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新华社《瞭望》 | 兰州新区:荒地起新城】兰州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呈现加速度,连续5年GDP增速超过15%,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自2012年8月获批设立十年来,#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 从拓荒植绿、铺路通水,到产城融合、宜业宜居,走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任卫东 宋常青 李杰 王铭禹

2012年,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批复设立。设立之初的兰州新区,由于地处黄土高坡“撂荒”盆地,满眼童山秃岭,遍地盐碱荒滩,完全是一张白纸“从零开始”。

十年来,兰州新区荒地起新城,“白纸绘丹青”,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人才环境、生态环境,近年来更是融入国家战略,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呈现加速度,连续5年GDP增速超过15%,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城从荒地崛起

2012年8月,位于兰州市北部60余公里的秦王川盆地迎来了高光时刻,位于此地的兰州新区作为我国第五个、西北首个国家级新区,获批设立。

彼时,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发展相对较慢、经济总量相对偏小,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中间位置的兰州新区,被寄予了助推区域均衡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点的厚望。

兰州新区设立之初人口不足10万人、GDP不足5亿元,所在的秦王川盆地,北距腾格里沙漠仅25公里,东、西、南三面均为黄土丘陵,干旱少雨、植被稀少、风沙肆虐、土地贫瘠。

“国家级新区对甘肃是新鲜事物,无先例可循。”兰州新区党工委委员、办公室主任罗耀宗说,与其他人才、技术、资金实力雄厚的地方相比,兰州新区相当于从零起步。

新区距离兰州市城区较远,起初各项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备、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制约着引进人才、招商引资等工作的推进,为此,兰州新区设立之初便加速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兰州新区核心区100平方公里的水、电、路、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产业新城雏形初现。

同时,兰州新区产业发展实行“一招二迁三引”,即奔赴各地紧盯大企业、大项目招商引资,同时力促兰州市区企业“出城入园”迁入新区。

兰州新区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始终秉持改革先行、均衡发展理念,一方面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组织运行机制改革,营造发展高地、人才洼地;另一方面强化产业集群驱动、生态治理先行的发展思路,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兰州新区推动“大部制、大服务、扁平化”改革,县级机构精简26%;撤销除教育、卫生以外的管理性质事业单位;机关干部精简50.8%,全部充实到园区、社区服务一线。
“机构的精简,充分释放了行政管理、组织运行效能。”兰州新区经济合作局副局长王俊锋说,目前,兰州新区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企业投资审批流程和开办时间分别是国务院目标的四分之一以及八分之一,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评估在国家18个试点中位列第三,市场主体年均增速30%以上。

——人才环境持续向好。为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兰州新区实行“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工资”,打通了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之间干部人才交流渠道,推动干部梯次良性发展。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奖励扶持、人才选拔管理等系列政策,近五年引培各类人才超10万人,人才“虹吸效应”充分释放。

——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年来,兰州新区累计生态修复超12万亩,造林绿化20多万亩,城市绿化率由2012年不足5%提高到2021年的36%,不仅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还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绿色中国·环保成就奖之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绿色发展优秀城市”。

经济增速领跑国家级新区

近年来,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兰州新区发展迅猛——连续5年GDP增速超15%,领跑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表示,兰州新区不是新建一座城,而是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甘肃特点的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实现跨越式发展路径。

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兰州新区时,就赋予了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要职能。

十年之间,甘肃省委、省政府指导兰州新区围绕“极、地、台、区”四大功能定位,打造西部特色现代化新型城市,初步形成较好发展局面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兰州新区GDP从设立之初不足5亿元,到2021年突破300亿元,增长近60倍;近5年GDP增速最低15.6%,最高达20%。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冲击下,兰州新区GDP增速仍达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9%,市场主体数量增长15%,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优质产业项目富集。5年来,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080多个、总投资5280多亿元,形成了千亿级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其中,2021年12月,海亮集团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破土动工,今年6月首条铜箔生产线便投产出箔,将于9月正式投产。海亮集团副总裁、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光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产值超180亿元,将助推兰州新区形成全球最大的铜箔材料生产基地,高端产业持续落地开花。

——科技创新持续提升。为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兰州新区出台科技揭榜挂帅、扶持奖励等系列政策措施,建成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平台,有研发活动规上企业比重达38.8%,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1.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在清洁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十年之间,兰州新区不仅创新平台从不足10个增长到168个、研发人员从200余人增长到近6000人,而且研发强度从1.4%提高到3.8%,位居全省前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3年的6家增加至2021年的90家,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2亿元。

