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是真回頭?

有人以為成佛太難,將來能保持人身也就算了,此種人很多,實未了解佛法。須知我們縱然以往造業甚重,但回頭是岸,當生就能成就。所謂回頭是岸,並非多行善事、將功折罪之義,這不是真回頭,捨識用根才是真回頭。平常用的是分別心,從今以後用不分別的心,乃可成就。

節錄:

佛法的教學,是紮在「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陀教育教學的目的何在?你本來是佛,現在迷了,你變成六道凡夫,佛教導我們終極的目標是讓我們轉凡成聖,回歸到本來佛,佛陀教育就圓滿!成佛難不難?經上講的原理,你要是明瞭之後,你就曉得一點都不難,放下而已。放下見思煩惱你就成阿羅漢,放下塵沙煩惱你就是菩薩,放下無明煩惱你就成佛,你就回歸自性。所以佛法這個修學,真正講修行功夫是什麼?自始至終就放下而已。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40集) 2010/9/11

為什麼叫你放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佛就不會叫我們放下,叫你放下,全是虛妄,你把虛妄的東西放下,真的就現前,真的是什麼?佛性。《還源觀》上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它就現前,妄的放下,真的就現前,這叫證真。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40集) 2010/9/11

既有佛性一定會成佛,只是時間早晚,早晚依什麼?就看你自己什麼時候回頭。回頭是岸,你從迷回過頭來就覺悟了,覺悟就是佛,迷了叫凡夫,從理上講凡夫成佛是一念之間。釋迦牟尼給我們表演的是一念之間,惠能大師在中國給我們表演的也是一念之間,這不是假的,問題你能不能放得下。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92集) 2010/11/11

佛是覺的意思,佛是覺性,就是自家的佛性,這叫皈依佛。幾個人會皈?沒有一個,這真不容易。真正把皈依佛這一條做到,那就是交光大師在《楞嚴正脈》裡面所講的「捨識用根」,那就皈依佛了。皈是回頭,從哪裡回頭?從識回過頭來,從八識五十一心所回過頭來,依什麼?依自己的覺性。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10集) 1984/12

什麼叫迷惑顛倒?什麼叫自性覺?再講得淺一點,就是從感情用事回過頭來要用理智。什麼叫理智,什麼是不理智,必須把八識性質搞清楚就比較容易懂。第六意識,前五識是接觸,這個不要緊,眼接觸外面的色塵,耳接觸聲音;起作用,第六識分別,第七識執著,第八識落印象。本性,就是六根根性,跟諸位說,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也不落印象。現在叫你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就回過頭來了,這叫做皈依覺,這叫做皈依佛。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10集) 1984/12

我們六根接觸六塵的時候起貪瞋痴慢,這迷邪染,在這個時候忽然一念覺悟,念一聲阿彌陀佛就回頭了,就是返照。古德告訴我們,我們起心念這句阿彌陀佛,這一念是「始覺」,就是開始覺悟;所念的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心源,就是「本覺」;始覺與本覺是一不是二,這叫「究竟覺」。能念的自己跟所念的阿彌陀佛,這都分不開,這當中沒有界限,所以它確確實實是法性、是本體、是心源。換句話說,當我們起心動念的時候,這個就是緊要的關頭,能夠立刻覺悟,立刻把它轉成阿彌陀佛,這就行,這就叫返照心源。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28集) 1984/12

我們念佛人句句佛號都要喚醒我們的覺心,無量覺!南無阿彌陀佛,皈依無量覺。所以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個法門實實在在是第一,聲聲喚醒你,覺而不迷。既然覺了必定正,正而不邪,必定淨,淨而不染。你不成佛誰成佛?這個法門簡單容易又穩當,當生成就。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5集) 1984/12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的教我們,沒有別的,就是希望我們在這裡覺悟。哪一個覺悟,哪個就得度,成功了、回頭了,回頭是岸。那個岸是什麼?大菩提涅槃。你還有分別執著妄想,你在六道生死輪迴,脫離不了。真正覺悟的人不再搞六道生死輪迴,覺悟了。覺悟之後,佛經裡常說,「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我這一生修行這個事情已經辦妥;「不受後有」,永遠不再搞生死輪迴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620集) 2002/1/27

