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到一条微博热搜#女子毕业9年抠出两套房#,一名南京女子在节目里分享自己的省钱秘笈:

工资90%都存下来;
午餐平均5元、10元;
一年买衣服不超过100元;
大部分衣服都是捡朋友穿过的,自己只买内衣裤;
日用品基本都靠薅羊毛,不放过任何一个抽奖。

这条新闻下面留言非常多,不少都是质疑这样的生活方式,甚至骂她的。人觉得她是守财奴,一辈子就抱着两套房子“死”去了,价值观扭曲。

但其实看完完整的视频后就会找到原因。从小她的母亲就一直在和她强调赚钱的困难,童年想要的玩具几乎很难得到满足。母亲给她零花钱都会丢在地上让她捡起来,为的也是强调赚钱不易。

因此,她从自立后就一直希望自己可以有一套房。看到这里,我们就能明白,房子对她来说,是疗愈童年匮乏感和不安全感的港湾。

每个人的价值观可以不同,可以不同意,但完全可以选择尊重,三观这件事(除了违法乱纪)本身就没有绝对标准。

只不过,这个视频让我更加深刻意识到,我们父母童年的养育模式是孩子未来的人生底色。

价值观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财商启蒙。

财商不只是教会孩子认识货币,或者一味地省钱,而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做选择】,【如何和钱做朋友】,【如何让钱成为我们变得更加自由的工具】。

[星星]2岁+,或者从孩子开始提买东西的需求后,开始引导区分“需要”和“想要”

财商绝对不是压抑自己什么都不买,但需要学会区分“需求”和“欲望”。

需求是我们一定需要的东西,没有它们也许我们就无法生存;
而欲望是那些有了会挺好,但不是必需的。

照顾好自己“需求”之后再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我和小D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引入““我需要”(需求)和“我想要”(欲望)的区别:

我们需要米饭,不然我们就会挨饿;
我们有时想要冰淇淋,但即使没有我们也不会挨饿生病。

我需要床,因为没有床我们就无法休息,就会不舒服;
我也需要甜甜圈,不然我会饿;
那甜甜圈是我们每天都需要吃的吗?
嗯。。。好像不是
什么才是我们每天需要吃的,让我们不饿的呢?
米饭、面条、牛奶。
那你是需要甜甜圈还是想要甜甜圈呢?
嗯,想要

当然,这并不会100%那么精确,毕竟人都不是理性的动物。

比如我到现在还觉得买鞋子和包是我的需求,经常很累的时候买一个,真的立马满血复活了[污]

孩子也是如此,所以讨论这些,不是非要把“标准答案”去强加孩子,而是开启这样的思考和对话。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己会慢慢调试,找到合适她的金钱观。

[星星]3岁+,或者孩子掌握“需要”和“想要”概念后,学会与“欲望”共舞

每个人都是受欲望驱使的,大家不要害怕有欲望,从某种程度来说,正是有了欲望,才有了不断进步的动力。

但人必须学会和“欲望”共舞,而不是被欲望控制,这是我的第二条金钱观。

我从工作后就爱买,最夸张的时候真的是“月光”,而要知道我06年的月薪已经差不多接近一万了。后来,我学会了一件事,就是开始把每个月的工资进行规划,这是我第一任职场老板分享给我的。

分成三份:第一份是消费,应对日常的需求;第二份是储蓄;第三份是做慈善,大家可以自行调整比例。

面对自己的欲望,超出需求的那些东西,就可以进入愿望清单。

比如我想买一双鞋,那么我就从每个月的消费那里强制性地节省一笔钱,三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以后就能获得那双鞋。

这个方法对我很受益,一方面我没有完全不顾或者压抑自己的欲望,但同时也不再“入不敷出”了;另一方面我开始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很多太随意花掉的小钱。

我们的孩子都还太小,并没有太多可支配的零花钱。但是“愿望清单”这个概念是可以借鉴的。

我个人是不主张打压孩子的欲望,尤其不要把自己不想花钱,变相包装成“为了孩子”好来打压,比如:
你这个孩子怎么出门总要买东西?
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的,你怎么不知道体谅呢?
从小那么爱买,长大后肯定是个败家精!

