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给人间的叮嘱#:消灾避难法门及治病良药
道教九行
一者可从于善,
二者闭塞于恶,
三者广生济物,
四者劝助良善,
五者布施财力,
六者大愿利人,
七者身慈,不害于物;
八者口慈,言不害物;
九者心慈,常念于善。

道教十善
一念孝顺父母,
二念忠事君师,
三念慈心万物,
四念忍性容非,
五念谏争解恶,
六念损己救穷,
七念放生养物,种诸果林,
八念道边舍井,种树立桥,
九念为人兴利除害,教化未悟,
十念读三宝经律,恒奉香花供养之具。

灾难的成因
太平经教承袭汉代“天人感应”思想,把灾变原因归诸天地万物人神鬼的相互“承负”责任。六朝道教与此有所不同,更多地从自然本身去寻求原由。

自然与灾难
《洞真八素真经》:“亏盈则天震地动,列宿不守则日月薄蚀,五星乱度则二象失光。天地交泰则五星映清,天精合则五星光明,上照太虚,下朗万兆。”由于气的问题,导致天地人亏盈、万物枯滞,随后引起各种灾难,比如气亏盈就引起地震,天上星宿乱度越位显示出凶兆;反之,天地之气交泰,则五星光明,便显示出吉兆。

《洞真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夫天地交运,二象合真,阴阳降炁,上应于九天流丹,九转结气为精,精化成神,神变成人,故人象天地,炁法自然。……其结胎受化,有吉有凶,有寿有夭,有短有长,皆禀宿根,结炁不纯,藏胃积滞,六府败伤,形神不固,体不受灵,死炁入孔,何由得存。”

这里将人与“自然”纳入一个统一的整体里加以理解,天地交运,阴阳降炁,结精成神,随后生成人,所以人象天地,法则自然。人的吉凶是由于所禀赋的宿根结炁的纯与不纯而造成的。如此,人事意义上的灾难也可以归为“自然”的原因。

身心与灾难
灾难的另一个成因——身心导致灾难。
《洞玄诸天内音经》:“天尊言曰:炁炁相续,种种生缘,善恶祸福,各有命根,非天非地,亦又非人,正由心也。心则神也。形非我有,我所以得生者,从虚无自然中来,因缘寄胎,受化而生。”
我们的“真父母”乃是无形的道,道在我们中化显为心神,我们的善恶祸福正由心神的活动而导致。我们能控制将来的善恶行为,因此导致祸福吉凶的不同结果,所以“有身则百恶生”是说我们所不能控制的过往种种生缘之事,“有身则百恶生”也即是说有形则善恶祸福生,有身形则灾难生,而心神却可以超越种种生缘,可以起到避免灾难的能动作用。

《皇人经》:“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但人不能自知,而不守神,以却众恶耳。知之者则不求佑于天神,止于其身则足矣。故云一人之身,一国之象。……所以全其身。”

“阳九百六”与劫难
阳九、百六与劫难,东晋中叶以后南方上清、灵宝二系经书均有较多论述。“阳九百六”作为灾难的术语出自汉代,造立于东汉献帝建安十年(205年),发现于四川雅安芦山县的《汉故领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其末尾“乱曰”就有感叹樊敏“遭遇阳九,百六会兮”。

《道迹经》:“天地有大阳九、大百六、小阳九、小百六。天厄谓之阳九,地亏谓之百六。此二灾是天地之否泰、阴阳之勃蚀。大期九千九百年,小期三千三百年。而此运所钟,圣主不能禳,至于灭凶遗吉,自后快耳。夫阳九者,天旱海涌而陆焦;百六者,海竭而陵渊。”

《洞真三天正法经》:“阴阳勃蚀,天地气反,天地气反谓之小劫”。

《洞真三天正法经》:“阴阳蚀勃,则天地改易,谓之大劫交。大劫交,天翻地覆,海涌河决,人沦山没,金玉化消,六合冥一。”

