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家乡过去,留下印象的知青人知青屋就像过眼云烟,转眼间:我上中学去了,知青人没看见了;我上大学去了,回来又不见了知青屋。

    一进陈田村有个雨搭子,雨搭子旁边有个知青屋。现在在知青屋的位置上,先明、先富和先俭兄弟仨家做起了房屋。房屋的坐向周围大小与知青屋等同,只是他们现在的楼房比知青屋高出很多。

    在读小学的时候,应该是对发生的事情感兴趣,记事清楚的时候了。村里来了一班上海的知识青年:伍个知青,三个女青年,二个男青年;长的漂亮的女知青记得姓郑,但有个姓马的女知青戴着眼镜当过我的同伴老师,教过他们书所以更记得;一个男知青长的漂亮姓陶(那时以为是桃),背着头发,喜欢穿着青年装,还有一个长得胖胖的,大个子姓潘。他们都比我大很多岁,我喜欢听他们说话,想和他们讲话他们嫌我小不和我说话,只和我们的父母辈人讲话。我现在无法叙述小时候看到这些外面人的面貌,那些第一次在农村看到的个个衣着得体漂亮年轻的样子,其它就再无从回想对他们的感受。

    虽然我不记得知青们那时的所作所为是什么样,但知青屋却是永久驻在我的记忆里,是我久久不能忘的地方。知青屋刚建之时,那时读小学,我就有印象在大脑中描绘得出来:在四周都是菜地沟渠东司(茅缸,就是厕所),建起一排六间的土坯房,屋基比去村庄的中心路高出一米。从中心路走上六间房门前有一斜坡,门前是一长长的走廊,两间房间有个走廊柱。靠背屋沟最后一间是知青们共用的厨房,拐过去抵近背屋水沟旁。知青房屋基比周围的地面都高,全部是用虫龙前山嘴边炸裂的岩石砌成,墙是用带沙砾的虫龙前黄土筑成的。这种土粘性强,容易干,没有昆虫细菌腐殖质。运到屋基边,用长的没有底的木箱子放在屋基上。我看到母亲他们挑进黄土,父亲他们再一锤一锤筑起三四米高墙壁,墙一尺多厚。六间房四壁全部筑成后,再到顶上架上桁条,钉上椽子盖上生产队窑厂的小瓦。地平还是黄泥巴的,筑平筑紧,天花板就是竹帘子盖住。房间保暖干澡,居住冬暖夏凉。墙里壁全部粉刷石灰水,外面靠路一面墙是刷白的,其余都是黄土样。粉刷石灰水的墙壁上面写着“一定要把知识青年送到乡下去”,下面写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等标语口号。好让每个到村庄的大人小孩看到。每个房间一张桌子,一个板凳,一个架子床,厨房里二个锅灶,一个碗厨,一口大缸。第一间房靠近村中心路,因为离村路口近,来人多,许多村里人喜欢去玩,我也跟着去。住着姓郑的知青,小时注意到那个女知青长的漂亮、瘦弱、声音小,比那俩个女的个子小。小时候这么想:越靠近里面住着个子越来越大的女知青,再往过去是俩个男的住的房间。越靠近背屋沟边的房子孤单害怕,越往里驻着胆子越大的知青。看到他们来到黙生的地方,又这样住着,想着他们同甘共苦,彼此关怀,就触动我小时候的内心,自觉发出对外来知青人的悲悯。知青屋就这样存在于我的童年记忆里,那时村尾的雨搭子边还没有村里人建房子,知青屋前菜地是大章伯家,屋后是新旺叔家的,菜地连着雨搭子,雨搭子靠近怀沟背屋沟边。

