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既温柔又冷漠的人#
薛宝钗
宝钗的温柔的方面很多,比如做人大方,会在他人有需要的时刻伸出援手,物质上毫不吝啬,比如主动提供螃蟹让史湘云诗社做东,暗地里送邢岫烟衣物,赠与黛玉滋补的燕窝……大观园里的姑娘们,正值青春妙龄,各有一腔心事,心疼自己还疼不过来,哪有余力去疼爱别人呢。宝钗主动释放出“我懂你”“我为你好”的善意信号,帮助别人时的姿态诚恳而巧妙。世界上有很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而友谊的发生常是从一次热心的援手开始。她提议设螃蟹宴时,对史湘云说得诚恳,“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话,你千万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史湘云十分感服。

林黛玉行酒令时说了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按下不表,日后在无人处提点。她的剖白同样坦诚:“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林黛玉将心比心,觉得宝钗待人宽厚又光明磊落,也就打开心结,从此“孟光接了梁鸿案”。

薛蟠出远门带回了特产,宝钗给贾府众人送礼物,连没时运的赵姨娘也有一份。似乎宝钗总能考虑到一些“不重要”的边缘人,在大观园改革时也是她提出由承包园子的婆子拿出一点钱,分给其他婆子,使所有园中做事的人都得到些好处。同是王夫人那边的亲戚,王熙凤对赵姨娘动辄责骂,像是为姑妈出气,而薛宝钗却对赵姨娘和贾环客客气气。这是摆正了自己的客人身份,或许也有一份对世人的博爱。

从某种意义上说,宝钗是博爱的,但她的博爱与宝玉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情不情”有所不同,她更为理性与实际,待世人都是一种淡淡的好,这种好有着距离感,不在情感上过分卷入,倒也足够抚慰人心。“任是无情也动人”来形容她最合适不过,多少号称“有情”的不过是自我感动了一下,于局面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如果说宝玉是用对美好女儿的爱来隔离现实,宝钗则是用日常琐事和对他人的关爱来隔离现实。顾城曾评价宝钗说:“她知道生活毫无意义,所以不会执留,也不会为失败而伤心;但是她又知道这就是全部的意义,所以做一点女红,或安慰母亲,照顾别人。她永远不会出家,死,或称为神秘主义者,那都是自怜自艾之人的道路。她会生活下去,成为生活本身。”

宝钗对生活有一种疏离感,她能跳出眼前的局面来打量和审视,有开阔的心胸。当哥哥薛蟠被柳湘莲痛打之后,薛宝钗劝解母亲说:“不过他们一处吃酒,酒后反脸常情……况且咱们家的无法无天,人所共知”,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对于亲戚关系这个账户,宝钗是在用一点一点的善意存入,薛蟠则是用一桩桩祸事不断支取,任性妄为。对于哥哥出门做生意,宝钗极力赞同,哪怕生意赔了也是历练,总不可能一辈子守在母亲身边当“妈宝男”。这种认识和格局,非同凡响。

当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与柳湘莲相厚的薛蟠情绪不好,宝钗提醒他注意犒赏伙计们——做东家的,要对底下人体恤,一趟生意结束,人人等着领赏分红请客,不能因为老板有情绪就都省了。虽然这反应看似过于冷酷,可倒有一种“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的理智。无论发生了什么不幸,生活总要继续,倘若沉溺在悲哀中自怜,就会失去人心。事实证明,薛蟠请客时心不在焉,伙计们觉得无趣,宴席不欢而散。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不可能要求别人对自己的痛苦感同身受。宝钗有管理者的格局,可惜身为女子,不能代替哥哥去管理家业,提点一两句已是极限。

脂砚斋曾经这要形容过薛宝钗:

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
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
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薛宝钗的花签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文中以雪为喻,展示出她心底冷的一面。金钏儿自尽,她安抚眼前的姨妈,不避忌讳赠衣装裹,却没有过多地垂怜逝者,只淡淡说她糊涂;柳湘莲妻亡出家,她也并不在意,只嘱咐哥哥记得酬谢一同行商的伙计。她的冷不止对旁人,也对自己,文中她直接的情感表露甚少,贾宝玉挨打后,她虽红了眼眶,却终未落泪;林黛玉语出讥讽,她“借扇机带双敲”之后也只是一笑收住。

