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中国改革报|峥嵘十载 戈壁滩上绘就一幅新时代画卷】#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 兰州新区成立1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60倍,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针”。

“10年来,新区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戈壁荒滩上,初步建立起了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综合性新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全面增进,新区群众实实在在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日前,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相关负责人对兰州新区这10年的发展成果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设立兰州新区,赋予其“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大战略定位。兰州新区是我国广袤西北大地上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肩负着探索西北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新模式,增强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向西开放,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责任。

如今,#奋进十年路启航新征程# 10年过去了,悠然回望,岁月峥嵘。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5亿元到快速突破300亿元关口,增长近60倍,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进出口贸易额倍数增长,常住人口从不足10万人增长至50万人。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初见雏形,成为甘肃全省乃至整个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有效发挥了经济增长新引擎、改革创新新典范、高质量发展新样板的作用。

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成绩

要想实现突破,必须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成绩。决策者们坚持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深入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行政审批、国资国企等“九大改革”,构建全方位改革体系,有效激活发展动能。

兰州新区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兰州新区产业园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空间大、政策优等特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科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要素供给、政策兑现、人才引进等科创生态,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高能级平台加速集聚。

“目前,兰州新区建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168个。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连续4年保持在4%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翟建军告诉记者。

兰州新区深谙“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道理,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引进培育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如今的兰州新区藏龙卧虎,科技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达3万人。

兰州新区还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的关键举措和引领高质量赶超跨越的“先导工程”,先后获评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2020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

推动产业发展,重振“兰州制造”

兰州的历史曾因“兰州制造”四个字而熠熠生辉。元代有铁冶,明代开发煤矿,洋务运动中,兰州机器局、兰州机器织呢局开西北工业之先河。抗战时,兰州成为大后方,形成纺织、皮革、机械制造、汽车修理、冶金、制药、化工、玻璃、面粉、卷烟等工业企业。新中国成立后,兰州迅速成为新兴工业城,创造了新中国无数个“第一”,为新中国的起步作出巨大贡献。

“如今,兰州新区面临崭新的发展机遇,以国家级新区平台建设为引擎,紧扣‘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积极主动作为,聚集配置高端发展要素,着力铸链强链延链补链,加快构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呈现出生态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形成‘大中小共存、高优特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翟建军说。

据悉,兰州新区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十四五”末产值将达到200亿元。

绿色化工产业“十四五”末产值将达到500亿元,打造千亿级国家重要的高端化工产业基地和世界一流的现代精细化工产业园。

新材料产业“十四五”末产值将超过65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性能铜箔研发生产基地、新能源“储能之谷”。

还有生物医药产业、绿色能源产业、大数据产业、现代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也都生根开花,以日益蓬勃的姿态助推着兰州新区的发展,重振着“兰州制造”的辉煌。

立足丝路优势,打造开放前沿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兰州新区立足“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定位,先后建成运营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构建起“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

2016年~2021年,兰州新区进出口总额达276亿元、年均增长9.2%。其中2021年实现贸易额82.4亿元,同比增长103%,占甘肃省贸易额超过16%,对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凸显。

2014年7月15日,作为甘肃省唯一的综合保税区,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并于2015年12月24日正式封关运营。封关运营以来,新区综合保税区复制推广“分类监管”“委托加工”“两段准入”“四自一简”等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创新“废物出区”“申报前检验”“全过程品质监测”等制度,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德国、中国香港等地设立多个海外仓。

2017年11月,兰州新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获交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并列入全国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2022年8月2日,由兰州新区商投集团路港公司、捷时特物流有限公司共同承运的“万象南—磨憨—中川北”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顺利到达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此趟班列是中老铁路贯通后,甘肃省首趟中国—老挝回程班列,为甘肃省开辟了连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快捷国际贸易通道。

兰州新区还大力构建“通道+物流+产业”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大通道同向发力,持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据翟建军介绍,目前,依托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及航空口岸,已开通240余条国内国际地区城市运输航线和16条国际货运航线,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飞机起降架次30万架次。

