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特别报道|先行先试培沃土 改革创新结硕果】#喜迎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媒体聚焦##兰州新区##奋进十年路# 高频政务服务“省内通办”“跨省通办”;

行政审批、要素市场化配置、商事制度改革等一批改革经验在全省全国复制推广,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国家标准的1/4;

在全国率先打造365天24小时不打烊商事登记模式,创新“一照多址、工位注册、容缺登记、自主办理”,市场主体年均增长30%以上……

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年来,兰州新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锚定目标深化改革,新理念、新思路、新动能在这片热土上相互激荡,有效激发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动能,活力新城行稳致远。

深化体制改革 激发内生动力

改革,考验改革者的勇气、智慧与担当。

十年来,兰州新区刀刃向内、简政放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进行自我革命。按照“大部制、大服务、扁平化”原则,调整压减管理层级,彻底取消管理性事业单位,精简设立21个工作部门和法检机关,部门内设机构削减51%,干部精简50.8%,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办事“多头跑”问题。改革干部人事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工资,将绩效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职务升降、岗位调整、职称竞聘、评先选优、人员辞留“六挂钩”,同级同岗月度绩效工资最大差距达35%以上,并将新区领导和干部职工的职务工资全员纳入绩效工资进行考核,有效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

国企改革被视为改革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2017年,新区拿出动真碰硬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将原国有参股控股的61家企业进行精简整合,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着力推动实体化经营、集团化发展。截至2021年底,兰州新区8家国有集团公司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税总额较2017年改革前分别增长3.4倍、92.3倍、11.6倍,商投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第304位,城投集团迈入全省国企总资产前十强,有效发挥了国企支撑引领作用。随着国资国企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国有企业活力动力将不断增强。

深入实施绿色金融改革,高标准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构建绿色金融标准认证体系,挂牌设立西部绿色认证中心,先后出台一系列金融服务实体的扶持政策,率先开展“绿色保险”“环境信息披露”等试点,搭建了甘肃省首家“绿金通”综合服务平台,绿色金融“加速器”“放大器”“稳定器”功能效益得到充分释放。

十年来,一批基础性、首创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取得突破性进展,释放出推动兰州新区建设发展的澎湃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新区样板

改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兰州新区立足跻身营商环境“国评”第一方阵目标,率先推行商事登记一业一证、电子亮证全覆盖,政务服务全域办,企业开办“分钟制”,高频事项“分钟批”,建设项目“自监理自验收”,推行“承诺即入、先建后验”投资项目承诺制,实行“一键直达、部门并联、团队上门”等项目帮办代办服务……一系列改革创新,打造了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兰州新区样板”。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兰州新区切实完善“新区—园区—乡镇(中心社区)—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在产业园区、居民小区、商业街区等重点区域设立政务服务站(点),组建专业化帮办代办服务团队,按照“一企一策”为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
“今年以来,中川园区帮办代办服务团队已为包括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在内的30多个投资项目,解决前期手续代办、临水、临电、路口开设、线路改迁及平衡土方、临时用地等困难问题超百个以上。”中川园区经合局工作人员刘小军说。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项目从2021年12月份落地后即开工建设,新区、中川园区相关部门帮办代办团队为保障项目快速推进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一方面支持项目容缺施工,一些证照都是边施工边办理,项目进度没有因为证照不全耽误一天;另一方面新区为整个施工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海亮集团副总裁、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光对新区优良营商环境赞不绝口。自2021年12月16日项目开工,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仅用一个月完成一期项目全部桩基工程,不到半年时间实现8台套机组的首条生产线投产出箔,相比行业同类项目从开工到试生产建设周期整整缩短了12个月,创造了新的“新区速度”。