——不断构筑向西开放新高地。2015年以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港、铁路陆港、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对外开放平台快速搭建,肉类、种苗、冰鲜水产品、水果、粮食、活体动物六大指定监管场地和网购保税、跨境直邮两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陆续设立,开通16条国际货运航线,实现国际货运班列双向常态化运营,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产自兰州新区的钻机、铜材、线缆、新能源汽车、农药等远销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物流集散枢纽和多式联运中心加快形成。近五年来,兰州新区进出口贸易额倍数增长,有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58个,贸易产品200余种,商贸物流营收突破2800亿元,同比增长45%,成为西北进出口贸易分拨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

走出特色之路

兰州新区获批十年来,从黄土荒丘到产业新城,从筑牢发展四梁八柱,到勇担“极、地、台、区”职能,走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不少专家学者、干部及企业负责人认为,兰州新区结合定位和围绕国家战略,克服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及疫情等掣肘实现较好较快发展,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深度嵌入国家战略谋求高质量发展探索出可供参考借鉴的路径和样本。

一方面,西部地区,潜力巨大。当前,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为西部增添发展动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新能源富集的西部带来发展机遇,中东部产业西迁为西部提供发展主体,西部地区应把握机会调结构,形成“新增量”。

另一方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放。长期以来,西部地区营商环境与中东部地区差距较大。其中,营商环境制约人才、技术、资本聚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才能形成产业发展、人才汇聚的良性循环。同时,西部地区处于“一带一路”向西开放前沿地带,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才能助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支点桥梁,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华社

https://t.cn/A6SxIfL8

#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瞭望丨兰州新区:荒地起新城】#热烈祝贺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奋进十年路启航新征程#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任卫东 宋常青 李杰 王铭禹
◇兰州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呈现加速度,连续5年GDP增速超过15%,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自2012年8月获批设立十年来,从拓荒植绿、铺路通水,到产城融合、宜业宜居,走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2年,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批复设立。设立之初的兰州新区,由于地处黄土高坡“撂荒”盆地,满眼童山秃岭,遍地盐碱荒滩,完全是一张白纸“从零开始”。

十年来,兰州新区荒地起新城,“白纸绘丹青”,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人才环境、生态环境,近年来更是融入国家战略,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呈现加速度,连续5年GDP增速超过15%,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城从荒地崛起

2012年8月,位于兰州市北部60余公里的秦王川盆地迎来了高光时刻,位于此地的兰州新区作为我国第五个、西北首个国家级新区,获批设立。

彼时,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发展相对较慢、经济总量相对偏小,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中间位置的兰州新区,被寄予了助推区域均衡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点的厚望。

兰州新区设立之初人口不足10万人、GDP不足5亿元,所在的秦王川盆地,北距腾格里沙漠仅25公里,东、西、南三面均为黄土丘陵,干旱少雨、植被稀少、风沙肆虐、土地贫瘠。

“国家级新区对甘肃是新鲜事物,无先例可循。”兰州新区党工委委员、办公室主任罗耀宗说,与其他人才、技术、资金实力雄厚的地方相比,兰州新区相当于从零起步。

新区距离兰州市城区较远,起初各项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备、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制约着引进人才、招商引资等工作的推进,为此,兰州新区设立之初便加速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兰州新区核心区100平方公里的水、电、路、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产业新城雏形初现。
同时,兰州新区产业发展实行“一招二迁三引”,即奔赴各地紧盯大企业、大项目招商引资,同时力促兰州市区企业“出城入园”迁入新区。

兰州新区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始终秉持改革先行、均衡发展理念,一方面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组织运行机制改革,营造发展高地、人才洼地;另一方面强化产业集群驱动、生态治理先行的发展思路,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兰州新区推动“大部制、大服务、扁平化”改革,县级机构精简26%;撤销除教育、卫生以外的管理性质事业单位;机关干部精简50.8%,全部充实到园区、社区服务一线。
“机构的精简,充分释放了行政管理、组织运行效能。”兰州新区经济合作局副局长王俊锋说,目前,兰州新区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企业投资审批流程和开办时间分别是国务院目标的四分之一以及八分之一,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评估在国家18个试点中位列第三,市场主体年均增速30%以上。
——人才环境持续向好。为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兰州新区实行“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工资”,打通了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之间干部人才交流渠道,推动干部梯次良性发展。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奖励扶持、人才选拔管理等系列政策,近五年引培各类人才超10万人,人才“虹吸效应”充分释放。

