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超话]##佛教[超话]##佛教##修行##佛学文化##佛言佛语[超话]##佛法看世间#

文 殊 师 利 问 菩 提 经

一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初得道在摩伽陀国伽耶山祠,与大比丘众千人俱。其先悉是结发仙人,皆阿罗汉,所作已办,心得自在,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菩萨万人,皆从十方世界来集,有大威德,皆得诸忍、诸陀罗尼、诸深三昧,具诸神通。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香象菩萨、勇施菩萨、随智行菩萨,以为上首。如是等菩萨大众百千万亿,其数无量,并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众围绕。
  尔时,世尊入诸佛甚深三昧,如实谛观诸法性相而作是念:“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慧;除诸重担,度三有险道;灭无明,得真明;拔邪箭,断渴爱;成法船,击法鼓,吹法蠡,建法幢;转生死种,示涅槃性;闭塞邪道,开于正路;离诸恶业,示于福田。我今当观,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以身得?为以心得?若以身得,身则无知无作如草木瓦石,四大所造,从父母生,以衣服、饮食、卧具、澡浴而得存立,必归败坏无常磨灭。而是菩提,但有名字,世俗故说,无形无色,无定无相,无向无入无道,过诸言说,出于三界,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亦无所得,亦无戏论,无问无示,无有文字,无语言道。若以心得,心从众缘生,众缘生故空如幻,无处无相无性,亦无所有。于是中得菩提者,所用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法皆空但有名字,以世俗故而有言说。是皆忆想分别,实无所有,无有根本,亦无体相,无受无著,无染无离,一相所谓无相。是故于此法中,无有得者,无所用法,亦无菩提。如是通达,是则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会中,立佛右面,执大宝盖以覆佛上。时,文殊师利默知世尊所念如是,即白佛言:“世尊,若菩提如是相者,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发心?”
  佛告文殊师利:“善男子、善女人,当随菩提相而发其心。”
  “世尊,菩提相者,当云何说?”
  佛告文殊师利:“菩提相者,出于三界,过世俗法,语言道断灭,诸发无发,是发菩提。文殊师利,是故菩萨应灭诸发发菩提心,无发是发菩提。发菩提心者,如如法性相如实际,无分别,不缘身心,是发菩提。不著诸法,不增不减,不异不一,是发菩提。如镜中像、如热时焰、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应当如是发菩提心。”
  尔时,会中有天子,名月净光德,得阿惟越致,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菩萨缘何事故行菩萨道?”
  文殊师利言:“汝可以此问于世尊。”
  佛即告文殊师利:“汝答月净光德天子所问行法。”
  文殊师利谓天子言:“汝可善听,我今当说。天子当知,诸菩萨道,以大悲为本,缘于众生。”
  天子言:“菩萨大悲以何为本?”
  文殊师利言:“以直心为本。”
  又问:“直心以何为本?”
  答言:“于一切众生等心为本。”
  又问:“等心以何为本?”
  答言:“无别异行为本。”
  又问:“无别异行以何为本?”
  答言:“以深净心为本。”
  又问:“深净心以何为本?”
  答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本。”
  又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何为本?”
  答言:“以六波罗蜜为本。”
  又问:“六波罗蜜以何为本?”
  答言:“方便、慧为本。”
  又问:“方便、慧以何为本?”
  答言:“不放逸为本。”
  又问:“不放逸以何为本?”
  答言:“三善行为本。”
  又问:“三善行以何为本?”
  答言:“以十善业道为本。”
  又问:“十善业道以何为本?”
  答言:“以摄六根为本。”
  又问:“摄六根以何为本?”
  答言:“以正忆念为本。”
  又问:“正忆念以何为本?”
  答言:“以正观为本。”
  又问:“正观以何为本?”
  答言:“以坚念不忘为本。”
  天子言:“文殊师利,菩萨有几心能摄因、能摄果?”
  文殊师利言:“天子,诸菩萨有四心能摄因、能摄果。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二者、行道心,三者、不退转心,四者、一生补处心。初发心为行道心作因缘,行道心为不退转心作因缘,不退转心为一生补处心作因缘。
  “复次,天子,当知初发心如种谷田中,行道心如谷子增长,不退转心如华果始成,补处心如花果有用。又初发心如车匠集材,行道心如釿治材木,不退转心如安施材木,一生补处心如车成运致。又初发心如月新生,行道心如月五日,不退转心如月十日,一生补处心如月十四日,如来智慧如月十五日。又初发心能过声闻地,行道心能过辟支佛地,不退转心能过不定地,一生补处心安住定地。又初发心如学初章,行道心如学第二章,不退转心如能以章为用,一生补处心如通达深经。又初发心从因生,行道心从智生,不退转心从断生,补处心从果生。又初发心因势力,行道心智势力,不退转心断势力,补处心果势力。又初发心如病者求药,行道心如分别药,不退转心如病服药,补处心如病得差。又初发心法王家生,行道心学法王法,不退转心能具足学法王法,补处心学法王法能得自在。”
