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命运看成心性的修悟,而不是世俗的成败

滴天髓阐微之恩怨篇。3月27日。#滴天髓#

“两意情通中有媒,虽然遥立意寻追;

有情却被人离间,怨起恩中死不灰”

中国社会对关系很重视,尤其是传统中国乃至计划经济时代,关系联结了权力和财富。现在很多中老年生意人的发家史里也可以读出“关系”的味道。其实,哲学问题本质上讲的是关系问题,以人为中心处理各种不同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现象界的这种哲学表达比比皆是。所以,理解问题的本质,就是理解本质关系,搞清楚内在本质关系,利益勾连,情感牵扯也就清楚了。

命理体系中,干支关系,阴阳关系,年月日时关系,运年关系,生克制化关系,进气退气关系,寒暖燥湿等调侯关系,十神体系,神煞体系等等,都是关系。我们很多时候只是盯着自己或者盯着对象事物本身,我们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经常忽略。理解了关系,就理解了立场,理解了位置,理解了自我表达和行动的逻辑。关系界定不清楚,所有言行都可能是无章法的,因为关系是纲,言行依托纲目才能有序有礼,无序无礼,秩序混乱,关系也就混乱。

总之,明白关系是第一步,明白彼此位置,明白彼此立场,明白彼此身份标签,不仅要明白,而且要始终明白,不断调整着明白,今日关系是否是明日关系,过去关系是否是今日关系。很多时候,物是,但人非,雕栏玉砌应犹在,朱颜已改。

滴天云:“两意情通中有媒,虽然遥立意寻追;有情却被人离间,怨起恩中死不灰”。此句甚是难以理解,前半部分表达了干支情通,中间有媒介传送,流通,比如甲木旺,需丙火转化,但甲木与丙火之间被层层土水阻隔,也就是“虽然遥远,阻隔”,但“立意,下决心要去追寻那个丙火”,盘面的意象要读懂,笔者多次讲究意象,趋势,干支属性(比如辛喜壬水洗涤,这种“喜”,就是辛的本质属性之一),就是说,要去看明白盘面本来展示给我们的样子。比如左右都是力量来克制,某个字上下左右毫无通道逃窜,那选择用神的时候如何选择?尊重盘面的意象。既然无处逃的象已经出来了,那就干脆制死,行运也要制死,即为好运。如果行运生此字,那就是和盘面意思悖反,当属凶运。至少是这个字代表的意象会为凶,是印,则印代表的人,事,地,物不吉利,是财,则财代表的人,事,地,物不吉。后句“有情却被人离间,怨起恩中死不灰”,大概意思是本来意在生丙,但路径被阻挡,被中间搅合,被小人中间离间掺和,恩人成仇人,是为“恩甚则怨生,爱多则憎至”。古往今来,这种因爱生恨,因恩生怨的事情不胜枚举,然何?还是上文所说,在关系没有界定清楚的时候,言行先行。不界定清楚的关系,言行就无法有共识的地方,自己以为是恩,对方可能认为是施舍,自己以为是爱,对方则认为是束缚。言行要以关系界定清楚为前提。要界定关系的本质,要界定关系的远近亲疏,要界定关系的目的和意义,要界定关系是否真的存在。

回到盘面中来,原注认为,喜神合神,两情相通,又有人引用生化,如有媒人,虽然隔阂分立,但情谊相和,恩有怨无,中间人引化得宜,媒人做得好,很幸运的遇到个左右圆和的,没遇到个八卦嚼舌根左右拉仇恨的。反过来,如果有忌神中间离间,求合不得,则终身多怨。世间很多悲剧来源于误解或是只听一面之词,或相信无脑之言,如同看武侠剧一样,一言不合就开打。很多江湖事,最初都是小事而已,但终究搞成门派之争,江湖腥风血雨。是故命理前辈给后人们一个告诫:至于可憎至神,远之为妙;可爱之神,近之尤切。远近依然是个关系问题,远则关系链条联系弱了,近则链条比较紧,利害关系明显。远近既是关系,也是利害轻重。古人讲亲疏远近,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是要连带的,比如诛杀九族与三族的区别,全是关系亲疏远近的考虑。