本来只是“买”这件事,却上升到了“孩子”这个人,这些评价看似为了孩子好,但却无疑在孩子心里敲开了一个洞,那是匮乏感的“空洞”。

当然我也不建议大家无休止地,甚至超出消费水平地去满足孩子。其实,每一次孩子的开口想要,都能看成一次成长机会,学会怎么和欲望相处。

金额小的东西,可买可不买的,可以和孩子说,我们先拍下来,等待会逛完了一圈,我们把所有喜欢的都看一遍,选一样;

有一些超出预算的“大件”,那么和孩子制定到愿望清单里,告诉孩子,下一个节日或者生日,如果还喜欢就去买回来。

(提前说,孩子也许会因此哭闹,但这个的处理方式和我们管教引导孩子的任何方式都是一样的,坚定原则,共情安抚,事后复盘。

如果你因此而想想算了,就买吧。那么你就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金钱观到底是什么?育儿的原则其实就是我们三观的体现,不需要和我一样,但需要时刻明确一致。)。

制定愿望清单的过程,一方面让孩子意识到,这个世界的现状,并不是所有东西他想要的都能立刻等到,这对孩子成长有益。也给了孩子一个方法学会控制冲动,有时过几天再去看这个愿望清单,也许就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想要了。

[星星]4岁+的孩子,可以开始了解效用的边际作用。

(插播一句,你们昨晚付尾款了吗?)
我前几年非常热衷于双十一,几乎要连着好几天熬夜,看活动计算折扣,有时为了凑单,还总是去买一些我以为“也许我会用到,但其实用不到”的东西,有没有一样的云闺蜜‍♀️

我们以为自己“赚到”了,但熬夜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真正少花钱并没有成正比,而且还买了更多不是必需的东西,反而是额外付出,这就是效用很低。但人的本性都是爱占便宜的啊,这是我深刻认识到的,所以觉得更应该从小让小D有这个概念。

我们曾经去吃汉堡,我和她已经决定了买两份套餐,结账时收银员说,现在这个汉堡,第二份半价,问我们要不要来一份。

有优惠肯定要来啊,但后来我们两个人为了吃下那个额外的汉堡,都吃撑了。本来很愉悦的一顿饭,期盼很久的快餐,也变得不好吃了。

我后来就和小D开始了这样的对话:

我本来好喜欢吃这个汉堡的,我们也期待了很久,为什么今天吃完一点都不开心,反而觉得很不舒服呢?
我们吃太多了,你看我们的肚子。
嗯?不是越多越好的吗?

这句话说出,小D沉默了,我意识到她的小脑瓜在思考了。等了一会,我告诉了她我的答案:

当我们拥有了超出我们需要的东西后,这个东西就是负担,而不是快乐了。比如,吃一个汉堡刚刚好,我们就会很开心,但为了优惠再去买一个汉堡拼命吃下去,我们都会不舒服。再比如,有两个娃娃,你会很开心。但如果有一屋子娃娃,你就不会开心了,我们都会犯愁,娃娃住了我们屋子,我们住哪里啊?

拥有“效用”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每个人更全面地评估,什么才是真正“赚到了”。

[星星]5岁+,让孩子知道钱的时间价值

钱的价值不只是此刻纸面上的价值,它是和时间相结合的,比如投资,就是拿现在的价值去买未来的收益。

同样的,对于孩子来说,还涉及不到这么深,但有一点需要让孩子理解,钱不只是当下的货币价值,而是用钱换来的价值。

我们家之前入手了一台智能拖地机,东西到了后,我就和先生在嘟囔,这个小玩意没想到这么贵啊?

小D听到后就凑过来问,这个很贵啊,那是不是不划算啊?

我们立马觉得这是个“可教育机会”,先生拿了手机里的计算器和小D说:

“这个拖地机4000元,单看价格真的好贵啊,4000人民币,我们可以买好几周的菜了。但我们想一想,拖地机如果每天给我们家扫地一次,根据质量预估,至少可以使用3年。我们算一算,每天的花费是多少?一天才3元多,这么看是不是很划算呢?”