道教认为宇宙经历了许多劫。《洞玄灵宝灵书度命经》详细叙述了龙汉、延康、赤明、开皇、上皇等“五劫”。

如何禳灾度厄
在这样的自然规律中,我们要如何才能禳灾度厄呢?道经中记载了有多种方法:
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法
《洞玄明真科经》太上道君问天尊:“天有重灾……何法以禳其灾,拔度厄难,解诸不祥”?天尊回答是:用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法,为帝王国土灾疾兵寇,危急厄难,当用丹书《灵宝真文五篇》于中庭,五案置五方,一案请一篇真文。以此,消除劫难对人类的影响。

符咒法
正一道认为世上的一切都是气所生成,气有道气、鬼气之别,灾难是鬼气作祟,可使用符咒祛除。《洞神经》记载,天文可召神去病灾,无论是天皇文第一法、地皇文第二法、人皇文第三法,还是神仙升天大券文、三皇传文、三皇内书秘文、五岳阴符,抑或是文中提到的正一道千二百章,都是用以招神劾鬼,“除削死籍,救度长存”。
《洞玄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经》,每一篇首先是神仙图箓,其次有去灾功能,其中提到符命可以免除天地大灾。按照书中的方法,埋于各方,可致“天灾自消,星宿复位”。三皇经教也认为,斋醮亦可消除灾祸疾病。

礼诵经文
《洞真三元玉检经》说:“天无此文,则三光昏翳,五帝错位,九运翻度,七宿奔精。地无此文,则九土沦渊,五岳崩溃,山河倒倾。”经书本身的神圣性可以帮助虔心诵读经书的人,超越世间的毁坏,避免劫难。

劫有定数,即不可避免的反复出现的循环现象。诚如《洞玄灵宝本相运度劫期经》记载:“天地一成,乃至终尽,其中有三元九厄、大灾小灾,其运不可移。”《道迹经》也说“此运所钟,圣主不能禳”,所以消灾只能理解为消除灾难对人的影响。

大劫来时,也无法影响到在大罗天宫七宝玄台上的经书。《洞玄经》说大罗天宫七宝玄台在大罗天中玉京山上。“大劫周时,三洞神经并在其中,灾所不及。”

劫运虽不可避免,经法却灾不能伤,历亿劫而长存。《洞玄灵书度命经》“天尊言:……斯经尊妙,度人无量。大劫交周,天崩地沦,四海溟合,金玉化消,万道势讫,而此经独存,其法不绝。”

礼诵经文,可以帮助人度过劫难。《洞玄灵宝九天生神章经》:“……(炁)后至龙汉开图,化生灵宝君。经一劫至赤明元年,出书度人,时号上清玄都七宝紫微宫……分为玄、元、始三炁,而治三宝,皆三炁之尊神。”三宝君每至劫运,便出书度人。这一时期道教认为,拥有经书或诵经礼神可以安度劫难。所以,《洞玄空洞灵章经》:“礼诵灵章,与劫同年。……出入法门,万劫何忧!”

成为种民或神仙
成为种民或神仙,可以安度劫难。
《洞玄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经》:“九天玉真长安神飞符朱书白素,上以佩身,履大阳九、大百六大劫之交,洪灾四会。佩之,千毒不加身,过水火之难,得见太平,为圣君种民。

三天真生飞神符墨书黄缯,上以佩身,履小阳九、小百六小劫之交,万灾四充。佩之,千害不加身,过万疠之中,得见太平,为圣君种民。

大劫交,天地改易,金玉、山海、人民、鸟兽一时消灭,天地溟涬,无复光明。以此文固天元始之炁,佩之……以禳此灾……”
种民是修道而摆脱了生死轮回的特殊选民,升入种民天,将安度劫难。
《洞玄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经》:“凡为学者,能修斋奉戒,思仙念道,太一所举,言名仙簿,得为种民。”又说“万帝众神,诸天诸地,普集校算,大劫、小劫、大小百六天地运度,料别善恶、学道应得神仙人名”。

