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医药2021&2022Q1业绩总结:疫情加速产业趋势分化 创新驱动+高端制造仍是成长主线 

2021 年,医药板块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14.1%,较2020 年增速(+7.8%)有所提升; 而利润端增速高于收入, 净利润同比+62.8%, 较2020 年(+41.6%)显著加快,盈利水平不断提升。整体来看,排除2020 年疫情爆发初期的整体较大影响,我们认为疫情后时代,产业分化和趋势加速,创新驱动+高端制造仍是成长主线,与疫情相关的板块(疫苗、ICL、医疗器械抗疫相关)以及医药创新(Biotech、CRO、CDMO)板块景气度较高。其中2021 年疫苗、ICL 板块、Biotech、CRO、CDMO 的收入增速均超过30%,是收入及利润增速最快的细分板块,主要系疫苗重磅产品放量,与疫情相关的仪器、检测试剂需求激增,海外客户需求加速国内转移,新上市创新药的快速放量及海外合作项目收入等有关。此外,2021 年经营表现同样亮眼的科学服务、医疗服务和医美板块收入增速均超过30%。血制品以及中药大健康板块经营趋势向好。医疗器械板块则受2020 年抗疫产品放量导致高基数影响21 年业绩增速放缓,但国产化趋势加速。pharma、医疗零售主要系集采与医保谈判以及疫情对医院端诊疗人数、药品销售影响较大,经历了2020-21 两年的业绩波动,低估值的传统普药企业以及医药零售2022 年有望迎来稳态增长趋势,值得关注。

  Pharma: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12.41%、-9.94%,受到集中带量采购和国家医保谈判的影响,pharma 板块2021 年收入端增速同比有所放缓,利润端出现较大下滑。虽然pharma 中创新产品/新上市产品的收入贡献逐步提升(如恒瑞医药2021 年新上市3 款创新药、总数达到10 款),但集采与医保覆盖药品等的降价影响仍在消化过程中,业绩阶段性承压。但与此同时医药行业加速创新转型,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1 年应收账款增速有所提升,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略有下降,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集采影响对整个药品行业在2022 年可能仍将持续,但是低估值的传统普药企业在集采后市场格局稳定后依托产品的刚需性有望赢来业绩的稳健恢复增长,值得关注。

  Biotech:2021 年收入增速为108.23%,收入端维持较高增速,主要来自新上市创新药的快速放量及海外合作项目收入(其中的核心产品信达生物、百济神州PD-1 单抗2021 年销售额分别同比+35.44%、+56.17%),但由于较高的研发投入(2021 年、2022Q1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1.89%、81.85%),2021 年仍处于亏损状态。2021 年,荣昌生物、诺诚健华和艾力斯首次实现产品收入,biotech 公司多年研发投入逐步进入兑现期,有望持续实现收入及利润端的高增长。根据动脉橙数据,2021 年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总额达到1113.58 亿元,较2020 年增长26%。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领域的热情有望为biotech 公司持续加大的研发投入提供有力支持。

  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板块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16.64%、11.08%,受2020 年抗疫产品放量导致高基数影响增速放缓。具体而言:1)POCT 板块:业绩受疫情带动明显,2021 年在2020 年的高基数下仍然保持较高增长。随着后续防控政策放开,我们判断,抗原检测需求有望再次迎来一波放量。2)常规IVD 板块:2021 年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放缓原因是2020 年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基数较高,2021 年新冠核酸检测持续降价。集采预期加速进口替代,22Q1 有所反弹。3)低值耗材板块:高基数下增速回落,内部高度分化,主要是在疫情早期2020 年以口罩和防护服需求为主,随着疫情得到控制,需求转移到核酸检测采样管等产品。4)高值耗材板块:受疫情影响随着手术量下降而放量趋缓。展望2022 全年,随着局部疫情的缓和,手术量和高值耗材使用量有望逐季向上。5)医疗设备板块:2022Q1 受局部疫情影响装机量增速放缓,但全年业绩无需担心。

  CRO :高景气度持续,在手订单饱满,人员加速增长(2018-2020 年CAGR约为25.86%,2021/2020 年同比增速为36.28%)趋势下单产持续提升。2021营收/利润呈现明显加速趋势,2022Q1 收入增速达到66.44%,扣非净利润增速81.03%。整体来看,尽管医疗领域投融资额存在短期波动,但国内CXO 公司仍明显获益于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浪潮,以及国内创新药械和新治疗技术公司临床前/临床阶段的强劲研发需求,头部公司新签/在手订单饱满,并驱动了CRO 板块公司人员招募的加速;另一方面,规模效应和业务结构的持续改善,带来了CRO 板块公司人均创收和创利(扣非)的稳步提升。