任氏归纳了几个原则,用在命理体系中。

1. 日主所喜之神,得合神化则近了。

2. 喜神远隔,得旁神引能相合好,则拉近。

3. 闲神忌神合化成喜神,成恩不成怨。

4. 喜神远隔,与日主虽然有情,但被阻隔,正好闲神忌神会和,化成喜神,因私情成牵合,是为恩事不是怨事。总而言之,有情,喜神与日主紧贴,无情,虽紧贴但被合化成忌神;再或者虽不紧贴,但被合近来,或虽紧贴但被合走合化成忌神,则无情而成怨。

举例:

日主喜丙火在时干,月透壬水为忌,年干丁火透出,合壬化木,不仅去掉了忌神壬水,而且化生成木,助生丙火喜神,这就是合而有恩不起怨。

另如日主喜庚金在年干,虽然有情,但庚毕竟在年,离日主中间有阻隔,好在月干乙木合庚,拉近了庚与日主的距离,意思是年上的庚被拉合到月干的位置了(合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乙木闲神化为喜神,乙木就是媒人,是为有恩之乙。

再比如日主喜火,局内无火,反而有癸水克火的坏神,然而,出现戊土透出,合癸水,化为喜神火,此为“邂逅相逢”,是为“戊土闲神以及癸水忌神合化为喜神”。

再如日主喜金,惟年支坐酉,与日主远隔,而且干支分野,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然后发现日主坐巳,依然是克金的巳,怎么办呢?这时候来了个丑字,巳丑拱酉,三合金局,私下地支会和,忌神巳与闲神丑再加上用神酉的“私情牵合”而由怨化为恩。

案例1.丁酉 甲辰 戊戌 戊午

大运:癸卯,壬寅,辛丑,庚子,己亥,戊戌。

戊生辰月,火土合,比肩帮,年印也长生。三月甲木气有,但已经逐渐走衰,疏土之力不足,要在顺土金之势,酉字发用。且丁火克酉,酉也需要日主戊土之生,面临被打击,自然需要后劲(土印)支撑,常识逻辑而已。此为“情意相通”。但日主与酉之间远,好在,辰酉合,拉近了酉与日主的距离。这种辰酉合,就是盘面组合的关键作用模式,不可情意破坏这种模式。这种组合和架构就类似建筑的柱子和横梁,不可轻易动架构和根基,否则全盘倒塌。人生也是如此,基本框架不能轻易改变,否则人生飘零,格局塌陷。

走癸卯壬寅运,解了辰酉之合,读书不顺,功名蹭蹬(不顺),困苦刑伤,用神不得力的时候一般都要遭遇点不顺。辛丑运,丑湿土合酉金,用神藏支透出到干头成辛字泄秀,连登科甲,真的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庚子己亥戊戌运,西北土金之运,控制午火,不逆土势,水气能引发金气发用,“仕至尚书”。运到万木春,运去百草枯。

案例2.丁酉 乙巳 丁丑 丙午

大运: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丁生巳月午时,比劫丙火透出并旺,木透出乙木生,年干见丁比肩。火势壮烈。年支财酉,养命之源,但遥远,鞭长莫及。且被丁火盖头克,酉字如何能用到?

最喜:最喜坐下丑土,湿土润局,降燥;邀巳酉合成金局,化劫巳,引酉入丑库,“归之库内”,情意相合,是为财来就我,又能泄秀,形成日主被土化,土转气到酉,土酉能化劫财,更能合来酉。格局纯粹,天干不见刑冲,地支不见冲战,浑然一体。且如果换太极,则乙木为 提携,如绳子搬提起来一串干支,立体感很强。是故“科甲,仕至藩臬,名利双全”。至于这种拎起来成串的盘面,日常见过很多,往往如果从丁日主去看,不太明显,但换个太极“乙木”则乙木为核心,天干(丙丁丁)全是食伤,直接转化乙木之气,食伤也有执行之意,是太极之下位,从木到火,然后所以的火转为丑土(土),然后这个土又发挥进一步作用,去掉多余的火(巳),然后全部转化为金气,金对于乙木来说,就是官杀了。所以此命可以有两个角度考虑。

第一,如果从日主角度看格局,可以看到贵。

第二,以乙木太极之后走气发现气最终到官杀,是为有权。看气之起点和终结,起点为太极,终点则为归宿,是官就是官,是求财就是求财,是贫就是贫,总得有个基本的盖棺定论,人生之归处。