愿力消灾
《太真上元斋品》:“归身、归神、归命九天高上众真玉虚天尊,愿以是功德,一切济度之恩,咸得免离十苦八难、五灾六害、九厄七伤,各保福禄,长居自然”。虔心归身、归神、归命九天高上众真玉虚天尊,可得天尊神力护佑,得以免离十苦八难、五灾六害、九厄七伤,长居自然之福地。

自然无为
《妙真经》:“尹生曰:学自然奈何?道曰:无取正气自居,无去邪气自除,此非祷祠鬼神之道。”不借助人为尤其是祷祠鬼神的方式对待灾难,以“不消除”(超越消除)来消除之。
祖师悲悯众生,为世人开出良方八副,以求根治此类顽疾,只要对症立方、按病下药,勤而行之,则必能扭转乾坤。

一者,孝也
其味甘,性温和,能填骨髓,固本培元,适合事业不顺者,且可延年益寿。

二者,悌也
其味甘咸,性带温,能调血气,滋补心神,适合兄弟不和者,上能济火、下可滋阴。

三者,忠信
其味微辛,能通肺腑,强壮精神,可止咳消痰、生津益气,更能治疗虚证。

四者,仁义
其味甘,性温和,可宽胸益气,治疗虚症,可化腹内毒虫,强筋健骨,生精益寿。

五者,读书
其味苦,性微温,能通心窍,可治眼昏之症,若感腹中空虚,宜早服用,可消鄙气,健脑益智。

六者,家教
其味苦辛,性微寒,久服则馨香悠久,可祛风邪,除外感,四肢血脉畅通,气息调匀,满面红光。

七者,积善
其味甘,性缓温,可宽中益气,亦可通神明,老少皆宜,无禁忌,可延年益寿,强筋健骨,固本培元。

八者,知命
其为淡,能定心,可祛除燥气,消除烦忧,平定心火,虚热难眠者其效甚佳,可安魂魄,令人气定神闲。

此八味神药源于自身,可顺手拈来,持而行之,各种病灾俱除。这些药物无需成本,但以诚字为先,不仅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仙方,亦可调理身体阴阳,虽大病亦可解。何不试试?

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

[ 然心愿差别,
其相乃多,
若不指陈,
如何趋向。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
又不贪欲乐果报,
唯为生死,
为菩提。

如是发心,
名之为正。] ---

《 劝发菩提心文 》
  
大安法师讲解 :
  
好,
请看这一段。

上面把发菩提心立坚固愿的重要性作过阐释,
下面就从发心立愿的差别形相,
来标显出一个大乘行人修行的标准。

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常谈发心,
发心的内涵非常广,
世间上也讲发心,

发求名的心,
求利的心,
求当官的心,
求做善事的心。

它也由这个心,
立种种的目标,
种种的愿。

即使修行也有种种不同的动机,
所以发心立愿的相状是很多的。
  
那么到底一个大乘的行人,

正确的发心和立愿是什么呢?

这就需要善知识给我们特别地开示出来,
才能令我们的发心趋向正确的目标。

否则我们对自己修行的这一念动机常常会迷惑颠倒,
常常会把错误的发心认为是正确的,

或者把正确的认为是不正确的,
迷惑颠倒。

所以省庵大师就特别地谈到这一点,
他了解到众生发心立愿的差别相很多,

如果不在这里加以指点,
陈述出来,
行人就不知道如何去趋向正确的发心。
  
所以就
“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就是现在在这里,
概略地陈述八种发心立愿的形相。

这就归纳为四对范畴 :

邪和正是一对,
真伪是一对,
大小是一对,
偏圆是一对。

在这四对中,
邪正和真伪这两对是对世间凡夫的发心而言,

大小和偏圆是对出世间圣贤的发心而言,

其目的都是为凡夫圣贤修行人指示发心修行的标准。
  
“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这就来设问,
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来为下面阐述这八种发心的内涵作一个铺垫。

说明这八种发心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我们可以选择采取,
不正确的我们就得放弃。

这就是取舍。
  
下面就具体的对这八种发心,
四对范畴作一个非常精练的概述。

这种概述一方面是来自于佛典里面,

释迦牟尼佛对阎浮提众生的心理、
种性和好乐的把握,

另一方面也包含着省庵大师对那个时代我们中国众生的一些状况的把握。

这两种把握都对于我们众生有普遍的描述和指导意义,

乃至于现在我们看来都没有越出这八种发心的范围之外。
  
好,
我们来看第一种,

什么叫邪?