坚持生态优先,守护绿水青山

2011年,总长16.7公里、面积967公顷的新区东一干防护林带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兰州新区生态防护林带建设正式拉开序幕。10年过去,往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已变得郁郁葱葱。

据翟建军介绍,近年来,兰州新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等重大机遇,以生态修复治理为切入点,规划将大量的生态功能差、未利用荒坡土丘进行整治,30%整治为高质量、永久性生态用地,打造兰州北部生态安全屏障。

“引大入秦”丰沛的水源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激活了生机。如今,一座满目滴翠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在古老的秦王川大地上拔地而起。

10年间,兰州新区总共建成水库6座,生态调蓄工程9个,生态输水管线5条,产业园区供水工程6处,年供水能力由原来不足0.3亿立方米提升至1.46亿立方米,逐步构建起一张生态供水兼顾防洪节水的水利体系网。

“自建设以来,兰州新区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区、构筑兰州北部生态屏障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在全省率先创新黄土山丘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新路子。”翟建军表示。

2010年~2022年6月,兰州新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20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6%。建成高效节水、生态兼顾的高标准农田7万亩,实施生态修复12万亩,系统性解决了干旱、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等问题。

如今,新区四周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得以平整,一道道绿色的生态屏障蔚然成荫。一批雨水有效收集利用、洪水有序排放,湿地、湖体东西相连、南北贯通,形成了城市绿肺。人与自然关系得到极大改善,为黄河上游地区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区样板、作出了新区示范。

聚焦城市与民生,打造宜居幸福地

“春季见花、夏季见绿、秋季见果、冬季见景”,这是兰州新区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立下的愿景。

10年来,兰州新区坚持把提升城市服务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贯穿建设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全过程全方位,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兰州新区印发了《魅力新区城市品质提升六大行动方案》,未来将从市容环卫、市政设施、空间秩序、园林绿化、城市治理、道路交通六个方面完善治理措施。”翟建军说。

新区建设绕不开民生话题。只有民生问题搞好了,人民才能安稳踏实地生活在这片土地。

10年来,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超过280亿元,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同时,面向全国引进教育人才超过1200人,教育成效全面开花,教育水平显著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新区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已达到国家平均水平,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同步健全,逐渐形成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

近年来,兰州新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大力推进“15分钟健身圈”建设,先后建成各类体育场地987个,全域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7平方米,位居甘肃省前列。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兰州新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扎实开展“3+1”冲刺清零行动,历史性地解决了整体绝对贫困问题。同时,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

一项项举措结出丰硕果实。翟建军告诉记者,从2010年到2021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近5年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作为从一张白纸起步的国家级新区,10年来,这里从一片黄土荒滩成长为一座现代化新城,从农耕之乡转变为生态产业集聚区,从无人问津的僻壤蝶变为科技创新高地。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兰州新区要牢牢把握国家赋予的发展改革创新重大任务,坚守初心,坚定信心,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以过硬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为甘肃省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新区力量。”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兰州新区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期望。(中国改革报)

#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西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奋力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

7月21日,在周口市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第五次现场观摩评比活动中,西华县位居全市前列;

7月28日至29日,全市第二季度重大项目建设“三个一批”观摩讲评活动中,西华县排名全市前列;

7月29日,西华县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全国“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客货邮融合”品牌县;

8月3日,全市“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现场会在西华县召开;

8月24日,西华县黄桥乡裴庄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这是近两个月来西华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所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西华县委、县政府在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中,确立“农业立县、工业强县、科技兴县、开放活县”发展思路,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加速年”“城乡融合发展年”“能力作风建设年”的“三个年”行动和讲大局、比品格,讲担当、比攻坚,讲实绩、比作风的“三讲三比”活动,坚持谋划长远、干在实处,担当作为、走在前列,奋力开创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

