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四念处》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概略地介绍四念处。

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强忍住悲痛,请佛就未来佛法的弘传,开示最后的遗教。释迦牟尼佛咐嘱阿难四件事:其一,在日后结集佛法经典之时,每一部经的经文皆以‘如是我闻’为起始,表示这是由佛陀亲口宣说,阿难亲闻。其二,以戒律为师。其三,依四念处行道。其四,对于犯戒而不受劝告的比丘,用默摈、不理睬他的方式,让他心生悔意,自行归善。由此可知,四念处是佛陀教法中很基本而重要的一个方法。

五停心和四念处密切相关。就禅观次第言,五停心属于奢摩他,是止;四念处属于毗婆奢那,即观。五停心最主要的作用,是针对散心和乱心的人,使他们能够循着方法把心集中起来,渐渐地达到定的程度。修五停心得定以后,立即从定出来,用有漏智慧观察四念处的身、受、心、法,一直观想,进而达到发无漏慧、出三界的目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开悟,在定中心亦无法修;必须是得定之后,从定出,以有漏慧来修四念处,从四念处发无漏慧。有定有止,再修观,从观发慧,这个与天台宗所讲的止观均等不同。如果不得定便修四念处,或是修五停心得定后许久,定力退失,才修四念处,都是不对的。

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没有法。除此,凡因缘所生的,皆是法。

用这四种的观想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为了要对治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着。四种颠倒即是净──清净的净,乐──快乐的乐,常──永恒的常,我──我为中心。由于有这四种颠倒,所以不能出三界,所以沈沦流转在生死中。四种颠倒里的根本法是‘我’,因为‘我’,而错认存在是常的、永恒的。永恒感从那里来呢?从接受而来,受从那里来?受从身体而来,身体是物质的,心是精神的,但是精神不离物质而作用,身受心动,身心的感受加起来,就成了我,这是小我。从物质界小我的身体,到禅定中有定的感受的大我、大身,都假想以为恒常,执着以为有我。修四念处,正可以破四颠倒,出三界。

(一)观身不净

观察我们的身体,用‘观’的方法来观它。在一般的说法里,此处往往解释得和五停心的不净观一样。但是我认为,如果是不净观,就是尚在五停心的阶段了,所以应该不是不净观。若从《俱舍论》来看,它不是重视于身体的不净;换句话说,不是身体很脏、很臭的那个不净,而是烦恼的根源叫作不净。观‘身是烦恼根’,所以不清净。

(二)观受是苦

通常,人对于身体的诸受,误认为是乐、是清净,这种颠倒想所导致的,就是宝爱这个身体。每个人都贪爱自己的身体,谁不贪爱自己的身体呢?割舍自身的一块肉拿去给狗打牙祭去,没有这样的事。观受是苦与观身不净是连带的,因观身不净,而观察到身体所带来的并不是好事,都是麻烦事、不清净的事,所谓不清净,指的是烦恼的根源,制造罪业、生死的根源。一般的人把身体当作净、把感受当作乐来看,根本没有想到它是生死的根源。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身体的种种呢?有时肚子饿了,吃的时候,吃得很饱,很舒服;口渴了,喝水的时候,喝得好舒服;累了,上床睡一觉,睡得好舒服;热的时候,有凉风徐徐吹来,吹得好舒服;恋爱的时候,亲密地拥抱,也觉得好舒服……。做舒服的事,感觉身体很可爱,于是起颠倒想,以为身体是受乐的根本。痛苦的时候是有的,但不会记得住,只记得好的,所以会对身体产生执着。

很多人不能认同佛教讲苦,他所感觉到的都是乐。但若深入地分析、观照下去,就会发现,所有一切的乐,都是苦的因素,都是带来苦的原因;而苦是没有止境的,乐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生的苦,连续到未来生的苦,即便是这一生,到最后,此身还是会死亡、会败坏,结果还是苦。所以说有受皆苦,‘乐’不过是一个假象。因现象的本质是无常,无常故苦。

(三)观心无常

心是什么?前面已提及,心是从身体的感受,而产生的反应和执着。我们的心,念念不停地跟着所有的受在变化。既然是刹那不断地改变着,这心当然是无常的。可是,一般人总认为心是永恒的,譬如:男女间的山盟海誓,海可以枯,石可以烂,我们的心永远不变……之类的,此即‘常心’。

