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道祖洋洋洒洒五千言,到底在讲什么呢?

提起道教经典,以三洞四辅十二类作为分类方法的整部《道藏》卷帙浩繁,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难以入手。如果并非是教内人士,而又仅仅只是想对道教的思想做个兴趣了解,那么笔者在推荐人们阅读的时候,必然会告知其应该先去阅读道祖的五千真文《道德经》。
作为道教的首要圣典,《道德经》不论是在教内,还是在传统哲学流派中,亦或者是在中华文化的整体概念中,都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道祖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破天荒地将“道”这个字赋予了一种形而上的思辨意味,并由此开创了中华文化几千年来学道、修道、悟道的先河。

然而,与之相对的一个事实是,老子生活的年代太过于久远,以至于他的话语体系和用词方式和现代人所理解的内容大相径庭,因此很多人在读《道德经》的时候,第一感觉便是读不懂。尽管知道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但若问《道德经》究竟在讲什么,仿佛可以用成千上万的话语去阐述,却又总是很难简洁明要地概括出思想主旨,从而又使道教之“玄”变得“玄之又玄”。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状,一方面有着古今言语思维不同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又因为道祖所言之“道”本身就是介于可说与不可说之间的状态。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明明人人都能理解和体悟到道的一些特性,但又都无法准确描述“道”的究极状态是什么。这就容易使人陷入对道的迷思中,从而错失了《道德经》整篇文章的一体性。

其实,《道德经》这篇经典在讲什么,这本身是一个不需要去回答的问题。既然整篇经文分为“道篇”和“德篇”,那么,其中心点必然落在“道”与“德”两个字上:
首先说“道”。什么是道?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甚至连道祖也没有办法解释清楚“道”究竟是什么。而其实,我们要回答的问题并不是道是什么,而是道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道祖在经文中讲,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它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还无限地、广泛地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以我们有限的生命时长来衡量,道的存在几乎可以看做是无生无死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事物可以比天地还要长久呢?答案只有一个,未知,或者叫不可知。因为长于所有人对极限的认知,所以此事物便可近乎于无极限、无生死。
作为注解老子的另一部经典《文始真经》(即《关尹子》)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天天地地者”,意思是说,苍天与大地不可能自己成为天、地,而需要有一个使其为天地、命名其为天地的事物存在。这个命名者,毫无疑问便是人类自己。因后者的命名,天地才会从一个无知、无情的自然事物转变成和我们自身息息相关事物。而在人类出现之前,或者是人类尚未对自然万物产生探知的意识,亦即我们的社会文明没有诞生之前,天地早已经存在并一直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着。万物得以运行的背后的规律性,即是我们强命为名的“道”。


这便是《道德经》要讲述的第一个要素,“道”。道生化并运行着万事万物,其方式是主宰万物的生死和转化。这个“主宰”,只能作拟人化解。因为万物的生长和消亡,本来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这份自然而然,正是道之效法的根本,即是万物的自然与本然。万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等于万物法自然。万物因为能保持自己的规律性,所以万物便有了道,道也永远在万物之中。祖师说,道不离物,并且道寓于物。离开了万物而谈道,那么道也将不复存在。

于是,也就引出了《道德经》论述的第二个要素,“德”。
与上面的问题一样,首先要追问的一点是,究竟什么是“德”。在道祖的语境中,德是道的表现形式。虽然道是杳杳冥冥、恍恍惚惚的存在,但其表现出来的德性却是真实具体的、是可以触碰的真实。更加直接地说,德便是我们通过人体的多种感官途径可以接触到的物质世界(宗教中称之为“有”和“色”的世界)。借助于万物之有与形形色色,我们才得以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理性的思考。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常说“道德”或者在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道德的时候,通常要借助于这个人日常的言语行为和为人处事。我们所借助的这些作为价值判断的东西,其实应该称为“德”,这是我们用来衡量这个人是不是有“道”的工具。当某人言行合一、内外合真的时候,这就说明此人是有道德的。如果言行不一,嘴上仁义礼智,背后行为苟且,这就可以判断其是没有道德的。这是反之则反之的逻辑。外在的“德”,是内在的“道”的表现。
再如,当太阳光照射在石头上,我们发觉石头变热了,太阳光和石头的温度变化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事物。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而可以推断出通过照射阳光而可以加热物体,这就是通过事物外在的表现和变化(德)而参悟到了内在的规律性(道)。


道祖所说的道与德,是针对天地万物的普遍规律而言的;我们所讲的道德是针对当今社会文明的适用范围而言的。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道祖讲道和德,其实根本上是在讲包括我们人类文明在内的世间一切万物的规律和表现。因此,读《道德经》,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我们要去研究道祖五千言中字词的用法、典故的来源等内容,更是要让我们通过对主旨大意的理解,进而升华自身看待他人与他物的方式。