案例3.癸酉 戊午 丙辰 甲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丙火生午月午时,旺到极致是为灾。癸水一点润燥为用,这是守命之物,可惜,戊癸一合,其情化火为忌。恩成怨,吉神被合没了。年支酉金,本身是生癸之源,且旺火有酉,人生当有执,有念,有欲,有目标有方向,是还有生路和生气。且日主坐下辰合酉,拉近了日主和用神之间的距离,是为有情有意,可惜,午火离间,求合不成,怨从恩中起。

再看大运:一路南方转东方木运,继续旺起火势。本局大运都是天倾一方,地陷东南。是故“克三妻,克七子,遭回禄(火灾)四次,中年运夭亡”。

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未来到底如何,多少人自己清楚,一切命运是偶然中的必然,也是必然中的偶然。所谓恩怨,救应,媒介也是格局本身的组合天然生成,后天如何能改?还是那句话,改变能量寄居,使得五行力量转移出某种忌神干支!此为改命之关键,远贤近德,远小人近良人。

在日常的生活中,亲近喜神,远离忌神多指代的事,人,能,物。言行做打要在喜神之上,不在忌神之上,是为真正的易命同行,悲智双运。悲欢是为世俗人生,智慧践行是为意识和觉醒。

把命运看成心性的修悟,而不是世俗的成败,一切就不一样了。

回到开头,普通凡人也许很多事情无法改变,但可以从某些日常的关系的改变中感受命运的造化变迁,有了关系界定,就有了言谈或沉默,也就有了来来,还有了去去。

2022年的今天,世界变化很快,我们的生活变化也很多,我们的心灵也在不断接受冲击。所有的困难终将过去,未来肯定会光明。

但是,在动态变化的社会中,我们是随波逐流式的狂欢,还是在守护内心的躁动,安静地等待?

面向未来的世界,既要超越恩怨,更要学会当一个闲神,理解那些无用之人,无用之物,无用之事,无用之情,给他们一定的位置和时间,也就给了我们彼此一个可能性的未来。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初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初得道,在摩伽陀国伽耶山祠,与大比丘众千人俱。其先悉是结发仙人,皆阿罗汉,所作已办,心得自在,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菩萨万人,皆从十方世界来集,有大 威德,皆得诸忍、诸陀罗尼、诸深三昧,具诸神通。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香象菩萨、勇施菩萨、随智行菩萨以为上首。如是等菩萨大众百千万亿,其数无量。并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众围绕。

尔时,世尊入诸佛甚深三昧,如实谛观诸法性相,而作是念:“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慧;除诸重担,度三有险道;灭无明,得真明;拔邪箭,断渴爱;成法船,击法鼓,吹法螺,建法幢;转生死种,示涅槃性;闭塞邪道,开于正路;离诸恶业,示于福田。我今当观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何法得?何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以身得?为以心得?若以身得,身则无知、无作,如草、木、瓦、石,四大所造,从父母生,以衣服、饮食、卧具、澡浴而得存立,必归败坏,无常磨灭。而是菩提,但有名字,世俗故说,无形无色,无定无相,无向无入无道,过诸言说,出于三界,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亦无所得,亦无戏论,无问无示,无有文字,无语言道。若以心得,心从众缘生,众缘生故空如幻,无处无相无性,亦无所有。于是中得菩提者,所用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法皆空,但有名字,以世俗故,而有言说。是皆忆想分别,实无所有,无有根本,亦无体相,无受无著,无染无离,一相所谓无相。是故,于此法中,无有得者,无所用法,亦无菩提。如是通达,是则名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会中,立佛右面,执大宝盖以覆佛上。时,文殊师利默知世尊所念如是,即白佛言:“世尊!若菩提如是相者,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发心?”

佛告文殊师利:“善男子、善女人,当随菩提相而发其心。”

“世尊!菩提相者,当云何说?”

佛告文殊师利:“菩提相者,出于三界,过世俗法,语言道断,灭诸发无发是发菩提心。文殊师利,是故菩萨应灭诸发发菩提心,无发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者,如如法性相如实际,无分别,不缘身心,是发菩提心。不著诸法,不增不减,不异不一,是发菩提心。如镜中像,如热时焰,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应当如是发菩提心。”

尔时,会中有天子名月净光德,得阿惟越致,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菩萨缘何事故行菩萨道?”

