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搭起支柱大产业——乐亭做大做强建筑支护装备产业集群探访】车间里,焊花飞舞,切割机轰鸣作响;堆场上,一根根脚手架钢管打包成垛,锃光瓦亮……近日,走进位于乐亭经济开发区的华北易安德脚手架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现场一片火热。

“近年来,乐亭县通过集群化引入、园区化培育、品牌化发展,实现了建筑支护装备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目前全县共聚集相关企业52家,年产值突破30亿元,这一产业也成为全省重点发展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之一。”乐亭县委书记李轶说,乐亭将围绕打造面向中高端市场的中国北方建筑支护装备产业生产、租赁和出口基地这一目标,提升科技研发能力,打造生态链条,实现产业“专而精、精而强”。预计到2025年,乐亭建筑支护装备产业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从当“红娘”到当“保姆”

“企业来了,就能享受最优的营商环境、最好的要素配置、最大的政策支持、最快的办事通道……”近日,乐亭县副县长王云祥接待了来自中国基建物资租赁承包协会的客商,介绍起该县对建筑支护装备产业的支持力度如数家珍。

“2016年,4家企业签约落地,开启了这一县域特色产业的‘元年’。”王云祥说,如今蓬勃发展的建筑支护装备产业,就像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

而作为农业年产值占GDP近五分之一的农业大县,乐亭为何要攀上“脚手架”?王云祥则比喻说:“这就像一场相亲,是城市和产业在相互选择后的双向奔赴。”

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乐亭一直积极改变农业的主导地位,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依托北京产业转移,引进一批拥有核心技术、产品应用广泛、资本实力较强的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成了全县上下的共识。

彼时,“嗅到”搬迁气息的华北易安德脚手架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林,正寻找落足之地:“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环境优质,3个因素必不可少。”

而乐亭则恰恰三要素兼备——毗邻京津,境内港口航线丰富,物流成本低;县域内钢铁、金属表面处理、精密铸件等产业配套企业集中;让企业少跑腿、少折腾、少等候,让项目快推进、快达产、快见效,营商环境优质。

2016年,时任乐亭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局长的王云祥,带领相关配套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一次“组团拜访”,现场拿出了原材料供应、产品表面处理、物流运输等主要产销数据。

“乐亭的海运代替北京的陆运,就拿运到广州来说,一吨成本就能省下300多元。”算过账,刘建林也“铁了心”。

2017年初,刘建林的公司开工建设。同期入驻的,还有华北康港钢构有限公司等“圈内”企业。

招商时是“红娘”,企业落地后当好“保姆”。乐亭县成立了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建筑支护装备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承诺企业发展遇到问题可随时到县委、县政府“推门进、当面谈”。同时,各部门围绕项目建设“全周期”,着力做到登记注册零差错、全程服务零障碍,打造审批最快、执法最公、政策最优、服务最好、配套最全的发展环境。

在全方位“保姆式”呵护下,建筑支护装备产业在乐亭快速茁壮成长——“易安德”项目从开工到投产用时239天;天津鑫烁钢构唐山亿宁项目实现了两个月产品下线的“超速度”……

从低端应用到高端产品

从“易安德”出发,驾车仅需几分钟,便到达了河钢集团唐钢公司。

“随着唐山钢铁产业向沿海布局,特别是河钢集团唐钢公司落地乐亭经济开发区,成了建筑支护装备产业链的最重要一环。”乐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阚乐营说,当高产能遇上高耗钢,便换来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钢铁产业优势,乐亭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发挥江苏速捷、天津源美等行业龙头企业的行业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新型脚手架、爬升体系、钢模板、木模板、铝模板等建筑支护装备产业,不断完善配套产业。

走进乐亭源美模架科技有限公司展厅,记者发现这里的产品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我们主要生产和出口建筑用系统脚手架产品,包括圆盘系统、碗扣系统、星星系统、门架系统等,主要面向欧美、澳大利亚、东南亚、中东和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公司总经理贺岗说,去年8月项目建成,截至目前,实现产出约1万吨,出口创汇达1000万美元。

