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我禪定心印,道由心修見吾本性

宗教圈也是個是非圈?大家總以自己眼界,來看待身旁週遭的一切人、事、物。凡符合自己所理解&期待的法意?那才算「正信」嗎?這至為可笑的理解程度!先來說說,今天遇到的年輕朋友?他說要教我三皈五戒(我只覺得好笑!),這個我還需要他來教,那 五百羅漢 (500Arhat) 版主不就該徹換了嗎(但想想剛好,我也想淡出這個是非圈了)?

至於我反問他,你覺得「阿彌陀佛」存在嗎?這個我的理解是,你從史實來看是不可能找到的人物(這類話題以前文章談論不少,在此就不再從敘)?但假如單純從信仰來看似乎比較符合「佛教」徒的期待!這二個說法是層次問題上的差異。你是單純把它(佛教)當信仰呢?還是把它當成一種人生哲理去走(行道)呢?當信仰已是人生哲理你會把虛幻的神話拿掉。因為你已不需要這些神話來增加自我對(佛教)認同與肯定(神佛滿天的這類大乘思想,真有助於一個宗教!走上更健康與令人期待的境界呢?那倒不回民間信仰去還比較直接,因為哪裡還可以與你所期待的靈界做更全面的一對一接觸(坊間的宮、壇都是))。

至於說歷代祖師或出家人的水準,一定在水準之上(就如今來看,水準差異也是參差不齊)?熟悉中國史的朋友一定知道,數千年來中華大地是饑荒&戰亂不斷,所以古代僧人多數是文盲,看看弘一法師又怎麼來看:「從南宋迄今六七百年來,或可謂僧種斷絕了,以平常人眼光看起,以為中國僧眾很多,大有達到幾百萬之概;據實而論,這幾百萬中要找出一個真比丘怕也是不容易的事」。就說如今的僧人都把「閉關」實修當成畏途,興起的是「出國參學」蔚為風潮你就能明白如今的程度,就連南宋以來的這批僧眾還不如。這裡不是說「出國參學」不好?是大都沒真心放在修行上面。

真的像「玄奘法師&鳩摩羅什」這類僧人並非常見。不是說祖師們一定是妄語(而是他們所受環境與想法,一般都來自師承)。師承最大問題是?師父怎麼說就怎麼做,但它又忽略人性都有惰性與好、惡(然如今的宗教還有人(團體)成天想著成佛作祖,想成為一代宗師),衍生出許多他個人自己對佛法的理解(當後人也在一知半解下去接觸,這極為容易造成理解失準一而再三傳遞,舉個很間單的例子一週前我跟朋友講的話,一個月後再問他一次已經變質了,所以別把指望寄託給人類的大腦)?所以與其花時間去了解祖師在說什麼?倒不如用有限(因為時間從不等你、我)的時間去探究「佛陀」在說什麼?

一個人層次的高下(意識頻率高低)!不是看誰讀的書比較多(凡是讀就能會的東西、這只要用心學就會,再來是能講的出的人也未必能理解它真實的涵義)。光一小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坊間我們能看到的解譯版本,就不外上百或者上千種(大家不妨思考為何一段相同經文,卻有如此大的理解差異呢?)!再舉個例子,假如我說菩薩不存在?我看會得罪一票「佛教」徒,但是從實際來看他們(菩薩)已是法界遍虛空(是種能量在傳遞),假如還停留在有個菩薩具體的形體,那他就不再是菩薩而是欲界天道眾生或靈體。「佛教」上一直有個迷失到底是誰說的算(除釋迦牟尼外),應該更正確解釋是誰說的都不算?「道由心悟」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不識字的「六祖惠能」只因心無所住,自然能憑一句話即刻了悟佛心、那我們呢?

