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蒋叽里呱啦的日常# day96
普普通通平平常常非常繁忙又庸庸碌碌的一天
讨论了一晚上青年中国行课题
本来打算早点睡觉但又和他聊起来了讲了好多阴沉沉的东西
原来他也这么阴沉沉的 也没有我想的那么万丈光芒
我跟他说你要成为自己的光 因为有人已经把你当做光了 你不要熄灭
害什么时候我也应该成为自己的光才对
于是就晚安了
我还是应该好好生活才对

【一生需读多少书】

贾柯

爱阅读是一件多好的事,不必多说。
“读书破万卷”,“读万卷书”,“博览群书”,“学富五车”,这些古代留下的老话被时间打上印章,至今人们也认为是有理有效的。
这些,当然是好的。
这会儿,想梳理一下对阅读量这回事儿的一点认识。

这里,先想说的是人因书籍阅读数量可能引起的吸收与消化问题。

阅读像吃饭一样,是需要时间的。
一口口进食需要时间,通过肠胃吸收与消化需要时间,一口吃不下一个西瓜,是个朴素的道理,放在阅读上也一样。
每每看见那种整个房间通天接地用一大面墙木架放藏书的场景,就忍不住叹,这才像读书人的家啊。
没有什么,比用书来装点一个家更好看的了。当然,还有花。

接着,忍不住猜,这是放了有多少书啊?
五千册,还是上万册,还是几万册?
似乎,也没有一个这样多书的主人能说出自家宝贝的准数,头发多了,数不清,书多了,也数不清。藏书家喜欢用几间屋或几个几十个书架书柜这些容器来表述自己的书籍量。
就如好酒之徒,跟人斗酒,不说斤两,只看他拿起小杯还是端大碗,那器物的阵势就足以说明酒量。

叹为观止之后,又会想,这么多书,书主是全读过?还是只读过一部分?或是某些书读过百遍,某些书一直静静地蒙灰,从未没被拿出来,成为藏书中永远簇新而哀怨的处子。
这么多书,读起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一目十行,还是,一目一页?
眼前出现杜甫《饮中八仙歌》的一个情境:“饮如长鲸吸百川”,对数以万计的藏书者,恐怕真得拿出鲸吸海水的架势,一副五尺七尺之躯,在饮食劳作生活之外有余力紧赶慢赶地在字的风沙里穿行,昼夜不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有毕生读完所有藏书的可能吧。

还真问过几回算得上坐拥书国的藏书者。
书国里的书,全读过么?
有人说,一本书不用全读,取其为自己所用的那些页就可以了。有时,读过即忘,在别处再看见时,竟像没见过,以为是新的,拿起的一瞬间,忽而生涩。
有人说,读的时候,一本一定会通读一遍,之后,再启新书。有的书看完之后,深深喜欢,还会时不时拿出来再看,一本觉得不满足,还会去收集不同的版本比照着看。
有人说,后来发现,书和人一样,不是认识的越多就越好,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对自己无用的书,根本想不起看,留着成了障眼法,挡了有用之书的道。于是,有些书干脆送人了。
有人说,买书的冲动常有,读书的冲动不常有,所以书越来越多,怎么也控制不住手,读书的时间反而越来越少了,常常觉得没多少时间看。
总之,没有人说,自己把所有的藏书都读过一遍。
未读之书,像未竞之业,半完之梦,未见之人,放在那里,成了一种淡泊的念想,一种有意识的遗忘,或一种彻头彻尾的装饰。

一生究竟需要读多少书,才算够用?或者,才算是一个读书人?

至今为止,最让我诧异和感动的是黑塞。
“十二本。”在《阅读随感》某一页,关于读书量,黑塞轻轻地说出这个数字。
十二,这个数字,个人理解不是一个绝对数字,或是高高在上的象征,它更像一种触手可及的随身物。类于中国古代“一言九鼎”的“一”和“九”,“如隔三秋”的“三”,“白发三千丈”的“三千”,“万夫莫开”的“万”,这些数字,无论是代言少还是多,读到的人是能理解的,不会拘泥于数字本身。
黑塞并没有对“十二本”这个数字作太多解释,为什么不是十三或十一,而是十二。大约,十二也就是一定数量的意思,它意味着不一定需要成千上万,数量不是最重要的。
当某一本书真正进入到一个人的视野心灵、知识系统、价值系统、审美系统、情感系统,以至信念意志,一本书才算是被真正地阅读过。

阅读,和识人一样,都有潜在地拣选与相遇的奥秘。人不能在一条路上遇见所有的人,同样,也不能在一个庞大的图书馆里去读遍所有的书。
人与书之间,有命运。
有时会这样那样的原故,擦肩而过。
有时看一眼名字就掉头,终生不见。
有时一次次拿起来又放下,真正翻开第一页已过了许多年。
有时像去那类指定到此一游而后不想二游的名胜风景旅行,读过一遍,有了向人说起的谈资,内心却并无感受,并且铁了心不会看第二遍。
这些,明月照沟渠,不多提也罢。