发邪心,
立邪愿的相状 :

“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这是第一种。

我们读这些文句,
都要把它作为一面镜子,
来照照自己,
我们自己的发心在这八种里面对号入座,

属于哪一类?

那么这第一种是邪心邪愿的相状。

世间有一类修行人,
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
也想走修行的道路,
所以他也发心修行。

但是他发心修行,

一向以来的修行是什么?

不了解佛法的真理。
  
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要究明自心,
我们自心真如自性,
具足一切功德。

一切圣贤的学问都是在自心上,
在销归自性上下功夫。

儒家的学说如孔子也说 :

“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学人,
都是为己,

为己不是说自己的己,
这个己就是自性的明德,

都是为了明明德,
做这样的学问。

孟子也讲做学问是
“ 求其放心 ”,

把放在外面的心求回来,
这是在做学问。

“ 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儒家的圣人都把学问放在自心上。

那么佛法更是心法,
如果不在心地上下功夫,
就偏离了佛法修行的轨道。
  
我们大小乘经典,
千经万论,

都是在
“ 悉明唯心 ”,
都是在究明我们的心地。

现在很多学佛人很可怜,
他都不了解自己的心,

自心是什么状况,
每天心猿意马,
没有办法去控制。

自己每天打的什么妄想,
一概不知道,
没有在心性上下过功夫。

为什么我们要大家念佛,
念佛就是在究明自心。

我们的自心无形无相,
但如何了解我们的心 ——
你去念佛。
  
佛号就是实相,
借托万德洪名,
来显我们的自性,
单刀直入,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开佛知见,
这就在究明自心。

但你如果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就凭着与生俱来的我执,
去追逐外界的事情。

我们的心无量劫以来都是奔驰在外面的五欲六尘上的,

我们没有一刻的回光返照,
安住在我们的自性里面。

所以有这么一种修行人,
他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只知道驰骋在外面,
跟没有学佛的人没有多少差别。
  
所以
“ 但知外务。”

外务有几种呢?

这里列出了四个对象 :

第一是
“ 或求利养 ”,
财利的供养。

一切众生都以财物作为他的外务,
这是众生贪欲的一个重要的对象 ——
财色名食睡。

他虽修行,
但他还贪这些利养。

我们也看到,
很多修行人,
包括由修行人所组成的所谓的机构,

大多在开庙店,
一进去,
商业气氛很浓,

烧支高香要多少钱?

抽个签要多少钱?

开个光要多少钱?

他整个的就是求利养。

这样就使佛门的形象受到很大的伤害。
  
要知道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尤其是出家比丘,

如果他真心办道,
一定不会饿死的,
佛菩萨会给他四事供养的,

一切有信心的信众,
四众弟子,
居士会给他供养的。

然而他对这些信不及,
他一定要自己去求供养。

当他的心去求供养的时候,
他就不能究明心地,
不能安心在道业上,

那整个的他就成了一个公司的职员、
老板,

是这样的状态。

在南方的一些寺院,
称寺院的负责人就叫老板,
成了一家公司性质的。

这是
“ 或求利养 ”。
  
第二种是
“ 或好名闻 ”,

好是好乐,
他还离不开虚荣。

希望到处都知道他的名声,
要知名度。

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

于是他就会搞一些新闻炒作,
让很多报纸刊物来登自己的光辉形象,
谈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

做点小事,
都要登报。

这都是
“ 或好名闻 ”。

有的修行人可能不好利,
但是好名。

利放下了,
对名的渴望就更大。
  
第三种
“ 或贪现世欲乐 ”,
贪现世五欲的快乐。

要知道五欲 :

财色名食睡,
地狱五条根啊!

