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存五观 :
佛门吃饭时要思考的五件事

《 杂阿含经 》中说 :
“ 有四食资益众生,
令得住世摄受长养。”

这就是佛陀说的十句法的第一句
“ 一切有情皆依食住 ”。

可见凡是有情众生,
他的生存是以饮食为其根本保障的,

尽管有段食、
触食、
思食、
识食的四种差别。

当然,
本文并不是要向大家介绍吃什么,
如何吃,

而是重新解读一下,
我们在吃饭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

食存五观。

本篇文章原是妙一法师对学僧的谆谆诫导,
但其字里行间的智慧与劝勉之语,
对我们普通人也同样适用。

文 / 妙一法师

计功多少,
量彼来处

这是说,
当我们看到手中的那一份食物时,
应该思量它的来之不易,

要经过诸如经过播种、
施功、
乃至善信的布施等等。

同样,
当我们接受前辈法师、
善知识给我们讲解佛法的时候,

是否也曾思其来处呢?

自佛陀勤苦难行、
三祗始证,

历代西去东来取经、
译经、
释经的祖师们,

再到耳提面命的教授师讲给我们时,

还有人是否曾因之生起稀有难遭之想呢?

若是
“ 受之不谨,
行由何籍 ”?

我们的禅堂、
念佛堂,

又还有多少人能安心地坐下去、
念下去?

这是对
“ 法食 ” 的冷漠!

佛教
“ 农禅并重 ” 的
优良传统又怎样传承下去?

太虚大师曾说 :
“ 佛教的特质在禅。”

其意思是行禅,
而非说禅。

然而,
现今国内常年坐香的道场也不过四五家,

许多寺院都建有禅堂、
念佛堂,

绝大多数都是徒有施设,
无人问津。

再者,
多数学禅的人,

只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学术层面,
不是将之作为解决烦恼,
开发智慧的圣教门。

这一份禅悦之食恐怕已不被更多人所念及它的殊胜作用与来历了。

忖己德行,
全缺应供

在应供之时,
应当思考忖度一下自己的道德行持,
是否有所缺失。

若是营三宝事,
克己利人是为圆全,
当受此食。

古有
“ 一日不做,
一日不食 ”,

即是最好的例子。

若是不念三宝、
随心侵损,

就是缺失、
应愧受此食,

说的就是
“ 尸位素餐 ” 之流,

其中心意思就是要名副其实,
当之无愧。

请诸位想一想,

寺院要修建、
常住要维持、
佛教事业要发展,

是离不开教内外的支持和帮助的,
这种支持和帮助完全来自我们自身经过努力得来的。

若是
“ 不为三宝事,
专搞沽名钓誉 ”,

那么有什么资格接受别人的信任?

当名不符实的真面目被别人识破后,
佛教的尊严和神圣就会被玷污和亵渎,
佛教未来的发展将会受到无法预计的阻碍。

防心离过,
贪等为宗

在吃饭的时候,
应该防止自己对食物生起三种过失。

哪三种呢?

即是对上味起贪,
对中味起痴,
对下味起嗔。

执着以贪为首,
所以总标在前。

众生对事物总是以情执贪着不舍,

比如对金钱、
名誉的追逐,

僧人在这方面应该是看得淡、
放得下的。

虽是这样说,
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浪潮中,

竟有人被
“ 上味 ”
所吸引不能自拔,

且引生出种种
“ 食病 ”。

若是一己之私欲不得所偿,
就难保不会生起
“ 嗔心 ”。

那么如何避免这贪、嗔、痴的三味过失呢?