薛宝钗处事守“中和”之道,若将此与无情的评价相观照,则她的行事作风全然因循于礼法世故。但对应道家的“形莫若就,心莫若和”之说,外在的无情顺势,未必指向内心对适世准则的认同。“故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德炀和,以顺天下”,“亲疏一观,抱守温和”和薛宝钗“不亲不疏”的行事相类,外在处世上,庄子提倡顺世应物。而薛宝钗的内心指向,书中也常透出端倪。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古尔纳是谁#
这个作家算是超级冷门了吧,在今天以前找不到任何信息,赔率榜上没有,甚至百度也搜不到这之前的信息,百度百科的词条都是刚刚才建立的(搜了一下,外网也很少)。。
他的长篇小说目前还没有中文翻译,看看哪个出版社能抢先加班加点翻译出来。只有译林的《非洲短篇小说选集》里收录了两篇短篇小说,《博西》和《囚笼》。

简单来说,他作为一个出生在非洲桑给巴尔,移民到英国,并用英文写作的作家,作品主要写的是他的家乡在被欧洲殖民前后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非洲人民的遭际。以及非洲移民(包括难民)在欧洲社会的难以融入,从而产生的身份认同问题,即后殖民时代“夹心人”的生存现状。诺贝尔奖官方的说法是:“表彰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和难民在文化和大陆之间鸿沟中的命运毫不妥协和富有同情心的洞察。”

历史上,桑给巴尔是非洲与阿拉伯及印度的一个重要交易中转地和奴隶贸易中心,先后被葡萄牙、阿曼、英国占领过,后来独立,又并入坦桑尼亚。因此受到欧洲、阿拉伯、非洲多种文化影响。一般来说,这种文化融合的区域都有较为繁盛的文学艺术。2001年获奖的奈保尔,2017年的石黑一雄也是英国移民作家。

他的个人身世是这样的:
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Abdulrazak Gurnah,1948-)是一名非洲裔英国移民作家。1948年,格尔纳出生于非洲东海岸的桑给巴尔岛,母语是斯瓦西里语,20岁前往英国求学,现任教于英国的肯特大 学,并担任英国著名文学期刊《旅行者》(Wasafiri)的副主编。格尔纳结合自身经历,创作了一系列以殖民前后的东非和英国为背景的作品,聚焦于身份认同、社会破碎、种族冲突、性别压迫及历史书写等主 题。格尔纳作品中的人物大多会创造一种新身份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却仍旧深陷于现实生活和过去经历的纠葛之中,力求寻找一种平衡感。胡恩苏认为格尔纳为21世纪非洲文学做出了两个重要的贡献:“第一个贡献是他向读者展示非洲移民问题的方式,他认为移民问题应被作为定义非洲人的重要参考因素。第二个贡献是建构和理解家族社区历史是有意义的。”格尔纳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共出版了八部小说,包括《离别的记忆》、《朝圣者之路》、《多蒂》、《天堂》、《令人羡慕的宁静》、《海边》、《抛弃》和《最后的礼物》。此外,格尔纳还主编了两卷《非洲文学论文集》,出版了《剑桥萨尔曼拉什迪研究指南》。其中,格尔纳将六部小说的背景设置在印度洋西部 沿海地区,读者可以此为起点探寻格尔纳笔下的东非故事。斯坦纳认为,“格尔纳将小说设置在殖民主 义和民族主义的背景之下,结合关系空间,尝试重新定义“非洲”,这种关系空间不再受排除异己的错位 政治和因民族主义及种族主义产生的暴力束缚”。
关于他的国外研究:

国外对格尔纳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迄今为止,根据 Ebsco和Jstor外文数据库、国家图书馆、知网、超星发现系统及互联网等,检索出相关著作共有5部、期刊文章50多篇、书评60余篇、博士学 位论文1篇及访谈多篇。
这个数目,看来在国外应该也不太有名。至于国内:

国内对于格尔纳研究的滞后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内对“Abdulrazak Gurnah”其名译法各不相同,如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或阿布拉 扎克·格尔纳。第二,格尔纳共写了八部长篇小说,一本专著,若干短篇小说及评论性文章,至今只有两篇短篇小说译成中文。第三,相关研究目前只有期刊文章一篇,目前国内尚未出现专门研究格尔纳其人其作的专著,也没有研究格尔纳的硕士和博士论文。 在译介方面,查明建等在2013年翻译出版了格尔纳的两篇短篇小说《博西》和《囚笼》,收录在由尼 日利亚的钦努阿·阿契贝和澳大利亚的C.L.尼斯在1987年编著的《非洲短篇小说选集》中。 国内仅有的有关格尔纳的期刊文章是2012年张峰在《外国文学动态》上发表的《游走在中心和边缘 之间———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的流散写作概观》。该文章详细介绍格尔纳的生平和格尔纳八部小说的内容,并作了简短的评价,指出“在格尔纳的小说中,时空中穿梭往来的碎片般的故事取代了传统的线性叙事,而这种断裂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那些处于错位、流散状态中的人物的生活状态”。

其实我个人觉得有点可惜,很多公认的大作家一辈子都没有得到过诺贝尔文学奖,近些年的比如2018年去世的菲利普·罗斯,活了85岁还是熬不到文学奖。相比之下,科学奖基本都是实至名归,伟大的科学家差不多都得过诺贝尔奖(不知道有没有反例)。当然,没有贬低这位作家的意思。

从难民、殖民地、种族这些标签来看,结合隔壁物理学奖颁给了气候方面的学者,评委们估计还是挺关心政治的。
非洲(包括非洲裔)的诺贝尔文学奖和科技奖得主并不太多,反而和平奖得主多多了。最近20年里就有:01年的科菲·安南、04年的旺加里·马塔伊、05年的穆罕默德·巴拉迪、09年的奥巴马,11年的埃伦·约翰逊·瑟利夫、莱伊曼·古博韦,15年的突尼斯全国对话四方集团,18年的德尼·穆奎格,19年的阿比·艾哈迈德·阿里。更早的曼德拉大家都知道。

之前只有这么几位文学奖得主:
1986年,沃莱·索因卡(Wole Soyinka),尼日利亚小说家、诗人和戏剧家,因“以其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富有诗情画意的遐想影响了当代戏剧”而成为获诺贝尔文学奖首位非洲黑人。
1988年,纳吉布·马哈富兹(Naguib Mahfouz),埃及小说家,是第一位获此奖的阿拉伯语作家,被称为最重要的埃及作家和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获奖理由是“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其代表作有小说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以及《尼罗河上的船家》等。

1991年,纳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南非现代女作家,因小说《贵宾》、《七月一家人》和《自然资源保护论者》获此奖。她的许多作品鞭挞了种族歧视制度,“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其史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
2003年,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J. M. Coetzee),南非作家,其作品主要描写种族隔离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精准地刻画了拉开面具下的人性本质”。其主要代表作有《昏暗的国度》、《来自国家的心脏》、《等待野蛮人》、《迈克尔·K的生平》和《耻辱》等。