看似粗放的脚手架,竟会有如此高价值?“国外订单价值大,要求也颇为苛刻,因此我们努力取得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以及欧洲焊接认证,达到了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标准等,拥有专利10多项。”贺岗说。

除了高端化,产品高价值还在于生产流程低成本。“管材生产、零部件加工、表面镀锌刷漆处理,每个订单的生产流程,都能在园区内完成,无疑减少了很大成本。”贺岗说,这也是将生产基地从天津搬到这里的原因。

“焊接是建筑支护装备生产中的重要工序,而焊接所必需的氩气,则来自唐钢生产所产生的废气。”贺岗边说边用笔算起来,跟之前专门采购相比,每吨脚手架能降低约200元成本。

针对基建物资租赁经营利润高、税收贡献大、无污染排放等特点,乐亭通过实行零成本注册、无偿提供经营场所等方式,成功吸引北京德盛九合、北京盛明建达等14家租赁企业落户运营。

今后,乐亭还将加快建筑支护装备产业向金融保险、研发检测、信息平台、承包劳务等服务领域拓展,进一步强化全产业链生态圈,让链中企业各有“绝活”,服务于不同建筑领域。“我们引进的建筑支护企业均有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生产中高端产品。”阚乐营介绍,建筑支护装备产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带动全县产业结构向上游突破,向高端突破。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聚力

产品强度合格,管材成分配比合格……日前,在乐亭源美模架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利用仪器对脚手架产品从物理和化学方面进行检验。

“被检验的不光是我们自己的产品,还有园区内其他企业的产品,全部是免费的。”贺岗说。

一家企业为何为同园区同行业企业提供免费服务?贺岗指着实验室门口的牌子说,这是由乐亭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乐亭县建筑支护装备协会共同打造的“一站式”服务检验检测中心,为协会会员所共享。

随着产业集群壮大,如何实现行业健康竞争、科学决策、共同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此,今年初,乐亭成立建筑支护装备协会,目前会员单位总数达55家,几乎实现建筑支护装备产业链条全覆盖。

该协会成立的意义何在?变“单打独斗”为“抱团闯市场”。

该协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协助地方政府以商招商、以企招企,同时本着互帮互助、资源对接、引领行业、回报社会的宗旨,搭建企业间交流合作平台,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提升行业优势和竞争力,拓展产品销售国内外市场,主推区域品牌。

“作为在乐亭县新兴的产业,建筑支护装备产业底子薄、影响力弱,尤其在原材料采购上,体现得极为明显。”作为该协会秘书长,贺岗一语道出协会带来的实在效益。“通过会员单位需求对接,我们变单独采购为集体团购,不仅能进一步压缩成本,更能提升话语权。”

对于乐亭建筑支护装备产业来说,提升话语权关键在于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

“虽然我们有这样的检验检测设备和人员,但目前还不具备专业资质,无法出具广泛认可的检验检测报告,这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贺岗说,目前,唐山市和乐亭县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正加紧对接,积极开展绿色认证、有机认证、强制性认证、国际认证等认证工作,加快制定地方团体标准,推动与科研院所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检验检测能力,规范区域行业秩序,提升行业知名度与美誉度。(乐亭发布)

#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中国改革报|峥嵘十载 戈壁滩上绘就一幅新时代画卷】#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 兰州新区成立1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60倍,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针”。

“10年来,新区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戈壁荒滩上,初步建立起了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综合性新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全面增进,新区群众实实在在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日前,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相关负责人对兰州新区这10年的发展成果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设立兰州新区,赋予其“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大战略定位。兰州新区是我国广袤西北大地上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肩负着探索西北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新模式,增强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向西开放,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责任。

如今,#奋进十年路启航新征程# 10年过去了,悠然回望,岁月峥嵘。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5亿元到快速突破300亿元关口,增长近60倍,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进出口贸易额倍数增长,常住人口从不足10万人增长至50万人。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初见雏形,成为甘肃全省乃至整个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有效发挥了经济增长新引擎、改革创新新典范、高质量发展新样板的作用。

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成绩

要想实现突破,必须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成绩。决策者们坚持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深入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行政审批、国资国企等“九大改革”,构建全方位改革体系,有效激活发展动能。

