价地位,为她祝愿祈福,平常见到钱,为什么不这样呢?”上座师父不久留下了一半的饭食给这个女人,众人见到上座师父多给女人饭食,也都多给这个女人。这个女人当时得到很重一担饮食,心里非常欢喜:“我刚刚作了布施,现在就已经得到这样的果报。”随后就挑着饮食出山,来到了一棵树下,躺下睡觉休息。

恰巧遇到国王的大夫人去世七天,国王派遣使者,在全国范围内巡视,看谁有福德应该成为国王夫人。相师占卜说:“这片黄云的下面,一定有贤德的人。”随即一起相伴来到那棵树下,见到那个乞丐女人,容颜滋润光泽,有福德之相,大树弯曲为她遮阴,不因阳光的变化而移动,占相师说:“这个女人有福德,能够作夫人。”随即用香料煮的热水洗澡,给她夫人的衣服,不大不小与身体非常相称。千辆兵车,万名骑兵,在左右引导跟随,带着她来到王宫。国王见到后非常欢喜,心里生起恭敬尊重的心。

这样过了一段日子后,这个女人暗自心想:“我之所以得到这样的富贵,是因为我施钱的缘故。那些僧众,便是对我有广大深重的恩德。”随即对国王说:“我当初地位低贱,国王见后提拔垂爱,得以成为人中一员,请允许我报答那些僧众的恩德。”国王说:“随你心意!”夫人立刻用车装着饮食及珍宝,前往到了那座山中,等把所带饮食为僧众打好后,再用珍宝布施。上座师父没有起身,只派遣维那师为夫人祝愿祈福,不亲自祝愿祈福。

这时国王的夫人说:“我过去布施了两枚钱,您亲自为我祝愿祈福;现在我用车运来珍宝,您不亲自为我祝愿祈福?”那些年少的比丘们都看不起上座师父:“先前是个穷女人,用两枚钱布施,亲自为她祝愿祈福。现在是个国王夫人,用车载来大量珍宝,不亲自为她祝愿祈福,真是老糊涂了!”

那时上座师父当即为国王的夫人讲解宣说正法,说道:“夫人!你心里不满意我:‘先前用两枚钱布施的时候,我亲自为你祝愿祈福,现在用车载来珍宝,我反而不亲自为你祝愿祈福。’要知道在佛法中,不看重珍宝,只看重善心。夫人!先前布施两枚钱的时候,善心极强,非常美好;后面布施珍宝,心中执著我、我所有,骄傲自大,自以为高人一等,因此我今天不为你祝愿祈福。年轻的修道人!也不要看不起我,你们应当深刻理解出家的心。”

那些年轻的修道人,每个人都感到惭愧,都得到了须陀洹的果位。国王的夫人听闻佛法,又惭愧又欢喜,也得到了须陀洹的道果,听完佛法后,施礼离开了。

经典原文

昔耆阇山中,多诸贤圣,隐居众僧。诸方国土,闻彼山名,供养者众。有一长者,将诸眷属,往送供养。有一贫穷乞索女人,作是念言:“今诸长者,送供诣山,必欲作会,我当往乞。”便向山中。既到山已,见向长者,设种种馔,供养众僧,私自思惟:“彼人先世修福,今日富贵,今复重作,功德将①胜。我先世不作,今世贫苦,今若不作,未来转剧。”思惟此已,啼哭不乐。又自念言:“我曾粪中,拾得两钱,恒常宝惜,以俟乞索不如意时,当贸饮食用自存活,今当持以布施众僧,分②一二日不得饮食,终不能死。”

①将:必,必定。

②分:料想。

伺僧食讫,捉此两钱,即便布施。彼山僧法,人有施者,维那僧前立为咒愿③。当于尔时,上座不听维那咒愿,自为咒愿。诸下座等,深生嫌④心,而作此念:“得彼乞女两枚小钱,上座自轻,为其咒愿,如常⑤见钱,何以不尔?”上座寻时,留半分食,与此女人。诸人见上座多与女人,多与此女。时得重担饮食,极大欢喜:“我适布施。今以得报。”即担饮食,还出山去,到一树下,眠卧止息。