真實功德利益就是當生成就,諸位一定要曉得這個道理。如果這一生不成就,無論得到什麼樣的利益統統是枉然。你得禪定也好,你得開悟也好,都沒有用處,一投胎又有隔陰之迷。所以真正的功德利益就是在西方淨土,真正能往生西方淨土才算是得到真實的功德利益,除此之外都不能稱之為真實的功德利益,這是我們特別要記住。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4集) 1984/12

为个自己极不认同的前景,天天像西西弗斯一样周而复始推石头。那天我看到三联一段话,是我想说的了,妙得很。还好我从未接受这种价值观,这不是我。我既不想做孙子,更不想做爷爷,一起做人不好么?这里好像没人认同。我只能想起这一句:每天起床的时候 都会有一句stay happy在响闹里头 有时都觉得绝望到不能再有。还有我跑路的努力,“我在暗中储首期”。

道俗时众等,
何以生死甚难厌,
佛法復难欣?

金臂遥伸垂念切,
众生何事不思来
        
人是怕死的;

不怕死的人,
只是不识死,
不认识死亡,

以为人死就一了百了,
殊不知有更大的苦痛,
在来生等着他们来受。

人生是苦,
苦是人生实相,

详见佛陀所示
「 四圣谛 」 中的
「 苦谛 」。
        
我们所处的世界名叫
「 娑婆 」,

义译
「 堪忍 」。

奇怪得很,
无论人生怎样苦,
人们都能忍受!

宁愿来生再受苦,
也要保命求生;

明知有生之后,
必然有死,
也要再生。

总之,
生生死死,
无穷无尽,

不知为何?

释尊还发大悲,
出兴于世,
畅说弥陀愿海,

彻底解决我们的生死大事而但当中有多少人真的为生死而学佛呢?

虽然释尊多番劝人发愿往生极乐,
拯济我等罪苦众生,
但有多少人能信受释尊真实之法,

领受弥陀真实之利呢?
        
佛弟子闻释尊的心底话,
恳切劝化,
导归净土;

我们岂能无动于衷,

理应即发出离心、
发菩提心、
发愿生心呢?

如净土诗偈言 :
「 莲池无日不花开,
四色祥光映宝台;

金臂遥伸垂念切,
众生何事不思来!」
        
善导大师在
《 观经四帖疏 》
「 归三宝偈 」言 :

「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復难欣 」。

道俗时众者,
即出家和在家等四众弟子。

善导大师出生于唐朝,
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

正藉佛教大放异彩,
诸宗纷纷成立的时候。

为何善导大师如斯慨叹?

生死甚难厌,
佛法復难欣
        
所谓
「 生死甚难厌 」,
即厌离生死甚难也。

「 捨苦出生死 」 者,

「 捨此娑婆生死之身,

八苦、
五苦、
三恶道苦等 」。

既然娑婆生死之身这么多苦,
理应厌离即捨,
速往无忧恼处;

然而,
生死虽是诸苦之本,
但爱欲却是生死之本,

所以凡夫厌离贪爱、
欲乐甚难,

故生死甚难厌。
        
世俗凡夫未曾得闻佛法,
纵使忍苦而厌世,
亦不知出离,

或不知死后可往生到什么更好世界,
除了死忍烂忍外,

也不知可做甚么?

但有佛弟子既知生死轮迴是诸苦之本,
具较强的无常感,

何以也难发起出离心呢?

难道学佛修道的弟子们不是为了解脱生死而修行吗?
        
所谓
「 佛法復难欣 」,
就是成佛道心,

可说是无上菩提心、
愿生净土心。

又,
佛弟子既闻净土法门,

理应
「 信心欢喜、
至心迴向 」,

何以很难欣求佛法?

难道学佛修道的弟子们不是为了成佛而修行吗?