  尔时,大众中有天子,名定光明主,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定光明主天子语文殊师利法王子言:“何等是菩萨摩诃萨略道,以是略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言:“天子,菩萨摩诃萨略道有二,以是略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方便,二者、慧。摄善法名为方便,分散诸法名为慧。又方便名为随众生行,慧名不转一切法相。方便名待应众生心,慧名不待一切法。方便名和合诸法,慧名舍离诸法。方便名起因缘,慧名灭因缘。方便名知分别诸法,慧名不分别法性。方便名庄严佛土,慧名庄严佛土无所分别。方便名知众生诸根利钝,慧名不得众生。方便名能至道场,慧名能得一切佛法。
  “天子,当知菩萨摩诃萨复有二道,以是二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助道,二者、断道。助道者五波罗蜜,断道者般若波罗蜜。复有二道。何等为二?一者、有系道,二者、无系道。有系道者五波罗蜜,无系道者般若波罗蜜。复有二道:一者、有量道,二者、无量道。有量道者取相分别,无量道者不取相分别。复有二道:一者、智道,二者、断道。智道者初地至七地,断道者八地至十地。”
  尔时,会中有菩萨名随智勇行,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何谓为菩萨义?何谓为菩萨智?”
  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义名无用,智名有用。何谓义名无用?义是无为,无为法于法无用非用。又义者,非染相非离相,是义于法无用非用。又义不增不减,于法无用非用。天子,何谓为智?智是忍道,是心所用非无用,是故智名有用非无用。智功归于断,是故智名有用非无用。智名善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是处非处,是故智名有用非无用。
  “复次,天子,诸菩萨有十智。何等为十?一者、因智,二者、果智,三者、义智,四者、方便智,五者、慧智,六者、摄智,七者、波罗蜜智,八者、大悲智,九者、成就众生智,十者、不著一切法智。
  “复次,天子,诸菩萨有十发。何等为十?一者、身发,欲令众生身业清净故;二者、口发,欲令众生口业清净故;三者、意发,欲令众生意业清净故;四者、内发,一切内物不贪著故;五者、外发,欲令众生住正行故;六者、智发,具足佛智故;七者、慈发,念一切功德庄严故;八者、众生成熟发,守护智慧药故;九者、有为智发,具足定聚故;十者、无为智发,心不著三界故。
  “复次,天子,诸菩萨有十行。何等为十?一者、波罗蜜行,二者、摄行,三者、慧行,四者、方便行,五者、大悲行,六者、求助慧法行,七者、求智法行,八者、心清净行,九者、观诸谛行,十者、一切所爱无贪著行。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十思惟尽。何等为十?一者、思惟事尽,二者、思惟受尽,三者、思惟法尽,四者、思惟烦恼尽,五者、思惟见尽,六者、思惟邪尽,七者、思惟爱尽,八者、思惟不著尽,九者、思惟结使尽,十者、思惟著道场行尽。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十治法。何等为十?一者、治悭贪心,雨布施雨故;二者、治破戒心,三法清净故;三者、治嗔恚心,修行慈忍故;四者、治懈怠心,求佛法无厌故;五者、治不善觉观心,得禅定解脱自在故;六者、治愚痴心,生助决定般若波罗蜜法故;七者、治诸烦恼心,生助道法故;八者、治颠倒道心,修助四谛法故;九者、治心,时非时自在行故;十者、治我,观无我法故。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十善地。何等为十?一者、身善,离身三恶故;二者、口善,离口四恶故;三者、意善,离心三恶故;四者、内善,不著见身故;五者、外善,不著一切法故;六者、不著助智善,不贪助道法故;七者、不自高善,思惟圣道性故;八者、除身善,修集般若波罗蜜故;九者、离倒善,不诳一切众生故;十者、不惜身命善,以大悲化众生故。
  “复次,天子,诸菩萨贵随法行者能得菩提,非不贵随法行。随法行者,如说能行。不随法行者,但有言说,不能如所说行。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行道,二者、行断。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身自修行善,二者、教化众生。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行智行,二者、不行智行。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善分别诸地,二者、不分别地非地。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知诸地过而能转进,二者、善知具足从一地至一地。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善知声闻、辟支佛道,二者、善知佛道不退转行。”
  尔时,佛赞文殊师利法王子言:“善哉!善哉!汝能为诸菩萨摩诃萨说本业道,诚如所说!”
  说是法时,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文殊师利法王子,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欢喜信受。