就是明确自己的发心是为佛教、
为众生,

认清当前大势,
即是如法
“ 受食 ” 的想法了。

正视良药,
为疗形枯

比丘三名之中,
“ 乞士 ” 意谓 :

上乞如来法食以资法身,
下乞众生之食以养色身。

要把食物当作一剂良药,
来疗养色身,
最终证得法身。

这是强调食物只不过是起到药物的作用,

不要执着、
若是执着便是贪爱。

吉藏大师常说 :
“ 破执不破法,
病去药不留。”

佛法是疗众生八万四千烦恼病的良药,
而僧人即是传持佛法的决定性因素,
也就是会给人开方抓药的医生,

那么我们对
“ 药理药性 ”
了解吗?

对于常见病有经验吗?

是不是抓了一副救人的药,
反而害了人呢?

《 净名经·佛道品 》云 :
“ 先以欲钩牵,
后令入佛智。”

佛法运用方便是为了引导众生得到根本智,
其旨趣在于出世。

不是给众生一粒长生不死、
满足诸欲的灵丹,

而是教之以解决根本问题的出世法药。

所以有法师郑重提出
“ 方便不是随便,
圆融不是圆滑 ” 的根本原则。

正如 《 中观论疏 》 上说

“ 般若将出毕竟空,
严土化人;

方便将入毕竟空,
绝诸戏论 ”。

虽然能令众生因方便得到利益,
但还要令其
“ 正直舍方便 ”。

能否教之以佛法出世的根本精神,
关键在于施与
“ 法药 ” 的
“ 医生们 ”,

能不能舍去自身对于
“ 药 ” 的执着。

否则,
“ 医生 ”
本为救人,

却与
“ 病人 ”
同悲。

为成道业,
应受此食

《 思益经·菩萨正问品 》云 :

“ 谁知报佛恩,
不断佛种者。”

我们每吃一餐饭,
其目的都是为了成就无上佛道,

不令佛种断绝,
是为报佛深恩。

诸佛出世,
其本怀也无非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这最后一条一方面告诉我们尽管前四观不解,
只要心存有佛道可求的概念,
也可受食;

另一方面是告诉我们受食不是为了裹腹充饥,
而是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是为了众生而成就佛道。

自利利他,
令人始种善根,
于未来劫,
终因此缘,
获得出世。

此处文义明了,
兹不赘言。

总之,
“ 五观若成金易化,
三心未了信难消 ”。

“ 五观若成 ”
即是自利利他的佛法行。

上来 “ 五观 ” 重申,
文义不周,
愿不允者,
权作空响;