  CDMO:新冠疫情催化下,资本投入和业务都迎来加速成长期。2021 年收入增速为45.52%,2022Q1 为68.74%,呈明显加速增长态势,同时盈利能力持续稳步提升,我们判断这和整体行业高景气度下产能利用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部分公司所公告的大订单的规模效应有关。此外2021 及2022Q1 期末,板块应收和存货同时大幅增长,则进一步反映了需求的高景气度,以及业绩高增长的确定性强。CDMO 公司资本投入加速明显,特别是小分子CDMO 为主的公司(2021 和2022Q1 很多公司资本投入同比接近翻倍),且大部分公司ROIC/ROE、周转率处于稳步提升态势(详见后文分析)。中长期来看,疫情加速了新治疗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对于工艺开发和试验设计能力要求的提高,行业远期外包率和龙头市占率天花板有望随之提升。

  科学服务及生物制药上游供应链:高基数效应下2021Q1 业绩稳健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考虑到部分板块如生物制药设备、IVD 检测试剂原材料等受益于新冠疫情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科学服务板块2021 收入增速为34.93%,2022Q1 收入增速30.02%,高基数下仍实现快速增长。结合2022Q1 应收(YOY+66%)和存货(YOY+95%)的高增长,同时考虑到该板块内众多公司是近1-2 年内IPO 新上市或(拟)进行新的融资,在大额募集资金对于产能和人员投入增长的有力驱动下,我们预计板块2022 年的高增长的确定性非常强。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突破上游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实现供应链自主可控是长期大势所趋,生物医药上游供应链领域是未来3-5 年确定性最强的赛道,有望孵育一批优质国内企业,市场/市值空间广阔。

  生物疫苗:受到新冠疫苗销售放量的影响,生物疫苗板块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95.24%、+179.59%,持续经营向好,其中二类苗销售恢复性增长趋势良好,预计有望延续到下半年。2021 年盈利能力略有下降,主要系净利率较低的新冠疫苗占比提升增加。各项费用率均保持下降趋势,规模化效应日益显著。我们持续看好疫苗板块的投资机会。按照目前的重症率推演,Omicron 大概率会成为泛流感化,参考流感疫苗市场,加强针疫苗的需求具备一定的永续性,疫苗板块估值有望得到重塑。时间催化剂方面,关注康希诺的吸入剂型,以及沃森mRNA 三期的中期分析数据。同时建议关注潜在的大品种,例如百克生物(国内首个带状疱疹疫苗有望获批)、瑞科生物(重组蛋白新冠疫苗三期在研、重组九价HPV 疫苗三期在研、优秀的佐剂系统)等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血制品:疫情后行业稳健修复,中长期发展确定性强。随着新冠疫情对行业的影响逐渐消除,血制品行业2021 年迎来恢复性增长,血制品板块2021 年收入增速为16.99%,中国总体采浆量约9455 吨,较2020 年增长约13.4%,较2019 年增长约2.7%。中长期来看,新冠疫情下血制品战略资源属性进一步凸显,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国家有望加速国内浆站建设,从而缓和长久以来血制品资源紧缺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并且考虑到全球受新冠疫情影响采浆量受到冲击,血液制品进口供给收缩,给国产替代和海外出口创造了历史机遇,国内血制品企业稳健增长确定性强。

  中药大健康: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13.33%、+25.91%。中药大健康板块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谷底的迷茫期和困境期,2022 年有望迎来困境反转;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药发展,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中药创新药的审批准则也在不断标准化,供给侧改革下迎来增量逻辑;在医药整体板块估值回调大背景下、中药板块作为低估值以及政策避风港等板块,有望迎来估值重塑。截止到2022 年4 月29 日,目前中药板块平均PE 为29.87X,仅高于器械(受压于集采)和商业流通板块,部分核心龙头OTC 企业估值只有15-20X,具备较高投资性价比。中药大健康板块2021 年收入和利润端呈现经营向好趋势; 盈利能力保持平稳态势,各项财务指标稳健。

  医疗服务: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8.31%、68.02%,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同比均有加速。2022Q1 预计可选消费属性强的医院业务(如爱尔眼科的屈光、视光业务、通策医疗的种植牙、正畸业务等)受新冠疫情各地散发的影响或将有一定程度波动,但后续疫情管控结束后收入增长有望迎来逐季加速。预计医疗服务板块后疫情时期盈利能力将维持稳健。2021 年应收账款增速提升,回款能力有所下降,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基本维持稳定,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

  医美: 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6.82%、43.42%,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同比均有加速。2022Q1 营收及净利润增速分别达37.96%、12.70%,虽新冠疫情各地散发,患者进院呈现一定程度波动,目前行业龙头效应已现,华东医药“少女针”Ellansé销售于国内市场爆发,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板块隶属消费升级赛道、需求将在防疫精准化趋势下延迟释放,后续有望长期保持快速成长。