道在你我之中,也在天地万物之中,先天地之名而存在的道,与天地之名之后的道,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所认知并体悟到的道,在形式上仿佛也产生了变化。而真正变化的不是道,乃是“我”。南华真人在注解“道”的时候,提出了“齐物”的概念,指出万事万物在根本上是一样的,又何必纠结于小小的区分与不同呢?只见了小我,而错失了大道,这才是修行中最不该出现的结果。

后人曾写过一首诗,曰:“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这仿佛很有道理的一个反问,却终究是没有理解了道祖著下五千文的原本意图。德是用来感知的,道是用来体悟的,《道德经》是用来参玄的。如果我们能从《道德经》中读明白了自己修行要走的“道”是什么,哪怕只是一个章句或者某个字词,也足以堪称一生之幸了。
作者:高璟 道教之音

30+的女演员应该演少女么?
1.正午的《都挺好》,姚晨演成年苏明玉,薇薇安演少年苏明玉,切换基本无压力,甚至感觉少年明玉看不够;

2.《何以笙箫默》中,唐嫣演国外归来的默笙,吴倩饰演大学期间的默笙,与罗云熙演的少年何以琛上演女追男,当年也是经典之一;

3.《太平公主》中,周迅演年少的太平,与薛绍初次相逢那段,简直太经典了,俩人大婚的时候,直接换陈红,也毫无违和感;

4.《上阳赋》中,章子怡一肩挑,以38岁“高龄”把少女时期也演了,不出意外的,引起了广泛讨论,质疑声不断,如果像上面3部电视剧,用一个适龄演员演,应该没有这么多质疑;

郝蕾不也说了么,你演一个少女,那旁边的少女演什么?

八载寒窗读楞严感应的故事

宣统二年(一九一○年),刘文化到北京去请经,住嘉兴寺,共一个多月。文成和尚对他很好;还有个老和尚对他说:“开慧楞严,成佛法华!”这样对刘文化的信心,就更加坚固了。他回来的时候,在嘉兴寺打一堂斋,供供众,连请经,加来回坐火车,一百块钱还有富余。他像唐僧取经似的回来了,大伙都很欢喜,自从在北京请了楞严经之后,我们大伙,没事就看,得工夫就研究;可是里边有些很生涩的句子,还有一些名词,看几遍也不懂。继续再往下看,还是不懂。那时候因为附近没有知道佛法的,也无从去请问。以后营口西边,有一个西大庙,里边有一位老和尚,我们都到那里去请问,他说:“经还能讲吗?我只听说有念经的,没听说有讲经的。”原来这位老和尚,也是糊里糊涂的,和我们程度差不多,听他说这话,真像一个笑话!从他那里请问了之后,他不明白,我们依然还是不明白。没办法,还是继续往下看,不懂,继续又看了七八年工夫,对于内里的正文都熟悉了,对文里的条贯大义也渐渐明白了。然而,所领会的意思,都不甚彻底。前后文义虽熟,究竟也不明白他的宗旨在何处。向来刘文化比我们都心诚,平素他就有个魔道劲,看不懂就在佛前磕头,跪在佛前求智慧,昼夜这样干,佛法这件事情,看起来似很难,如果念头正,心理专一,把一切执着看得开放得下,也不很难,只要你有诚心,能长久的去行。刘文化看楞严经看的像入了魔一样,往往整宿整宿的在佛前求,果然他得一种灵验!
  有一天他在药铺里看楞严经,他的对面棹上坐着一位给药铺里管帐的先生,姓黄叫黄聘之。他两个人相距很近,黄正在低着头写帐,刘文化看经像入定一样,心里豁然开朗!眼看在亮光里,现出一种境界来:有山河大地,楼阁宫殿,周匝栏□,清莹澄澈,俨如琉璃世界一般;还有一些天龙鬼神,护法八部,手里各拿着宝杵,在虚空伫候着。自己平素所住的这个污浊世界已完全看不见了!刘文化觉得很纳闷很奇怪!正在看得出神的时候,忽然来了两个鬼,而且这两个鬼还与刘文化认识。原来这两个鬼,在世的时候,和刘文化都不错。后来因为打地亩官司,他两个因为打输,气死了。刘文化虽然官司打赢,可是为争一点地,气死两个人,自己想想没意思,很后悔。于是把家庭交给他弟弟管理,自己出门访道寻师,开始禁绝酒色财气。因为忌色的缘故,夫妻之间失和,他女人气死了,女人一死,还有一个小姑娘,也随着死了。自此以后,刘文化觉得更伤心。又没什么挂碍,就天天住在我那个药铺里,诚心敬意的看楞严经。现在既然遇到这么一种境界,又看见来了两个鬼,不但不像生气那样;而且来到刘文化跟前跪下了,这时刘文化有点害怕的样子,就问:“你来有什么事?”“请你慈悲!”两个鬼说:“我们来求你超度我们。”刘文化想:既是要我超度他,必定不要我偿命了。可是;他又犹豫似的对那两个鬼说:“我自己还没解脱,怎么能超度你呢?”“唉”!那两个鬼又哀求似的说:“只要你能答应一句,我们踏着你的肩就可以升天了。”刘文化想:既然不要我偿命,我答应一句,还能升天,这何乐而不为呢?就顺口答应了一句,“好吧!”两个鬼走过去,踏着他的肩膀,一齐都飘然升天去了。不一会,他死的那个女人,怀里抱一个小闺女也来了。这一次来,不像先前那两个鬼一样,她来到跟前很喜欢!把那个小姑娘往地下一扔,就磕头求度。刘文化答应了一句,他女人和他那个小孩,也踏着肩膀升天了。刘文化这时候很诧异,自己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忽然他过去的父母也来了,见了他很欢喜的,并没跪下,彼此说了几句话,也踏着他的肩升天去了。
  对于这些境界,刘文化看的明明白白;所说的话,也记得很清楚,究竟也不知是如何一回事。正在这样思量之间,忽然境界不现了。屋子里寂然无声,肃静的很!黄先生依然在对面的一张棹子上低着头写账。不但眼里没看见什么境界动作,就是在心里也没想到有什么事。转瞬之间境界不见了,他忽的站起来问:“黄大爷!(因为他岁数大,大家都是这样称呼他。)你刚才看见了没有?”“什么事!”黄先生抬起头来,像发呆似的,反问了这么一句:并且又继续往下追问“我没看见,刚才怎么的啦!”屋子里经过两个人这样一问一答,把一种沉寂的气氛冲破了。黄先生因为自己追问的话,没得到刘先生的解答,也不再理会,依然低下头去写帐。刘文化以为刚才的境界,黄先生也同样能看见,然而相反的,他却没看见,刘知道是自己的密事,也就默不发表。
  后来,他把这些事情,都清清楚楚的私自告诉了我,当时我对他说:“这是破识蕴的工夫!识蕴破了之后,往往就能看到这种境界。在楞严经上不是说吗:‘精色不沈,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灵,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心经上也说:‘照见五蕴皆空。’如果看经的工夫深,对五蕴上不起执着,遇到这种境界不算回事。不过,对研究经的工夫,固然要专,可是,不要执着在这上边,如果有执着的话,就要入魔了。”当时我恐怕他入魔,又恐怕他起执着,就随便这样告诉他。究竟他是否破识蕴?是不是与经文的意思相符?我因为那时还都在居士身份,也没去深加考虑,不过姑妄说之而已。后来,刘文化对这件事情,始终也没再告诉别人,我天天研究楞严经的心,也益发坚固了。到了一九一四年我还把外道思想,和佛教思想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阴阳妙常说”,有四五万字,在上海出版(将来大家发现可以把它烧掉),出了家正式研究佛经之后,才知道那时候的思想,是着于世谛。不过那部书里,并没其他邪见,完全是以苦空无常,来显示大乘真谛的妙常。如果外道人看过之后,很可能把他引到佛教里来。..