    知青屋每到晚上,来人就多,特别是在夏天。一些来玩的村里人往往聚在第一个房间,都站在房间里说话,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特别是妇女孩子更喜欢来,这边妇女的笑声刚歇,那边孩子的哭闹声不断又来了,有时听到几个妇女辩嘴壳的声音,更是将说话声推向高潮。漆黑的夜里,村里妇女孩子们散去,知青屋的灯光似乎凝固,沉默不觉。只有远一点的怀沟里蛙的鸣叫和近一点背屋沟边老鼠的“叽、叽”咬鸣,再就是屋子后面雨搭子墙边藏的蛐蛐儿声,和绕着知青屋蚊虫的“嗯、嗯”叫声。冬天,知青屋的灯光显得冷冷清清,似乎寂静无声。漫漫长夜里,只有偶尔背后来龙山麂子的嚎啕和菜地里黄鼠狼唆唆穿过后的声音刺破知青屋寂静。白天,走廊两个柱子之间绳子上的衣服都是我们农村孩子没有看见过的的确良衣服。晾衣架第一次见到,上面的衣服裤子一天到晚摆来摆去,上跳下舞,象是被逼梱打的人,跳脚要跑扯不断绳子,想逃也逃离不了这苦难地方似的。第一次见到特别小的那种短裤,晒的三角裤头被风吹的倒过来倒过去,象是怕人,想钻到地下去害怕被人看见。还有男人的背芯就像饿死鬼的样子没得吃,骨瘦如柴般就差一口气,吊挂在那动来动去,像是吊钟钟摆一样。女人的胸罩更是第一次见到,吊在洗衣架上,就像村里女民兵训练时绑在胸前晃来晃去,子弹要蹦出来,村里男人妇女都说是“民兵武装带”。只有最靠知青屋南边的那两个烟囱没看到过冒烟,白白样耸立在黑色的屋瓦边缘。没有看到他们煮过几次饭,就都回上海去了。

     知青屋建好以后,去东司再也不怕了。有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去上东司听到知青屋中传来笛子般的刺耳声音,像似女人的犀利尖叫声一样,叫一声停一声。我好奇靠近想听,原来却是急急的哭声,是靠近路边的女知青房间中传出来的。心想刚刚有说有笑的大家的声音,怎么就忽然变成是哭声。是一个女人重重的抽泣声,在黑夜里非常悚然。第二天听到村里人说,那个女知青收到信,知道上海的家里出事了,这已经是过去很多天的事了,她想不到回去看看。后来,我自己读书逃学在里面藏起来也哭过。还听到过很多声音,它是知青屋周围菜园中树上布谷鸟的“不如归去”叫声,意思是说“你快吃苦了,马上插秧下田了,不如归去,回去吧”。怀沟里边的流水“嘘、嘘、嘘”的流水声,夜里特别清晰传来,告诉说“你吃不了这种地方的苦,你还是去吧去吧去吧”。我只好走出知青屋,回去又读书去了。

    我想很多地方都有知青屋。知青屋印象特别深,知青屋的印象很短暂。家乡的知青屋带给我们那个时代许多新鲜的人许多新鲜的东西,毫无疑问给落后农村注进新面孔新知识。那时人小,知青们不与我更多交流,记不住知青们生活故事。现在回家乡,走出门前柿子树的老屋边门,就是知青屋旧址。白天有什么看得清楚,但晚上我还把先明仨兄弟的房屋当作知青屋过,久久注视。回想着过去小时候喜欢来知青屋玩的往事,还有知青屋给我的藏身之地,知识青年的意识却是永远在内心贮存,内心都怅惘走开。我才知道,知青们原来也是这样,听到鸟和水的声音,那么快回上海的。

【每天两三小时睡眠、一天上百个电话……三位浙江“女汉子”的守“沪”日常】她是前线医护人员的“粮草官”,她是上海基地的“大管家”,她是湖州基地的“多面手”。相隔100多公里,浙江省人民医院的这三位“女汉子”却做着同样的事情,默默地成为援沪人员们最坚强的后盾。