执着我们的心是恒常的,这种幻觉,是因为不能观照到心念的变化。所以错认昨天想任何事的,是我的心;在三年前、十年前、五十年以前,那个动脑筋在想的,也是我的心;身体也许变了,我的心没有变,环境变了,我的心没有变。其实,不是我的心在动,是我的念头在动。他无法想到心之所以为心,实际上,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间的连锁、连结,不能如是观察,则会愚痴、固执地想象成是同一个人的心,在不同的时间,想着不一样的事。其实心念刹那变异,本是无常。

(四)观法无我

对于身、受、心三个项目,我们如果从身观察起,身受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在交互变化。既然是能够变化的,当然不是常的,既然是可以变化的,里头有没有‘我’呢?如果能够变化的是我,那在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我’在那里?所以一切法,不管是心法或是色法,无一不是因缘和合的暂时显现。暂时显现其间,每一点每一点连缀起来,便成为一桩事。从时间上看,是一个过程,从空间上看,是一个集合体,可是这种集合体仍然持续在变,过程也不断在变。‘我’在那里呢?那个是我呢?身体是我吗?心是我吗?接受的‘受’是我吗?通常认为,身体是我,我在接受,我在想,所以身受心通通是我。但把这些东西放在空间、时间上来看,就只是因缘的结合、因果的关系,‘我’是不存在的。

用什么来观身、受、心、法?用慧。在什么时候来看?在得到五停心的定以后。停于定,止于定时,心根本不动。若得定以后,心能够动,这不叫念头,叫慧,是很清楚的观照。

以慧来观身、受、心、法的时候,这个慧本身有被它所观的对象。如果观一观又停掉,不能持续地一直观下去、观完成,那是代表刚刚开始用功的阶段。可是渐渐修观,先观身,观身能够不断,再观受;观受能够不断,观心,又能不断,三种连起来观,一气不断,此即四念处观成,进入世第一位,已在得阿罗汉果、出三界前的阶段了。

四念处的进程分成四个层次,即暖、顶、忍、世第一位,并要配合十六行,即十六特胜来修,所以观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所谓十六特胜,它的目的是要证四圣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四圣谛怎么修呢?就是从四念处而修。在观四念处的时候,把四圣谛加进去一起观,四圣谛每一谛中有四行,四四一十六共十六行。

观四念处得力,才知道四圣谛的苦谛究竟是什么。能够了解到苦谛的实义,才能真切地生起不退的信心,直到证四圣谛,已能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连续地、不断地、不退地观照明彻,而且就在观上面不会再离开了。故证四圣谛已具无漏慧,出离三界,永断生死。

《四念处》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概略地介绍四念处。

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强忍住悲痛,请佛就未来佛法的弘传,开示最后的遗教。释迦牟尼佛咐嘱阿难四件事:其一,在日后结集佛法经典之时,每一部经的经文皆以‘如是我闻’为起始,表示这是由佛陀亲口宣说,阿难亲闻。其二,以戒律为师。其三,依四念处行道。其四,对于犯戒而不受劝告的比丘,用默摈、不理睬他的方式,让他心生悔意,自行归善。由此可知,四念处是佛陀教法中很基本而重要的一个方法。

五停心和四念处密切相关。就禅观次第言,五停心属于奢摩他,是止;四念处属于毗婆奢那,即观。五停心最主要的作用,是针对散心和乱心的人,使他们能够循着方法把心集中起来,渐渐地达到定的程度。修五停心得定以后,立即从定出来,用有漏智慧观察四念处的身、受、心、法,一直观想,进而达到发无漏慧、出三界的目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开悟,在定中心亦无法修;必须是得定之后,从定出,以有漏慧来修四念处,从四念处发无漏慧。有定有止,再修观,从观发慧,这个与天台宗所讲的止观均等不同。如果不得定便修四念处,或是修五停心得定后许久,定力退失,才修四念处,都是不对的。