文殊师利言:“汝可于此问于世尊。”

佛即告文殊师利:“汝答月净光德天子所问菩萨行法。”

文殊师利谓天子言:“汝可善听,我今当说。天子当知,诸菩萨道以大悲为本,缘于众生。”

天子言:“菩萨大悲以何为本?”

文殊师利言:“以直心为本。”

又问:“直心以何为本?”

答言:“于一切众生以等心为本。”

又问:“等心以何为本?”

答言:“以无别异行为本。”

又问:“无别异行以何为本?”

答言:“以深净心为本。”

又问:“深净心以何为本?”

答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本。”

又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何为本?”

答言:“以六波罗蜜为本。”

又问:“六波罗蜜以何为本?”

答言:“以方便慧为本。”

又问:“方便慧以何为本?”

答言:“以不放逸为本。”

又问:“不放逸以何为本?”

答言:“以三善行为本。”

又问:“三善行以何为本?”

答言:“以十善业道为本。”

又问:“十善业道以何为本?”

答言:“以摄六根为本。”

又问:“摄六根以何为本?”

答言:“以正忆念为本。”

又问:“正忆念以何为本?”

答言:“以正观为本。”

又问:“正观以何为本?”

答言:“以坚念不忘为本。”

天子言:“文殊师利,菩萨有几心能摄因、能摄果?”

文殊师利言:“天子,诸菩萨有四心能摄因、能摄果。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二者,行道心;三者,不退转心;四者,一生补处心。初发心为行道心作因缘,行道心为不退转心作因缘,不退转心为一生补处心作因缘。复次,天子,当知初发心如种谷田中,行道心如谷子增长,不退转心如华果始成,补处心如华果有用。又,初发心如车匠集材,行道心如斫治材木,不退转心如安施材木,一生补处心如车成运致。又,初发心如月新生,行道心如月五日,不退转心如月十日,一生补处心如月十四日,如来智慧如月十五日。又,初发心能过声闻地,行道心能过辟支佛地,不退转心能过不定地,一生补处心安住定地。又初发心如学初章,行道心如学第二章,不退转心如能以章为用,一生补处心如通达深经。又,初发心从因生,行道心从智生,不退转心从断生,补处心从果生。又,初发心因势力,行道心智势力,不退转心断势力,补处心果势力。又,初发心如病者求药,行道心如分别药,不退转心如病服药,补处心如病得瘥。又,初发心法王家生,行道心学法王法,不退转心能具足学法王法,补处心学法王法能得自在。”

尔时,大众中有天子,名定光明主,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定光明主天子语文殊师利法王子言:“何等是菩萨摩诃萨略道,以是略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言:“天子,菩萨摩诃萨略道有二,以是略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方便;二者,慧。摄善法名为方便,分散诸法名为慧。又,方便名为随众生行,慧名不转一切法相;方便名待应众生心,慧名不待一切法;方便名和合诸法,慧名舍离诸法;方便名起因缘,慧名灭因缘;方便名知分别诸法,慧名不分别法性;方便名庄严佛土,慧名庄严佛土无所分别;方便名知众生诸根利钝,慧名不得众生;方便名能至道场,慧名能得一切佛法。天子,当知菩萨摩诃萨复有二道,以是二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助道;二者,断道。助道者,五波罗蜜;断道者,般若波罗蜜。复有二道,何等为二?一者,有系道;二者,无系道。有系道者,五波罗蜜;无系道者,般若波罗蜜。复有二道:一者,有量道;二者,无量道。有量道者,取相分别;无量道者,不取相分别。复有二道:一者,智道;二者断道。智道者,初地至七地;断道者,八地至十地。”

尔时,会中有菩萨名随智勇行,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何谓为菩萨义?何谓为菩萨智?”

