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陈潮祖公布了痹证10验方,好多关节炎患者有福了】

风寒湿痹,是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病变。

除湿宣痹,是据风寒湿痹病机拟定的治法。
《素问·痹论》将痹证分为皮、肉、脉、筋、骨五痹以反映病位浅深,颇有指导意义,不过痹证常呈皮、肉、脉、筋同病,仅重点有所侧重而已。其基本病理是:风寒湿三气杂至→皮肉脉筋骨同病,气血津液运行不利→皮毛痹郁,湿滞肌肉骨节,筋脉挛急→成为行痹、痛痹、着痹。

本法共选10方,都以湿滞体表为其施治对象,都用祛风除湿药物体现祛风宣痹法则,是其相同点。但因各方主治略有不同,结构也就稍有差异,从而展示了各具特色的配伍形式。

1、防风汤(《济生方》):防风60g,独活、秦艽、当归、赤芍、赤茯苓、黄芩各30g,桂心(不见火)、杏仁、炙甘草各15g。

此方为血痹的皮肤不仁而设。究其皮肤不仁之机,则因风湿痹阻经络使然。所以祛风通络也就成为此方主体。

2、开郁舒经汤(《古今医鉴》):紫苏、陈皮、香附(醋炒)、台乌药、苍术(米泔水浸三日,炒)、羌活、制南星、制半夏、川芎、当归各24g,桂枝、甘草各2g。

以手足麻痹为主症。形成手足麻痹病机,则因气郁、血滞、津凝、痰阻。所以本方以行气活血、燥湿祛痰为法,温通气血痰湿也就成为本方特色。

3、蠲痹汤(《杨氏家藏方》):羌活、防风、姜黄、赤芍、当归(酒浸一宿)、黄芪各45g,甘草15g。

以身体烦疼、项臂痛重、举动艰难为主症,是因湿痹经络、血凝气滞使然,所以祛风活血仍是本方主体。方中配有黄芪,反映了通中寓补的配伍形式。

4、鸡鸣散(《朱氏集验方》):槟榔12g,陈皮15g,桔梗9g,紫苏9g,生姜9g,吴茱萸6g,木瓜15g。

以治足胫肿痛见长,属于寒湿浸淫、津气痹阻的湿脚气。此方能够疏畅三焦,宣化湿浊。治湿而以调气为主,是配伍上的第一特点;调气兼顾肺脾肝,是配伍上的第二特点;调气而兼舒筋,是配伍上的第三特点。

5、薏苡仁汤(《明医指掌》):当归30g,芍药(炒)30g,薏苡仁30g,麻黄30g,肉桂30g,炙甘草30g,苍术(米泔水浸,炒)30g。

以一身尽疼为主症,属于寒湿痹阻经络机理。此方由仲景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加减而成,反映了二方温通经络、除湿宣痹法,是与其他方剂不同处。

6、茯苓白术汤(《仁斋直指方论》):炙甘草、炮姜、茯苓、白术、苍术(炒)辣桂等分。虽然仍以身体重痛为主症,却从温阳化气、运脾除湿着手,通过振奋阳气,达到除湿目的,展示了与其他方剂截然不同的治法。此方本非宣痹除湿之方,选入本法,意在提示学者,治疗身痛并不限于祛风除湿一端。

7、加味防己黄芪汤(《医经会元》):防己9g,黄芪12g,白术9g,甘草3g,苍术3g,薏苡仁5g,独活3g,生姜3片,红枣1枚。是治四肢少力、关节烦疼的方剂。究其关节烦疼之机,则因风湿相搏使然。此方有祛风除湿、健脾益气之功,配伍健脾药物是其特点。

8、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独活15g,防风9g,细辛6g,秦艽10g,桑寄生24g,杜仲15g,牛膝15g,桂心9g,当归9g,川芎9g,芍药30g,干地黄18g,人参、茯苓各12g,甘草6g。是营卫不足、肝肾两虚、风寒湿痹、腰膝重痛而设,体现补虚宣痹之法。补虚兼顾营卫肝肾,反映了以补为主、宣痹为辅的配伍形式。