《寒山拾得对问录》记录了一段很经典的对话。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年轻时看这段话,觉得拾得大师的话太过于软弱,可是年纪越大越能感受到这段话的大智慧。

内心的安宁,是需要岁月的磨砺和沉淀的。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也越来越成熟,平添了几分从容、淡然;生活的艰辛与磨砺,使我们不得不学会从容、学会释怀,从而使内心变得更加安宁。

真正的富有,就是你内心的安宁。

何为内心的安宁?

陆游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乐观豁达,就是内心安宁。

中国古代诗坛的长寿冠军当属享年85岁的陆游,而他的长寿秘诀就是豁达。

有一次他家里房屋上的瓦被狂风掀掉,墙壁被大雨淋湿快要塌了,家中无米无粮揭不开锅,如此凄凉的场景,普通人早就忧郁了。

可他没有因此发愁,反而当即作诗一首“昨夕风掀屋,今朝雨淋墙,虽知柴米贵,不废野歌长。”

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困难,但区别在于你用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它。

乐观豁达的人总是很快就走出挫折,平复心境,并从中领悟到一些东西。而悲观消极的人往往会深陷在挫折中,惶惶不可终日。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不管是阳光灿烂,还是聚散无常,一份好心情,是人生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财富。

把握好每天的生活,照顾好独一无二的身体,就是最好的珍惜。

得之坦然,失之泰然,随性而往,随遇而安,一切随缘,是最豁达而明智的人生态度。

何为内心的安宁?

孟郊说,“君子量不及,胸吞百川流”,胸怀宽广就是内心安宁。

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

你人再好,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你,有人羡慕你,也有人讨厌你;有人嫉妒你,也有人看不起你。

面对他人的偏见,何必生气呢?还不如吃顿好饭出去散散心,将那些话抛在脑后,生活如此美好,没必要为一些闲人浪费自己的心情。

修一颗静心,才能冷眼旁观看待问题。敛一些脾气,才能从容不迫和人往来。

如果你总是在意别人的看法,那么你的生活就像条内裤,别人放什么屁你都兜着。

用微笑去面对生活,用真情去书写人生。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人的一生中除了遇到开心快乐的事,也是会遇到伤心难过的事。

心胸放宽一点,你也许就能找回最简单的快乐和内心的安宁。

何为内心的安宁?

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淡泊名利就是内心安宁。

陶渊明中年后的人生并不顺利,但他身在田园,心灵洒脱,在俗世中保持着淡然的态度。

一生为争名夺利所累,实在是本末倒置。

《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末能与之争”。

第一,不与俗人争利。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争名夺利是小人所擅长的,争不过,也别去争。

第二,不与闲人争气。你和别人争执某个话题,你争输了,很丢面子,生气又伤身;你争赢了,看似高兴,实则是失去了一个朋友,甚至埋下了祸根,最终还是输了。

纠缠于那些没意义的争论,伤了别人,气了自己,何苦来哉?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每个人都只不过是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过客。名和利都是过眼烟云,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淡泊是一种本色,一种选择,一种风范,一种追求。淡泊明志,使人领略和感悟人生;宁静致远,让人心静如水胸襟开阔。

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一个人关注的重点应该是自己的内心,生活可以拒绝给你一栋别墅,一辆豪车,但绝不拒绝给你清风,明月,和内心的安宁。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内心的安宁求不来,只能自己去领悟。给自己卸去重负,给灵魂解压,让自己的内心清静无为,有水的包容,有山的镇定。这或许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中的一种境界。