很多朋友喜歡討論「修行」,既是修就是要「行」不然那只是空談,人品(做人最基本的人情世故)不行!談再多也是浪費時間,「捨得&貪著」不就是一般人最大的考驗?俗話說,你若「無德」練不起就是此意(萬人無出其一)。學修首重個人「品德」,這是首要入門條件,「品德」不行任憑大羅神仙前來度你也沒用?「去貪」與「捨得」是關鍵觀察指標(還記得李文德師父在世,曾開過條件是若要他收為徒,我需要讓他考驗三年)。老實說當年我志不在道(宗教),如今卻經歷過這十年的學修,我的想法雖有改變?但對人性的難以捉模更是灰心(不懂得的人忙著四處參學,稍微懂得的人在比高下,真懂得的人少之又少)。

話回到前言,這十年來我所見聞看到的是所謂佛教徒,不是在比修為高下就是在逞口舌上見長短(少有人在比誰的內心更沈靜),這也讓我逐漸想淡出這個是非圈了。佛教徒能講真話的人越來越少,因為大家都被媒體名師所累,總以為他們講的一定是正確(諸不知,這是人為與團體刻意營造與培養的傀儡+他自己也有意願)。道法已不自然,你去學修不走火入魔都挺難的(記住!道法自然這句話你一終身受用)。什麼至高無上真理?只要一經自然法則去檢驗它,你即刻就可知道真假(再來切記!別過度迷戀神通與異能)。再言佛教徒,我執心似乎比凡夫更側重,學佛口口聲聲都說要去我執,那我所看到的卻反到越多人、越走越深入執著心越重?這似乎在說明你已在走上回頭路了。

那天有朋友問我?學佛是想求什麼?我不求去什麼「極樂世界」。若是有、只求一件事!將來走的時候直接「升天」(至於我能到什麼境界去,那就看我臨終時放下了多少?)去(至於想直接升天去,這也沒那麼容易幾萬人僅出一、二或許還嫌多)。再說,能否「升天」關鍵是靠自己生前「德性&修為」,這不是求誰得來的。大乘佛教的興起口口聲聲講菩薩道,但實際上就連一個「佛教」最基楚的「阿羅漢」都成就不了時?這是應該算誰的錯呢?等於你雖把餅做的很大但是能吃飽的卻是一個都沒有的意思。相對來說原始佛教裡還不時傳出某某人成就「阿羅漢」果位。大家難道?沒有在反思你是否也走錯了路嗎(成也媒體、敗也媒體,因為我們都被置入性行銷,總覺得行菩薩道比較高尚點,反而錯估了對原始佛教的理解)?

電視媒體什麼「法王&名師」所講的話聽聽就好,這類在多層次包裝下的,已是營利性質的宗教團體,雖然還是有修為不錯的人,但在媒體包裝下很多人初心早已不在?他們更徹重的是他們宗教王國的興起與建構。所以與其花實間去接觸,到不如回歸本心去尋找自己(禪修即方法之一)。那坊間的名師或有出書的作者呢?這個部份爭議性更大!簡單送大家一句話:「在慾望的世界裡,眾生皆苦!」。希望大家能明白我想傳遞的是什麼?簡單說,這些人不外是在貪「名&利」(俗話說有了名、利隨之即來)。修行徹重在於修心,真有道者還真怕出名,因為麻煩事會緊跟著而來!你沒看廣欽老和尚還得裝瘋賣傻免得打擾的人一堆(如今是半水桶的,都成天敲鑼打鼓深怕你不知道呢?)。

說人生不苦是騙人的,不然難得假日也要一大早(這麼多人)跑來台南「東獄殿」找地藏王菩薩(開恩赦罪呢?),我路過看到一批又一批前來,遊覽車停了滿街都是(其實老是外求也不是辨法,最有效的方法是從內心去懺悔己過後,用行動付諸實踐)。我從彌陀寺持經(心經)回程路過看到的,拍下幾張照片跟眾人分享。多數人都把它(菩薩幫人)視為應該的事,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幫你是念及你還有點善念,日後也能用相同的心去對待所有人(但如今的人,卻是自私、自利居多數),真懂的感恩的人恐怕也只是佔少數。最後請大家謹記一句話「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別讓善良成為理所當然」。

隨筆漫談:

人的一生因緣交錯,會遇到對我們很好的人,但也有因忌妒心把你視為死敵的人(人心就是如此的複雜,看不得別人好)。這都是我們成長的助緣,只要心懷感恩!好、壞皆因緣,就照著自己順緣而走就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自然雲開日出接太平(豐年)。

語末:

水天一色風月無邊,心如出水聖潔不染。

天地人我禪定心印,道由心修見吾本性。

https://t.cn/RUaz4x8

john 2020 8 23

【《知行合一 王阳明》阅读笔记1】
“天理”的敌人是“人欲”(不合理、不正当的行为和欲望),每个人的一生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去发现(格物穷理)和遵循这个“天理”,祛除“人欲”。归根结底,就是要“存天理,灭人欲”…饿了吃饭是“天理”,但非要吃鱼翅鲍鱼,这就是“人欲”…天理其实就是满足我们生存下来最基本的需求,除此之外的都是人欲。
 