若肯者,
也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睹此文者,
愿受食时,
五观常成。

食之以后,
犹若维摩诘的香积饭,

尽未来际,
受用不尽,
道化无穷。

#历史上的今日#
1937年8 月 7 日   写 完 《 辩 证 法 唯 物 论 ( 讲 授 提 纲 ) 》 第 三 章 第 一 节 “ 矛 盾 统 一 法 则 ” , 并 以 此 为 讲 稿 在 抗 大 作 过 讲 演 。 这 一 节 后 来 经 作 者 作 了 部 分 补 充 、 删 节 和 修 改 , 以 《 矛 盾 论 》 为 篇 名 收 入 《 毛 泽 东 选 集 》 。 《 矛 盾 论 》 是 作 者 继 《 实 践 论 》 之 后 , 为 了 同 一 的 目 的 , 即 为 了 克 服 存 在 于 中 国 共 产 党 内 的 严 重 的 教 条 主 义 思 想 而 写 的 。 文 章 指 出 , 事 物 的 矛 盾 法 则 , 即 对 立 统 一 的 法 则 , 是 唯 物 辩 证 法 的 最 根 本 的 法 则 。 事 物 发 展 的 根 本 原 因 , 不 是 在 事 物 的 外 部 而 是 在 事 物 的 内 部 , 在 于 事 物 内 部 的 矛 盾 性 , 一 事 物 和 他 事 物 的 互 相 联 系 和 互 相 影 响 则 是 事 物 发 展 的 第 二 位 的 原 因 。 “ 外 因 是 变 化 的 条 件 , 内 因 是 变 化 的 根 据 , 外 因 通 过 内 因 而 起 作 用 ” 。 文 章 论 述 了 矛 盾 的 普 遍 性 和 特 殊 性 , 而 特 别 着 力 地 分 析 了 矛 盾 的 特 殊 性 问 题 。 文 章 说 : 矛 盾 的 普 遍 性 是 指 矛 盾 存 在 于 一 切 事 物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 每一 事 物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存 在 着 自始 至 终 的 矛 盾 运 动 ; 矛 盾 的 特 殊 性 是 指 一 事 物 区 别 于 他 事 物 的 及 每 一 物 质 的 运 动 形 式 所 具 有 的 特 殊 的 本 质 。 研 究 矛 盾 的 特 殊 性 , 不 能 带 主 观 随 意 性 , 必 须 对 它 们 实 行 具 体 的 分 析 。 不 同 质 的 矛 盾 , 只 有 用 不 同 质 的 方 法 才 能 解 决 。 教 条 主 义 者 不 懂 得 必 须 研 究 矛 盾 的 特 殊 性 , 拒 绝 对 于 具 体 事 物 做 任 何 艰 苦 的 研 究 工 作 , 不 用 脑 筋 具 体 地 分 析 任 何 事 物 。 他 们 不 了 解 诸 种 革 命 情 况 的 区 别 , 因 而 也 不 了 解 应 当 用 不 同 的 方 法 去 解 决 不 同 的 矛 盾 , 而 只 是 千 篇 一 律 地 使 用 一 种 自 以 为 不 可 改 变 的 公 式 到 处 硬 套 。 文 章 论 述 了 主 要 矛 盾 和 矛 盾 的 主 要 方 面 , 指 出 : 在 复 杂 的 事 物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 有 许 多 的 矛 盾 存 在 , 其 中 必 有 一 种 是 主 要 矛 盾 。 主 要 矛 盾 起 着 领 导 的 、 决 定 的 作 用 , 其 他 的 矛 盾 则 处 于 次 要 的 和 服 从 的 地 位 。 捉 住 了 这 个 主 要 矛 盾 , 一 切 问 题 就 迎 刃 而 解 了 。 矛 盾 着 的 两 方 面 中 , 必 有 一 方 面 是 主 要 的 , 他 方 面 是 次 要 的 。 事 物 的 性 质 , 主 要 地 是 由 取 得 支 配 地 位 的 矛 盾 的 主 要 方 面 所 规 定 的 。 矛 盾 的 主 要 和 非 主 要 的 方 面 互 相 转 化 着 , 事 物 的 性 质
也 就 随 着 起 变 化 。 文 章 说 , 对 于 主 要 的 矛 盾 和 非 主 要 的 矛 盾 、 矛 盾 的 主 要 方 面 和 非 主 要 方 面 的 研 究 , 是 革 命 政 党 正 确 地 决 定 其 政 治 上 和 军 事 上 的 战 略 战 术 方 针 的 重 要 方 法 之 一 。 文 章 论 述 了 矛 盾 的 同 一 性 和 斗 争 性 。 矛 盾 的 同 一 性 包 含 两 种 情 形 : 第 一 , 事 物 发 展 过 程 中 的 每 一 种 矛 盾 的 两 个 方 面 , 各 以 同 它 对 立 着 的 方 面 为 自 己 存 在 的 前 提 , 双 方 共 处 于 一 个 统 一 体 中 ;
第 二 , 矛 盾 着 的 双 方 , 依 据 一 定 的 条 件 , 各 向 着 其 相 反 的 方 面 转 化 。 矛 盾 的 斗 争 性 是 指 两 个 矛 盾 方 面 的 互 相 排 斥 、 互 相 斗 争 。 矛 盾 的 斗 争 贯 串 于 过 程 的 始 终 , 并 使 一 过 程 向 着 他 过程 转 化 。 对 抗 是 矛 盾 斗 争 的 一 种 形 式 , 而 不 是 矛 盾 斗 争 的 一 切 形 式 。 对 抗 性 矛 盾 和 非 对 抗 性 矛 盾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可 以 互 相 转 化 。 斗 争 性 寓 于 同 一 性 之 中 , 在 同 一 性 中 存 在 着 斗 争 性 。 有 条 件 的 相 对 的 同 一 性 和 无 条 件 的 绝 对 的 斗 争 性 相 结 合 , 构 成 了 一 切 事 物 的 矛 盾 运 动