色声香味触,
都是我们轮回的根本。

他看不破这些,
放不下这些,

而且挂着修行人的名义,
还要去贪这些世间的快乐。

有的人就更讲排场了,
出门都要坐名牌的车,

如果不坐宝马车,
都丢不起这个脸。

这是贪世间的快乐,
不能淡泊明志啊!

他因贪这些,
不能淡泊明志,
不能少欲知足,
他那颗心就安定不下来。

世间五欲快乐的滋味很浓,
但是他的道味就没有了。

第四个
“ 或望未来果报 ”,

他修行是想得到来世的人天福报,
或者下辈子做人,
能做大官发大财;

或者修行想得到上天堂的快乐。
  
这些都是邪的发心。

当我们看到这些文句的时候,
真的有点感慨啊。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
可不就没有摆脱

“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的范围。

很多到寺院去的,
到佛教团体去的,

你去问问,
有几个真的是为了求解脱,
求了生脱死成就佛果而来寺院的。

很多人都是求福报,
求保佑自己。

甚至还有一种观念,
认为学佛了,

怎么才能表明你学佛得到利益了呢?

一定要身体比别人更健康,
钱要比别人挣得多,
官要比别人当得大,
才说明你学佛就有利益了。

这些观念还很有市场。
  
于是很多人就振振有词 :

我要积极勇猛地得到这些东西,
我考上博士了,
当上部长了,

证明我学佛有贡献,
有利益了,
别人就会来学佛了。

他要做表范。

甚至得了病,
我一学佛就必须好,
这才能说明我学佛很有利益了。

我们听到这些都胆战心惊,
这可是指错了方向,

发错了心,
这些都是邪的东西啊。

佛教对世间这些五欲的快乐,
来世的福报,

怎么去看待它?

佛教对我们人生当中,

遇到种种的逆境、
障碍,

怎么去看待它?

这要用智慧,
用佛的知见去看待。
  
《 净土十要 》里面
有一篇文稿
《 念佛直指 》,
是元代的妙叶大师写的。

《 念佛直指 》中的
第十七章就讲的是
“ 十大碍行 ”。

妙叶大师非常慈悲,
他知道末法时期的行人,

一学佛法,
他的魔障就会起来。

魔障起来时,
往往透不过这个逆境魔障,

就会退失自己的道心,
使无上甚深的佛法在他身上得不到利益。
  
所以出于这样的一念悲心,
他就写出十大碍行来,
让一切行人先把自己放在一个障碍逆境里面,

使这个障碍逆境成为修行道业、
得到解脱的逆增上缘,

这样障碍反而容易得到通过。

如果障碍得到通过,
这就是以八苦为师,

就能够使一切障碍逆境都增强念佛的信心,
使净土的莲华更为光明灿烂。

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
即使你在一个顺境当中,
也会退堕。

他这个十大碍行充满着辩证法,
真是把众生的状况描述得非常的确切。

这十大碍行也不是妙叶大师自己创立的,
他也是依据佛经里面来的。
  
我们来给大家介绍其中几个碍行,
看他是怎么阐释的。

比如对生病的问题,
他说
“ 念身不求无病 ”。

我们修行人不要求无病,
有病是好事啊。

为什么呢?

“ 身无病则贪欲乃生 ”。

你身体没有病,
非常强壮,
这时候你的贪欲就上来了。

大家想一想,
自己生病的时候,
是不是贪欲就会下降。
  
如果身体营养非常丰富的时候,
你什么都来了,
要干这个事业,
要得那个享乐,
贪欲乃生。

特别对比丘来说,
你不要身体太强壮了。

古人说 :
比丘常带三分病。

如果他强壮得像蓝球运动员一样的,
道心又上不来,
那就麻烦了。

下面就是
“ 贪欲生必破戒退道 ”。

这个贪欲心上来了,
他降伏不了,
他就会破戒。

一破戒,
他就成了佛法戒海的一个死尸,

就会被抛弃,
他就会退失他的道业。

所以,
一个修行人要用智慧观照这个病,
病的性是空的,
知病性空,
于是这个疾病就不能对自己产生恼害。

不产生恼害,
这样的疾病正好就是我们修行道业的良药,
“ 以病苦为良药 ”。

所以还要去求无病吗?