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没有法。除此,凡因缘所生的,皆是法。

用这四种的观想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为了要对治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着。四种颠倒即是净──清净的净,乐──快乐的乐,常──永恒的常,我──我为中心。由于有这四种颠倒,所以不能出三界,所以沈沦流转在生死中。四种颠倒里的根本法是‘我’,因为‘我’,而错认存在是常的、永恒的。永恒感从那里来呢?从接受而来,受从那里来?受从身体而来,身体是物质的,心是精神的,但是精神不离物质而作用,身受心动,身心的感受加起来,就成了我,这是小我。从物质界小我的身体,到禅定中有定的感受的大我、大身,都假想以为恒常,执着以为有我。修四念处,正可以破四颠倒,出三界。

(一)观身不净

观察我们的身体,用‘观’的方法来观它。在一般的说法里,此处往往解释得和五停心的不净观一样。但是我认为,如果是不净观,就是尚在五停心的阶段了,所以应该不是不净观。若从《俱舍论》来看,它不是重视于身体的不净;换句话说,不是身体很脏、很臭的那个不净,而是烦恼的根源叫作不净。观‘身是烦恼根’,所以不清净。

(二)观受是苦

通常,人对于身体的诸受,误认为是乐、是清净,这种颠倒想所导致的,就是宝爱这个身体。每个人都贪爱自己的身体,谁不贪爱自己的身体呢?割舍自身的一块肉拿去给狗打牙祭去,没有这样的事。观受是苦与观身不净是连带的,因观身不净,而观察到身体所带来的并不是好事,都是麻烦事、不清净的事,所谓不清净,指的是烦恼的根源,制造罪业、生死的根源。一般的人把身体当作净、把感受当作乐来看,根本没有想到它是生死的根源。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身体的种种呢?有时肚子饿了,吃的时候,吃得很饱,很舒服;口渴了,喝水的时候,喝得好舒服;累了,上床睡一觉,睡得好舒服;热的时候,有凉风徐徐吹来,吹得好舒服;恋爱的时候,亲密地拥抱,也觉得好舒服……。做舒服的事,感觉身体很可爱,于是起颠倒想,以为身体是受乐的根本。痛苦的时候是有的,但不会记得住,只记得好的,所以会对身体产生执着。

很多人不能认同佛教讲苦,他所感觉到的都是乐。但若深入地分析、观照下去,就会发现,所有一切的乐,都是苦的因素,都是带来苦的原因;而苦是没有止境的,乐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生的苦,连续到未来生的苦,即便是这一生,到最后,此身还是会死亡、会败坏,结果还是苦。所以说有受皆苦,‘乐’不过是一个假象。因现象的本质是无常,无常故苦。

(三)观心无常

心是什么?前面已提及,心是从身体的感受,而产生的反应和执着。我们的心,念念不停地跟着所有的受在变化。既然是刹那不断地改变着,这心当然是无常的。可是,一般人总认为心是永恒的,譬如:男女间的山盟海誓,海可以枯,石可以烂,我们的心永远不变……之类的,此即‘常心’。

执着我们的心是恒常的,这种幻觉,是因为不能观照到心念的变化。所以错认昨天想任何事的,是我的心;在三年前、十年前、五十年以前,那个动脑筋在想的,也是我的心;身体也许变了,我的心没有变,环境变了,我的心没有变。其实,不是我的心在动,是我的念头在动。他无法想到心之所以为心,实际上,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间的连锁、连结,不能如是观察,则会愚痴、固执地想象成是同一个人的心,在不同的时间,想着不一样的事。其实心念刹那变异,本是无常。

(四)观法无我

对于身、受、心三个项目,我们如果从身观察起,身受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在交互变化。既然是能够变化的,当然不是常的,既然是可以变化的,里头有没有‘我’呢?如果能够变化的是我,那在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我’在那里?所以一切法,不管是心法或是色法,无一不是因缘和合的暂时显现。暂时显现其间,每一点每一点连缀起来,便成为一桩事。从时间上看,是一个过程,从空间上看,是一个集合体,可是这种集合体仍然持续在变,过程也不断在变。‘我’在那里呢?那个是我呢?身体是我吗?心是我吗?接受的‘受’是我吗?通常认为,身体是我,我在接受,我在想,所以身受心通通是我。但把这些东西放在空间、时间上来看,就只是因缘的结合、因果的关系,‘我’是不存在的。