作者:倓虚大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男子网购60厘米袖珍摩托 部件齐全能正常驾驶
  • 李维嘉回应“筷子门”称单身 Gay传闻、暴瘦、感情被骗....他最近为何这么衰?
  • 刘涛帮客人求婚,陈翔终于哭了,与毛晓彤分手的真正原因
  • 陈翔崩溃大哭吐露心声,自曝左耳失聪,和毛晓彤分手是因为聚少离多?
  • 两回合 ,武僧一龙在昆明遭泰国拳手扫腿KO
  • 早安山东|美国教堂枪击案已造成27人死亡;暖气来啦!济南8号热调试
  • 网购充电器,居然收到半斤黄金!绍兴小伙想归还却被当成骗子
  • 搞事情啊!福州大妈怒搬单车堵马路....原来是因为....
  • 《亲爱的·客栈》刘涛帮客人求婚 陈翔回忆恋情痛哭
  • 女司机开200万玛莎拉蒂冲进水塘 只因做了这件事......
  • 明星布凡达跳楼自杀,10岁开始参演电影曾任多部连续剧主角
  • 【九点十分】侮辱国歌处3年徒刑;65万支不合格疫苗流入三省
  • 微娱乐 | 朱莉被曝秘密筹备第4场婚礼
  • 俄媒:俄罗斯首次制定中学汉语学习大纲
  • 少年拯救电竞出走 网友吐槽:蓝翔电竞欢迎你
  • 实习护士直播配药,你怎么看?
  • 美军为什么要在俄罗斯收集人体样本?
  • 16岁女生学校操场生子,朋友圈传遍了!
  • 人大6元馒头走红 这不是黑心商家而是良心卖家
  • 【资讯】崔雪莉cos兔女郎上热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