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功德没少做,但福报越修越少?

1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过得自在一些,富足一些。因此,会去做许多的善事,诸如布施、供养、放生、施食、做义工等等。

但是,人们似乎忽视了一点:“我们一边在积极修福的同时,是否也在不停地折损自己的福分呢?”

也许,有人不断修福,经常去印经,或者做其它的善事,帮助众生听闻圣贤教诲。可是,境遇仍不是那么顺利,有病的病不见轻,贫穷的依然贫穷,所求的皆不遂愿。于是,便会埋怨上苍不平,为何自己这么利益他人,却还不如那些没行善事的人,便会对自己的信仰不满,认为没有照顾自己。

可是,自己积的福已在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中被折损了,自己还不知道,实在是大有人在。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是否注意过自己的心?我们所说的话、我们所做的事,是否真正去观察到?

当看到别人升官发财的时候,特别是才能不如自己的人靠排斥自己而升了官的人,我们的心里是酸溜溜的?还是很反感?是在感受别人的喜悦?在为他们祝福?还是忿忿不平?或者嗤之以鼻而看不起他呢?

我们吃饭的时候,吃到不合胃口的食物时,是会生气的倒掉,或埋怨饭做得不好呢?还是会时时去感恩种田人的辛苦,卖菜人的辛劳,或是做饭人的用心呢?

在路边看到行乞的人,你是不是认为他在假装残疾,在行骗;或给他钱的时候,自己有一种看不起他,可怜他,或者想自己是在做好事,在救人,在做善事的呢?

在看到某些人行为不端,后来生了一场大病,自已是不是在想:看吧,这就是报应,行恶的人终究是会有恶报的。此时,会不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已在兴灾乐祸之中了呢?

2
此心,到底是刻薄还是仁厚?我们知不知道呢?可是,应该清楚,在一瞬间看到别人受灾而心中大快的时候,那种兴灾乐祸的念头,已经在折损自己的福报。不管是什么事,起心动念都会起作用,都会折损自己的福报,不是做了才算。这样细细算来,自己的福报都不知道被自己折掉多少,实在是可惜啊!

就像一个破了的桶,你不停地向里面倒水,水却一直在流掉。其实,惜福比造福更可贵。在惜福的时候,你懂得去感恩付出的人,懂得珍惜,懂得勤俭。可是,在造福的时候,一味地希望能多—点,再多一点,这颗贪求的心,也许已经使自己更加地堕落。

若能一面造福,一面惜福,再注意不要折福,相信福分的积累,一定是大幅度地上升。而且,这个福来的时候,你会享受得很快乐,因为你的心是善的。当只是用钱财来布施,回来的也是钱财,也许你的生活依然会不太舒服,因为你看别人不顺眼。可是,若能反观自己的心,布施自己的善良、慈悲、喜悦给别人,你所得到的就不仅仅是财富而已。

所以,要让自己幸福一些,还要注意,不要在点点滴滴处折损自己的福分。

作为一个学生,当看到别人的成绩考得很好的时候,会不会妒忌?做同样的生意,看到别人的顾客比自己的多,效益比自己的好,会不会酸酸的?

或者,离了婚的人,看到也有人离婚了,心里一想,啊,也有人和我一样,稍有安慰。又或者,时常说一些酸寒刻薄的话来刺激别人,贬低别人来显示自己,揭人家的短处,谈别人的过失。这都是我们不够仁厚的存心,也都是在折我们的福分。

所以,一定要看到自己的心,是不是在念念希望别人好。当看到人家有所得,会很不高兴,看到别人有失反而很安慰;或者,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受了罪,欢喜得不得了,这都有失仁爱之道,都是在折损自己的福报。

而反之,若要从这些平常的细微之处来修福,就快速多了,念念为一切众生,那么,你的心是为一切众生,你在与一切众生结善缘。

看到别人好,我们高兴,看到别人不好,我们替他们难过,并且,尽己所能地去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哪怕与自己有过节,也义无反顾去帮助,这就是一颗仁厚之心。

