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从一个超越性的视野来看待整件事情。它带来一种富足的心态。

不要有任何条件地来看生命,按照生命本然的样子来看它,你就会继续被更新、被充满活力。

要看整体,你必须走出你自己的房间,你必须把门打开,头脑是非常局限的,跟广大的宇宙相比对于那些很小的真理的片断,我们会变得太过于执着。

如果你看整体,每一样东西都按照它所应该的样子存在,那就是「每一样东西都对」的意思。当你没有任何偏见地看,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对的,一切都是对的。

生是对的,死也是对的,美是对的,丑也是对的。存在里面没有阶级,没有什么东西是渺小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伟大的。最大的星星和最小的草叶,它们两者平等地存在,它们全部融为一体。

无论什么是完整的,就是神圣的。不应该拒绝任何事。你应该是你所是的,带着极大的接受。

人很难接受全部,事情就是这样。那不是选择的问题;而是你所是的,那就是存在运作的方式。生命是矛盾的。所以生命是丰富的,如果你可以容纳矛盾,你会是广阔无限的。所有颜色都被吸收进入彩虹里。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你就能够把一切事物蜕变成黄金。所有情景最终都会被证实是一种助力,它们就是该当如此地发生。如果你可以有勇气去信任,去决定视你生活的每个面向都是不完美的完美。你就寻回你灵性力量的源泉,让你始终立足于这个世界。你在行为和存在中聆听心的歌唱。

一个真的想要生活的人,会无条件的活;他不对生活设定条件。他说: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准备好要舞动。用全部的存在去生活。那么对生活的恐惧将会消失。真正的生活,就不会有恐惧。

它不是一种训练,而是一种深深的理解。强迫自己进入一种生活方式,无法自发地、自然地生活,你在你的周围强加一种特性。那是一座堡垒。

如果你接受所有一切,不做任何选择时,紧张也就消失了。如果你继续不断地选择,你的紧张只会变得愈来愈深。你的觉知必须是毫无选择的,你需要觉知到你所有的混乱。

要让混乱消失,只有当你不偏好某种思想,而否定另一种思想时才有可能。当你不再否定任何东西时;你才能停止这一切的混乱。

有时候你是一个圣人,有些时候你是一个罪人。有时候某个意识形态会吸引住你,而有时候你又被另一种意识形态所吸引,这些都只是一时的兴起而已。你需要完全觉知所有的一切。当你不再会认同于你的头脑了,那会是你第一次知道自己是纯粹的意识。

完全拥抱生命能量和它所有的元素。跟随你的热情。臣服于流动让你进入你最满意的生命表达。

一个真正具有宗教精神的人会活出整道彩虹,从岩石到神,他会是完整的光谱。一个真正具有宗教精神的人会全然的去生活,不否定任何事物,并且善用每一件事物。所有事物都可以被善用,

永远不要嫌弃任何部分,你唯一需要的只是变得更具有洞悉力、更细心、更觉知,并且开始洞悉你内在的状况,达到更高的和谐,就只是如此而已。

重要的是将完整的觉知带入生命,我们的人生观便会大大扩展,令我们得以发现一种不同的生存之道。

全然的觉醒意味着我们时时刻刻从自性/合一的角度来看待事情。

真理无处不在,遍布所有维度。从终极的角度来看,一切都是灵性的展示。

于是什么也不缺了。这种存在就是可能之中最完美的。没有什么能比它更美丽,更令人狂喜。这就是环抱着你、等待着你的一切。

当你以你的整个存在而理解,那么你的行动就会从选择的局限中解脱出来,那么你就是在真正地活着,自然地、和谐地活着。如果你圆满完整地活着,你的生活就不会导致冲突,因为你的行动诞生于丰足而不是贫乏。

向本来的样子臣服。转变生命的基本要素,就某方面来说它们是最终极的要素。不论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接受它;一旦你接受自己,许多事就会开始发生。当你完全接受自己,会发生在你身上的就是一种不紧张的人生。

