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马上面临死亡,该做些什么?

佛陀说过,最殊胜的正念,即记得:生命无常,死亡不可避免。如诸迹中,象迹为胜;于诸想中,无常想为胜。

有些人会直觉地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终了,虽然他们年轻健康,没有什么合乎逻辑的原因会死,但他们可以感觉到死亡就在不远处。

有些人知道他们会死,则是因为被诊断出不治之症。除非是修行人,否则大多数人会在这个时候惊慌失措,变得抑郁,失去希望。

然而,大多数修行人非但不会恐慌,反而会意识到死亡是个大好机会,让自己能够更进一步地强化佛法修行,并且逐渐淡出填满自己世俗生活的那些无意义活动。

无论是知道自己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可活,或者认为自己面前还有大把的美好时光,死亡都是你迟早必须面对的现实。就佛教教法而言,你越早面对它越好。

首先要做的是说服自己,即使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但你会死亡。每天都有人死去。在生命的某些时刻,大家都会发现自己正站在临终亲人的床边。

然而,有多少人真正相信死亡将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呢?听到自己即将死去时,一个常见的反应是觉得自己被欺骗了,而且不公平。

潜意识里,我们会想:为什么这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是现在?我还年轻,不是九十九岁了!如果我很老,那我能明白,因为显然那是我的大限临头。

但为什么是现在?我的生命才刚刚开始!所以对于死亡的第一个准备,就是让自己确信: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但你将死亡是绝对肯定的事情。

其次,你不是唯一必须面对死亡的人,我们大家全都不得不死,所以没什么不公平的。迈向死亡的过程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没有人期望婴儿一出娘胎就去立一份遗嘱。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也许五十岁,或者更好的是四十岁的时候,你应该审慎思维自己在死前想要做些什么、想要达成什么目标。

试着享受你的生活,去马丘比丘或马达加斯加,或者任何你一直梦想造访的地方。对于你需要购买和拥有的东西,要实事求是。

扪心自问:我真的需要另一辆法拉利吗?我真的需要在银行里有那么多存款吗?提醒自己,照料昂贵的玩具和银行账户往往会带来更多的压力。

而不是快乐,当然,除非你极为喜爱慈善事业,正在计划善用自己的充裕现金。以这样的方式开始看待自己周遭的一切人事物,就好像这是你最后一次见到他们。

好好处理在家庭、朋友之间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或争议,现在是厘清所有误解、解开心中芥蒂的时候。

最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最好准备,就是过上充实的生活。享受世界上最美味的茶,要好好地泡茶并且不要用塑料杯喝茶;穿上你一直渴望穿着的衣服;读你一直想读的书。

做你一直想做的所有事情,无论那些事情是多么离谱或惹人厌。而且是现在就去做,因为你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

我们人类热爱物质享受,而且我们人人都想要快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投入这么多精力囤积金钱和物品的原因。

然而,我们为图舒适安逸所做的一切,最终却全都变成无穷压力和心痛的根源。这难道不是很讽刺吗?

如果你拥有金钱财产,现在就要决定在你死后如何使用它们;做好财物方面的安排,立一份遗嘱。

或许你可以把自己的世俗物品和房子留给你的孩子、侄女或表兄弟?或者捐给救豹基金会?或者捐给癌症研究?

尽量更有觉知地行动,购物时,要头脑清醒。停止购买、囤积无用之物,不要成为一个囤积一切的人。

如果你想要做规划和长期投资,做的时候要充分了知:可能这些投资回报还没到期,你就已经死了。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家庭关系造成的问题最多,尤其是当我们接近死亡的时候。在诸如中国之类的地方,家庭仍然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社会单位。

迄今,关于各个家庭角色的传统观念仍然维续着僵化且往往压抑的文化期望和社会期望:父亲必须始终履行中国父亲一贯履行的职责。

孩子必须取悦父母,就像中国孩子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一样。但是这些家庭纠葛有多大的助益呢?父母肩负着必须抚养孩子的期望,无论代价为何。

但是,孩子真的需要父母一味的奉献吗?这对孩子有好处吗?投身至少二十年的时间将孩子抚养长大之后。

许多中国父母在孙辈开始出现时,又不得不接着应付另一层家庭羁绊。对于这种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家庭涉入,难道不应该有某种截止期限吗?