9、三气饮(《景岳全书》):当归、枸杞子、杜仲各6g,熟地黄9-15g,牛膝、茯苓、芍药(酒炒)、肉桂、北细辛(或代以独活)、白芷、炙甘草各3g,附子3-6g。是治血气亏损,三气内侵筋骨的历节痹痛。体现补虚宣痹之法。全方十二味药,祛风药物仅细辛、白芷两味;温阳散寒药仅用肉桂、附子两味;其余都是补益气血之品,体现以补虚为主,散寒为辅,宣痹为佐的配伍形式。景岳“惟气血不充,故风寒得以入之;惟阴邪留滞,故经脉为之不利”是制定本方的理论依据。

10、风湿镇痛丸(《成都第一骨科医院方》):九节风100g,蓼子草50g,麻黄15g,细辛50g,白芷50g,羌活50g,独活50g,乌梢蛇50g,蜈蚣10条,川芎50g。

本方是治风寒湿痹而见关节肿胀、走注疼痛、肢体麻木的验方。体现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法则。此方配伍虽不新奇,但亦有特点。可治跌打损伤、瘀滞作痛,是其特色之一;配伍草药和虫类药是其特色之二。

提示:文中处方,仅供临床中医参考,非专业人士,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熟读此文学好太阳篇,就能轻松治好很多病了[马到成功][马到成功]高绍芳 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临床中见到头痛、项强、恶寒时,提示为太阳病,其脉象为浮。脉浮说明病变位于表而不在里。
(一)太阳经证
太阳经证又可分为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太阳温病三种证型。太阳中风证又称为太阳表虚证,太阳伤寒证又称为太阳表实证,太阳温病则属于汗出受风而体内津液受损。这三种证型均属表证,所以均有“发热,头痛,脉浮”。其治疗原则,郝万山老师总结的“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让笔者受益不浅,遵此施治,屡收良效。
如何区分太阳经证中的三个证型呢?其有典型的鉴别要点:太阳中风证,有汗;太阳伤寒证,无汗;太阳温病,发热、口微渴、舌质红绛。
1. 太阳中风证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注:原文后的阿拉伯数字为《伤寒论》原文序号,全书同)
[病因]风寒袭表,以风为主。
[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
[主症]发热,汗出,恶风。
发热是气血外达,正邪相争所致,所以发热、发高烧并不见得是坏事,这就是邪正交争的发病观。汗出是卫外不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卫气不固,营阴失守就会导致汗出。恶风是汗出腠理疏松,不胜风寒所引发。
[脉象特点](浮)缓。浮则为风,浮则为表;缓是脉来得较慢,说明体内营虚。肌腠被伤,经气外泄,营阴不足,就像水流,水特别少的时候过不来,此时就会变缓。
[治法方药]太阳中风证为太阳表虚证,治法为调和营卫,主方用桂枝汤。

2. 太阳伤寒证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病因]寒邪袭表。
[主症]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
太阳伤寒证虽然也有发热的症状,但是这个发热和太阳中风证不一样,并且患者体质强和体质弱的情况也不一样。体质较强者,恶寒与发热并见;体质较弱者,先恶寒后发热或者不发热。所以发热并不能作为太阳伤寒证的诊断标准,患病时阳不能够达于四肢,阳气到不了的地方必然是寒的、怕冷的,所以必恶寒。寒邪外束,寒凝血瘀,经脉当中运行的是气血,经脉受损,气血受阻,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所以体痛。风寒外袭,毛窍壅滞,卫气不通,胃气上逆则导致呕逆。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着凉就开始恶心打嗝,喝点生姜红糖水也许就解决了,或者用个热水袋暖暖就解决了,这就是“寒者热之”的具体应用。
[脉象特点]脉阴阳俱紧。紧脉绷急弹指,状如牵绳转索。紧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势紧张有力,坚搏抗指,脉管的紧张度、力度均比弦脉高,其指感比弦脉更加绷急有力,且有旋转绞动或左右弹指的感觉,但脉体较弦脉柔软。这种脉象多见于实寒证,疼痛和食积等。
[治法方药]太阳伤寒证为太阳表实证,治法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方为麻黄汤。

