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我们坐在这里突然想起小时候的事,你会有一个时间线是平行流过去的,你是过去、现在、未来,时间是一条直线。而他是没有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的,刚开始进入还不圆满,它就变成一个点了。你那种思维意识,人跟事,当你想起这些人跟事,刹那飘进来的时候,你不会觉得是发生在小时候和过去,你会觉现刚刚发生,就是你的意识里马上感觉到,你想起的那个人,他刚刚就在这儿活动,时间观念就很近,就很鲜明地感觉到刚刚发生过。想起来未来的规划,比如你想起来规划建道场,很快就想完了,想完了你就觉得做过,就像在梦里已经做完了,你不会觉得没做过,那件事已经做完了,只要想完了就已经做完了,之后你就把这件事忘了,会把未来的策划忘掉,最起码几个小时想不起来,如果有人问,你会说这件事不是刚做完吗?是想过了还没做,这是刚开始进入时空消失的境界。会把全部聚中在一个点上,在你的意识里刚开始会有这种错觉,在证量上,但这还不是圆满安住在当下的境界,这个还不究竟。

比如说《金刚经.一体同观分》第十八品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有些东西不讲是因为还不究竟,因为证量上不究竟。当你出现这种境界的时候,你能达到的证量是即有即空,在很多事上即有即空,就是波动区的那种境界,但是还达不到真空,还不能安住在真空的果位上。比如《金刚经.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品里说: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是怎么讲这部经,当你如如不动,不取于相的时候才能讲《金刚经》。对于你们来讲不动还是相对于动建立起来的意念,还是个念头,还是个认知,我不动了,你证量上还达不到心不动。还有不取于相的时候,其实是安住在真空的果位上了,那个境界差很多的,在意识层面已经是那样了。当然这个过程也能讲《金刚经》,不是说不能讲,如果完全证入空性,安住在空性中讲,你们刹那之间就穿越了,就会收获很大。如果没有证入空性,不圆满的讲你们的收获没那么大,也能讲但给予的不多。所以每讲一个观点,自己要在境界里证入,而且要很长时间保任住,最起码随时能进出,哪怕是在境界里进出,我才能跟你们讲。如果不能做到就先停在那里先等等。但是因为经典基本上是通的,你如果能证入一部两部,剩下都一样的,说的是一码事。

所以你们说没有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说我们要活在当下,现在你们还是建立在意识层面的认知,反正不想过去了,也不想未来了,我活在当下了。但是在证量上是进入一种状态,那不是一种究竟的状态,但是是一个契入点。很明显的是当你觉得时空消失的时候,很明显是你的过去心、未来心消失了。不是时间消失了,是你的过去、未来心消失了,因为你就是由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组成的,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全是你的念头。当你这一块已经不取于相的时候,从不动开始,不动是个门,不动就像那个门,从不动进入这个房间,这个房间才是真空境界。不动不是空,不动还是相对于动建立起来的概念,而且你还没有证入到没有可动的东西,因为动的在你眼里就是相。

你现在还是用意识层面听法,你总是一个相、本性、空性,你还是分开的,你是有一个本性是如如不动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本性是真空的,但是你头脑里有一个“相”,有一个“本性”,是两个同时建立起来,但是在佛的眼里,相跟性是一不是二,你现在只是用意识层面听东西。《金刚经》很多地方讲关于性、相的问题,比如《金刚经.依法出生分》第八品里说: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什么是福德相,不是福德性,佛就不接话,但佛也在后面说我为什么说这个福德多,《金刚经》不断地重复说一些话,比如《金刚经.法界通化分》第十九品里说: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是因为福德无,它无得像虚空一样,我才说它多。而须菩提的解释是,佛你说福德多是因为有相福德,它有个多少,所以才说它多,如果是本性的,像虚空一样,所以不说多。但后边佛直接说,正是因为它无所以才说它多,如果你们不注意就看不到。在前后,同样的观点须菩提答的是这,佛说的是这,这个可能你们注意不到这些。