兰州新区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兰州新区产业园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空间大、政策优等特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科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要素供给、政策兑现、人才引进等科创生态,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高能级平台加速集聚。

“目前,兰州新区建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168个。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连续4年保持在4%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翟建军告诉记者。

兰州新区深谙“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道理,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引进培育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如今的兰州新区藏龙卧虎,科技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达3万人。

兰州新区还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的关键举措和引领高质量赶超跨越的“先导工程”,先后获评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2020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

推动产业发展,重振“兰州制造”

兰州的历史曾因“兰州制造”四个字而熠熠生辉。元代有铁冶,明代开发煤矿,洋务运动中,兰州机器局、兰州机器织呢局开西北工业之先河。抗战时,兰州成为大后方,形成纺织、皮革、机械制造、汽车修理、冶金、制药、化工、玻璃、面粉、卷烟等工业企业。新中国成立后,兰州迅速成为新兴工业城,创造了新中国无数个“第一”,为新中国的起步作出巨大贡献。

“如今,兰州新区面临崭新的发展机遇,以国家级新区平台建设为引擎,紧扣‘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积极主动作为,聚集配置高端发展要素,着力铸链强链延链补链,加快构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呈现出生态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形成‘大中小共存、高优特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翟建军说。

据悉,兰州新区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十四五”末产值将达到200亿元。

绿色化工产业“十四五”末产值将达到500亿元,打造千亿级国家重要的高端化工产业基地和世界一流的现代精细化工产业园。

新材料产业“十四五”末产值将超过65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性能铜箔研发生产基地、新能源“储能之谷”。

还有生物医药产业、绿色能源产业、大数据产业、现代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也都生根开花,以日益蓬勃的姿态助推着兰州新区的发展,重振着“兰州制造”的辉煌。

立足丝路优势,打造开放前沿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兰州新区立足“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定位,先后建成运营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构建起“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

2016年~2021年,兰州新区进出口总额达276亿元、年均增长9.2%。其中2021年实现贸易额82.4亿元,同比增长103%,占甘肃省贸易额超过16%,对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凸显。

2014年7月15日,作为甘肃省唯一的综合保税区,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并于2015年12月24日正式封关运营。封关运营以来,新区综合保税区复制推广“分类监管”“委托加工”“两段准入”“四自一简”等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创新“废物出区”“申报前检验”“全过程品质监测”等制度,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德国、中国香港等地设立多个海外仓。

2017年11月,兰州新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获交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并列入全国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2022年8月2日,由兰州新区商投集团路港公司、捷时特物流有限公司共同承运的“万象南—磨憨—中川北”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顺利到达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此趟班列是中老铁路贯通后,甘肃省首趟中国—老挝回程班列,为甘肃省开辟了连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快捷国际贸易通道。

兰州新区还大力构建“通道+物流+产业”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大通道同向发力,持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据翟建军介绍,目前,依托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及航空口岸,已开通240余条国内国际地区城市运输航线和16条国际货运航线,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飞机起降架次30万架次。

坚持生态优先,守护绿水青山

2011年,总长16.7公里、面积967公顷的新区东一干防护林带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兰州新区生态防护林带建设正式拉开序幕。10年过去,往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已变得郁郁葱葱。

据翟建军介绍,近年来,兰州新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等重大机遇,以生态修复治理为切入点,规划将大量的生态功能差、未利用荒坡土丘进行整治,30%整治为高质量、永久性生态用地,打造兰州北部生态安全屏障。

“引大入秦”丰沛的水源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激活了生机。如今,一座满目滴翠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在古老的秦王川大地上拔地而起。

10年间,兰州新区总共建成水库6座,生态调蓄工程9个,生态输水管线5条,产业园区供水工程6处,年供水能力由原来不足0.3亿立方米提升至1.46亿立方米,逐步构建起一张生态供水兼顾防洪节水的水利体系网。

“自建设以来,兰州新区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区、构筑兰州北部生态屏障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在全省率先创新黄土山丘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新路子。”翟建军表示。

2010年~2022年6月,兰州新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20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6%。建成高效节水、生态兼顾的高标准农田7万亩,实施生态修复12万亩,系统性解决了干旱、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等问题。