3. 太阳温病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6)
[病因]“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病因与寒邪密切相关,至于发病与否则与体质有关。
[主症]口微渴,发热,项背强直。
体内的津液损伤,人要饮水自救,则出现口渴。津液称为阴液,津液损伤了,阳相对而言偏旺,所以出现发热。津液不能滋润经络,导致经络拘急,项背强直。
[脉象特点]脉来浮数。汗出,体内的热就偏盛,数则为热,所以脉是浮数。
[治法方药]治法为辛凉解表,主方为葛根汤。

(二)太阳腑证

太阳腑证分为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邪气内入膀胱经,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以致气结水停,小便不利,为蓄水证。热结下焦,瘀血不行,以致硬满如狂,小便自利,为蓄血证。
怎么区分蓄水证和蓄血证呢?蓄水证是邪入膀胱气分,故只有小便不利而无神志症状;蓄血证是邪入膀胱血分,故只有神志症状而无小便不利。蓄水证是小便不利,就是水停在那里,不能够进行正常的代谢,所以称为太阳蓄水证;蓄血证是小便自利。简言之,对蓄水证和蓄血证的区分,就是小便的通利与否。

1. 蓄水证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
[病因]本证由太阳病汗不得法所致,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汗出损伤津液,导致胃中津液不足证;二是外邪循经入腑,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形成太阳蓄水证。
[主症]烦躁不得眠,口渴,微热,脉浮,小便不利。
太阳病无论中风还是伤寒,均当发汗,但都不宜过汗,过汗必然伤津,使胃中津液亏乏,胃不和则卧不安,胃干气燥,故致烦躁不得眠。水蓄于内,阳气不能化气生津,故可见口渴。但此时不能大量饮水,否则会有水停胃中之弊。需让患者少少饮水,使胃得滋润,津液慢慢恢复,待胃气调和则不药而愈。若津伤较重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其他方药进行治疗。内陷表邪随经入腑,邪与水互结,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气化则水行,气不化则水不出,因而小便不利。太阳病过汗后,表邪内陷,但仍有部分表邪羁留于表,故可见到微热、脉浮等症状。
[治法方药]蓄水证是邪入膀胱气分,治法为利气化水、外散风寒,主方为五苓散。方中重用泽泻为君,利水渗湿,能够通利全身之水。臣以茯苓、猪苓助君药利水渗湿,茯苓利三焦之水,猪苓利下焦之水。佐以白术补气健脾以运化水湿,合茯苓既可彰健脾制水之效,又可奏输津四布之功,把全身的水利到下焦,从小便而解。又佐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并可辛温发散以祛表邪,一药而表里兼治。蓄水证是因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而致水气停聚,气化功能差是因为阳气弱,阳气弱是因为心火不能下移小肠,致使下焦过寒,用桂枝能够把心火导到下焦去,让下焦暖起来。

2. 蓄血证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病因]太阳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与血相搏。
[主症]小腹急结或硬满,如狂,小便自利,身体发黄,脉沉结。小腹急结或硬满是因太阳病不解,表邪随经化热入里,与血结于下焦少腹部位。如狂是因热在血分,扰乱心神,神明不安,故躁动不安,似狂非狂。小便自利提示病在下焦血分,膀胱气化功能未受影响。身体发黄是蓄血发黄,病在血分,血热相结。
[脉象特点]脉沉结。血蓄于里,瘀阻络道,脉道不利,所以脉沉而滞,甚则沉结。
[治法方药]太阳蓄血证多表现为表里同病,其治疗当遵循先表后里的原则。如果表证未解先解表,如表解后而蓄血证不除再治里,否则易致外邪进一步内陷使病情转重。表邪解后,有如狂、小腹部拘结不舒者,说明蓄血证已成,且病势尚轻浅,可选桃核承气汤为主方,活血化瘀,通下瘀热。

