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课必须上!
佛陀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
每条都受益终生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
讲经三百余回。

在四十九年弘化的生涯里,
最初直畅本怀,

讲说《 华严经 》二十一日,
后因观机逗教,

又再说
《 阿含经 》十二年、
《 方等经 》八年、
《 般若经 》二十二年,

《 法华经 》和
《 涅槃经 》共八年,
至于对个人特别的教化,

佛陀说过无量数次,
感化无量数人。

佛陀的教示是苦海中的法船,
接引众生从生死的此岸,
到达涅槃的彼岸。

以下20则佛陀的教化因缘及开示,
以见佛陀的慈悲。

1 、八风吹不动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名之为
“ 八风 ”,

八种顺逆之境能动摇情绪,
让人心神不安。

如何才能
“ 八风吹不动 ”?

在《 法集经 》中,
佛陀说 :

能说空者,
世间之法所不能坏。

何以故?

心不依止世八法故。

何者为八?

而不依止于利衰等事,
不生忧喜称讥之音,
而无欣戚毁誉二法,

心不高下,
于诸苦乐,
不贪不厌,
如是世法,
不能破坏。

2 、人之异于禽兽者,
在于人类能知能觉

人能知能觉,
能够反省改过,
懂得惭愧忏悔。

《 增一阿含经 》卷九说 :

有二妙法,
拥护世间。

云何为二法?

所谓有惭、
有愧也。

诸比丘!

若无此二法,
世间则不别有父有母,
有兄有弟,

有妻子知识、
尊长大小,

便当与猪、鸡、狗、牛、羊六畜之类而同一等。

以其世间有此二法,
拥护世间,

则别有父母、
兄弟、
妻子、
尊长、
大小,

亦不与六畜共同。

3 、忏悔,
是重要的修行法门

有罪忏悔不仅可以消除罪业,
并能增长善根。

佛陀在
《 五分律 》卷三说 :

于我法中,
若知有罪,
而忏悔者,
增长善根。

4 、忍的力量胜过一切拳头刀枪

忍辱是对治瞋恚的最佳法门。

佛陀在
《 罗云忍辱经 》说 :

忍之为明,
踰于日月。

龙象之力,
可谓盛猛,
比之于忍,
万万不如一。

七宝之燿,
凡俗所贵,
然其招忧,
以致灾患;

忍之为宝,
终始获安。

布施十方,
虽有大福,
福不如忍。

5 、是非朝朝有,
不听自然无

佛陀在
《 增一阿含经 》
开示远离人我是非之道,

说 :
不毁谤于人,
亦不观是非,
但自观身行,
谛观正不正。

6 、好逸恶劳是人的通病,
唯 “ 精进 ”
是最好的良药

佛陀在
《 杂譬喻经 》 中举出
“ 精进报至 ” 的故事说 :

昔有伎儿,
作种种伎乐,
从一富长者乞牛。

长者了无与心,
故语之言 :

“ 汝能如是勤作伎乐,
昼夜不息,
满一岁者,
我当与汝牛。”

伎儿答言 :
“ 能。”

复与主人 :
“ 能听不?”

长者亦言 :
“ 能。”

于是伎儿闻是欢喜,
一心作乐,
三日三夜,
未尝休懈。

长者厌听已,
即敕子弟牵牛与之。

7 、知足之法,
即是富乐安隐之处

古人说 :
“ 养心莫善于寡欲。”

又说 :
“ 知足常乐。”

因此,
世间上最富有的人,
并不是拥有家财万贯的人。

真正的富人,
是知足的人。

《 佛遗教经 》说 :

知足之法,
即是富乐安隐之处。

知足之人,
虽卧地上,
犹为安乐;

不知足者,
虽处天堂,
亦不称意。

不知足者,
虽富而贫;

知足之人,
虽贫而富。

不知足者,
常为五欲所牵,
为知足者之所怜愍。

8 、知恩报恩,
是做人的根本

《 优婆塞戒经 》说 :
少恩加己,
思欲大报;

于己怨者,
恒生善心。

9 、重视孝道,
因为孝道是人伦之始

在《 贤愚经 》中,
佛陀开示阿难 :

出家在家,
慈心孝顺,
供养父母,
计其功德,
殊胜难量。

所以者何?

