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那些事[超话]#在蒋经国所有的子女中,章孝严和章孝慈曾经是一个禁忌,尽管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是谁的孩子,可是一度几十年,他们只能以沉默来对抗流言和侮辱。父亲就在眼前,可是却不能相认也无法相认,这成为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伤口,停留在章氏兄弟的心底,无法愈合。
1942年3月1日,章孝严、章孝慈出生在广西桂林,蒋经国为其取小名“大毛”、“小毛”。但是孩子还没有满月,身为母亲的章亚若就不明不白地死去了。如何处理这对双胞胎,成为当时的棘手问题。没有人知道蒋经国是怎么考虑的,但从此,章氏兄弟开始跟着外婆、舅舅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也有人认为,章氏兄弟的外婆甚至是连夜带着孩子离开的,因为害怕遭到暗杀。
为了让双胞胎更好地成长,外婆周锦华将他们过继给当时在贵州的舅舅章浣若,并改姓为章。
1949年,蒋经国的亲信王升通知章浣若,让他带着老人和孩子转移到厦门,然后坐船到台湾。就这样,7岁的小哥儿俩来到了台湾。母亲早逝,生父蒋经国又无法直接面对他们,外婆便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为什么蒋经国没有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说法很多,但不管怎样,这对兄弟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只能艰难地成长。
1988年5月,章孝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亲述了自己的童年和成长过程。他说:“虽然母亲早逝,双亲没有办法在身边,可是我觉得童年并不缺少爱。外婆的爱意与舅舅的关切,把父母留下的真空填补起来了,而我的人格也还得以正常发展。今天我特别怀念外婆。在那段日子,她把所有的精神与爱护都放在我和弟弟身上,抚养我们。”
当时章浣若一家十余口(包括章浣若自己的7个儿子)就住在台湾新竹两间小小的屋子里,老人和哥儿俩住在一家,兄弟俩合睡在一张竹床上。原本是国民党县长的章浣若来到台湾后,职务自然是没了,只能做点小生意来养活这一大家子人。但生意做得并不是很理想,章浣若是个读书人,而不是商人,他卖过日用品、烟酒,也做过碾米厂生意,可是最后都失败了。
章孝严、章孝慈兄弟的贫困是生活在蒋家的孩子们永远都无法想象的,房间小,书桌只能放在过道,所得的奖状无处贴,只好以书桌面为底线贴在墙上,到高中毕业时,已经贴到了天花板。所有同龄人能享受到的东西都没有,倒也罢了,而他们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活下去,生存和吃饭都是大问题。
章孝严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用“自生自灭”来形容当时的状况:“自生自灭这是很可能发生的。有次我跟孝慈,我们很调皮,在初一的时候,天气热,我们想去游泳。也没有办法到游泳池去游泳,我们就跳到灌溉用的很深的一个渠道,跳到里面去游泳,我们以为很浅,可是我们个也不高,初一的时候,踩不到底,水就这么流着,往下面流。我弟弟在岸上,我在下面。我就叫。幸好有个路人过来,一把把我抓上来,还把我痛骂一顿,说你这个坏孩子跑到这里面来游泳。这一幕我一直忘不了。我说万一有一天那种情况‘自生自灭’,可能灭顶呢,台北可能没有人知道。”
虽然,王升在蒋经国的授意下,也会接济章氏兄弟。但那只是在小学和初中时期。后来章氏兄弟的舅舅章浣若跟王升闹脾气,没有办法相处,也没有办法来往。从此章浣若也不到台北去,王升过年也不来了,他不来送钱接济,章家本来就拮据的生活更辛苦了。
提到这些往事,章孝严感伤地说:“我们这一段生活,父亲晓得或者不晓得我也都不知道。他可能以为我们现在过得还好好的。我是这么想。如果王升不报告的话,他怎么知道我们过得不好呢?很多人也不解,既然是经国先生的孩子,怎么会受苦到那个程度?三餐不继啊。要煮饭没有米。叫我跟孝慈去东门市场米店去赊米。先跟你赊几斤米,钱来了再还你。实际上钱没来,我们米又吃完了。轮到我又去赊米,钱没来,米又吃完了,轮到孝慈。后来我们都不好意思了。那时候已经念初中了,高中了。后来我跟孝慈说你去你去。后来最后就猜拳,谁输了谁去赊,去赊米。就这么过日子,我们都走过来了。如果不努力的话,没有人会去谈,经国先生还有两个孩子,叫章孝严、章孝慈。如果对人说你是经国先生的孩子,没有人会相信,没有人会在意的。”
在高中毕业前,章氏兄弟从没有住过有浴室和抽水马桶的屋子,家里没有沙发,家具都是简单的竹器。虽然当时在台湾,收音机和电扇都已经很普及,但是他们家却没有。
对于章氏兄弟而言,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就是外婆,按照章孝严的说法“她是一位十分倔强而固执的老人,从不向环境低头,再困难的环境都是咬着牙撑过去的。”
对于这段困苦的日子,章氏兄弟后来回忆说:“”我们心中是满怀感激的,没有任何怨恨。因为这虽使我们在肉体上受到某些煎熬,精神上却使我比别人成长得更快。我们觉得贫困并不是耻辱。而一个人不知道如何从贫困中走出来,这才是可耻的。”