得闻、
相信、
接受、
行持
        
简单来说,
对于真理,

特别是释尊宣示的净土法门,
是一个藉他力之缘的信仰,

很多人未有大因缘而得闻佛法,
所以未听过净土法门是不足为奇;

然而,
纵使有些人听闻净土法门,
但大部份人未必相信。
        
净土法门是弥陀本愿名号救度法是难信之法,

所以,
纵使一些人得闻后而相信,
但他们还会犹豫,

未能决定深信、
愿意接受;

纵使极少数人会信受,

但不是每一个人能够安心起行、
专称弥陀名号!
        
如此种种上述原因,
世人很难厌离生死,
也很难欣趣佛法。

若非佛陀出兴于世,
破恶生善,
开示佛的知见,
教化我等众生,

我们还不知有仁义礼智信,
更不知自己在知见上出了甚么问题!

佛法知见与凡夫情见
        
婆婆众生处于杂业世界,
皆是贪瞋烦恼成就的凡夫,

认知世间事物皆由意识分别心而生起
「 妄想 」,
一直活在相对待的境界之中。

各人以自我为中心,
站在不同的立场,
「 执着 」
自己的主观经验为实,

所以,
看事物皆是颠倒的,

所谓
「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
        
释尊在
《 无量寿经 》言 :

「 因世人薄俗,
共诤不急之事 」。

由于世人善根浅薄,
造诸恶业;

知见庸俗,
只顾眼前利益,
常为一些琐碎的事情,
争斗到你死我话,

对于近在眉睫的生死大事,
及对于如来所说种种善法,

却充耳不闻、
置之不理。
        
例如,
世人执有我身的
「 我见 」,
以为四大假合的肉身为生命,

殊不知根身
( 色 ) 外,

生命体还有识心
( 受、想、行、识 ) ,
都是缘生缘灭。

根身败坏,
只是一生一世;

但心识却继续流转六道轮迴,
未能彻底解决生死大事,

如上文所说的
「 两种生死 」。
        
一切六道凡夫的种性,
由于
「 妄想 」 和
「 执着 」,

一切邪知邪见和作意造业,
形成
「 所知 」 和
「 烦恼 」 两种障碍,

特色是
「 虚伪 」
( 造作,不自然 ) 和
「 颠倒 」

( 不依法性,
不顺真、
俗二谛 ) 。

这也是烦恼成就的薄地凡夫的内在因素,
没法信受佛的知见,
导致道俗众对生死,
甚难厌离啊!

难值难见,
难得难闻,
能行亦难,
信乐受持是难中之难,
无过此难
        
《 无量寿经 》言 :

如来兴世,
难值难见;

诸佛经道,
难得难闻。

如来所说佛法,
皆是真理。

由于世人薄俗,

没有因缘值佛、
遇佛、
见佛,

所谓
「 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 」,

真是
「 百千万劫难遭遇 」,

所以很多人不知道、
不认识佛法,

不足为奇!
        
释尊续言 :
遇善知识,
闻法能行,
此亦为难。

为甚么难遇上自信教人信的善知识呢?

所谓
「 近朱者赤 」,

「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

以凡夫的知见,
就算平生遇上善知识,
得闻佛法,

恐怕是听而不闻,
没法起信。
        
释尊续言 :
若闻斯经,
信乐受持,
难中之难,
无过此难。

道俗时众等得闻
《 无量寿经 》 的
「 念佛往生 」 之妙法,

欢喜信受,
如法修持者,
少之又少,

难得之中的难得,
没有比这个更难得!

经文说 :
「 是故我法,
如是作,
如是说,
如是教。

应当信顺,
如法修行。」

难就难在这里!         