后方每天运送一个集装箱的物资
到总部所在的酒店

“今天晚上有大暴雨,你们物资存放是不是安全?”
“收到,马上处理!”挂了电话,浙江省援沪方舱医院医疗队(总院)保障组——医疗、生活物资保障小组组长蔡文君匆匆向方舱赶去,“下午送来的7500件防护服和3000件隔离衣得赶紧安置。”
为了防止宝贵的防护物资被淋湿,蔡文君带领所有物资管理员用了不到2个小时,就把所需的物资全部搬进各个医疗队的库房。最后一箱物资安置妥当时,大家身上的衣服都已被汗水湿透,掌心里、手臂上都是箱子压出来的一条条深红色印记。
果不出所料,当晚大雨倾盆,蔡文君接到汇报说,13号板房里有好几个地方在漏水,她赶紧和值班的同事把库里的物资一箱一箱搬运到14号板房,两个人抢救了70多箱防护用品。
蔡文君主要负责临港方舱医院内医疗器械的配备、生活物资的落实、通讯物资的申领、采样物资的发放以及舱内舱外办公用品的供给。
作为浙江省人民医院疼痛科护士长,蔡文君根据多年的科室管理经验以及援鄂经验,在方舱设立了一个物资总库和10个分库,制定了方舱物资管理员工作职责,并进行了合理排班。总库由8名物资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轮流值守,负责物资的接收、分配、申领和统筹协调工作。10个分库分别由十支医疗队的物资管理员进行管理,主要负责保障各自医疗队防护用品的需求,及时填补损耗,有序规划整理各自的库房。
医疗队防护服的日消耗量在1300套左右,除了口罩、帽子、靴套、鞋套、手套等防护物资外,每个队的消杀物资例如消毒湿巾、手消液、泡腾片、紫外线灯、酒精等的需求量都非常大。后方每天都会运送一个集装箱的物资到总部所在的酒店,这一集装箱的物资在蔡文君的统筹协调下,需要大家一箱一箱从集装箱上卸下来,按照每个队每日申请的需求配送到13家不同的酒店。
一开始受交通限制,配送车辆较少,一般配送完最后一家酒店的物资都要到凌晨一两点钟。结束后蔡文君还要坐在电脑前梳理汇总各医疗队提出的次日物资需求并反馈到后方,再整理出当日出入库的台账。
工作理顺后,蔡文君敏锐地发现了提高效率的办法。总部的防护物资直接配送给方舱,直接发放给每个医疗队。这样既减少了中转过程中所需的劳动力,也方便了队员。
“前线物资每日需求量很大,从最初的一天要打三四百个电话到现在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行,这是所有队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前线的同志放心,我们一定会管好‘粮草’,共同迎接抗疫的胜利!”工作渐入佳境,蔡文君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在有限的休息时间里还主动承担起了为队员理发的工作,连着为好几位有需要的队员理过发后,蔡文君的手艺越发娴熟,还能做个简单的造型。“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一天接上百个电话
回复数百条信息

每天早上七点不到就醒来,凌晨两点多入睡,这是浙江省援沪方舱医院医疗队一队队员陈圻红工作的日常作息。根据上级指示,陈圻红在来到上海的第3天,被调到浙江医疗队总部物资管理处负责1500余名浙江援沪医疗队员的物资管理工作。物资涵盖医疗防护物资、生活物资、药品等多个方面,需求从大到小,因人而异。
从这天起,每天接收来自杭州大后方的一卡车物资,清点库房数十种货品,查收并整合来自十个医疗分队十余家酒店的订单需求,根据各个订单配货,联系车辆配送至各个酒店,盘库存并向后方采购报送每日需求订单,便成了陈圻红每天的工作日常。
一天接上百个电话,回复数百条消息,陈圻红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关关难过关关过。每天醒来,陈圻红都会使劲拍几下自己的脸,强制自己清醒。匆匆吃过早饭就铆足了劲与时间赛跑。
近20天的时间里,陈圻红从一个物资管理的门外汉变成了医疗队员们贴心的大管家,从一个言笑晏晏的柔弱女生变成了做事雷厉风行的女汉子,从一开始的忙乱不堪、无所适从到如今的得心应手、有条不紊。
因为岗位的特殊性,陈圻红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各个医疗队的物资组长、希望捐赠物资的企业家、送货的卡车司机、沟通物资事宜的社区工作者等。
有一天晚上九点多,陈圻红正在仓库整理订单,一位社区工作者前来对接工作。陈圻红看他很匆忙也很疲惫,随口一问得知还没来得及吃饭。陈圻红赶紧送上盒饭让他先吃几口。这让陈圻红的内心深受触动,上海本地人民在为了疫情能够早日退散忙碌着、坚守着。
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许多企业非常关心援沪医疗队的生活,捐赠各类物资,让大家有充足的体力在方舱医院更好地服务患者;往返于上海和杭州的卡车司机已经连续二十天,每天孤独地奔走在高速公路上。有了他,前方的物资才能得以保障,医疗队的工作才能正常进行;后方的医院采购中心,联合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信息中心、临工部、药学部、工会等多部门成立物资保障小组,分工合作,联系采购、配货、装车,为全省几十支医疗队提供物资保障。

