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智言慧语 :【的示无住以生信】确确实实指示出本经的修行宗旨是无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无住,教我们一切都不能够执着,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这是这一大段经文所说的。这一大段我们这个前面标的有数目字,这一段是第四十「结归离相」,这个第四十,完全是依据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里面的分科,这样子我们看起来非常方便。第二卷是从第九节经文到第四十节,总共三十一小节经文,这是这么一大段。这一大段里面,又分为三个中段。第一个中段,从第九节经文到二十三节,世尊明白为我们指示出来,也就是明白的答覆须菩提尊者两个问题。尊者所问:发菩提心的人,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世尊在这里为我们答覆,他的答覆先答覆降伏。佛告诉我们,应该要发离相之心,你要发这个心,离一切相。离相,前面我们读了很多,不是把相不要了,不是把相消灭掉,不是的,离是从哪里离?也不是把相远远的,你这个搞法就完全错了!心里头不要执着;相没有妨碍,心里头不能执着。换句话说,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保持自己心地的清净,一尘不染,就像禅宗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做到这个就行了!所以五祖跟六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他就恍然大悟,为什么?他那个心干净,本来无一物,跟《金刚经》讲的完全相同,只说了几句,正中下怀,那底下就不要说了,道理在此地。我们今天心里面就像垃圾桶一样,拉里拉杂东西太多,妄想分别执着、忧虑、牵挂,无量无边,这个事情就很麻烦了!佛教给我们离,是离这个东西。把心里面那些妄想执着、忧虑、牵挂,把它离掉。我们道理明白了,晓得应该要这样做。

  从哪里下手?佛在经上教给我们:行于布施。布施就是舍,这个东西跟治病一样,我们身上有很多病,不只一种病,一种病是好治,好多病就难治了。难治不治不行,不治要命!那应该怎么治法?这种常识大家都晓得,先治最严重的,哪一种病对我们生命有威胁、有危险的,先治它,其他小病慢慢再治。我们学佛断烦恼亦复如是。我们的烦恼归纳起来,不外乎贪瞋痴慢,还有个怀疑,对圣教的怀疑,贪瞋痴慢疑,不外乎这几大类。如果我们这几种病统统都有,全都有,哪一种重?如果我们贪心重,就先断贪;瞋恚心重,就先断瞋恚,拣重的先治。贪里头很多,贪财、贪名、贪色,甚至于贪佛法,贪的东西很多!哪一个毛病最严重的,就先对它。把财看得太重了,所有一切法里看得第一重要,你就从这里下手,你就舍财,用这种方法来对治。行于布施,主要是教给我们对治烦恼的方法,恢复自性清净心的方法,这就是降伏。

  佛说了降伏,实际上把那个住也就包含在其中了。因为降伏跟住,两桩事实际上是一桩事情,你降伏了,自然你就懂得什么叫住,住是无住。不住于相,那就叫正住。诸位想想看,你不住于相,你住到哪里去了。不住于相就是性,真是明心见性的一条巧妙的道路。性不要去找,离了相就是性,去掉妄就是真。这是经上说得很详细,也很透彻,也讲得很有味道。我们在古大德注解当中,江味农居士将它整理归纳、分类,我们得到许多的启示,得到许多的利益。