你觉得自己有别于你的究竟本性,但其实你一直就是它。

要更深入生命,它将会对你透露出它的深度,这个平凡的生命正在带着伟大的可能性。

要成为自然的,只要按照生命本来的样子去领悟它。如果你能够了解到这个,你将会变得更敞开,更不封闭,更敏感,更具有接受性,那么你就不害怕,生命就可以经过你。

你生命质量得以恢复,你能享有由真实所赋予的丰盛。

佛一直藏在你生命的中心,它必须被带到外围来,溶入到你的日常生活。

灵修的真正途径是,我们不是在寻找一时的兴奋,一种灵感,或福佑,反之,我们深掘那生命,安适于其中;你要完全面对自己的生活,绝不退缩。绝不抗拒、评判、神迹思维等来逃避。

它是让你穿透所有虚妄的面具,觉醒至真理。要管好你的人生,你就得拥抱你生命的所有面向,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愉悦的还是不快的。

如果你能置身于三灾八难,不以难为难,不执求无难;如果你能明白烦恼非恼,虽烦恼而仍然清净,抛弃对清净法的执想,那你便得到了与一切世人都无诤的最胜三昧境地 。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一丝不挂、
想入非非竟源于佛教!
人人都会说,
真正含义却很少人知道

赵朴初先生说 :

不了解佛教文化,
就不了解中国文化,

可以说没有佛教文化加入中国,
就没有丰富多彩的中国语言文化。

佛教文化在中国流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但提起佛教文化,

许多人觉得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彼岸世界,
与现实人生了不相关。

但其实,
我们的生活中,
每时每刻都与佛教不可分离,
简直如空气一般。

我国璀璨夺目的成语之中,
与佛教相关的条目也是数不胜数。

下面带您盘点一些跟佛教有关的成语!

文 / 赵朴初

头头是道

“ 头头是道 ”
原是禅语,

指得是开悟以后的境界 :

心境融合,
内外打成一片,

乃至吃饭穿衣、
挑水打柴、
一举一动,

开口闭口,
无一事不与
“ 妙道 ”
冥合,

所谓
“ 头头皆是道,
法法本圆成
(《 续传灯录 》)”。

古代诗人常用
“ 头头是道 ”来形容

通灵入妙的
化境、
禅趣。

宋代严羽在
《 沧浪诗话 》中指出,

学诗有
“ 三节 ”
功夫,

“ 及其透彻,
则七纵八横,
信手拈来,
头头是道。”

宋代胡仔在
《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中
称誉杜甫
《 红樱桃 》诗谓

“ 此诗如禅家所谓信手拈来,
头头是道者。”

头头是道,

后亦用来形容语言、
举动左右逢源,

无一不合规矩。

恍然大悟

《 观无量寿经 》 :

“ 心生欢喜,
叹未曾有,
廓然大悟,
得无生忍。”

《 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 》 :

“ 单蒙指教,
豁然大悟。”

后作
“ 恍然大悟 ”,
形容一下子完全明白了。

《 红楼梦 》第九五回 :

“ 王夫人也进屋里来了,
见他这样,

便道 :
这不用说了。

他那玉原是胎里带来的一种古怪东西,
自然他有道理。

想来这个必是人见了帖儿照样做的。

大家此时恍然大悟。”

《 儿女英雄传 》第十六回 :

“ 安老爷这才把此番公子南来 ……
因此辞官亲身寻访的话,
从头至尾说了一遍。

邓九公这才恍然大悟。”

森罗万象

即纷然罗列在眼前的一切事物,
指天地万物。

如鲁迅
《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 》 :

“ 在宇宙的森罗万象中,
我的胃痛当然不过是小事,
或者简直不算事。”

森罗万象一词出于三国时译出的
《 法句经 》 :

“ 森罗及万象,
一法之所印。”

这两句经偈怎么理解呢?