③咒愿:即为施主求愿也。唱法语愿求施主或先亡福利,有食时咒愿与法会咒愿二种。

④嫌:看不起。

⑤如常:平常。

会值王大夫人亡来七日,王遣使者,案⑥行国界:谁有福德?应为夫人。相师占言:“此黄云盖下,必有贤人。”即共相将⑦,至彼树下。见彼女人,颜色润泽,有福德相,树为曲荫⑧,光影不移。相师言:“此女人福德,堪为夫人。”即以香汤沐浴,与夫人衣服,不大不小与身相称。千乘万骑,左右导从,将来至宫。王见欢喜,心生敬重。

如是数时,私自念言:“我所以得是富禄,缘以施钱故。今彼众僧,便为于我有大重恩。”即白王言,“我先厮贱,王见拔擢,得为人次,听我报彼众僧之恩。”王言:“随意。”夫人即时,车载饮食及以珍宝,往到彼山,施僧食讫,以宝布施。上座不起,遣维那咒愿,不自咒愿。

王夫人言:“我昔两钱,为我咒愿;今车载珍宝,不为我咒愿。”诸年少比丘,皆嫌⑨上坐:“先贫女人,以两钱布施,为其咒愿。今王夫人,车载珍宝,不为咒愿,为老耄⑩耶?”尔时上座,即为王夫人,演说正法,语言:“夫人,心念嫌我:‘先以两钱施时,为我咒愿。今车载珍宝,不为咒愿。’我佛法中,不贵珍宝,唯贵善心。夫人先施两钱之时,善心极胜,后施珍宝,吾我贡高,是以我今不与咒愿。年少道人,亦莫嫌我,汝当深解出家之心。”诸年少道人,各自惭愧,皆得须陀洹道。王夫人听法,惭愧欢喜,亦得须陀洹道。听法已讫,作礼而去。

⑥案:同“按”,巡视。

⑦相将:相随,相伴。

⑧荫:遮蔽。

⑨嫌:不满意。

⑩老耄:年老昏乱。

世界的进展到清净或退堕到秽恶,为有情的共业所造成;是过去的业力所感,也是现生的业行所成。

- - 印顺法师<佛法概论P81>
传说的北拘罗洲, 是极福乐的世界。 北拘罗洲的平等、自 由,有点类似此世界起初的人类社会。 将此世界融入佛教的真 理与自 由,智慧与慈悲, 即为净土的内容。

- - 印顺法师<佛法概论P89>
佛说:一切现象无不是有因果性的,要求正确而必然的因果关 系,不可笼统地讲因缘。 佛法所说因果,范围非常广泛,一切都 在因果法则中。 但佛法所重的,在乎思想与行为的因果律,指导 人该怎样做,怎样才能做得好。

- - 印顺法师<佛法概论P94>
"逐物流转"的缘起观。 有情都要"老死",老死是由生而来的, 生起了即不能不死;所以生不足喜,死也不足忧。 可见想长生不死或永生不灭,是永远不可能的。 有情为什么会生起呢? 即由于"有"。 有指过去业力所规定的存在体 三有或者五有。 既有业感存在体,即不能不生起;何以会有? 这原因是"取" --欲取、见取、 戒禁取、我语取。 取是摄持追求的,由内心执取自我,所以在家人执取五欲,出家者又执取种种错误的见解与毫无意义的戒禁。 人类的所以执取趋求,又由于"爱"。 这即是有情的特性,染著自体与境界,染著过去与未来。 因为爱染一切,所以执取趋求,所以引起业果,不得不生, 不得不死了。

- - 释印顺法师<佛法概论P99-p100>
无明缘行到生缘老死,好像有时间前后的,但这不是直线的前后,螺旋式的前后,是如环无端的前后。 经中说此十二支,主 要即说明惑、业、苦三:惑是烦恼,业是身口意三业。 由惑业而引生苦果,依苦果而又起烦恼, 又造业,又要招感苦果,惑业苦三者 是这样的流转无端,故说生死是无始的,有情一直在这惑、业、苦 的轨道上走。 人世间的相续流转,有前后的因果相生,却又找不到始终。 像时钟一样,一点钟,二点钟,明明有前后性,而从一到 十二,十二又到一,也不知从何处开始。 佛在这环形的因果相续中,悟到了因果间的回环性,所以说生死无始。 故因与果,是前后必然而又无始终的。 如十二支作直线式的理解, 那因更有因, 果还有果,非寻出始终不可。佛说"生死无始",扫尽了创造的神话、一元进化等渗说