◎强工业,挺起县域经济发展脊梁

坚定把工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围绕“两主导一特色”产业,招大引强,延链补链,着力培育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围绕精密装备制造主导产业,打造全国有影响的智能零部件生产基地。耕德电子二期项目已投产达效;实施总投资12亿元的手机表面阳极氧化处理项目(耕德电子三期)年底可投产运营,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税收5亿元,目前正在围绕耕德电子、凯旺科技开展链式招商,成都艾宇光科技等15家关联企业已达成投资意向,科亚数控刀具等3家关联企业已经落地。

——围绕食品加工主导产业,打造全国有影响的禽类肉食和谷朊粉生产基地。双汇食品肉鸡孵化厂、屠宰加工厂已投产运营,2个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亿元;21个养殖小区已建成投用,熟食加工厂于10月1日投产运营,产业链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税收1.5亿元,目前已对接关联企业6家,占地100亩的双汇冷链物流园已开工建设。

——围绕循环经济特色产业,打造全省有影响的废旧金属再利用生产基地。支持中爽铝业、华璨铝业等现有企业扩大产能、延长链条,加快推进万达铝业再生铝和彩铝板生产项目投产运营;开工建设总投资20亿元的中经资源废旧金属再利用项目,引进国有企业参股经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推动循环经济全产业链发展。

◎抓项目,跑出跨越赶超加速度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导向,高质量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压茬推进、滚动实施。筛选确定76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建立“4个1”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力争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确保耕德电子三期、凯旺电子二期、双汇食品肉鸡全产业链等项目早日投产运营。持续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组建1家2A级投融资集团和4家投融资公司,确保年内完成融资20亿元以上;抢抓国家和省市政策机遇,围绕产业发展、城市建管、乡村振兴、交通物流、民生改善等方面,再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力争纳入国家和省市“大盘子”。今年以来,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1个,总投资200亿元;新开工工业项目25个,完成投资42.4亿元;新投产重点项目9个,企业经营效益良好。培育上市企业5家,其中,卫奇农牧已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力争明年10月底前在北交所上市;普瑞制药等4家企业上市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重创新,塑造科技赋能新优势

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以创新激发活力、增强动力,努力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技改引导资金,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确保年内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0%以上。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每年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节能减排科技型企业,力争年内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节能减排科技型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建设省级科研平台2个,培育3—5家掌握核心技术的瞪羚企业。强化数字化赋能,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更多企业“上云”。围绕板材加工、面粉深加工等企业,加快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优环境,全面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工作,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升级网上审批系统,研究制定不见面、零接触、一次都不跑的“放管服”改革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塑内部流程,力争年内见到实效。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把办实事、解难题作为“万人助万企”的重中之重,在疫情防控中,将企业相对集中的经开区划定为特别防范区,“一人一企”驻企帮扶,确保企业正常经营、满产达效。坚持“凡承诺、必兑现”,依法履行向市场主体作出的承诺和订立的各类合同,打造稳定、可预期的投资环境。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绘制“四张图谱”,开展“四个拜访”,积极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招商引资机制,确保高质量完成招商引资“2个5”“3个3”目标任务。

◎抢机遇,推进周西融合快速发展

抢抓西华纳入周口“一中心两组团”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城乡发展融合年”行动,加速融入周口中心城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加快推进西华与周口之间的规划衔接、道路连接、生态对接、产业承接,着力把西华打造成周口中心城区的“后花园”、枢纽经济的“功能区”、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加快城市建设提质工程,实施城区“大外环”连通工程,全面提档升级城市路网;强力推进10大片区改造,统筹推进东风运河、双狼沟、贾鲁河城区段和大沙沟高铁片区段生态治理,加快推进女娲湖、高铁公园、西湖公园、森林公园建设,着力打造有品位、有韵味、有趣味的宜居宜业宜游县城。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让公共服务惠及城乡全体居民。