原来,
森罗万象是
“ 色 ”,
即一切物质现象,

而物质现象是刹那生灭、
虚幻不实的。

马祖道一禅师指出 :

“ 森罗万象,
一法之所印。

凡所见色,
皆是见心;

心不自心,
因色故有。”

(《 五灯会元 》卷三 )
所谓
“ 一法 ”,

即指能现森罗万象的
“ 一心 ”而言。

佛教主张
“ 三界唯心 ”,

反对
“ 心外取法 ”。

“ 森罗万象 ”也作
“ 万象森罗 ”。

如南朝梁陶弘景
《 茅山长沙馆碑 》 :

“ 万象森罗,
不离两仪所育。”

千差万别

“ 差别 ” 与
“ 平等 ” 相对,
本是佛教教义中的一个范畴。

后禅宗将
“ 差别 ”衍为
“ 千差万别 ”,

谓天地间的万物品类繁多,
区别很大。

如 《 景德传灯录·文遂 》 :

“ 僧问 :
如何是无异底事?

师曰 :
千差万别。

“ 意谓
“ 千差万别 ”与
“ 平等无异 ”
是同一本体,

“ 差别 ”即
“ 平等 ”。

庄子也说过 :
“ 以不平平之,
其平也不平。”

也写作
“ 万别千差 ”。

如《 五灯会元 :宝峰文禅师法嗣 》 :

“ 四天之下,
万别千差。

一时明了,
便能握金刚王宝剑,
七纵八横,
受用自在,
岂不快哉!”

俗语中多用之。

如朱自清
《“ 海阔天空 ”与
“ 古今中外 ”》 :

“ 而身心所从来,

又有遗传、
时代、
周围、
教育等等,

尤其五花八门,
千差万别。”

泥牛入海

泥牛,
即泥土所作之牛,

俗称
“ 春牛 ”。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
立春前一日,

官府用泥土做的春牛置于府前,
至立春日绝早,

用红绿鞭击之以迎春,
并预示春耕之早晚。

如唐卢肇在谪连州时书
《 春牛榜子书 》说 :

“ 不得职田饥欲死,
儿侬何用春牛!”

宋刘蒙叟有诗句云 :

“ 村妇祈蚕分面茧,
老农占岁说泥牛。”

这是以迎春牛乞丰年的一种风俗。

但泥牛入海一词,
乃源于
《 景德传灯录 》卷八 :

“ 洞山( 良介 )又问 :

‘ 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住此山?’

师云 :
‘ 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
直至如今无消息。’”

《 五灯会元·元日禅师 》说 :

“ 三脚驴儿跳上天,
泥牛入海无消息。”

后来用泥牛入海一词比喻一去不返,
杳无音信。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七回 :

“ 那两个钱庄干事的人,
等了好久,
只等得一个泥牛入海,
永无消息。”

随机应变

“ 随机 ”
一词最早见于佛典,

如“ 随机说法利众生 ”

(《 金光明最胜王经 》卷二 );

“ 适化无方,
随机隐显 ”

(《 戒疏 》卷一上 )等。

“ 机 ”
皆指众生根机、
根器、
根性而言,

以众生根机各别,
必须随其根机,

为彼说法,
方能领解,
各得其益。

后多泛指随着时机或情况的变化,
灵活应付。

如茅盾
《 腐蚀 》 :

“ 大有视我为
‘ 同道 ’,
属于他们一伙似的。

我当然随机应变,
不但夸大了我与舜英的关系,
而且暗示着我也参与密勿的。”

一知半解

教外别传的禅宗主张超越经验的直接体认,
谓之
“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

禅宗反对一味地依文解义,
反对执著于琐碎的
“ 知解 ”,

斥为
“ 一知二解 ”。

如唐灵祐
《 沩山警策 》说 :

“ 若向外得一知二解,
将为禅道,
且没交涉,
名运粪入,
不名运粪出。”

粪,
比喻那些虚妄的
“ 知解 ”。

后人用
“ 一知半解 ”
谓所知甚少而理解肤浅。

宋严羽说诗,
好用禅语,

其《 沧浪诗话·诗辨 》谓 :

“ 悟有浅深。

有分限之悟,
有透彻之悟,
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鲁迅在谈到学外语时,
也用了这个词。

他指出 :
“ 学日本文要到能够看小说,
且非一知半解,

所需的时间和力气,
我觉得不亚于学一种欧洲文字。”

一丝不挂

“ 一丝不挂 ”之
“ 丝 ”有两解。

一解为一绺衣饰。

如《 无灯会元 》卷十二 :

“ 诸上座终日着衣吃饭,
未曾咬着一粒米,
未曾挂着一绺丝。”

另一解为一根钓丝。

如《 五灯会元 》卷十四 :

“ 僧问 :
‘ 一丝不着时如何?’