#创作力计划#

昨天晚上梦见他们了诶,这应该算是第二次梦见了吧,第一次还是去年领刚大结局之后,emm大概是我脑子重新编了个大结局给我,挺虐的[允悲]。
这次我好像在梦里看见了演唱会,他们都穿着戏服,有蝎儿,赵敬,罗姨,然后往前走看见了穿着红衣的俊子,但是怎么都找不到猫猫[苦涩][苦涩]。我猛地一抬头,看见了他在一个超级大的屏幕上,好像在彩排,但是他没有穿戏服,就是那个深色的带兜帽的那卫衣。(附图)
然后歘我就到了后台,好像变成罗姨了[允悲],跟蝎儿他们玩,在那吹电扇,我头发特长,还散着,吹的嘎嘎乱飞(我也不知道这是在干啥[允悲]),然后蝎儿好像说啥能不能把椅子上那个东西卷起来,然后我就在那甩头[哆啦A梦害怕][哆啦A梦害怕],蝎儿拿着吹风机吹我(救命这是在干啥) 还真卷起来了,是那个六角螺母!挂在一个链子上,然后我头发挂着那个就出去了! 一出门就碰到了瀚瀚,我一整个大震惊,并感觉很丢脸,他从我脑袋上把那个戒指取下来,然后戴在手上(还是没穿戏服)。
然后我就突然醒了,我就赶紧睡觉想续上,还真续上了。不过我突然到了观众席,好像是和朋友一起,我拿着演唱会门票,是墨绿色的,软的,一头有镀金。
我看见在抽奖,啥也没抽到,我想见他,想听他说话,然后恍惚了一下,身边不见了好多人,毒菩萨跟我说得新冠送医院了[哆啦A梦害怕][哆啦A梦害怕],然后一些乱七八糟不记得了,反正最后他俩手牵手在唱歌哈哈哈[打call][打call][打call]
(后半段续的梦还有好多,但是怎么都想不起来了,大概是我自己内心挣扎吧。真的好多人,好热闹的,超级开心)

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

[ 然心愿差别,
其相乃多,
若不指陈,
如何趋向。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
又不贪欲乐果报,
唯为生死,
为菩提。

如是发心,
名之为正。] ---

《 劝发菩提心文 》
  
大安法师讲解 :
  
好,
请看这一段。

上面把发菩提心立坚固愿的重要性作过阐释,
下面就从发心立愿的差别形相,
来标显出一个大乘行人修行的标准。

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常谈发心,
发心的内涵非常广,
世间上也讲发心,

发求名的心,
求利的心,
求当官的心,
求做善事的心。

它也由这个心,
立种种的目标,
种种的愿。

即使修行也有种种不同的动机,
所以发心立愿的相状是很多的。
  
那么到底一个大乘的行人,

正确的发心和立愿是什么呢?