——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年来,兰州新区累计生态修复超12万亩,造林绿化20多万亩,城市绿化率由2012年不足5%提高到2021年的36%,不仅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还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绿色中国·环保成就奖之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绿色发展优秀城市”。

经济增速领跑国家级新区

近年来,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兰州新区发展迅猛——连续5年GDP增速超15%,领跑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表示,兰州新区不是新建一座城,而是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甘肃特点的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实现跨越式发展路径。

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兰州新区时,就赋予了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要职能。

十年之间,甘肃省委、省政府指导兰州新区围绕“极、地、台、区”四大功能定位,打造西部特色现代化新型城市,初步形成较好发展局面。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兰州新区GDP从设立之初不足5亿元,到2021年突破300亿元,增长近60倍;近5年GDP增速最低15.6%,最高达20%。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冲击下,兰州新区GDP增速仍达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9%,市场主体数量增长15%,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优质产业项目富集。5年来,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080多个、总投资5280多亿元,形成了千亿级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其中,2021年12月,海亮集团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破土动工,今年6月首条铜箔生产线便投产出箔,将于9月正式投产。海亮集团副总裁、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光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产值超180亿元,将助推兰州新区形成全球最大的铜箔材料生产基地,高端产业持续落地开花。

——科技创新持续提升。为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兰州新区出台科技揭榜挂帅、扶持奖励等系列政策措施,建成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平台,有研发活动规上企业比重达38.8%,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1.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在清洁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十年之间,兰州新区不仅创新平台从不足10个增长到168个、研发人员从200余人增长到近6000人,而且研发强度从1.4%提高到3.8%,位居全省前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3年的6家增加至2021年的90家,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2亿元。

——不断构筑向西开放新高地。2015年以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港、铁路陆港、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对外开放平台快速搭建,肉类、种苗、冰鲜水产品、水果、粮食、活体动物六大指定监管场地和网购保税、跨境直邮两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陆续设立,开通16条国际货运航线,实现国际货运班列双向常态化运营,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产自兰州新区的钻机、铜材、线缆、新能源汽车、农药等远销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物流集散枢纽和多式联运中心加快形成。近五年来,兰州新区进出口贸易额倍数增长,有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58个,贸易产品200余种,商贸物流营收突破2800亿元,同比增长45%,成为西北进出口贸易分拨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

走出特色之路

兰州新区获批十年来,从黄土荒丘到产业新城,从筑牢发展四梁八柱,到勇担“极、地、台、区”职能,走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不少专家学者、干部及企业负责人认为,兰州新区结合定位和围绕国家战略,克服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及疫情等掣肘实现较好较快发展,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深度嵌入国家战略谋求高质量发展探索出可供参考借鉴的路径和样本。

一方面,西部地区,潜力巨大。当前,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为西部增添发展动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新能源富集的西部带来发展机遇,中东部产业西迁为西部提供发展主体,西部地区应把握机会调结构,形成“新增量”。

另一方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放。长期以来,西部地区营商环境与中东部地区差距较大。其中,营商环境制约人才、技术、资本聚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才能形成产业发展、人才汇聚的良性循环。同时,西部地区处于“一带一路”向西开放前沿地带,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才能助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支点桥梁,实现高质量发展。
https://t.cn/A6Stm7XM

重点项目新进展!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加速兑现未来

作为引领西安高新区迈向新征程的主阵地,丝路科学城规划发布、开工建设以来,持续吸引着各方关注。那么,历经一年,丝路科学城建设进展如何?7月13日,记者走进位于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的未来之瞳·瞳系列建筑、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等重点项目进行实地观摩采访,直观了解项目建设的最新进展,感受西安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采访中,火热的建设态势、过硬的产业项目、不断提升的区域颜值与品质……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一批批高质量项目的支撑下,这里已然成为一片投资的热土、产业的高地和区域发展的强力引擎。而这些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也正一笔笔勾勒出一副产业新城的壮美图景,让企业群众对丝路科学城的发展潜力更加看好,对西安高新区的美好未来充满期待。
项目建设提速 中央创新区雏形初显
在丝路科学城展示中心展厅,全方位展示着丝路科学城的规划理念、空间格局、区域重点项目等概况。在这里,记者了解到,作为引领西安高新区迈向新征程的主阵地,丝路科学城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高地、彰显中国气韵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交流中心、秦创原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建设绿色智慧的未来理想城。
丝路科学城总规划面积220 km²,由中央创新区、生态文创区和硬科技产业区三个片区组成,聚集十个各具特色的产业组团,形成“一城三区十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目前,丝路科学城片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完善科研、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相关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为科创人才提供理想的工作之城和生活之城。
夏日的雨水浇不灭项目建设的如火热情,在位于丝路科学城中央创新区未来之瞳规划核心区的未来之瞳·瞳系列项目,这里机械轰鸣、工人穿梭,正是一副抢抓施工的火热景象。