太乙金华宗旨——第三章回光守中

回光之名何昉乎?昉之自文始真人也。回光则天地阴阳之气无不凝,所谓精思者此也,纯气者此也,纯想者此也。初行此诀,乃有中似无。久之功成,身外有身,乃无中似有。百日专功,光才真,方为神火。百日后,光中自然一点真阳,忽生黍珠,如夫妇交合有胎,便当静以待之,光之回,即火候也。

夫元化之中,有阳光为主宰,有形者为日,在人为目,走漏神识,莫此甚顺也。故金华之道,全用逆法。回光者,非回一身之精华,直回造化之真气,非止一时之妄念,直空千劫之轮回。故一息当一年,人间时刻也,一息当百年,九途长夜也。凡人自嘚的一声之后,逐境顺生,至老未尝逆视,阳气衰灭,便是九幽之界。故《楞严经》云:“纯想即飞。纯情即堕”。学人想少情多,沉沦下道。惟谛观息静,便成正觉,用逆法也。《阴符经》云:“机在目”。《黄帝素间》云:“人身精华。皆上注于空窍是也。”得此一节,长生者在兹,超升者亦在兹矣。此是贯彻三教工夫。

光不在身中,亦不在身外,山河大地,日月照临,无非此光,故不独在身中。聪明智慧,一切运转,亦无非此光,所以亦不在身外。天地之光华,布满大千,一身之光华,亦自漫天盖地。所以一回光,天地山河一切皆回矣。人之精华,上注于目,此人身之大关键也。子辈思之,一日不静坐,此光流转,何所底止!若一刻能静坐,万劫千生,从此了彻。万法归于静,真不可思议,此妙谛也。然工夫下手,由浅入深,由粗入细,总以不间断为妙。工夫始终则一。但其间冷暖自知,要归于天空海阔,万法如如,方为得手。

圣圣相传,不离反照。孔云:“致知”;释曰:“观心”;老云:“内观”,皆此法也。但反照二字,人人能言,不能得手,未识二字之义耳。反者,自知觉之心,反乎形神末兆之初,则吾六尺之中,反求个天地末生之体,今人但一、二时中间静坐,反顾己私,便云反照,安得到头!

佛道二祖,教人看鼻尖者,非谓着念于鼻端也。亦非谓眼观鼻端,念又注中黄也。眼之所至,心亦至焉,何能一上而一下也,又何能忽上而忽下也。此皆误指而为月。毕竟如何?曰鼻端二字最妙,只是借鼻以为眼之准耳。初不在鼻上,盖以大开眼,则视远,而不见鼻矣;太闭眼,则眼合,亦不见鼻矣。大开失之外走,易于散乱,太闭失之内驰,易于昏沉,惟垂帘得中,恰好望见鼻端,故取以为准。只是垂帘恰好,任彼光自然透入,不劳你注射与不注射。

看鼻端,只于最初入静处举眼一视,定个准则便放下。如泥水匠人用线一般,彼自起手一挂,便依了做上去,不只管把线看也。

止观是佛法,原不秘的。以两目谛观鼻端正身安坐,系心于缘中,道言中黄不必言头中,但于两眉中间,齐平处系念便了。光是活泼泼的东西,系念两眉中间,光自然透入,不必着意于中宫也,此数语已括尽要旨。其余入静出静前后,以下止观书印证可也。
缘中二字极妙。中无不在,遍大千皆在里许,聊指造化之机,缘此入门耳。缘者缘此为端倪,非有定着也,此二字之义,活甚妙甚。

