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元英五台山论道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智玄大师说:“敢问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什么呢?”

丁元英回答道:“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智玄大师含笑而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丁元英说:“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种境界已属难能可贵。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开示,惭愧!惭愧!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我是几等的货色大师已从那首词里看得明白,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纸一个'嗔’字。今天来到佛门净地拜见大师,只为讨得一个心安。”

智玄大师问道:“施主以钱敲门,若是贫僧收下了钱呢?” 韩楚风答道:“我们就走。如果是钱能买到的东西,就不必拜佛了。”

智玄大师说:“施主上山并非为了佛理修证,有事不妨道来,贫僧虽老学无成,念句'阿弥陀佛’却还使得。” 丁元英把“神话”、“扶贫”的来龙去脉以及已经做的和将要做的向智玄大师简要讲了一遍,并且着重解释了主观上的“杀富济贫”和文化属性思考。这显然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也不是简单的扶贫,而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

智玄大师说:“施主已胜算在手,想必也应该计算到得手之后的情形,势必会招致有识之士的一片声讨、责骂。得救之道,岂能是杀富济贫?” 韩楚风随口一问:“那得救之道是什么?” 智玄大师说道:“投石击水,不起浪花也泛涟漪,妙在以扶贫而命题。当有识之士骂你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责即为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故而,责必论道。”

丁元英说:“晚辈以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晚辈无意评说道法,只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参悟,心做心是,何来讨个心安呢?” 丁元英说:“无忏无愧的是佛,晚辈一介凡夫,不过是多识几个字的嘴上功夫,并无证量可言。我知道人会骂我,我以为佛不会骂我,是晚辈以为,并非真不会挨骂。大师缘何为大师?我以为是代佛说话的觉者。”

智玄大师说:“贫僧乃学佛之人,断不可代佛说话,亦非大师。得救之道自古仁人志士各有其说,百家争鸣。贫僧受不起施主一个'讨’字,仅以修证之理如实观照,故送施主四个字:大爱不爱。” 丁元英说道:“谢大师!”

智玄大师说:“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一个'强’字,弱已经在其中了。故而,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韩楚风说道:“佛教主张利和同均,大师坦言等级乃天道与代价,不拘门户之见,令晚辈十分敬佩。晚辈在想,如果强者在公开、合法的情况下都可以做到杀掠,那么在不公开、不合法的条件下,弱势还剩下多大空间?佛度心苦虽慈悲,但人毕竟还有物质的一面。”

智玄大师说:“施主不必拘礼,请讲。” 韩楚风说:“如果主流文化能在弱势群体期望破格获取与强势群体期望更高生命价值的社会需求之间建立一个链接的纽带,或许更有积极意义。强势群体仅仅适用一般的竞争规则是不够的,主流文化应该对强势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强势文化体系,赋予强势群体更高的生命价值。当然,这首先是以不平等为先决条件。”

智玄大师说:“利和同均,不平等已在其中。” 韩楚风说:“主流文化,当是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社会关系的文化。如果人的行为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需要,那么这种价值无疑也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价值。当社会将道德价值全部锁定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时候,个人道德就没有价值空间了,既不利于鼓励强势对弱势的关注,也不利于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智玄大师说:“施主的观点与佛教的主张并不矛盾,不同的是施主认为主流文化应该给强者个人一定的道德价值空间。贫僧以为,无论功德记在哪一家的账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都将是众生的福报。” 韩楚风说:“只是,等级一直是我们社会文化的禁区,大家所以小心翼翼绕开禁区,是唯恐平等、尊严之类的东西受到伤害。”

智玄大师对丁元英宽怀一笑,说:“释、道、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施主这一刀下去,一个都没幸免哪,哈哈哈……” 丁元英说:“不敢,不敢。释、道、儒均是博大精深的学派,支撑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是伟大的文明。但是,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民主与法制,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观照而俱进的课题,是传统?还是传承?统则僵死,承则光大。”