而且同样的话,佛陀不停的说,几乎都是重复的,《金刚经》如果分成三个部分不断的重复阐述一些东西,但是站的角度不一样。比如《金刚经.善现启请分》第二品中佛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他开始说:善男子、善女人,你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取佛果,要怎么做?你要不住相普度众生,这是一第一次说怎么发获取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到了后面《金刚经.无得无说分》第七品又说: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又问:究竟有没有人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先破你的相,说你要不住相,说你该怎么修,怎么修。然后到你懂得怎么修的时候,又开始破你这个“我”了,说有没有这样一个人发这个心,你无我,根本就没有人在发心。如果有一个“我”在修行就已经错了,虽然你已经不着修行的相,但是有一个“我”在这儿,又开始以这个角度阐述该怎么样修。

https://t.cn/A6SIQOJi给予 @2014-07-18 #31539 易度门官方网站 聊天室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穿香日历# You are an apple in my eyes! 甜蜜、魅力、颠覆的红色散发着令人上瘾的致命魅力。这就是NinaRicci丽娜蕙姿红魅公主
  • 虽然我是因为老菊入坑的这个节目,不玩炉石也不看王师傅直播,但你们这个节目我还是挺喜欢,那天看见离婚的消息,我还以为要凉了,今天看见王师傅说这话,只能说离婚专心玩
  • 哪个少男的青葱懵懂里没有俞飞鸿的惊鸿一瞥?当年一部《小李飞刀》,从此铸就一整个时代的童年女神,如今转眼二十年过去,女神还是那个女神,最新佩戴#宝珀女装系列# 月
  • 爱你 你住进了我的心里 成了今生的永恒 自从有了你 一颗依恋的心便被你左右 你是刻在脑海里永远的记忆 ♡♡♡♡♡♡♡♡♡♡♡♡♡♡♡♡♡♡♡♡♡ #刘宇宁的
  • 很多人对整理收纳有误解,把它归入和家政一类,其实整理收纳涉及的精神层面的高度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单从它的收费标准来看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很多人经过全屋的整理被治
  • #时空中的绘旅人[超话]# 你是白银骑士 你是叶塞与我针锋相对的敌人,你是为我甘愿放弃任务的收割者 你是白银提督 你是帝国的武器,你是为我自愿受困与挣扎的蝶
  • 踏歌而行!“天籁中国.2019金华国际青少年施光南声乐艺术节”来啦! 近日,由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浙江省音乐家协会、浙江广播电视集团音乐调频主办的“天籁中国
  • [山西鸟类图鉴 | 白头鹎] 白头鹎:(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
  • 王海萍全国餐饮业一级评委 王海萍.女.汉族.1968年出生于北京市海淀区。 2021年8月获得中国烹饪餐饮协会颁发“全国餐饮业一级评委”资格。 2021年7月
  • #兵言兵事# 【望月,在喜马拉雅山麓】翻过心中的那座大山—— 当抵达成为信念,一切困难都不再难了 这是中秋节前连队最后一次组织巡逻兰巴拉山口。 山口的62
  • 藏区秋天收割时很有讲究,收割高手在妇女中,她们手握镰刀张开手臂,将收割的麦子叠成一排,嘴里不停的唱着山歌。割麦讲究不慌不忙、不急不躁、不舒不紧。若是个急性子,几
  • 真正的好朋友不在乎你有没有喝下这杯酒,不在乎你是否名利。21岁的我有好几位能珍惜我的朋友很是不容易,他们不在乎我是否能每天和他们邀约,也不在乎我是不是忙着恋爱忘
  • “其实爱情是没有替代品的” 而我借一个二个心上男孩儿的眼睛,一次又一次阅读这座城。真的好想念,好像做了一场很长的梦,一次又一次回到那个地方。事发现场,旧爱和旧地
  • 微商女王又出事!张庭注销9家公司损失4亿,3亿资金被冻早有预兆真没想到中秋居然还有人不安生,非得闹出点事这个节才算完美是吗?没错这次居然又是她,根据某查查先是台
  • 【温馨提示】近日,《2021饿了么夏夜生活报告》发布,天津约有七成商户的营业时间延长到了21点以后,提供深夜外卖的商户增长了近三成。21点之后天津非餐饮类订单占
  • #G.O.S.S.I.P带你看世界# 是ACM CCS iMentor workshop 的传单,希望鼓励身边做cybersecurity research 的
  • “我一开始的时候 觉得国民妹妹这个人气是泡沫 当这个消失的时候 人们该会多么失望啊 所以很害怕担心过 所以虽然是泡沫 但是在它破碎之前我把它变成真的不就行了吗
  • #新刊先睹# 一代名将戚继光:善言巧语,秣马厉兵 明朝有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叫戚家军,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戚家军因为主帅戚继光而得名,戚继
  • 坏人做了一辈子坏事,最后做了一件好事,叫浪子回头;好人做了一辈子好事,最后做了一件错事,叫罪无可恕。 好人成佛,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而坏人只需要放下屠刀就可以立
  • 百分百的清扫漫画(置顶帖有获取教程): 连喷香水的时间都定好的程度,就是‘武仁’他一丝不苟的男朋友‘姜书言’!虽然爱上了那样的他,但是对于无论何时比起自己还是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