我在旁边又进一步补充道:“你再想想,以前妈妈总是在你需要我的时候和你说,妈妈要先把屋子扫一下。现在因为有了拖地机,妈妈就有了时间可以和你一起玩,或者休息一下。这么看,一天的3元钱,是不是花的很值呢?”

有了这个概念后,有时小D自己也会盘算,今天妈妈答应给我买冰淇淋,这2元5毛,我是立马吃掉呢?还是省下来回头攒到20元买个娃娃呢?

我基本不引导她这方面,因为对我来说这没有绝对对错,但我希望她可以有这样的思考。

我至今仍然是个爱买买买的人,每年都会因为完成一两个阶段性目标,而给自己买几个“心爱之物”。有的很贵,有的很特别,都是需要够一够的那些东西。但我绝对不会认为无条件满足自己,甚至超出负荷的满足自己就是“爱自己”;也不会认为无底线压抑自己欲望的“省”,是最好的。

我至今仍然记得奶奶和我说的那句话,女孩子自己赚钱自己花,不丢脸,反而要骄傲。通过自己双手能买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那么也就能通过自己双手去过你想过的任何生活。

如今,当我成为母亲后,我希望和小D保持价值观的对话,希望自己的引导,也能让她长大后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财商的核心是关于金钱观。金钱观之所以最后有个“观”,它本质上是和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联系的。

赚钱也好,花钱也好,其实最值钱的永远都是背后的认知模式。

今天还挺开心
昨天熬夜的时候默默跟自己约定之后十点半上床听歌看看电子书准备睡觉
今天晚上十点四十左右上的床和小王子一起听歌看会儿电子书 在看最近好像很火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前几章看起来比较轻松 刚看完的第九章仿佛在说我自己 虽然这样看来自己好像很惨 但还好现在的我不喜欢去拓展社交的圈子交往的人来来去去就那么些平常也不喜欢联系别人(没有任何恶意只是懒 可能这样就从源头上大大减少了需要“顺从”的一些时刻