这就需要善知识给我们特别地开示出来,
才能令我们的发心趋向正确的目标。

否则我们对自己修行的这一念动机常常会迷惑颠倒,
常常会把错误的发心认为是正确的,

或者把正确的认为是不正确的,
迷惑颠倒。

所以省庵大师就特别地谈到这一点,
他了解到众生发心立愿的差别相很多,

如果不在这里加以指点,
陈述出来,
行人就不知道如何去趋向正确的发心。
  
所以就
“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就是现在在这里,
概略地陈述八种发心立愿的形相。

这就归纳为四对范畴 :

邪和正是一对,
真伪是一对,
大小是一对,
偏圆是一对。

在这四对中,
邪正和真伪这两对是对世间凡夫的发心而言,

大小和偏圆是对出世间圣贤的发心而言,

其目的都是为凡夫圣贤修行人指示发心修行的标准。
  
“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这就来设问,
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来为下面阐述这八种发心的内涵作一个铺垫。

说明这八种发心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我们可以选择采取,
不正确的我们就得放弃。

这就是取舍。
  
下面就具体的对这八种发心,
四对范畴作一个非常精练的概述。

这种概述一方面是来自于佛典里面,

释迦牟尼佛对阎浮提众生的心理、
种性和好乐的把握,

另一方面也包含着省庵大师对那个时代我们中国众生的一些状况的把握。

这两种把握都对于我们众生有普遍的描述和指导意义,

乃至于现在我们看来都没有越出这八种发心的范围之外。
  
好,
我们来看第一种,

什么叫邪?

发邪心,
立邪愿的相状 :

“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这是第一种。

我们读这些文句,
都要把它作为一面镜子,
来照照自己,
我们自己的发心在这八种里面对号入座,

属于哪一类?

那么这第一种是邪心邪愿的相状。

世间有一类修行人,
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
也想走修行的道路,
所以他也发心修行。

但是他发心修行,

一向以来的修行是什么?

不了解佛法的真理。
  
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要究明自心,
我们自心真如自性,
具足一切功德。

一切圣贤的学问都是在自心上,
在销归自性上下功夫。

儒家的学说如孔子也说 :

“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学人,
都是为己,

为己不是说自己的己,
这个己就是自性的明德,

都是为了明明德,
做这样的学问。

孟子也讲做学问是
“ 求其放心 ”,

把放在外面的心求回来,
这是在做学问。

“ 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儒家的圣人都把学问放在自心上。

那么佛法更是心法,
如果不在心地上下功夫,
就偏离了佛法修行的轨道。
  
我们大小乘经典,
千经万论,

都是在
“ 悉明唯心 ”,
都是在究明我们的心地。

现在很多学佛人很可怜,
他都不了解自己的心,

自心是什么状况,
每天心猿意马,
没有办法去控制。

自己每天打的什么妄想,
一概不知道,
没有在心性上下过功夫。

为什么我们要大家念佛,
念佛就是在究明自心。

我们的自心无形无相,
但如何了解我们的心 ——
你去念佛。
  
佛号就是实相,
借托万德洪名,
来显我们的自性,
单刀直入,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开佛知见,
这就在究明自心。

但你如果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就凭着与生俱来的我执,
去追逐外界的事情。

我们的心无量劫以来都是奔驰在外面的五欲六尘上的,

我们没有一刻的回光返照,
安住在我们的自性里面。

所以有这么一种修行人,
他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只知道驰骋在外面,
跟没有学佛的人没有多少差别。
  
所以
“ 但知外务。”

外务有几种呢?

这里列出了四个对象 :

第一是
“ 或求利养 ”,
财利的供养。

一切众生都以财物作为他的外务,
这是众生贪欲的一个重要的对象 ——
财色名食睡。

他虽修行,
但他还贪这些利养。

我们也看到,
很多修行人,
包括由修行人所组成的所谓的机构,

大多在开庙店,
一进去,
商业气氛很浓,

烧支高香要多少钱?

抽个签要多少钱?

开个光要多少钱?