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义名无用,智名有用。何谓义名无用?义是无为,无为法于法无用非用。又义者,非染相,非离相,是义于法无用非用。又义不增不减,于法无用非用。天子,何谓为智?智是忍道,道是心所用非无用,是故,智名有用非无用。智功归于断,是故,智名有用非无用;智名善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是处非处,是故,智名有用非无用。

“复次,天子,诸菩萨有十智,何等为十?一者,因智;二者,果智;三者,义智;四者,方便智;五者,慧智;六者,摄智;七者,波罗蜜智;八者,大悲智;九者,成就众生智;十者,不著一切法智。

“复次,天子,诸菩萨有十发,何等为十?一者,身发,欲令众生身业清净故。二者,口发,欲令众生口业清净故;三者,意发,欲令众生意业清净故;四者,内发,一切内物不贪著故;五者,外发,欲令众生住正行故;六者,智发,具足佛智故;七者,慈发,示一切功德庄严故;八者,众生成熟发,守护智慧药故;九者,有为智发,具足定聚故;十者,无为智发,心不著三界故。

“复次,天子,诸菩萨有十行,何等为十?一者,波罗蜜行;二者,摄行;三者,慧行;四者,方便行;五者,大悲行;六者,求助慧法行;七者,求助智法行;八者,心清净行;九者,观诸谛行;十者,一切所爱无贪著行。

“复次,天子,诸菩萨有十思惟尽,何等为十?一者,思惟事尽;二者,思惟爱尽;三者,思惟法尽;四者,思惟烦恼尽;五者,思惟见尽;六者,思惟助道尽;七者,思惟受尽;八者,思惟不著尽;九者,思惟结使尽;十者,思惟助道场行尽。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十治法,何等为十?一者,治悭贪心,雨布施雨故;二者,治破戒心,三法清净故;三者,治瞋恚心,修行慈忍故;四者,治懈怠心,求佛法无厌故;五者,治不善觉观心,得禅定解脱自在故;六者,治愚痴心,生助决定般若波罗蜜法故;七者,治诸烦恼心,生助道法故;八者,治颠倒道心,修助四谛法故;九者,治执著心,时非时自在行故;十者,治我,观无我法故。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十善地,何等为十?一者,身善,离身三恶故。二者,口善,离口四恶故;三者,意善,离心三恶故;四者,内善,不著见身故;五者,外善,不著一切法故;六者,不著助智善,不贪助道法故;七者,不自高善,思惟圣道性故;八者,除身善,修集般若波罗蜜故;九者,离颠倒善,不诳一切众生故;十者,不惜身命善,以大悲化众生故。

“复次,天子,诸菩萨贵随法行者能得菩提,非不贵随法行。随法行者,如说能行;不随法行者,但有言说,不能如说修行。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行道;二者,行断。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身自修善;二者,教化众生。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行智行;二者,不行智行。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善知分别诸地;二者,不分别地非地。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知诸地过而能转进;二者,善知具足从一地至一地。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善知声闻、辟支佛道;二者,善知佛道不退转行。”

尔时,佛赞文殊师利法王子言:“善哉!善哉!汝能为诸菩萨摩诃萨说本业道,诚如所说。”说是法时,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文殊师利法王子等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欢喜信受。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卷终

真正的度化(下篇)

而真正让唐僧“觉知”到的是那个国王。国王对唐僧说:“小和尚,人间早成了地狱,人心的恶火佛都灭不了,凭你?佛祖瞎了眼派你这个窝囊废,要不是猴子,你都到不了这,你积的什么功德果报,每句都是妄言每步,都是杀孽,你取什么经度什么人?”这些话深深烙在唐僧心里。他真的在度化人吗?妖——是悟空打退的;人——是悟空救的;而自己度化没人睬,救人反被人讥,自己就是个窝囊废,那凭什么取得真经?正是反思让唐僧决定赶走孙悟空。不是因为“憎恨”“妒忌”“管不住”,是因为他觉知到:“教化”和“训化”一样,都无法真正的“度人”。