(三)太阳病兼证

在临床上,感冒不是简单地照着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太阳温病这些证型发病,而是复杂多变的,还会出现兼证。

1. 太阳中风兼气逆作喘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43)
太阳中风兼气逆作喘,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治之。例如:患者体型肥胖,素有喘疾,体内停有痰饮,又出了汗,得了太阳中风证,同时喘疾又发作了,这时候就用到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那么为什么要加厚朴和杏子呢?厚朴有专门理气宽肠的作用。肺与大肠相表里,临床可见很多患者尤其是小儿,感冒、发热的同时会出现咳喘,这即是因为大肠堵了,所以医生会用消积止咳口服液。加杏仁是因为它能够速降肺气,使肺气不上逆,而止咳喘。

2. 太阳病兼项背强
太阳病,项背强 ,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太阳病,项背强 ,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
太阳病兼项背强 (拘急不舒),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者用桂枝加葛根汤,实者用葛根汤。临床见到项背强 这个症状,应该立刻想到葛根这味药,葛根长于缓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的项背强痛。

3. 太阳病兼热郁于内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27)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38)
太阳病兼热郁于内(内热,烦躁,口渴),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者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实者用大青龙汤。

4. 太阳病内夹水饮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太阳病内夹水饮(干呕,痰饮),如表实无汗,心下有水气,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喘咳、干呕,治以小青龙汤。
【验案选录】
笔者曾治疗一个患者,原本是咳嗽,不愿意吃中药,输了 7 天液也没好。找我看的时候,我给她开了 3 剂小青龙汤(因为输液就容易把寒湿引进来,所以用小青龙汤)。患者吃完 1 剂,一晚上咳嗽吐痰不断,吐出来的都是那种白色的黏液性东西,吐了半盆。患者很奇怪,说她好几天不吃饭了,为什么会吐出来这么多东西?这些东西是从哪儿来的呢?这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三焦系统被水所阻了。我说接着吃,快好了。结果 3 剂药下去,疾病痊愈。汗、吐、下三法是中医祛邪的三条途径,也就是说给邪以出路。当然吐法现在不太容易被患者接受,但是临床上当用还是要用。当患者心下有水气的时候,我们仍然会用到小青龙汤。

5. 太阳中风而水气痞积胸胁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152)
如太阳中风而水气痞积胸胁,症见发热恶寒、汗出头痛、心下及胁部痞硬满痛、干呕短气,表证已解者,用十枣汤攻之。
十枣汤的组成为大戟、甘遂、芫花、大枣,前 3 味药在临床中不常用,因其有毒。我认为“是药三分毒,合理使用才是硬道理”,临证治疗就是用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以恢复平衡。
用十枣汤的时候,剂量一定要到位。我一般大戟、甘遂、芫花 3味药各用 0.5g。将 10 个肥硕的大枣掰开,放 3 碗水,煮成 1 碗。先喝多半碗大枣水,再把甘遂、大戟、芫花药末溶到剩下的大枣水里,然后服用,一般患者喝完药会感觉到从咽部到胃部都是热热的。这3 味药笔者都亲自试尝过,故知道其反应,以备和患者交流。当然,笔者并不建议大家都去尝试。
如果痰饮停留在人体上部,可能会吐;如果停留在人体下部,可能会腹泻。所以患者服完药之后,可能会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而这恰恰是十枣汤的峻猛冲荡之势,可以把体内潜伏的病邪排出来。

6. 太阳病兼里虚不足
太阳病兼里虚不足,如阴阳两虚心中悸而烦者,治以小建中汤;如气血亏乏,心力不继,脉结代,心动悸者,治以炙甘草汤。

(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4)
太阳病是否传变,要看脉静还是脉数急。若患者脉跳得特别快,那么这个病接下来会发生传变;若患者脉和缓,提示病情已经趋于稳定,一般不会发生传变。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5)
从证上看,若病邪在太阳经,没有出现其他经证的表现,就没有发生传变。例如无 “口苦,咽干,目眩,欲呕”等少阳病症状,或无“烦躁”等阳明病的表现,就表明没有发生传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本文摘自《中医临证辨治经验谈》