如今,新区四周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得以平整,一道道绿色的生态屏障蔚然成荫。一批雨水有效收集利用、洪水有序排放,湿地、湖体东西相连、南北贯通,形成了城市绿肺。人与自然关系得到极大改善,为黄河上游地区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区样板、作出了新区示范。

聚焦城市与民生,打造宜居幸福地

“春季见花、夏季见绿、秋季见果、冬季见景”,这是兰州新区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立下的愿景。

10年来,兰州新区坚持把提升城市服务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贯穿建设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全过程全方位,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兰州新区印发了《魅力新区城市品质提升六大行动方案》,未来将从市容环卫、市政设施、空间秩序、园林绿化、城市治理、道路交通六个方面完善治理措施。”翟建军说。

新区建设绕不开民生话题。只有民生问题搞好了,人民才能安稳踏实地生活在这片土地。

10年来,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超过280亿元,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同时,面向全国引进教育人才超过1200人,教育成效全面开花,教育水平显著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新区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已达到国家平均水平,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同步健全,逐渐形成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

近年来,兰州新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大力推进“15分钟健身圈”建设,先后建成各类体育场地987个,全域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7平方米,位居甘肃省前列。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兰州新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扎实开展“3+1”冲刺清零行动,历史性地解决了整体绝对贫困问题。同时,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

一项项举措结出丰硕果实。翟建军告诉记者,从2010年到2021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近5年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作为从一张白纸起步的国家级新区,10年来,这里从一片黄土荒滩成长为一座现代化新城,从农耕之乡转变为生态产业集聚区,从无人问津的僻壤蝶变为科技创新高地。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兰州新区要牢牢把握国家赋予的发展改革创新重大任务,坚守初心,坚定信心,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以过硬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为甘肃省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新区力量。”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兰州新区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期望。(中国改革报)