  第二个中段讲生信,这个经文也非常的清楚。须菩提尊者听到佛的教诲,离相、布施、空有两边不住,这就是正住,这就是降伏。他明白了,唯恐我们大众听了佛的说法,不能接受,不能相信,所以就提出问题请教世尊,有没有人听到佛所说的,能生实信?他那个信重要的是真信。佛的答覆很好,教他不可以这样说,不可以这么说;换句话说,你不能这样想法。也就是说,你不能瞧不起大众。大众当中,世尊讲,如来灭后,后五百年,如来灭度后,后五百年,这是前面说过,就是第五个五百年,换句话说,就是指我们现在这个末法时期,佛讲有持戒修福者,他对于佛所讲的,能生实信。在这个时代去佛二千五百年之后,还有人能够真正相信,何况当时在座的那些大众。世尊并不仅指当时与会的大众,要说出五五百年之后,这个话的意思很深!佛要不这么说,我们今天看了《金刚经》,是为那个时候的人,为正法人说的,不是为我们说的,我们的信心都没有了。他说了一个后五百年,还持戒修福,还能生实信,这就是对我们讲的。我们听到这个话,信心生起来了,想想我有资格,我很老实,我很守规矩,我也肯修善,也肯断恶,那就是世尊所讲的标准。确实如此,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看看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地区,守法愈来愈少了。大家都不愿意守法,都不愿意守规矩,认为守规矩那个人,那种老实人,是没用的人;真正是精明能干的人,他不守规矩,那个叫聪明人,还老老实实,愚痴人!他们看我们是愚痴人。还相信因果报应,因果报应落伍了,现在是什么时代,都太空时代了,你还去讲断恶修善,他们听都不要听。我们听了还生欢喜心,听了还很高兴,还认真去做,佛说的,这就是《金刚经》的当机者。

  世尊不但这么给我们说,而且说出福德不可思议,这是在第二段落里面。这个说法我们听了之后,这经上讲的,种诸善根,无量福德。凡夫没有证果、没有开悟,最重视的就是福德。如果我们依照这个经修行,得不到福德,那个修行的兴趣就没有了,所以世尊多说一些福德,使我们对这个经典能够发生欢喜心,这个经典确实增加了摄受人心的功能,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得无量的福德。不想开悟的人,不想证果的人,不想了生死的人,听说有福德可得,他也来了,他来了,真的会得到,得到的超过他想像之外!而且得的是真实的福德,然后把它结归到中道,这就讲即非是名。这是我们在这个地方,第一次看到的。后面这样的句子就很多了,结归中道。

  佛与须菩提尊者,一问一答当中,问的话,答的话,都含无量义,字字句句我们都要细心去体会,才能够发明;发是发现,明是明白。经义无限的深广,从我们今天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那个意思不尽。所以大家读诵受持,读诵是第一个,读诵要以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去读,读一遍有一遍的悟处,读两遍有两遍的悟处,那就慢慢有得悟了。悟不尽的,悟不完的,才知道这个经的妙处,都是真话。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上用了四十年的时间,他所悟出来的也是大海之一滴而已,这一滴真的给一般人来讲,一生受用无尽。