二打白骨精,打的其实是孙悟空。
为什么?打下去的那一刻,唐僧已经知道孙悟空打的是妖;那一刻,唐僧清醒觉知到:这样的“打”和自己那样的“教”一样无用,一样激起更多的不屑与怨恨,一样沉迷在冤冤相报的无尽轮回。如果就靠孙悟空一路“打”、一路“保”,最后到了西天又如何?能取到真经吗?当然不能,结果只会像孙悟空一个跟斗翻到西天一样,还是原地未动,还是窝囊废一个。所以,他必须赶走孙悟空,尽管他知道孙悟空一走,他就会死。“小僧西去的路上绝不跨过一叶苍生,如果我就此离开,即便我过得了千山万水,我也过不了我自己?”他必须戳穿孙悟空保护自己的真相,告诉孙悟空:“你说专保我,到底是怕我死,还是怕我这个凡胎到不了西天,解不了你这金箍?你头上的金箍好解,难的是你心中的金箍。这个你只能自己帮自己了,小僧帮不到你。”
孙悟空懂吗?不懂。所以,他走了。带着满腔的“怒”与“悲”,走了。这一走,才赢来了唐僧真正的“度化”。而这“度化”,不仅仅是度化白骨精,更是度化孙悟空,度化唐僧自己。

第三次面对白骨精,是唐僧一个人。这时,他有“说教”吗,他有劝“皈依我佛”吗?一句也没有。他问清了白骨精前世所受的苦痛,然后放下念珠告诉白骨精:希望小僧的死能带走白夫人心中的执念。”他选择了:用一命换一命。
不是说要西天取经吗,为什么又为妖舍命?没了命,还怎么取经?因为真经不在西天,真经就在眼前。唐僧放下了自己的执念——取经,而选择了真正去感受众生的悲,去承担众生的苦,在那一刻,他拥有了真经。哪怕归来的孙悟空三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依然选择了“一命换一命”,选择了与白骨精成为一体,如此坚定的选择,才让白骨精最终放弃了“不成妖,便自绝,永不出地狱”的念,走向光明,走向人生。
唐僧让孙悟空打死自己,以换白骨精轮回一命时,是这么说的:“我原来以为,度化众生只是要教化他们,现在才知道,我若不入地狱,即使我到了大雷音寺,也取不到真经。一世不消,我度一世,十世不消,我度十世。”

“度化”没有“说教”,“度化”是我与你同在,我与你一体,我与你同生共死。“苦痛”不是靠“教化”烟消云散,是靠“不求回报的爱”,靠“你我一起去承担”,那一刻爱将苦融化,你我皆是佛。
那一刻,唐僧真正的成为了“师父”。
孙悟空跪在他的脚下,叫出一声“师父”,说“十万八千里,老孙等你回来,一世不来,老孙等你一世,十世不来,老孙也等十世。”话说完,孙悟空头上的金箍还在吗?不在了,因为孙悟空也已然放下了一个“自我”,金箍没有东西可以套了。直到这时,孙悟空才理解自己被唐僧赶走后,观音菩萨拦下他,对他所说的话:不是你师父放弃你,是你放弃了你师父。五百年前你只相信自己大闹天宫,五百年后你还是没有变,为何不放弃自己去相信别人?一直以来,你用自己的错与对去看别人的对与错。你火眼金睛看的是真相,但你师父看的是心相。”
火眼金睛看见真相,看见“你是妖,我是人”又如何?其实,孙悟空也是妖,一个有着五百多年“嗔与恨”的妖,一个有着大闹天宫“贪与慢”的妖,就像我们所有人一样,都是“贪嗔痴慢疑”的,那么妖怎么制服妖?如果还是打杀,那么不过是一个“要保护唐僧以解下金箍”的妖,和一个“要吃唐僧肉千年不死r”的妖,有高下吗?
都为自己,打来打去依旧在轮回,永远到不了西天。就像现实中的我们,看谁更有钱,比谁更有势力,整来斗去最后一起被压五行山。
为什么?一路杀“魔”只会成为更大的“魔”,一路降“妖”只会成为更大的“妖”,孙悟空看似无所不能的那条路,路的尽头其实不是“佛”,而是“魔”

可是当我们看见心相呢?看见一切“怨恨”“争斗”“贪嗔痴慢疑”背后的“因”时,我们不再停留在“果”上“打杀”,我们不会再区分“你是妖,我是人”,而是把妖的一切过往一笔勾销,把生生世世的怨恨统统放下,就在当下,承担“你我共有的苦痛”,承认“你和我一样,自性是佛”。这样做,太难了。难到即使你愿意为此放弃生命,人人都还笑你是个“傻子,但是,这才是真正的能度人的“师”。
度化你,意味着我是低到不能再低的尘埃;度化你,意味着我先入那生不如死的地狱;
度化你,意味着度化我,“无下”=“无上”。

