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秋天的第一个节日与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总是接踵而至。两节相逢处,夏的繁盛与热闹逐渐开始结果成内在的丰盛,相爱团聚的暖意正好与即将到来的秋的寂寥相调和,生活平实有味,人生自得适意,执子之手,便胜却人间无数。

玉宇澄净,秋月初生,清风入弦。在这个甜蜜又明朗的时节,一花一月、一穗一果承载了人们的悲欢,也满载着人们的希望。

佳节叠至的时光总是难得的,在初秋的时光里,不妨备几味佳肴、几盏清茶,与爱的人一起,谈谈眼前的日子,聊聊未来的向往,一起品尝生活中的苦辣酸甜。

1.“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朱生豪自1933年与宋清如相遇,几年间写下数百封情书。这些情书是朱生豪与宋清如爱情的见证,也是家喻户晓的情书典范。朱生豪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淌,热烈滚烫,读来感人至深。

这本书收录了120篇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书,用最纯真、最质朴的言语去感动一个人是有关爱情最美的情话。

2.爱情与守望,一个美丽而古老的话题,一曲感动当代中国的真爱长歌。这本书中的两位主人公是一对夫妻,丈夫是缉毒前沿的民警,奋不顾身地勇擒毒贩,完成着他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妻子在丈夫身负重伤后,不离不弃,杜鹃啼血般地用数百封情书深情呼唤“植物人”丈夫。他们的执着、痴情、率真、善良,将大爱无疆的情操展现到极致,展示着爱之坚韧顽强,情之博大精深。

书中充溢着悲壮与凄美、侠骨与柔情,将道德情操的崇高与善良娓娓遭来,自然朴素成一种真实的人生。百折不挠的丈夫、似水坚韧的妻子,用他们的肩膀共同承担起一个信念:真爱无悔。

3.这是一位当代女作家对家庭和丈夫的“闲话”,平淡温馨的叙述中,蕴藏着深情的暖流。她会回忆两人相恋的点点滴滴,也会在日常相处中总结夫妻间的哲理,会写小家的零碎生活,也会写大家的时代变迁——“写我们自己,也是写我们这一代人,这一个时代。”

有人会说,王小鹰的作品是平淡的、单纯的、甚至还略显“陈旧”,然而,就在这平淡、单纯、甚至“陈旧”里,充溢着她炽热专注的真情。

4.这是一些由爱串起的文字,是根据一位一线医务工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的温暖之书。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时代,书中用细腻的文笔诠释了人间大爱,谈到了医生在行医过程中肩负的重任和患者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爱,就有全世界。书中故事有的令人颇感温暖,有的令人会心一笑,有的令人啼笑皆非,也有的令人痛心疾首,但无一例外的是,想要达到美好的结局,都需要理解,需要爱和包容。愿这本书能架起一座爱的桥梁,让医患之间相互理解,让爱支撑起社会的和谐。

5.这本书是对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日常生活的生动描写,生活中的可爱之处在文字中尽数表现。

书中精选了老舍先生随笔中有关家庭主题的文章数十篇,并辅以当代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的温馨画作加以渲染,字里行间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作者对家庭生活的温情细致入微的观察,读过本书,你也会穿越时光的河流,生出对生活.平静和美好之处的共鸣与共情。

6.人生的种种境界,古往今来从来不乏论述。不管是王国维的“人生三境”也好,还是冯友兰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都蕴含着各自从独一无二的生活经历中结出的思想果实。

这本书是一本随笔集,收录了作者十年间发表的五十多篇文章,内容包括对亲人的记录和怀念、对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等,是作者独一无二的人生的记录,也是走过四季后作者人生的阶段性果实,值得书友们在即将到来的秋日咂品一番。

7.1979年初夏,回家探亲的基建兵魏东晓被命运甩入一场噩梦,而这一切,都源自家乡罗芳村贫穷困苦、衣食难继的生活状态。痛定思痛,魏东晓决定以汗水来改变贫穷。适逢深圳列为改革特区,魏东晓和他的两万基建兵战友们日以继夜地奋战,以生命为代价创造出“深圳速度”的奇迹,带领乡邻实现了“温饱无忧”的梦想。退伍后的魏东晓投身商界,废寝忘食地研发自主主权的通讯产品,打造自己的电子王国。一路披荆斩棘之后,却赫然发现生活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衣食难继到温饱无忧、蓬勃发展,由困境到坦途的艰难历程,这是魏东晓和他身边人的故事,也是整整两代深圳人的奋斗传奇。