3
有此心,就不用担心自己没有福报,量大福就大。若能时时长养我们的善心,念念去成就他人的善行,随喜赞叹他人的功德,有能力就尽心尽力,这本身就给我们积累了大福。

在行善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心善,时时去体谅他人。纵然是恶人,也希望他能回头改过,而非嗔恨指责与辱骂。

当你认为自己发心是好的,是想让他好,而去指责甚至打骂有缺点的人时,或者写匿名信去告发或无限上纲地诽谤他人,但是自己却认为是在挽救人家时,那不过是你自己的情绪,并非真正有利于对方向善,也会折损自己的福报。

所以,时时守护自己的善心,守护自己的清静心,守护自己的一颗爱心。先做自己的护法,保持自己不造恶,身善良,口善良,心善良。进而再去安护身边人的心,让他们感受到舒服与自在。

遇到与自己性格、想法和愿力不一样的,不强求苟同,但也不会标新立异,只是相互的尊重与关怀。这样,您会越来越感受到修福得福,真的幸福。

有钱不是幸福,好多财富丰厚的人心灵并不快乐,仍旧在痛苦中。如果,自己的心恶行善,或者心善行恶,苦心积的福还不够折损的,那也太不值了。

为什么功德没少做,但福报越修越少?

1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过得自在一些,富足一些。因此,会去做许多的善事,诸如布施、供养、放生、施食、做义工等等。

但是,人们似乎忽视了一点:“我们一边在积极修福的同时,是否也在不停地折损自己的福分呢?”

也许,有人不断修福,经常去印经,或者做其它的善事,帮助众生听闻圣贤教诲。可是,境遇仍不是那么顺利,有病的病不见轻,贫穷的依然贫穷,所求的皆不遂愿。于是,便会埋怨上苍不平,为何自己这么利益他人,却还不如那些没行善事的人,便会对自己的信仰不满,认为没有照顾自己。

可是,自己积的福已在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中被折损了,自己还不知道,实在是大有人在。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是否注意过自己的心?我们所说的话、我们所做的事,是否真正去观察到?

当看到别人升官发财的时候,特别是才能不如自己的人靠排斥自己而升了官的人,我们的心里是酸溜溜的?还是很反感?是在感受别人的喜悦?在为他们祝福?还是忿忿不平?或者嗤之以鼻而看不起他呢?

我们吃饭的时候,吃到不合胃口的食物时,是会生气的倒掉,或埋怨饭做得不好呢?还是会时时去感恩种田人的辛苦,卖菜人的辛劳,或是做饭人的用心呢?

在路边看到行乞的人,你是不是认为他在假装残疾,在行骗;或给他钱的时候,自己有一种看不起他,可怜他,或者想自己是在做好事,在救人,在做善事的呢?

在看到某些人行为不端,后来生了一场大病,自已是不是在想:看吧,这就是报应,行恶的人终究是会有恶报的。此时,会不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已在兴灾乐祸之中了呢?

2
此心,到底是刻薄还是仁厚?我们知不知道呢?可是,应该清楚,在一瞬间看到别人受灾而心中大快的时候,那种兴灾乐祸的念头,已经在折损自己的福报。不管是什么事,起心动念都会起作用,都会折损自己的福报,不是做了才算。这样细细算来,自己的福报都不知道被自己折掉多少,实在是可惜啊!

就像一个破了的桶,你不停地向里面倒水,水却一直在流掉。其实,惜福比造福更可贵。在惜福的时候,你懂得去感恩付出的人,懂得珍惜,懂得勤俭。可是,在造福的时候,一味地希望能多—点,再多一点,这颗贪求的心,也许已经使自己更加地堕落。

若能一面造福,一面惜福,再注意不要折福,相信福分的积累,一定是大幅度地上升。而且,这个福来的时候,你会享受得很快乐,因为你的心是善的。当只是用钱财来布施,回来的也是钱财,也许你的生活依然会不太舒服,因为你看别人不顺眼。可是,若能反观自己的心,布施自己的善良、慈悲、喜悦给别人,你所得到的就不仅仅是财富而已。

所以,要让自己幸福一些,还要注意,不要在点点滴滴处折损自己的福分。

作为一个学生,当看到别人的成绩考得很好的时候,会不会妒忌?做同样的生意,看到别人的顾客比自己的多,效益比自己的好,会不会酸酸的?