师日 :
‘ 合同船子并头行。’ ”

意思是说,
“一丝不着”
便达到了船子和尚超脱的境界。

船子和尚有诗偈云 :

“ 金鳞不遇空劳力,
收取丝纶归去来 ......
钓竿折尽重栽竹,
不计功程便得休。”

可见
“ 一丝不挂 ”
本是禅语,

譬喻超然洒脱,
绝无患得患失的念头,

丝毫不受尘俗牵挂,
是很高的修持境界。

后世把这个词用以泛指毫无牵挂,

如《 警世通言 ---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中说 :

“ 把世情荣枯得丧看作行云流水,
一丝不挂。”

也有的干脆直指赤身裸体。

如《 夷坚丁志-李氏红蛇 》中有

“ 披发裸体;
一丝不挂 ”的句子。

想入非非

俗称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为
“ 想入非非 ”。

如端木蕻良
《 曹雪芹 》十九 :

“ 霑儿就爱想入非非,
不理他也就没事了。”

此语出于佛经中的
“ 非想非非想天 ” 或
“ 非想非非想处 ”。

三界中以无色界为最高,
无色界四天中以
“ 非想非非想天 ”
为最高,

又名 “ 有顶天 ”。

《 楞严经 》说 :

“ 如存不存,
若尽非尽,
如是一类,
名非想非非想处。”