他整个的就是求利养。

这样就使佛门的形象受到很大的伤害。
  
要知道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尤其是出家比丘,

如果他真心办道,
一定不会饿死的,
佛菩萨会给他四事供养的,

一切有信心的信众,
四众弟子,
居士会给他供养的。

然而他对这些信不及,
他一定要自己去求供养。

当他的心去求供养的时候,
他就不能究明心地,
不能安心在道业上,

那整个的他就成了一个公司的职员、
老板,

是这样的状态。

在南方的一些寺院,
称寺院的负责人就叫老板,
成了一家公司性质的。

这是
“ 或求利养 ”。
  
第二种是
“ 或好名闻 ”,

好是好乐,
他还离不开虚荣。

希望到处都知道他的名声,
要知名度。

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

于是他就会搞一些新闻炒作,
让很多报纸刊物来登自己的光辉形象,
谈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

做点小事,
都要登报。

这都是
“ 或好名闻 ”。

有的修行人可能不好利,
但是好名。

利放下了,
对名的渴望就更大。
  
第三种
“ 或贪现世欲乐 ”,
贪现世五欲的快乐。

要知道五欲 :

财色名食睡,
地狱五条根啊!

色声香味触,
都是我们轮回的根本。

他看不破这些,
放不下这些,

而且挂着修行人的名义,
还要去贪这些世间的快乐。

有的人就更讲排场了,
出门都要坐名牌的车,

如果不坐宝马车,
都丢不起这个脸。

这是贪世间的快乐,
不能淡泊明志啊!

他因贪这些,
不能淡泊明志,
不能少欲知足,
他那颗心就安定不下来。

世间五欲快乐的滋味很浓,
但是他的道味就没有了。

第四个
“ 或望未来果报 ”,

他修行是想得到来世的人天福报,
或者下辈子做人,
能做大官发大财;

或者修行想得到上天堂的快乐。
  
这些都是邪的发心。

当我们看到这些文句的时候,
真的有点感慨啊。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
可不就没有摆脱

“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的范围。

很多到寺院去的,
到佛教团体去的,

你去问问,
有几个真的是为了求解脱,
求了生脱死成就佛果而来寺院的。

很多人都是求福报,
求保佑自己。

甚至还有一种观念,
认为学佛了,

怎么才能表明你学佛得到利益了呢?

一定要身体比别人更健康,
钱要比别人挣得多,
官要比别人当得大,
才说明你学佛就有利益了。

这些观念还很有市场。
  
于是很多人就振振有词 :

我要积极勇猛地得到这些东西,
我考上博士了,
当上部长了,

证明我学佛有贡献,
有利益了,
别人就会来学佛了。

他要做表范。

甚至得了病,
我一学佛就必须好,
这才能说明我学佛很有利益了。

我们听到这些都胆战心惊,
这可是指错了方向,

发错了心,
这些都是邪的东西啊。

佛教对世间这些五欲的快乐,
来世的福报,

怎么去看待它?

佛教对我们人生当中,

遇到种种的逆境、
障碍,

怎么去看待它?

这要用智慧,
用佛的知见去看待。
  
《 净土十要 》里面
有一篇文稿
《 念佛直指 》,
是元代的妙叶大师写的。

《 念佛直指 》中的
第十七章就讲的是
“ 十大碍行 ”。

妙叶大师非常慈悲,
他知道末法时期的行人,

一学佛法,
他的魔障就会起来。

魔障起来时,
往往透不过这个逆境魔障,

就会退失自己的道心,
使无上甚深的佛法在他身上得不到利益。
  
所以出于这样的一念悲心,
他就写出十大碍行来,
让一切行人先把自己放在一个障碍逆境里面,

使这个障碍逆境成为修行道业、
得到解脱的逆增上缘,

这样障碍反而容易得到通过。

如果障碍得到通过,
这就是以八苦为师,

就能够使一切障碍逆境都增强念佛的信心,
使净土的莲华更为光明灿烂。

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
即使你在一个顺境当中,
也会退堕。

他这个十大碍行充满着辩证法,
真是把众生的状况描述得非常的确切。

这十大碍行也不是妙叶大师自己创立的,
他也是依据佛经里面来的。
  
我们来给大家介绍其中几个碍行,
看他是怎么阐释的。

比如对生病的问题,
他说
“ 念身不求无病 ”。

我们修行人不要求无病,
有病是好事啊。

为什么呢?