此外,1957年得主阿尔贝·加缪是在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出生并长大的,当时是法国殖民地。他的代表作《鼠疫》就是以北非的小城为背景。克洛德·西蒙、多丽丝·莱辛这两位文学奖得主也是在非洲出生的。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有一种婚姻,叫你妈觉得你们挺好!
知乎有个提问:怎么看待中国式亲人关系?
有条高赞回答说道:
“中国式亲人,就是血缘社会下的一个人性缩影。他们看待人,只会在利益和人情上下功夫,那些所谓的真情,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乍一看,觉得这句话言辞太过犀利,尤其是父母对儿女的亲情,爱是真的,至少情谊大于利益。
但怕就怕那句,“我们是为了你好”,因为这个“好”,并不适用于任何时候,特别是儿女的婚姻,能不插手就别插手!
长辈关心的点,真的跟你不同频
繁衍后代是父母和儿女最大的联系,也是不能触碰的底线。
而且这种执着不分婆婆和妈妈。
佟晨洁,这个不愿生孩子的女人,她就陷在婆婆、亲妈、老公的三面夹击里。
关于生孩子这件事,对综艺《婆婆和妈妈》里陈松伶的婆婆,印象最为深刻。
她不喜欢陈松伶,哪怕面对全国观众,她也毫不掩饰自己的不喜欢。
不仅仅是年龄的差距,最不跨越的就是陈松伶不能生孩子。
无视、哭、闹、刻意贬低…总而言之,她想尽一切办法表达自己对不能抱孙子的不满。
但其实,面对她这种明目张胆的想要孙子,以及明确自己的态度,反而更好应对。
就如陈松伶一样,她也不喜欢自己的婆婆,甚至连表面的功夫也懒得做。
而且还得到了老公、公公及全国观众的支持。
所以,她不仅赢了,而且是从内心的舒坦!
但佟晨洁呢?
她是实惨。
婆婆声泪俱下地表达自己想要孙子的想法,而且句句都踩在人心软的地方。
她无言以对,抿着唇不说话,好似她是做错事的一方。
再来就是佟晨洁的亲妈,这位老太太就更直接了。
先是直接问什么时候生孩子,又试图用“道歉”的方式,说服佟晨洁放下原生家庭的心结。
这个时候的佟晨洁,又是沉默,最关键的是她低了头!
相信很多网友跟我一样,想大声呐喊,“佟晨洁,你站起来,是你错了吗?你为什么不反驳?”
佟晨洁担心魏巍不能做个合格的父亲,担心孩子会重蹈自己的覆辙,担心有了孩子后,家庭的变化,是她不能承受的。
这对一个准备要孩子的女人很重要,但是这对父母辈却没那么重要。
因为生孩子对他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你不愿生,就是矫情。
其次,魏巍都当着她们的年保证不喝酒了,佟晨洁就应该放心。
最后,就是佟晨洁婆婆的理由,“等我老了,能有个继续照顾你们,有个和你们说贴心话的人。”
看吧,两位妈妈谁都没有关注佟晨洁的担忧,反而找了各种各样的“为你好”的理由。
就连“保证魏巍不喝酒”,也是轻描淡写提了一嘴。
这不是让佟晨洁赌吗,赌个她已经知道不会有希望的结果吗?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其实,这句话是不完全对的,因为两个家庭不会为你的婚姻保驾护航,能守住婚姻的,只有齐心协力的两个当事人。
父母眼里的好,并没有那么好
很多时候,父母看到的好,只浮于表面。
“我们都是为了你好”,相信每个做儿女的人,都听过父母无数次这样的话。
但是这个“好”,掺杂了太多的东西。正如婚姻,经常会被插手一样。
哪怕前一晚吵的不可开交的小两口,哪怕顶着鼻青脸肿的面容,只要第二天能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这在父母眼里,他们依旧会觉得你们还好。
因为还没影响到他们认为的婚姻生活,话句话说,人不走到民政局,那就是没事!
难道父母是真的“眼瞎耳盲”,看不到自己的孩子不幸福吗?
不,父母是知道的。
如果你自己留意就能发现,只要你撇一下嘴,父母就知道你开不开心。
因为他们是过来人,他们什么都懂。
只是他们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便儿女闹到他们跟前,他们也只会说,“夫妻哪有隔夜仇。”顺便再附上一段自己的感情经历。
听了他们有理有据的分析后,这个时候的你,犹豫了,而父母呢,也满足了。
就这样,父母一次次的全力劝阻,不断加深了他们的“自我良好”和无休止的插手。
只是,我想劝那些轻易被父母“治住”的年轻人:
婚姻是两家人的事,但日子却是自己过的,一旦有了吵架的发生,最好要有自己坚定的立场。
无论是亲爸亲妈拦,还是公公婆婆劝,不止要坚定初衷,更要清楚表达,不然,你将陷入无止境的恶性循环里。
因为同一个问题重复的次数多了,就算你有理,就算父母也知道问题不在你,但他们也不愿站在你这边了。
佟晨洁就是如此。