  医药零售: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79%、4.58%,收入端增速有所放缓,利润端增速明显承压,主要受各地防疫政策限制、医保系统切换、新建店盈利周期拉长等影响。2022Q1 收入端增速有所提升,利润端所受局部疫情阶段性影响仍有延续,但我们预计Q2 起,随着防疫趋于精准化、集采全国推动,以及去年相关扰动因素的消除,板块有望迎来业绩加速(3-4 月同店销售增速已出现明显加速态势),估值修复值得期待。2021 年行业板块的应收账款同比有所提升,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同比小幅提升,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2021 年集采全国推进下行业处方药占比有望持续提升,随着防疫精准化趋势下,预计2022 年全年客流也有望快速提升,带动全年同店销售增长率的快速恢复。

  ICL: 2021 年收入端和利润端均高速增长, 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0.51%、89.09%,主要得益于:①2021 年,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稳定,常规医学检验业务恢复良好; ② 新冠核酸业务持续开展, 为业绩带来增量。2022Q1,ICL 板块的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0.51%、89.09%,主要由于春节返乡以及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导致新冠核酸业务量激增,显著增厚业绩。随着疫情防控以及全民核酸检测逐步进入常态化,预计大规模新冠核酸筛查业务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驱动ICL 行业的业绩增长。

  市场回顾: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下跌0.07%,跑输沪深300 指数1.01 pct,化学原料药跌幅最大当前,医药板块2022 年预测市盈率约26 倍,融资余额占自由流通市值下降至4.24%。本周A 股医药板块,合计增持0.09 亿元,合计减持0.51 亿元,其中辰欣药业增持较多,增持0.05 亿元;蓝光发展减持较多,减持0.49 亿元。本周A 股医药板块,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4.69 亿元,其中翰宇药业交易额较大。

  风险因素:医保控费降价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个股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1)研发管线丰富的龙头药企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翰森制药、石药集团和以创新研发为驱动的制药公司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2)直接受益创新审评和进口替代的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惠泰医疗等;3)“卖水者”逻辑下的药明康德、山东药玻和九洲药业等;4)医疗服务及商业药店领域的爱尔眼科、锦欣医疗、海吉亚、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和一心堂等;5)精准医疗大发展下的金域医学、艾德生物等;6)疫苗产业链上的智飞生物、康希诺生物(H)、沃森生物、康泰生物、华兰生物等;7)消费升级趋势下的大健康消费龙头企业云南白药、片仔癀等。

【中信证券】医药2021&2022Q1业绩总结:疫情加速产业趋势分化 创新驱动+高端制造仍是成长主线 

2021 年,医药板块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14.1%,较2020 年增速(+7.8%)有所提升; 而利润端增速高于收入, 净利润同比+62.8%, 较2020 年(+41.6%)显著加快,盈利水平不断提升。整体来看,排除2020 年疫情爆发初期的整体较大影响,我们认为疫情后时代,产业分化和趋势加速,创新驱动+高端制造仍是成长主线,与疫情相关的板块(疫苗、ICL、医疗器械抗疫相关)以及医药创新(Biotech、CRO、CDMO)板块景气度较高。其中2021 年疫苗、ICL 板块、Biotech、CRO、CDMO 的收入增速均超过30%,是收入及利润增速最快的细分板块,主要系疫苗重磅产品放量,与疫情相关的仪器、检测试剂需求激增,海外客户需求加速国内转移,新上市创新药的快速放量及海外合作项目收入等有关。此外,2021 年经营表现同样亮眼的科学服务、医疗服务和医美板块收入增速均超过30%。血制品以及中药大健康板块经营趋势向好。医疗器械板块则受2020 年抗疫产品放量导致高基数影响21 年业绩增速放缓,但国产化趋势加速。pharma、医疗零售主要系集采与医保谈判以及疫情对医院端诊疗人数、药品销售影响较大,经历了2020-21 两年的业绩波动,低估值的传统普药企业以及医药零售2022 年有望迎来稳态增长趋势,值得关注。

  Pharma: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12.41%、-9.94%,受到集中带量采购和国家医保谈判的影响,pharma 板块2021 年收入端增速同比有所放缓,利润端出现较大下滑。虽然pharma 中创新产品/新上市产品的收入贡献逐步提升(如恒瑞医药2021 年新上市3 款创新药、总数达到10 款),但集采与医保覆盖药品等的降价影响仍在消化过程中,业绩阶段性承压。但与此同时医药行业加速创新转型,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1 年应收账款增速有所提升,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略有下降,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集采影响对整个药品行业在2022 年可能仍将持续,但是低估值的传统普药企业在集采后市场格局稳定后依托产品的刚需性有望赢来业绩的稳健恢复增长,值得关注。