或者,离了婚的人,看到也有人离婚了,心里一想,啊,也有人和我一样,稍有安慰。又或者,时常说一些酸寒刻薄的话来刺激别人,贬低别人来显示自己,揭人家的短处,谈别人的过失。这都是我们不够仁厚的存心,也都是在折我们的福分。

所以,一定要看到自己的心,是不是在念念希望别人好。当看到人家有所得,会很不高兴,看到别人有失反而很安慰;或者,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受了罪,欢喜得不得了,这都有失仁爱之道,都是在折损自己的福报。

而反之,若要从这些平常的细微之处来修福,就快速多了,念念为一切众生,那么,你的心是为一切众生,你在与一切众生结善缘。

看到别人好,我们高兴,看到别人不好,我们替他们难过,并且,尽己所能地去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哪怕与自己有过节,也义无反顾去帮助,这就是一颗仁厚之心。

3
有此心,就不用担心自己没有福报,量大福就大。若能时时长养我们的善心,念念去成就他人的善行,随喜赞叹他人的功德,有能力就尽心尽力,这本身就给我们积累了大福。

在行善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心善,时时去体谅他人。纵然是恶人,也希望他能回头改过,而非嗔恨指责与辱骂。

当你认为自己发心是好的,是想让他好,而去指责甚至打骂有缺点的人时,或者写匿名信去告发或无限上纲地诽谤他人,但是自己却认为是在挽救人家时,那不过是你自己的情绪,并非真正有利于对方向善,也会折损自己的福报。

所以,时时守护自己的善心,守护自己的清静心,守护自己的一颗爱心。先做自己的护法,保持自己不造恶,身善良,口善良,心善良。进而再去安护身边人的心,让他们感受到舒服与自在。

遇到与自己性格、想法和愿力不一样的,不强求苟同,但也不会标新立异,只是相互的尊重与关怀。这样,您会越来越感受到修福得福,真的幸福。

有钱不是幸福,好多财富丰厚的人心灵并不快乐,仍旧在痛苦中。如果,自己的心恶行善,或者心善行恶,苦心积的福还不够折损的,那也太不值了。

#六祖壇經 懺悔品第六

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聽法。於是陞座告眾曰。來諸善知識。此事須從自性中起。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自修自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從遠來。一會於此。皆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眾胡跪。

師曰。

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

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

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耽空守寂。則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善知識。此香各自內薰。莫向外覓。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

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從前所有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從前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善知識。已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已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愆不滅。後過又生。前愆既不滅。後過復 又生。何名懺悔。

善知識。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各須用心正聽。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自性法門無 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

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又煩惱無盡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又無上佛道誓願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願力法。

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

從今日去。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

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

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

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善知識。既歸依自三寶竟。各各志心。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見三身了然。自悟自性。總隨我道。於自色身。歸依清淨法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圓滿報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千百億化身佛。

善知識。色身是舍宅。不可言歸。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聽說。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何名清淨法身佛。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雲。善知識。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於外著境。被妄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內外明徹。於自性中。萬法皆現。見性之人。亦復如是。此名清淨法身佛。

善知識。自心歸依。是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自歸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歸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歸依。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於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惡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

何名千百億化身。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癡化為下方。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善知識。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從報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歸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

頌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 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養福無邊 心中三惡元來造
擬將修福欲滅罪 後世得福罪還在
但向心中除罪緣 各自性中真懺悔
忽悟大乘真懺悔 除邪行正即無罪
學道常於自性觀 即與諸佛同一類
吾祖唯傳此頓法 普願見性同一體
若欲當來覓法身 離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見莫悠悠 後念忽絕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自性 虔誠合掌至心求