◎保民生,努力创造更高品质生活

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和提质扩容,在行政新区新(扩)建2所初中、3所小学;在经济开发区新建1所职高、1所高中、1所初中,改扩建1所小学;均衡布局老城区学校,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让在外务工家长放心。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今年上半年完成县第一医院改制,在高铁片区高标准新建1所中医院,每个办事处建设1所社区医院,全面提升改造所有乡镇卫生院;深入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改革,全面提升诊疗服务水平,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病便宜、看病方便。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建设县级康养中心,每个办事处建设1所养老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居委会)建设1所日间照料中心,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养老需求,让所有老年人安享晚年。

西华县委书记田林表示:“我们把开展‘三个年’行动和‘三讲三比’活动作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重要抓手,大力弘扬务实作风,全面拔高工作标杆,冲刺‘四季度’、夺取‘全年红’,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现代化河南建设、周口高质量跨越发展作出西华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关注#【擘画一体化“同心圆”——廊坊深入推动北三县与通州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北三县与通州两地,一衣带水,声息相通。
连通大厂回族自治县和通州区的厂通路河北段引桥工程已完成60%,预计10月完工;北三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与北京国贸之间的京津冀定制快巴试点开通运营,跨省通勤人员1小时快速直达北京中心城区……近来,北三县与通州两地合作共赢的鼓点如马蹄声般迅疾。
202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为推动通州和北三县协同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两地也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携手从“协同”发展迈向“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积极示范。
一体化发展,是区域合作的最高层次。与通州区仅一河之隔的北三县,聚焦北京“摆不下、离不开、走不远”功能和自身产业定位,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交通、产业、生态等对接协作,与通州区合力打造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织密交通“一张网”
畅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经络血脉”

“平时自驾车到北京三元桥要40分钟,现在有了这辆快巴,实现了网上购票、刷证上车、远程安检,不下车即可快速通过进京检查站,省时又省钱。”现在,家住星河园小区的陈俊营通勤首选京津冀定制快巴。星河园小区是三河(燕郊)至北京通勤定制快巴一线的首发站,终点站是北京国贸地铁G口。
京津冀定制快巴是深入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解决环京地区通勤人员进出京交通不便、出行时间长等问题的创新举措之一。“目前,往返廊坊北三县至北京国贸之间的京津冀定制快巴共投入大巴车48辆,设置45个上下车点位,可满足2000多人同时乘车出行需求。”廊运集团北三县定制客运分公司副经理陈东宏说。
交通路网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近日,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复《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年-2035年)》,推动形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正驶入快车道。
在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三河市燕郊潮白大街站、神威大街站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紧张有序施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首次延伸到河北。截至目前,神威大街站已完成总体进度的28%;潮白大街站已完成总体进度的32%。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三河段力争2025年与北京段同步通车。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是高质量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骨干线路。“平谷线建成后,将成为首条京冀轨道交通区域快线,通勤人员可选择乘坐轨道交通进出京,从而有效缓解北京东部廊道客流压力。”三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铎说,三河市群众翘首期盼多年的“坐着地铁进北京”的梦想,不久将成为现实。
串联起北京城市副中心、燕郊、大厂、香河等地的京唐城际铁路,按计划将于今年建成通车;厂通路、姚家园路东延、石小路、通宝路等4条京冀跨界道路,均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为了畅通交通“血脉”,北三县努力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构建与通州区互联互通的一体化交通体系。
在京冀两地合力推进下,目前,北三县与通州区对接道路达10条,通达公交线路30多条。日益完善的跨界交通路网,将把北三县和通州区越来越紧密联结在一起,为两地人流、物流、信息流等交流融合提供便捷通道。