与父母一样,中国孩子们承受着必须符合社会期望的巨大压力,包括长大后应该负担照顾父母的责任。

但实际上,任何有志成为高尚人士者都应该心甘情愿地尽力照顾自己的父母、家人和朋友。

当然,没有理由不享受家庭生活;不过,就为死亡做准备而言,应该尝试有意识地参与其中。

永远记住:迟早你会死亡,带着这样的见解,试着在你游走于家庭生活之际,观察你自己。

如果那个“观察者”始终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举止、念头和行动,家庭义务与执着对你产生的限制性就会降低。

无论你做什么,永远记住:不可预知但必然会发生的死亡就在不远处;而且死亡来临的那一刻,你是独自死去。

所以,试着利用这个“观察者”帮助你避免陷入太多棘手的、情绪化的复杂家庭问题中。

宗萨钦哲仁波切:当你马上面临死亡,该做些什么?

佛陀说过,最殊胜的正念,即记得:生命无常,死亡不可避免。如诸迹中,象迹为胜;于诸想中,无常想为胜。

有些人会直觉地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终了,虽然他们年轻健康,没有什么合乎逻辑的原因会死,但他们可以感觉到死亡就在不远处。

有些人知道他们会死,则是因为被诊断出不治之症。除非是修行人,否则大多数人会在这个时候惊慌失措,变得抑郁,失去希望。

然而,大多数修行人非但不会恐慌,反而会意识到死亡是个大好机会,让自己能够更进一步地强化佛法修行,并且逐渐淡出填满自己世俗生活的那些无意义活动。

无论是知道自己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可活,或者认为自己面前还有大把的美好时光,死亡都是你迟早必须面对的现实。就佛教教法而言,你越早面对它越好。

首先要做的是说服自己,即使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但你会死亡。每天都有人死去。在生命的某些时刻,大家都会发现自己正站在临终亲人的床边。

然而,有多少人真正相信死亡将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呢?听到自己即将死去时,一个常见的反应是觉得自己被欺骗了,而且不公平。

潜意识里,我们会想:为什么这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是现在?我还年轻,不是九十九岁了!如果我很老,那我能明白,因为显然那是我的大限临头。

但为什么是现在?我的生命才刚刚开始!所以对于死亡的第一个准备,就是让自己确信: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但你将死亡是绝对肯定的事情。

其次,你不是唯一必须面对死亡的人,我们大家全都不得不死,所以没什么不公平的。迈向死亡的过程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没有人期望婴儿一出娘胎就去立一份遗嘱。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也许五十岁,或者更好的是四十岁的时候,你应该审慎思维自己在死前想要做些什么、想要达成什么目标。

试着享受你的生活,去马丘比丘或马达加斯加,或者任何你一直梦想造访的地方。对于你需要购买和拥有的东西,要实事求是。

扪心自问:我真的需要另一辆法拉利吗?我真的需要在银行里有那么多存款吗?提醒自己,照料昂贵的玩具和银行账户往往会带来更多的压力。

而不是快乐,当然,除非你极为喜爱慈善事业,正在计划善用自己的充裕现金。以这样的方式开始看待自己周遭的一切人事物,就好像这是你最后一次见到他们。

好好处理在家庭、朋友之间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或争议,现在是厘清所有误解、解开心中芥蒂的时候。

最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最好准备,就是过上充实的生活。享受世界上最美味的茶,要好好地泡茶并且不要用塑料杯喝茶;穿上你一直渴望穿着的衣服;读你一直想读的书。

做你一直想做的所有事情,无论那些事情是多么离谱或惹人厌。而且是现在就去做,因为你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

我们人类热爱物质享受,而且我们人人都想要快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投入这么多精力囤积金钱和物品的原因。

然而,我们为图舒适安逸所做的一切,最终却全都变成无穷压力和心痛的根源。这难道不是很讽刺吗?