经方大家刘渡舟先生论心悸的证治(下)

作者/刘渡舟

(三)心之气血阴阳两虚类

1、心脾气血两虚:此病由于思虑过度,或在亡血之余,心脾气血两虚,不能奉养心主,则发为心悸。并伴有周身无力,饮食不馨,精神恍惚、甚或健忘等证。其脉濡缓无力,面、舌色白,而天然不泽。

治当温补心脾,气血两顾,方用归脾汤。

归脾汤方:白术10克、人参10克、黄耆10克、炙甘草10克、当归10克、茯神10克、远志6克、炒枣仁12克、龙眼肉12克、木香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本方用白术、人参、黄芪、甘草补心脾之气;当归、龙眼肉补心脾之血;茯神、远志而有宁心之妙;炒枣仁则补肝安魂,有治失眠之功;所奇者用一味木香,既可补而不滞,又可通脾奉心,以发挥诸药之疗效。

附医案之六

许XX,女,32岁。其父因病逝世,悲恸之余,又虑家庭生活,心绪万千,因而患心悸。终日痴坐,两目直视,而夜不成寐,饮食俱废,延迟一月有余,形消骨立,卧床不起。切其脉弦出寸口,舌荅薄白,而默默不言,辨为肝气抑郁而脾气不和之证。乃书逍遥散原方加香附、郁金与服,药后神情转佳,饮食有进、唯苦不成寐,心悸不安,乃改用归脾汤加白芍,蒺藜于土中伐木,服至十数剂,心悸不发,夜已能睡,逐渐康复。

2、心之阴阳两虚

心阴阳两虚证,每续发于各种心脏病中;亦可发于虚人受邪,内震心宫,而脉来结代,心脏动悸不安。或见少气,大便秘结,心神慌乱,不能自主等象。考心悸之病,其脉未必皆结,惟心阴阳两虚证,脉必见结代为验。如脉不结代,则又另当别论。

治当益气养血,阴阳双补,方用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方:炙甘草15克,人参10克,麦冬30克,生地3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大枣15枚,阿胶10克(烊化),麻子仁10克。

用清酒与水各半,浓煎分三次服,令一日尽。

本方炙甘草、桂枝以补心阳;麦冬、生地以滋心阴;人参补脏以复脉;阿胶育阴而滋血;麻仁润燥以缓胃肠;姜、枣和中而调荣卫。从其药物组成分析,虽云阴阳两补,但补阴之力大于补阳,不可不知。

附医案之七

余曾在徐水县门诊,治一张姓农民,患风心病,已数年久,最近心慌、心跳,悸动不安。切其脉结,视其舌苔薄白。辨为阴阳两虚证,书炙甘草汤原方与服。未几余由河北返京,此事忘于脑后。值春节前,该患者竟来北京,觅余住处,叩门求见,始知患者共服炙甘草汤一百余剂,不但心慌、心跳得愈,而风心病也大有改进云云。

二、心被邪扰作悸

心被邪扰作悸,大致有四种情况可以发生:

1、因惊作悸:《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据王冰注:“任治于物故为君主之官,清净栖灵故曰神明出焉”。若一旦突然受惊,则神浮气乱,心主不能自持,因而产生心悸之证。此证的特点,心悸不安,胆小善畏,睡则做恶梦,惊叫而醒,身出虚汗,六脉弦而小数,或见动脉之候,舌苔薄白而润。

治当安神定惊悸,补心养正为允,方用朱砂安神汤。

朱砂安神汤方:人参9克、龙齿12克、珍珠母30克、茯神10克、远志6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另研朱砂粉1克(分冲)。