智玄大师说:“施主尚未畅所欲言,不好。海纳百川,施主纵是沧海一滴,我佛也愿汇而融之。今日有缘一叙,自当请施主开诚布公,以利佛理修证。” 丁元英说:“晚辈叹服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如是不可思议。但是,晚辈以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佛教以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成佛,无量寿,极乐。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晚辈以为,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智玄大师过了许久黯然感叹道:“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 丁元英和了一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智玄大师走到书案近前,写道: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智玄大师说:“此'天’非彼'天’,非众生无明之天,亦非众生无明之命,此乃道天,因果不虚,故而改字'方知’。修行不落恶果虽有信无证,却已无证有觉,已然是进步。能让迷者进步的经即是真经,真经即须务取。悲喜如是本无分别,当来则来,当去则去,皆有因缘注定,随心、随力、随缘。”

智玄大师信手把原句的“休言”改成了“方知”,把原句的“勿”改成了“务”,把原句的“悲、喜”改成了“生、灭”,把原句的“哪个前生”改成了“皆有因缘”。九个字的改动,理虽同是,而意思、意境、意气却全然不同,即灭嗔怒、我慢,直指究竟。 韩楚风看后说:“精妙!九字之境,无证而证。” 丁元英说:“谢大师开示。” 智玄大师说道:“贫僧与施主的一阕之缘今日圆了上阕,贫僧九字不实之处还望施主修正。下阕贫僧不改了,留半阕缘待续,倘若施主在某年的某一日想改下阕了,如蒙不弃,可带着改过的下阕再来圆续半阕之缘。”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不弃,一定。”

智玄大师说:“施主身上乃三气居中啊。” 韩楚风问:“哪三气?” 智玄大师答道:“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 韩楚风问道:“十分之气,还有一分呢?” 智玄大师说:“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 韩楚风脱口而出一个字:“绝!” …………

丁元英和韩楚风两人出了茗香阁,穿过一道拱形门来到一禅寺的后院。 韩楚风问:“佛门净地能抽烟吗?” 丁元英笑笑说:“栏内是净,栏外是土,靠着栏杆就能抽。” 韩楚风说:“刚才有话没敢说,怕有吹捧之嫌,可又不吐不快,现在可以说了。扶贫的事若以次第而分,也有三个层面。一、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实惠、破格,是为市井文化。二、最不道德的道德,明辨是非,是为哲人文化。三、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爱,是为英雄文化。” 丁元英说:“不敢当,不敢当。”话音刚落,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自嘲道:“咱们怎么转起文来了?可别恍恍惚惚以为自己也是大师了。” 韩楚风说:“惯性,惯性,一下子收不回来了。”

韩楚风说:“这趟如果不来,真是人生一大憾事。只是你我都有谤佛之嫌,也不怕下了地狱?” 丁元英说:“没有地狱,天堂焉在?总得有人在地狱呆着,咱们就算上一个,不然天堂就没着落了。” 韩楚风说:“一招杀富济贫引出得救之道的讨论,骂的是你,疼的却是传统观念。一年多不见你怎么有了这么高的境界?” 丁元英说:“哪里是境界,我还没冲动到为了让舆论溅几滴水花就去招惹那种骂名。当'得救之道’的讨论浮出水面,那就是我要送给小丹的礼物。” 韩楚风脱口一声:“啊?我的天!你知道这件事得折腾多少人?得惹多大动静?原来就是……就是给一个女人的礼物?” 丁元英说:“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这两个极致我都没敢冒犯,不可以吗?” 韩楚风说:“可以,当然可以。只是你一向对女人敬而远之,这个弯子转得太大了。” 丁元英说:“佛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只是依佛法如实观照,看摩登女郎是摩登女郎,看红颜知己是红颜知己。” 韩楚风感叹道:“古有千金一笑之说,如今一看,那千金一笑又算得了什么?”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第二册(序分、三番破识)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其日无供,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