十年来,兰州新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头等大事,围绕解决企业诉求、群众需求,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件事一次办 省时省事省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进一门全办妥”既是改革要求,也是企业和群众所盼。新区以优化政务大厅布局,开辟市场主体设立、投资项目审批、不动产权登记等功能性服务专区为抓手,整合推出“一件事一次办”,实现服务专区归集涉及部门、独任审核促成集中审批,企业办事效率大幅提升。依托甘肃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广应用“甘快办”APP、微信公众号、小兰帮办等服务终端应用场景,率先推行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上线运行政民通APP,实现全天候服务,全面推行高频政务服务“省内通办”“跨省通办”,率全省之先与山东、陕西等20个省市170多个市区县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与21个省371个市区县签订政务服务跨省事项“套餐办”协议,分别实现14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和30项企业开办类事项跨省“套餐办”,大大减轻企业办事负担。

兰州新区在全省率先实现营业执照、印章刻制、税务登记、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银行预约开户6个事项全流程1日办结。率先推行企业开办“零成本”,实行企业首套5枚印章及其对公业务电子印章刻制政府买单,为每户企业节省开办费用1000元以上。率先将96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证照分离”改革,切实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新设市场主体年均保持30%左右增长。

兰州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在全国率先推行投资项目审批惠企改革大招——“蓝图管控+容缺受理+区域评估+代办服务”4.0模式,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由27项精简为8项,时限由127个工作日压缩至26个工作日,企业在取得用地和总平面图后,“拿地”即可开工,项目落地周期大幅缩短。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兰州新区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窗受理、部门联动、同步审批”为主要内容的并联审批制度,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在项目考察、对接、洽谈、落地等全过程中,提供全程式、跟踪式的“保姆服务”,全力保障项目无障碍落地、尽早开工、快速建成、达产达效,赢得了省内外客商的点赞。

“我们拿到地之后,新区各个部门协调把企业不能办的或者有难度的事全部帮办代办,使项目从立项到建成投产,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甘肃全诺科技有限公司副经理郭保祥说,去年7月,该公司在兰州新区购置55亩标准地,投资建设科技研发楼及生产车间,引进了全自动化钢制防护网、钢制脚踏板及附属设施生产线。这是新区对投资项目推行“定人员、定项目、定责任、定措施、定时间”五定包抓责任机制、减轻企业负担的一个生动案例。

优化要素配置 凝聚合力解难题

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投资项目审批涉及的这些评估事项,由新区各部门牵头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等11项区域评估事项,实现兰州新区范围内区域评估成果共享共用,为企业减负。将评估结果嵌入“一张蓝图”,为项目选址提供参考依据,节约投资成本3%以上,已在全省复制推广。

新区在全省率先将不动产首次登记纳入建筑许可办理环节,实现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压缩为9个工作日,工程竣工验收、消防验收、档案验收均实行自验收备案制。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主事项由18项压减至8项,审批时限由45个工作日压缩至26个工作日,项目落地周期平均缩短1/5,企业投资项目前期费用下降70%;推行工程竣工验收、消防验收、档案验收自验收备案制以及“容缺验收”“承诺验收”制度,对缺少建设工程竣工备案要件项目,企业作出承诺后即可凭建设部门“以函代证”先行办理不动产登记证,助推项目从签约落地到开工建设跑出全程“加速度”。

在全省率先实现“交房即交证”、房屋与水电气暖“联动过户”,将不动产登记常用35类业务由6个环节压缩至3个环节,商品房网签业务“当日办结”,涉企不动产登记实现“一窗通办、当日办结”。2022年,在全省范围率先上线省级“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提供不动产登记在线办理、在线查询、证书核验、电子证照、办事指南等便民服务。出台全要素、全周期奖扶政策,奖励资金由财政核准、企业核对后直接拨付,实施“不来即享”,累计兑现奖励资金12.02亿元。

十年来,兰州新区已落地1080个产业项目,总投资5280亿元。2021年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兰州新区排名全省第一,真正发挥出了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金字招牌”效应。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创新的路上,兰州新区的脚步从未停歇。十年来,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把改革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充分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拆壁垒、破坚冰、解痛点、疏堵点,构建了全方位改革创新体系,闯出可复制推广和借鉴的新区经验、新区模式、新区样板,为高质量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放眼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画卷正在新区徐徐展开。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征程上的诸多荆棘与挑战,兰州新区将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大力度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再出发,推动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新甘肃.兰州新区报)

https://t.cn/A6S5QTg5

#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喜迎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媒体聚焦##兰州新区##奋进十年路##解码十年# 【十年砺剑绘宏图 勇立潮头再扬帆——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年成就回眸】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国家赋予兰州新区重大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使命: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极、地、台、区”)。

勇当标杆,敢为闯将!