都在提早带娃过节,因为过节要忙工作,但也不能忽略他们,只希望他们能尽可能得开心童年,但又能社会些许,太天真不是一件好事,
,
这次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开家长会,前两次因为都要带yumi睡,所以只能爸爸开,而这次开家长会,感触还是有的,
感触一:yumi的特点,还是让她延续吧,
在班上的墙上看到他们之前的作品,几乎远看任何主题的作品,yumi的辨识度都是很高的,什么都是彩虹,各种形式的彩虹元素,之前有段时间,我还在想,我自己要不要教yumi画其他的,别什么都是彩虹,而现在看完就算了吧,只能证明,她真的很喜欢彩虹,
,
感触二:家委,
向来我都不是喜欢当家委当义工的人,而我们班的家委也是挺搞笑的,即没有通知谁是家委,也没有公开问过谁想做家委,
而这次开家长会也是更有趣了,这个家委是新做的,旧的那个留班了,而这次家长会,还带了一个专门跟拍的过来,拍班级家长会而已,我的天,不就是一个普通不过的家长会,需要这样请一个摄影师,幸好我们班暂时还没有说交班费什么的,否则这样无厘头的事,用不便宜的钱来请,我肯定是反对的,你说如果孩子们表现请个跟拍也是合理,家长会跟拍?呃……可能我比较普通人,
,
感触三,家园共育,
确实有的育儿方面,我还是做得不足噶,希望接下来,我能用心改一下,
,
另外弟弟今晚跟我睡,阿姨休息,希望他睡觉能踏实一些,我不想再熬夜再晚睡啦,已经晚睡了2晚,开始觉得累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金色刺绣上衣拼接黑色裙摆,色彩设计同样显得十分高级,金色和黑色不直接接触,但二者都具有高贵、优雅等气质特点,在成熟女性的穿搭中,多运用有相似气质的颜色能让风格魅
  • 小乘呢,遗憾的是只把缘起的道理仅仅限于观察人生上面,大乘呢,它只是大踏了一步,认为一切都是这个道理。所以佛法是立足于与现实生活相适应,法无定法,惟变是适,但是佛
  • 如果真的被迫依赖于一个国家,你最好对这个国家有充分了解,搞好关系。既然如此,我觉得德国人不应该抱怨什么,你得到了你想要得到的。
  • #美国aifd花艺课程# 美国AIFD-PFDE课程,根据全球最高花艺设计师设计标准,设置更全面十天课程,专为CFD成员准备,以应对每年一次在美国举行的AIFD
  • ——那我就变成河,接住你的雨水。——那我就变成围栏,把你变的地方围起来。
  • 另一方“萧嫣”的助手也在不停地给她使绊子,因为助手觉得“萧嫣”太过优秀,心里不平衡之下便利用工作之便将“萧嫣”的文案偷偷给了另外一个公司,但面对助手的恶意陷害,
  • 接警后,派出所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在与老人沟通的过程中,发现老人神色紧张,语言逻辑混乱,无法清晰表述其家庭住址等相关信息,于是民警将老人带回派出所,安排了休息的地
  • 最近还刷了匆匆那年,虽然觉得有点三观不正,但是拍的真的很好,很有青春校园的味道青春的男女主都已经在更替了,但是校园永远是阳光明媚让人向往。看到宣后离世,心里很伤
  • #重生之将门毒后[超话]#姐妹们,我发现,新买的实体书删减了一些描写,有一些内容是我很喜欢的,怪不得我买实体书回来再看一遍之后感觉缺少了点什么,原来是删减了一些
  • p1 “康乃馨”开花啦 虽然买的康乃馨的种子 但种出了石竹 看到它们开花的那一刻真的好欣喜 毕竟一开始都没想到会发芽吖 我说“期待越低越容易满足”小孙说“首先它
  • #鲸鱼与洲喵[超话]##鲸鱼与洲喵[超话]#宝宝们干活了[怒骂][怒骂]看看这骚操作这数据忍得下吗[怒骂]快来进群打投了让他们知道谁才是爸爸[怒骂]鉴于很多新粉
  • 用李子柒采访中的一段话结束全文:生活就是最好的导演,只要你足够热爱它,而我只要当好那个讲故事的人就可以了。就如不能把影视作品中的人等同于那个演员一样,我们也不能
  • 我太难了上班:公交车➕步行早餐:今天拿错了咖啡,我拿了另外一个人点的美式[笑cry]但是星巴克小姐姐不仅退了钱给我,还让我明天去免费拿一杯今天我原本点的拿铁,美
  • #电视剧沉香重华[超话]##沉香重华#最近看到有姐妹在讨论下面这个剧情 发表一下自己的小小观点颜淡所说的 “要么忘要么死” 解脱颜淡选择了忘不掉我就去死而应渊所
  • 顺便说一句,现在拍的民国剧里的道德观和生活价值观纯粹就是八十年代的社会标准,因此如果用八十年代的生活水平看民国剧是非常的合适。幸福生活马上就在眼前,一封下岗通知
  • #杨紫[超话]##杨紫长相思# [鲜花]#杨紫小夭# 我喜欢看你笑的样子 弯弯的眉眼漂亮得就好像天上的半弦月 上扬的嘴角也好像挂上了三月的春风 温柔的眼睛
  • 雪糕的甜味你有,九月清晨的美好你有,总之,我喜欢的样子你都有别人的心都在左边,我不一样我的在你那里你的名字虽然只有三个字,很短,但是已经占据了我满满的心像晚风轻
  • 真正的遗忘就是在多年以后,不小心提及你,仿佛是在说着别人的故事。人生本来就孤独,任何陪自己走完一段寂寞时光的人,都应该用心感激——李尚龙忘记该忘记的,记住该记住
  • 还说他胡要凯和我是拜把子朋友,我为有这样的拜把子朋友感到耻辱,他和庞涓一样狠毒,只因我没有看清人,别人把我家基本农田污染不长粮食绝收了,他还替别人包庇掩盖事实,
  • 那么本周六,就让长安带你驶入青山深处,一起去欣赏歌中的蝴蝶、晚霞和归鸟,逸动PLUS超赞的品质,能兼顾途中的舒适与动力,这么舒适刺激的冒险之旅可不能少了你。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