用功的入门方法

1. 深信因果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
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谈到因果,我说两件故事来证明。 (1)琉璃王诛释种的故事。释迦佛前,迦毗罗阅城里有一个捕鱼村,村里有个大池。 那时天旱水涸,池里的鱼类尽给村人取吃,最后剩下一尾最大的鱼,也被烹杀,只有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鱼肉,仅那天敲了大鱼头三下来玩耍。后来释迦佛住世的时候,波斯匿王很相信佛法,娶释种女生下一个太子,叫做琉璃。琉璃幼时在释种住的迦毗罗阅城读书,一天因为戏坐佛的座位,被人骂他,把他抛下来,怀恨在心。及至他做国王,便率大兵攻打迦毗罗阅城,把城里居民尽数杀戮,当时佛头痛了三天。诸大弟子都请佛设法解救他们,佛说定业难转。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用钵摄藏释迦亲族五百人在空中,满以为把他们救出。那知放下来时,已尽变为血水。诸大弟子请问佛,佛便将过去村民吃鱼类那段公案说出。那时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前身;他率领的军队,就是当日池里的鱼类;现在被杀的罗阅城居民,就是当日吃鱼的人;佛本身就是当日的小孩。因为敲了鱼头三下,所以现在要遭头痛三天之报,定业难逃。所以释族五百人,虽被目犍连尊者救出,也难逃性命。后来琉璃王生堕地狱,冤冤相报,没有了期,因果实在可怕。 (2)百丈度野狐的故事。百丈老人有一天上堂。下座后,各人都已散去,独有一位老人没有跑,百丈问他做什么。他说:「我不是人,实是野狐精,前生本是这里的堂头,因有个学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便因此堕落,做了五百年野狐精,没法脱身,请和尚慈悲开示。」百丈说:“你来问我。”那老人便道:“请问和尚,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答道:“不昧因果。”那老人言下大悟,即礼谢道:「今承和尚代语,令我超脱狐身,我在后山岩下,祈和尚以亡僧礼送。」第二天百丈在后山石岩以杖拨出一头死狐,便用亡僧礼将他化葬。我们听了这两段故事,便确知因果可畏。虽成佛也难免头痛之报,报应丝毫不爽,定业实在难逃。我们宜时加警惕,慎勿造因。 
2. 严持戒律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重要。持戒的人,龙天拥护,魔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贼,扫其足迹。从前在罽宾国近着僧伽蓝之处,有条毒龙时常出来为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罗汉聚在一起,用禅定力去驱逐他,总没法把他赶跑。后来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禅定,仅对那毒龙说了一句话:“贤善远此处去。”那毒龙便远跑了。众罗汉问那僧人什么神通把毒龙赶跑。他说:“我不以禅定力,直以谨慎于戒,守护轻戒,犹如重禁。”我们想想:五百位罗汉的禅定力,也不及一位严守禁戒的僧人。或云: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有个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着你,你能不动心吗?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吗?你能够不分别冤亲憎爱、人我是非吗?统统做得到,才好开大口,否则不要说空话。 
3. 坚固信心想用功办道,先要一个坚固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们要了生脱死,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又说了种种法门,来对治众生的心病。我们就当信佛语不虚,信众生皆可成佛。但我们为什么不成佛呢?皆因未有如法下死功夫呀!譬如我们信知黄豆可造豆腐,你不去造他,黄豆不会自己变成豆腐。即使造了,石膏放不如法,豆腐也会造不成。若能如法磨煮去渣,放适量的石膏,决定可成豆腐。办道亦复如是,不用功固然不可以成佛;用功不如法,佛也是不能成。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决定可以成佛。故我们应当深信自己本来是佛,更应深信依法修行决定成佛。永嘉禅师说:“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他老人家慈悲,要坚定后人的信心,故发如此弘誓。
 4. 决定行门信心既具,便要择定一个法门来修持,切不可朝秦暮楚。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样干;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样干;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有等人打不定主意,今天听那位善知识说念佛好,又念两天佛,明天听某位善知识说参禅好,又参两天禅。东弄弄,西弄弄,一生弄到死,总弄不出半点“名堂。”岂不冤哉枉也。

佛堂讲话(第四天)
《念佛决定愿往生》
诸上善人:光阴真是快的很呀!我们的念佛七已经打了四天了,在这定期七天之中,已经过去了一大半了!诸位的功夫,究竟用的如何?是需要各人自己反省一下的。若是上根利智的人,念佛一日,即能得到‘一心不乱’。但上根利智的人,大概很少,中下根机的人,总是占多数。我们既然尚未证得‘一心不乱’,即可自知根机不太深厚。然而正因为我们的根机浅薄,才需要急起直追,努力精进!才需要时时反省,见贤思齐!果能如是,方克有济。否则,时光不住,再过三天,佛七就圆满了;结果一无所得,岂不太可惜这七天的宝贵光阴吗?切不可把光阴看得太轻;古德云:‘一寸时光,一寸命光’!真是警策人的忠言实语。光阴即是我们的生命,过了一天光阴,即减少了一天生命!若是悠悠泛泛,不肯真实用功,须知空过了七天光阴,即是牺牲了七天生命!那真是太对不起自己了!明乎此义,才能不放过时光,念一点钟有一点钟的进益,念一日有一日的功夫。我们虽然不是上根人,但只肯用功,一定功不唐捐,终会证得‘一心不乱’的。
诸位的信心,已很坚固;诸位的行门,已很精进。但是在净土法门之中,还有一个最要紧的条件,这就是必须‘愿力恳切’!所以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念佛决定愿往生’。再分三段来讲:

第一、往生西方全凭愿力: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端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我们在这两句话中,就可以知道,西方得生或不得生,但看有没有信愿。换句话说,只要有信有愿,无论念佛多少,西方一定得生。足见信愿二字,是何等重要了!所以,昨天对诸位讲‘念佛切勿起疑念’,就是讲的信字。今天讲‘念佛决定愿往生’,就是讲的愿字。如果但有信心,没有愿力,亦是不能往生,所以愿力很重要!
比方说:你们在自己家里,听见朋友说:灵山寺的大殿是如何的巍峨,讲堂是如何的高广,佛像是如何的庄严,僧众是如何的修行;现在打念佛七,参加的人是如何的众多,每天讲经说法是如何的玄妙。你们听了之后,信是信了,可是你们愿不愿去灵山寺呢?如果愿意去,那‘信’才有用处。如果不愿去,就是没有愿力,纵然相信,也是‘白信’。有信而无愿,终究去不了,那‘信’有何用处呢?所以‘信’固然要紧,而‘愿’更要紧!

再举个例说: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儒家的圣人。但是孔子何以会成圣人的呢?这答案在‘论语’中,孔子自述其修学成就之阶段,颇为简明。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距’。我们在这一段书中,可以知道,孔子之所以成为儒家圣人,是由于他一生精进修学,方能成就的。但是我们不可忽略了‘志于学’这三个字。因为他能立志以求圣人之学,才有以后几十年的修行,方能达到圣人之地位。然而我们何以知道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是志于圣人之学呢?这在孔子的一生所言所行,皆是圣人之作略,固然可以证明;而在‘论语’中,另有‘言志’一章,尤足以证明。有一天,颜渊和子路,侍立在孔子旁边,孔子说:‘盍各言尔志?’子路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说:‘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接著请问孔子:‘愿闻子之志’?孔子即发表其志向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直以安信抚天下人为己任,非人间圣人而何?在‘论语’中,更有两句话可以证明;有一次,孔子对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若为救人救世而求学,将来一定做君子;若为升官发财而求学,将来一定做小人。同是一样读书人,而其结果,有云泥之分,可见‘立志’最要紧!

再举一例:我在小学读书的时候,修身教科书中有一课,我到现在还能背出来:‘两小儿,同贤愚。及长大,各一途,一为人中杰,一为车前夫’。这两个小孩子,既然天资相同,而又受同等的教育;何以长大成人之后,竟有天壤之别呢?这因为此一小孩立志高大,所以终成人中杰;彼一小孩没有志向,所以竟堕落为车夫了。可见‘立志’最要紧。

世法中所谓‘立志’;即是佛法中所谓‘发愿’。能否成为一个人中杰,但看是否曾立人中杰之志?能否成为一个世间圣人,但看是否曾立世间圣人之志?同样的道理,我们能否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但看我们是否曾发生西之愿?有愿,决定能生西方;无愿决定不能生西方。这是没有丝毫犹疑之余地的!

兹再引经证明:佛说阿弥陀经,乃净土三经之一,亦即我们每天必诵的功课。以信愿行为一经之要旨,亦即所谓往生西方的三资粮。蕅益大师即以此三资粮把阿弥陀经的‘正宗分’分为三大科:第一、‘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经文由‘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起,至‘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止。我们看这一段‘劝信’的经文中,却没有明显地说出一个‘信’字,只是把‘劝信’的意思,含在文义之内而已。第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经文:‘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看这一段‘劝愿’的经文中,不但明显地说出两个‘愿’字,而且词意恳切,足见佛的本意,在指示我们要注意‘发愿’。所以蕅益大师在‘科文’上,亦冠以‘特劝’二字。第三、‘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经文自‘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起,至‘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止。我们看这一段‘劝行’的经文中,佛的结词仍然是劝愿,可见‘发愿’的重要性。不但此也,即在‘流通分’中,到了经文的结尾处,世尊仍然再三地劝我们发愿。经文说:‘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我们再看看这一段经文:凡是能发愿的人,于无上菩提皆能得到不退转。何以能得到‘不退转’呢?是因为已发愿的已生彼国,今发愿的今生彼国,当发愿的当生彼国之故。须知只有阿弥陀佛国土,才有‘不退转’的利益。在娑婆世界修行,是难得不退转的。然而如何方能生到彼佛国土呢?经文上不是说的很明白吗:已发愿者已生,今发愿者今生,当发愿者当生;但有发愿,无不生者。这‘发愿’二字是何等的重要啊!
总之,往生西方全凭愿力;若无愿力,则西方是生不去的。