十年来,兰州新区从秦王川的一片荒滩崛起为现代化城市新中心,敢为人先,系统改革破坚冰;激发动能,产业集聚壮实体;先行先试,创新开放建高地……

在困难障碍和风险挑战面前,兰州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精准把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不断深化营商环境等各领域改革,一跃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当年一笔一画勾勒的发展蓝图,已化作春潮涌动、千帆竞发的壮美画卷。

十年来,兰州新区从秦王川的一片荒滩崛起为现代化城市新中心

改革势如破竹 发展蓄力腾飞

工地塔吊林立,建设如火如荼;车间全速生产,马不停蹄;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中川北站物流园,货运班列和各类货车车水马龙,一派繁忙……

这是兰州新区普通的一天,也是新区开放发展十年来的生动截图。

回首建设之初,荒滩之地,百业待兴,发展何处落笔?改革如何“破题”?

新区向“新”,兰州新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突破条条框框,打破桎梏藩篱,坚持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在行政审批、干部人事、商事制度、国资国企、绿色金融等领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有效激活了发展动能。

2014年11月,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工作开启。兰州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科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要素供给、政策兑现、人才引进科创生态,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高能级平台加速集聚。目前,兰州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61%,获批“国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兰州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电子证照跨区域核验等。
2017年3月23日兰州新区全面启动国资国企改革,将原国有控股、参股的61户企业整合重组为市政投资、城市发展、金融投资、农业发展、商贸物流、科技文旅6家集团公司,新组建石化、水务2家集团公司。2022年新成立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临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两家国有集团公司,引导十家企业发挥国企投资牵引、筑巢引凤、优化生态功能,商投集团入列中国“500强”,开发建设主力军作用充分彰显。

2017年6月,全面启动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薪酬,彻底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扫除干部身份障碍,面向全国各条战线精准选招干部,不拘一格选贤任能。

兰州新区在全国率先推行“蓝图管控+容缺受理+区域评估+代办服务”审批综合服务模式,有效实施“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改革举措,项目投资、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审批时限全国最短。市场环境不断优化,营业执照办理从改革前的7到9个工作日到现今即时即办、立等可取,市场主体年均增长30%以上。在全国率先打造365天24小时不打烊的商事登记模式。

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普惠金融示范区落地新区,绿色金融改革成绩全省领先。

十年过去,播撒下的改革“良种”,结出了丰硕的发展成果,兰州新区不断创造着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奇迹。

十年来,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关口,增长近60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倍,常住人口增长5倍、城镇化率超过70%,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初见雏形,成为全省乃至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2022年上半年,兰州新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全力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稳岗拓岗等重点工作,实现GDP增长13%,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聚力集群强链 产业全面“开花”

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动力。

快速落地的项目、不断增长的数字、率先实现的突破……在兰州新区,产业集聚发展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兰州新区始终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育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数据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商贸物流、航空产业和临空经济、现代农业、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集群。十年来,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080个、总投资5280亿元,产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50%、40%以上,实体经济主战场地位凸显。

走进位于兰州新区的兰石集团,一排排生产装备高效运转,“机械手臂”工业机器人正在生产线上“忙活”,工人们在各自岗位认真装配、调试、喷漆……全力以赴确保加氢反应器、脱硫反应器、核电机组等一批重点产品按时完工。

2012年,通过“出城入园”,兰石集团实现了由单一石化装备向高端能源装备、高端通用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迅速实现营业收入由40亿向60亿的大幅跨越。

兰州新区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推动形成石化重型装备、高端医疗装备、核能配套、新能源装备及电工电器等产业体系,一路不懈接力,重振“兰州制造”辉煌。