未来之瞳·瞳系列项目规划净用地面积约139.8亩, 总建筑面积近19.4万平方米,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是其核心功能载体,项目配套建设有科技中心、城市展厅等,通过地下空间形成一个整体,营造未来之瞳区域的文化地标。

记者了解到,目前未来之瞳·瞳系列项目已完成基坑支护工程、桩基工程,土方开挖及外运也已基本完成,科技中心主体已封顶,城市展厅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完成90%,预计2024年下半年整体完工交付。届时,一个城市级的文化地标将在这里诞生,为区域文化繁荣提供有力支撑。
不远处的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项目建设同样如火如荼。两栋彼此相对的梯形建筑形态优美,并通过逐层退台的形式为每层创造出独立的室外露台空间,独特的造型设计让人颇感惊艳。

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项目规划净用地面积约31.1亩,总建筑面积约9.29万平方米,由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马清运创办的马达思班建筑事务所设计,旨在打造集合文化创意孵化,文化交流空间、商务配套、智慧园区服务等多元功能的一站式平台。

项目建设方、中铁十五局项目经理李向辉介绍,“目前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项目主体已全部封顶,正在穿插进行幕墙、室内安装等工序,计划于2023年1月底竣工交付。”项目建成后,将为中央创新区招商引资和商务配套建立新的形象标杆。
夯实产业支撑 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当日下午,记者来到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西安电子核心区)项目。作为西安高新区与高校院所融合发展的高能级创新平台,该项目致力于构建“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创新体系“升级版”,打造秦创原电子信息产业示范样板和新一代半导体产业策源地。

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西安电子核心区)项目位于丝路科学城硬科技产业区光电子产业组团的核心区域,2021年初全面开工,计划2023年建成投用,园区共有各功能楼宇43栋,目前已有42栋楼宇封顶,其中国家电子实验园H区已投入运营。

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我们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产业方向,紧盯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招大引强,成功举办了秦创原陕西半导体行业投融资交流会等行业大会及高端论坛活动,与多家机构及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入驻独角兽北京奕斯伟等6家企业,同时储备项目50家。”
雨水下下停停,但项目建设从未停步。在先进光子器件创新平台项目,工人们正在连绵阴雨中抢工期赶进度。项目现场,记者看到,这里的主体结构已完工,正在进行芯片生产洁净室装修、尾端处理设施完善等配套工程。“项目于去年11月开工,我们预计将在今年9月开展设备安装调试,年底试运营”,光电子先导院副总经理侯宏波说。

先进光子器件创新平台项目是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和高新区共同打造的“追光计划”的一部分——光子传感的聚集区。项目占地30亩,总投资5亿元,拟构建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主要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光子器件主工艺平台和N条特色工艺平台,最终建成1+N的柔性工程平台。

除提供最基础的硬件条件给初创企业使用外,该项目还将提供研发和中试代工、联合定制研发、技术授权或技术转移、产品研发服务等外延服务。这种共享、协同的模式创新十足,有助于初创企业充分利用共享平台资源,进一步激活平台运营生态。
记者还来到西安四腾科技园项目。该项目由西高新企业西安四腾企业集团旗下企业——西安四腾新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从事空气污染治理、高原适人系统、医院环境设施智慧运维管理平台、中央空调净化消毒系统等专利项目的研发、实验和生产销售。项目总投资额5.2亿元,总建筑面积8万平米,主要建设研发办公楼、生产厂房、实验室等配套设施。

西安四腾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晋琰介绍,西安四腾企业集团扎根西安高新区30年,是医用空气净化领域的行业龙头。“在西安四腾科技园项目推进中,西安高新区给予了很多支持,第一家享受到高新区‘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政策的就是我们项目,真正为项目建设节省了不少时间。”目前项目建设进度良好,预计今年9月底全部封顶,2023年5月25日全部竣工,2023年10月前正式投用。