如果你拥有金钱财产,现在就要决定在你死后如何使用它们;做好财物方面的安排,立一份遗嘱。

或许你可以把自己的世俗物品和房子留给你的孩子、侄女或表兄弟?或者捐给救豹基金会?或者捐给癌症研究?

尽量更有觉知地行动,购物时,要头脑清醒。停止购买、囤积无用之物,不要成为一个囤积一切的人。

如果你想要做规划和长期投资,做的时候要充分了知:可能这些投资回报还没到期,你就已经死了。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家庭关系造成的问题最多,尤其是当我们接近死亡的时候。在诸如中国之类的地方,家庭仍然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社会单位。

迄今,关于各个家庭角色的传统观念仍然维续着僵化且往往压抑的文化期望和社会期望:父亲必须始终履行中国父亲一贯履行的职责。

孩子必须取悦父母,就像中国孩子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一样。但是这些家庭纠葛有多大的助益呢?父母肩负着必须抚养孩子的期望,无论代价为何。

但是,孩子真的需要父母一味的奉献吗?这对孩子有好处吗?投身至少二十年的时间将孩子抚养长大之后。

许多中国父母在孙辈开始出现时,又不得不接着应付另一层家庭羁绊。对于这种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家庭涉入,难道不应该有某种截止期限吗?

与父母一样,中国孩子们承受着必须符合社会期望的巨大压力,包括长大后应该负担照顾父母的责任。

但实际上,任何有志成为高尚人士者都应该心甘情愿地尽力照顾自己的父母、家人和朋友。

当然,没有理由不享受家庭生活;不过,就为死亡做准备而言,应该尝试有意识地参与其中。

永远记住:迟早你会死亡,带着这样的见解,试着在你游走于家庭生活之际,观察你自己。

如果那个“观察者”始终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举止、念头和行动,家庭义务与执着对你产生的限制性就会降低。

无论你做什么,永远记住:不可预知但必然会发生的死亡就在不远处;而且死亡来临的那一刻,你是独自死去。

所以,试着利用这个“观察者”帮助你避免陷入太多棘手的、情绪化的复杂家庭问题中。 https://t.cn/R2Wx1G2

每一句佛语,其实就像无量诸佛,他们所有的话语是一样的,而且所有这些清净的如来语,都是正好能够合乎一切众生所需。这些众生正在佛法的修持当中,他们都能听到当时所最需要的,永远都能从每一句佛语当中,契入到诸佛所转的法lun中。

我们祈愿永远能够进入佛语中,能够聆听所有诸佛无量的语,思维诸佛无量的语所带来的开示,能够帮助我们众生,帮助任何一个行者断除困惑及不了解,并且能够带来究竟的、真正的认识。