用什么来观身、受、心、法?用慧。在什么时候来看?在得到五停心的定以后。停于定,止于定时,心根本不动。若得定以后,心能够动,这不叫念头,叫慧,是很清楚的观照。

以慧来观身、受、心、法的时候,这个慧本身有被它所观的对象。如果观一观又停掉,不能持续地一直观下去、观完成,那是代表刚刚开始用功的阶段。可是渐渐修观,先观身,观身能够不断,再观受;观受能够不断,观心,又能不断,三种连起来观,一气不断,此即四念处观成,进入世第一位,已在得阿罗汉果、出三界前的阶段了。

四念处的进程分成四个层次,即暖、顶、忍、世第一位,并要配合十六行,即十六特胜来修,所以观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所谓十六特胜,它的目的是要证四圣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四圣谛怎么修呢?就是从四念处而修。在观四念处的时候,把四圣谛加进去一起观,四圣谛每一谛中有四行,四四一十六共十六行。

观四念处得力,才知道四圣谛的苦谛究竟是什么。能够了解到苦谛的实义,才能真切地生起不退的信心,直到证四圣谛,已能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连续地、不断地、不退地观照明彻,而且就在观上面不会再离开了。故证四圣谛已具无漏慧,出离三界,永断生死。

《四念处》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概略地介绍四念处。

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强忍住悲痛,请佛就未来佛法的弘传,开示最后的遗教。释迦牟尼佛咐嘱阿难四件事:其一,在日后结集佛法经典之时,每一部经的经文皆以‘如是我闻’为起始,表示这是由佛陀亲口宣说,阿难亲闻。其二,以戒律为师。其三,依四念处行道。其四,对于犯戒而不受劝告的比丘,用默摈、不理睬他的方式,让他心生悔意,自行归善。由此可知,四念处是佛陀教法中很基本而重要的一个方法。

五停心和四念处密切相关。就禅观次第言,五停心属于奢摩他,是止;四念处属于毗婆奢那,即观。五停心最主要的作用,是针对散心和乱心的人,使他们能够循着方法把心集中起来,渐渐地达到定的程度。修五停心得定以后,立即从定出来,用有漏智慧观察四念处的身、受、心、法,一直观想,进而达到发无漏慧、出三界的目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开悟,在定中心亦无法修;必须是得定之后,从定出,以有漏慧来修四念处,从四念处发无漏慧。有定有止,再修观,从观发慧,这个与天台宗所讲的止观均等不同。如果不得定便修四念处,或是修五停心得定后许久,定力退失,才修四念处,都是不对的。

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没有法。除此,凡因缘所生的,皆是法。

用这四种的观想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为了要对治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着。四种颠倒即是净──清净的净,乐──快乐的乐,常──永恒的常,我──我为中心。由于有这四种颠倒,所以不能出三界,所以沈沦流转在生死中。四种颠倒里的根本法是‘我’,因为‘我’,而错认存在是常的、永恒的。永恒感从那里来呢?从接受而来,受从那里来?受从身体而来,身体是物质的,心是精神的,但是精神不离物质而作用,身受心动,身心的感受加起来,就成了我,这是小我。从物质界小我的身体,到禅定中有定的感受的大我、大身,都假想以为恒常,执着以为有我。修四念处,正可以破四颠倒,出三界。

(一)观身不净

观察我们的身体,用‘观’的方法来观它。在一般的说法里,此处往往解释得和五停心的不净观一样。但是我认为,如果是不净观,就是尚在五停心的阶段了,所以应该不是不净观。若从《俱舍论》来看,它不是重视于身体的不净;换句话说,不是身体很脏、很臭的那个不净,而是烦恼的根源叫作不净。观‘身是烦恼根’,所以不清净。

