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lune lit# Day0177
▪️《镖人》第一集✅
▪️《黑洞之心》奥海良·巴罗{p50-83}

1、第一章,黑洞到底是什么。在这里第一个被讨论的是个哲学问题,黑洞是真实存在的吗?我们如何定义真实,又如何定义存在,看见即存在吗?我们能看见昆虫却看不见昆虫细小的抓脚,看见不能定义存在。人类是真实活着的吗?人是新生的,但组成人的粒子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产生,我们的身体年龄已经超过三百余岁,我们无法以这种方式定义真实。从这种意义上而言,黑洞如同力场,虽然无法被看到,但真实存在。
2、黑洞的概念:是宇宙中的一个小球体,任何东西都无法逃逸出去。即在一个重力场的力量大于光速,以至于光都无法克服地心引力从天体中穿出的存在。
3、黑洞的存在方式:黑洞的表面并没有物质性,即是以数学或概念的方式存在,物体在穿越黑洞前后并不会感觉到黑洞的存在,但进去后便再也无法回到进入前的位置,即存在“无法返回“效应。
4、黑洞的属性:是个球状物,又被叫做漏斗形,黑洞十分昏暗又十分微小,会吸收周围的物质(所有掉入黑洞中的东西会永远消失),由于黑洞的存在,每颗星星都会生成多个图像(两个位置:一条光线从前面直线过、一条从黑洞后面绕半个圈,而后奔向跟来时完全相反的方向。)
5、恒星也会死掉,而黑洞是大质量恒星的宿命。当烧光所有的燃料后,如太阳的核聚变,太阳死后并不会成为黑洞,因为没有足够的质量,而只会成为一颗白矮星。
6、既然黑洞真实存在,但又无法被看到,它如何被证明真实存在?三种间接方式:一、观察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星体运动轨迹,由此计算出它们所围绕的物体的质量和位置。二、黑洞在吸收周围物质时,会使被吸引物质发生剧烈摩擦现象,导致温度升高,由此可观察到它放射出的X光。三、某些较为活跃的黑洞会释放强烈气体束使之成为全宇宙最亮的物体,强度非常大,从而使之能够在距离它130亿光年之外的地球上被观察到(气体束并非是从黑洞内喷射出的,而是当粒子被吸入旋转的中间被磁场抛出去形成的喷流)。
7、黑洞的吞噬方式:在宇宙中的每个恒星都有固定轨道,所以即使是黑洞周围的恒星也不会被黑洞吸收,而更远的恒星也由于银河系的质量比黑洞质量大,也不会被黑洞吸入,只有越过了“临界稳定轨道”的冒险粒子才会陷入黑洞中。
8、第二章讲到爱因斯坦和牛顿以及他们的理论。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中有两个特例,水星和天王星并不符合计算出的运动轨迹,在水星中被发现需要提出新理论——相对论,而天王星则由于海王星的存在,影响了其原本的运动轨迹,但同样适用于万有引力定律。
9、相对论:当参照系改变,两个不同坐标系该如何转换。
10、地心引力:不将引力看作一种力,而是一种空间的变形/时空的变形,它的重要特性是以同一种方式作用于所有物体之间。
1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牛顿天体力学在苹果掉落于地上的简单问题上没什么区别,但当讨论复杂情况时,爱因斯坦的观点会使结果出现更细微的变化,如牛顿力学中水星围绕太阳运转的椭圆轨道并不会随时间改变,但我们观察到它没个世纪都会转动0.012度。
12、物体并不是单纯的在做相互转换,一个粒子的运动可以产生另外的新粒子。
13、狭义相对论:表明空间和时间是相互联系的,时间可以膨胀,空间也可以压缩,去未来旅行也是可能的。
13、广义相对论:表明时空是弯曲、动态的,宇宙是一个正在膨胀的“场”,其中星系正在相互远离,但并没有移动,我们如同被放在扩张的橡胶上,对宇宙的整个理解都可以应用该理论。
14、二者区别:广义相对论是关于引力的理论,将质量以及能量对时空的影响也考虑了进去,狭义相对论只单纯考虑物体在平面上的运动,忽略了空间的弯曲。
15、光子穿越黑洞的方式:1、距离大于临界距离不会落入2、距离小于,它会被黑洞吞噬3、当光子正好处于临界值将会被黑洞束缚在周围,并一直围绕黑洞旋转,称为“光子球”。