不过,一生当中,总有特别的某一本或某些本,让你在该读的时候,笔直地走过去,没有曲折,没有迂回,没有犹疑,没有错过,一走过去它就在你手里,而你的手、眼、心都恰恰做好了准备,一读入心,再读入心,直到反反复复地起身想起打开它来,终成老友。
同一个人,同一本书,一期一会。
这种阅读体验,如同一次次去见同一个人,每一回见时都欣欣然,想彼此了解对方还是不是当初的模样,如今又有了哪些自自然然的成长与变化。
每一次读罢又有一丝怅然,读到最后一页最后一句,已看不到字,看到的是:舍不得。
这种心情,东坡先生描述自己读陶渊明时有过,“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读尽天下书的东坡先生,竟每每病中反复读陶诗,每回还只读一篇,舍不得多读。这哪里是读书,有的书,分明是苦味人生的糖或药啊。
“我一生中读的书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在重读”。诗人博尔赫斯失明之后成为图书馆馆长,谈及阅读,他这么说。
又记起一次读到对北岛的访谈,一些年里,他不断地在不同版图里迁徙,搬家复搬家,辗转复辗转。后来,他身边一直带着的书,不到十二本,是七本。这七本,是怎么辗转都会跟着走的。七本,在特定的境遇下,也够用。
看来,彩虹是有的,流星是有的,自从一读终不悔,在阅读这条道上也是有的。

一生需要读多少书?
一本,十二本,还是上万本?
哪里会有适于所有人的答案,没有的。也许,的确并不需要有某个绝对数值。
如果说,一个人是一个阅读容器,一生该容纳多少书,也是一种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少了,继续加,多了,也装不下。多与少,需要的只是两个字:适宜。
好书对于人,也许类似一种光来的照见,经过阅读之路,真正影响到一个人的生命。 https://t.cn/RDUnNFD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

我是一个身在太平盛世里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我没有参与过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我没有经历过十四年艰难困苦的抗战岁月。

但我还是要说,要大声地说,要声震天地地说——在我波澜不惊的生活里,仍然有光万丈在照耀着。

看到历史书上的1919年5月4日,我能够听见好多好多,喧嚷的街道,杀伐声,我能够看见好多好多,游行示威的北京青年,罢课罢市的上海工商。

看到历史书上的1935年12月9日,我能够体悟到那些“停止攘内必先安外”的呐喊背后是“华北之大已经容不得一张书桌”的悲恸,是如陆放翁一般“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怅惘。

到目前为止,我都是一个平凡的青年,没有翻山越岭的进行革命,没有千里迢迢的奔走宣传,只有在听到国歌时默默伫立,只有在看到中国的强大时暗自欢喜,只有每一日在校服上戴上团徽时,不自觉地笑开来。

可就是这样,让我愈加感谢,101年前,青衫一撩,笔墨一抛,站上街头,在反动势力的恐吓下,仍要喊,坚定地喊,声震天地地喊——“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青年们。

五四五四。

by 言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张连文因病去世 曾主演《艳阳天》《敌营十八年》
  • 海沧半程马拉松赛25日开跑,厦门公交开通临时专线,还有多条公交线路调整→
  • 心疼吴昕!潘玮柏要结婚了,新娘不是她!
  • 广西柳州女孩扶老人被撞成重伤:得到众多热心人帮助
  • 教育部公布2019高校自主招生新政!
  • 杭州神秘“黄金大盗”落网!竟是知名酒店老板……
  • 郑秀晶回眸 网友:我心都酥了!
  • 亚洲杯闹出大乌龙!
  • 黄牛公开贩卖EXO情报,边伯贤怒怼:这样贩卖别人的情报可以吗
  • 正面硬刚!伊朗要派军舰到美国后院
  • 傅园慧爸爸已上线,发微博的配图竟然是天台的TA!
  • 励志!临考前出车祸 西安女孩不想错失机会躺担架入考场
  • 高峰再次吸毒被拘留 毒瘾难戒究竟是何原因?
  • 黄子韬喂爱犬零食被咬伤 排队打狂犬疫苗直喊累
  • 大张伟承认结婚了
  • 首个5G地铁站开通,董明珠财产遭法院保全
  • 拿破仑的难言之隐 让他输掉了滑铁卢.......这些事情你也要注意
  • 高桥一生分手相差15岁聚少离多 大张伟承认结婚吴昕回忆节目被砍
  • 海底捞播不雅画面怎么回事?海底捞播不雅画面内容不堪入目
  • 卡卡求婚成功!前任与现任哪个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