(二)观受是苦

通常,人对于身体的诸受,误认为是乐、是清净,这种颠倒想所导致的,就是宝爱这个身体。每个人都贪爱自己的身体,谁不贪爱自己的身体呢?割舍自身的一块肉拿去给狗打牙祭去,没有这样的事。观受是苦与观身不净是连带的,因观身不净,而观察到身体所带来的并不是好事,都是麻烦事、不清净的事,所谓不清净,指的是烦恼的根源,制造罪业、生死的根源。一般的人把身体当作净、把感受当作乐来看,根本没有想到它是生死的根源。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身体的种种呢?有时肚子饿了,吃的时候,吃得很饱,很舒服;口渴了,喝水的时候,喝得好舒服;累了,上床睡一觉,睡得好舒服;热的时候,有凉风徐徐吹来,吹得好舒服;恋爱的时候,亲密地拥抱,也觉得好舒服……。做舒服的事,感觉身体很可爱,于是起颠倒想,以为身体是受乐的根本。痛苦的时候是有的,但不会记得住,只记得好的,所以会对身体产生执着。

很多人不能认同佛教讲苦,他所感觉到的都是乐。但若深入地分析、观照下去,就会发现,所有一切的乐,都是苦的因素,都是带来苦的原因;而苦是没有止境的,乐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生的苦,连续到未来生的苦,即便是这一生,到最后,此身还是会死亡、会败坏,结果还是苦。所以说有受皆苦,‘乐’不过是一个假象。因现象的本质是无常,无常故苦。

(三)观心无常

心是什么?前面已提及,心是从身体的感受,而产生的反应和执着。我们的心,念念不停地跟着所有的受在变化。既然是刹那不断地改变着,这心当然是无常的。可是,一般人总认为心是永恒的,譬如:男女间的山盟海誓,海可以枯,石可以烂,我们的心永远不变……之类的,此即‘常心’。

执着我们的心是恒常的,这种幻觉,是因为不能观照到心念的变化。所以错认昨天想任何事的,是我的心;在三年前、十年前、五十年以前,那个动脑筋在想的,也是我的心;身体也许变了,我的心没有变,环境变了,我的心没有变。其实,不是我的心在动,是我的念头在动。他无法想到心之所以为心,实际上,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间的连锁、连结,不能如是观察,则会愚痴、固执地想象成是同一个人的心,在不同的时间,想着不一样的事。其实心念刹那变异,本是无常。

(四)观法无我

对于身、受、心三个项目,我们如果从身观察起,身受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在交互变化。既然是能够变化的,当然不是常的,既然是可以变化的,里头有没有‘我’呢?如果能够变化的是我,那在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我’在那里?所以一切法,不管是心法或是色法,无一不是因缘和合的暂时显现。暂时显现其间,每一点每一点连缀起来,便成为一桩事。从时间上看,是一个过程,从空间上看,是一个集合体,可是这种集合体仍然持续在变,过程也不断在变。‘我’在那里呢?那个是我呢?身体是我吗?心是我吗?接受的‘受’是我吗?通常认为,身体是我,我在接受,我在想,所以身受心通通是我。但把这些东西放在空间、时间上来看,就只是因缘的结合、因果的关系,‘我’是不存在的。

用什么来观身、受、心、法?用慧。在什么时候来看?在得到五停心的定以后。停于定,止于定时,心根本不动。若得定以后,心能够动,这不叫念头,叫慧,是很清楚的观照。

以慧来观身、受、心、法的时候,这个慧本身有被它所观的对象。如果观一观又停掉,不能持续地一直观下去、观完成,那是代表刚刚开始用功的阶段。可是渐渐修观,先观身,观身能够不断,再观受;观受能够不断,观心,又能不断,三种连起来观,一气不断,此即四念处观成,进入世第一位,已在得阿罗汉果、出三界前的阶段了。

四念处的进程分成四个层次,即暖、顶、忍、世第一位,并要配合十六行,即十六特胜来修,所以观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所谓十六特胜,它的目的是要证四圣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四圣谛怎么修呢?就是从四念处而修。在观四念处的时候,把四圣谛加进去一起观,四圣谛每一谛中有四行,四四一十六共十六行。