阿难尊者自己一个人受别请,由外面回来,没有赶上僧次,就是没有被分配到某一个斋主的家里去应供。所以其日无供:这一天就没有人供养他。即时阿难,执持应器:那时候,阿难尊者即刻托着钵。“执”,就是拿着。钵,叫“应量器”,言其你吃多少,就去化斋化多少,回来就吃多少,不要太多了,这叫“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就在这个室罗筏城,顺着每一家的门口去化斋。“循”,是顺着。就是挨着门,一家一家地去托钵乞食;有的就供养多一点,有的就供养少一点,所以要去乞多几家。可是按照规矩,说是不超过七家;要是七家没有人供养的话,这一天就不要吃东西了。这是阿难尊者因为不遑僧次,所以也没有上座,也没有阿阇黎,又自己出去化斋供了。

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

阿难尊者去托钵乞食,心里有一种思想。想什么呢?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最初他动这一个念:“我化斋化到最后,谁给我斋、布施我,够我吃的了,那就是我最后的斋主。”“檀”,就是布施;“越”,是超越,超越生死;布施能超越生死,所以出家人叫在家做布施的人“檀越”。

【编按】以下节自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八日“主观智能推动力”讲座

这里这个“斋主”,是供斋的,不是荤的。“斋主”是个名,就是一个普通供养荤的、素的人,都可以叫“斋主”,尤其在小乘里。不错!他们去托钵乞食,不论供养荤的、素的,都叫供养食物的人“斋主”,并不是一定吃斋、供斋菜的,才叫“斋主”。这点,我们要认识。

──“主观智能推动力”讲座至此

无问净秽:这个斋主,阿难尊者也不管他是干净、不干净,也不管他是穷、是富。刹利尊姓:“刹利”,是“刹帝利”,是印度的贵族、王族。印度的种族,分出来有贵贱的。及旃陀罗:“旃陀罗”是屠户,就是杀猪的;印度不准杀牛,都是杀猪的。这屠户,一般人就都认为他这行业是一种很没有价值、很微贱的行业,所以旃陀罗在街上走,一般人都不和他走同一条路,他要另外自己走一条路。他走到街上,要吹着一种哨子,吹着响,表示他是一种微贱的,和旁人不同。这种的种姓,叫旃陀罗,是很微贱的一种种族。

方行等慈,不择微贱:阿难尊者现在就正在行平等而慈悲的这种乞食的方法,他也不选择这是贵族的,他就去化缘;也不选择这是微贱的,就专去化这个微贱人的缘。

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他的意思,就是给一切众生来种福。众生所种的福,功德无量无边的,他都令他们成就。因为一般在家人如果供养出家人,这都是种福。福,就是这个人什么都具足,都有这种福。如果在家人觉得自己福报不够,想要求福,就应该供养三宝,这叫种福,所以出家人叫“福田僧”。那么阿难尊者发意圆成一切众生的功德。“意”,就是他有这种思想、意念。“圆成”,是令一切众生都遂心满愿,他们求什么就得什么。

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

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阿难尊者为什么要“方行等慈”呢?因为他在以前听释迦牟尼佛诃斥过须菩提、大迦叶。诃斥,就是闹(诃斥)他,骂他们两个人。骂什么呢?为阿罗汉:说他们是小阿罗汉,不是大阿罗汉。

怎么样呢?这位须菩提,他有一个见解,他专门化有钱的人。他说:“这有钱的人应该种多一点福,做多一点好事,来生才能继续有钱;他若不布施,来生就没有钱了。我应该帮助他,所以我要化有钱的人!”专门化富人,这是须菩提“舍贫而从富”。大迦叶呢?就专门化穷的人,他的思想和须菩提正好相反。他是这样讲:“这没有钱的人应该种福、做好事,等到来生就富贵了。如果我不帮助他,不向他化缘的话,那么他来生还是穷的。”所以这两位阿罗汉,一个人就专化有钱的,一个人就专化穷人。