  Biotech:2021 年收入增速为108.23%,收入端维持较高增速,主要来自新上市创新药的快速放量及海外合作项目收入(其中的核心产品信达生物、百济神州PD-1 单抗2021 年销售额分别同比+35.44%、+56.17%),但由于较高的研发投入(2021 年、2022Q1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1.89%、81.85%),2021 年仍处于亏损状态。2021 年,荣昌生物、诺诚健华和艾力斯首次实现产品收入,biotech 公司多年研发投入逐步进入兑现期,有望持续实现收入及利润端的高增长。根据动脉橙数据,2021 年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总额达到1113.58 亿元,较2020 年增长26%。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领域的热情有望为biotech 公司持续加大的研发投入提供有力支持。

  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板块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16.64%、11.08%,受2020 年抗疫产品放量导致高基数影响增速放缓。具体而言:1)POCT 板块:业绩受疫情带动明显,2021 年在2020 年的高基数下仍然保持较高增长。随着后续防控政策放开,我们判断,抗原检测需求有望再次迎来一波放量。2)常规IVD 板块:2021 年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放缓原因是2020 年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基数较高,2021 年新冠核酸检测持续降价。集采预期加速进口替代,22Q1 有所反弹。3)低值耗材板块:高基数下增速回落,内部高度分化,主要是在疫情早期2020 年以口罩和防护服需求为主,随着疫情得到控制,需求转移到核酸检测采样管等产品。4)高值耗材板块:受疫情影响随着手术量下降而放量趋缓。展望2022 全年,随着局部疫情的缓和,手术量和高值耗材使用量有望逐季向上。5)医疗设备板块:2022Q1 受局部疫情影响装机量增速放缓,但全年业绩无需担心。

  CRO :高景气度持续,在手订单饱满,人员加速增长(2018-2020 年CAGR约为25.86%,2021/2020 年同比增速为36.28%)趋势下单产持续提升。2021营收/利润呈现明显加速趋势,2022Q1 收入增速达到66.44%,扣非净利润增速81.03%。整体来看,尽管医疗领域投融资额存在短期波动,但国内CXO 公司仍明显获益于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浪潮,以及国内创新药械和新治疗技术公司临床前/临床阶段的强劲研发需求,头部公司新签/在手订单饱满,并驱动了CRO 板块公司人员招募的加速;另一方面,规模效应和业务结构的持续改善,带来了CRO 板块公司人均创收和创利(扣非)的稳步提升。

  CDMO:新冠疫情催化下,资本投入和业务都迎来加速成长期。2021 年收入增速为45.52%,2022Q1 为68.74%,呈明显加速增长态势,同时盈利能力持续稳步提升,我们判断这和整体行业高景气度下产能利用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部分公司所公告的大订单的规模效应有关。此外2021 及2022Q1 期末,板块应收和存货同时大幅增长,则进一步反映了需求的高景气度,以及业绩高增长的确定性强。CDMO 公司资本投入加速明显,特别是小分子CDMO 为主的公司(2021 和2022Q1 很多公司资本投入同比接近翻倍),且大部分公司ROIC/ROE、周转率处于稳步提升态势(详见后文分析)。中长期来看,疫情加速了新治疗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对于工艺开发和试验设计能力要求的提高,行业远期外包率和龙头市占率天花板有望随之提升。

  科学服务及生物制药上游供应链:高基数效应下2021Q1 业绩稳健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考虑到部分板块如生物制药设备、IVD 检测试剂原材料等受益于新冠疫情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科学服务板块2021 收入增速为34.93%,2022Q1 收入增速30.02%,高基数下仍实现快速增长。结合2022Q1 应收(YOY+66%)和存货(YOY+95%)的高增长,同时考虑到该板块内众多公司是近1-2 年内IPO 新上市或(拟)进行新的融资,在大额募集资金对于产能和人员投入增长的有力驱动下,我们预计板块2022 年的高增长的确定性非常强。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突破上游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实现供应链自主可控是长期大势所趋,生物医药上游供应链领域是未来3-5 年确定性最强的赛道,有望孵育一批优质国内企业,市场/市值空间广阔。

  生物疫苗:受到新冠疫苗销售放量的影响,生物疫苗板块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95.24%、+179.59%,持续经营向好,其中二类苗销售恢复性增长趋势良好,预计有望延续到下半年。2021 年盈利能力略有下降,主要系净利率较低的新冠疫苗占比提升增加。各项费用率均保持下降趋势,规模化效应日益显著。我们持续看好疫苗板块的投资机会。按照目前的重症率推演,Omicron 大概率会成为泛流感化,参考流感疫苗市场,加强针疫苗的需求具备一定的永续性,疫苗板块估值有望得到重塑。时间催化剂方面,关注康希诺的吸入剂型,以及沃森mRNA 三期的中期分析数据。同时建议关注潜在的大品种,例如百克生物(国内首个带状疱疹疫苗有望获批)、瑞科生物(重组蛋白新冠疫苗三期在研、重组九价HPV 疫苗三期在研、优秀的佐剂系统)等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血制品:疫情后行业稳健修复,中长期发展确定性强。随着新冠疫情对行业的影响逐渐消除,血制品行业2021 年迎来恢复性增长,血制品板块2021 年收入增速为16.99%,中国总体采浆量约9455 吨,较2020 年增长约13.4%,较2019 年增长约2.7%。中长期来看,新冠疫情下血制品战略资源属性进一步凸显,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国家有望加速国内浆站建设,从而缓和长久以来血制品资源紧缺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并且考虑到全球受新冠疫情影响采浆量受到冲击,血液制品进口供给收缩,给国产替代和海外出口创造了历史机遇,国内血制品企业稳健增长确定性强。