本方用人参、当归以补正安魂;龙齿、珍珠母潜敛心神内返;茯神、远志有宁心安神之功;炙甘草补心脾而和血脉;朱砂镇惊定悸而使神清梦稳。

附医案之八

陈学生,年十一岁,读书不用功,贪玩耍而又淘气。一日触动父怒,诃责之余,又加打骂,因而受惊,心慌神乱,每睡不久便从梦中惊叫而醒,见人则两手抱持不放,两眼发直,观其症状使人为之焦急。切其脉弦而驭,印堂呈青色,肌肉时颤,余知惊而伤神之证。乃用小剂朱砂安神汤,又吞服牛黄镇惊丸而愈。

2、痰热扰心作悸:此证每因气郁不畅,积久化热生痰,痰热相因,则犯胆扰心,发为心悸之变。

症状:有口苦、呕吐、心悸且烦,胆小善畏;或兼见“三幻”症状(即幻见、幻闻、幻觉),脉弦而舌苔白腻为验。

治当清热化痰,以定惊悸,方用温胆汤。

温胆汤方:半夏12克、茯苓12克、竹茹12克、生姜12克、枳实9克、橘皮9克、甘草6克。

本方半夏、竹茹清化痰热之邪;橘皮、枳实利气行津,以散痞结;茯苓宁心利水以消生痰之源;生姜健胃止呕,以散水饮之结;甘草扶正而和诸药。

附医案之九

李X,36岁,患心悸易悲、失眠而多惊、口苦、时欲呕吐,头目眩晕,心胸发闷、问其月经则先后不定期,切其脉弦而滑,视其舌红而苔腻。

综合以上诸证,辨为气郁生痰,痰热扰心之证,为疏柴芩温胆汤,凡廿余剂始安。

3、膈饮犯心作悸:此证因膈间停饮,饮为阴邪,必来搏阳,故有心悸不安,与心下痞满、呕吐头目眩晕等证。则脉弦舌水,亦势必然矣。

治当渗饮于下,涤痰于中,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半夏15克,生姜20克,茯苓30克。

本方以小半夏汤温涤痰饮而治呕吐;茯苓淡渗利水,以消膈间之饮,使邪从小便去。

附医案之十

王XX,男,26岁。心悸头眩,重则呕吐,曾服中药数十剂不效。余见其舌水滑欲滴,脉又弦责以直,乃辨为膈间水饮作悸之证。与小半夏加茯苓汤,而不增减一味。服药后则小便畅通,形如肥皂沫高出尿液面,亦云奇矣,然其病竟愈。

4、水气凌心作悸:水气凌心的悸证,是水阴之邪,上犯心阳的一种病变。其证的特点是气从心下,上冲心胸,而心悸胸满,短气作咳,头目眩晕。脉则沉弦,舌苔水白,而质则淡嫩。

治当温养阳气之虚,以下阴寒之邪气,方用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方:茯苓15克、桂枝10克,白术6克,炙甘草6克。

本方桂枝配甘草以补心阳;桂枝配茯苓则利水,通阳,下气;茯苓配白术,则利水消饮;茯苓配甘草,则扶虚宁心;甘草配白术则又有崇土制水,扶正去邪之美。药只四味,变化万端,相须相使,以尽治疗之长。

附医案之十一

陆XX,男,42岁。因患冠心病心肌梗塞住院。经治两月,病情未减。症状为心前区疼痛,心悸、憋气,自觉有气上冲咽喉,则气窒殊甚,周身出冷汗:脉弦而结,舌淡苔白。证为水气凌心,则心悸而动,故脉弦而结;阴霾上布,阳气受病,故头晕而胸满憋气也。乃用苓桂术甘汤,并间服真武汤,使降冲利水,与驱寒消阴相互为用,仅服十余剂,则其病转安因而出院。