止观二字,原离不得,即定慧也。以后凡念起时,不要仍旧兀坐。当究此念在何处,从何起,从何灭,反复推究,了不可得,即见此念起处也。不要又讨过起处,觅心了不可得。吾与汝安心竟,此是正观,反此者,名为邪观。如是不可得已,即仍旧绵绵去止,而继之以观,观而继之以止,是定慧双修,此为回光。回者止也,光者观也。止而不观,名为有回而无光,观而不止,名为有光而无回,志之。

达道居士译文:

吕祖说:回光这个名词,始于何人?始于文始真人(关尹子)。回光的时候,则天地间阴阳之气无不凝聚,所谓“精思”,所谓“纯气”讲的都是这回事。开始实行这一个功诀时,是“有中似无”;日久功成,达到身外有身的地步,那就是“无中生有”。要专心炼功一百天,那光才达到真的地步,那才是真正的神火。在一百日之后,光自然会凝聚;人身中的一点真阳,忽然产生黍粒大小的光珠,就像夫妇交合会怀胎一样,此时必须平静地去等待。光的回法,以及回的程度,就是人们常说的“火侯”。

在广袤的造化之中,有阳性的光在作为主宰。有形体的就是太阳;在人身中就是两眼,通过眼光走漏神识出去,那就是最顺当。所以金华功法,就不能让它顺当,而是采用一种逆法。

要知道回光不仅是返回一身的精华,而且是返回造化中的真气;不仅是制止一时之妄想,也是解脱了千劫之轮回。所以说把一呼一吸的时间当作一年,就是人间的时刻;把一呼一吸的时间当作百年,那就是九泉之下的漫漫长夜。

人自从娘胎中叻地一声诞生出世,从此就顺着环境生活,一直到老,从来不曾逆视过。阳性的气逐渐衰微,逐步走进那阴性的九幽之界。所以楞严经云:“纯想即飞,纯情即堕”,你们学道的人原是“想”少“情”多,因而沉沦在下道之中,只有内观于息静,才能成为正觉,这里用的正是那种逆法。在锻炼中眼睛最为重要。阴符经云:“机在目。”黄帝素问也云:“人身精华,皆上注于空窍。”都在强调这个。你们懂得了这一章所讲的道理,长生之方就依靠它,飞升之术也是依靠它。这是贯通了儒、释、道三教的功夫原理。

光并不在身中,但也不在身外。请看山河大地,日月光华照耀着它们,所以光不独在身中。聪明才智,一切事物的正常运转,亦无一不依靠此光,所以它也并不在身外。天地的光华,布满了大千世界;一身的光华也可说是铺天盖地。因此只要你一回光,那山河大地,一切事物也跟着回光了。

人的精华是向上凝集在眼睛中的,这可是人身上一大关键。你们想一想,假如一天不静坐,那光随视觉而流转,能有个完吗?如果能抽出一会儿的时间来静坐,即使是万劫千生,在其中也能了彻。万法终归于静,这一条是真不可思议呵!这真是最玄妙的道理。然而着手炼功,还是由浅入深,由粗入细,最重要的一条是要不间断的炼为妙。功夫始终是一贯的,不过在炼功过程中,却冷暖自知,只能由个人去体会了,总之要达到海阔天空,万法如如这种境界,才算是入门得手。

自古以来,圣师代代相传,从未离开“反照”这一说。孔子云:“致知”,释迦号:“观心”,老子云:“内观”,皆是指此一法也。但是“反照”这二个字,人人都会说,却大都不能做到入门得手;其主要原因是还不懂这二字的真正函义。“反”者,就是从有知有觉的心,返回到自己身体和精神还未形成的那种阶段去;也就是在自己六尺之躯当中,反求那个天地尚未形成以前的本体,是个什么样子。现在学道的人,只知道每天静坐一二小时,反思一下自己种种的行为,便说做到了“返照”,那怎能叫彻底呢?