【青岛市黄岛区市场监管局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这个国家级荣誉是如何炼成的?】8月30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其中,青岛市黄岛区市场监管局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全国推进质量提升工作先进地区、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先进集体、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单位、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走进区市场监管局,一块块奖牌、一面面锦旗引人注目。荣誉背后,承载着市场监管人的拼搏和汗水,反映出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区市场监管局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满足企业所需和群众所盼,推进改革创新,把服务放在监管的前面、让监管跑在风险的前面、把规范做在维权的前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场环境、消费环境,担当奋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百姓高品质生活保驾护航,用“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打造“三大平台”
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走进区市场监管局的风险预警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便映入眼帘,屏幕上显示的是投诉举报、科室分析、媒体舆情、监督抽检、特种设备、实时监控等六大模块的风险信息数据,以及对药店、餐饮单位、农贸市场等相关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实时监控情况。据该局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监控设备主要利用人工智能的机器视觉,自动检测异常情况,通过数字化、智慧化手段实现风险预警,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2019年1月,区市场监管局挂牌成立,整合了原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等多个部门职能。面对近40万户市场主体、3.6万家食药生产经营单位、5.2万台特种设备监管重任,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向改革要答案,创新打造风险预警、“双随机”监管、信用公示“三大平台”,这也成为市场监管工作由“管制”向“治理”转变的“三大法宝”:风险预警平台研判处置风险9.6万条次,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双随机”监管平台开展部门联合随机抽查,组织20个执法单位对88个行业领域开展联合抽查639户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信用公示平台及时推送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信息,有1300余人次、1100余家次企业在出境、外出乘机、办理贷款等业务时受限,企业主动守法守信意识逐渐增强。
2021年5月,新区依托“三大平台”推进质量提升工作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青岛西海岸新区打造风险预警、‘双随机’监管和信用公示三大‘数字化平台’,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转变。”时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工到该局调研时,对“三大平台”予以充分肯定,并在2021年7月23日召开的全国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对这一创新做法予以表扬并在全国推广。
记者了解到,“三大平台”监管模式还受到其他表彰奖励:入选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入围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案例”、平台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护航发展办实事
把服务放在监管前面
在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副总裁尹爱华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张“服务企业联系卡”,背面详细列出了区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以及8个具体业务分管负责人和服务专员的联系电话。“有了这张服务卡,关键时刻帮大忙。”尹爱华说。
此前,明月海藻旗下一家子公司顺利通过了婴幼儿辅食生产许可认证。没想到,刚刚公布消息没几天,却惹来了“麻烦”。“有人抓住现场核查与许可证发放的时间差,指责我们虚假宣传,并不断投诉、骚扰。”情急之下,尹爱华突然想到了那张“服务企业联系卡”。按照服务卡上的信息,她找到了专门负责质量、品牌认证的区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并向其说明了情况。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现场调查,并主动向投诉人作出合理解释,很快解决了问题。“这才是服务型政府该做的,点赞!”对区市场监管局的这一举动,网友纷纷点赞。
近年来,区市场监管局坚持把服务放在监管的前面,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办实事,先后培育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32家、中国驰名商标2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件,企业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262个。此外,新区在全省率先推出《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政策》,1100万知识产权服务券已向企业发放;全省首个设在区县级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已获批成立,累计办理商标业务1600件;全区授权专利总量突破7.5万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1件,位居国家级新区第二位。
今年1月,新区商标受理窗口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权质权登记权限。以此为契机,区市场监管局不断优化质押融资流程,调整发布国家商标窗口服务指南2.0版。今年以来,促成澳柯玛、金鹏联创机械等企业商标质押融资10.31亿元,7家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2000万元,加速知识产权“纸变钱”。7月26日,“青岛西海岸新区(机电产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正式设立,是国内首个专注机电领域、首个在国家级新区设立的快速维权中心,将肩负起机械装备、电气设备、电子电器等产业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和快速维权任务。