有点病是好事啊!
  
再看下面 :
“ 处世不求无难 ”。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
没有厄难。

如果在世间你没有一切厄难,
你骄傲的心,
奢侈的心就会起来。

太顺利了,
那你就像独生子女一样,
象骄傲的公主一样,
你骄奢的心就会起来,

你就会欺负人,
居高临下,
就必然会欺压其他人,
欺压一切。

所以要体会到人生的苦难,
苦难的本性也是虚妄业力产生出来的,

叫作
“ 体难本妄 ”。
  
所以这苦难也伤害不到我们。

你知道它是虚妄的,
就不会被这个虚妄的苦难所伤害。

就像梦中你遭遇水难火难,
你知道水火灾难很痛苦,

但你知道是梦中的水火灾难,
也不会伤害到你。

“ 难亦奚伤 ”。

所以以患难为解脱,
这患难正好就是你解脱的增上缘。

你在这种患难里面,
正好是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你在患难当中修行,
你将死在安乐当中啊。
  
再看下面 :
“ 谋事不求易成 ”。

你做某件事业不要去求很容易成功,
如果事情太容易成功,
你心里就会生轻慢的心。

轻慢的心上来,
你必定会想
“ 我多有能耐,
多有能力 ”,
这个傲慢的心就会起来。

我们要用智慧观照,
一种事业是不是能成功,
是成功还是失败,

这完全是我们宿世的业力所决定的,
并不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

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多的是,
为什么他做不成。

赚钱的人都想赚钱,

为什么只有少部分人能赚到钱呢?