观四念处得力,才知道四圣谛的苦谛究竟是什么。能够了解到苦谛的实义,才能真切地生起不退的信心,直到证四圣谛,已能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连续地、不断地、不退地观照明彻,而且就在观上面不会再离开了。故证四圣谛已具无漏慧,出离三界,永断生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章若楠[超话]#zrn#章若楠请别相信她# zrn#章若楠爱情遇见达尔文# “对你的爱像循环播放的电影 从未停止” . @章若楠
  • 【赠运费险】~[嘘]评分不错,口碑商品,有需要的可以领券更实惠些,还好不贵! #宝宝好物推荐#好物分享|骑滑两用的高颜值滑板车 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爸爸妈妈除了要
  • 那么量大的人真的能用么……这是一条#美味升级秘诀# [嘻嘻]整理了一些加在一起更好吃的食物搭配,如果吃腻了原有的口味,可以试试这些[赞] 红酒配酸奶 一杯酸奶
  • 薄雾浓浓,眼前模糊一片,用力拨开,仿佛陷入其中,踮起脚尖,张开怀抱伸出指尖,却遥不可及,仿佛独自在旋转,从天空看向你时,你安静闭眼享受着所有一切,任意让时间与薄
  • #综合体育[超话]#5.19元发行的葫芦娃20板后开板,这家海南海口企业以儿科用药为特色,主要从事中成药及化学药品。  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海口市医学会
  • 2、注意尊重孩子隐私可能在家长眼里,子女永远都是没长大的小孩子,但孩子身体却在不断发育,早晚会长大,家长们千万不要由于亲子之间太过亲密反而忘了人与人间最基本的尊
  •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
  • 没有健康的身心什么都谈不上;健康是一切的基础,离开健康的身体,去说事业、金钱、爱情等事项,都是无源之水。#每日宜善[超话]#没有健康的身心什么都谈不上;健康是一
  • 今天大家都在给我看猫 我也好想我的猫 想念什么呢 想七月在床边陪我睡觉 想陪初八一起玩耍 好想把七月接来 但是经常我又经常不在家 唉 等我稳定可能还得很久 那时
  • 背后被指指点点不说,老公一旦心情不爽,还会对你发脾气,还拿经济制裁你,更可怕的是,他养了你十年,你人老周黄,快要奔四,能力没有,口袋空空,思想幼稚,这时人家在跟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统计,6月以来,全国电力消费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增速还将随着气温升高而进一步提升,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 最新发布的报告则显示,量子攻击是美国国家安全局针对国家级互联网专门设计的一种先进的网络流量劫持攻击技术,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量子攻击技术针对世界各国访问脸书、推特
  • #尹浩宇[超话]# [打call] #尹浩宇伊周八月刊封面# ❤️#伊周尹浩宇八月刊封面人物# ❤️#尹浩宇#今天的杂志太好看了[哇][哇],姐妹们反黑也很辛苦
  • 2. 在画场景的时候,盯着屏幕画图是个好主意,它为你提供了很有力的基础,可以更容易从体积的角度来思考。3. 去透彻了解你想画的场景,一个快速方法是先绘制它的俯视
  • 海岸空间弹性改造 \ 景观设计作品集 \ 作品集辅导对于亚速尔群岛,狭窄的海岸边缘是少数有可能定居的陆地区域之一。这些大块的水磨砂岩都是从场地中直接开采的,这种
  •   2020年三季报显示,上海家化的研发开支1亿元,占营收比例不足2%;珀莱雅的研发费用为5300万元;丸美股份只有3500万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笔者
  • [带着微博去旅行]真实之美:用一双不评判的眼睛,看到自己的三千面相[带着微博去旅行]活出之美:舞蹈互动,阴阳切换,看到内心的渴望,活出勇气和鲜活的生命力[带着微
  • 别高估关系,别试探人心。 活在这个世上,我们每天躲不开的就是跟人打交道,跟熟悉的,跟陌生的。 经历的多了,见过的人多了,就会慢慢发现——温暖你最多的是人心;
  • 可是这里的环保部门不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反倒对举报中身份信息很负责,看来在这里绿水青山还是比不过金山银山啊!厂区周边及内部道路要硬化,设置抑尘墙,作业
  • BA.2.75具有9个与其始祖病毒BA.2得不同Spike突变,但却没有BA.5的L452R(也是Delta突变株的主要突变)。研究发现,疫苗接种加强者血清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