我自忆念过去世时,
慈心孝顺,
供养父母,
乃至身肉济救父母危急之厄。

以是功德,
上为天帝,
下为圣主,
乃至成佛,
三界特尊,
皆由是福。

10 、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必然有一位
“ 贤妻良母 ”

如何才是贤妻呢?

在《 玉耶女经 》中,
佛陀为玉耶开示为妇之道 :

作妇之法,
当有五等。

何谓为五?

一如母妇,
二如臣妇,
三如妹妇,
四者婢妇,
五者夫妇。

何谓母妇?

爱夫如子,
故名母妇。

何谓臣妇?

事夫如君,
故名臣妇。

何谓妹妇?

事夫如兄,
故名妹妇。

何谓婢妇?

事夫如妾,
故名婢妇。

何谓夫妇?

背亲向疏,
永离所生;

恩爱亲昵,
同心异形;

尊奉敬慎,
无憍慢情;

善事内外,
家殷丰盈;

待接宾客,
称扬善名 :
是谓夫妇之道。

11 、和乐安定的社会有待全民共同建立

佛陀在
《 无量寿经 》说 :

世间人民,
父子兄弟,
夫妇家室,
中外亲属,
当相敬爱,
无相憎忌;

有无相通,
无得贪惜;

言色常和,
莫相违戾。

12 、世间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朋友又有所谓的益友与损友。

什么是益友?

什么是损友?

在《 佛说孛经抄 》中,
佛陀说 :

友有四品,
不可不知!

有友如花,
有友如称,
有友如山,
有友如地。

何谓如花?

好时插头,
萎时捐之;

见富贵附,
贫贱则弃,
是花友也。

何谓如称?

物重头低,
物轻则仰;

有与则敬,
无与则慢,
是称友也。

何谓如山?

譬如金山,
鸟兽集之,
毛羽蒙光,
贵能荣人,
富乐同欢,
是山友也。

何谓如地?

百穀财宝,
一切仰之,
施给养护,
恩厚不薄,
是地友也。

13 、“ 礼贤下士 ”
是领导者成功的要素,

“ 妒贤害能 ”
则是失败之因

在《 四十二章经 》中,
佛陀说 :

恶人害贤者,
犹仰天而唾;

唾不污天,
还污己身。

贤者不可毁,
祸必灭己。

14 、尊师重道

佛陀在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中,
对师徒之道尤有周全的指示 :

师弟之义,
义感自然,
当相信厚,
视彼若己。

己所不行,
勿施于人;

弘崇礼律,
训之以道;

和顺忠节,
不相怨讼。

弟之与师,
二义真诚;

师当如师,
弟子当如弟子,

勿相毁谤,
慎莫含毒,
小怨成大,
还自烧身。

15 、多布施,
为大众创造福利

在佛经里,
布施喻如农夫耕田,
好的田地能获得丰收。

同样的,
多布施给贤德之人,

能为大众创造更多的福利,
为自己增添更多的福德。

《 四十二章经 》中说 :
饭恶人百,
不如饭一善人;

饭善人千,
不如饭一持五戒者;

饭五戒者万 ,
不如饭一须陀洹;

饭百万须陀洹,
不如饭一斯陀含;

饭千万斯陀含,
不如饭一阿那含;

饭一亿阿那含,
不如饭一阿罗汉;

饭十亿阿罗汉,
不如饭一辟支佛;

饭百亿辟支佛,
不如饭一三世诸佛。

16 、端正、
威仪、
安详、
自在

端正姝好,
这是人人梦寐以求的美事。

所谓 “ 端正 ”
并不单指色相的华美俊彦,

而是包含从内在自然流露出来的威仪、
庄严、
安详、
自在。

《 法句譬喻经 》说 :
所谓端正,
非色如华,
贪忌虚饰,
言行有违;

谓能舍恶,
根源已断,
慧而无恚,
是谓端正。

17 、人人都希望有好名声,
然而美名并非凭空而来

佛陀在
《 六波罗蜜经 》说,
想要获得好的名声必须做到 :

不说他人过,
亦不称己德,
智照无自他,
当获大名称。

18 、世间最大的财富不是黄金、
钻石,

而是智慧、
法财

佛陀在
《 正法念处经 》说 :
宝物归无常,
善法增智慧;