为天地立心(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生民立命(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往圣继绝学(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太平(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王阳明说“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知道了这个,你就知道怎么去孝顺父母了”… 孝顺父母的终极目的是让他们心上安宁,物质条件还在其次,这其实就是感应,人世间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实是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那么,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的其实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想要真孝顺,做到这五个字就可以了“让父母心安”
 
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虔诚的坚持唯一志向,是读书之本;循序渐进,是读书的方法)
 
我们很容易就注意到一个问题:但凡哲学家,出身贫苦的极少。
 
仁义礼智信
 
理学家认为,个人道德是能力的基石,没有个人道德,能力就大打折扣。
 
如你所知,一种思想被确定为国家意识形态后,就成了不言而喻的真理。
 
那个时候,他(王阳明)不是在和别人玩象棋,就是在去和别人玩象棋的路上…
 
人在面对自己所不知的物时,要通过各种方式(实践或书本知识)来把它搞明白,搞明白一切事物的道理后,你就是圣人了。
 
娄谅告诉王阳明,一草一木都有道理,必须要去格出来,王阳明于是就去格了竹子…“别说我们没有格出竹子的道理,即使把它格出来又能怎样?朱熹说,天下万物包括一草一木都有道理,而且要我们去格,格个竹子都这么费劲,天下万物那么多,我们格到死,连圣贤的影都看不到。况且,如果我们万一走了狗屎运…突然把竹子的道理格出来了,可那是竹子的道理,如果这个道理不被我们认可该怎么办?是把它扔了,还是违心地承认这个道理?”
能勇敢向前是勇气,能转身是智慧,智勇兼备,才可成大事。
 
王阳明说“你看,只需要动一下,就是另外的阵形,怎么说是一成不变了?”
有人讥笑起来“你觉得摆个标新立异的阵形就能克敌制胜?”
王阳明严肃的回答“当然不是”
“那是什么”
“攻心!”王阳明自信的回答“虚虚实实,让敌人的形慌乱,动起来没有章法,我们就能趁势而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周郭颐是理学和心学的精神导师,而程明道(程颢)则是心学的鼻祖。
 
有一天,王阳明在推敲一个句子时,猛地扔下笔,说“我怎么可以把有限的精力浪费到这无用的虚文山”
 
无论多么宏大深渊的宗教,在人性面前要俯首称臣。王阳明在佛教领域多年的浸染和探究,终于在最被人忽视的人性上看穿了佛教的弊端。正如他创建心学后所说的,佛教是逃兵的避难所,佛教徒所以出家,就是想逃避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这五伦中他们本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这是孔孟思想的精华,要求臣子以忠诚之心对待君主,可如果君主对这份忠诚视而不见,那就应该离开。
 
一个合格的知识分子应该毫无条件的忠臣领导还是只忠诚于真理?心学的答案:我只对自己的心俯首听命。但是,王阳明还是希望所有的臣子一道待君时能被君主关注,因为“不可则止”听上去潇洒,对于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而言,却是痛苦的。
 
刘瑾是个实用心理学大师,能在最短时间里摸透别人的心思。
 
人生的一切所谓苦难,都是比较而言。和锦衣卫大牢相比,山遥水远的贵州龙场就不值得一提。
 
可生活自有它自己的准则,凡是你能预料的事大都不会发生,凡是你没有预料到的,毫无意外地肯定会发生。
 
 
竹子具备君子的四个特征,中空而静,通而有间,这是君子之德,外节而实,一年四季枝叶颜色不改,这是君子之操。随着天气而出而隐而明,适应性强,这是君子“适应时势”的变通;挺然而立,不屈不挠,这是君子之容。
 
其实人人所谓的怕死,怕的并不是死,而是对生有所眷恋而已。
 
王阳明的心学横空出世,这个传奇故事被称为“龙场悟道”
 
王阳明心学的根本思想“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我们每个人身上既然都有圣贤的因子,那人人就是平等的,谁都没有权利支配谁。只有一个人有权利,那就是我自己,只有我才能支配我自己,我才是自己的主人!
 