明明婚姻问题不是生不生孩子,但所有人都统一了战线,矛头直指向她,最意难平的是,她竟又犹豫了!
家人的爱,理应是有边界的。
对于婚姻,父母无论如何都是占劝和组的。
但我们都知道,如果不是对婚姻失望的次数太多,谁会主动提离婚。
尤其是对于女人来说,说扒了一层皮也不为过。
达列夫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也就是说,生活中90%的问题,都是自我边界不清导致的。
很多事情重要的不是怎么去做,而是为什么要去做。
知道了为什么,有了动机,一切都是时间问题。
佟晨洁的痛苦,就来自没有边界的边界感。
曾看过关于“对于婆婆家相处有何原则”的标准答案,是“友善帮助,避免干政”这句话。
觉得特别有道理,而且这句话也适用于“对待亲妈相处选择”。
反过来,亦是如此。
佟晨洁婆婆那句“婆婆就是婆婆,媳妇就是媳妇”,看起来边界很明显。
但她却用眼泪以及自己老了,逼佟晨洁早点生孩子。
同时,佟晨洁妈妈用眼泪和道歉,来掩饰她的愧疚。
但其实,她却是句句都在逼佟晨洁走上她的老路。
一个人缺乏界限感的迹象:没有分寸,没有好恶是非之分。太把自己当回事,不知自己是谁,控制欲太强,总以自我为中心。
说的大致就是佟晨洁。
中国是一个重亲情和联结,但缺乏界限感的社会。
亲人的过度索取和过依赖,早就注定了最深的伤害必将来自最亲的人。
一代人,一代婚姻
父母的婚姻,有没有爱情,都是他们的一辈子。
关于父母辈的婚姻,《父母爱情》就是最好的诠释。
这部剧其实挺好玩的,虽然名字关于爱情,故事讲得却是婚姻。
初看时,觉得安杰和江德福有爱情,有孩子,有事业,简直是婚姻的模范。
再看却截然相反,因为身为资本家大小姐的安杰,她所想象的爱情,是一个又高大又英俊的男人,穿着白色的西服,打着红色的领带,在月光下含情脉脉地望着她,说:Miss 安,我爱你。
而现实的婚姻却是不争馒头争口气,蛮劲巧劲一起使的粗人江德福。
矛盾的开始,必将带来层出不穷的矛盾。
正如他们的婚姻一样,冷淡高傲了一辈子的安杰,她的身体和精神都屈服在当下的政治和世俗里。
可她保留了喝咖啡的爱好,骨子里也刻画了刀叉的形状。
她真的一辈子都离不开江德福,这个给她安稳生活,饱受政治保护的糙老爷们。
但他们就是上一代的婚姻,别扭却坚持一辈子的婚姻。
但佟晨洁这一代呢?
自由恋爱,经济自由,两个完全独立的人,能让他们凑在一起的就是爱情。
没有爱情的婚姻,存在问题的婚姻,得不到保证的婚姻…
无论是占了哪一条,都足以让他们离婚,而且他们已经站在离婚的边缘。
就像一代人有一代色彩一样,婚姻自然也有不了跨越的鸿沟。而且,这种鸿沟是不能被跨越的,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一旦跨越了,哪一代婚姻都不能幸福。
面对父母,面对婚姻底线,明确表达远比沉默更有用
婚姻里,父母都不应该成为影响夫妻关系的障碍,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因为被父母劝阻在一起的感情,本质问题得不到改变,即便当着全家人的面好了,之后还是会不断暴露重复的问题。
到时候交恶的不仅是两个人,很有可能是两家人。
看到魏巍带着两个妈妈一起旅行,真的很感动,因为很少有人能做到。
但这不是生活的常态,只是一点甜。
而且她妈妈婚姻的不幸,不是她能终结的,因为爱是克制的,家人是有边界的。
被亲情绑架的婚姻,你一定要学会坚持,既要坚守住自己的边界,也要尊重他人的边界。远而不疏是种能力,近而不入是种智慧。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把西方社会格局中的人比作一捆一捆扎着的柴,聚在一起形成边界清晰的集合结构,而传统中国社会格局,像石头掷在水面上的波纹,每个人是涟漪中心,涟漪间互相干涉。
无界限就是打扰,就是冒犯,更是对他人生活的侵入,和对自己生活的伤害。
即使是亲人之间,也不能越俎代庖。很多时候,因为无界限感,而让事情变得复杂,人为地添乱。
写在最后:
这是我第三次写佟晨洁,她的离和不离关系不到我,我的观点她也未必看到,但她身上的问题,却是我们很多人共同存在的,也是无法起口辩驳的。
因为我们谁都不会轻易拿“刀子”捅自己的父母,父母是爱我们,只是结果是爱的递增,还是爱的“灾难”,就得另当别论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出事男星背上了巨额的违约金,因为他现在的形象受损,好几个品牌代言都要问责他,据说违约金加起来都有近七位数。文艺女星知道男友是什么样的人,甚至切身体会过男友有多爱
  • 当时,持反对意见的人说,你们搞航空工程的人应该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最弱的就是没有自己的飞机,所以你们应该制造飞机。他鼓励大家:“在座各位是中国火箭事业