  中药大健康: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13.33%、+25.91%。中药大健康板块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谷底的迷茫期和困境期,2022 年有望迎来困境反转;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药发展,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中药创新药的审批准则也在不断标准化,供给侧改革下迎来增量逻辑;在医药整体板块估值回调大背景下、中药板块作为低估值以及政策避风港等板块,有望迎来估值重塑。截止到2022 年4 月29 日,目前中药板块平均PE 为29.87X,仅高于器械(受压于集采)和商业流通板块,部分核心龙头OTC 企业估值只有15-20X,具备较高投资性价比。中药大健康板块2021 年收入和利润端呈现经营向好趋势; 盈利能力保持平稳态势,各项财务指标稳健。

  医疗服务: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8.31%、68.02%,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同比均有加速。2022Q1 预计可选消费属性强的医院业务(如爱尔眼科的屈光、视光业务、通策医疗的种植牙、正畸业务等)受新冠疫情各地散发的影响或将有一定程度波动,但后续疫情管控结束后收入增长有望迎来逐季加速。预计医疗服务板块后疫情时期盈利能力将维持稳健。2021 年应收账款增速提升,回款能力有所下降,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基本维持稳定,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

  医美: 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6.82%、43.42%,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同比均有加速。2022Q1 营收及净利润增速分别达37.96%、12.70%,虽新冠疫情各地散发,患者进院呈现一定程度波动,目前行业龙头效应已现,华东医药“少女针”Ellansé销售于国内市场爆发,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板块隶属消费升级赛道、需求将在防疫精准化趋势下延迟释放,后续有望长期保持快速成长。

  医药零售: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79%、4.58%,收入端增速有所放缓,利润端增速明显承压,主要受各地防疫政策限制、医保系统切换、新建店盈利周期拉长等影响。2022Q1 收入端增速有所提升,利润端所受局部疫情阶段性影响仍有延续,但我们预计Q2 起,随着防疫趋于精准化、集采全国推动,以及去年相关扰动因素的消除,板块有望迎来业绩加速(3-4 月同店销售增速已出现明显加速态势),估值修复值得期待。2021 年行业板块的应收账款同比有所提升,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同比小幅提升,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2021 年集采全国推进下行业处方药占比有望持续提升,随着防疫精准化趋势下,预计2022 年全年客流也有望快速提升,带动全年同店销售增长率的快速恢复。

  ICL: 2021 年收入端和利润端均高速增长, 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0.51%、89.09%,主要得益于:①2021 年,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稳定,常规医学检验业务恢复良好; ② 新冠核酸业务持续开展, 为业绩带来增量。2022Q1,ICL 板块的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0.51%、89.09%,主要由于春节返乡以及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导致新冠核酸业务量激增,显著增厚业绩。随着疫情防控以及全民核酸检测逐步进入常态化,预计大规模新冠核酸筛查业务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驱动ICL 行业的业绩增长。

  市场回顾: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下跌0.07%,跑输沪深300 指数1.01 pct,化学原料药跌幅最大当前,医药板块2022 年预测市盈率约26 倍,融资余额占自由流通市值下降至4.24%。本周A 股医药板块,合计增持0.09 亿元,合计减持0.51 亿元,其中辰欣药业增持较多,增持0.05 亿元;蓝光发展减持较多,减持0.49 亿元。本周A 股医药板块,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4.69 亿元,其中翰宇药业交易额较大。

  风险因素:医保控费降价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个股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1)研发管线丰富的龙头药企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翰森制药、石药集团和以创新研发为驱动的制药公司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2)直接受益创新审评和进口替代的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惠泰医疗等;3)“卖水者”逻辑下的药明康德、山东药玻和九洲药业等;4)医疗服务及商业药店领域的爱尔眼科、锦欣医疗、海吉亚、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和一心堂等;5)精准医疗大发展下的金域医学、艾德生物等;6)疫苗产业链上的智飞生物、康希诺生物(H)、沃森生物、康泰生物、华兰生物等;7)消费升级趋势下的大健康消费龙头企业云南白药、片仔癀等。