8.上至国家版图,下至百姓生活,无不与地名密切相关。地名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一个地名就牵动着一根历史文脉,千千万万个地名便汇成了中华民族寻根的方向,是代代传承的重要的文化遗产。

这本书以地名为切人点,详细讲述了中国历代地名的发展及研究的清晰脉络,为我们揭示了地名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根基及人与自然的美妙融合。

9.在我们身边,无论同事、邻里之间,甚至萍水相逢,不免会产生些摩擦,引起些烦恼,如若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往往越想越气;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盘盘曲曲、枝枝节节,即便胸中有万丈光芒,俯仰之间,也时常遇到阴霾遮挡......当我们的心头布满阴霾时,如何驱云散雾?当我们被各种压力压迫得快要爆炸时,如何适时减压?

不计较,是基于东方传统文化而生的一种修心智慧;不抱怨,就能领先别人一步;不生气,你就能免掉一大半不幸,因为生气是许多不幸的源头。这便是这本书想要传达的“修心三不”,相信它将帮助你身心俱轻,轻履远行。

10.无论是夫妻还是恋人,彼此之间真正完美的契合,是从适应并学会对方的说话方式开始的。不正确的沟通方式导致矛盾不断升级、猜疑日增,甚至导致关系走向解体;科学的沟通方式却能使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更亲密,即使偶尔有点小矛盾、小争执,也只是平淡生活的调味剂。

这是一本亲密关系的沟通指南,从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引发矛盾和争吵的每一件小事着手,启发爱人们了解彼此、学会与彼此相处,相信每一对相爱的人都能从中受益。

11.“婴语”,即婴儿的“语言”,是婴儿与外界交流和表达的方式和途径。同时也是婴儿表达需求和生理情况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这个时期的宝宝不会讲话,只能通过行为、表情、声音等来引起父母关注。

掌握正确的“婴语”知识,对呵护好“爱情的结晶”非常重要。在婴语解读过程中,父母与婴儿之间的互动是重中之重,这本书将教给你如何正确回应婴儿产生的“婴语”表达,守护婴儿健康成长。

论注浅讲 | 宫殿楼阁 随心所成

长行释量功德

①宫殿楼阁

由旬,若百日旬,若千日旬,千间万间,随心所成,人各如此。极乐世界的人,如果想
要宫殿楼阁,这其实是相对于前面的“宫观迫迮”来说的。宫殿楼阁可以大到什么地步呢?一由旬也可以,百由旬也可以,千由旬也可以;甚至造千间、万间都可以,那就是一个建筑群了,“随心所成”,“人各如此”,人人都能这样。

这让我想到杜甫的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杜甫晚年生活比较凄惨,秋天的时候,风很大,飘着雨,突然晚上一阵大风,把他的茅犀给掀了,茅草飞呀飞,有的飞到河边去了,有的找不到了。这还不算惨,隔壁小孩还把仅剩的一点儿稻草
给抱走了。杜甫那时候已经是老年了,拄着拐杖,在秋风里喊“不要抱,给我留下!”但是没用,小孩不听他的,他气得浑身哆嗦。到了晚上,秋天很凉了,又下着雨,整个房间没有一个地方不漏雨。

他卧在湿漉漉的床上,一个晚上也睡不着,小孩哭,大人叫,很惨。这首诗的最后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一俱欢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要是能有千间万间广厦,能让天下受寒受冻的人都去里面住多好啊;而且风也吹不垮,雨也打不湿,“风雨不动安如山”。

可惜杜甫没念佛,杜甫要是念佛的话,就知道极乐世界有现成的“广厦千万间”,而且真的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因为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真的是“风雨不动安如山”,没风没雨,“千间万间,随心所成,人各如此”。

后边还有两句诗,“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什么时候能突然出现千间万间广厦呢?“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哪怕我今晚就冻死了,我的心也满足了啊!不念佛真的是没办法,念佛不就足了吗?