佛道二教的教祖,叫人静坐时观看鼻尖,这并不是让你把意念集中在那鼻端那里;也不是让你把眼观盯着鼻端,而意念又集中在中黄部位。因为眼睛所到之处,心意也跟着到此处;心所到之处,气也跟着到了。这怎么能一上又一下?又怎么能忽上忽下?照这种理解法,正应了楞严经里所说的“认指为月”的妙谕了,什么是“认指为月”,就是说有人用手指指着月亮给人看,那人没看月亮,只看着他的手指。回归正传,那么究竟要怎么办才好?我说就是这“鼻端”二字最妙!这只不过是借鼻端来作眼睛的标准,本意并不是在鼻子上面,因为静坐时,眼睛开得太大,就看得过远,于是看不见鼻子了。眼睛闭得过头,就等于合上了眼,于是更看不见鼻子了。太开的缺点,是眼睛外走,容易产生散乱现象;太闭的缺点,是眼光内驰,容易产生昏沉现象。惟有眼垂帘得适中,恰好能望见鼻尖端,最为恰当,所以取鼻端以为标准。这只是让你垂帘的做到恰到好之处,使光自然透入,无需你主动注射或不注射。

眼睛看鼻端,只是在最初快要入静时,举目一视,定个准则,然后你就放下不去管他。好比泥水匠人砌墙挂线一般,他把线挂起来,便照着这线一直往上砌,并不需要一边在砌,一边老是注意去看线。

止观的功法原是佛家的法,并没有什么秘密。那功法内容是以两眼仔细观看鼻尖,然后正身安坐,把心联系在“缘中”部位。佛家言“缘中”,就是道家所说的“中黄”同一道理。也不必把那里称作头部之中。初学的人,只须于两眼中间与眼珠齐平之处,联系意念就可以。光是活泼泼的东西,在两眼齐平处联系意念,那光就会自然而然的透入,并不必要将意念集中在中黄部位。我这几句话,已经括尽佛家功法的要领,其余入静、出静前后应注意事项,大家可以参考隋代智顗大师所着的《小止观书》印证。

缘中这二个字下得妙极了!无所不在是为“中”;整个大千世界都可以包括在里面,聊以指示造化之机,必须缘着这条路入门。所以“缘”字,就是“缘”着这一起点来开端,来萌芽,不是叫你定定地去攀缘着它,此二字的意义,真是太活了,太妙了!

“止”和“观”这二个字,原是离不开的,那也就是“定”和“慧”也。以后大家在静坐时,如果有染念出现时,不要仍旧死死的坐在那里,可以找一找这个念头出现在何处?从何而起?又从何而灭?反复追究,一直追到追不出结果来,那就是念头生起之处。但你决不要去硬找那念头起处,最适合是达到所谓“觅心了不可得,吾与汝安心竟。”这种程度,像这样才是正观,若不是这样,就不是正观,叫做“邪观”。寻找念头而不可得,以后,还会有新的念头生出来,那么仍然绵绵地止住它,接着又去观它,观到合适的程度,就再去止住那观的念头,这种功法,是一种定慧双修法的功法,也就是我前面所讲的回光。回者就是止;光者就是观。止而不观,称为有回无光;观而不止,称为有光无回。请大家务必记住这一点。