另据《 俱舍颂疏·世间品三 》说,

此天据诸天之首,
其中众生定力深湛,

已经没有下地的
“ 粗想 ”,
但也并非暗昧无想,

而是还有
“ 细想 ”,

故称
“ 非想非非想天 ”。

文章来源 :
《 俗语佛源 》

「自性」一詞由來:
自性,是佛學典籍中經常出現的一個重要概念。在佛教的各個宗派中,不論是小乘、還是大乘,是教下、抑或是宗下,都有談到「自性」。大意主要有:其一,謂事物的本體、本質。比如《維摩詰所說經•卷上•弟子品第三》:「知諸法如幻相,無自性、無他性,本自不然,今則無滅。」其二,謂事物的存在狀態。比如《成唯識論•卷八》:「初能遍計自性雲何?有義:八識及諸心所有漏攝者皆能遍計,虛妄分別為自性故;皆似所取、能取現故;說阿賴耶以遍計所執自性妄執種為所緣故。」中國佛教出現過許多派別,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論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賢首宗又名華嚴宗,五是禪宗,六是淨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台、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不過,由於各家的核心思想不同,所以賦予的含義也不一樣,具體來說:
(1)有部的自性:因緣聚合的有為現象中,具有自生、自成、永恆存在的自體。上座部佛教的空間世間。世間,即以崩潰、破碎、破壞、毀滅之義而為「世間」。 有三種世間:行世間、有情世間、空間世間。空間世間,也就是我們所處的這個物質世界。有部,具稱說一切有部,是上座部流出的大部派,盛行於西北印加濕彌羅一帶。主要論典有「六足一身」:「六足」即《法蘊足論》、《集導門足論》、《施設足論》、《品類足論》、《界身足論》和《論身足論》;「一身」是《大毗婆沙論》、及《發智論》等。其理論特點是三世實有,法體恆有。在《大毗婆沙論》中有自性門,說明某法的體性是什麼,這就是出體。有部論師對世間、身心一切現象,瞭解為複雜的綜合體,分析復合體而發現內在單一的本質,就是自性。這就是實有與假有。如《大毗婆沙論》卷一三三曰:「地雲何?答:顯形色,此世俗想施設。……地界雲何?答:堅性觸,此是勝義能造地體。」這裡把地分為二種:常識中的地,是和合有,是世俗假想施設而非真實的;佛說的地界,那是勝義有。從復合的總聚,而探得一一法的自性,也稱為分。分是不可再分析的,也稱為我。又如《大毗婆沙論》卷九曰:「我有二種:一者法我,二者補特伽羅我。善說法者,唯說實有法我,法性實有,如實見故。」此外自性,還有本性等別名,顯示了一切法自性,是自有、自成的,永恆存在的,所以《大毗婆沙論》卷二十一曰:「諸法實體恆無轉變,非因果故。」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四十九。對於這樣恆有的自性,與現實的無常生滅現象似乎相違,與緣起因果也徬佛不合。針對這些疑問,在《大毗婆沙論》中有著詳細的解釋說明。如《大毗婆沙論》卷七十六曰:「未來諸法集現在時,如何聚物非本無今有?現在諸法散往過去時,如何聚物非有已還無?答:三世諸法,因性果性,隨其所應,次第排立。體實恆有,無增無減,約依作用,說有說無。諸聚集物,依實有事,假施設有,時有時無。」這是說,諸法實體在三世中恆有,不能說從無而有,有已還無的,但依作用可以說有說無。又如《大毗婆沙論》卷三十九曰:「問:諸行自性有轉變不?設爾何失,若有轉變,雲何諸法不捨自相?若無轉變,雲何此中說有住導?答:應說諸行自性無有轉變。復次有因緣故說無轉變,有因緣故說有轉變。有因緣故說無轉變者,謂一切法各住自體、自我、自物、自性、自相,無有轉變;有因緣故有轉變者,謂有為法得勢時生,失勢時滅……故有轉變。」這可見有為法的生滅有無,約作用、功能而說。自體是恆住自性,如如不變的,因此稱為恆有。對於般若空性智慧無量的包容屬性,六祖慧能大師如是說:「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相。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從林。惡人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2)中觀家的自性:破斥有部的自性,提出無自性。龍樹不但熟諳印度非佛教的思想傳統,且受般若經新思潮的鼓舞,他所著的《中論》,因高度濃縮語言的頌文形式,種下日後詮釋上的爭端,帶動中觀學派的發展。中觀學派在接受唯識思想的挑戰與刺激之余,並沒有被它收編或擊倒,反而依照中觀思想的原理,提出一個可以超越唯識思想的辦法,那就是立於真、俗二諦的觀點上,從世俗諦的立場安立「唯識無境」的觀點,而在勝義真理的立場上採取「一切法畢竟空」的中觀派的觀點。在佛滅度後的五、六百年間,印度佛教史上是部派佛教盛行時期,由其是一切有部影響極大。到了佛滅度後七百年間,有龍樹大士出世,因感於有部思想不契合佛意,遂依《般若經》,造《中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等,針對著有部三世實有、法體恆有的思想,給予猛烈的評擊。同時,高竪緣起無自性的中道法幢,在印度佛教史上放出異常的光彩。中觀家的核心思想,就是緣起性空。緣起,即宇宙間一切有為現象,都是因緣和合而生起的。性空,謂由因緣和合而生起的一切現象,皆無自性。《大智度論》卷三十一曰:「性名自有,不待因緣,若待因緣,則是作法,不名為性。諸法中皆無性,何以故?