2022年6月14日,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一期首条生产线试产成功,标志着项目建设不到半年时间实现投产出箔,创造了新的“新区速度”。

近年来,兰州新区快速布局发展新材料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新材料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能源、光电、建筑等新材料产业,引进落地宝武、海亮、道氏、宏宇、德福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世界最大的高性能铜箔产业园将在这里诞生,“十四五”末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储能之谷”。

围绕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定位,兰州新区先后建成运营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构建起“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额实现倍数增长,对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凸显。

与此同时,兰州新区各项产业展现蓬勃发展之势。
绿色化工园区内,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试研究与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液态阳光”等一批科技前沿项目先后落地,近百种产品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入驻孵化航天特种材料、新型抗肿瘤药、抗艾滋病药、新冠防治药等“专精特新”项目145个,一批“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实现自主研发生产。

兰州新区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名单,标志着西北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落户兰州新区。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临空经济产业园等加快建设。佛慈、和盛堂等生物医药产业高质快速增长,“西部药谷”建设加速推进。全域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种养加、产供销、游购娱产业链全面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推动智治善治 新城宜居宜业

今年7月3日,第三届“集聚英才·汇智新区”人才智力交流大会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双选会在兰州新区举办,吸引3.5万余名求职者到场参加。
城市的核心是人。兰州新区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目前,兰州新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4.7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9.5%,现有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领军人才等国家级、省级人才100余人,博士300余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超过5万人。

人才住房、职称晋升、子女入学、就医、“零门槛”落户等优惠政策同步落实,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拴心留才”一流环境加速形成。

2021年8月起,兰州新区累计承接安置舟曲避险搬迁群众达到11批次1700户6851人,完成了搬迁群众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生产生活保障工作,推动灾后易地安置和生态移民安置工作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虹吸效应不断增强,背后是“智治+善治”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有温度、更会思考,让居民生活更便捷、更舒适。

2022年3月18日,兰州新区“数字政府”系统成功上线,实现与全省数字政府系统同步运行,5500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率达98.74%;重点打造“一云、二网、三平台+N个应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格局,加快构建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

十年来,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超过280亿元,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职教园区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建设发展提供科技创新型、技能应用型人才保障;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新区”。累计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千余场次,“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加速释放西北旅游集散地、都市休闲游乐新城的品牌效应。兰州新区完成约16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使城区绿化达到“春季见花、夏季见绿、秋季见果、冬季见景”。

如今,兰州新区核心区3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青山碧水蓝天交相呼应,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十载奋进,九万里风鹏正举;昂首阔步,再迎下一个十年。

兰州新区锚定了新的目标:202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2035年建成经济繁荣、生态秀美、和谐宜居、具有强大引领示范效应的现代化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正全力践行国家“极、地、台、区”战略定位,在全省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实施“四强”行动中先发力、带好头,全力打造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新甘肃·甘肃日报)
https://t.cn/A6SGT5j0

#新浪看点##财经##今日看盘##股票##投资##A股##今日关注#

【传统旺季将至 水泥价格反弹一触即发】

逐步进入传统旺季的水泥企业,似乎看到了价格反弹的曙光。

8月15日,天津、河北等地部分水泥企业发布调价通知函。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唐山市一家水泥企业发布的调价函中看到,由于熟料、矿石等价格上涨,原材料成本上升,致使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转,自2022年8月15日16时起,在原价格基础上上调50元/吨。

不仅是京津冀地区。开源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截至8月12日,全国P.O42.5散装水泥均价369.87元/吨,环比增加1.03%;水泥-煤炭价差为221.99元/吨,环比增长1.88%。

记者从多位市场人士处了解到,此前多个地区水泥价格见底,国内十余省份相继出台新的错峰生产计划。8月错峰停产天数进一步增加,供给端收缩明显,水泥价格触底开始震荡回升,已有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和贵州等部分地区推涨水泥价格,上调幅度在10-40元/吨。8月底天气转凉后,水泥行业将迎来传统旺季,价格全面反弹有望一触即发。