第二、愿不恳切行不真诚:我们既知发愿很要紧,发愿的心一定要恳切,念佛才能念得好。倘若是随随便便发的愿,则念佛的行门也就不会真诚了。愿既不恳切,行又不真诚,所以现在打念佛七,得不到‘一心不乱’的功夫;将来临命终时,要想‘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恐怕很难了!

因为净土门中,发愿最重要,所以过去诸大祖师,作了很多发愿文。在念佛七中用的发愿文,和平常用的不一样;在‘大回向’时,跪念:‘弟子众等,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授。弟子众等,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阿弥陀佛’。起立,绕念弥陀、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各圣号后,再跪念:‘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观音甘露洒吾头,势至金台安我足。一刹那中离五浊,屈伸臂顷到莲池;莲花开后见慈尊,亲听法音可了了。闻已即悟无生忍,不违安养入娑婆;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我愿如斯佛自知,毕竟当来得成就’。在‘佛七仪’文中,有几句注语,说是:‘此文古今大有灵验!或有于正发愿时,见诸瑞相。或于睡梦之中,得见阿弥陀佛,放大光明;感应事繁,不能具述。惟励意行之者,方信不虚矣’!我们于正发愿时,何以未得见诸瑞相?乃至于连梦之中,亦未得见阿弥陀佛放大光明呢?这就是因为在发愿之时,未能恳切地‘观想弥陀,恩德无量,酸心痛骨,自悲障重’之故。当我们念发愿文时,只是口里念念,心中毫不恳切。像小孩子背书一样,不知书里的意义。不能‘随文作观’,发愿文成为‘具文’,如何能起作用?如何能生力量?既不能‘励意行之’,所以也就得不到感应了。

以愿引行,以行填愿;‘愿’有引导之力,有恳切之愿,方能引出真诚之行。我们发愿既是随随便便,我们念佛自然也就悠悠泛泛了。如何能念得成功呢?!

第三、有行无愿终不往生:前面是说,没有恳切之愿,一定不会有真诚之行。这里是说,纵令有真诚之行,没有愿力,一定不能往生。

有人说:‘能往生不能往生我不管,我只管念我的阿弥陀佛好了’。如果是这样,决定不能往生!前面说过,‘愿’是具有引导之力的;不但现在能引导真诚之行门,而且将来能引导至于西方。今既无引导之愿力,虽有实行,终无法出三界至极乐。果真是只知念佛不知发愿,则这个人对于净土法门亦没有信心。‘信愿’是‘慧行’,‘念佛’是‘行行’。‘慧行’等于眼目,‘行行’等于腿足。必须足目相资,方能生西。今有行无愿,等于有足无目,太危险了!