摘自:劝学网——道家思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勿带链 指路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主义更多的不是表现为赴汤蹈火,壮怀激烈,而是表现为奉公守法,敬业爱岗;表现为维护祖
  • 从行业板块来看,今日有10个行业板块主力资金呈现净流入,其中,银行行业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最多,净流入金额为9.8亿元;行业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的还有房地产、有
  • 须跋陀罗到达娑罗双树,穿过重重跪在地下皈依佛陀的人,正当阿难侍奉着佛陀,阿难一见来者是个外道,怕他是来和佛陀辩论,赶快向前阻拦道:“请你不要再来打扰佛陀,佛陀今
  • 【代表委员建议】“一老一小”健康保障需进一步加强市人大代表、博爱县月山镇图王村村委会副主任、屠王大骨头饭店总经理杨应芬表示,老年人期待的就是晚年生活能够幸福,老
  • #缇米成长记# 6个月3天 体重:18斤,身高71cm 体重:95斤 哈哈哈 也记录一下 今天去打疫苗,一个自费的200元,结果打得时候护士一半挤在外面
  • #十二星座# #星座爱情# #星盘#情商高、惹人喜爱的4个星座女 水瓶座水瓶座的女生开朗活泼又有些古灵精怪,满脑子都是天马行空的奇异想法,爱笑的她们在人际交往上
  • 却忘了,人生最根本的幸福,是有家可回,有人可依。却忘了,人生最根本的幸福,是有家可回,有人可依。
  • 据俄罗斯“Vesti”电视台报道,明斯克称基辅在白俄罗斯的情报活动“前所未有”乌外交使团的一半工作人员是间谍,他们不仅仅招募线人,还搜集有近日,乌军方情报机构公
  • 你问问100w厨国人同不同意 如果你喜获100w支持票我立刻删博】为了防止对方倒打一耙我先把所有聊天记录堂堂正正发出来 说实话对比一下其他转发到现在我也不觉得我
  •  【上爱优牙,查医生】分享来自@爱优牙牙齿矫正平台上爱优牙,预约好牙医:爱优牙严格按照标准(学历、执业职称、行业资质、案例数、患者评价等)挑选医生,不求速度,注
  • 这几年,我做到了几乎我能做到的全部,还希望小伙伴们多理解,多包容当年马云看到李连杰脖子上的珠子问道你这个还挺有意思的,李连杰一脸骄傲地说道这可是我在寺庙里花了2
  • ”】【“啊我打错字了啦!’才对笑2番的穗乃果solo部分啊,我摆了‘バカ殿様’的造型然后问‘这样怎么样!
  • #孩子什么样的身高需要担心# ♦ 身高超过第3百分位数(>-2SD): 这些儿童通常无需进一步专门评估,除非有以下关注的原因,例如: ■ 身高百
  • 关于《玫瑰少年》周深&GAI(我是米,只说啾星部分)觉得今晚要是不说些什么真的没有办法好好睡觉唱完后当乐评人都在一一点评的时候,我看到了最抓马我的一个画
  • 与此同时,被誉为“中国巴菲特”的段永平则​公开宣称​越跌越买,并且于当月抄底了阿里和腾讯。除了该资管公司,法国巴黎银行旗下基金“BNP Paribas Fund
  • (链接在这里:)藏历十一月初六至初七(2022年阳曆1月8日中午至1月9日中午)二十四小时,是一年中最为不祥的九毒日,即汇集九不祥时日,称为九曜凶神会吉日,是凶
  • 高版本 Miumiu x New Balance 574联名款NB运动鞋 原版复刻,Miu Miu 缪缪大秀上爆出的这双与New Balance 新百伦574联
  • 当你强大时整个世界都会对你和颜悦色,而当你最弱的时候,欺负你的人最多,也最容易受委屈。记忆里的机组人员也都是精神满满,各个都是技术过硬的高富帅白富美,虽然这些感
  • 这或许是因为工作人员没来得及准备、或许是二人忘了佩戴檀健次的口罩上,除了剧名之外,还有“此处省略八个头”的字样[允悲]应该是用贴纸贴上去的[允悲]剧作中檀健次饰
  • 格桑花、牵牛花、鸡冠花,一簇簇,一束束, 樱桃的红落了满地, 满天繁星送清凉, 夏长的季节来了。 桃花、杏花、海棠花, 一枝枝,一朵朵, 草莓的奶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