- - 释印顺法师<佛法概论P102>
人类倾向光明、厌离黑暗的自 觉。 这种向上的道德自觉,经常与"无惭"、"无愧"的恶行相起 伏。 但即使被压倒,惭愧的道德自觉也仍有现前的机会,这即是 一般所说的"良心发现" , 如说"内心负疚"、"问心自愧"。

- - 释印顺法师<佛法概论P122>
学佛法,要有净信为基础, 即是这样的 纯洁的同情,并非盲目的信仰。 依此而进求深刻的理解,得到明 确的正见,即名信忍,也名信可。 由于见得真,信得切,发起实现 这目标的追求,即名信求。等到体证真理, 证实了所信的不虚, 达到自信不疑的境界,即名证信也名证净。 证信是净心与正智的合一;信如镜的明净,智如镜的照物。

- - 释印顺法师<佛法概论P124>
解脱生死的实践,并非专重"临终一着 "。解脱生死的德行,即彻底解脱这迷情为本、自我中心的生活,使成为正觉的生活。

- - 释印顺法师<佛法概论P127>
佛法的修学,以正觉解脱为目标。 到达这一目标,要先有闻、思、修慧。 "正见",最先是闻慧,即对因果、事理、四諦、三法印等,从听闻正法而得正确深切的信解;理解佛法,以佛法为自己的见地。 正见是分别邪正、真妄的,知邪是邪,知正是正,合邪恶而信受纯正的(参<中含·圣道经>)。 这是"于法选择、分别、 推求、觉知、點慧、开觉、观察"(<杂含>卷二八·七八五经)的抉择正见。 如正见善恶因果、生死的相续与解脱,还是世间的正见,能"转向善道"而不能出世。如对于四諦真理的如实知见, "依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那才是向解脱的出世正见。这样的正见,并不是浮浅的印象,要精进的努力、正念的专一,才能成就。得了佛法的正见,即应引发"正志"--玄奘译"正思惟"。 这是化正见为自己的理想,而立意去实现的审虑、决定、发动思。从理智方面说,这是思慧- -如理思惟,作深密的思考,达到更深的悟解。 从情意方面说,这是经思考而立意去实现,所以正志是"分别、自决、意解、计数、立意"。 思慧不仅是内心的思考,必有立志去实现的行为,使自己的三业理,与正见相应。 所以正 志同时,即有见于身体力行的戒学,这即是''正业"、"正语"、"正命"。 正语是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及一切的爱语、法语。 正业是不杀、不盗、不淫,与一切合理的行动。 正命是合理的经济生活。 佛法以智慧为本的修行,决不但是理观。理解佛法而不能见于实际生活,这是不合佛法常道的。"正精进"是离恶向善、止恶行善的努力,遍通一切道支。如专从止恶行善 说,即戒的总相。 以正见为眼目,以正志所行的正戒为基础,以正精进为努力,这才从自他和乐的止恶行善,深化到自净其心的解脱。"正念"是对正见所确认、而正志立意求它实现的真理, 念念不忘地忆持现前。 念是定的方便,因念的系念不忘而得一 心,即"正定"。 由于一心的湛寂,如实正智能依之现前。 正念与正定,即修慧阶段。 由修慧- -与定相应的正见而发无漏慧, 才能完成正觉的解脱。 八正道的修行, 即戒、定、慧三学的次第增进, 也是闻、思、修三慧的始终过程,为圣者解脱道的正轨。

- - 释印顺法师<佛法概论P150>
如从缘起的三法印的深义说,无常即无有常性,本就是空的异名。

……
佛从菩萨而成,菩萨的观慧直从缘起的法性空下手,见一切为缘起的中道,无自性空、不生不灭、本来寂静。 这样,才能于生死中忍苦而不急急地自了,从入世度生中向于佛道。