行走在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随处可见,让人深受感染。这是一道风景线,更是一条发展线,随着一批批重点项目的加速崛起,创新活力正在这片产业新城上加速迸发,更美好的发展未来雏形已现,一个产城融合的实力高新、科创高新、品质高新、幸福高新呼之欲出。
(高新融媒记者 于秋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张云雷[超话]#喜欢辫儿哥哥一年了 这一年 国潮音乐节 苏州流行金曲排行榜嘉年华年度跨界艺人 年度人气数字专辑《牵挂》 天德开业《对春联》 龙字科招生 官宣
  • 这么不努力,怎么做打工人啊你打工可能会少活十年,不打工我一天也活不下去我要悄悄打工,然后惊艳所有人 !打工累吗?这么不努力,怎么做打工人啊你打工可能会少活十年,
  • 他写道:在暴雨中,我在无人的路上奔走,任由如注的大雨浇灌我的身体,滋润我的内心。在暴雨中,我在无人的路上奔走,任由如注的大雨浇灌我的身体,滋润我的内心。
  • 机会是均等的,就看谁能抓住❗️#修正美添白招代理##修正美添白大电影#药店、诊所、美容店、减肥店、超市、孕婴店、化妆品店、服装店等等‼️实体店都争先抢上美添白想
  • 彭天睿介绍说,他的这组《邕江全景图》长度有5米,作品花了数月时间绘制,是他多次跨越邕江南北两岸,实地写生采风,用小画笔描绘出来的。彭天睿介绍说,他的这组《邕江全
  • 从成立伊始,高瓴就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投资的重要标准,在整个碳中和领域已完成500亿规模的投资。LP阵容曝光——一方面,新基金得到众多高瓴现有LP的支持,其
  • 一个人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挣扎以后,方能大彻大悟,才知道孰轻孰重,才知道什么是微不足道,如果我能早点明白,那些痛苦不会扎下根,就像《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歌曲中的那句
  • 可惜这几天都没有看到没有拍到[悲伤]耿耿说:“那时的余淮是最好的余淮,这时的我是最好的我,我们之间隔了整个青春。虽然苏姐贡献了很多美丽的寡妇造型,我还是觉得他刚
  • 《通知》显示,此次商洽会由中国房协房地产金融与公积金和担保研究分会、中国房地产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杭州房地产开发集团联合承...#热盘最新快讯#【锡山慧聚拾光】
  • 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已经24了,但是又想想今年我应该是23,再想想的话我生日还没过应该是22岁。不真实的感觉,有时候觉得自己已经奔三了,总觉得自己再不干什么就来不及
  • 网友之所以如此热情,不得不说,饿了么提供的免单活动,这个占便宜机会,是极佳的社交货币。英国衣服品牌Baracuta 声称在 1937 发明了第一件“哈灵顿”夹克
  • 阜阳金齐对内部管理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挑选有经验、专业的销售人员,在销售车辆的过程中,针对客户需求,大力推荐欧马可X轻卡新品。”据赵洋介绍,正是出于对前期市场的了
  • 打卡赵记传承,很喜欢他家的芋圆[舔屏],很Q弹,感觉比鲜芋仙的还好吃,价格也不贵,一份才10块左右,他家的青瓜也爽脆,很入味,又不会很辣,刚刚好,很推荐。。
  • #CafeSolapa ##カフェソラパ # ☕東急カードのポイントを利用して買ってみましたあとの写真は #最近の宴会 # と #最近のタジン鍋 # にごわす#
  • 据《先驱太阳报》3月19日报道,位于墨尔本Langwarrin区的Woodleigh School获得了5年的法律豁免,使其能够优先录取女生而非男生,以实现该校
  • #重点关注# 【重要通知!这些人社业务即将暂停办理】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系统对接工作要求,我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将于 。现将有关事项
  • [怒]我也对这些所谓的“老师”感到失望,没有一个人的财富资金是大风卷过来的! #黄金外汇[超话]#大多数投资者咨询我,都是在讲述这么一件事情,频繁操作,你们认为
  • ”这些炒房材料基本都是微信聊天截图,内容多为代持人“招募股东”如其中一位自述在深圳北站附近上班,有3成首房首贷资格,自有资金20万,计划购买700万左右的房产,
  • 梅若华,老公出轨女下属于婉秋,千平豪宅不是她的名,衣柜里的东西是她离婚后唯一能拿走的财产,是个要多惨有多惨的糟糠弃妻!资本运作高手,有资本圈“苏妲己”称号的苏喻
  • ” 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目光似乎穿过时光深处,和年轻时的自己相遇。” 老妇人闻言神色微动:“曾经有个人对我说,我在他心里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