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的“业力”指什么?原来是这样的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是因为“业力”所牵,来偿还累生累世的所做之“业”。可以这样说: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就是在循环这个“业力”,你所有的一切,父母、亲人、仇杀,甚至你遇到的蚂蚁,蜜蜂、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业力”的导演下进行。

不论秦皇汉武,还是升斗小民,总有一天要告别这个世界,名望、财富、古董,你所持续的……一样也带不走,你不过是暂时在“保管”那些东西。唯有这个才是真正的生死相随这就是--业力

业力如海,浩瀚无垠

业,在梵语中是“karma”,意思是造作、行动。一种行为的发生,它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会随着行为终结而消失。

事实上,每一种行为都会形成相应的生命经验,保存在我们的阿赖意识(第八识)中。这些经验又像“种子”一样,将在未来机缘成熟时,引发新的行为。生命就是这样,被阿赖意识里的业力推动着,在六道之中生死轮回。

在佛法中,基本上把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称为“业”。因为生命在之前的轮回中造下了业,称为“宿业”;这一世造下的,称为“现业”。

业力是累生累世积累的,是不断成长的

在《阿含经》中说,业有“身口意三业”。身体所做的动作和行为称为身业,开口讲话、念咒、撰文著述等被称为“语业”,也叫“口业”,思维意识等内心活动叫做“意业”。

在身口意三业中,意业是很关键的,因为行为和语言其实都是受到意业的影响才做下的。

《阿含经》中又根据身语意这三业所引起的果报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三类。

佛教中判定善业、恶业的标准,与普通人道德观念中的善恶略有不同,主要是看这个业所引起的后果来分的,能招感到今生后世有益、享用福德果报的就是善业。反之,酿成苦果的就是恶业。

不可思议的业力,贯穿人生

善业

善业,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现世、生世有益无害的,至少是利己不损人,未来将感得善果。

释迦摩尼佛常告诫世人的“十善业”就是最典型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其中,不两舌可以简单理解为不挑拨离间他人的关系;不邪淫,对普通居士而言,指违反当地国法和民俗的不正当关系;不贪欲,指不贪图属于别人的东西;不嗔恚,则是不暴怒、不发火、不嫉妒、不怨恨他人。

业力就是我们自己种下的“因”

恶业

与十善业正好相反,杀生、偷盗、邪淫等恰好相反的就是“十恶业”,也就是对自己和他人今生后世有害,或为利己而损人,未来将遇恶果。

其中,饮酒,包括服用其他刺激性的饮品等有害身体健康的东西,都属于是一种重大恶业,因为这不仅令人伤身更会失去理智。

自古以来,多少纷争甚至战争,都是祸起于这样的两舌、邪淫、贪欲和嗔恨,看似小恶,引发的却是灾难。

培养正见,转恶业为善业

邪见,是指否认三宝功德,否认善恶因果,坚持人死断灭这些错误见解。

如果统统否认这些,在纷繁混乱的时代里,又能凭什么守得住内心的底线,那样的话,什么样的恶事都可能出现。

无记业

除了善业和恶业,还有无记业,也就是既不算好也不算是坏 ,暂时无法判定。

但是在轮回中,无记业也会随着因缘而成熟,还是会有相应的果报的。

业力作为一种自然力量,其运作规律是遵循佛教所说的“缘起”,其中的因和缘错综复杂,并不是机械式的,有A的行为不一定导致B的结果。

业力如同自然的力量

不思的业力,虽远必牵

已经造下的业力也能被改变

业力还分定业和不定业。例如无意间伤害到其他众生,大多属于不定业,果报的轻重程度视因缘而有不同。

另外,如果能及时诚心忏悔,定业也可能会产生变化,推迟或化解果报产生的机缘,从而成为不定业。

此外还有:引业和满业

引业是牵引生命在六道里选择一道投生,比如因生前愚痴招感至投生动物。

满业也就是业力招感的差别果报,同样为人,有寿命、际遇的好坏,这就是满业的缘故。

比方说:投生为动物的,可能因满业感召到善果,则可能成为受到主人善待的宠物。

但是,绝对不能因为业力的复杂,就不去思考。因为业力对我们极为重要,生命就是被业力裹挟着,敬畏业力、止恶行善才是人生真正的大事。只有对业果有了正确认识,止恶行善就是自然主动的选择,而不是困难重重的持戒。

清净的禅心能不挂业力

总的说来业力就是一种“因”,无论遇到什么形式的“果”都是业力牵引而来。包括能成为一家人,是几百世累积下来的福报所形成的缘分。佛陀开示说: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因缘生,每一种缘分都来之不易。

这种缘分就是我们的业力,“在恰当的时机,遇到应该遇到的人”,就是业力导致的果成熟了,才能凑到一起,然后去圆满、成全、完成彼此间的“业”,以后会根据你们再次的“业”进行分配。就像是我们上学的“学业”一样,决定你是小学、中学、大学,所以我们称完成某一阶段为毕“业”或者结“业”。