不管经历过多少不平,有过多少伤痛,都应该舒展着眉头过日子,内心丰富安宁,性格澄澈豁达。

毕竟,真正的富有,就是你内心的安宁。 https://t.cn/R2WxgiP

细读《金刚经》|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文/简言简语
原文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大意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有很多众生,听到您说的这些佛法和道理(也就是佛理教义),真的能够生起真实的信心吗?佛告诉须菩提,不要说这样的话。如来离开这个世界之后,过五百年之后,有持戒修福的人,对于我这样的说法和道理,真的能够生起信心,认为我说的话是实在的真理。你应当知道这样的人,不只是跟过一个佛二个佛三个佛四个佛五个佛而种下的善根,其实是早已在无数个千万个佛那儿,种了很多的善根。听到这样的道理,只在一念之间便已生了纯净的信心。须菩提,如来能很清楚地知道,也能很清楚地看见,有很多这样的众生,都能得到这样不可思量的福德。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众生,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已经没有无上正等正觉的法相,也不能说没有正等正觉的法相。为什么呢?这样的众生,如果心上还存有无上正等正觉的法相,那么就是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想着去取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法相,也就是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么呢?如果想着(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无上正等正觉的法相,也是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不应当想着去获取无上正等正觉的法,也不应觉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法是虚幻的而执着于非法的想法。这个正是平常教给你们的道理。如来常常说,你们这些跟着我修行的出家人,知道我所说的佛法,如同过河的船一样。佛法尚且要舍弃,何况非法呢?!
延伸解读
《金刚经》第六品读起来给人的感觉是有点小难度,尤其是对于初读《金刚经》的读者,感觉尤甚,会觉得佛在讲法时绕来绕去的,像绕口令一样,让人很难懂。这或许是由于其中涉及了太多的佛家专属用语所致。如果想更好地理解本品的内容,那么很有必要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个概念。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佛教中所谓的“四相”,也就是指的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分别心。简单来讲,“我相”就是内心中总是执著地有一个实在的“我”存在,即“我相”。有“我”就有“非我”,“我”之外的皆是“非我”,“非我”即他人、别人,这是“人相”。“非我”不止一个,并且所有人的相也是不同的、有差别的,就是“众生相”;在人的生命周期中,我们往往又会执著于寿命的长和短,便是“寿者相”。