【新能源的三大流派:换电、充电、氢燃料,到底哪一个会是未来?】

[威武]一、乘用车:充电逐渐成熟,换电拼死一搏
首先,充电基本设施一直在稳步发展,多层次的充电方式满足不同场景。每个场景均存在一些问题,但改进的路径是清晰的:

- 家用慢充:无论充电换电,家用慢充都是最主要的补能方式。从古老的3.3kW到如今主流的7.7kW,将来可能还会有11kW-20kW的三相交流慢充甚至无线充电。从小区整体来看,未来需要有序充电、公共电桩等方式来解决配电额度问题。

- 商场慢充:大型商场停车场逐渐开始有充电桩,多为7.7kW慢充;品牌的超充桩也在这里建设,功率可达80-150kW。实际上,这种停车2-4小时的场景,慢充太慢,快充太快(建设成本高,需要提前挪车),最适合的应该是20kW的「中速充电」。
目的地慢充:度假酒店的慢充,现在普及的还比较少,实际上非常实用必要。不必快充,慢充即可。

- 城市快充: 没有家用充电桩的话,城市快充就成了主要的补能方式。一般建于商场停车场或专用停车场,很多品牌专属桩也属于此形式。

- 高速快充: 这是目前最薄弱的环节,高速上建桩比较困难(牵扯单位比较多)、旺季淡季的客流量差异也大,盈利困难。特斯拉、小鹏等头部新势力也在发力超快充。
可以看到,从补能方式的角度来讲,换电模式在场景4与5的优势很大,但场景1、2、3并没有什么优势。

总体来说,就算没人发展换电了,仅发展充电模式也并不存在解决不了的根本难题。换电起步比较晚,要想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威武]1. 换电难并不等于蔚来难
私家乘用车领域,说要换电必提蔚来。我上面说换电拼死一博,并不是说蔚来拼死一搏 —— 蔚来这家企业发展形势乐观,以换电为核心的服务也成为品牌优势之一,可以说蔚来已经把换电模式做到了商业闭环的程度。

但是,蔚来的换电只能给蔚来车主来用,虽然蔚来说换电技术是公开给其它企业的,但目前看不到其它车企真的基本蔚来换电平台开发的可能性。

这既有商业竞争上的考虑,也有换电模式对产品设计制约的考虑 —— 蔚来的通用电池包不算小,所以ES8、ES6、ET7都是大车,ET5算是中等尺寸的车但是很宽,这样的车一般定价都不会低。蔚来品牌可以撑得起这个价格,其它自主品牌车企有信心撑起这个价格吗?

所以,蔚来换电成功≠换电模式崛起。

[威武]2. 蔚来换电有可能服务于全行业吗
中石化与蔚来展开了合作,一年合作建立了175年换电站,可以说双方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图1】

显然,中石化搞这些事情肯定不是为蔚来锦上添花的,而是想借这个契机将「加油站」转化为「综合补能站」 —— 既能加油,也能充电、换电、加氢,以确保自己在中国双碳战略中不掉队。

但是,怎么才能将蔚来换电推广给全行业? 在推广过程中,中石化与蔚来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这一切变数很大,我们不好估计。站在今天这个时间点,我们只能说:蔚来换电成功≠换电模式崛起。

[威武]3. 换电的根本优势是什么?
提起换电优势,我们想的是场景4与5的便利:就像加油一样的3分钟换电,比充电1小时方便多了。此外,还避免了大功率充电对电网的冲击、对电容量的要求低。【图2】

实际上,这点优势超快充也能实现,比如即将发布的小鹏G9,基于800V平台可以实现5分钟充200公里。实际上,充电功率达到400kW这个水平之后,换电/充电是3分钟还是10分钟,对消费者并没有什么区别了,除非你正在跑F1。

480kW对电网的冲击是很大的,这点劣势怎么破? 自建储能可以破:储能电池平时充电就行,这和换电电池仓库平时慢充是差不多的。【图3】

所以,将目光往未来看个两三年,补能速度并不是换电的根本优势。如果只关注补能速度,就会觉得换电没有前途,超充一统江湖。

换电的根本优势是什么呢? 需要从宁德时代发布的换电品牌EVOGO和「巧克力换电块」上寻找答案。

宁德换电的主要意义在于「可掰开可组合」。【图4】

为什么说「可掰开可组合」非常重要,因为它指出了电动汽车的一个根本问题:一个80度电的长续航电动车,其中前26度是高频使用的电,中间26度是低频使用的电,后26度是应急使用的电。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前26度最值钱,但后52度又不得不买。从产品角度来讲,虽然大部分情况下使用的是前26/52度电,但26度电池的重量每时每刻都在承担着。

总结一下这种「可掰开可组合」换电模式的意义:

- 消费者角度:只需要花一半的电池钱,就可以满足日常短途通勤+偶尔长途自驾的全部需求。
- 行业角度:车重降低20%,相当于碳减排20%,这么大的收益,光从电机效率上是扣不回来的;降低了全行业的锂资源消耗,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这才是换电模式的根本意义,也是充电模式不可能实现的效果。【图5】

[威武]4. 换电的根本劣势是什么?
考虑换电的根本劣势,我们需要做一个思想试验: 假设宁德时代的EVOGO「巧克力换电块」已经搞成功了,那是不是所有车企都会选择兼容呢?