所以事情成功,
不是因你的能耐。

《金刚经》如是奉持
第十五段(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这个时候,须菩提听了如来以上所说,于是对佛说:世尊!这本经义理太深,妙不可言,那么请问这本经叫什么名字?我们这些佛子们应该如何受持呢?这是须菩提尊者在请如来点题,点出本经的核心所在,这个核心就是经名,以此方便学佛之人抓住重心,不偏不倚。行者只要自始至终都在这个重心的指导下,就会顺利地成就道业,这是尊者护念众生的大慈大悲。
佛告诉须菩提说:这本经的经名叫《金刚般若波罗蜜》,是这本经的名字,你们应当记住经名,善解其义,并依教奉行,忆持不忘,广为流布,这样做,就是奉持《金刚般若波罗蜜》。为什么要如此奉持呢?须菩提!奉持是奉持经义,经义就是佛说的“般若波罗蜜”,但你们不要听到佛说有个“般若波罗蜜”,就执着这个“般若波罗蜜”,而是要认真理解: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的真实含义。
什么是“般若波罗蜜”呢?般若(bore)是梵语的音译,义译为智慧。此智易与世间智慧相混,故历来只作音译,另加注解,般若就称般若。般若是出世间的智慧,是能学道、能解道、能修道、能证道、能解脱生死烦恼,能超凡入圣的智慧。这种智慧名为般若。
般若粗说有十,即实相般若、境界般若等,细说甚多,如人有八万四千烦恼、心就有八万四千般若,般若是专治烦恼直至成佛的法药。修功德者应当知道:般若之体即法身、功德在法身中。若人识得般若、解得般若,但不善于应用般若,此人有过无功;若能善用般若、则有功有德;若能常持不懈,即是安住于菩提道,直通成佛之路。
“波罗蜜”是梵语的音译、义译“到彼岸”,意思就是众生从此岸到彼岸。“此岸”“彼岸”是比喻,此岸比喻生死、彼岸比喻涅槃。此岸是轮回之苦、彼岸是真常之乐。那么怎样才能从此岸到达彼岸呢?应修菩萨六波罗蜜,六波罗蜜就是六个法门,即: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般若。修此六个法门,就能从有生有死的此岸到达不生不死的彼岸,到了彼岸,就叫波罗蜜。
那么佛为什么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呢?般若波罗蜜是智慧与解脱的意思,只有善于用智慧的人才能得解脱,反之则不能得解脱。般若波罗蜜原本是最好的解脱法,但如果执着于此法,此法就不是般若波罗蜜了。怎么会是这样的呢?因为是法皆有法相,法相非实,如果执着于非实之法,怎么会是般若波罗蜜呢?般若波罗蜜是真实之法,但不是用语言或文字可以阐明的,一旦执其为有,即生幻相,自我缠缚,不得解脱。所以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能如此解其义,当下到彼岸。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已明白了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的道理,于是对佛说:世尊!如来无所说。明明如来在说法,为什么须菩提回答如来无所说呢?因为有所说的都不是真正的法,真正的法是无所说的,所以须菩提的回答是正确的。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将三千大千世界里的所有微尘加在一起,多不多?须菩提回答说:甚多、世尊!佛说:须菩提!这诸多的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非微尘就不是微尘,那么什么是微尘呢?
色体的极小者称为极尘,七倍极尘称为“微尘”,常用以指极细小的物质。 《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说:“应知极微是细色。不可断截、破坏、贯穿;不可取捨、乘履、摶掣;非长非短、非方非圆、非正不正、非高非下,无有细分,不可分析,不可覩见、不可听闻、不可齅尝,不可摩触。故説极微是最细色。此七极微,成一微尘。是眼识所取色中最微细者。微尘有三个意思,即:一、微尘:是最最极为细小的物质。二、极细小的尘埃。三、比喻卑微,不足道者。常用作谦词。
三千大千世界的微尘比三千大千世界的恒河沙还要多不可数,因为微尘比沙更细,细到肉眼都很难看清,微尘分解到最后就成了虚空,所以,佛常常用微尘来比喻用恒河沙都不能比喻的更大的数字。
三千大千世界里的微尘虽然多不可数,但如来说这多不可数的微尘,不是微尘,如果非要说是微尘,也只是个名称而已,并无实义。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三千大千世界也好、多不可数的微尘也罢,在众生的自性真空里,是本来就没有的,有也只是无明于自性中所现的一个幻相。所以,如来说诸多的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同样的道理,佛说世界,也不是世界,如果非要说是世界,也只是个名称而已,并无实义。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有三十二相,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佛说:那么是何缘故不也呢?须菩提回答说:因为如来所说三十二相,根本就不是三十二相,如果非要说是三十二相,也只是个名称而已,并无实义,与上面所说的道理是一样的。