现在比杜甫那时候也好不了太多,房子虽然比那时候结实了,但是买得起吗?现在房价这么高,都不敢结婚了,结婚也不敢生孩子。

②常若虚空,无迫迮相

又,十方世界众生愿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一时一日之顷,算数所不能知其多少;而彼世界常若虚空,无迫迮相。

这跟前面讲的也有点呼应,前面讲“犹若也”,往生的很多,但是“犹若无也”。这里说得更详细了,十方世界已经生的,现在生的,将来生的,很多很多。“一时一日之顷,算数所不能知其多少”,哪怕我们讲课这么一会儿,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往生。所以,虽然说众生下地狱像射箭、下饺子一样,但是往生的人更多。

有一首偈子特别好!
四色莲花间绿荷,
一莲花载一弥陀。
莫疑净土程途远,
日日人生雨点多。
每天往生的人像下雨一样,想象一下那个面。
其实就是昙鸾大师讲的这句话:“算数所不能知其多少。”下雨的时候,你能数得过来多少雨点啊?“而彼世界常若虚空,无迫迮相”,就像我刚才打的那个比喻,不相妨碍。

“四色莲花间绿荷”,莲花青色青光,黄色黄
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中间是荷叶。
“一莲花载一弥陀”,一朵莲花上一尊阿弥陀佛。
“莫疑净土程途远”,不要怀疑,不要觉得“极
乐世界那么远啊,十万亿佛土外,怎么去啊?这个世界去六一里外都累得呼哧呼哧的,十万亿佛土,这怎么去啊?"
去的人很多啊,多到“日日人生雨点多”。所谓“莫道西方远,唯需十念间”,只要十念,其实十念也不需要,只要一念。还有两句话,“六字洪名微微念,七宝莲花大大开”,“微微”对“大大”,只是动一下嘴,那儿的莲花就开啊开啊。

③志愿广大,无有限量

彼中众生,住如此量中,志愿广大,亦如虚空,无有限量。

极乐世界的众生,在这样的国土量之中,志愿非常广大,像虚空一样,没有限量。

#故纸寻迹#【天降“昆明湖”!从排走变留住,#北京如何留住了水资源#?】7月以来,京城急雨频至,人们常常听着雨声入睡,又听着雨声醒来。眼下已进入“七下八上”的主汛期,“三季少雨,一夏水”的降雨特点,使得北京汛期降水量的多寡决定了全年降水量的丰枯。
曾几何时,北京人对于雨水的传统观念是希望“快来快走”,但随着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加剧,人们对雨水的态度逐渐从“排出去”转变为“想留住”,从对立转变为和解,进而加以利用,化雨成“金”。

雨水,曾被视同于污水
北京在华北平原上属于“缺水区”,气候比较干旱,一年中的降雨往往集中在夏季汛期。过去,住在北京城里的人,一直在受雨水的气,北京人对雨水的情感,可以说是又爱又恨——一场雨下来,城里常常就遭了殃,积水成患,污水泛滥,原有下水道非塌即堵,形同虚设。那时候,海淀镇有一个“蝎子湖”,平时存臭水,热天生蚊蝇,下雨后水涨起来便堵住居民的家门口,出门得蹚水;宣武门外一带,大雨后路上积水成患,十几天不退……因此,在老百姓心中,雨水和污水无异。
北京日报1954年8月17日2版刊登的《和污水雨水的斗争》一文中提到,清朝光绪十六年,大臣周天霖给光绪皇帝上过一个奏折,详细地陈述了北京的水患:“……自上月二十八日大雨淋漓,前三门外水无归宿,家家存水,墙倒屋坍……每当暑雨蒸潮,黄潦(脏水)满街,浊污流溢,民间疠疫(传染病)大作。”
过去,雨水和污水为害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前人留给北京的280多公里长的下水道,只有20公里勉强能排水,其余不是塌就是堵。遇见大雨,天桥四周一片汪洋,住在这里的居民出门得坐在门板上划着走,更别提普通人家聚居的地方,雨水一冲,粪场里的排泄物就向房子里倒灌,大尾巴蛆在炕上、墙上爬来爬去。
因此,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北京便将消灭明沟和死水坑作为重点卫生工程,同时向排除污水与雨水宣战。
1953年4月24日,时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卫生工程局副局长陈明绍在北京日报2版发表署名文章《为排除北京市的雨水和污水而斗争》,倡议全市人民为排除雨水和污水行动起来。当年,本市启动下水道和河湖的修建工程,其中占比最大的工程就是新建下水道108.76公里,相当于当时内城5个城圈的长度。
四海下水道是这一年下水道工程中最大的一项。东直门和朝阳门之间,沿着城墙根的绿草地上搭起了工棚,墙上打开一个十六公尺宽的缺口,给四海(积水潭、什刹前海、什刹后海、西小海)下水道干线开放了大门。过去,四海一带的雨水没地方去,就顺着地势连泥带水流进了四海,常年淤积的污泥使四海越来越浅。四海疏浚后,这一带的雨水暂时被引到御河,可是御河容量太小,每遇大雨,什刹海、积水潭周围便成了水乡;附近居民的院里,水淹没了膝盖;经过北京饭店门前的汽车常常被水弄得灭火抛锚。直到四海下水道建好后,雨水才得以沿着这条下水道经过宽街、张自忠路、东四十条胡同,穿过城墙流入东护城河。(1953年4月24日《北京日报》2版,《四海下水道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北京除了疏通原有280多公里的下水道之外,还新建了200多公里的下水道。耗时费力的下水道工程,在当时被视为解决雨水、污水排泄的最佳途径。