共抓产业“一条链”
加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动能积蓄

在大厂回族自治县,国家京剧院文旅融合产业化基地项目施工现场,一片具有典型的中式园林建筑特色的房屋已显出雏形;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园里,多栋大楼拔地而起……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京剧院等开展合作,发展文化创意、康养旅游等产业。
产业协作是推动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根据有关规划,我市明确了“科创燕郊、智造三河、商务大厂、文旅香河”的县域经济定位,积极构建“北京研发设计、北三县转化配套”的产业链协作新格局。
8月26日,三河市在北京中关村丰台新兴产业基地举办北京·三河科技装备产业推介会,搭建央企京企与三河市政府部门、园区、域内企业沟通对接交流平台,促成11个项目集中签约,签约总金额20.8亿元,涉及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医疗器械等各个领域。
瞄准北京“摆不下、离不开、走不远”的功能和产业,聚焦在京央企、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2019年以来,北三县连续3年与北京共同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合作项目和事项124个,意向投资799亿元,涉及区域开发、城市更新、科创基地、轨道交通等领域。目前,有研稀土、中航试金石检测科技等38个项目建成投产,中冶总部基地、华海云谷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加快建设。
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北三县与通州区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与通州区协同创新能力,积极推动制造、配套服务等环节深度协同。
“公司从北京搬迁至此,大部分员工实现了家门口上班,员工没有一个流失。”落户兴远高科产业园的河北衡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管理负责人细数着园区的“红利”:这里有专业服务团队帮助解决生产经营需求;在人才引进方面“牵线”,及时对接各方资源;帮助企业申报知识产权……像兴远高科产业园一样,目前,三河共培育各类科创园31个,已建成19个,累计入驻企业865家,京企占比达60%。
专显(河北)科技有限公司从北京搬到香河机器人小镇后,拎包入住,实现了快速投产。目前,香河机器人小镇已签约企业150多家,逐步形成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大厂回族自治县引进数字经济总部商务区等产业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持续增长……立足主导产业方向和现实产业基础,北三县着力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健康、影视文创、家具等特色产业集群,并积极推动特色小镇对接合作,实现联动发展。

下好公共服务“一盘棋”
共享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民生“红利”