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於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珍重好去。一眾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划重点3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在冬季高峰期间,如果出现感冒、发烧一定警惕出血热,要立即去正规医院进行救治,以免延误治疗。  因为在疾病早期,出血热和“流感”
  • 刚才,她在屋里喊,我的“弟胡”在这儿呢!我犹豫着问她,这是你的……制服吗?
  • ”啊风,月亮的清辉,还有你,茫茫的夜空跟我说说他吧,使我幸福的心变得芬芳。他在所有的秘密里沉睡,而我在那里面爱他。
  • 不论怎么尝试,能为自己做的,都是尽早表达“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是对各种能量的尊重。其实我们大可以放轻松一点,毕竟人生的主题从来不在于拥有什么,而是学会乐在
  • 最近经历的事情也不是不难过,只是比起之前的打击,喜欢的人不喜欢我这件事情我可以很平静的说出来了。我也经常想,如果没有那件事,我和我很喜欢的学姐是不是还是可以像最
  • #青岛牙齿矫正##青岛口腔医院##青岛隐适美#好心疼我的崽[苦涩]今天又拉干巴巴娃爸去医院找医生开的医用益生菌,明天要去抽血查过敏源,有一丢丢想带崽去看看大仙了
  • 而后来作者,通无远识,记其当世口语,罕能从实而书,而复追效昔人,示其稽古。译文: 言辞一经内心发出,就关系到荣耀和耻辱,言辞没有文采,就不能传布久远,可知修饰言
  • 回顾这个赛季,不管是匹配队友,还是和队友一起,感觉真的很好开心,基本都是中国好队友那种,其实想想苟分有苟分的快乐,大家不打架,蹲小厕所,趴草地上,毒圈边聊天,互
  • #尚雯婕[超话]##尚雯婕[超话]#看见了啊,咱们三哥不喜欢让人夸啊,来,那我就把她的槽点说一遍1.太宠粉2.太可爱3.太瘦了4.身材太好5.对人善良6.素质巨
  • ——尼采5.你那么憎恨那些人,和他们斗了那么久,最终却要变得和他们一样,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三毛13.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
  • 2021年的最后一天,依旧站好了#2021年终总结# 最后一班岗,这一年有感动,有内疚,有失去,有收获,有喜悦,有悲伤,有遗憾…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学会跟过去告别,
  • 带来从头到脚的精致感️headspa7秒发膜之前看夫妻的世界被种草,金喜爱代言的绝绝子发膜。很高兴跟大家宣布,我们正式登陆于北京SKP-S SKP SELECT
  • 不作善事,不积阴德,则恶道无所不入矣!”阴德深厚,子孙才能昌盛,而积累阴德的方法有不殄天物,不肆盗淫,不毁正教,救死扶伤,急人患难。”如果人想修道,但是缺少阴德
  • 去年4月刚带你回家,怕你这个小东西会不适应会去找妈妈,谁曾想你毫不客气还跟我干起么架,从我一个手指头就能把你压扁,到现在两个手抱着都费劲,陪伴你长大真的好有成就
  • 今天带娃出门做核酸,看到核酸点旗帜飘扬,安全感扑面而来[抱一抱]并非你不够努力,也不是你不够好,主要还是你用错了方式。道歉并非良策,真正的好办法,就是暂时接受他
  • 這個傳說的鄉愿場景,在我生命中,無數次上演,終於在我體證出執兩用中時,福至心靈當下,得到了解決,讓我自己的究竟涅槃了,事件與典故,到細節,過去我早就一一分享,上
  • #福冈圣菜# 2022.04.01 #圣菜mail# 标题: おはふく○○おはよー暦の上では新年度と言っても特に何もないなぁ私と思って起きた今日なんだけど街を歩
  • 我常有这种思考,范仲淹曾提笔写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一代儒臣及士大夫的座右铭而激奋人心,“忧民”就成为衡量官员是否尽忠职守的道德标准,
  • 真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并不简单] #檀健次[超话]#tjc#檀健次猎罪图鉴片场撒娇# #檀健次天赐的声音##檀健次长相思# 两个关于檀多多的对话上午我:我最近
  • 你总是表现得这么无所畏惧,你说当你站在更多人的立场,站在更需要你的战场,你都要有一副光明的,勇敢的,无所畏惧的样子。今天早上醒来就收到了送的花 四年如一日还有爸