- - 释印顺法师<佛法概论P167>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智羽回收# 上线「智羽商城」二手机购买页面相信用过智羽回收的同学们都知道@智羽 买卖二手机有多靠谱:不仅回收价格高、有专属补贴、回收包邮等等,并且还有从拆封到
  • #TXT周边[超话]#【可直拍】txt小卡TXT迷你四姜太显a4 5r正规三 reality崔然竣r1两张20r一张可单出,单出不包,直拍三张包邮,无瑕,拍下
  • ---关注视频号:我来自百工环保[收到][收到][收到](在昆山,一个退伍老兵的创业故事)#第五人格陪玩[超话]#温柔技术陪接单 [打call]板板们好 我是小
  • 他自身优秀有实力不说,光宠粉这一条,我就无法自拔,真心换真心,内宠粉第一人,每次过节或者纪念日,他都会给到大家惊喜,这个大男孩,温温柔柔的,一笑灿烂,仿如邻家大
  • 有时一个会心的微笑要胜过千万句甜言蜜语,一个深情的凝视会比接到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更让人心醉神迷。而那些过于形式化的表达方式往往并不能体现爱,显现浪漫,反而没有
  • 舞罢人醉,犹忆其煌。◤MV制作者介绍◢chirp×chirp《Neon Sign》➡️咲くら子(@39R45 )様Thank you to our profes
  • 今年,健合集团旗下合生元以“守护母婴,妈妈少担心”系列活动初衷出发,发起母婴保护者行动——母婴营养千日计划项目,线上线下齐发力,合力提升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的认
  • ” 她回答道:“我不知道为什么方渺奚对我有那么大的敌意,我一开始明明想和她交好,但是她一点面子不给,反而还三番两次终止了跟我的合作,我也不知道是哪里得罪过她,海
  • 波妞是领养的知道是折耳后我们决定要更好好地养她爱她[泪]自从有了波妞 我感觉自己变成了妈妈经常说 来妈妈这 妈妈抱[允悲][允悲]希望宝贝一直健康 活泼 无忧哦
  • 既然都来了杜王町怎么能不去打卡JOJO[哇]むかでや这家杂货店是漫画里实际出现过的,只要买了东西后跟老板表明来意就可以给你开吉良吉影署名的发票[酷]最后用一碗香
  • Ai板块是真的强啊,美股资金还在持续流入币圈GPU 租赁项目 Node AI 宣布参加英伟达 GTC24 大会,在此之前,Node AI 更新路线图,称将会引入
  • 2月29日,全新普拉多开启线上预订,共推出包括UN、ALR、ADV、LUX HI在内的四种级别,价格区间为47-57万元,短短1小时预订突破5000辆。2月29
  •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逆水寒手游[超话]#坐标云川雪青,已成年情绪稳定会整活会拍照,剪辑也会一点,每天晚上稳定上线关系干净,除了玩逆子平时搞acgn的主玩二游,主机PC也有。开服半
  •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书名:《《杀手重生,我的老爸是皇帝》苏月肖寒》《杀手重生,我的老爸是皇帝》苏月肖寒 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b4v9p{r主角:《杀手重生,我的老爸是皇帝》苏月肖寒
  • ”话语盖不住他的心跳声,趁奥西拉还未移开视线,他说出了她等了许久的话:“我也最喜欢你,奥西拉。他素来清冷的脸蓦地红了:她心中,满溢的竟都是“好喜欢你”。
  • 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合适的度过自己一生的标准答案,但是可能也存在另外一些人选择“奉献”的一生,我在想奉献的人凭什么支撑自己的人生总是“舍”不要求“得”的。“躺”
  • 之前欧美修容膏/液我能用的只有FB的扁膏型amber(棒状我不适合,上脸发紫红)但是amber颜色很深,我需要很控制用量,这个就友好很多#今天要来点考古学吗?#
  •   我不老实地揪着他的衣领,口中含混地说:“我知道我醉了……我不该嘴硬……其实我是醉了……”  他似乎低头看了我一眼,但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根本不会注意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