我相信这又有一个意思在里边,一定是这位须菩提尊者也欢喜吃好东西。而大迦叶尊者是“头陀第一”,这行头陀行,就是吃人所不能吃的,受人所不能受的,忍人所不能忍的,让人所不能让的。穷人布施的饮食,一定没有有钱人那么好。有钱的人,就是扔到街上的东西,也会比穷人的好。但是大迦叶尊者因为不注重饮食,所以他到穷人家里去化缘,给穷人种福。

释迦牟尼佛知道这两个弟子没有平等去化缘,不是“方行等慈”,他们有所分别。所以就闹(诃斥)他们两个人,说是小乘的阿罗汉心,不是大乘菩萨心。心不均平:他们的心里还有穷富的分别,不能普遍行平等慈悲。

因为这样,阿难尊者就钦仰如来:他就非常地恭敬,很仰慕如来所说这种平等法门;说不应该“越贫而从富,越贱而从贵”,不应该有所选择,不应该这样分别,应该平等乞食,平等到各处化缘。有这种分别心,就不是大乘法,是一种自了汉。阿难尊者因为听说释迦牟尼佛闹(诃斥)他们两个人了,他就不那样做啰!所以就方行等慈,平等去乞食。开阐无遮:释迦牟尼佛这个法门,是大开方便门,一点遮障、限制都没有。度诸疑谤:专门化富的,或者专门化穷的,就容易遭人怀疑和毁谤。所以现在把疑谤消除了,令一切人心里都很欢喜,种福也遂心满愿,这就是不要人有一种疑谤的心,来对佛教不生信仰。

以上内容为大德宣化高僧开示,更多内容详见《大佛顶首楞严经》宣化上人经典浅释,宣化上人法汇,可以网络搜索“宣化上人法汇”,下载大德高僧佛经浅释电子书,跟随佛祖菩萨高僧修善念佛,来世出生于没有苦难的佛国。#心中的净土[超话]#