在往生净土、
解决生死大事上,

我等凡夫信自己的知见,

以自己知见作往生行业、
乃至教人往生净土之法,

偏偏就是不信顺弥陀悲愿、
未能依弥陀本愿名号法修行,

结果走了很多冤枉路,
吃了不少苦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项目类型、建设内容和资金额度(一)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含养殖尾水生态治理设施设备建设)。1.建设内容:采用新型环保、抗风浪材料,建设浮筏(排、球)或改造提升,对
  • 成长路上,为理想而努力固然重要,但太过偏执,总是陷在“得不到”、“够不着”的事情里出不来,到最后,失去更多的还是自己。成长路上,为理想而努力固然重要,但太过偏执
  • 像资深的玩家,最关心的已经不是产地,更在乎的是味道,味道干不干净、香气美不美、持久度如何,这些,甚至沉不沉水也不那么重要。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产地、品种、品相,意思
  • 在重点环节、重点业务上,建立“评促建”的激励机制,持续挖掘巾帼风采、基层职工风采,更好地在职工冲刺指标、完成重难点任务、攻坚克难当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 ——白朴《沉醉东风·渔夫》3.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饷留情。——宋之问《游韶州广界寺》19.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
  • #栗子全麦面包坊[超话]##李帝努笑眼天使# #李帝努百万直拍# 李帝努是这世界上最善良的萨摩耶小天使是最甜的可爱小梨子要永远快乐幸福努力不会骗小狗哦✨妈咪会
  • #朴成原[超话]# 【220214】翰林艺高ig更新 싸이퍼 원(박성원, 한림예고 실용음악과 10기)의 얘기하는 학교 주변 맛집, 내 MBTI가 E
  • 张玉嬿说“第一次发生这种事,原本心情闷闷的,听到医生说只要打石膏,心情就好了”最后她的右手整个包住,打了厚厚的石膏,需要休养1个月左右。她坦言自己庆幸打石膏没有
  • 9、人的内心不种满鲜花就会杂草丛生。9、人的内心不种满鲜花就会杂草丛生。
  • 哈一口气都是香香的精致girl咱说嘴里有味道真的很尴尬啊宝宝们,不管是跟朋友说话还是男朋友,奶茶+咖啡的重度爱好者有没有?!没事也爱喝个花茶啥的,就不爱喝白水,
  • 事實上,團結香港基金團隊在準備該報告的過程中,也曾到訪過嶺大賽馬會樂齡科技體驗館,並與嶺大團隊及筆者進行過意見交流,雙方都認同香港樂齡科技不同持份者之間、各子系
  • 整本书用着柔软的充满智慧的话语,告诉着我们一个不平常故事:因为一个梦出发,却因为这个梦,一位少年完成了他的天命。在一次牧羊中他遇到了神秘的撒冷王,撒冷王在没有任
  • 北京妈妈晒出“天价”开学清单:养一个孩子,要花掉多少钱?
  • 呜呜呜[泪]太美了[泪]我直接旋转跳跃闭着眼炫个4A[泪]mm我为你痴狂,我为你框框撞大墙[泪]我要做新时代的猪八戒 戒烟戒酒戒骄戒躁 那剩下的四戒呢 mm就是
  •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不懂得珍惜就选择放弃,有些情,处着处着就淡了,总被忽视何不若无其事,歌能够循环播放,感情一旦淡了就不可能回复如初了。不论是你春风得意,还是
  • 这一周懒得做饭的我吃了两袋半饺子我是真的不爱喝纯奶,大半夜跑厨房热放到快过期的奶韩国老师叫我琳xixi,我nainainai了半天,从来没觉得我这么娇滴滴过某天
  • 此外,在抚养权纠纷案件中,父母的经济能力、平常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等也都是会影响到子女抚养权归属的因素。只需试听原唱、录制歌曲、上传分享三个步骤,就可以将自己唱响的
  • 忙碌的时候才知道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有多宝贵,幸福的一天半假过完了,午休一下,开始新一轮的,为期两个星期的拼搏,不抱怨,不期待,好好努力,好好减肥,好好爱自己人生
  • 虽然浅薄,如同照路之灯,劈旁之斧,使我天下同胞,ㄧ视了然。然后遵理而行,自不难化行俗美,挽转頽风,了脱死生,历劫常乐,所谓「天下溺援之以道」是也。
  • 稳拿基础分!2022护士【考点10页纸】首下载打印背会!限时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