部分地区发布调价通知

今年6月进入传统淡季后,由于市场需求一直处于弱势运行区间,水泥行业迎来了一场价格战并愈演愈烈,部分地区水泥价格“一泄千里”,在成本线左右徘徊。

8月上旬,国内水泥市场需求受高温、台风天气,以及部分地区疫情复发影响,继续呈疲软状态。北方一家水泥企业销售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企业出货率最低时只有5成,价格震荡调整明显。

“不过,由于原燃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加上企业严格执行错峰计划,停窑了10多天,已有企业发布调价通知。”上述负责人表示,上周内蒙古有部分地区企业表示要大幅上调水泥价格60元/吨,具体执行要看后续市场表现。

进入8月,全国多地继续增加错峰天数。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陆续发布错峰生产通知,要求区域内所有熟料生产线自8月1日起停窑30天。此外,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错峰停窑计划增加到20天,四川8月份停窑达到14天,贵州三季度停窑达到50天。

受错峰生产等多种因素影响,华东地区水泥价格稳中有升。有市场人士介绍,持续的高温天气,使得工程项目施工不畅,企业发货降至六七成,短期库存尚无压力,普遍维持在中等水平。在江苏等地,受周边市场水泥价格上调带动,企业涨价意愿强烈。

中国水泥网的消息显示,8日至11日,淮安、南通等地一些主要厂家小幅上调水泥价格10元/吨,至此江苏大面积地区水泥价格已基本完成一轮普涨。此外,8-9日徐州地区一些主要厂家第二轮推动上调水泥价格20-30元/吨,但实际成交尚未执行到位。

中银国际在研报中指出,京津冀地区水泥企业计划于8月15日起推涨水泥价格30-55元/吨,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企业通过行业自律积极推动价格上调。此外,8月中旬水泥企业将开展为期15天错峰生产,若区域内企业错峰生产执行到位,价格上涨有望被执行,反之将继续弱稳为主。

8月下旬基本面或好转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疲软态势在水泥行业蔓延多时,多家水泥行业上市企业交出的上半年成绩单显示净利润下滑或者出现亏损。

近日,塔牌集团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93亿元,同比减少28.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5亿元,同比减少80.9%。

塔牌集团称,报告期内,“水泥销售量价齐跌,成本上升,公司经营效益较去年同期明显下滑”。受全国疫情多发频发、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扩大、基建资金到位时滞、南方地区持续降雨天气等因素影响,区域市场水泥需求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水泥价格出现较大降幅。此外,煤炭价格高位运行,推高了公司水泥制造成本。

不过,对于未来水泥市场供需走势,多家机构仍然持乐观态度。

从宏观面来看,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地方债发行规模达5.66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3.45万亿元。

信达证券指出,上半年全国重大项目投资进度已至64%,尽管由于疫情等因素下有些地区工程进度受到影响,但重大项目投资进度仍然进展较快,对基建项目实物工作量起到一定的支撑。此外,地方市政项目建设进度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财力及建设迫切性,但从水泥角度来看整体并未恶化。七八月份水泥出货水平已不再是二季度远离历史中枢的态势,而是逐步接近历史水平,尤其是在施工淡季,出货数据仍然较为坚挺。

“随着施工旺季来临,赶工高峰有望出现。”信达证券建筑建材首席分析师任菲菲认为,在既定目标之下,基建工程具有明确施工期限,上半年疫情下整体施工进度有所影响,因此“金九银十”传统施工旺季有望呈现“旺季更旺”。