世间物破坏,
善法常坚固。

若有顺法行,
随人百千世;

虽种种宝物,
不能至后世。

种种财宝物,
则可强劫夺;

王贼及水火,
不能拔法财。

19 、世间事,
由小可以知著,
防微可以杜渐,
因此切莫以善小而不为,
更不可以恶小而为之

佛陀在
《 法句经 》说 :

莫轻小恶,
以为无殃,
水滴虽微,
渐盈大器。

凡罪充满,
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
以为无福,
水滴虽微,
渐盈大器。

凡福充满,
从纤纤积。

20 、将人做好,
离佛也就不远了

在十法界中,
人居于上升下沉的枢纽地位,

而且由于人具有精进、
忆念、
梵行三种特性胜过诸天,

所以历劫以来,
诸佛都在人道中证悟成佛。

太虚大师曾说 :
“ 人成即佛成,
是名真现实。”

学佛并不是渺不可及的事,
将人做好,
离佛也就不远了。

怎样才算是将人做好呢?

在《 增一阿含经 》中,
佛陀说有五种非人 :

应笑而不笑,
应喜而不喜,
应慈而不慈,
闻恶而不改,
闻善而不乐。

佛法是世间的光明。

有缘得闻佛法,
应如《 大集经 》说 :

“ 闻法者,
对说法人作医王想,
作拔苦想,
作说法甘露想,
作醍醐想;

说法者,
对听众作胜解增长想,
作癒病想。

若说者与听者能如是用意,
皆堪绍隆佛位,
常生佛前。”

文章选自《 佛光教科书 》

每一个容器的利用价值在于它的空。

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

佛经里有“一空万有”和“真空妙有”的禅理。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能够懂得放弃是一种智慧,每一次放弃都必须是一次升华,否则这种放弃没有意义,也就无需放弃;

每一次选择都必须是一次升华,否则不要选择。

在人生的这只杯中装的茶就会经常改变。每一次的失败或成功都装在我们生命的茶杯中;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当你的茶杯已经满满的时候,如果你还想品尝另外的好茶时,就要使你的茶杯处于空杯的状态。

还是喜欢那一句,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品茶,品人生百态。在一杯茶面前,世界安静了下来,喧嚣、浮华如潮水般地褪去;

茶——人在草木间,只剩下最纯净的自己,在这一刻,茶与禅是如此地默契,茶……

融水之润、木之萃、土之灵、金之性、火之光,禅...冥思、纯厚、枯寂、洞彻;

解茶之旷达随心,释茶之圆融自在,金木水火土乃茶之五性,茶与禅,乃至真至拙至天然。

懂不懂茶并不重要,千利休禅师说:“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喝什么茶也不重要,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喝茶就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每个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净土,可容花木,可纳雅音。

日日在此间醒来,不问凡尘,静心享受其中!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沉浮之间,淡然处之。

饮茶,就是品味一种文化。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月色朦胧,将尘世喧嚣冲泡成手中的一杯茶。

任汤色一点点淡去,慢慢读懂茶的品格与韵味。

当你用心品茶时,茶叶绽放出的美丽、茶香亦是不同。

茶之道,茶知道,守一怀净土,盈一眸恬淡,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陶醉茶香中。

因此,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不妨泡一杯茶,边工作边喝,既能解渴,又能润体提神。何乐而不为?

茶是一种生活方式,随心所意。

未二、释成

  前面是说出它的一个相貌;这以下说明这个因缘是怎么成就的,解「释」这个「成」就的因缘。看论文:

  此义云何?以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无明之相,不离觉性。非可坏、非不可坏。

  先作一个简单的略说。为什么我们破和合识、灭相续心以后,就能够显现法身?以下就解释这个道理。「一切」凡夫的生灭「心」,这种杂染的生灭心,都「是」由「无明」而引生的。「无明」的「相」状,它虽然是颠倒相,但是它的本性「不离觉性」,它的体性没有离开我们清净的觉性;所以我们面对无明的态度,是「非可坏、非不可坏」。也就是说它的体性是觉性,所以你不能完全的断灭;但是它的作用是颠倒的,所以「非不可坏」,就是你应该加以破坏。我们破坏的,或者说我们所转变的,是无明的一个作用;但是我们保存了无明的体性。这个观念是大乘的不二法门,断灭不得,但是也随顺不得,这个观念甚深甚深。以下讲出一个譬喻:

  如大海水,因风波动,水相、风相,不相舍离。而水非动性,若风止灭,动相则灭,湿性不坏故。

  用我们用日常生活容易理解的情况,来比况这种深奥的道理。这个「大海水」就譬喻我们的一心真如,这个寂静的一心真如,「因」为有这个「风」,由这个风的因缘就产生了「波」浪,一念的无明风的妄动,就产生波浪的一个个体生命。这个时候「水相、风相,不相舍离」,「水」的湿性跟「风」所引生的波浪,它体性是「不相舍离」的。「而水非动性,若风止灭,动相则灭,湿性不坏故。」这个「水」指的就是湿性,湿性本身「非动」,是寂静的;只要这种扰动的「风」停下来,这个波浪就消「灭」;波浪消灭的时候,这个湿性就现前,这个法身就现前。这个意思就是说,清净的法身在无量劫的流转过程当中,我们一直被无明牵着走,就是在十二因缘当中不断的流转,由一念颠倒的心,无明缘行就造业;造业以后就创造一个阿赖耶识,这阿赖耶识就得果报。这个十二因缘虽然一次一次的起动,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湿性不坏故」,就是我们的清净本性决定没有消失。在大乘佛法当中,你一定要生起一个坚定的信心,就是你有恢复本性的可能性,就是本性没有消失,本性从来没有被污染过。就是说虽然波浪已经扰动很久,但是湿性不坏。这是一个譬喻,这以下合法:

  如是,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心与无明,俱无形相,不相舍离。而心非动性,若无明灭,相续则灭,智性不坏故。

  我们一念的「清净心」,「因」为这个「无明」(就是愚痴),不知道老老实实的安住在清净的本体,向外攀缘就产生一个「动」相,这个动相使令我们清净「心」跟「无明」和合在一起;但是这二个都没有「形相」,所以「不相舍离」,无明跟真如的本性是不相舍离。这个「不相舍离」蕅益大师注解得好,他说:离开了清净心就没有无明,离开了无明也没有清净心。就是离开了水你就没有所谓的波浪,离开了波浪你也找不到水。「而心非动性」,在体性上来说,我们的心本身是寂静的,它不是扰动的,所以只要这个扰动的「无明」,它相续的功能被破坏以后,这个清净的智慧(所谓的法身)就显现出来。

  这个智净相,前面一段偏重在否定门,破和合识、灭相续心,刚开始是一种调伏,或着说是一种破坏的法来加以对治;在第二段释成,又加以肯定:就是作用是可以破坏,但体性不能断灭。也就是说我们在修学大乘佛法的时候要注意,要经常以中道的思想来检讨自己。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出家烦恼比较粗重,可能会用比较极端的方式来面对我们的心性,你打那么多妄想,我就让你不动,用佛号、或者持咒,你烦恼一起动,我佛号也起动,就把你给调伏住了。就是说刚开始我们是用比较粗猛的药,来对治这个粗重烦恼,这个是可以理解,所以刚开始是破和合识、灭相续心。但是你的烦恼慢慢淡薄以后,你应该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你的心──其实我们的心性不是一文不值,就是你要想一想「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所以我们刚开始是用否定的法来调伏自己,后来用肯定,就是我们这一念心跟诸佛的心性是没有差别的,我们这一念心具足体相用三大,「如来藏具足无漏性功德故,能生一切世出世间,善因果故」。刚开始我们用调伏,然后重新的肯定,先大死一番,然后再大活。所以马鸣菩萨的智慧,你看他老人家,一开始先告诉你否定的法,在「释成」的时候再重新的肯定。

  这个地方就是在呵斥外道的无想定。外道的行者在禅定当中,他也能够知道我们这一念心有很多很多的烦恼,而这些烦恼都是痛苦的根本。为了要调伏烦恼,就使令自己无想,无想的结果,的确是让烦恼停止下来,但是也深深的伤害到我们的菩提本性,错损菩提。我们在修智净相的时候,这个地方马鸣菩萨有二段开示:第一个是否定法,破和合识、灭相续心;第二个是告诉我们无明的本性就是自性清净心,因为自性清净心并没有破坏。这就是我们从论文当中了知如何修行的一个消息。