(完)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https://t.cn/z8AQLY8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此刻,我已经在想明日求助邻居小朋友帮忙了……[泪]嘟爸喜欢猫,但我害怕,不能养。之后她又告诉我她还喂饭呢 喂的A B不让她喂 闭着嘴巴不张嘴哈哈哈 画面不敢想
  • 2.行为比较极端化:一遇到挫折便有彻底失败的感觉,从而觉得自身已经不具有任何价值,失去自信。如果你的心一直安住于乐观的状态,悲观的事情发生了也会转化为乐观的事。
  • 无论是微博粉丝也好,实盘朋友也罢,都是真心信任着我,支持着我,陪伴着我共生死的战友,你们想要加入到我的实盘我就要对你们的资金和盈利负责任,而并未胡乱进行指导操作
  • 我身边都是对我好的人好幸福刚开学因为被转到其他部去了我是一个很慢热的人然后就觉得想逃离回到熟悉的环境可是现在越相处就觉得他们人都好好在宿舍没有人孤立我每个人都会
  • 10月6日,一直很少露面的姚晨,突然登上热搜,令不少人争议不休的,不是她的婚姻,而是姚晨十分罕见的,晒出了5岁女儿的近照,网友一看,小茉莉这举动,也太放飞自我了
  • 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为各地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乡村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旅游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提供了法律遵循。实际上,各地近年来在发展乡村
  • 我帮大叔搞好之后,真的能感觉出来他身上的那种感恩之情,突然有点发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了[哈哈][哈哈][哈哈]公司最近新来了几个同事,大家年纪相仿,昨晚加班一起聚在
  • 给宝宝做辅食我用的是英氏分阶米粉,他家的分阶喂养理念是我很喜欢的。这个阶段就要开始尝试碎末状食物,里面含维D,强化钙,让宝宝开始适应果蔬之类的食材。
  • 2022.2.13#任嘉伦[超话]#[好喜欢]#任嘉伦2022再创嘉绩#[好喜欢]#任嘉伦周生辰#【大寒】 大寒,二十四节气之末也新年将至,冬去春来,家家户户腊
  • #赖隽康##定制铝单板##铝单板#【#北青快评 #| “人工智能”广告电话狂轰乱炸,电销自废武功莫过于此】每天可拨出上千个电话、会按照话术和客户沟通、根据对话结
  • 先生说,你在外当主持人的时候,和你在家当小女人的时候,都很迷人。先生说,胎停后的第一次经期,相当于身体的“重新排列”。
  • 真正的静坐人定,也只是进到另一个大运动的境界而已,因为大动,反而不觉其动,便说是静。所以说,真的能静止似的,那是到达于一个雄浑无迹的运动境界,只是你自己未察觉到
  • 本期食品介绍完毕,欢迎来稿[鼓掌]你与长沙老街的故事我们生活在不同的街巷里,那里有最城市的味道,也有最市井的生活。#街舞[超话]##街舞近期赛事# [微风]【#
  • 敬业集团大病医疗补助让那些像郑某旭这样遭遇不幸的员工在病魔面前,真切地感受到了集团的深沉大爱,让他们得以充满信心与病魔抗争。敬业集团大病医疗补助让那些像郑某旭这
  • 唱歌的时候,更想念晓过儿了[苦涩]我很矛盾,在家时总想着外面的世界,想出去看看,可真的出来了又想回去了[单身狗]我是一个怀旧的人,好些时候因为我过度的怀旧,总是
  • #王鹤棣[超话]#这两天无时无刻都在大战,看到她们如何去辱骂棣棣,如何去造假棣棣,真的好生气,这么真诚又热恋的少年,为什么会有人去骂他,每次看到有人黑他,我的少
  • 会上,郎酒集团党委书记李明政表示,华艺陶瓷是郎酒股份全资子公司,目前可年产高档陶瓷酒瓶2000万只;【截止11月25日金沙酒业已完成24亿元销售目标】11月26
  •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老家河南新媒体矩阵# 省文旅厅组织召开甘肃省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编制论证会#交响丝路·如意甘肃# 10月20日,省文旅厅召开视频会议,
  • 新冠政策咨询专线0592-3279055思明区疾控中心:5906390湖里区疾控中心:5662806集美区疾控中心:6289929海沧区疾控中心:6512842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较好及以上指不tun必hui】孤独是困苦的,但可不要变得庸俗,因为这样,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是一片沙漠不管活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