“这里配套齐全、服务周到、医疗保障专业,环境又好,住在这儿就是一种享受。”目前,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养护中心内,5000多名老人颐养天年,其中9成以上老人来自北京。这里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家庭氛围浓厚,独具特色的“医养结合”新模式让老年人有“医”靠更安心。
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养护中心是京津冀养老试点单位和北京市养老外延试点之一。目前,养护中心已投用的一期二期项目共有养老床位一万多张,正在建设的三期项目规划床位4690多张。位于香河县的大爱城,也吸引了京津等地一批老人颐养天年。
百姓获得感足,是北三县与通州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成果的最好体现。不仅同城化“跨城养老”成趋势,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北三县与通州区也按下共建共享“快进键”,公共服务落差逐渐缩小。
北三县与北京市签署了教育发展合作协议,建立了13个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在校际合作、教研管理、资源共享、文化共建等方面深化合作。2021年,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挂牌成立,教育教学工作朝着与北京总校“同形、同构、同质”的办学目标迈进。
医疗卫生方面,北三县已与北京5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其中,潞河医院、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等医疗机构,与北三县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北京潞河医院香河医康院区紧张施工,预计年底可全部封顶,建成后可为区域居民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
目前,北京环卫、北京热力、北京建工、北控水务等京企参与三河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京标服务”正加快覆盖北三县。随着多方面合作持续深化,当地群众正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红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史铁生《我与地坛》 8. 世界唯一不变,是人都善变,路过人间,多了些修炼,路过人间就懂得防卫,说来惭愧,人只要有机会,就又沦陷。 ——史铁生《我与地
  • #刘宇宁帝林#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 | #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愿你精致到老,眼里是太阳,笑里是坦荡,对得起初心,守得住永心。@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
  • “我又要接送大的上学,又要带小的,又要照顾家,我太累了,我受够了……”妻子连珠炮似的一直说,我们几乎插不上什么话。听妻子说离婚的理由:这么多年(他们进来时我正在
  • 周天和李老师吵架了 其实他考虑的也ok 但就是表达方式让我觉得特煞笔 我当时只是觉得他是傻逼 说的都是些屁 对我的能力一点都不信任 然后我就趁他睡着了 偷偷分房
  •   我以为他真心后悔,想和我复婚,哪怕我不接受,可是心里总有一些痛快,所以当我听到他和星彩公司合作,看到小猫落在游戏室的围巾时,那种像是被人耍了的感觉,又冒了
  • 女生4 8个男朋友专属备注和昵称文案1. 公主的保安‍♂️2. 心动男嘉宾3. 甜甜供应商4. 饭桶小猪5. 机6. 臭屁精7. 绝世妻奴8. 已读不回的坏蛋️
  •   “魏助理,我真的还有事,”云雪尧看了一下时间。但他只和我说“不要在意,这个客户是有点目中无人的” 我老板,一个我当时觉得没什么文化的人知道了说:“玛德 钱给
  • 与之对应的是全球智能驾驶领头羊华为问界M7,订单突破15万辆。仅仅一次电动化就让欧美百年内燃机的积累付之东流,而本次智能化,全世界仅有特斯拉与华为汽车的背景下,
  • ”四、有痔者,怎能坐享其成药方:鸭蛋和蜂蜜,治痔疮、鸭蛋打散用开水冲熟,放温加香油和蜂蜜服下,一天服2次,再配合氏云堂中药膏外用,3天基本就可以治愈!脚气小窍门
  • 予他 7 秦毅气冲冲地走了,头也不回地走了。   于荣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他知道是自己的行为惹怒了这位秦少爷,可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姐姐。   秦毅才回到
  • 简直语气十足,在后来,宇文渊派南川大军包围皇城,这让皇帝不得不警惕起来,害怕宇文渊来抢帝位,在这期间,宇文渊百般刁难苏颜,但每次苏颜哀求他时,哭时宇文渊就放了他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帝林##摩登兄弟[超话]# 佛系三连:都行,可以,没关系,不签到,不发小纸条,爱咋咋地,谁叫你可爱 @摩登兄弟刘宇宁
  • MOXA EDS-G512E-4GSFP EDS-G512E-4GSFP-T EDS-G512E-8PoE-4GSFPEDS-G512E-8PoE-4GS
  • 柳知艺沈昱舟柳知艺沈昱舟柳知艺沈昱舟(已完结小说全集完整版大结局)小说全文阅读主角柳知艺[微风][挖鼻].RJd{q)[ ‼小说全文阅读主角柳知艺到公#众#号【
  • ”(救苦经)“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于正念中,乃得五脏清凉,六腑调泰……安寂六根,静照八识,空其五蕴,证妙三元,得道成真,自然升度。所伤物命,早生人天”(忏悔文)
  • “找我拍照的大都是20岁至40岁的女性,她们在小红书上私信我,然后标明拍摄时间、地点、风格,我就会根据情况来接单。 在家有手机就可以播 新人小白有师傅负责带你公
  • 哈哈哈哈,地基主也会生气耶运用Yes And 共演一场好戏(四)“是的,而且“能够从哪些方面帮助到我们?例如,在某次特别糟糕的表现后老板问你:“损失了个客户是吗
  • • 按出品方排序:o 叠纸 作品:恋与制作人;恋与深空o 米哈游 作品:未定事件簿o 网易 作品:时空中的绘旅人o 腾讯 作品:光与夜之恋o 灵犀互娱 作品:代
  •  5、长脚很快俗话说“长个先长脚”很多孩子在猛长期首先会经历脚部的快速生长,鞋子尺码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增加。3、睡不醒在成长发育阶段,孩子的身体需要更多的
  •   口中不自觉地感叹:“妈的,长得这么牛逼,卧槽……”  嘉措喉头滑动了一下,抬手扶着我的肩膀要将我推开:“别撒酒疯。  口中不自觉地感叹:“妈的,长得这么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