从“排出去”,到“想留住”
北京城的排水工程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持续到80年代。截止到1981年,北京市区下水道总长度为1400多公里,增长了5倍多,明显改善了市区排水状况。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又开始意识到另一个问题:北京缺水。
“三季少雨,一夏水”是北京降水的特点。上世纪60年代,春季雨水平均在60毫米左右,约为全年总降水量的10%;一入夏季,雨水突然增多,平均达450毫米,约占总降水量的74%。降水过分集中的弊端就是,春季各种春播作物可以开始播种的时候,常常因为雨水少而延迟播种期,或是需要抗旱播种。这对于农业生产很不利。(1961年5月19日《北京日报》3版,《天上来的水》)
上世纪70年代,北京连遇旱年,缺水这个现实阻碍了民生和城市的发展。捉襟见肘的雨水一股脑儿倾倒在汛期那几个月,结果是城里淹了,乡下涝了,山里冲了,河滩漫了,还得为此劳民耗资开挖排水河道。
当时,郊区农业复种面积逐年增加、农作物需水量增多,再加上春旱严重、水库蓄水量减少,水源不足与农业增产的矛盾尤为突出。
通县在历年小麦生产中,都遇到一个难题:春天,小麦需要及时春灌,而这时候几乎年年干旱,再加上全县复种面积增加,水源更显不足;秋天,用水量小,雨水却比较勤,容易受涝。
1972年,为解决春旱秋涝这个气候特点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困境,通县决定利用汛期拦蓄雨水,灌溉水利。在全县水利工作汇报会上,通县县委总结推广了台湖公社利用坑塘蓄积雨水,并趁汛期水源充足时闸沟截流蓄水等“春旱冬抗”的经验。当年汛期,通县十座拦河闸,除北关闸和师姑庄闸外,均关闸蓄水,以便冬春灌白地、浇小麦。“春旱冬抗”成为当时郊区农业对抗春旱的一项有效措施,并推广开来。(1972年10月20日《北京日报》1版,《拦蓄利用地上水 为夺取明年丰收做准备》)
郊区从雨水的利用中尝到了甜头。而那时候,北京每年汛期出境水量大约10亿立方米,着实大有可为——利用了雨水,不仅有助于缓解农业生产用水的紧张,也增加了城市的供水保证。郊区利用雨水灌溉农田,城区利用雨水补充生活用水,甚至涵养地下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局面也就打开了。
从此,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对雨水的态度便从“怎么排出去”转变为“怎么留得住”,汛期雨水收集和利用成为破解用水难的出路之一。

关闸蓄水,尝试雨洪初利用
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怎么才能留得住雨水?如何在汛期尽可能多地收集利用雨水?这是水利部门日夜算计的难题。
上世纪80年代,110公里长的京密引水渠和几条护城河以及通惠河,既有供水任务,又有排洪功能,汛期还担负着从密云水库给京城供水的重任。北京市水利局管理河道多年的邹玉芬突发奇想:能不能把河、渠上的节制闸闸上,利用雨水给城市供水?
这样做是有风险的。如果暴雨引发山洪,高水位运行的京密引水渠或其他河道憋崩了怎么办?
然而,将汛期的降水留住、开发利用雨洪资源是北京市研究多年的课题,邹玉芬和同事们决定搏一把。他们精心设计了一个方案递交上去,不曾想,方案很快就批复了。全市上下开发利用雨洪资源的决心可见一斑。
最后成效如何呢?一组数据喜人:1988年汛期,密云和官厅两大水库关闸48天,拦蓄河道中积流向北京城供水,当年水库少放水0.93亿立方米。此后7年中,根据汛期的不同情况,北京共节约库水4亿立方米,相当于一米见方的“水龙”绕地球10圈。
与此同时,藏水于京城地下也是一个大胆的实践。1994年汛期,本市利用暴雨和洪水,在河道中适时放闸拦蓄,回灌地下水5亿立方米,使本市地下水位比前一年同期普遍回升0.98米。(1995年3月6日《北京日报》6版,《京城女水官》)