  • #因果故事##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超话]# 《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之三 《文钞》 《感应篇直讲》序(民十七年)3 “故古之大儒,多皆依此而潜修焉。清长洲
  • 时间长了,日子也就步入了正轨,但是我觉得我们的感情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我和他在一起只不过是自己不想离婚,不想面对离婚之后的麻烦,反正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日子也就这样
  • 杭州|茶园落地窗,躺着看星空的侘寂风民宿断断续续的阴雨天气让人心浮气躁不如来这座藏在满觉陇里的独栋庭院式民宿快活一番~.民宿被漫山的桂花与茶园所包围着,低调朴实
  • 这么说吧,不仅仅是竞争压力以及身体问题,等年轻人到了35岁就有可能被淘汰,而到了40岁企业就不收了,而他们的出路变得愈加渺茫,很多人自嘲说自己以后只能搬砖。可能
  • 第一张专辑的信息是《KEEP THE FIRE ALIVE》讲述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力量的故事。有认为Facebook的算法扩大了仇恨,改名其实主要是为消除负面印
  • 肖贱人战垃圾❗京东卸载❗京东倒闭❗土豆糊穿地球❗D区❗垃圾京东,服务态度差,垃圾营销❗ 开屏晦气❗辟邪,强力辟邪❗肖贱人战垃圾❗京东卸载❗京东倒闭❗土豆糊穿地球
  • ”这也决定了父亲和母亲以后的生活,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她绝情到,把家里有关父亲的照片全剪了,觉得这样就可以跟父亲撇清关系,最好这个人从来没有出现在自己的人生里
  • #扬州中心 未来之城#新城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之一是生态,这不仅得益于新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也归功于新城人一直以来秉持的初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在我翻阅他大大小小的采访的时候看到的都是一个努力营业的好形象,还有一叶子直播里读着读着信就潸然泪下的张老师…所以我想,这人真是活生生的张老师啊,不矫揉造作,
  • 即然他已经删除你的微信了,那不妨接受身份降级、以朋友身份重新介入他的生活,你不妨可以发一条这样的简讯:“我知道曾经是一个自我的人,对你冷落过、也对你漠视过。这也
  • [哈哈]#兔粉求锤得锤#从小到大,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毕业,每次我在校门口看着同学拿着自己所有的东西离开,望着他们的背影,我就在想,这可能是我们这辈子最后一次见面了
  • 她当然知道刘永的劣迹,只不过,那时的她,傻傻地以为自己会是那个例外。该离婚的时候,敢于离婚、离得起婚,这不仅是女人独立自强的表现,更是女人对自己生命的尊重和爱惜
  • 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纳不喜欢的人;在做人方面,须具备谦虚卑下的心;在事业方面,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这些简单的做人准则就是人类长期培育的智慧的结晶。
  • 《远行》20211020又一次飞上云海,飞到那千里之外我知道你,在等待…又一次飞在天际,无论我飞往哪里我知道我,在想你……九霄云外,自由自在浪迹天涯,在人海……
  • 最重要的是,吃饭的都是邻居,隔三差五就来“聚餐”唠唠家常,吃出的是社会大家庭的亲情味。最重要的是,吃饭的都是邻居,隔三差五就来“聚餐”唠唠家常,吃出的是大家庭的
  • 想到他风格独特的文笔是与遇水而香的兰草,和香草所代表的zhongguo传统士大夫品格相关,便觉神往。《本草纲目》也说,水香亦名都梁,俗呼孩儿菊,与兰草为一物二种
  • 天意不可违,相亲这事儿我觉得永远不会和我有关,就算实在年龄大了,也估计是35岁左右的事儿,误打误撞被好心大姨安排了一波,相亲提前十年被安排了…… 看过一位成功大
  • 前两天看小伙伴po这家广东料理的飲茶set好像不错,昨天吃冰的地方离这步行只要5分钟,于是立刻安排上了手工点心和萝卜糕都挺正宗,起码里面真的是用肉粒,不是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