一切有為法皆從因緣生,因緣生則是作法,若不從因緣和合則是無法。如是一切諸法性不可得故,名為性空。」又如《中論·四諦品》曰:「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名中道義。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這是說一切法無不是緣起,緣起法必然沒有自體,沒有自體所以性空。自性與緣起,從有部的立場去看,本來可以並立而相成的,但到了中觀家的經論里就變成水火不容了。以自性是自有、自成、永恆存在的,有自性就不必待緣起。既然待因緣和合而生,那就必然沒有自性。因此,緣起必然性空,性空才能建立緣起,只有這樣才是符合中道。像有部所說不僅不能建立,而且也是落於常見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她没有体会被爱的温柔,不懂得被爱的好,她不会为自己挑男人,人生里更为重大的主题是背叛,她一意孤行、却也是别无选择地,将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场不幸的马太效应。让我
  • 听了晋的后续专,我觉得,还是地香,晋是怎么做到只有bhpart好听的?虽然马颗粒Rap好,你也不能只让他Rap吧,而且安排的Rap也不好听。
  • 除去公司的不合理隐形规则不谈,我们可以知道秦施从没认为自己的优势是已婚,如她在宴会上所说她的优势在于在她眼里没有退路,任何她想要做的事情,她都会去做好它。 至于
  •   最后,他透过分评三花:菊花是隐士、牡丹是富贵者、莲花是君子,感叹道:「自陶渊明以后,便很少听说有人喜爱菊花。他先提起晋朝诗人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因它生长于偏
  • 教练表扬我上手快,其实我觉得是我心态好,别的小伙伴因为有基础,训练时常常会垫一会儿歇一会儿,可是我不敢,也不能,因为我最差,教练不叫停,我就一直垫,不休息……”
  • 啊西八真的话想说很多啊(作文要是也能写这么多就好了[泪][嘻嘻][泪][嘻嘻]总之的总之,收到小栗子亲签亲拍我66不包出这张有厂瑕的楠艺4,已备案,不口嗨,收到
  • (小声说:一直觉得那种听书好捞)暂时听佐2-3个播客 觉得更似喺电台节目特意揾粤语嘅播客节目 (支持粤语文化)就睇到哩个关于[饭戏攻心]嘅影评 听到想鼓掌原来仲
  • [心][心][心]非常荣幸,生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流淌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勤劳祖先撒下稻谷华夏儿女收获希望我们生长在红旗下孩子们健康茁壮丰衣足食笑从容砥砺前行国富民
  • -- 周斯越 《暗格里的秘密》浮生 皆入戏中 红尘一梦 如风 白衣萧萧为谁凭 媚影朝朝几人听 倾一之年都木石前盟 唱一曲匕见图穷 -- 音频怪物 《入戏》若不
  • 期待和他一起过我最爱的圣诞节和我的生日[兔子]Mocarose不沾珐琅炒锅又又1⃣️2⃣️开tuan啦!#家居[超话]##健康饮食##一条plog告别十一月#
  • 每个医生的技术不同,审美不同,风格不同,找到自己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近期医姐收到很多野生案例,想了解的可以私信医姐,想看黑料的也可以私信医姐哟 ​​​双眼皮做多宽才
  • 我经常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那些希望我进步,希望我变得更好的人的意见,也就是教练组、家人和朋友,我专注于这方面,因为我想取得进步,并且不去听那些不关心我的人的评
  • 很多人觉得你话少、沉默,但了解你的人就知道你真的很有趣,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你总会有着自己独特的小浪漫和小美好,不管是给粉丝的,还是给身边工作人员的。不
  • 最后要说的是:那位原id“谁不爱面子_”的妹妹,尽管你加了下划线,但你的所作所为的确无下限,希望你好好读书,不要成绩下滑,吃了和姐姐一样没文化的亏,取不出好的网
  • 两款穿上日常的走动、甚至轻微的跑跳都木问题[ok]不同点:氧心内衣胸垫比5UT厚一点,上身也紧一些,但胸部承托力也更好,聚拢效果更强,上身挺聚拢挺显胸的[污]小
  • 【35】cibio2 唇膜*15g嘴巴容易干、唇纹多,涂口红经常起皮的姐妹都可以试试,养成粉嘟嘟的嘴唇【168-278】正宗阳澄湖大闸蟹*母蟹8只装现在是母蟹正
  • 舒畅把自己整成女版刘梓晨了,还我八妹呜呜整商极低的舒畅竟然把自己do成了女版刘梓晨 中下庭长真是显老显男味儿第一利器整容前的舒畅好美好灵,却非要隆鼻割双眼皮垫下
  • 因为婚姻的本质就是一种交换,如果你非得把它弄成爱情的样子,你不仅会很累,而且你会失望,甚至你会受伤。所以说女人真的没有必要把这个婚姻啊,想得有多么的高大上。
  • 7.CMOS集成电路中所有不同的输入端不得闲置,根据其工作功能一般需要进行以下处理:1)跟门和非门的多余端应通过0.5~1MΩ的电阻接至VDD或高电平。8.选择
  • [兔子](待续ps:一点点新出的什么柚子乌龙沙冰太好喝了呜呜呜[哇][哇][哇]下次还冲!只是最后,姐姐问我有饱的感觉了么,我说有,姐姐就给了夹了一根面(很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