有人说:‘阿弥陀佛乃万德洪名,我只多多念佛,自有无量功德。即使不能生西,仍有我的功德在,有什么危险’?念佛有功德是不错的,但你既不知发愿生西,即是没有智慧;有行无慧,把念佛的功德都变成来生的痴福了!第二生在享受痴福之时,必然依福造业,第三生一定堕落三涂,非危险而何?
诸上善人!我们的念佛七已经过了四天了,各位皆应省察一下自己的功夫;如果这句佛号尚未念得纯熟,即应恳切发愿以引导之。
话说多了‘打闲岔’,各各恳切发愿,好好念佛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刚到广西桂林的龚城凤岩村,还没来得及休整,他就加入到支教的团队中,和来自德国的志愿者分享教学经验和探讨教案,为接下来的几天支教课程做了充足的准备。给当地的乡亲们
  • 她会回忆两人相恋的点点滴滴,也会在日常相处中总结夫妻间的哲理,会写小家的零碎生活,也会写大家的时代变迁——“写我们自己,也是写我们这一代人,这一个时代。这本书是
  • 少年气,是历经千帆举重若轻的沉淀,也是乐观淡然笑对生活的豁达。#每日一善[超话]# [微风]#每日一善# [微风]#阳光信用# [微风]少年气,是历经千帆举重若
  • 【天津市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候诊信息定时播报】8月16日16时,全市#发热门诊候诊信息定时播报#: 1.泰达医院候诊 0 人 2.第五中心医院候诊 2 人 3.医
  • 黑眼圈好像有变重,问了一下说是下睫毛涂多了,停用之后热敷眼睛会改善。gemsho就超级温和小小一支挺耐用的,俩月还没用完呢。
  • Oppa..❤ You are like a warm cup of coffee. ❤☕ I cannot start the day right with
  • 「我们不是春日限定,我们是命中注定」「我们永远在一起」大翔さん、帰り道をしっかり覚えておいてね。 “想念”-大翔每一个精彩的舞台,“想念”-大翔带给大家的每
  • 35.在这个不动声色的日子里,遇见美好的你真好,所以我实在忍不住,想陪你到老。23.其实我存过你的照片,你喜欢的歌我也有去听,你感兴趣的一切我都有尝试过,我远比
  • 我昨晚梦到一个女人/男人,我感觉不到他是什么,他在我这只是个灰色的影子,因为我爱在沙发上睡觉,沙发很宽,他就坐我旁边,一开始只是试图来牵我的手,但是开始用手狠狠
  • “这一球,就是我在这里投中的最后一球”看完我狠狠的破防了,我本以为我可以从容的面对这个结果但是还是很难过暂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变的只是身份从不是情谊我们是朋友一
  • 兰州新区还坚持“以林带养、以养促林”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在区域内建设大小不同的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养殖+造林+牧草”的新型生态造林模式,同时项目已纳入兰州-
  • 这些主体有些原本就是超现实风格,而还有一部分则是冻结了动态的事实延续,让观者同时从现实解放,走进一个秘而不宣的阴谋场域里,尽情想象。主创团队将投影、摄录的媒体呈
  • 苏州上野公司张涛批发销售的型号:日本内村制作所脚轮型号:NO.106HB-P日本内村制作所脚轮型号:NO.105HB-P日本内村制作所脚轮型号:NO.107HB
  • 这些年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 健康快乐就好。我的美好周末。
  • [米奇比心]关注[叽里呱啦]公众号,文章评论里写出你看到的单词(至少 个)呼朋唤友来点赞,即有机会领取叽里呱啦独家定制玩偶及其他更多好礼![星星]参与公众号答题
  • 今天吃火锅用教资还打了6.8折,我决定今年还要再去一次那家[赢牛奶]还有小马朋友人也很好。就是化妆会觉得很有意思,虽然今天化的妆我觉得很...开车也会觉得很有意
  • 10、可惜时光之里山南水北,可惜你我之间人来人往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苦酒折柳今相离,无风无月也无你。18、灼灼桃花,三千繁华,却似人间只有一个他。
  • 期间,沈阳金色童年的家人们相互鼓励,互相帮助,不时有人妙语连珠,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整个山林中充满了欢歌笑语......3时许,大家成功登顶棋盘山!站在棋盘山顶,
  • 但是既然佛陀舍弃了净土,到我们这个世界来想不受苦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就相当于个大染缸,你想不受这个染缸的熏蒸有可能吗?我怎么觉得佛陀要想到这个世间来度
  • 不要骂我,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但是追陆炎就是在追一颗遥远的星星,而我永远都得不到这颗星星,别怪我,我不能老是活在追星的世界里 ,我需要回到现实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