----竹清嘉措仁波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自由活动 大雾天 湿气百分百 看不到青岛美景的小鱼山 消失的栈桥 类似我们自己城市环山路的八大关景区(除了没有海)人家赶海 我们赶人头…唯一满意的还是荒岛书店
  • ”“你看他们在那嘻嘻哈哈”罚他们的时候我真的心里难受死了,我感觉就像是在当一个恶人,最后课堂总结的时候很严肃地跟他们再次声明了一遍课堂纪律,也不知道他们听不听得
  • 最终,一个具有较大体量的教育集团,因为35元诉讼费没能交付,迫使法官对其“按照撤诉处理”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这个你懂得。我问北京市互联网法院:一个案件,就相当
  • 青菜主打一个原汁原味,就是撒胡椒的时候翻车了,瓶盖掉了,一下子泼进去半勺黑胡椒粒,好在都挑出来了,也没有很辣。有三季动画片“神印王座”的加持,[笑cry],不吃
  • 岑津北有些头疼地闭了闭眼睛,岑南光赶紧拉着钟文清和岑朝阳:“津北刚醒,肯定有话跟桑蒅说,我们先出去找个地方买点东西,文清你也休息一下。岑津北有些头疼地闭了闭眼睛
  • 突然想来说说本秋抚慰为什么从四月以后就发圆秋最多了……下面是很多字很萌的一些碎碎念。先说背景,其实看物料能看出来金秋天对队友们可以说得上一句端水大师,对谁都很温
  • #前门三里河的水穿街巷有多美# 在三里河水街穿巷的美景中,放松繁忙生活中疲惫的身心;在历经百年的会馆里听一场戏,感受老建筑里新的文脉传承;漫步老胡同与老街坊们打
  • 你只有到了那个层次,才会有相应的圈子,而不是倒过来。你只有到了那个层次,才会有相应的圈子,而不是倒过来。
  • #读喜欢的诗# 上弦的树By陸憶敏有些脚是会流泪的有些泪无处不到 有一个神秘而幽暗的中心那宁静来于对自己的全神贯注是内心把智慧之路指给丛林比人更为孤寂地带着如焚
  • 很开心[哈哈][哈哈][哈哈]估计28号的也该快了吧!这是以前就关注的个人作家制作的发饰✨这样的首饰是在minne和creema等App上寻找购买的[心]#日本
  • AGATHA Je Suis LOVE七夕特别企划 - 大声说爱·人声嘈杂鼎沸,爱意赤诚热烈用最浪漫的语言表达跨越时间空间的爱在这个七夕,勇敢去爱,自在表达任凭
  • 两个乖宝又在嘱托我[泪]等我主线棺材里爬出来再杀回来最后月下几只鸭还是好好玩,居然还有搞笑版的生日歌[鲜花]我感觉宁次鸣人讲得根本不是同一个层次的东西,所以有如
  • #2023全国法治(制)媒体川渝采访行#【重庆市万州区一张“红色网格”管住鸡毛蒜皮事】近年来,重庆市万州区坚持把党建统领作为基层治理的“金钥匙”以村(社区)党组
  • 处于这个层次的人有锻炼热情,但存在一定的盲从性。 达到这个层次,他们不仅有很强的主动性,而且有很强的自控力,神情专注,乐在其中,达到身心合一的自我境界 这
  • 后来开始被各种视频洗脑,说他们眼神不清白之类的,粉红泡泡之类的看的多了。顺便开始喜欢王一博,这个男孩子也很单纯,而且就是个小孩子同时又很会照顾战战,两个人双向奔
  • 大A本周见市场底的概率很大,先看反弹,转折点就盯着汽车一妖一龙哪天击鼓传花鼓停,华为链炒了两个月了,已经超预期了,这一波也差不多该歇歇了,要是一炮到天明就太伤身
  • :好,你也是~我:好,谢谢!(大概是我接过了海报,然后退后,看着他的笑容,就那样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你,所以忍不住又说了一句会一直支持你[泪]):拜拜~(工作人员小
  • 3、鉴定的样本数量鉴定的费用多是按照样本数量来确认的,有些客户为了做个人隐私亲子鉴定,不方便取样,只能进行多种样本选择,在这种情况下费用自然也更高。3.理解可能
  • 一个是已经在创业的没有更大的积极性去扩大生产,二个是在上下游的账期变得更长,三个是生意不好,有很多人选择及时止损,退租关门歇业,房东的租金也是一降再降。#理想生
  • 这个没文化的愣头青,实在拎不清此间玄机,悻悻地回家来。远看不分山和水,近瞧碰了一鼻子灰,哦不对,是一脑袋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