城里的雨水,也派上了大用场
关闸蓄水成效固然显著,但雨可不只是下在郊区、水库,城里在雨水收集上也亟待大做文章。
此前,城市里的水文章主要做在节水上面,1990年北京还因此被评为全国节水先进城市。但光节流是不够的,还得开源。本市确立了“三盆水”管水新思路,即把天上水、地上水、地下水这“三盆水”联合调度,减缓地下水位下降速度。
1980年至1990年,全市地下水位年平均下降38厘米。经过优化调度,1991年至1998年,这一数字减少到18厘米,相当于每年少开采地下水2亿立方米左右。1998年前8个月,本市对雨水的控制利用率达80.1%。(1998年9月10日《北京日报》1版,《天上降雨地面拦地下用水精打算》)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北京在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张和人口增长的形势下,供水紧张局面再度显现。当时,城区建成区的面积不断扩大,不透水地面随之增加,而此前建设的雨水管道控制面积有限,因此降雨后雨水横流,不能顺利入渗地下。在丰水年份,北京约有7亿立方米雨洪出境,白白浪费。
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把“雨水收集利用”列作应对21世纪初期供水紧张局面的26条措施之一。
2000年,城区汛期降雨利用有了突破性进展。由中德合作投资6355万元的“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项目正式启动,被寄予厚望。根据北京城的特点,中德专家打造了4个示范区,控制面积达36公顷。在示范区建成雨水收集与传输、雨洪处理与利用、雨洪回补地下水及雨洪控制系统,同时将雨洪滞蓄系统和景观工程结合,将其用作卫生间冲洗、路面喷洒、绿地灌溉、洗车等市政杂用。按照设想,该工程推广实施后,城区将有30%的雨洪得以有效利用。(2000年1月3日《北京日报》5版,《留住雨水润京城》)
2003年汛期的一场急雨使北京不少街道积了水、小区“城门失守”,而西城区双紫园小区内却是另一番光景。北京日报记者探访发现,双紫园小区内没有积水漫流,也没有车子一过污水四溅的情形出现。雨过天晴之后,小区的雨水池里还增加了近百立方米用于喷灌、洗车的回收水。
双紫园小区正是城区雨洪项目的获益者。小区引进了德国先进的雨洪利用技术与设备,经过处理后的雨水达到三类水质标准,可用于洗车和灌溉等。2003年前7个月,小区共回收500余立方米雨水,加上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小区浇灌、洗车,甚至音乐喷泉已经完全不用自来水了。
这一场雨,包括双紫园小区在内的6个雨水利用示范小区通过了检验。雨水利用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可观:小区雨水不外排,减轻了城市排水和防洪压力,通过雨水回灌还可以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形成良性循环。(2003年8月16日《北京日报》7版,《天上雨再大 地面不积水》)