《法华经》福不唐捐
(第二百一十二段)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
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佛说:观世音菩萨以慈悲济世,呵护一切众生,如果有一些众生,淫欲心太重,自觉不好,但又很难控制,这种情况只要能常常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可离欲修清净行。如果有人嗔恚心重,常生嫉恨,只要能常常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可远离嗔恚。
如果有人愚痴心重,认假为真,枉入轮回,只要能常常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可离痴,返迷归觉。以上所说为贪嗔痴三毒,是恼乱身心,蒙蔽自性的祸根,但只要能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可斩断祸根,回归正觉。此贪嗔痴三毒,又名三垢、三火,能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中,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现简介于下:
1、贪:具体是指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色、声、香、味、触等尘境相接触,这五种接触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因此“贪”与“爱”实为同体异名。
贪与爱对于名利、对于财物、对于外界一切可欲之物,甚至对于由五蕴和合之众生之体,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及占有的欲望,都可称为贪。贪是修行最大的障碍之一,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所以将贪列为根本烦恼之一,并将贪与嗔、痴等一起列为有害众生修行的“三毒”。
《俱舍论》依贪著对象区别,将贪分为四种、即:一、显色贪;二、形色贪;三、妙触贪;四、供奉贪。并进一步细分为事贪、见贪、贪贪、悭贪、盖贪、恶行贪、子息贪、亲友贪、资具贪、有无有贪等。
2、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行为;或者诋毁、诽谤、报复他人的种种行为。嗔具有损害性,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以一切恶行所依为业,是人生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列为“三毒”。
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相反,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嗔却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情绪或行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其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将嗔看作是修行的最大障碍之一。
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伤害,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3、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碍无痴,以一切杂染所依为业。也就是说,人生的一切烦恼,必由痴生。
痴既为一切烦恼之所依,因而自然也就成了根本烦恼之一。而且它是随顺其他诸根本烦恼共同起着作用。《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五又将随烦恼中“覆、诳、谄、昏沉、妄念、散乱、不正知”等作为痴的具体表现。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消灭无明,断灭愚痴。
欲断愚痴,必求圣道,求道者、以寂灭为体;修道者、以离相为宗。寂灭是菩提,可灭一切诸相。离相即觉,觉者佛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由上可见,贪嗔痴实为生死轮回之根,若要解脱生死轮回,就要将贪嗔痴转为戒定慧,这样就可以超越三界。如此认识贪嗔痴、断除贪嗔痴,即可转凡成圣。
那么破除贪嗔痴用哪一个方法最好呢?用依仗观世音菩萨的大威神力为最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方法最简单易行,众生只须用恭敬心,常常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可破此贪嗔痴三毒,自然灭妄证真。
佛对“无尽意菩萨”说:观世音菩萨有如此等大威神力,还有很多的大神通普遍饶益一切众生,众生若想得解脱,就应以恭敬心常常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众生凭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能心想事成,比如有女人,想求生一个儿子,这不难,只要她能真诚礼拜,用香花糖果等珍贵供品供养观世音菩萨,即可生有福有德有智慧之男;如果想求生一个女儿,即可生落落大方,端庄漂亮的福相之女,此女宿世以来就积聚了很多的福德,从小到大都会受到众人的爱戴和尊敬。
佛对“无尽意菩萨”说:观世音菩萨有如此之大神通妙力,如果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福”指修福:指供养如来和诸菩萨的善念信力。“福不唐捐”是指对如来和诸菩萨的恭敬供养,或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及持戒修善等所做的一切佛事,都不会是白白无意义的,都是有回报的、都会得到相应的福报善果。所得福报善果如果是十分,是一分也不会少的,此名“福不唐捐”。所以众生都应该受持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这样就会得到很大的福报。