“8月下旬基本面有望继续好转。”天风证券指出,高温天气渐近尾声,水泥市场需求环比将会有所提升。后期随着市场供需关系好转,将支撑水泥价格恢复性上调。需要注意的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偏弱影响,前期市场需求将会缓慢复苏,部分地区如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区域价格推涨或将出现反复,但整体趋势上将会以震荡上行为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阳光信用[超话]# 都说,喜欢一个人,就是要多见面,见面可以解决很多东西,见面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对方的存在,而隔着屏幕的感情终归比较空洞,是啊,和喜欢的人就是要
  • 首先,亲爱的你的店,没人出资,没有实战经验,没有成熟产品套系,没有完美运营模式,单打独斗累不累? 作为资深美妆KOL,做了十年左右的小白鼠,试过成千上百的化妆品
  • 如果玩卧底游戏,和宋丹丹玩应该会很累,搞不好“翻脸”[嘻嘻][dx没有][雾]。#刘耀文由你榜最年轻双冠歌手# #刘耀文新歌fallingyou# 究竟是不是进
  • 《山之四季》高村光太郎豆瓣8.4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这本书的意境,我觉得应该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是那种特别适合在寒冷的冬季躲在暖烘烘的被窝里阅读的
  • #不小心救了江湖公敌[超话]# 乔姐更新了第七卷,因为老久不看,内容忘的差不多了,所以又重新看了一遍,大体理了一下思路 首先是这些人物、帮派 1.解清霜:现济世
  • 5.跟朋友约了一家网红店,如果不是室外晚上的风太惬意,一定坚持不下来排队,等待的时间里久违的自拍。久违的小记录1.医院发的月饼,甜到牙痛。
  • [月亮代表我的心][团圆月饼][玉兔捣药]♡天空 斯盖 sky微笑生活♡♡一个发现诸城人民就喜欢走在马路当几央然后去找斑马线过马路虎且遵守纪律席某一回诸城真的是
  • 与你相遇,好幸运——有一颗吃货的心,也有一张管不住的嘴,最初买了玉芒,脑子里只有两个字“好吃”第二次买了血橙,回来不到十分钟,一半没了,第三次,第四次……果园直
  • 人生下半场,最需要的是 “减负”。越是活的通透的人,越敢于丢掉羁绊,都是做“减法”的“狠人”。
  • 按照一些优良传统,我就算对这些事情知道得一清二白,也不能一上台就直接写大白话,该出于礼貌性写些客套话表示一下,在台面上表示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极为震惊,对英
  • 胆量不够大,能力再强都是小人物!魄力不够大,努力一生都是小成就!在成长的路上,我们突破的不是现实,而是自己。只要认定你内心真正想要的,并为之持续努力,每个人都会
  • ”的确这三位杰出的篆书家把篆书推向了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后人想要有新的突破是何等的不易,然而前人的成就恰好是为后来者开启新路而不是堵塞发展的道路。在刘自椟作品中
  • #碎碎念[超话]#今天没有拍月亮,不过选了几条能泡水的串串拿去阳台晒月光了[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代表我的心]突然想起来熬夜加班那天上午在家没上班趁着阳光拍的照
  • [单身狗]) 最后生日 蛋糕出来那下 还有许愿 我们都还是在的对吗 我们其实有陪他过到生日 只是一开始错过了很多舞台 但是这三天可以无限回放无限欣赏不是很棒嘛
  •   主持人:唐山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 孙伟光  刚才,王玉升同志从更好地实现唐山高质量发展、在法治轨道上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等三个层面,
  • 属蛇人2023年感情运势  属蛇人今年容易受到“孤辰”星的影响,感情运势不是特别好,他们会变得非常孤僻内向,与伴侣之间没有办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彼此之间会存在
  • [小红花]1 1 7 腾讯视频会员年卡~~[小红花]98 爱奇艺会员年卡~~[小红花]56 优酷视频会员年卡~~[小红花]123 京东plus年卡+爱奇艺vip
  • 2⃣香NN很温柔减龄的中古款呢外套 衣领和口袋上都做了超级超级嗲的蝴蝶结形状 对这种小众设计心动的不止我一个吧~~ 上身轮廓飞常好,而且垂感很ok,真是棉织物的
  • 这样,他会知道你不是仅仅说说而已,而是真正改变自己来提高自己,让助教感觉你值得被爱、珍惜和拥有。 这样,他会知道你不是仅仅说说而已,而是真正改变自己来提高自己
  • #时代少年团#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少点以为,多点作为。容易走的路,一般都很拥挤。别把最好的时光,浪费在无谓的等待与犹豫不决中。我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