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经手分发物资150多吨

在100多公里外的浙江援沪医疗队驻地酒店的仓库里,几乎每晚都会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是来自浙江省人民医院的马爽。作为浙江省援沪核酸采样支援队的一员,她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协助保障援沪采样队湖州基地3000多人的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的整理发放。自接手以来,马爽累计收发物资三十余次,共计一百五十余吨。
凌晨三点,伴随着采样队的集结令,马爽便出现在酒店门口,与湖州当地指挥部一起协调医疗队100余辆大巴车的顺畅通行。七点左右,一线队员在上海多地开展核酸采样的同时,身在湖州的她正在事无巨细地进行物资统计和准备工作,并及时与后方协调,确保14支医疗队每一位队员的需求都得到满足。
在物资保障过程中,最困难的是物资到达时间不可控。她多次同医疗队员一起在现场登记整理,搬卸发放物资,常常忙到夜里十二点多。
队里的男同事偶尔打趣她:“你现在就像个女汉子。”物资入库清点分发完成后,她回到房间还要根据库存整理次日的物资需求汇总,入睡时往往已经是后半夜。
“援沪采样队湖州基地物资保障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很辛苦,无论物资运送货车几点到达、每天到达几批次,小组成员都会及时高效地将满足3000多采样队员的物资搬卸整理入库。刚接手的时候还是有些不熟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充分做到了高效保障每一位队员的物资需求。”她说,经常半夜一点还在接不同医疗队联络员的电话,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反而成为常态。
除了物资管理,有着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她还是个采样能手。在此次援沪之前,马爽就参加过省内多地的核酸采样工作,“专业”“高效”是同事们对她的评价。“凌晨四点从杭州出发的那天,我也在浦东参与了核酸采样工作,但后来组织选中我、队员信任我,我留在驻地酒店为每一位前线作战的兄弟姐妹做好物资保障工作。”
连续多日的高强度工作,马爽的喉咙哑了,皮肤晒黑了,鼻梁也被防护口罩勒出血印,但在她眼里,这些都不及采样队员的辛苦。远在山东的父母,若不是接到了医院工会的慰问电话,还不知道女儿参加了援沪任务,她笑着表示:“离家的游子都是报喜不报忧,不告诉他们是怕父母担心,作为医务工作者,我只是在做我的本职工作。”(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林杨青 杨陶玉 记者 吴朝香)

民间故事 :
老农进城赶集,
买下鲤鱼后放生,
鲤鱼说往柳树下面挖地三尺

话说在明朝年间,
蓟州有一位老农,
姓李名三正,
是一个老实巴交的田舍农夫。

他在大山脚下开了几块农田,
平时种植一些瓜果蔬菜,
等到丰收时就挑到镇上的集市里贩卖。

妻子王氏是个手巧的妇人,
懂得刺绣,
平日里经常给大户人家做一些针线活,
一年下来也能赚些银子。

夫妻俩虽说没有大的收入,
但吃穿倒也不成问题。

有一年夏末,
李老汉挑着担子去农田里收菜。

这年风调雨顺,
庄稼长势甚好,
李老汉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
脸上忍不住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 今年的收成不错,
这些菜准能卖不少银子,
希望来年也是个丰收年啊!”