*宇宙速度:刚好能让物体逃离星体的速度,即让物体摆脱地心引力永远在太空中游荡的速度,脱离地球的宇宙速度大概为每秒11千米。黑洞被定义为,在实际的物理世界中不存在,但在数学上存在。
*光从太阳出发到达地球的速度是8分钟。
*太阳死去后,即使它变成一颗黑洞,万有引力依然存在。
*临界稳定轨道:指十分接近黑洞的地方,越过它便不再围绕黑洞旋转,而会被吸入其中。
*类星体:宇宙中存在超大质量黑洞,当粒子被吸入黑洞的旋转过程中,导致高强度辐射现象,形成被磁场抛出去形成的喷流。
*引力波:空间的波动,十分小,引起的距离变化细微到难以检测,近期已被美国和欧洲直接捕捉检测到其信号为黑洞的存在提供了新的证据。
*脉冲星:宇宙中一种至密的星体,会有规律的自旋,两颗还会相互围绕旋转,会发光,是宇宙中散布的最精确的时钟,是验证相对论的绝佳场所,与广义相对论中引力波影响而计算出的理论完美吻合。
*暗物质:目前我们能检测的宇宙物质只是很小一部分,大部分无法检测到。
*蓝移/红移:指波长变短/长,颜色变得靠近蓝/红色(当一艘太空飞船加速到接近光速,前方物体会蓝移、后方物体会红移。
*光子球:处于黑洞的临界值上,由黑洞引力造成的加速度刚好使部分光子以圆形轨道围绕黑洞旋转,轨道不是稳定的,随着黑洞的成长而变化。(在牛顿经典力学中被完全否决,只存在于有黑洞和广义相对论存在的条件下。)但并不会永远被束缚在临界距离,在某一刻会跌入黑洞,或是逃离黑洞的束缚——产生多重成像。

—————

“爱因斯坦向我们证明了空间是动态的”

我对自身最准确的定义就是一种飘忽性 我好像永远也抓不住自己 或者说是用“永远也无法被抓住”形容更为确切 我对事物的认识 喜好和感情 在上一秒达到某个方向的顶端 下一分钟我就全然忘却 站在那态度的正对面 似乎永远处于正负极的极值 我常常为之苦恼

这让我想起神经冲动的过程 所谓的平衡就是神经冲动不断的从负极留到正极 正极流向负极 这是生命和即其活动方式的最根本构成 想想 永恒的变化不正是生命力的体现吗 想到这里便更能接受自己时常大脑抽筋 把上一秒还坚定并且因为找到真理而激动到颤抖的认知下一秒就忘记 且作出让自己后悔的愚蠢行为

举个生活例子:
1、前一天刚喝了咖啡 胃痛了一晚上,我决定把医生一再嘱咐的:“不吃辣,不碰烟酒咖啡茶,不吃硬的和粘性食物”刻烟吸肺。上一分钟还在默念这个宗旨,想着就一杯果汁,下一分钟踏进咖啡店脱口而出:“一杯意式浓缩”
2、想通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找到了一份与之相契合的工作,深夜在被窝暗自兴奋,第二天起来鬼使神差的就给人说不去了,反应过来恨不得给自己两个耳刮子。