实际上,这种“事后追溯”意义并不大,正如我们走在路上看到一起车祸,“事后追溯”就是,我们马上思考自己怎么会看到这起车祸的…如果你耐心追溯,就会发现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已注定了你会看到这起车祸。
 
凭几句义正词严的大话就把对手吓跑,世界上没有这回事。如果真有,公平和公正早已立足人类世界。
 
“心即理”,王阳明说“我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

天地人我禪定心印,道由心修見吾本性

宗教圈也是個是非圈?大家總以自己眼界,來看待身旁週遭的一切人、事、物。凡符合自己所理解&期待的法意?那才算「正信」嗎?這至為可笑的理解程度!先來說說,今天遇到的年輕朋友?他說要教我三皈五戒(我只覺得好笑!),這個我還需要他來教,那 五百羅漢 (500Arhat) 版主不就該徹換了嗎(但想想剛好,我也想淡出這個是非圈了)?

至於我反問他,你覺得「阿彌陀佛」存在嗎?這個我的理解是,你從史實來看是不可能找到的人物(這類話題以前文章談論不少,在此就不再從敘)?但假如單純從信仰來看似乎比較符合「佛教」徒的期待!這二個說法是層次問題上的差異。你是單純把它(佛教)當信仰呢?還是把它當成一種人生哲理去走(行道)呢?當信仰已是人生哲理你會把虛幻的神話拿掉。因為你已不需要這些神話來增加自我對(佛教)認同與肯定(神佛滿天的這類大乘思想,真有助於一個宗教!走上更健康與令人期待的境界呢?那倒不回民間信仰去還比較直接,因為哪裡還可以與你所期待的靈界做更全面的一對一接觸(坊間的宮、壇都是))。

至於說歷代祖師或出家人的水準,一定在水準之上(就如今來看,水準差異也是參差不齊)?熟悉中國史的朋友一定知道,數千年來中華大地是饑荒&戰亂不斷,所以古代僧人多數是文盲,看看弘一法師又怎麼來看:「從南宋迄今六七百年來,或可謂僧種斷絕了,以平常人眼光看起,以為中國僧眾很多,大有達到幾百萬之概;據實而論,這幾百萬中要找出一個真比丘怕也是不容易的事」。就說如今的僧人都把「閉關」實修當成畏途,興起的是「出國參學」蔚為風潮你就能明白如今的程度,就連南宋以來的這批僧眾還不如。這裡不是說「出國參學」不好?是大都沒真心放在修行上面。

真的像「玄奘法師&鳩摩羅什」這類僧人並非常見。不是說祖師們一定是妄語(而是他們所受環境與想法,一般都來自師承)。師承最大問題是?師父怎麼說就怎麼做,但它又忽略人性都有惰性與好、惡(然如今的宗教還有人(團體)成天想著成佛作祖,想成為一代宗師),衍生出許多他個人自己對佛法的理解(當後人也在一知半解下去接觸,這極為容易造成理解失準一而再三傳遞,舉個很間單的例子一週前我跟朋友講的話,一個月後再問他一次已經變質了,所以別把指望寄託給人類的大腦)?所以與其花時間去了解祖師在說什麼?倒不如用有限(因為時間從不等你、我)的時間去探究「佛陀」在說什麼?

一個人層次的高下(意識頻率高低)!不是看誰讀的書比較多(凡是讀就能會的東西、這只要用心學就會,再來是能講的出的人也未必能理解它真實的涵義)。光一小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坊間我們能看到的解譯版本,就不外上百或者上千種(大家不妨思考為何一段相同經文,卻有如此大的理解差異呢?)!再舉個例子,假如我說菩薩不存在?我看會得罪一票「佛教」徒,但是從實際來看他們(菩薩)已是法界遍虛空(是種能量在傳遞),假如還停留在有個菩薩具體的形體,那他就不再是菩薩而是欲界天道眾生或靈體。「佛教」上一直有個迷失到底是誰說的算(除釋迦牟尼外),應該更正確解釋是誰說的都不算?「道由心悟」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不識字的「六祖惠能」只因心無所住,自然能憑一句話即刻了悟佛心、那我們呢?