李老汉一边收菜一边小声嘀咕着。

不到一个时辰,
李老汉收满了两担子菜。

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挑起担子径直朝着镇里走去。

走了半个时辰,
李老汉终于进城了。

因为来得有些晚了,
好的摊位已经被其他商贩占了。

李老汉在集市里转悠半圈,
没有看到空位置,
无奈之下,
他只得在集市边上落了脚,
开始吆喝起来。

“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刚采摘下来的,
乡亲们过来看看呀,
价钱便宜!”

李老汉经常来集市里卖货,
因为他的蔬菜和水果新鲜,
价钱实惠,
镇上的人都愿意买他家的货。

久而久之,
彼此也都熟络起来。

“ 李伯,
您给我称一些,
要新鲜的!”

一位乡民说道。

“ 稍等,
我给你挑挑!”

李老汉一边说一边弯下腰挑选水果。

“ 这些新鲜的,
个大味甜,
我再给你便宜一些,

如何?”

李老汉笑着说道。

“ 您做买卖真实在,
那我就多买一些!”

那人说完后,
也弯下身子开始挑选水果。

摊位前的人越来越多,
不到午时,
李老汉的两担子菜就卖了个精光。

他掂了掂手里的银子,
满意地笑了。

随后他挑起担子开始往城外走,
路过一家酒馆时,
飘来一股酒香。

“ 这酒真香啊!
家里好像没有酒了,
进去买一些吧!”

李老汉没有别的嗜好,
忙碌一天就喜好喝上一口酒,
所以他家的酒一直没断过。

付过酒钱后,
李老汉心满意足地往城外走去。

走到城门附近时,
他看见前面有个摊位前围了很多人。

李老汉好奇心起来,
于是也走了过去。

他挤进去一看,
原来是个鱼贩在那里卖鱼,
鱼贩一边吆喝一边与买家商谈着价钱。

“ 娘,
你瞧那条鲤鱼,
它似乎想要从筐里跳出来。”

一个稚童指着一条鲤鱼朝着身旁的年轻妇人说道。

稚童话音刚落,
几个围观买家都顺着手指看了过去。

此时一条满身金黄的鲤鱼正在筐里不停地打挺,
似乎要跃出来。

“ 娘,
你看那条鱼,
它似乎在流泪!”

稚童继续说道。

年轻妇人看了看那条鱼,

笑着说道 :
“ 小孩子别多嘴,
那条鱼没有哭,
只是水而已。

走,
咱们回家!”

妇人言罢,
领着稚童离开了。

李老汉心思细腻,
稚童的一番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弯下腰仔细一看,
果然发现那条鲤鱼的眼圈周围有水花。

“ 这个筐里没有一点水,
天气又十分炎热,
那不应该是水,

难道真的是泪花?”

李老汉暗暗思忖道。

再看那条鲤鱼,
满身金黄色,
而且在鱼头正中间还有一个红色的斑点。

那个斑点十分鲜艳,
乍眼一看如同眼睛一般。

“ 哎呦!
这条鲤鱼和寻常的鱼不一样,

难道这是鱼仙?”

李老汉的妻子整日烧香祈福,
十分相信因果,

夫妻俩闲聊时王氏总说一些神和仙的事,
李老汉耳濡目染,
见到此景首先想到了鱼仙。

“ 老哥,
你要买鲤鱼吗?

这可是罕见的鱼,
你瞧瞧皮毛,
你绝对没见到过。

您若是要,
我可以便宜一些卖给你!”

鱼贩见李老汉不眨眼睛地看着那条鲤鱼,
伸过头询问道。

“ 不瞒小哥,
我长这么大,
还确实头一次见到这样的鲤鱼。

你看它全身金灿灿,
泛着金光,
还有头上的那个红斑,
真是罕见啊!”

李老汉说道。

“ 既然老哥如此喜欢,
那就卖给你了!”

鱼贩拿起那条鱼朝着李老汉说道。

“ 多少银子?”

李老汉询问道。

鱼贩思忖一下,

回答道 :
“ 2两银子,
如何?”

“ 啥?
这也太贵了吧?

我不买了,
你还是卖给别人吧!”

李老汉说完起身就要走。

其他乡民听见后也议论起来,

一个乡民说道 :

“ 就是一条鲤鱼而已,
你居然卖2两银子,
你这明显是在坑人,
你做生意不实诚,
我还是去别家买吧!”