防汛变迎汛,蓄出“昆明湖”
2005年临近汛期时,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岐山调研、督察本市防汛工作时强调,北京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汛期中一定要把水文章做足,既要防汛又要迎汛,为北京积聚好水。(2005年5月22日《北京日报》1版,《既要防汛又要迎汛把水文章做足》)
这一年,北京首次变防汛为迎汛。实现这个转变,有赖于集雨工程的推广。据统计,截至2005年6月,北京市节水管理中心在城区建成22个集雨工程,年利用雨水资源达到35万立方米。(2005年6月6日《北京日报》9版,《北京,把雨水留住》)
防汛变迎汛的第二年雨季,北京集雨工程更上一层楼:宣武区万寿公园在地下挖的5个雨水收集回灌井、海淀区26个单位和居民楼收集楼顶雨水的“集雨樽”等分布在社区、机关、学校、公园里的100处集雨工程,共留住雨水2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昆明湖的蓄水量。
雨水利用由此进入了北京市下一年的“折子工程”,城市雨水利用工程全面推广。到2009年主汛期尾声,从天而降的“昆明湖”增至21个。(2009年8月13日《北京日报》5版,《21个“昆明湖”从天而降驻留京城》)
政府推广集雨工程的同时,各行各业也在行动。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议制定集雨奖罚政策、多建集雨示范工程、建设地下蓄水系统、推广雨水渗透设施;密云水库间伐上游“小老树”,送雨入密云水库;京城公园各出妙招,如植物园打造人工湖“喂”百万平方米绿地、陶然亭公园实现全园中水绿化灌溉……细算下来,一年节水能有几百万吨。
2016年,北京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多年来悉心打造的雨水吸纳、蓄渗和利用工程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如今,日趋成熟的雨水收集利用理念和设施,正在北京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汪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拓麻歌子[超话]#4u/4u+手作面板‖爱心翅膀款美人鱼尾款时隔一个月的重工设计创作 简直太美辣面板底板采用乳色调+玻璃纸+大小亮片混合制成 无论哪种光线下面
  • #宜说#我创业在滋补养生行业,因为我知道健康不能外包~在我经历了那么多年人生的跌宕经历后,我彻悟生活根本是自己的!带着真正的去唤醒很多人内在的生活美学态度,无需
  • 当她主动提分手时,说明她对这段恋情的需求更少,她不在意你们的感情还能不能继续,会有什么好的结果,甚至会认为继续和你在一起对她是一种消耗,所以她会退出。你突然被分
  • 也许是阴差阳错,一颗流泪的心、彷徨于冻僵的世界里 ;渴望,是琴弦上跳动的音符,不管有多么地悲伤和忧郁,依然是匆匆的脚步、不尽的思念……[图片]         
  • 今天青大菌要再推荐几个青岛骑行圣地这些地方不仅风景宜人,最重要的是不会遇到可怕的人潮![心]在这里,你可以领会到异国风情,可以看到动物大迁徙,更有机会参与铁笼潜
  • #马东锡# 2017-11-26 ins更新 "우리 선규! 자랑스럽고 기쁘고, 선규의 진가를 알아주시는 것 같아 너무 좋고 진심으로 감사합니다.
  • 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为技术机构的检查明确了具体的技术要求,为一线的行政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生产企业的生产指明了底线、红线。相关战略将旨在保护美国就业岗位、应
  • 视频中这对父母还是很暴力的,女孩子再怎么不听话,还是得有话好好说。视频中这父母不对,看到女儿喝酒就在那陪着,等着她,看着她喝就好,不能走开。
  • 【洛洛都给了建议解答】刘仕龙lsl,段家海djh,郭晓光gxg,王海峰whf,傅军fj,胡佰春hbc,张权zq,吸zhi技术怎么样?【洛洛都给了建议解答】刘仕龙
  • @karinamaruyama 正解は、このちゃんでした〜❤️久々に会えましたなかなか、スケジュール合わすの大変でしたが、久々にこのちゃんに会えて嬉しすぎて毛穴
  • 我深度睡眠没听到,室友把我叫起来,火速洗漱换衣服去做核酸(然后现在还在排队人好多)(没有怪阿姨不好的意思,阿姨很辛苦,而且这种骗术让我感觉很熟悉,我妈天天这样骗
  • 可是你一回来,我本来想着今天你在,我可以不着急做饭,可以去把事情办一下,你可以做一下饭,这样你妈就不用沾手,她的手一直也没好。呵呵……你不在家的时候,我天天洗碗
  • 结婚也有半年了,可我们的感情依然很好,白天我们走出去都是成双成对,大家对我们的婚姻开始接受和夸赞,说我们是模范夫妻。我有自己的事业,开着两家餐厅,平日我只是去看
  • #航空小知识课堂##微博公开课##不止飞行# 今天小云同学为大家介绍机场的驱鸟设施[羞嗒嗒][羞嗒嗒][羞嗒嗒] 1️⃣声音类驱鸟设施 声音类驱鸟设施主要包括
  • 坚持“非必要不举办”“谁组织、谁负责”“能线上不线下”原则,继续实行“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严格控制各类会议和活动规模,对50人以上确需举办的会议、活动
  • 目前仓位上有单的朋友,由于笔者不知道你套单的点位以及仓位的详细情况,不好给出相应的解-套策略,需要解-套的可添加【微信:JZH1677、公众号:今天黄金白银走势
  • 茨威格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人如果能在年少的时候就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使命,那么接下来的人生就会投入全部的能量(时间+精力)用来做那么一件自己笃定的事,他一定会完成
  • #每日一善[超话]#[太阳]#每日一善# [太阳]#阳光信用# 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谁都要经历挫折和坎坷。被挫折历练后的人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
  • 延伸到市场上来讲,大部分的恶性竞争就是在抢别人的粥,让别人饿死,而一旦遇到了更强的对手呢?】#经济##财经##贸易##经济危机#近几个月,跟一些朋友在聊天的时
  • #【大学生,你好】转眼间你从一个孩子变成一个成年,小螃蟹一路伴随着你,看着你成长的一点一滴,是那么幸福,看着你,就不想离开手机,你迷人的眼睛,仿佛随时充满电,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