你的回答也许是肯定的。因为兼容了「巧克力换电块」,就意味着低成本实现了超快充、多了很多第三方换电站、降低了整车成本,这对产品竞争力的增强是显而易见的。反过来,如果不兼容的话,可能就卖不出去了。【图6】

我们不只能看到好处,还要看到代价:无法采用液冷、整包能量密度较低、无法采用底盘电池一体化技术。

总体来说,就是采用「巧克力电池包」不利于打造极致的产品,因而不适用于头部车企。必须指出的是,所谓的极致是相对而言的,「巧克力电池包」的技术本身并不差,只是不极致:

- 能量密度高:在可掰开、可灵活组合的前提下,能量密度高达160Wh/kg、体积能量密度高达325Wh/L,性能表现非常优秀!—— 可以查一下,2022年的一些电动车能量密度还不到160Wh/kg。

- CTP技术:能实现这么高的能量密度,离不开宁德时代的CTP(Cell to Pack)技术 —— 电芯直接组成电池包,省去了模组(Module)这一步。

- 无线BMS技术:这项前沿技术使换电块外部只有高压正负接口,提高插拔部件的可靠性。另外一家用上无线BMS技术的就是凯迪拉克Lyriq,但不像「巧克力换电块」可以把这项技术的优势发挥得这么彻底。

还有一个额外的代价,目前还没显现出来:选择了换电,就拒绝了「底盘电池一体化」技术路线。

特斯拉 Structure Battery【图7】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就算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块」的换电模式做成功了,也不可能一统江湖。那时候的电动车,会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 追求极致的集成化:采用「底盘电池一体化」技术,降低车重、提升空间利用率、降低成本,打造极致的车型。因为电池包比较贵,所以相对来说更适合做中高端车型。

- 追求极致的灵活性:采用宁德时代的「巧克力换电块」,平时只装一块电池,长途装三块电池,既省钱又灵活,换电也方便,追求极致的经济性,相对来说更适合做平价家用车型

注意,以上这种假设,是基于宁德时代EVOGO能做成功。现在它才刚刚起步,而且在to C领域也没有成功的经验,未来能不能搞成功还很难讲。

如果搞不成的话,将来的格局很可能是蔚来换电一枝独秀,网约车出租车换电有一席之地,其它私家电动车全部充电模式。所以说:充电逐渐成熟,换电拼死一搏。

[威武]二、商用车:重卡虽少但重要,氢能与换电在角逐
商用的种类特别多,微卡、轻卡、皮卡、客车、重卡。除重卡外,其它几种类型的电动化路线都很显然:纯电+充电。【图8】

从绝对数量上来说,重卡也不多,但不可轻视:商用车碳排放占所有车的64.6%,而重卡占商用车83.5%。也就是说,这1000多万辆重卡的碳排放,比所有轿车SUV加起来还多!

解决了重卡的新能源问题,就建成了汽车电动化的半壁江山啊。

重卡的充电模式存在难以解决的难题:【图9】

- 充电时间:乘用车90%的时间都是闲置的,大部分情况下搁家里慢慢充就行;商用客车、轻卡也不需要24小时连轴跑。重卡不行,一般是两班倒不停地开,要是充个10小时的电,相当于运力减一半,划不来啊!麦肯锡出过一个报告,说德国纯电重卡充电比换电好,主要是国情不一样,他们国土面积小,重卡不是两班倒。

大电池占用运力、成本高:电动乘用车2吨重,坐人载货最多400公斤;重卡不一样,装个几十吨货拉走,这就需要超级大的电池。但电池本身也重,占用运气,赚钱效率又低了;电池也贵,初期成本高,也更难赚钱。

- 路线固定:重卡一般就在干线上跑,不进城市,所以这降低了对加氢站、换电站的选址要求。
考虑到锂电技术再有大突破很困难,所以氢燃料电池重卡基本上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换个角度,氢能和燃油的属性相似,就凭这一点,锂电池是很难追上能量密度的,这也就决定了氢燃料电池在重卡领域的不败之地:

氢燃料电池立于不败之地,换电重卡能吃掉多少份额,要看它在十四五规划的五年间都取得多大进展了。【图10】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氢能与纯电之争,主要只体现在重卡领域了。