此言一出,
其他人也随声附和,
他们丢下手里的鱼后纷纷离开了。

“ 喂!
你们别走啊!
我都给你们称完了呀!”

鱼贩着急了,
慌忙喊道。

没有人理会他,
乡民们头也不回地走了。

李老汉挑起担子准备走,
鱼贩一把拉住了他,

说道 :
“ 老哥,
您留步!

这条鲤鱼您若是真想要,
我就低价卖给你了!”

“ 多少银子?”

“ 30个铜板,
如何?”

“ 忒贵,
算了!”

“ 您出多少?”

“ 10个铜板,
不能再多!

它再怎么好看,
也终究是一条鱼,
它又不是什么宝贝,

你若不卖,
那就自己留着吧!”

说着,
李老汉抬腿就走。

“ 得,
算我倒霉!

就因为这条鱼,
把我的买卖都搅黄了,
那就10个铜板,
您赶紧拿走!”

鱼贩装好鱼,
递了过来。

李老汉一边掏钱一边嘀咕道 :

“ 跟你说,
10个铜板都是多给的。

年轻人,
以后做买卖要实诚一些才好呀!”

接过鲤鱼,
李老汉赶忙往回走。

他找了一家店铺,
要了一些水,
将鲤鱼重新养了起来,
随后他快步朝着家里走去。

虽说是夏末,
但午时的温度依旧很热。

李老汉怕鲤鱼被晒干,
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盖在上面遮阳。

因为担心鲤鱼,
归家时走得快了很多,
不到半个时辰,
他就到了家。

进了门,
李老汉大喊道 :

“ 老婆子,
快弄一盆水来,
你看看我买到啥了!”

王氏正在屋子里做刺绣,
听闻老伴儿如此一喊,
她放下手里的针线活匆匆忙忙地跑了出来。

李老汉已经将鲤鱼拿了出去,
拎在手里朝着屋子里走着。

“ 你从哪弄来的鲤鱼呀?”
王氏问道。

“ 镇上买的,
你看看这条鱼的样子奇怪不?”

王氏仔细看了又看,
眉头紧锁,

轻声说道 :
“ 老头子,
这可不是一般的鱼啊!

咱不能吃,
赶紧将它放生!”

“ 我买它回来可不是为了吃,
这条鱼非同寻常,
我担心被别人买走,
这才买了回来。”

“ 老头子,
你别耽搁,
快去放生!”

王氏有些惊慌地说道。

“ 嗯!
我这就去放生!”

说完,
李老汉拎着鲤鱼就朝着村北面的大河跑去。

到了河边,
李老汉将鲤鱼放进水里,

轻声说道 :
“ 我不管你是鱼还是仙,
反正你的样子不同寻常,
我和老婆子都不忍心你被别人伤害,
快走吧,
下次可别被人捉住了!”

鲤鱼入了水,
不停地吞吐,
随后一个打挺,
钻入了水中。

游出去很远,
鲤鱼头从水里冒了出来。

它看了看岸边的李老汉,
随后一头扎进了水里,
再也没有浮出水面。

李老汉擦了擦手,
轻轻一笑,

说道 :
“ 这里才是你的家呀!”

说完,
他就回家去了。

“ 今天的菜卖了多少钱?”
王氏询问道。

“ 15个铜板,
不过买鱼用去了10个铜板,
这一坛酒花了5个铜板。”

李老汉回答道。

“ 那今日你岂不是白忙活了?

也好!
买鱼放生终究是一件行善积德的好事,

老天都给咱们记着呢,
以后会回报我们的,
这钱不白花!”

王氏果然是个信奉因果的妇人,
她并没有责怪老头子乱花钱。

而事实证明,
“ 善有善报 ”的道理
并非是虚谈,

就在当天夜里,
被李老汉放生的那条鲤鱼居然找他来了。

朦朦胧胧中,
李老汉听见有人在呼唤他。

他睁开惺忪的睡眼一看,
发现床边上趴着一条鲤鱼,
他再仔细一看,
发现鲤鱼头上还有一个鲜艳的大红斑。

没错,
正是白天里他放生的那一条鲤鱼!