很多朋友喜歡討論「修行」,既是修就是要「行」不然那只是空談,人品(做人最基本的人情世故)不行!談再多也是浪費時間,「捨得&貪著」不就是一般人最大的考驗?俗話說,你若「無德」練不起就是此意(萬人無出其一)。學修首重個人「品德」,這是首要入門條件,「品德」不行任憑大羅神仙前來度你也沒用?「去貪」與「捨得」是關鍵觀察指標(還記得李文德師父在世,曾開過條件是若要他收為徒,我需要讓他考驗三年)。老實說當年我志不在道(宗教),如今卻經歷過這十年的學修,我的想法雖有改變?但對人性的難以捉模更是灰心(不懂得的人忙著四處參學,稍微懂得的人在比高下,真懂得的人少之又少)。

話回到前言,這十年來我所見聞看到的是所謂佛教徒,不是在比修為高下就是在逞口舌上見長短(少有人在比誰的內心更沈靜),這也讓我逐漸想淡出這個是非圈了。佛教徒能講真話的人越來越少,因為大家都被媒體名師所累,總以為他們講的一定是正確(諸不知,這是人為與團體刻意營造與培養的傀儡+他自己也有意願)。道法已不自然,你去學修不走火入魔都挺難的(記住!道法自然這句話你一終身受用)。什麼至高無上真理?只要一經自然法則去檢驗它,你即刻就可知道真假(再來切記!別過度迷戀神通與異能)。再言佛教徒,我執心似乎比凡夫更側重,學佛口口聲聲都說要去我執,那我所看到的卻反到越多人、越走越深入執著心越重?這似乎在說明你已在走上回頭路了。

那天有朋友問我?學佛是想求什麼?我不求去什麼「極樂世界」。若是有、只求一件事!將來走的時候直接「升天」(至於我能到什麼境界去,那就看我臨終時放下了多少?)去(至於想直接升天去,這也沒那麼容易幾萬人僅出一、二或許還嫌多)。再說,能否「升天」關鍵是靠自己生前「德性&修為」,這不是求誰得來的。大乘佛教的興起口口聲聲講菩薩道,但實際上就連一個「佛教」最基楚的「阿羅漢」都成就不了時?這是應該算誰的錯呢?等於你雖把餅做的很大但是能吃飽的卻是一個都沒有的意思。相對來說原始佛教裡還不時傳出某某人成就「阿羅漢」果位。大家難道?沒有在反思你是否也走錯了路嗎(成也媒體、敗也媒體,因為我們都被置入性行銷,總覺得行菩薩道比較高尚點,反而錯估了對原始佛教的理解)?

電視媒體什麼「法王&名師」所講的話聽聽就好,這類在多層次包裝下的,已是營利性質的宗教團體,雖然還是有修為不錯的人,但在媒體包裝下很多人初心早已不在?他們更徹重的是他們宗教王國的興起與建構。所以與其花實間去接觸,到不如回歸本心去尋找自己(禪修即方法之一)。那坊間的名師或有出書的作者呢?這個部份爭議性更大!簡單送大家一句話:「在慾望的世界裡,眾生皆苦!」。希望大家能明白我想傳遞的是什麼?簡單說,這些人不外是在貪「名&利」(俗話說有了名、利隨之即來)。修行徹重在於修心,真有道者還真怕出名,因為麻煩事會緊跟著而來!你沒看廣欽老和尚還得裝瘋賣傻免得打擾的人一堆(如今是半水桶的,都成天敲鑼打鼓深怕你不知道呢?)。

說人生不苦是騙人的,不然難得假日也要一大早(這麼多人)跑來台南「東獄殿」找地藏王菩薩(開恩赦罪呢?),我路過看到一批又一批前來,遊覽車停了滿街都是(其實老是外求也不是辨法,最有效的方法是從內心去懺悔己過後,用行動付諸實踐)。我從彌陀寺持經(心經)回程路過看到的,拍下幾張照片跟眾人分享。多數人都把它(菩薩幫人)視為應該的事,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幫你是念及你還有點善念,日後也能用相同的心去對待所有人(但如今的人,卻是自私、自利居多數),真懂的感恩的人恐怕也只是佔少數。最後請大家謹記一句話「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別讓善良成為理所當然」。

隨筆漫談:

人的一生因緣交錯,會遇到對我們很好的人,但也有因忌妒心把你視為死敵的人(人心就是如此的複雜,看不得別人好)。這都是我們成長的助緣,只要心懷感恩!好、壞皆因緣,就照著自己順緣而走就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自然雲開日出接太平(豐年)。

語末:

水天一色風月無邊,心如出水聖潔不染。

天地人我禪定心印,道由心修見吾本性。

https://t.cn/RUaz4x8

john 2020 8 23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狮子把肉分成了11份,大小不一,自己先挑了最大的一份,然后傲然对其他狼说:你们自己讨论这些肉怎么分。第二天,狮子依然把肉分成11块,自己却挑走了2块,然后傲然对
  • 在成长主线领域,新能源、半导体、军工主线板块由此细分的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icon等预期将在此后的行情中反复发酵,我对于此类板块的看法不变:那就是看长
  • 忽然一场秋雨让我不经想起了你忙于婚庆的你挑选酒店的你同时还要兼顾工作和事业的你但是别忘了还有喜糖没定的你风里雨里【花与糖】等你 懂你 定制与你温馨提示:金九银十
  • 现如今00后的宝宝大都喜欢跟风取名,什么梓晴、宇航、雨航、浩然、子涵、一帆、天宇、天昊….等等,确实是太多了,这些名字读起来音调都不错,但用在宝宝名字上弊大于利
  • 有没有一个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繁华落尽,与子同眠。有没有一个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繁华落尽,与子同眠。
  • 其次,这次5年期的LPR的调降力度和5月20日的力度一样,但1年期LPR降幅只有5个点,主要原因是融资环境很宽松,银行同业拆借、企业票据融资利率,降到1%以下了
  • 还记得民国奇探播出的时候正好快要中考每天一边洗澡一边追完的[允悲][允悲][允悲]没想到一晃两年民国大侦探也完结了,虽然两部没有关联性,但当出现了那么多那么多熟
  • 普普通通却又很伤感的高级文案1.以后看山是山 看海也是海了2.就用野草纪念我吧 玫瑰太贵了 野草遍地都是3.真的有风都吹不散的认真吗4.不出意外的话 我们不会再
  • 가만히 있으면 只是安静待着的话 이 좁은 우물 밖이 바다인 걸 모르지 不会知道这口狭井之外是汪洋大海吧 고개만 끄덕거리는 사람은 아는 게 없지 只是一
  • #SEVENTEEN[超话]# WVSDino:多亏了克拉们,我感觉好多了。比起身体疼痛,看不到克拉们真可惜,也很伤心。
  • #任嘉伦[超话]# 「16岁开始喜欢上音乐 18岁开始尝试唱歌跳舞 21岁辞职,为了音乐闯荡 25岁开始演戏 28岁你们认识了我 29岁半,我送给了
  • 总能吊着你胃口但是不给回应,巨蟹男真的是各种暖,但是一般都是对所有人都暖,但是如果你是他真爱就另当别论了,不过真的让人很难分清楚,对谁都喜欢调戏那么一下下。那些
  • དེ་ཡང་དབང་ཆེན་དྲེགས་པ་ཟིལ་གནོན་གྱི་སྒྲུབ་ཐབས་ཅི་ལྟར་ཉམས་སུ་བླང་པའི་ཚུལ་ལ། ཐོག་མ
  • #王牌部队肖战# [心]#肖战顾一野# 可能是顾一野追车时的骨子里的不服输,也可能是在窗户透过的光里与自己内心斗争,也可能是在海边少年明媚的笑脸,哈哈哈,可能是
  • 治学不读书而一味找材料,只由教科书接受一些常识套话,就进入细小的专题研究,不知前人大体和已知,守成尚且力有不逮,又迫于环境,急于创新超越,凭借翻译介绍的域外义理
  • 一、我国城乡电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高压网架脆弱且中低压配电网容量不足随着近几年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现代化家用电器大量使
  • 今天做完日常,打完烛龙殿,杀完猪,打了十人隐藏,时间还早。那个喵哥说要不去干点别的,最后带我去做敖龙岛的那个成就 黑猫与白树,他带我跳山,然后第一次走的路发现走
  • -------------------------更多优惠点击链接:下载APP购物更方便:[5.10入]四季防滑沙发坐垫1个 抽纸3包#购物省钱# ………………
  • 为了更好地关心关爱青年群体,帮助社区及企事业单位的大龄单身青年解决婚配问题,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北京青年文化交流协会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活动以传统“七夕”节
  • 北宋杰出的文学家苏轼,曾于公元1084年游庐山,看到庐山的秀丽多姿,以及在观赏山景中受到的启发,写下了《题西林壁》七绝诗一首。主要风景名胜有五老峰、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