“ 身无病则贪欲乃生 ”。

你身体没有病,
非常强壮,
这时候你的贪欲就上来了。

大家想一想,
自己生病的时候,
是不是贪欲就会下降。
  
如果身体营养非常丰富的时候,
你什么都来了,
要干这个事业,
要得那个享乐,
贪欲乃生。

特别对比丘来说,
你不要身体太强壮了。

古人说 :
比丘常带三分病。

如果他强壮得像蓝球运动员一样的,
道心又上不来,
那就麻烦了。

下面就是
“ 贪欲生必破戒退道 ”。

这个贪欲心上来了,
他降伏不了,
他就会破戒。

一破戒,
他就成了佛法戒海的一个死尸,

就会被抛弃,
他就会退失他的道业。

所以,
一个修行人要用智慧观照这个病,
病的性是空的,
知病性空,
于是这个疾病就不能对自己产生恼害。

不产生恼害,
这样的疾病正好就是我们修行道业的良药,
“ 以病苦为良药 ”。

所以还要去求无病吗?

有点病是好事啊!
  
再看下面 :
“ 处世不求无难 ”。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
没有厄难。

如果在世间你没有一切厄难,
你骄傲的心,
奢侈的心就会起来。

太顺利了,
那你就像独生子女一样,
象骄傲的公主一样,
你骄奢的心就会起来,

你就会欺负人,
居高临下,
就必然会欺压其他人,
欺压一切。

所以要体会到人生的苦难,
苦难的本性也是虚妄业力产生出来的,

叫作
“ 体难本妄 ”。
  
所以这苦难也伤害不到我们。

你知道它是虚妄的,
就不会被这个虚妄的苦难所伤害。

就像梦中你遭遇水难火难,
你知道水火灾难很痛苦,

但你知道是梦中的水火灾难,
也不会伤害到你。

“ 难亦奚伤 ”。

所以以患难为解脱,
这患难正好就是你解脱的增上缘。

你在这种患难里面,
正好是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你在患难当中修行,
你将死在安乐当中啊。
  
再看下面 :
“ 谋事不求易成 ”。

你做某件事业不要去求很容易成功,
如果事情太容易成功,
你心里就会生轻慢的心。

轻慢的心上来,
你必定会想
“ 我多有能耐,
多有能力 ”,
这个傲慢的心就会起来。

我们要用智慧观照,
一种事业是不是能成功,
是成功还是失败,

这完全是我们宿世的业力所决定的,
并不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

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多的是,
为什么他做不成。

赚钱的人都想赚钱,

为什么只有少部分人能赚到钱呢?

所以事情成功,
不是因你的能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龙珠》布尔玛声优鹤弘美去世
  • 李敏镐分手后首现身 粉丝夹道上演“釜山行”
  • #新郎伴娘抱挤气球##水果姐被拒维密秀##李敏镐分手首现身#
  • 六名游客在哈萨克斯坦穿比基尼上街被捕
  • 保价20万燕窝寄碎,被判全额赔偿后,快递不服!
  • BBC快报|英国两架飞机在半空中相撞
  • 油价迎年内第7次上调,每升油涨7分!
  • 超值 | ¥3499起即可乘暑假黄金航次,享奢华邮轮,还能游台湾、日本!
  • 曾为《七龙珠》配音,著名声优鹤弘美去世
  • 维密秀前大反转!Gigi被拒水果姐被刷,这次请了哪些大咖?
  • 幸存者佘子清离世 见证日本南京屠杀者仅剩99人
  • 张雨绮喜得龙凤胎,是基因强大,还是……
  • 倪妮、奶茶妹妹、海清……哪个才是你心中的南京女神?
  • 成品油价格迎来第7次上调,加一箱油多花4元
  • 周立波发律师声明:目前没有被认定犯有任何罪行【附视频】
  • 蓝翔技校改名蓝翔技院,谷歌花钱让火狐蹬了雅虎,皮卡丘开口说话,小蓝解散 HR 卖家具,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
  • 工地挖出弹药库,某市一工地挖出地下弹药库.....
  • 百度世界大会最全官方回顾:今天,百度更懂你!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佘子清离世 登记在册幸存者仅余99位【荔枝头条】
  • 女主播自拍被解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