“ 你咋又回来了?

你离开水还能活吗?”

李老汉询问道。

鲤鱼点了点头,
居然开口说话了 :

“ 恩公,
多谢你将我买下后放生,
要不然我早就成了别人家的盘中餐了。

为了报答你的恩情,
我送你一箱银子。”

李老汉一听鲤鱼说话了,
不由得吃了一惊,
身子下意识地往床里边挪了挪。

“ 恩公你别怕!
在你们村子外面的那座破庙院子里,
有一棵柳树。

你往柳树下面挖地三尺,
下面有前人留下的宝箱,
里面是白银。

你快去挖,
记住,
此事千万别和他人讲!”

鲤鱼说完后,
身影越来越模糊,
随后消失不见了。

李老汉摸着脑袋,
心里是一阵诧异 :

“ 鲤鱼开口说话,
这可真是天大的怪事。

还有它怎么知道破庙里有柳树?

还说树底下三尺深的地方有宝箱,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李老汉坐在床上琢磨片刻,
随即他推醒了老婆子,
将此事说给了她。

“ 老头子,
鲤鱼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我觉得你可以挖一挖试试,

万一是真的呢?”
王氏说道。

“ 好!
明日一早我就去破庙那里看看!”

说完,
李老汉躺下休息了。

可是他一直寻思这件事,
没有再入眠。

天一亮,
李老汉扛着铁镐就去了破庙那里。

这座庙什么时候修建的,
没有人知晓。

自打李老汉记事以来,
这座庙就荒废着,
没有人来此烧香祈福。

只是偶尔有路人在此处避雨、
歇脚,

一直也没有祸事发生过。

李老汉走进破庙,
来到院子里,
一眼就看见了那棵柳树。

李老汉没有迟疑,
开始往柳树下面挖。

挖了大约三尺,
忽然挖到了硬物。

他吃了一惊,
心里嘀咕道 :

“ 莫非真有宝箱不成?”

他赶忙蹲下身子用手刨了起来。

片刻后,
一个铁箱子完全露了出来。

李老汉大喜,
将铁箱子抬了出来。

费了半天劲儿终于将铁箱子打开,
而里面的东西着实让他大吃一惊。

正如昨夜里那条鲤鱼所说,
箱子里面装着的正是白银!

李老汉睁大了眼睛,
又用手揉了揉,
等他再次睁开眼睛,
发现箱子里还是白银!

“ 哈哈!
这下子我发财了!”

李老汉抑制住心里的喜悦,
没敢声张,
偷偷将铁箱子带回了家。

“ 老婆子,
你快过来看看!”

李老汉兴奋地说道。

王氏走近后一看,
惊慌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 老头子,
这真的是从那棵柳树下面挖出来的吗?”

王氏询问道。

“ 正是!”

“ 哎呀老头子,
咱们的善心没有白费,
你那10个铜板的确没有白花啊!

咱们得到回报了!”

王氏开心地说道。

有了这箱子白银,
夫妻俩的日子好过了很多,
他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辛苦了。

不过,
他们能有这样的好报,
全是因为他们平日里的善心善行,
这是鲤鱼对他们夫妻俩善心的回报了!

故事完!

总结 :

李老汉进城赶集,
花了10个铜板买下鲤鱼,
后与妻子商议,
将鲤鱼放生。

那条鲤鱼为了报恩,
说出柳树下面埋有宝箱的秘密。

李老汉因为善行得到了一箱子白银,
应了那句 “ 善有善报” 的道理了!