  午二、不思议业相

  前面的智净相是讲到自受用的功德,这以下讲到他受用:

  不思议业相者,以依智净相,能作一切胜妙境界。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

  「不思议业相」是怎么产生呢?「以依智净相」故。就是说你要修「不思议业相」,你要以成就「智净相」作基础,这个地方很重要。你要修大悲,你一定是先修清净心,依止这个清净心修大悲心,从空出假,广摄方便,变现种种的「胜妙境界」。这个「胜妙境界」包括色法──种种美妙的颜色、音声,乃至种种的香、味、触五尘的胜妙境界。什么叫「胜妙境界」呢?简单的说「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就是显现种种依报、正报的「功德」庄严,这种功德庄严在时间上、在空间上是没有「断绝」的──在时间上是尽未来际,在空间上是在整个无量的世界显现种种的依正庄严。这个依正庄严当然不是自受用,是他受用。干什么用呢?「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这种依正庄严,会「随」顺「众生」差别的善「根」,你会知道众生心中的希望、烦恼的厚薄是怎么回事。他过去所栽培的善根,他是持戒的善根强、或者禅定的善根强、或者智慧的善根强,应该如何的来启动他的善根,你就很「自然」能够「相应」,显「现」他欢喜的相状,使令众生成就欢喜、生善、破恶、入理四种悉坛的「利益」,这个就是所谓的「不思议业相」。这个不思议业相,简单的说就是恒顺众生,广设方便。就是说我们在成就这个随染本觉,有二个次第:第一个次第是一种内观,就是你的心刚开始是「善知识莫向外求」,你观照你这一念心来破和合识、灭相续心,一种自我的调伏。刚开始你的心是完全向内观照,别人是怎么样子跟你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慢慢的你的心清净调伏以后,你的心就是从内观开始外观,观察众生差别的因缘,这个时候可以广设方便来度化众生,所以他的心是先内观再外观。你外观以后,你有自在力,就变现五尘的境界来摄受众生。比如说我们娑婆世界主要的是音声,在五尘当中是音声最能够感动我们的心。就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一开始他烦恼粗重,你要他受戒、听经他有困难;你要他唱唱炉香赞,他炉香赞一唱下去,他内心起欢喜心,由欢喜心生恭敬心,由恭敬心生起信心,就触动他过去的善根,然后开始受五戒、听闻佛法。说是很多人都是唱炉香赞以后才相信佛法。就是说我们这一念心,《楞严经》说有六根门头,有六个门,六个门都能够进入到我们的一念心性;但是这六个门,耳根这个门特别重要,就是我们对于音声的感觉特别强烈,在五尘当中耳根这个门特别厉害,所以佛陀就恒顺众生。比如说香积佛国,香积佛国的众生这个舌根特别厉害,在六根里面舌根特别厉害。他修行有障碍,向佛陀请求开示,佛陀二话不说给他一碗饭,这一碗饭他吃下去,灭恶生善。你像天衣佛国,天衣佛国他修行有困难,佛陀给他一件衣服穿,他的皮肤跟衣服接触的时候,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所以说度化众生,你就应该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你在自利的时候,你可以完全观照自己的相貌;但是你度化众生这个法是别人需要的,你就应该恒顺众生,就是应以何身得度,你就施设什么样的方便,这个地方这样的一个相貌叫「不思议业相」。就是从前面一个清净的自受用,依止大悲心变现出种种的方便力,成就一种他受用的功德,这个叫做「不思议业相」,这二个都是本觉的作用,本觉的作用就叫随染本觉。

  卯三、总显四种大义

  前面的本觉是一种作用,这个地方是讲到本觉内在的体性。本觉内在体性叫做性净本觉,性净本觉有「四种大义」,这个「大」不是大小的大,是当殊胜讲,就是说这个性净本觉有四种殊胜的功能,叫做「四种大义」。我们看论文:

  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

  这个地方是先总标。前面讲到随染本觉,是本觉跟始觉智慧和合以后,产生一种自利、利他的功德;这个地方讲到我们本性具足的性净本觉,它有「四种」殊胜的功能,我们简单的以二种譬喻说明:第一个是「虚空」,第二个是「净镜」。我们下一堂课再说明,先休息十分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他希望能跟我长久生活,这种日子我们在一起过了差不多一年,当时他对我确实温柔体贴,比孩子爸爸好很多,我从小就是乖乖女,规则意识很强,在这件事情之前没有做过任何被大
  • 多特这个赛季在欧冠纯属是黑马球队,很多人开始都是认为他们不会取得很好的战绩,一路下来他们在小组赛阶段就是从死亡之组出线,而且击败了巴黎和马竞等豪门球队进入到了决
  • 如果你使用的是苹果10以上版本的智能手机或者安卓手机,扫描智能芯片后可以在你手机上打开网页,会显示出雪茄的高分辨率照片,烟叶混合信息,口味,以及介绍普拉森西亚家
  • 新款预售预计6月5到货 半年抛夏日上新季 一口气八个新款任你挑选‼️ 高级氛围感统统拿捏 超高性价比➕新品尝鲜价 78三副 99五副128六副 护理大礼包(三
  • 二、六盘水司法亲子鉴定价格:2400元-3600元左右,5-7天出结果,可加急司法亲子鉴定要求所有鉴定人到司法鉴定中心取样,并提供身份证明文件和委托书、实名取样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因为他换运了,玛法达运他2022年走到了火星大运上,八字角度则更早,他从2019年换到了己亥劫财大运,对于身强的人,劫财大运本来就有让他吃
  • ———永远是程度副词,而不是时间副词平凡的一天 我放下最后一点希望选择放下自己的心 分开的理由很简单 我也接受 他选他自己 我选我“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到失我者
  • 对于北京脑所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健达九州公司副总经理于涛表示:“北京脑所有一套完整的第三方估值体系,既保证国家投入研究所的基本资金支持可以回收,也保证科技成果转化
  • 之前团的女士款反响特别好特别好,我自己还有身边的女性家人朋友都说真果肉维生素太好吃了 好吃到不需要去记反而需要控制自己多吃哈哈(温馨提示:每日两片就够了!每天吃
  • 鉴定机构所做过的案例越多,经验越丰富,程序就越规范 4、大连亲子鉴定中心鉴定流程: (1)联系机构申请委托:联系机构了解相关情况,预约时间申请委托; (2
  •   “小林,以后要单打独斗了,加油啊!  “小林,以后要单打独斗了,加油啊!
  • 被人民日报暖到了:“如果你和某个人在一起,能让你的情绪稳定,让你敞开心扉,让你更自信更爱笑更有好奇心去探索这个世界,那这个人就值得你去爱。”-一段好的感情,一定
  • 没有想负债的人,但事已发生,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应对去解决,终有一天会上岸[握手][握手][握手]人生没有十全十美,生活没有万事如意,凡事不必太在意,一切随缘随心,
  • [送花花]认真看三段的卡面,前两段像是我在和工作时的夏彦视频通话,“认真工作的男人好帅呀”在犯花痴时,夏彦突然转过来和我微笑,像是我的小心思被发现了!在他最专注
  • ②其次,DNA无创亲子鉴定作为现代医学的先进产物,开展无创亲子鉴定业务时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以及精密的仪器设备,还有专业的鉴定人才,前期投入成本是非常昂贵的,往往
  • 这个时候,也许应该把照片放在一旁,只凭那个人本身的条件(而不是符合照片多少)冷静认真地思考一下:那些条件,是否能够在漫长的岁月里和自己配合,共同创造成功快乐的人
  • 回到平凡世界做最平凡又渺小的自己了且下一站估计要很久了因为生活中还有柴米和油盐忘不了为周边拼过的命做过的排队动物也忘不了尾场两次的憨人有太多的不舍不需要证明任何
  • “sara爱我…你不再爱我…”望着sara的眼神好干净….这段我居然看得有点想哭…..占有欲和掌控欲很强,细节多,即使是sara和Michael的唱段只要他还在
  • 在吃过见过的路上增加一程哈哈,大胡子也有如此想法,因此,走了半天也没吃上饭这时,豆汤饭映入眼帘,大约知道是个怎样的吃食。吃饱,打车回去,聊起火锅,司机说那重
  • 又或者在沈枝意看向阳台的时候整个人把她罩住哽咽开口 “亲亲我吧沈枝意” 沈枝意心想,“好吧,亲一亲池野吧,他看上去比我还可怜”精彩试读  沈枝意饿了两天,在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