佛法认为,一切的“相”都是虚幻的,是不真实的,所以《金刚经》中,佛反复叮咛弟子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就等于说,凡人与佛陀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四相”,如果有“四相”,就是凡夫俗子;如果没“四相”了,就悟道成佛了。
感悟
《金刚经》第六品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呢?我的感悟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念经修佛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前出去旅行,每每看到寺庙里修行的和尚,就觉得他们真是生活的太悠闲了,什么事也不用做,每天只需要念念经书就行了,待细读《金刚经》之后才真正体会到,想做一个修成正果的和尚实在太难了。如果仅仅是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倒也罢了,如果有志于修行,想顿悟成佛,却绝非易事。虽然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之说,但纵观古今中外,能够真正修成正果的人却寥寥无几,可见难度非同小可,恐怕比诺贝尔奖项的获得还要难上几倍不止。
二是学会放下。知易行难。道理往往很容易听得明白,但身体力行地去做却非常困难,这是人类的通病。本品中佛讲的“知我说法,如筏喻者”,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佛教导弟子们说,你们坐木筏渡过河、上了岸之后,就要舍弃木筏,而不应该再背着木筏去赶路。佛法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却喜欢作茧自缚,对于已经过去了的不愉快的事情,却往往不肯善罢甘休,把自己困于往事之中,挣扎、纠结、郁闷……岂不知,不肯轻易地放过别人,也就等于不能放过自己。何况不能释怀又于事无补,痛苦的只是自己,这又何苦呢?不懂得放下,其实正是现代人幸福指数不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是辩证地看待世界和人生。“无法相,亦无非法相”,这样表述的句式,是否感觉非常熟悉?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式,《道德经》中也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红楼梦》太虚幻境的对联也是如此,“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虽然不同的作者,对于这个句式的运用有着其独特的用意,但都是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应该执着于“相”,而应该要看清事物的本质与内在,并且,随着时间、条件的不同,世间万物都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世界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必须辩证地去看待,人生亦是如此。
四是福德是修来的而不是求来的。普通大众礼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祈求福德。那么,怎么能获得福德呢?第六品中佛传递给世人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持戒修福”,也就是说只有持戒、守戒、修福,才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智慧。我们不是出家人,不用持戒、守戒,但要修福,因为福德是“修”来的,而不是“求”来的,一味地去“求”是没有用的,只能不断地去内“省”、内“修”,即诸善皆行,诸恶莫作,方能得“无量福德。”
于2020.3.28 16:55
#推文[超话]##情感[超话]##读书[超话]##晚安[超话]##晚安心语[超话]##金刚经##修行##佛学文化##佛法看世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这些用户的口口相传中,B站的用户也在慢慢增加,并且二次元爱好者依旧是其主力军。多样的视频内容使得更多的非二次元爱好者加入B站之中,改变了B站整体的氛围,这种变
  • ”贺生一听,立马扑通跪到地上,对和生说:“瑞云是我的妻子,她脸的美丑我早已不在意,可她每日为脸苦恼,我心中不忍,找了许多大夫都治不好她的脸,求您想办法帮帮她。首
  • 一定要做一个没有情绪的人,不要到处诉苦,也不要轻易的相信别人的话,更不要对谁都充满期待!不要随便发脾气,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伤了自己的身体,但凡相处让你很累
  • 因为你的出现这一天 成了一个美丽的日子 从此世界 便多了一抹诱人的色彩类似于一个古老的传说而我记忆的画屏上 更添了许多 美好的怀念,如锦似帛,洋洋洒洒,绵绵密密
  • 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十年后的粉丝看Awaken-F会不会像现在的我看MIC,因为年纪最小的弟弟小爆一下,整个团被考古,发现团里的二哥也在
  • 此后,家住碧桂园·林湖郡的居民可以全程高架,不管是去中医院、万达还是医药城都是十几分钟以内车程都可以到达,拉近与市区的距离,纵享泰州繁华且紧靠火车动车站、机场,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13. “其实人世间最好的味道就是:柴米油盐 人间烟火 有人做饭 有人等候 老屋还在”14. “山海藏与梦,生活一如常。”11. “山河远阔,人间烟火,无一是
  • 杭州也是到处卖鲜肉月饼,在上海试过一次以后想想都怕。高银街有一条整条吃饭的餐馆,越到后面加钱越便宜,3个菜下来100有找,旁边一条街就是河坊夜市,吃的不多,杭州
  • 转发有人讲见怪不怪,是这样的……一个月前左右看到关注的一位身材好的考研博主底下的评论也有赤裸裸的性幻想。晋江人气作者扶桑知我奇幻治愈力作剧情紧凑新颖,读起来轻松
  • 【第七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第七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50个) 1.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机关团委 2.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学雷锋服务队
  • 好可爱又好帅”然后倒回去截图反复品鉴流司小清光的颜[羞嗒嗒]p2/3/4 是刀音花絮里的截图,觉得很好看就截下来了,红扑扑的腮红我真的好喜欢[抱一抱]显得更小公
  • #广州今日已取消888个航班#(广州日报)【广州本轮疫情呈现三大特点】10月31日下午,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指出
  • 图1是00亲手给我织的围巾(第二条)还有提了一嘴说好看就立马买线给我织的郁金香包包 真的太好看太好看辣 羡慕自己有个宝藏对象图2是在一起这么久的第一顿火锅 下次
  • 安远路的玉佛寺里有一尊100多年前从东南亚带回的玉佛,玉佛寺也因此得名,玉佛不在前面的大殿供奉,需要绕到后面烧香的小广场旁边,有一排低调的小门脸,稍不留意就要
  • 呜呜呜真的很好哭,看完才了解为什么电影名叫五尺天涯,永远要和爱的人保持五尺距离,不能牵手不能拥抱更不能亲吻。求扩[悲伤]cn铃子 三岁半了围脖主要发饿死oc→安
  • 迎龙站——千帆迎朝阳,飞龙偎浮云迎龙站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地处城市副中心——茶园新区范围内,建筑面积约2497平方米,站台雨棚面积约10450平方米,站台规模为2
  • 相应,不是人为的努力,是无念的本心状态,这个无心就像吸铁石,把还没形成物质的能量粒子吸引过来,先是无形的信息,跟着才是将出现的事情。相应,不是人为的努力,是无念
  • # 儿童文学 # 《 文学阅读,给孩子一扇看得见风景的窗 |殷健灵公开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成长摆渡人” 殷健灵做客作业帮直播间,从南半球新西兰奥克兰的一座小
  • ①27号10点 前1万名【买1送1】懒人火锅460g 拍下【9.9】稻香村16饼510g 前30分钟【第2件减30】福临门花生油3.5L 前30分钟【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