想到变化才是生活的常态 平衡总是在变化中极少时间出现的一个点 由此 也便就与自己一个个愚蠢的决定和解了 #读书笔记#

规定和人情起了冲突我们该怎么选!你们怎么看!!!!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谢谢你看完文章,还请点亮“赞”并“转发”,让更多人看到。#关注新冠肺炎##上海疫情##疫情防控##好人好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除了最低价,还有7重购车好礼让您爱不释手!除了最低价,还有7重购车好礼让您爱不释手!
  •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曾经和他打过相似的位置,所以他是我的偶像。但如果我看到他不喜欢它,我就会带他去参加一项不同的运动,他可以做除了踢球以外其他的事情。
  • 祝感恩节快乐【教师节文案】#教师节# ‍ 1️⃣ ꔛꕤ❞ 长大方知年少纯回首才懂师恩深 ☀‍ 2️⃣ ’ ✏ 粉笔和铅笔的连接 开启了我们的师生之路曾经不懂
  • 记住,通过吸引力法则,宇宙会向你提供你达成目标所需要的所有东西。你将会吸引必需的资源,观点和人进入你的生活。
  • 品竹精品酒店装修设计案例随着我国近年来精品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昆明精品酒店如雨后竹笋般出现在街道巷道上,其中有些以某种文化为主题的精品酒店出现,但大部分精品
  •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怎么样呢?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 史上最潦倒的间谍百万夫妻《对手》小众的剧,无安利无宣传无槽点,大咖诚意满满地演绎,智商在线,生活窘迫地带着黑色幽默的笑点,“麻烦象吃糖葫芦,得一个一个地吃掉。”
  • #你最爱哪首粤语歌# 富士山下,芬梨道上,在轻快的旋律里逛夏日公园,在悠扬的旋律里吹着海风——每一首粤语歌都有一次独特的夏天空间想象;⏳喜帖街里,黄色门外,在经
  •   【 翻译】:谁能使灵魂与真道合一,毫无离隙呢?谁能使血气变得柔顺,像婴儿一样呢?谁能洗净内心的杂念,透亮如明镜呢?爱民掌权,谁能舍己顺道、无为而治呢?运用
  • 任何时候重要的是能保证自我的自-有意志我们常常评判某人以及某事都是通过事件的已发生和被关注才有的,为什么我们在发生前就不可能预估,因为未来一直都是不可知,人们所
  • 理论上,黑芝麻里的维生素B2可以预防脂溢性皮炎,但是要满足成年女性每天1.2毫克的维生素B2需求,得吃 500克以上,男性则要更多。人在原地转圈时,前庭系统半规
  • 数据宝统计,从机构持股比例来看(不含一般法人)5股2021年末环比获加仓,包括森麒麟、指南针、创世纪等,其中森麒麟获加仓幅度最大,2021年末机构持仓6.31%
  • 不管未来怎样,想想将来有个人可以和莎莎在一起,就觉得ta会很幸福,真是捡到宝了[哈哈]但更希望的是妹宝可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虽然这几次比赛有些遗憾,但妹宝实力
  • 21.阴道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感染,无发热,处于非治疗阶段患者。20.恶性肿瘤术后恢复良好,不再进行放化疗者; 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艾滋病
  • ”8.梦为努力浇了水9.所谓万丈深渊 下去 也是前程万里10.你讨厌的人正在努力11.我要优秀到让你想来认识我12.现在努力,就是去见未来你想见的人13.同是寒
  • 洋浦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海南恒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依法没收召回的澜雪高筋挂面(规格:1kg/袋
  • 余生漫漫,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平淡的生活,需要用心经营,愿你既有岁月不老的诗意,也有生命的的淡然从容,平淡的生活,愿你心里有暖,眼里有光,朴实无华的日子里,平安
  • 日主与食神俱旺,又有财星透出天干者为食神之最佳格局,纵使见到印星,只要不併邻或同柱战克则无妨,这种人大都心宽体胖,个性温和,做事易成、谋财容易,子息满堂,安享高
  • 挽回爱情永远是急的不能慢不能拖,如果你误信了一些人说的话,盲目的长时间的冷冻对方,那你挽回的希望也就越来越渺茫,其实只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挽回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找
  • 范蠡在扶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后,就来到现今的中华门外雨花路西侧,造了一座军事要塞――越城,史家认为,越城就是南京的母城,南京城市的发展就是从此开始。在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