修行者要经常扪心自问,看看自己对因果业力相信到什么程度,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知道自己的修行是否走上了正规。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李泰容[超话]#2022.11.11 17:00对我来说是感动和幸福到控制不住眼泪的时刻昨天看到Teaser后已经和很多Tyongf们一起期待着期待着,想一睁
  • 静默小日记原谅我现在才看《苍兰决》决你是真的绝啊,31集封神,如果没有31集,小兰花就是一个弃苍生于不顾的恋爱脑,但是决告诉我们爱情和现实不是二选一的难题,好久
  •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你缓缓走过时,天气晴朗,万物可爱✨宇宙山河浪漫,生活点滴温柔,都值得我们前进。早✨♡⃝ ʜᴇʟʟᴏ ◡̈ ☽⋆ 開啟我可愛的一
  • 恐怕谁都没有标准答案,只是这模糊的人生,我怕是深深地跌进现实里挣扎不开咯~重庆的疫情越来越严重 当我还在为逃出郑州而暗喜时 没想到无非是由一个火盆转移到另外一个
  • 棍棍没有办法,只好用黑袜去吸鼻涕,没想到黑袜因为吸收了太多水分,居然在棍棍的鼻孔里膨化了!棍棍没有办法,只好用黑袜去吸鼻涕,没想到黑袜因为吸收了太多水分,居然在
  • [星星]618桃宝荭包来啦[星星]唯一入口: [星星]618狗东荭包来啦[星星]唯一入口: ¥57.9 【清风】抽纸金装原木卫生纸巾30包 【前30分钟2件8
  • 丸子邀请我去她家干饭我:“我挺能吃的喔[赢牛奶]”丸子:“好!以至于我现在好像得了"丸子家后遗症"她老公一不在家我就想立马收拾行李跑去她家住
  • 有多久没有享受过清晨的凉风和鸟鸣了呢~7⃣️看完日出就找了家早餐店,真的很爱吃肠粉,去广东一定会吃肠粉~8⃣️去机场地铁路上的最后一站,有那么一点点像去镰仓的新
  • #今天星期五##周五奖励一下自己#谢谢我最好最好最好(打不完的最好[兔子])的好朋友陪我看完了之前小张张推荐的影片,时间和空间的不允许,但是还是想了特别合适的方
  • 双鱼、巨蟹、白羊:这三个星座最善良,最容易相信别人,也最容易敞开心扉,你对他一点点好,他就会十倍返还给你,最容易相信别人也最好骗。双子、水瓶、射手:这三个星座看
  • 【#哪里的麻辣烫最多# 】#男生吃杨国福1年发现竟是杨围福# 麻辣烫这个“低配版” 的火锅,生于四川,盛于东北,一路狂奔向全国,如今已成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平民
  •   高颜值的铅山凭借绝对硬核实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97 %,森林覆盖率74.62%,饮用水源达标率100%,获评省级森林城市、国家
  • 都猜到了前任还不注意一下往女五的身上撒盐,所以我也不怎么喜欢女二我希望男一和女二在一块,不要祸害别人了不过和男五在一起也还行,就是别吵架了[允悲]这样让男一孤独
  • 杨红灿介绍,《条例》充分考虑了个体工商户这一痛点,进行了制度的创新,调整了变更经营者的方式,由原来的“先注销、后设立”改为可以直接申请办理变更登记,这也是这次《
  • [给你小心心]以后要经常见面啊Pei~[爱你]看到Noki迈着沉重的猫步向我走来的时候也是惊呆了,你怎么这么胖了![馋嘴][馋嘴][馋嘴]但是这个前提得ad给力
  • 但是这半年来,我和你在这也发生了很多的故事,这里也充满了我对你满满的回忆啊!我开车从停车场出来,都能看到你现在路口或者这个广场上向我挥手告别,我看着你冻的瑟瑟发
  • 是有好日子不想过么?还这么带风气呢。
  • 文案丨像光一样救赎了你的文案1.“你被什么保护 就被什么限制 能给你遮风挡雨的 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2.“生活 是无边无际的 浮满各种漂流物的 变幻无常的 暴力
  • 所以回到‮,家‬面对家里‮事的‬,那都是‮事万‬皆小事~容‮率错‬更高婆‮关媳‬系也不是什‮大么‬问题‮,了‬能说‮道会‬,察言观色‮情,‬商高,什么情‮捋况‬
  • 它是荔枝纹理的,两种跟高,让你又多了一个心水的选择,裤子、裙子和风衣啥的都能搭。内里部分,由于切尔西筒围比较瘦,所以有做了加绒跟单里两个内里,而中筒短靴皮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