各位看官,
人活在天地之间,

善心善行是最为美好、
实在的修行。

在此多说一句 :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常行善事,
我们总会有回报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他写老年人的青春,让人发现,原来老去的人,行动迟缓,思想固执,可是也都有过灿烂的绽放。希望大家对自己有耐心,在文化产品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同伴与可追随的榜样,人生的
  • 卷了半小时头发 终于学会用卷发棒了[泪] 开开心心和舍友去买ppmt sp新品 千想万想12个里只要不抽到洗澡的和带青蛙的就行 结果说什么来什么 抽到了一个带
  • 这位朋友对此很是新奇于是便过去看了看,发现这个养这哈士奇的房子的地面上都是这只狗的排泄物,以及一些垃圾。当这位朋友仔细一看发现,这只哈士奇不仅睡觉的地方条件奇差
  • 【非凡十年|西安:开启一个“西”望年代】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记者 柳洪华):2012年至2022年的十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到第1
  • #情感##超红治愈现场#生活中有哪些观人术和识人技巧1、天天喊着要走的人,是真的不会走的,反而那些不怎么吭声的人,要走的时候会很果断。生活中有哪些观人术和识人技
  • 东部半决赛,对阵常规赛东部第一的猛龙,结果4-0横扫对方,四场比赛詹姆斯场均拿到34.0分8.3篮板11.3助攻,比赛结束,猛龙队炒掉了当赛季的“年度最佳教练
  • 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结合《2022年线上直播带货消费服务调查报告》反映情况,于11月1日对抖音、京东、快手、拼多多、淘宝、天猫、小红书、唯品会等平台发出《消费维权
  • 通过外源性补充刺激化学物质,比如D品,即便没有美食爱情财富社会地位,我们也会感到成倍的快乐。就目前认知水平来看,多巴胺血清素后叶催产素等,边缘系统奖赏机制。
  • 近年来,陈年酒收藏市场正在快速崛起,“品质之上,唯有老酒”“藏新酒喝老酒”的品饮理念和消费风潮开始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各种名酒买来收藏于家中,“名酒收藏”也
  • 如果你还在纠结嘉宾们的情感矛 盾,还在为他们剪不断理还乱的婚姻状 态反复叹息,看看这些藏在节目之中的空境、文案吧!再不带着他不能进超市,我爸牵着他在外面溜达,我
  • 再细看,莹面膜的纹路很“乱”而这种“乱”正好贴合皮肤,上脸之后膜布是完全贴合皮肤的,一点没有翘起的部分,这足以让人瞬间爱上它✨精华已经吸收的差不多时,再去摸膜布
  • 由于人的生命是无常的,‘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很多人就在今生今世醉生梦死,有钱就胡花,吃喝嫖赌,样样俱全,惟恐一旦死了,自己的财富一文也带不走。由于人的生命是无常
  •   如果合婚发现和另一半不合,自己就应该积极改变一下性格、处事中不好的部分,这也是得到一个美满婚姻的重要方式。  八字不合会有什么影响  八字不合,其实这其中说
  • 5、这个猪死之前是活的 6、当你看完这句话的时候,这句话就结束了 7、谁能想到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孩子。 31、十一月再见!十二月你好
  • 虽然我是无名小卒,虽然吴克群也不会知道我是谁,也许会见一面,也许这辈子也不可能见到,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为人、他的修养、他的气质、他的蜕变、他的正能量、
  • 女娃神 赞天地 词: 我本炎帝神农小女,年幼好奇。 东海游玩,溺水而亡。 死后怨气不散,化而为鸟。 怒填东海,名曰精卫。 难再见父母。一填不知期。 我父彻悲痛
  • ”吴炜为贾兆华及其女朋友送上祝福在桐叶村村民陆安防家中,陆安防紧紧握住吴炜的手将他迎进屋内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没有党和政府哪里有我家的今天。陆安防此前家庭贫
  • 云儿是温柔的,无论春夏秋冬,云儿总是在相宜的时日,锦织般铺遍碧空,静静的庇佑大地。云儿是霸蛮的,胸中亦存不平于世事的情怀,若有久捍不雨,她便定然要昭示自己强大的
  • 不仅是和我一起走路的女同事们常讲的内容,从我身边路过的其他部门的那些年轻妈妈们,也都是共有的经典话题——“孩子”。而今天,少有遇到和男同事在一起吃饭的机会,他们
  • #黄仁俊[超话]#[心] #黄仁俊闪耀未来# [心]#黄仁俊照亮世界# 带来了治愈与幸福的我的少年黄仁俊一直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曾经烫着他的火变成了赋在他身上的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