如来在这里说的三十二相是什么意思呢?三十二相是如来应化之身,具有三十二种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为人天中之至尊,是人天之师,一切众圣之王,为三觉圆满所成之三十二种德相。但这些相,都是从法身中流出,是有相之身,与无相之法身相比,仍属幻相。在幻相中见到的如来,就不是真如来。所以须菩提说: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因为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就是这个道理。
佛说:须菩提!如果有修五戒十善的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那么多的身体及生命来做布施,得到的福德肯定很多;但是,如果有人,于此《金刚经》中,哪怕是只受持了四句一首的偈颂等,并将这首偈颂的真实含义,为他人解说,那么他得到的福德比前者更多。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财布施做得再多再大,都只能得到有限的福报;而为人说法,得到的是功德,功德的受用是无限的。一切众生,若能按经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义如法修行,修的就是功德、修功德最好的修法就是如是读诵奉持《金刚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设拉子有很多著名的文化古迹,我这次主要是去了哈菲墓、莫克清真寺、古城、 大巴扎和世界非遗波斯波利斯。波斯波利斯是伊朗最著名的景点,好比到了中国必去长城一样。
  • 自敖军离家后,家人没有收到明确的视频或者照片显示敖军曾出现过的时间地点,但曾听到有热心人反映敖军曾在1月4日于天平架、1月7日于广州大道中花生寮一带出现,但经家
  • 寄口罩给她的人,竟然是两年前,在伦敦为她指路的陌生的中国人。女生的行动让整个市政府“震惊”本来计划联系媒体,开个捐赠仪式,被女生婉拒:“我自己一个人也捐不了这些
  • )最后一张是最近疫情期间高三不能去学校她给我发的资料(重点是她学的理科,特意找的文科资料给我发的)这就是我的大宝贝,最后,我知道她不玩微博也不知道我发的这些,但
  • 本命年最后十几分钟,回想即将过去的一岁,似乎并没有别人口中的大风大浪,平平静静过去了(也许普通又平庸的人每一岁都是如此吧orz)。新的一岁,仍旧希望家人和自己健
  • 大概就是人生是自己的,佛系一点去过好它。要不然我可能看不下去(看完的实际原因是它小小的一本定价50块[二哈][二哈][二哈])。
  • !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方面,时装业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四。
  • 人世间有很多的矛盾,比如,情商高的人,做人会做得很好,对上下都能够关心、爱护、理解;但是情商如果太高,往往人际关系处理好了,左右逢源都不得罪,反而很难真正做出一
  • 韩国进口蜂窝双膜科技 品牌实力很强 拥有自己的专利研发团队 大家都知道雅诗兰黛的钢铁侠面膜吧?‬如今资‮真源‬的比什‮都么‬重要 好资源就是能拿到全网主播‮拿都
  • #综合体育[超话]#ESPN西班牙版评历史上十大杰出女运动员,小威廉姆斯高居榜首:10、马塔(足球、巴西)9、隆达-罗西(搏击、美国)8、鲁道夫(田径、美国)7
  • 被逼无奈,开始啃老了 我公婆是我见过最老实最本分的人了 婆婆在我们订婚后特意考了月嫂证 去的第一户人家照顾宝宝就被留下来到孩子现在上幼儿园还不让走,可见婆婆为人
  • 人的一生离不开朋友, 但要获得真正的朋友, 并非易事, 需要用真诚去播种, 用热情去浇灌, 用原则去培养。 只有懂了来之不易,才能用心去体会珍惜。在慢慢的人生
  • 枫叶汽车、耀出行……未来,吉利志在新能源车还是共享出行? 2020年是吉利汽车的“架构之年”,将推出6款全新车型。请注意,这里只是指“吉利汽车”,而非“吉利”
  • #先健康后好运然暴富的日常# 在 最右 上看了好多转自 知乎 的古言文 于是又把知乎重新装回来了 每天睡前总是想着看一篇就睡觉 然后就因为剧情辗转反侧失了眠
  • #刘宇宁新歌一边#[为爱发光]#刘宇宁断缘诀#[为爱发光]#摩登兄弟[超话]# *ଯ摩登兄弟|刘宇宁|棚主|宁哥ഒ* ∴.﹡﹒。﹒◌ ∴.﹡﹒。﹒◌.
  • [中国赞]小爱的评论区是陌生人在倾诉和相互取暖有时候真的觉得生活挺糟糕的但只要有一丝希望不要放弃去爱这个世界温柔替你抵御所有伤痛[心]别怕,I‘m here.【
  • 纠缠了这么多天好像没有意义了,就让他去吧,我认栽,渣浪是真的没有心 图文无关,只是针对这几天突然想起的一些事情,莫名其妙被人误会,当事人全身而退,而我深陷谣言的
  • 伴随着汽笛声响,带着首长的殷殷嘱托,带着对军旅生活的深深眷恋,带着对战友的恋恋不舍和丝丝牵挂,退伍老兵告别朝夕相处的战友,告别熟悉的军营,踏上了返乡的路途。伴随
  • 耳朵如此之小,与整个面相违和感十足。为人气量不足,心胸狭窄,也没有什么企图心和野心,人际关系狭窄,讨厌陌生的人或事物。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敏感过度的人,容易为小事
  • 越酱和我唯一的合照,这是19年冬天,商场里很多人呢,叫男朋友给我拍下这张照片,把小越给拍歪了有点遗憾,紧张的拍完两三张赶紧走了,很害羞,很喜欢小越,小越要继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