近日,西海岸新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22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跻身全国第一梯队,对优化营商环境、塑造对外开放国际形象都将发挥积极影响。
监管为民守初心
把规范做在维权前面
“人民的好公仆”——在灵山岛市场监管所,有这样一面来自河北保定崔先生寄来的锦旗。原来,崔先生网购了一款运动鞋,与商家产生了纠纷,经该所工作人员多次耐心调解,顺利解决纠纷,崔先生寄来锦旗表达谢意。
像这样的消费纠纷,区市场监管局年均处置4万余件。“坚持做到用心用情、换位思考,全力维护消费者权益。”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将关口前移,积极推进放心消费全域创建,发展星级消费维权服务站68家,培育发展ODR(线上调解)单位4658家,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
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就是市场监管部门致力解决的头等大事。区市场监管局一直将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四大安全”监管作为重中之重,每年开展食品安全定性定量抽检8000批次,创新实施叉车、起重机械声光报警和限位器加装、电梯“安全+服务”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举措;围绕产品质量、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等侵害群众企业利益违法行为,每年查处案件1200余起。
“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是新区四张熠熠生辉的国际名片,这四张国际名片和一系列节庆会展活动的背后,浸透着市场监管人的辛勤和汗水。
“请所有进城车辆提前准备好进货票据、供货商资质,打开后备箱……”每年的青岛国际啤酒节盛会期间,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都会坚守物流通道一线,认真排查每个批次的食品,严防来源不明、检测不到位的食品进入金沙滩啤酒城。同时,区市场监管局强监管、优服务,加强食品、特种设备、经营秩序安全监管工作,采取先行赔付、当日处结等便民措施解决游客投诉与纠纷,确保广大游客和群众舌尖安全。
多年来,区市场监管局全体干部职工以大局为重,讲奉献、肯吃苦、能担当。在急事难事面前,局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下沉一线指导检查;在重大活动期间,参与保障的同志起早贪黑、顶风冒雨,特别能战斗;在旅游旺季,大家调解纠纷、打击传销、处理突发应急事件……全体干部职工兢兢业业,为维护市场秩序默默奉献,汇集起一股强大的正能量,展现了新时代市场监管铁军的风采。
铁肩担重任,丹心护民生。新的征程上,区市场监管局将始终坚持监管为民、护航发展的初心不变,持续改革创新,让服务更有温度、监管更有力度,让企业创新创造创业更加省心、舒心,让市民群众的“吃住行游娱购”更加放心、安心,为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展现市场监管新作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说实话这本书要想完全吃透不读个几遍是啃不下来的,但是他字字句句都好像描述我的焦虑现状,所射映的东西让我心有共鸣,我开始思考我人生的PFE 是什么 ​?如果我做了
  • 并不是每个球员会得到这样的机会,你现在对此有认识了吗?波特:对于我的未来发展,我现在真没太多担心。
  • 我:其实叫《没头脑和不高兴》我也没意见我:反正句式差不多我:意思是这个意思我:事业批和恋爱脑能合得来吗,当然不能:确实我:你就感觉RO在某种程度上的和解我:是因
  • 被问到为什么会来参加《浪姐3》时,唐诗逸的回答是非常谦卑的,她说自己一直都是在非常专业的舞蹈圈里,这次是想看看跳出这个圈子之后,自己还有多少可能性。 当被
  • 1.又有很久没有写日记啦 来谢谢流水账为什么想到要写日记呢 因为生物钟每天7点多醒 就算休假也调整不过来了2.建水香辣鸡脚王 你真好 我现在还在想念你 我把朋友
  • 我不知道这些记录能把此刻的感情保留多久,我只是想让我的感受有一个记忆的节点,以后看到这些话,我就会想起,想起在这个地方,这个夏天,我告别了一些人。还记得初次看见
  • 全校240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实现了预期目的。10月26日,坞城派出所民警组织辖区八一小学的安保负责人、职工、保安和应急队员开展反恐应急演
  • 与波尔多左岸的大多数酒款不同,这款2020年丽嘉红颜容酒庄红葡萄酒中含有40%品丽珠(Cabernet Franc)在混酿中占比最高,为酒款带来了丝滑的质地和富
  • ‼️检查芒果TV的120分值是否屯上晚安~睡前记得挂好《#你的名字是世界瞒着我最大的事情[音乐]#》MV~#王源加盟声生不息##王源2022时和岁暖##联想官网
  • 只在意一点,30岁的男人有点职业道德,剧播期间少点七七八八的事情,身为男主角做好自己的该做的,别让别人来帮忙善后,剧宣跑出去玩让副cp攻和主cp受上节目宣传,真
  • 其他美食也很昂贵,很难想象这个只是家宴,太丰盛了,也很奢侈,估计也是很久举办一次家宴吧,不然花销太大了。其他美食也很昂贵,很难想象这个只是家宴,太丰盛了,也很奢
  • 潮汐车位设置的初衷是在商超综合体、地铁站口等停车区域紧张路段,根据车辆停放和使用特点,通过合理规定时段,将社会非机动车与共享单车有序、错峰停放,充分利用有限的公
  • 你还不知道别人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就在背后毁掉他的一切,你们真的是人吗?你还不知道别人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就在背后毁掉他的一切,你们真的是人吗?
  • 相传有一天,佛陀在灵山会上,登座拈起一朵花展示大众,当时众人都不明所以,只有大迦叶微笑了一下,佛陀当时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
  • 有一种思念叫不打扰,有一种爱叫不联系,进一步没资格,退一步又舍不得,原本以为是人生的过客,最后却成了心里的常客,只能放在心里的某个角落,今生无缘做你的枕边人 只
  • Tomori 说,尼日利亚还没有出现性传播,但他指出,最初不知道通过性传播的病毒,如埃博拉病毒,后来在更大的流行病表现出不同的传播模式后,被证明是通过性传播的。
  • 满足我妈要吃火锅的❤️周末煮了小火锅 随便买的爆汁小鱼丸意外的好吃/面粥馄饨饺子说吃腻了 那么来个吐司加菜吧 剩下的边角料给自己也做了一个/ 和我妹一起吃了 看
  • 2005年创建了山东海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至今,公司发展伊始主做硫酸软骨素提取和出口业务,在长期的艰苦创业中,张志强、侯长红夫妇发现硫酸软骨素,是可以
  • 鼻子风格很自然,但他一般都做的是基础比较差的鼻子,特别是毁得很严重的“再造鼻”案例选了一个初鼻,一个修复鼻,修复鼻的技术真的不用多吹,只要是自身条件许可,鼻小叶
  • 【书单狗·书单来了】今天推荐的这套书,可是狗子心尖尖上的。 这可是整个20世纪所有牛逼作家的深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