佛对“无尽意菩萨”说:如果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那么多菩萨的名字,而且尽形寿即一直到自己死,都在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四事,你认为如何?这个善男子或善女人,所做功德多不多?“无尽意菩萨”回答说:这个人修的功德太多了,世尊!
佛对“无尽意菩萨”说:如果有人受持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或者只作了一个时期的礼拜和供养,这个人与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那么多菩萨的名字并作四事供养的人,所得福报是一样多,没有差别,这福报之多,用百千万亿劫那么长的时间来说,也是说不尽的。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将得到如是无量无边多的福德大利益。
无尽意菩萨对佛说: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为什么原因云游到娑婆世界来的?又为什么原因而为众生说法?其方便法所示现的大神力,又是怎么回事?
佛告诉“无尽意菩萨”说:善男子!这样给你说吧,观世音菩萨的大神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十九个方面,即:
1、佛说:如果有某一个国土的众生,此人修行已顿超十地,应该以佛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就变化成佛身而为其说一乘了义法,使其证得佛果。
2、佛说:如果有人应该以缘觉身得度者,就现辟支佛身而为其说十二因缘法,使其证得辟支佛果。
3、佛说:如果有人应该以声闻身得度者,就现身闻身而为其说四谛法,使其证得阿罗汉果。
4、佛说:如果有人应该以梵天王身得度者,就现梵天王身而为其说初禅法,使其证得梵天王位。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所以我都拒绝啦 因为我一点儿也不想再周旋是我太自我了 一刻也不能将就 不能委屈自己心动太难 但 我愿意为对的人忍受孤独[报税]我是真的非常非常喜欢我自己我年纪轻
  • 但对于想要在1泰亩土地上开展畜牧养殖类适足经济的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既要考虑到避税目的,又同时兼顾经济收益,那又有哪些可供参考的农业用地开发方案呢?长沙日料榜1⃣
  • 看着逐渐西斜的太阳,老道士又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对着一个年纪最小的道士说道:“你且去城中一个名为兴隆商行的铺子里头买一匹素布,再带着这匹素布往城北而去,随后便在
  • 没有身体的人是无法修行的,在三界之内的众生,只有人可以修行,虽有部分神道、天道、鬼道、畜生道的众生能听法,也能接受佛法,但因为六根不具足,力量用不上,所以不能修
  • 道家主静,佛家主净。静者,排外境,以摄心于一。净者,摄内心,以归于空,而境亦泯。一是对治,一是根治,其差别非可以道里计也。 世人不知一心之妙,只是念,且是念念
  • 紧紧抓住商丘市培育企业上市的发展机遇,对12家上市储备企业实行县级领导分包、梯度培育计划,支持骨干企业发挥行业优势,上项目、扩规模、提质量,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 不仅是在三四线城市,包括广州、厦门、成都、南京等一二线城市出现了很多“工抵房”。除了沈阳、昆明等个别城市外,绝大多数都是三四五线城市。
  • 笛梵洗护旗舰店,微店担保 : 本店为梵大集团:沐浴露、漱口水、泉立方、笛梵洗护官方直属,所销售的产品均属官方正品❗假一赔十❗❗欢迎各位选购中午十二点前下单付
  • 你善良大方,积极爱笑,善于交际,一切都会是你的跳板,你会走上更高的道路,有人关心你,有人理解你,你一直做自己,自信且坚强。你善良大方,积极爱笑,善于交际,一切都
  • ”要知道,就在5月初,就是这个迈克尔·科夫曼,还在媒体上表示“俄军战术层面非常僵化,自上而下的指挥结构出现问题,军队头重脚轻。”科夫曼说:“在顿巴斯的战斗中,情
  • (和老板都混熟了没有详细的跑后汇报我很抱歉)【红山城区面貌日益向好 点滴变化中凝结着他们的辛苦】红山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组织执法人员走上街头,向沿街商户、市民
  • 5.心理学本专业考研,专业课想考260+,建议你尽早解决这3个劣势!1.3位成功上岸的心理学跨考党,计划表&备考资料大公开!
  • 1.当樱花散落的瞬间,我们在陪对方看海2.星辰大海的征途难免雾中穿行3.每一座孤岛 都被深海紧紧拥抱4.浪花是海上的奇景,可她更像一位舞蹈家,她能使人抛开烦恼,
  • 薛凯琪已经40岁了,时光优待了她。”完全看不出来,薛凯琪那么爱笑的一个人,居然有抑郁症。
  • 结果你非要把两条线整到一起,一个军旅剧让所有角色陪着一个资源咖强行开金手指,如果黄景瑜演技能撑起来也行,可是从第1集到26集他始终一个状态,嬉皮笑脸油嘴滑舌,心
  • S胸围110,肩58,袖长23,衣长70M胸围114,肩59,袖长24,衣长71L胸围110,肩60,袖长25,衣长72 13D 满身抖动发光立体 Mini熊头
  • ————蓝源我妈兼职被拖欠工资[允悲] 买菜时想哄她开心,“吃荔枝不给你买”、“吃榴莲不儿子给你整一个”、“吃虾吧我想吃虾了”[doge] 社会并没理想中那么美
  • 这些天,当小孩说吃面,我就把面换成钟爱的年糕给自己做一份。 #千面# 一三六此刻,我家,门口易灸灸到货我2015年至今第8年都在做易灸灸,老客户因此有很多,产品
  • 还有一种典型的“躺赢”的心态:不管我实际上活得有多憋屈,只要我自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就可以了。这个公式意味着,只有去做后面那个Y,比如环游世界,才是自己想要的幸福
  • 关注@OOU健康家居,并转发此微博,带话题#OOU开启宠爸计划# 说说自己做过令父亲感动的事情,6月24日揪3位宝贝送出宠爸好礼[我爱爸爸]【W2Y乌檀木双面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