(转载文章)​​​​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当然,我最喜欢的部分当然是泷与三叶在黄昏之时见面的片段,我真的很喜欢两个时间线碰撞带给我的这种冲击感,但是三叶还没来得及写名字黄昏之时就结束了,笔掉落的瞬间
  • 傍晚我还去学校看了看哈哈哈 还有人喊我 办不办校园卡穿红衣服的美女 其实我听到了哈哈哈但我假装听不到 也不用喊的这么精确哈哈哈哈 朋友还说我装嫩 笑话 我需要装
  • 我天生孤独,并没有非谁不可,只是你来了,我就想要我们之间坦诚坚定,如果你要走,我也一定能如你所愿,绝不撕拉牵扯半点。总是这样,似乎什么都介意,又似乎什么都可以原
  • 一开始我以为要走的是社畜共鸣向,批判职场环境、上班循环就像坐牢balabala这种类似的片子……结果是007加班赶工+实现老板画得烂得要死的所谓的漫画梦想,我一
  • 如位于西安大唐芙蓉园附近的某经济型酒店,十一假期前最低的客房价格为257元/晚,十一假期期间的10月1日和10月2日入住最便宜的客房价格为813元/晚,是平日价
  • 但就是这么个胆小鬼,哪怕把上述东西都塞她面前,又或者给她洗澡的时候浑身都怕得发抖了,她也不叫一声,在家里如果实在想出去玩或者饿着了也只会哼哼唧唧,刚到家一个月几
  • 他曾经在节目上读过这个故事 “他抱着小王子,好像抱着一个脆弱的宝贝,他觉得小王子是这个地球上最脆弱的存在” 他的声音那么温柔,他的表情那么投入,好像此刻抱着这
  • 生活不是童话,不是所有的故事都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当人生都很难的时候,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在路过的时候温柔一点。我们必须得承认人走茶凉的道理,哪怕离开很短暂,走
  • 希望以后的夕阳也会落到我身上,我也会快乐一场。哪有什么一战成名,无非都是百炼成钢;哪有什么常胜将军,无非都是越挫越勇;只有输的起的人,才配赢;用甘心情愿的态度,
  • #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一##一大乘妙法莲华经一##佛法在全球##健康的人生##好的风水#有好多宝和我说今年真的流年不利,正逢低谷期很想快进到2024。现在2023终
  • 虽然,现实中从来没有一帆风顺,但是,也没有必须浪费时间去跟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人去纠缠,既浪费了生命,有让自己活的不快乐,真的是得不偿失。人这一生,就要接受现实中的
  • 精彩的文艺节目,由东郭街道群众自编自演,述说幸福生活;“白雪公主”“紫美人”新品种是玉米品鉴的亮点,群众品尝后赞不绝口;东郭街道与上海四系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
  • 我很顺利的打印了两张照片[鼓掌][哈哈]另外就是最近睡眠质量感觉有点差,而且回到家反而发现睡得更不好了[苦涩]希望微博显灵改善一下这个问题~还有就是这两个月的运
  • 25.你要忘记过去种的花,去爱有结果的树。12.花即便是不被欣赏也自然会长大。
  • 想当然,他们俩人吵不过我,虽然至此世界清静,但我觉得对我自己来说并不是啥好事。- 做自己的自由树- 不说永远 在每个瞬间-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再见和日落
  •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      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 ”四川省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王小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判决死刑一般较故意杀人更为慎重,但王某作为恶势力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长期控制、
  • 怎么说呢喜欢一个人你会反复辗转很多次归来发现还是喜欢他.几年前 很喜欢回音哥唱的“海绵宝宝”直至最近才发现原唱是汪汪!很有幸在演唱会现场听了live版!so你喜
  • 波兰作家显克微支在《十字军骑土》中说:在这旋风的怒号和呼啸声中,只听得一阵阵凄苦的声音,这声音像狼嚎,又像远处的马嘶,有时又像人们在大难之中的呼救声。林缝里狂喷
  • 我试着总结一下,世纪工程,具有这样的特色:提前​规划,出钱买料,家备使用,扎钢网筋,钉打模板,做工扣浆,铲放铺平,缮后扫洗……全是自己的事情,在一块小地方天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