有人说特斯拉Semitruck满载36吨的续航800公里,充电30分钟可以600公里。这听起来也很不错,为啥咱们不走这个路线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没仔细研究,大体估摸着应该是成本、安全性、充电电网冲击待方面存在困难。有空再研究吧!本文就不展开了。

[威武]小结

- 乘用车领域:充电技术逐渐完善,立于不败之地;蔚来换电只是企业行为,难以拓展为全行业;宁德换电对行业有意义,但起步较晚能否做成需要观察。

- 商用车领域:聚焦到重卡领域,充电重卡存在困难,氢能重卡立于不败之地,换电重卡在未来5年努力发展,争取份额。
#微博新知博主##车圈新星驾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星星✨都摘到了 还不握紧点~❤️借用你的话 因为你足够好 让人喜欢㊗️我完美的 李泽言先生 生日快乐❗️❗️岁岁年年 在你身边碎碎念念❗️❗️你是我的此心安处
  • (面包多木有,因为我懒得上两个地方)◎因为之前的封面字体不可商用,所以删掉了,大家自填就好,是「新蒂黑板体」如果想要可以戳我发你(没买别戳我 ,自己网上找去)
  • 三、耳朵薄小且无肉这种面相的女性,生活不是很好,体弱多病,自信心不足,缺少主见,在她们的世界里,男人是她们的天,必须以他们为中心。一、额头低凹这类女孩没有什么主
  • 他说差距太大了,他们本地给他报价19000,我觉得不正常,专门看了下咸鱼的价格,全新18100-18300,emmm,他遇到的那种估计99%就是套路回收了。不嫌
  • 好让我伸手削...啊不是小小的夸赞一下这个美丽动人经常搞事的幺蛾子[doge][doge][doge] PS:第一张图的签名除了红色的那张是我的剩下的都是别人的
  • 不过海通国际首席非银分析师孙婷指出,由于竞争增加利率水平下行,两融等单纯的“借贷业务”并没有拉动券商ROE的提升。券商在权益类资产的产品设计、交易、配置、定价等
  • “母性”是女性为了克制自我需求通过引发自我献身和牺牲精神将孩子的成长看作自己幸福的一种机制女性只要赋予“爱”以无上价值她们付出的劳动就很容易被“家人的理解”“丈
  • 建设单位明示或者暗示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和从业人员违反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抗震性能的,责令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详情戳链接:(来源微
  • 不过小编接下来要说的这位演员,她长得很好看,成绩也很好,是清华大学的博士,因为长得清纯可人,很多人拿她与神仙姐姐刘亦菲做比较,可见她真的是一名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
  • 監督とは役については話さなかったですね。そのときは何も考えずに純粋に読者として楽しんだのですが、小説の中でもトリックやロジックがいっぱいあって、映像だけではなく
  • 可是,家长会上老师的一句提醒,让他想起无数次因为繁忙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终于,他没能扛住,崩溃大哭。可现在,丈夫不仅要把原本不多的情意分给他人,还欺骗了她。
  • #摩登兄弟[超话]#摩登兄弟刘宇宁。!
  • 要正式和皓都说再见了,感谢刘宇宁带给我们一个立体的、鲜活的皓都,也让我们见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刘宇宁,我们下个角色见[求关注]@摩登兄弟刘宇宁每天对自己说:当你
  • 毕竟普通驱蚊方式还是#驱蚊# 水、花露水一类,不论多温和,喷在身体上也是直接接触,都有致敏风险,而驱蚊贴很好地规避了这些风险~图案可爱很容易讨小朋友欢心[太开心
  • 百度百科这样说“以温润柔雅、蜜香回甘著称,是清朝贡茶中最昂贵的茶叶”。来泰州一定要来古月楼吃早茶,这里真的是“包治百病”金灿灿的蟹黄包,高钙又明目的秧苗荞麦,还
  • 5月7日由@微博抽奖平台 不过滤抽出,喜欢赶紧转起来哦#春日好运派送# ​ 关注我和@陈耀昌-石头 转发本条微博,5.7日通过@微博抽奖平台 抽1位粉丝送努比
  • “由于电视剧《巴清传》未能按期播出的影响,加之受行业景气度下滑影响,公司投资制作的影视剧项目制作和销售进度低于预期,导致公司2018、2019和2020年度净利
  • 但我相信,有一天她会来的。现在吃的每个苦,都是给未来添砖加瓦,以后的日子会加倍享受苦所带来的乐。
  • ​​​​这种人,有发财的机会网友留言:老师,您好,想请您帮我女儿看下,她出生于农历1989年十月二十四13:30,吉林长春人,2014年8月结婚,2015年十
  • !)其实从我知道你是抚顺的,我真的就在想,是不是因为我们在同一个省份才让我对你有特别的好感(我承认最开始我是因为你的颜才喜欢上你,可是时间久了我发现你吸引我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